在药学教学中​​加强护生健康教育意识

在药学教学中​​加强护生健康教育意识

一、药物学教学中应强化护生健康教育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刘萍[1](2021)在《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为依据,充分调研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并结合内容分析法和Delphi专家函询法构建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水平护理人才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系统检索我国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关文献,运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Johns Hopkins Nurs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JHNEBP)模型中的科研证据评价工具和非科研证据评价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质量评价等级为A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得出现有培养方案的要素及内容,为本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内容来源。采用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14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内的MNS毕业生和8名经验丰富的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使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明晰“需求二元体”视角下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为本培养方案的构建提供能力需求指导。综合文献内容分析和质性研究的结果形成本研究培养方案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对24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使用优序图法确定各种能力的权重,形成最终版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结果1.共纳入42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提取出MNS研究生培养方案的4个要素及内容包括:培养目标(10个主题,40项内容)、课程设置(29种课程)、临床实践(4个主题,30项内容)、考核评价(8个主题,31项内容)。2.通过对14名MNS毕业生和8名护理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得到MNS研究生2个层面8种需求能力,基本需求层面:专业实践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教育指导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软技能;发展需求层面:学科领导力、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3.共有24名专家完成了两轮Delphi专家函询,专家的积极程度较高(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85.71%和100%,两轮函询提出意见的专家比例分别为79.17%和33.33%),权威性较好(Cr=0.88),协调程度较好(两轮函询的和谐系数分别为0.160和0.201);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的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五个部分共236项内容。4.应用优序图法确定2个层面9种能力的权重。9种能力的组合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专业实践能力(0.1101)、护理科研能力(0.0843)、教育指导能力(0.0615)、护理管理能力(0.0584)、基本非技术技能力(0.0577)、创新实践能力(0.0559)、护理领导力(0.0380)、职业规划能力(0.0380)、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0.0202)。结论1.本研究确定了 MNS研究生的能力培养需求,包含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2个层面9种能力,为本研究中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可为今后MNS研究生能力培养相关研究提供借鉴。2.本研究构建了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MNS研究生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内容与要求、考核评价五个部分共236项内容。研究方法科学严谨,研究内容贴近现实需求,研究结果合理可靠,以期为我国改进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提高MNS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伍海燕[2](2001)在《药物学教学中应强化护生健康教育意识》文中研究表明

符秀华,苏克霞[3](2000)在《寓整体护理观教育于护理专业药物学教学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护理教育正在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临床系统化整体护理,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卫生部颁发的四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引入护理“理念”就是为了让护理教育的所有教师树立整体观念,提高护理教育的整体性效益。护理专业的每一门课程教学改革均应围绕这一目标,淡化学科意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药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桥梁课程,其目标是培养护生具有整体护理所必须的药物学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适应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需要。

曹禹[4](2021)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在丰富学校课程、落实核心素养等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开发新的校本课程资源也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尝试以“药物化学”作为学科知识背景,并结合社会性科学议题(SSI)视角,设计出一个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首先本研究梳理了SSI教育与校本课程的相关国内外文献。然后本研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目的是调查他们对于本课程的态度、期望和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和学生均对《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持有正面态度,但目前课程资源不足。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理念及原则、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要素,综合了师生需要与学科背景,以新课程理念为切入点,设计了《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本课程共分为3个模块,8个专题,以“药物化学”作为主干知识,并结合了历史、人文、社会等隐性因素,力图向学生介绍药物化学的发展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疫情原因,本课程未能进行课堂实施,因此邀请课程专家对本课程进行背对背评价,并依据专家给出的意见与建议完善课程文本。科学教育正在不断深化,而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被学者和一线教师所关注。希望本研究能为今后相关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李雪珠[5](2020)在《重症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的构建》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重症专科护士(ICU CNS,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核心能力现状;了解ICU医护人员、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MNS,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对重症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衔接培养的认知、态度和期望;构建重症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法,利用钟丽萍等编制的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水平调查问卷对在江苏省专科护士培养基地的386名重症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和分析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形成衔接培养方案的核心能力框架。2.在前期现状调查和回顾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江苏省三家医院的95名ICU专科护士、40名ICU医生、55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衔接培养的认知、态度和期望,了解不同对象对衔接培养的期望和需求,形成衔接培养初步方案的课程设置、师资要求、考核评价方式等框架要素。3.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并同时参考现行重症专科护士培养方案和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制定专家咨询问卷。应用Delphi法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确定衔接培养方案。结果:1.研究显示江苏省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和工作现状:目前重症专科护士在工作岗位承担临床护理实践、教学、管理等多种角色,但各项能力发展不均衡,具体表现为临床实践能力最强,科研能力最弱,ICU相关专科知识不足。2.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对重症专科护士培养、MNS教育等内容不太了解,认为ICU专科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是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的最大优势,教育系统化、注重综合能力培养是MNS教育的最大优势。衔接培养是将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融合,以期系统地提高专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实现与国外培养模式的接轨等;在制定衔接培养方案时需要突破培养模式、招生及报考条件、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方式、学位/资格证授予标准等方面的障碍。3.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95%;专家个人权威系数0.73~1.0,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85;第一轮专家咨询培养目标、理论课程设置、临床实践方案、考核评价方式四个维度条目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0.214、0.045~0.195、0.034~0.569、0.072~0.181,第二轮四个维度变异系数分别为0.056~0.180、0.046~0.180、0.033~0.195、0.076~0.186;两轮专家咨询培养目标维度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05~0.233、0.154~0.200(P<0.001),理论课程设置维度一、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86~0.292、0.209~0.248(P<0.001),临床实践方案、考核评价方式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79~0.352(P<0.001)、0.108~0.266(P<0.001);重症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由培养目标、理论课程设置、临床实践方案、考核评价方式四个维度组成,培养目标包含职业价值观、重症医学专业理论知识、重症护理专科实践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等8个一级条目,40个二级条目。理论课程分为重症护理专科课程、研究生公共学位课程、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研究生专业拓展课程4个模块,包含23门课程。临床实践方案包含实践目标11个条目、实践内容14个条目、临床轮转安排3个条目、临床带教老师资质6个条目。考核评价方式包含毕业课题类型为重症护理临床课题、理论考核方式3个条目、临床实践考核方式5个条目。结论:1.重症专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总体在中上等,临床护理能力得分最高,最低的是科研能力得分,其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教育能力、管理/领导能力、顾问/咨询能力。2.ICU护士、ICU医生、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重症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衔接培养持积极态度,认为具有可行性。3.构建的衔接培养方案包含培养目标、临床实践方案、理论课程设置、考核评价方式四部分内容,凸显了重症护理的专科特点,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祁洁,吴凯琳[6](2020)在《交互式微视频PBL教学法在护生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较多数医院对护生操作技能以传统填鸭式教学为主,无法满足现形势下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和高水准的临床需求。PBL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该教学法的运行模式、评价方法及其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方式,并在教学内容、学生选择项目的方式及全新师生关系的确立方面具有明显创新[1],因此对交互式微视频及PBL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索,设计了新型的基于交互式微视频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改变带教模式以提高护生的临床操作水平,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亚丽,吴伟,陈云,袁俐[7](2016)在《基于模拟病房的情境式模拟用药演练实施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基于模拟病房的情境式模拟用药演练在护理专业《护理药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方法]传统教学法为对照组,以情境式教学法为观察组,编写模拟用药演练实训教材并进行课堂实训,通过问卷调查对课堂满意度及学生核心能力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模拟病房进行情境式模拟用药演练,学生的课堂满意度较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均有显着提高(P<0.01)。[结论]依托模拟病房,在《护理药物学》实训教学中实施用药情境演练贴近护生工作情境,从药、用药、用药指导3个层次逐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姚苏宁,严小惠[8](2013)在《情景教学法在用药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情景教学法在用药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1级3个班级152名护生在用药护理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法:借助医院由国家财政支持的较完善的护理实训基地,建立医生、药师、护士、患者互动的高度仿真模拟系统,包括仿真病房与药房;向护生发布精选的临床实际发生的用药护理教学案例,提出相关问题;护生以小组为单位进入仿真病房,分医生组、药师组、护士组、患者组,每组派1名护生扮演相应角色参加,再现医疗事故的现场,或再现不良反应发生过程。课程结束后比较情景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的用药护理的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成绩,并作情景教学法组护生问卷调查,以评价情景教学法在用药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结果采用情景教学组的护生平均分和优秀率都显着高于非情景教学组;90%以上的护生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和提升岗位责任感,有利于掌握核心职业技能。结论情景教学法能提高用药护理教学效果,提升用药护理能力;用药护理事故体验可有效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有效强化岗位责任。

钟亚萍[9](2012)在《ICU临床护理专家培养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 CNS)是随着二战后护理教育家们认识到必须培养高层次的护士、提高护理质量以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复杂的卫生保健需求而产生的。时至今日,国外一些发达国家CNS的培养已经比较成熟,CNS也以提供规范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得到广泛认可。而对于ICU这样一个危重患者、先进抢救设备、高新护理技术集中的领域,护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发展ICU的CNS也是大势所趋。为使我国护理人员培养尽快与国际接轨,及更好地促进ICU护理事业的发展,非常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确立符合国情的ICU CNS培养方案。目的了解ICU CNS培养的学生目标群体的工作态度、能力水平及培训需求;调查ICU医护人员对ICU CNS能力的期望;探讨学科专家对于ICU CNS角色的期望;编制符合中国特色的ICU CNS培养方案。方法1.为了解学生目标群体的态度、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首先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13名目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萃取因素,之后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建立评价模型,对学生群体的态度和能力水平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接着进一步通过焦点团体访谈法了解学生群体的兴趣与需要,12名由医院护理部推荐的ICU护士参加了此研究。2.为探讨ICU医护人员对ICU CNS能力的期望,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406名ICU护士和58名ICU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多维尺度分析。3.为探讨ICU医护人员对ICU CNS角色的期望,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0名ICU学科专家进行访谈。4.整合以上内容确定ICU CNS培养的目标,初步拟定培养方案。最后用Delphi法,通过两轮咨询17名资深专家加以检验与完善。结果1.学生目标群体的工作态度、能力水平及培训需求模糊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评价因素很大程度侧重于“科研能力”,次之是“临床实践能力”,重要性最低的是“咨询能力”和“教学能力”。被调查对象的态度和能力水平总体不高,得分3.529分,从高到底依次为:态度(4.262分)、临床实践能力(4.168分)、治疗性沟通能力(3.814分)、管理能力(3.693分)、教学能力(3.688分)、咨询能力(3.227分)、科研能力(3.214分)焦点团体访谈结果显示,ICU CNS培养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培养层次应达到硕士水平;培养内容应包括临床护理、教育、科研、管理领导和咨询等多方面内容,并体现护理最新理念;教学方法应根据成人学习的特点采用讲授法、研讨法、情景模拟教学和自学等多种方法;评价方式以综合评价为主。2.医疗系统对ICU CNS的素质要求研究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显示,ICU CNS的期望能力主要体现在临床作用和发展期望两个维度上,可被分成临床实践、团队工作、教育、控制改进等四类能力。其中对临床作用最大的是临床实践、团队工作能力;发展期望最高的是团队工作、控制改进能力。3.学科专家对ICU CNS角色期望的研究学科专家将ICU医护人员对ICU CNS角色期望归纳为角色特质与角色执行。角色特质包括对ICU护理工作的热情、临床胜任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角色执行包括患者管理、指导与知识传播和领导协调。4. ICU CNS培养方案的构建培养目标包括积极的职业态度、全面的临床实践能力、熟练的教育咨询能力、基本的临床科研能力和较强的管理领导能力等5个一级目标,以及18个二级目标、61个二级目标内涵。课程包括护理研究生必修课、CNS核心课程、CNS专科课程3个模块,共19门。重症临床实践安排共有实践目标8个条目,实践内容6个条目。结论1. ICU CNS学生目标群体的专业态度尚可,但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 ICU CNS培养需重视专业态度的积极作用,重点发展团队工作能力、部分临床实践能力、控制改进能力,加强评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全面提高综合能力。3.本课题从学生、社会和专家三个方面确定了培养目标,并通过Delphi法,构建了ICU CNS培养方案,ICU CNS的成长需要大量临床实践加上多学科的专业教育。

刘伟[10](2011)在《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系统总结分析护理教育等相关状况的基础上,探寻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文献挖掘;比较分析;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中医护理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和规律趋势;通过对11所中医药院校802份调查问卷以及6所院校中医护理相关教学计划的分析,认为应围绕四年制本科主流层次,构建特色突出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结论:提出了六位一体的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框架,从培养目标确立、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培养保障体系建设、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构建新型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策略支撑。

二、药物学教学中应强化护生健康教育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物学教学中应强化护生健康教育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2.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求的现状概述
    2.3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供给的现状概述
    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领域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相关研究的内容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确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3.2.2 文献检索策略
        3.2.3 文献质量评价
        3.2.4 资料分析与整理
    3.3 研究结果
        3.3.1 文献检索结果
        3.3.2 内容分析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力培养需求的质性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2.1 纳入标准
        4.2.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的确定
    4.3 研究方法
        4.3.1 制定访谈提纲
        4.3.2 资料收集方法
        4.3.3 资料分析与处理
        4.3.4 伦理学原则
        4.3.5 质量控制
    4.4 研究结果
        4.4.1 受访者一般资料
        4.4.2 主题提炼
    4.5 小结
第五章 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专家遴选
        5.2.2 拟定初始函询问卷
        5.2.3 函询过程
        5.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5 伦理原则
    5.3 研究结果
        5.3.1 专家基本情况
        5.3.2 专家意见整理
第六章 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求能力的权重确定
    6.1 研究方法
    6.2 研究结果
        6.2.1 确定2个层面的能力权重
        6.2.2 确定9种能力权重
第七章 讨论
    7.1 方案构建的科学性分析
    7.2 方案构建的内容分析
    7.3 方案构建的意义分析
第八章 结论
    8.1 结论
    8.2 创新性
    8.3 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药物学教学中应强化护生健康教育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强化护生健康教育意识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1 为适应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
    1.2 适应护理模式的转变
    1.3 符合现代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2 药物学教学中应渗透健康教育意识
3 对教师的几点建议
    3.1 要更新观念
    3.2 改革教学方法
    3.3 调整教学内容

(4)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时代背景
        1.1.2 基于学生发展需要
        1.1.3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重难点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内容分析法
        1.5.2 调查法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SSI
        2.1.2 校本课程
        2.1.3 药物化学
    2.2 理论基础
        2.2.1 泰勒的课程原理
        2.2.2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项目式学习理论
3 文献综述
    3.1 校本课程
        3.1.1 国内研究
        3.1.2 国外研究
        3.1.3 校本课程文献述评
    3.2 SSI
        3.2.1 国外研究
        3.2.2 国内研究
        3.2.3 SSI文献述评
4 高中学生及教师对《药物化学》校本课程需求调查
    4.1 调查目的
    4.2 调查工具
    4.3 调查对象与调查过程
    4.4 调查结果分析
        4.4.1 对学生的调查分析与结论
        4.4.2 对教师的调查分析与结论
        4.4.3 调查启示
5 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设计
    5.1 课程设计理念及原则
        5.1.1 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设计理念
        5.1.2 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设计原则
    5.2 《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概述
        5.2.1 课程目标
        5.2.2 内容总体框架
        5.2.3 课程内容编排
        5.2.4 教学要素分析
        5.2.5 课程评价
6 《药物化学》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6.1 教学设计案例一:科学研究中的偶然和必然
        6.1.1 概述
        6.1.2 教学设计
    6.2 教学设计案例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6.2.1 概述
        6.2.2 教学设计
    6.3 教学设计案例三: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6.3.1 概述
        6.3.2 教学设计
    6.4 教学设计案例四:中医药与药物化学
        6.4.1 概述
        6.4.2 教学设计
7 课程设计评价
    7.1 评价表单汇总与结论
    7.2 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汇总
    7.3 专家评价结论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问题和不足
    8.3 对新课程理念下校本课程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3 《药物化学》课程设计
致谢

(5)重症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五、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重症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章 利益相关群体对重症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衔接培养的认知、态度和期望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三章 重症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的构建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
    二、研究结果
    三、衔接培养方案的确定
    四、讨论
第四章 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果
    二、创新性
    三、局限性
    四、未来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综述 专科护士培养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衔接的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作者简介
致谢

(7)基于模拟病房的情境式模拟用药演练实施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实施对象
    1.2 实施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2.2.1环境及物品准备
        1.2.2.2 任务引入
        1.2.2.3任务实施
        1.2.2.4项目总结
        1.2.2.5 完成课业
    1.3效果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网上评教结果
    2.2课堂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
    2.3 学生的核心能力调查结果(见表1)
3 讨论

(8)情景教学法在用药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情景教学设计
        1.2.2 职场情景营造
        1.2.3 典型案例导入
        1.2.4 角色模拟任务驱动
    1.3 效果评价方法
        1.3.1 理论考试与操作考核
        1.3.2 问卷调查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情况
        2.1.1 情景教学法提高了护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2.1.2 情景教学法全方位提高教学效果
    2.2 考核结果
3 讨论
    3.1 合理定位角色提高用药护理教学效果
    3.2用药护理事故体验有效激发护生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3.3 情景教学提升用药护理能力, 有助于护理胜任力的提高

(9)ICU临床护理专家培养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 背景与意义
    二、 文献回顾
    三、 研究目的
    四、 理论框架
    五、 相关概念
第二章 课程方案的初步构建
    一、 学生目标群体的工作态度、能力水平及培训需求
        (一) 研究目的
        (二) 科研设计
        (三) 第一阶段量性研究
        (四) 第二阶段质性研究
        (五) 对下一步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二、 医疗系统对ICU CNS的素质要求研究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四) 讨论
    三、 学科专家对ICU CNS的素质期望研究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四) 讨论
    四、 培养目标与课程的初步框架的确立
第三章 课程方案的确立
    一、 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研究程序
        (一) 形成专家咨询表
        (二) 确定咨询专家
        (三)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四) 资料的统计方法
    二、 咨询专家选择情况和可靠性分析
        (一) 专家的积极程度
        (二) 专家的权威程度
        (三)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四)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三、 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结果分析
        (一) 第一轮专家咨询
        (二) 第二轮专家咨询
    四、 课程方案的确立
        (一) 培养目标的确立
        (二) 课程设置的确立
        (三) 重症监护临床实践安排的确立
        (四) 培养方式
        (五) 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
第四章 讨论与思考
    1 培养方案的特点
    2 我国ICU CNS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五章 总结
    一、 主要研究结果
    二、 创新点
    三、 局限性
    四、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ICU CNS的学生目标群体专业态度和能力水平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ICU CNS课程学员小组访谈提纲
    附录三 对ICU CNS能力期望的调查问卷
    附录四 ICU CNS培养的访谈提纲
    附录五 《ICU CNS培养方案的研究》专家咨询问卷(第一轮)
    附录六 《ICU CNS培养方案的研究》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获得奖励
    一、 发表文章
    二、 获得奖励
致谢

(10)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古近代中国护理思想及教育研究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
        一、中医护理学溯源
        二、中医护理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三、中医护理学在中医学的地位与作用
        四、中医护理教育与中医教育
    第二节 中国传统护理思想研究
        一、"医乃仁术"的护理道德观
        二、"未病先治"的预防护理观
        三、"天人合一"的整体护理观
        四、"相因相宜"的辨证护理观
        五、"形神共养"的情志护理观
        六、"阴阳中和"的和谐护理观
    第三节 中国古代护理教育探析
        一、先秦中医护理教育
        二、师承式中医护理教育
        三、官办式中医护理教育
    第四节 近代护理教育探寻
        一、中国近代护理事业的发展
        二、中国近代护理教育的发展
        三、近代护理教育的特征
第二章 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外护理教育模式的比较
        一、培养层次比较
        二、培养目标比较
        三、课程体系比较
        四、教学方法比较
        五、教育评价比较
        六、思考与对策
    第二节 国内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一、国内现代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二、国内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进展
        三、中医护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构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为适应医学模式的变革发展规律
        二、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是保持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成为推动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三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质量控制
        四、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二、中医护理人才培养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中医护理课程设置现状的文献分析结果
    讨论
        一、问卷调查部分
        二、文献分析部分
第四章 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
    第一节 模式构建相关概念界定
        一、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置
        四、课程结构
        五、课程内容
        六、实践教学
        七、教育评价
    第二节 模式构建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则
        一、基本思路
        二、主要原则
    第三节 模式框架设计
        一、框架构想
        二、具体内涵
    第四节 模式的具体构建
        一、培养目标确立
        二、课程体系建设
        三、实训体系建设
        四、保障体系建设
        五、评价体系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论文摘要

四、药物学教学中应强化护生健康教育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供给侧视角下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D]. 刘萍. 山东大学, 2021(12)
  • [2]药物学教学中应强化护生健康教育意识[J]. 伍海燕.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S2)
  • [3]寓整体护理观教育于护理专业药物学教学中[J]. 符秀华,苏克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0(03)
  • [4]新课程理念下的《药物化学》校本课程的设计研究[D]. 曹禹.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5]重症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的构建[D]. 李雪珠. 东南大学, 2020(01)
  • [6]交互式微视频PBL教学法在护生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 祁洁,吴凯琳.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08)
  • [7]基于模拟病房的情境式模拟用药演练实施效果评价[J]. 任亚丽,吴伟,陈云,袁俐. 护理研究, 2016(13)
  • [8]情景教学法在用药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姚苏宁,严小惠. 护理学报, 2013(07)
  • [9]ICU临床护理专家培养方案的研究[D]. 钟亚萍. 复旦大学, 2012(03)
  • [10]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 刘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标签:;  

在药学教学中​​加强护生健康教育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