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地区420名妇女妇科疾病普查资料分析

林芝地区420名妇女妇科疾病普查资料分析

一、林芝地区420名妇女妇科病普查资料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资料馆[1](2014)在《2013年全国藏学研究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政治关注社会矛盾共筑和谐西藏焦佩锋《西藏研究》2013:4"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战略思想的精神旨趣万金鹏《西藏研究》2013:4"中国梦"之发韧、特征及其在西藏的践行丁勇《西藏研究》2013:4南京涉藏文物: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关系的历史见证姚远任羽中《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认同的距离——基于三家报纸近五年来涉藏报道的内容分析蒋晓丽《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论西藏在实现中国梦中的地位、重要意义和路径王春焕《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3和平解放西藏方略及其基本经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陈荣武[2](2013)在《当代娼妓现象的生成与治理 ——以S市为例》文中指出娼妓是一个以性为核心的社会现象,本文主要研究当代娼妓现象的生成与治理问题。本文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逻辑主线,共设七章,这七章从总体框架上可归纳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即为第1章“导论”部分,对选题的意义、缘起、研究方法和研究样本的选取(S市)等进行了论述,同时概述娼妓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沿革。由于该项课题的敏感性给研究带来诸多难度和挑战,故论文的研究方法既具有社会学研究的共性方法,又有一定的独特性。第二部分为S市娼妓现象的历史与现状考察,下设两章内容,一是对S市20世纪50年代前的娼妓现象进行史考(兼略考改革开放-80、90年代的娼妓现象),一是对当下的S市娼妓现象进行实证考察。本篇重点是现状考察,也是本文对当代娼妓现象的“生成”(为什么会“死灰复燃”、为何如此存在与发展)和“治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如何对待)问题进行研究的主要基础和依据。对历史的考察,是为了对娼妓现象进行时间维度的比较研究,并以史鉴今。第三部分为当代娼妓现象的生成逻辑,下设两章内容。通过对历史和现状的全面研究,提出当代娼妓现象“死灰复燃”与“何以可能”的重要社会机理:一是“社会转型”这个“无形的手”;一是“公共权力”这个“有形的手”,并分作两章的主题。第四部分为当代娼妓现象的社会治理,下设两章内容,主要论述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主要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观点、制度和实践,继而进一步论述当代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政策选择问题。论文设计第四部分,主要基于一种思想认识,即社会学研究要担当思考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问题的责任和使命,试图针对娼妓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创见。本文的研究从逻辑上基本是如上展开和推进的。研究的基础是对S市娼妓现象“是什么”(特别在当下)的事实描述,这也是课题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本文通过近2年的时间(不包括之前即2003-2004年期间的研究)对S市A、B、C三个行政区进行入场实证调研,对S市娼妓现象进行了总结性的描述和推论,并得出S市娼妓现象的特点和衍变趋势,如以性出卖者为主体的女性性的资本化、阶层化、私权化以及性交易的网络化、国际化等等。在S市娼妓现象的近代历史和当今现状的考察中,发现娼妓现象和社会转型、公共权力之间存在必然性的逻辑关联,论文对社会转型背景下价值观嬗变、社会流动、性文化衍变、信息化以及公共权力等与s市娼妓现象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充分论证,结合数据和实例提出导致当代S市娼妓现象“死灰复燃”、“繁荣娼盛”、“何去何从”的重要因素。在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如何对待娼妓(治理问题)研究中,通过论证提出“娼妓不宜合法化”的观点,要通过进一步强化公共权力的干预、顶层政策设计、建立多元治理机制和“文化治娼”等的途径来解决当下的娼妓现象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论文在导论有关文献述评中阐述了当前该领域研究的缺陷与不足。论文试图突破这些问题,达到通过研究有所创新的目的。本论文重要创新之处除了对S市娼妓现象进行第一手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这项调查研究工作十分艰难)及得出的结论(以及对近代S市娼妓现象及其发展轨迹较为系统的考察和梳理),用社会事实来论证“社会转型”和“公共权力”和娼妓现象的逻辑关联,并从当下“和谐社会”语境的框架出发,对娼妓现象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及其社会治理问题进行比较新颖的论述。可以说,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S市乃至我国娼妓现象研究的不足和缺陷。本论文研究的不足在于,从某个理论视角来深度研究当代娼妓现象或通过当代娼妓现象研究建构一种理论解释模型还需要在今后研究中继续努力,也期盼更多的学者加入该研究领域。

张玉春[3](2012)在《高原地区920例妇女普查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高海拔地区妇女妇科常见病患病率及构成比,提出解决办法及预防措施。方法:统一使用妇女病普查表格,对生活在海拔3 100 m以上的920例妇女进行妇科病及乳腺病普查。结果:①妇女疾病患病率前3位是慢性宫颈炎49.89%,乳腺增生19.24%,阴道炎19.02%。②农牧区女性宫颈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患病率高于城镇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与农牧区女性乳腺疾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海拔、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泛开展妇女疾病普查,尤其是宫颈癌、乳腺癌的普查,对提高当地妇女保健水平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张玉春[4](2011)在《高原地区920例妇女普查结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高原地区妇女进行健康普查,了解高海拔地区妇科常见病发病率及构成比,提出解决办法及预防措施。方法统一使用妇女病普查表格,对生活在海拔3100m以上的920例妇女进行妇科病及乳腺病普查。结果 (1)普查结果妇女疾病发病率前3位的是慢性宫颈炎49.89%、乳腺增生19.24%和阴道炎19.02%。(2)农牧民女性宫颈病变、功血发病率高于城镇女性,差异有显着性(P≤0.05),城镇与农牧民女性乳腺疾病发病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在高海拔、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泛开展妇女疾病普查,尤其是宫颈癌、乳腺癌的普查,对提高当地妇女保健水平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德吉央宗[5](2011)在《西藏察隅县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及预防措。方法林芝地区察隅县17~65岁(平均年龄35.82岁)的已婚育龄妇女通过妇科检查、化验白带常规、盆腔B超,并作登记分析。结果 2008年共普查412人次,生殖系炎症373人次,占90.5%其中宫颈炎233人次,占68.9%。结论生殖系炎症发病率高,其中以宫颈炎为主,外阴阴道炎及盆腔炎次之。

张利洁[6](2006)在《东乡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贫困,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已成为当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普遍而又十分紧迫的问题。在我国,贫困现象的存在已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研究贫困和反贫困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加强对像东乡族这样具有典型意义的少数民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本论文以居住在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境内的东乡族为研究对象,在吸收借鉴发展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民族社会学的角度对东乡族的贫困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东乡族的贫困不仅仅是一种收入贫困,更是一种人类贫困,并从制度层面对东乡族的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的成因做了进一步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政府主导的东乡族多年来的扶贫工作进行梳理,分析了救济式扶贫、体制改革推动东乡族扶贫阶段所取得的效应,重点研究了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开发式扶贫模式在东乡族聚居地实施过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并指出了开发式扶贫模式效率低下的制度原因。笔者认为,基于贫困产生的制度原因,在东乡族反贫困中,适宜的制度不但要与该地区的硬环境相适应,更重要是与当地的软环境——非正式约束相适应。最后指出东乡族反贫困的路径创新——构建以反人类贫困为主,反经济贫困为辅的扶贫新模式,并强调注意扶贫制度与当地以伊斯兰教为特色的传统文化的相互适应,以提高反贫困的正效应。

李宗华[7](2005)在《盆炎净颗粒改胶囊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及抗炎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盆腔炎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广大妇女的健康。中医目前对该病有较为系统的认识,治疗该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辨证论治、治法多样、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标本兼顾的优势。在众多中医疗法中,中成药内服治疗盆腔炎又具有使用方便、携带方便、利于长期用药的优势。 盆炎净颗粒为已有国家标准的中成药,组方严谨,治疗湿热下注型盆腔炎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但存在服用量较大,服用不方便,口感差,携带不方便等不足。如能对该药进行适当剂型改革,克服以上缺点,使之更能适用于临床,则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内容包括中西医对盆腔炎的认识与治疗,盆炎净颗粒及组方药物的研究概况。第二部分为实验部分。通过工艺研究,将盆炎净颗粒改成盆炎净胶囊,克服了颗粒剂的以上缺点,并对盆炎净胶囊的质量标准、抗炎与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 实验研究分三节论述: 第一节,盆炎净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提取精制工艺基本沿用原盆炎净颗粒的水提醇沉工艺,但采用正交实验、平行对照实验等对原工艺缺少的参数指标的进行考察,这些参数指标包括水煮加水量、浸泡时间、投料药材的粒度、醇沉前浓缩药液的温度;在胶囊成型工艺中,以吸湿性与流动性为指标,分别对辅料种类与用量、制剂成型方式等问题进行研究。结果,盆炎净胶囊的提取精制工艺弥补了原工艺的不足,并建立了新的制剂成型工艺。 第二节,盆炎净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对原颗粒剂标准中的忍冬藤与赤芍的薄层鉴别方法进行改进,并对方中其余中药分别进行薄层鉴别方法研究;含量测定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有效成分绿原酸、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结果,建立了忍冬藤、赤芍、鸡血藤、车前草、川芎5味中药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建立了芍药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盆炎净胶囊的质量标准比原标准有了较大提高。 第三节,盆炎净胶囊的抗炎与镇痛作用研究。以盆炎净胶囊为受试药,通过醋酸致小鼠腹腔炎症实验、蛋清致大鼠足跖肿实验、棉球致大鼠肉芽肿实验考察药物的抗炎作用;以热板法致小鼠疼痛实验、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考察药物的镇痛作用;并与盆炎净颗粒以及市场同类品种金鸡胶囊比较。结果,盆炎净胶囊对以上各种实验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表明该药具有抗炎与镇痛作用,其作用不弱于盆炎净颗粒与金鸡胶囊。

何凤珍[8](2002)在《那曲地区559名妇女疾病普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那曲地直机关单位的妇女进行了妇科疾病普查 ,结果 :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占 6 7 98% ;卵巢囊肿 1 6 1% ;子宫肌瘤占 1 0 7% ;乳腺肿块占0 5 4 %。结论 :定期进行妇女疾病普查普治工作 ,对控制和预防妇女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措拥[9](2002)在《林芝地区420名妇女妇科病普查资料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何凤珍[10](2001)在《那曲地区559名妇女疾病普查分析》文中提出对那曲地直机关单位的妇女进行了妇女疾病普查,结果: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占67.98%;卵巢囊肿占1.61%;子宫肌瘤占1.07%;乳腺肿块占0.54%。结论:定期进行妇女疾病普查普治工作,对控制和预防妇女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林芝地区420名妇女妇科病普查资料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林芝地区420名妇女妇科病普查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当代娼妓现象的生成与治理 ——以S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娼妓现象概述
        1.1.1 娼妓:以性为核心的社会现象
        1.1.2 娼妓概念的界定
        1.1.3 娼妓现象的历史沿革概略
    1.2 论题的提出
        1.2.1 论题提出的背景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理论与文献综述
        1.3.1 国外性社会学理论
        1.3.2 国内性社会学理论
        1.3.3 娼妓现象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1.4.2 研究对象和样本的确立
第2章 20世纪50年代前的S市娼妓现象 #28——兼述改革开放后-20世纪80、90年代S市娼妓现象发展态势
    2.1 S市20世纪50年代前娼妓发展史略考
    2.2 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前S市娼妓现象何以消亡
    2.3 改革开放以后:娼妓现象“死灰复燃”与“卷土重来”
第3章 当代S市娼妓现象的现状考察
    3.1 S市调研区域的确立
    3.2 S市娼妓现象的现状考察
        3.2.1 S市A区娼妓现象调查
        3.2.2 S市B区娟妓现象调查
        3.2.3 S市C区娼妓现象调查
    3.3 S市娼妓现象的主要特点
        3.3.1 性从业者和性交易规模庞大
        3.3.2 性买卖的“行话”:职业化和产业化
        3.3.3 S市娼妓的结构性特点
        3.3.4 S市性产业发展的特点
    3.4 S市娼妓现象的衍变趋势
        3.4.1 娼妓户籍的多样化趋势
        3.4.2 娼妓身份的多元化趋势
        3.4.3 年龄扩展化趋势
        3.4.4 文化高层化和阶层内部分化趋势
        3.4.5 网络化和虚拟化趋势
        3.4.6 国际化趋势
        3.4.7 同性性买卖的出现与增加趋势
第4章 社会转型:娼妓现象“死灰复燃”与“何以可能”
    4.1 社会转型:娼妓现象生成的“无形的手”
    4.2 价值观嬗变:信仰迷失中的“生理关注”与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
    4.3 社会流动:社会关系形态重构与转向陌生人社会
    4.4 性文化衍变:性传统规范趋于瓦解与“两性社会”趋于形成
    4.5 信息化:娼妓从业空间多维化与性交易形态多元化
第5章 公共权力:娼妓现象消涨存亡的重要推力
    5.1 公共权力:娼妓现象生成的“有形的手”
    5.2 影响当代娼妓现象的主要公共权力
    5.3 公共权力民主化进程中公民“性权力”和性文化权力的扩张
        5.3.1 当代社会公民“性权力”的“自觉”
        5.3.2 性民俗的自我建构与“性开放”
        5.3.3 性文化权力的扩张
第6章 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主要理论与实践
    6.1 娼妓现象与和谐社会关系的观点之争
    6.2 和谐社会视角下娼妓现象治理理论与主张
    6.3 发达国家和地区娼妓治理的制度与实践概略
        6.3.1 美国
        6.3.2 欧洲
        6.3.3 日本
        6.3.4 我国港台地区
第7章 当代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政策选择
    7.1 娼妓现象:社会问题与社会病态
    7.2 娼妓“合法化”问题之辨:娼妓不宜合法化
    7.3 当代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政策选择
        7.3.1 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目标与原则
        7.3.2 娼妓现象社会治理的政策建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卷内备考表

(3)高原地区920例妇女普查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普查对象
    1.2 普查内容及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普查妇女各种疾病的患病情况
    2.2 ≤45岁妇女绝经或伴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功血) 患病情况比较
    2.3 乳腺疾病患病情况比较
    2.4 城镇与农牧区妇女妇科疾病患病情况比较
    2.5 避孕节育措施采取情况比较
3 讨论

(6)东乡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动因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任务
    四、研究方法
    五、资料来源
第二章 研究东乡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的理论基础
    一、贫困的内涵
    二、我国关于贫困的衡量标准
第三章 东乡族经济发展现状与收入贫困的调查分析
    一、自然环境与特色自然资源现状
    二、东乡族的经济发展现状
    三、东乡族收入贫困的调查分析
第四章 东乡族人类贫困现状及分析
    一、对人类贫困概念的认识
    二、东乡族成人教育现状与分析
    三、东乡族的性别不平等现状与分析
    四、东乡族学校教育现状与分析
    五、东乡族人口健康保障水平与分析
    六、东乡族人口的营养状况
第五章 东乡族贫困成因的深层因素探析
    一、对造成东乡族贫困成因的分析
    二、对造成东乡族贫困深层原因的认识
第六章 东乡族反贫困的历程审视
    一、政府主导的反贫困模式及效应
    二、东乡族社会力量扶贫情况与思考
第七章 东乡族开发式扶贫模式的绩效思考
    一、开发式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正效应
    二、开发式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东乡族开发式扶贫模式存在的制度缺陷
    四、国家宏观领域一些政策的推行对东乡族反贫困的影响
第八章 非正式制度的考量——伊斯兰教与东乡族反贫困
    一、伊斯兰教教义对东乡族反贫困的积极作用
    二、宗教界人士在东乡族反贫困中的积极作用
    三、伊斯兰教对东乡族反贫困的非积极作用
    四、对伊斯兰教在东乡族信教群众中所处地位的思考
第九章 东乡族反贫困的制度创新
    一、反贫困的瞄准机制应重点从经济领域转移到人类贫困领域
    二、东乡族反人类贫困的制度创新
    三、东乡族移民扶贫开发的制度创新
    四、东乡族经济开发的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盆炎净颗粒改胶囊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及抗炎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文献综述一 中西医对盆腔炎的认识与治疗概况
    第一节 中西医对盆腔炎的认识
    第二节 中西医对盆腔炎的治疗
文献综述二 盆炎净颗粒及组方药物的研究概况
    附录:盆炎净颗粒的标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节 盆炎净胶囊制备工艺的研究
        工艺路线分析与设计
        材料
        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盆炎净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材料
        方法与结果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鉴别与含量测定图谱
    第三节 盆炎净胶囊抗炎与镇痛作用的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那曲地区559名妇女疾病普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2 目的:
    3 内容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林芝地区420名妇女妇科病普查资料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3年全国藏学研究论文资料要目索引(下)[J].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图书资料馆. 中国藏学, 2014(02)
  • [2]当代娼妓现象的生成与治理 ——以S市为例[D]. 陈荣武.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 [3]高原地区920例妇女普查结果分析[J]. 张玉春. 中国妇幼保健, 2012(20)
  • [4]高原地区920例妇女普查结果分析[J]. 张玉春. 西藏医药杂志, 2011(03)
  • [5]西藏察隅县育龄妇女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J]. 德吉央宗. 西藏医药杂志, 2011(01)
  • [6]东乡族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 张利洁. 兰州大学, 2006(09)
  • [7]盆炎净颗粒改胶囊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及抗炎与镇痛作用实验研究[D]. 李宗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 [8]那曲地区559名妇女疾病普查分析[J]. 何凤珍. 西藏医药杂志, 2002(03)
  • [9]林芝地区420名妇女妇科病普查资料分析[J]. 措拥. 西藏医药杂志, 2002(01)
  • [10]那曲地区559名妇女疾病普查分析[J]. 何凤珍.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1(08)

标签:;  ;  ;  ;  

林芝地区420名妇女妇科疾病普查资料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