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周恩来的人才观及其现实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胡鑫[1](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教师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和立[2](2021)在《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林润燕[3](2017)在《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指出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旨在培养具有全面劳动能力的人。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技术产品更新换代不断加快,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和转换,对各类技术人才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我国在生产实践中存在“技术人才断层问题”,往往出现生产技术人员的素质与生产环节的要求不匹配,最终导致生产的产品达不到高品质的要求。将“技术人才断层问题”分析到各类技术人才之中,又发现存在核心技术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伦理责任困境、技术工人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达不到新的素质要求等问题。“技术人才断层问题”引发我们对技术教育问题的深层次思考,马克思主义技术教育思想始终在指导着中国技术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技术教育实践过程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技术教育思想。本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论指导下,以中国共产党的技术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对其理论基础以及三个历史阶段的演进进行考察,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构建其主要内容,最后指出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具体来说,全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主要观点和内容如下:第一,在第一章绪论中,首先简要阐明了本论文选题的缘由以及进行研究的意义;其次在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呈现了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并点明存在的不足之处;再次从总体上阐述了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最后点明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并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界定。第二,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教育思想理论、列宁的技术教育思想理论、克鲁普斯卡雅的技术教育思想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技术教育思想四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第三,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本文从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萌芽与确立、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发展与运用、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新发展。第四,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是从宏观层面论述中国共产党的技术人才思想,以中共领导人技术人才观的演变为主线,指出当代技术人才观需融入“人文素养”和“工匠精神”的时代诉求;其次是从中观层面论述中国共产党的技术学校发展思想;最后是从微观层面论述中国共产党的技术教学思想。第五,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技术教育思想具有对马克思主义技术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对中国古代技术教育思想的地位、价值取向和指导理念的超越,对中国近代技术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跨越式发展三层理论意义。而从实践意义上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技术教育思想能够对技术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实践指导意义,从而优化核心技术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培养现状,解决我国“技术人才断层问题”,最终有利于提升核心技术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存在的工程伦理困境问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和推进“优质制造”。最后是结语,对论文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了中国共产党的技术教育思想内涵需要扩张使其彰显内容的价值,回归价值的追求和人的自我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教育观念需注重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且与终身教育更加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的技术教育思想将会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三个趋势。
敖景新[4](2015)在《周恩来人学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论题。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专门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理论基础的关于人自身一般本性及发展规律的学说。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周恩来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围绕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幸福生活的实践主题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内容,而且增添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辉煌成果。研究周恩来人学思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全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加以展开:第一部分,分析周恩来人学思想的生成逻辑。周恩来人学思想是在中国传统人学思想的文化氛围影响下,通过近代西方人学资源的有益启迪,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积极适应中国近代思想潮流的产物。第二部分,重点研究周恩来人学思想领域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即重视社会实践和集体主义的人的本质观;始终为绝大多数人民的最高利益着想的人的利益观;致力于合全国之人民、万众之民心的幸福与自由的人权观;创设条件使人成才、首肯知识分子价值实现的人的价值观;发达身体、陶养性情、锤炼情操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第三部分,简要阐明周恩来人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即周恩来人学思想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梦提供理论自信;为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提供人学依据。
郭艳[5](2013)在《周恩来民本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周恩来是新中国成立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之一,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和社会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本理念。周恩来民本思想是周恩来在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以及近代中西方民主思想,并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运用于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及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较为科学的民本思想。周恩来民本思想中的“民”,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有独立的意识和人格,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载体。他的民本思想是以人民为主体,密切联系群众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重视民情、民意、民生。当前,我们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之中,研究周恩来民本思想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为此,选择周恩来民本思想为研究课题,以期得出有益于解决当前问题的结论。本文以周恩来民本思想为主要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周恩来民本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其实践基础。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到近代资产阶级的民本思想再到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来仔细论述周恩来民本思想的理论来源;而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周恩来独特的个人经历则是周恩来民本思想的实践基础。第二部分,也是本文的重点部分,系统论述了周恩来民本思想的基本宗旨、基本要求、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一切为了人民、坚持群众路线是周恩来民本思想的基本宗旨和基本要求;实事求是是周恩来民本思想得以推行的基本原则;周恩来民本思想的基本观点从四方面即“坚持人民民主观”、“实现人民富裕观”、“提高人民素质观”和“保护人民安全观”来进行全面的探讨。第三部分,周恩来民本思想的特征。这一部分对周恩来民本思想的特征进行了全面概括,总结出了周恩来民本思想的鲜明特征,即鲜明的实践性、深刻的人民性和高度的科学性。第四部分,探讨了周恩来民本思想的价值。这一部分从理论与现实两个角度对周恩来民本思想的价值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学习和研究周恩来民本思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编辑部[6](2008)在《2008年《沧桑》总目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伟[7](2008)在《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行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他们的人才思想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同时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其不断完善和与时俱进,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日益深入;证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证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逐渐成熟。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最关键的战略资源。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培养造就各类高素质人才,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人才思想和人才实践,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培育、选拔了众多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人才发展史上乃至人类社会人才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刘丽,胡槿,杜华[8](2004)在《2003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认为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9](2002)在《2001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文中指出
张玉荣[10](2000)在《论周恩来的人才观及其现实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全面地阐明了周恩来对人才培养的目的、标准、途径的观点 ;具体阐述了周恩来爱才如命 ,求贤若渴的精神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分析了学习周恩来的人才观对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意义
二、论周恩来的人才观及其现实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周恩来的人才观及其现实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关于技术教育思想内涵的研究现状 |
(二)中西方技术教育思想的历史演进研究现状 |
(三)国内学者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技术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 |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技术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 |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三)创新之处 |
四、概念界定 |
(一)技术 |
(二)技术教育 |
(三)技术教育思想 |
五、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技术教育的思想理论 |
(一)对空想社会学家技术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
(二)关于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技术教育思想 |
(三)技术教育思想中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
二、列宁的技术教育思想 |
(一)关于将技术教育的内容反映到党纲的思想 |
(二)关于反对过早专业化的技术教育思想 |
三、克鲁普斯卡雅的技术教育思想 |
(一)服务于全国工业化与培养工人综合技术眼界的技术教育思想 |
(二)关于从完整教育体系发展综合技术教育的技术教育思想 |
(三)关于妇女学习劳动技术与生活技能的技术教育思想 |
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技术教育思想 |
(一)圣贤之士与技能之人相统一的技术教育思想 |
(二)传统文化中的半耕半读思想 |
五、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 |
一、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萌芽与确立 |
(一)“智力与劳力均衡发展”的技术教育思想 |
(二)提出“长期为战争服务”的教育思想方针 |
(三)“干部教育第一”的技术教育思想 |
二、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发展与运用 |
(一)“专业化与单一化相统一”技术教育思想的提出与运用 |
(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技术教育思想的提出与实践 |
(三)半工(农)半读技术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与运用 |
(四)1958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曲折发展 |
三、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新发展 |
(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思想方针的提出与作用 |
(二)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思想方针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宏观层面:中国共产党的技术人才思想 |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技术人才思想的演变 |
(二)当代技术人才观要融入“人文素养”和“工匠精神”的思想元素 |
二、中观层面:中国共产党的技术学校发展思想 |
(一)中国共产党的技术学校培养目标演变 |
(二)“创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模式”的技术学校发展思想 |
三、微观层面:中国共产党的技术教学思想 |
(一)“宽技术基础与综合多面发展”的专业设置指导思想 |
(二)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教学思想 |
(三)关于技术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技术知识流动的基本规律 |
四、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一、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理论意义 |
(一)对马克思主义技术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
(二)对中国古代技术教育思想地位、价值取向和指导理念的超越 |
(三)对中国近代技术教育思想指导理念与实践运用的跨越式发展 |
二、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的实践意义 |
(一)对培养核心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指导 |
(二)对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工程伦理困境的实践指导 |
(三)对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与实现“优质制造”的实践指导 |
三、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周恩来人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一、周恩来人学思想的生成逻辑 |
(一)中国传统人学思想的文化氛围 |
(二)近代西方人学资源的有益启迪 |
(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
(四)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时代背景 |
二、周恩来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重视社会实践和集体主义的人的本质观 |
1.人的本质属性体现在社会实践中 |
2.集体主义是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 |
(二)始终为绝大多数人民的最高利益着想的人的利益观 |
1.人民群众是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力量 |
2.处理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要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 |
3.发展经济改善生活,体现和维护人民的利益 |
(三)致力于合全国之人民、万众之民心的幸福与自由的人权观 |
1.人权是具体的现实的,与国情密切相连 |
2.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人权的首要任务 |
3.中国的人权依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地争取 |
(四)创设条件使人成才、首肯知识分子价值实现的人的价值观 |
1.人的价值在社会实践中得以实现 |
2.使人成才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有效形式 |
3.重视知识分子的价值实现 |
(五)发达身体、陶养性情、锤炼情操的人的全面发展观 |
1.坚持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 |
2.国家的教育工作方针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 |
3.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奋斗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三、周恩来人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
(一)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指导 |
1.周恩来人学思想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
2.周恩来的人学思想的当代发展创新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
(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梦提供理论自信 |
1.周恩来人学思想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
2.周恩来人学思想证明了中国梦必然实现的内在逻辑性 |
3.周恩来人学思想能够为以人民为主体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
(三)为解决中国民生问题提供人学依据 |
1.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解决 |
2.正确处理在解决民生问题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
3.积极发挥人民群众在民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本人在读研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5)周恩来民本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意义和现状 |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章 周恩来民本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
1.1 周恩来民本思想的理论来源 |
1.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
1.1.2 近代资产阶级民本思想 |
1.1.3 马克思主义的民本思想 |
1.2 周恩来民本思想的实践基础 |
1.2.1 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 |
1.2.2 独特的个人经历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来源 |
第2章 周恩来民本思想的内容 |
2.1 周恩来民本思想的基本宗旨:一切为了人民 |
2.2 周恩来民本思想的基本要求:坚持群众路线 |
2.3 周恩来民本思想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 |
2.4 周恩来民本思想的基本观点 |
2.4.1 坚持人民民主观 |
2.4.2 实现人民富裕观 |
2.4.3 提高人民素质观 |
2.4.4 保护人民安全观 |
第3章 周恩来民本思想的特征 |
3.1 鲜明的实践性 |
3.2 深刻的人民性 |
3.3 高度的科学性 |
第4章 周恩来民本思想的价值 |
4.1 周恩来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 |
4.1.1 把实践和人民利益相结合,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 |
4.1.2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践了人民利益的重点论 |
4.1.3 坚持独立自主并实行对外开放,发展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外论 |
4.2 周恩来民本思想的现实价值 |
4.2.1 周恩来民本思想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
4.2.2 周恩来民本思想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理论基础 |
4.2.3 周恩来民本思想为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
4.2.4 周恩来民本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的工作方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7)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对人才的界定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人才思想 |
2.1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人才思想产生的原因 |
2.1.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大量人才 |
2.1.2 建国后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需要人才 |
2.2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 |
2.2.1 关于判断及使用人才的标准 |
2.2.2 关于培养、造就人才的途径 |
第3章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人才思想 |
3.1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人才思想产生的原因 |
3.1.1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人才思想与实践的失误 |
3.1.2 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 |
3.1.3 世界形势发生了新变化 |
3.2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 |
3.2.1 关于尊重人才 |
3.2.2 关于选拔人才 |
3.2.3 关于培养人才 |
3.2.4 关于使用人才 |
第4章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人才思想 |
4.1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人才思想产生的原因 |
4.1.1 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人才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人才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
4.1.2 国际竞争重点的变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4.1.3 现实国情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
4.2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 |
4.2.1 关于人才作用 |
4.2.2 关于人才标准 |
4.2.3 关于人才培养 |
第5章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人才思想 |
5.1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人才思想产生的原因 |
5.1.1 以人为本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 |
5.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执政兴国的要求 |
5.1.3 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要求 |
5.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 |
5.2.1 关于人才的标准 |
5.2.2 关于人才培养 |
5.2.3 关于人才使用的标准 |
5.2.4 特别强调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 |
第6章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的特点与作用 |
6.1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的特点 |
6.1.1 高度重视人才的作用 |
6.1.2 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标准 |
6.1.3 教育和实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
6.1.4 任人唯贤的人才使用原则 |
6.2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的作用和意义 |
余论 |
致谢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论周恩来的人才观及其现实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教师观研究[D]. 胡鑫.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邓小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D]. 张和立.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3]中国共产党技术教育思想研究[D]. 林润燕.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4]周恩来人学思想研究[D]. 敖景新. 安徽师范大学, 2015(06)
- [5]周恩来民本思想研究[D]. 郭艳. 河南科技大学, 2013(06)
- [6]2008年《沧桑》总目录[J]. 编辑部. 沧桑, 2008(06)
- [7]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研究[D]. 张伟.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1)
- [8]2003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刘丽,胡槿,杜华. 近代史研究, 2004(05)
- [9]2001年中国近代史论着目录[J]. 近代史研究所图书馆. 近代史研究, 2002(05)
- [10]论周恩来的人才观及其现实意义[J]. 张玉荣. 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