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住房抵押贷款理性违约风险及其规避(论文文献综述)
李燚炜[1](2021)在《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策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镇化制度不断调整,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比重逐渐增大,这也加剧了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快速集聚。对于城镇化的农村客户来说,主要收入较多的还是依赖在城市务工,工作稳定性较差、收入偏低,当其收入或者家庭出现特殊变故时,就会无力偿还贷款,这在无形中加大了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风险。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起始于2008年,近年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特别是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已然成为了A银行H分行的核心信贷业务。但快速增长带来的衍生性风险也就更加难以预判,所以,系统性的梳理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信贷风险,并据此构建有利于提高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抗风险能力的应对策略,以助推A银行H分行健康、可持续的稳定发展。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法对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农村客户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基于借款人信用、业务操作、市场环境三个维度梳理了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形成的原因。结合分析结果,针对农村客户的信用风险提出:A银行H分行应调整首付款比例、更新动态数据、引入房屋保险等措施;针对银行操作风险提出:加强农户贷款流程管理、优化资产业务结构、提高内部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等对策;结合市场风险对A银行H分行提出了:落实相关法律法规、随时关注政策变化、及时做好市场预判、快速反应应对突发事件、强化与外部合作管理制度等应对建议。本论文的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支行应对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开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宋点白[2](2019)在《人口学要素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个人短期贷款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个人类贷款。2015年1月,个人短期贷款时点余额仅为8.18万亿元。至2018年10月,时点余额已增加至13.43万亿元。近年来,个人短期贷款规模增长迅速,近三年多时间增长近50%,成为了除住房按揭贷款以外,我国个人贷款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贷款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不良贷款率也随之攀升,违约风险逐渐暴露。截至2018年10月,不良贷款率约为1.87%,同比上升0.31个百分点。由此,个人短期贷款的违约问题成为了一项值得研究与关注的现实议题。本文以短期贷款借款人人口学要素为切入点,研究短期贷款的违约风险问题。分析借款人人口特征与个贷违约之间的理论与实证关系,以借款人人口学要素为切入视角探讨短期贷款违约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借款人人口学要素对短期贷款违约进行风险识别与预测管理。首先,本文在剖析个人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现状的基础上,以借款人人口学要素特征视角为切入点,研究了借款人人口特征与个人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相关性问题。通过对借款人性别特征、年龄特征、婚姻特征、教育特征、职业以及产业特征进行划分,分别探讨了借款人人口自然属性特征和社会属性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之间的相关性问题。研究发现女性人口、已婚人口、高学历人口具有相对较低的短期贷款违约率;相对的,男性人口、离婚人口、低学历人口具有更高的违约率;借款人不同的行业特征和年龄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风险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职业组织形式为公司类型的借款人短期贷款违约风险较其他类型借款人更低。本文实证研究结果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具有两点启发性意义:首先提示我们应重视对借款人人口特征的风险审查,不应仅仅关注借款人经济指标上的偿还能力,也应关注借款人人口学要素所反映出的借款人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针对不同借款人人口特征需提供差异化的审查与授信方案;其次,商业银行等信贷机构不应针对借款人的年龄因素及行业因素而采取歧视性的审查准入政策,在借款人行业面临周期性波动时,也不应采取保守的风险管控措施,缩减对相应行业的贷款投放额度。为提升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管控能力,尝试利用本文实证研究结果实现有效的风险管控,本文通过引入具有显着相关性的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特征的方式搭建随机森林模型,以期对个人短期贷款违约进行预测和判定。通过搭建复权RUSboost随机森林模型对短期贷款这种典型非平衡样本预测评估发现,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基本特征的组合对短期贷款违约具有解释以及预测效果。就本文提取样本而言,使用人口特征对短期贷款进行违约预测,违约的识别准确率达到约82%左右。通过稳健性检验,在短期网贷数据中预测成功率能够达到约80%。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借款人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基本特征搭建违约预测模型能够基于风险因素考量对借款人实现初期的准入筛选。基于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特征对短期贷款违约的可预测性,本文进一步通过建立基于人口特征与贷款特征的信用评分卡体系的方式,将研究结果推向商业银行实践应用。通过信用评分体系的建立,将人口特征与贷款特征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作用可视化,并由此建立了关于借款申请人的评分评级体系,通过计算各得分区间的违约概率,获得关于短期贷款违约的风险概率对照表(主标尺)。由此,在短期贷款违约实践判定中,建立了利用人口特征进行借款人筛选与风险预测的系统化可行性操作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缓解借贷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因素而造成的逆向选择等问题。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基本特征是较为容易收集,且具有较高识别率的信息,收集这样的信息准确率高且难度较小,利用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特征建立预测模型,并建立评分卡体系,可以达到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进行初期识别的效果。通过本文的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发现,人口学要素特征作用于贷款违约的内部机理可以划分为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两部分。使用传统的人口统计学方法,收集传统的人口学特征难以充分评估借款人还款意愿与还款能力。鉴于此,本文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切入点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估计与预测进行了趋势化探讨。笔者认为在大数据条件越来越成熟的今天,未来基于人口行为数据信息的采集将较大程度提升对借款人还款意愿评估和刻画的准确性。单一的人口主体,在可期的未来有可能会演变成为数字化个体,对信用风险的评测以及贷款违约的相关性研究,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届时借款人人口学要素特征的广度与深度将得到广泛提升,人口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相关性分析与探讨将拓展出更多的有效变量,这些变量不管是人口因素还是非人口因素,将使得对借款人违约行为的观测更为全面与准确,对贷款违约的风险管理会达到更佳的效果。
马利奇[3](2019)在《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向往也随之不断的增强。现阶段,有关房地产的问题更是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进而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的个人住房贷款也得到了促进与增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较为可观的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不小风险。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有效的识别和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是大多商业银行目前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研究目的在于确保建行贺兰支行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中具有较强竞争力,提高风险管控能力,促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稳定、可持续发展,结合市场变化进行相关风险分析。本文首先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回顾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风险管理理论;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建行贺兰支行为研究主体,分析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现状,通过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并进行变量处理和运用AHP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测度,得出影响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主要因子,并且对每个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最后从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从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并改进考核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预测及决策能力、加强借款人及加强房地产公司管理五个方面来降低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风险,通过上述措施手段确保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
翟宇晶[4](2019)在《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泰州市房地产市场与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居民的购房贷款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住房公积金贷款作为职工购房贷款的选项之一,以其低利率的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购房者的认可,公积金贷款的业务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公积金贷款风险也逐渐体现,然而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在我国发展尚不成熟,给住房公积金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隐患,因此研究和完善现有的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住房公积金的长期稳健良性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国内外有关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研究结果;其次,对住房公积金的概念以及所使用到的相关理论支撑作出解释;再次,使用实证研究法结合自身工作所掌握的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基本情况和相关制度规范,利用个人在公积金贷款业务方面的认知,对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通过对管理中心人员、银行信贷部门人员、在售楼盘销售员和住房公积金贷款人进行调查,梳理出各个风险点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和研究。最后,通过比较借鉴新加坡、德国以及武汉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出色案例,参考商业银行的先进贷款风险管理方式和措施,结合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各个风险点的轻重程度,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力求找到更好规避和防范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策略。特点是充分结合泰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和贷款的实际情况,将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和风险隐藏点进行详细划分,通过调查发现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风险、政策风险、资料造假风险、开发商期房抵押风险和法律缺失风险方面,进而有针对性的并寻找出产生风险的原因,为论文最后提出有针对性改进意见和建议提供了基础依据。
樊颖,杨赞[5](2016)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主动违约概率的影响因素》文中指出本文综合影响住房抵押贷款决策的各项风险因素,基于期权理论,建立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主动违约边界模型,测算并绘制北京市"主动违约概率—还贷时间曲线"。研究发现,该曲线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针对影响住房抵押贷款的各项风险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发现,房价增长率和波动率上升、贷款比率上升、还贷期限增长时,主动违约概率增加;而违约成本或交易费用上升时,主动违约概率呈现下降趋势。
刘庆杰[6](2014)在《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98年以来,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规模迅速增长,在银行贷款业务中的比例也在增加,无形中增加了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2007年末的金融危机即为典型的案例。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推出了固定利率住房抵押贷款和气球贷贷款,给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同时,我国房产税的征收也将影响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最终影响到银行的风险管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研究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和银行利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房价不断下跌的温州楼市而言,商业银行可以找到更好的防范措施,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的现实情况对家庭的住房抵押贷款违约构建了动态模型,主要考虑的变量为劳动收入、房价、利率以及通胀率,并根据效用最大化理论,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数值的模拟分析,计算了违约率和银行的利润率。当达到一定的负净值时,家庭会选择违约,且违约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贷款初期较高的贷款价值比增加了家庭负净值的概率,并通过束紧家庭的借款约束影响着违约率。通过比较可调整利率贷款、固定利率贷款、气球贷等不同的贷款类型,发现可调整利率贷款违约一般与较高的利率、家庭特质的劳动收入冲击相联系;固定贷款利率贷款违约的发生,一般与较低的利率、通胀率相联系。可调整利率贷款对贷款收入比更为敏感、更可能因为现金流原因而违约;固定利率贷款对贷款价值比更为敏感、更可能因为财富原因而违约。银行的利润率与违约率呈现负相关关系。
李力[7](2013)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读发展,居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房地产行业开始迅速腾飞,尤其是2007年以后发展更为迅猛,而住房制度也逐步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福利分房制度,迈入市场化进程。从统计数据可见端倪,1998年全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仅为426亿元,进入20世纪以后,我国居民对住房抵押贷款的需求不断增长,2000年、2004年、2008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年增长率分别高为149%、35%、64.8%,到2012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规模达到6.9万亿元,是1998年的162倍。然而,与其他行业相比,房地产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宏观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根据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一般会在3-8年后逐步暴露出来,从发展趋势上看,目前我国可能正处于潜在的风险高峰期。因此本文将在研究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宏观、微观因素进行较为深入分析,尝试从实证的角度,探寻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产生的因素。文章第一章对文章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学者关于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文献、研究方法及内容进行了综述;第二章从理论上分析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影响因素以及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的影响机理;第三章分析了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发展的现状。并引用湖南某大型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随机抽样样本,对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现状进行阐释分析。第四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构建违约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建立logistic模型,利用上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数据的样本,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在实证的基础上,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提出防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对策,即加强个人抵押贷款条件审查、提升贷后检查水平防风险、突破清收处置不良抵押贷款水平。
申金珠[8](2012)在《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研究 ——以某银行为例》文中提出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风险。对借款人违约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据以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模型,是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防范的基础工作。本文结合某银行2009年至2010年连续两年的个人房屋抵押贷款有关数据,对其信用风险管理状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种类和特征,并描述了个人房屋抵押贷款在贷前、贷中、贷后三阶段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2、通过分析某银行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流程制度和实务,查找出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一是银行内部控制薄弱,二是个人信用评价系统不成熟,三是外部信用环境差。3、基于某银行发放的商业性个人房屋抵押贷款数据,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借款人特征变量中,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职业及所从事的行业、申贷年龄、居住状况、居住年限、信用状况、工作年限、月收入等都对借款人的违约行为产生显着影响;(2)贷款产品相关变量中,贷款金额、实际贷款成数显着影响到借款人的违约行为;(3)房屋抵押物相关变量中,结果显示地域特征对贷款违约行为有明显影响。4、对某银行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是树立科学的信贷经营理念;二是理清规范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思路;三是构建矩阵式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四是构建贷款信用风险预警体系。本文的研究数据虽然来源于特定银行,但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思路对类似金融机构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刘满华[9](2011)在《SYYH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波动以及个人住房低押贷款体制不完善的影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逐步显现。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控制和管理问题,特别是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研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潜在的违约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SYYH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本文首先阐述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接着利用SYYH13家商业银行的信贷数据,借助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试图识别其中影响SYYH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主要因素,最后得出基本结论并提出优化建议。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婚姻状况,学历、月收入、是否是外地人、建筑面积变量,贷款价值比和首付款比例对违约的影响较大;而年龄、房屋总价等变量等对违约的影响则不大。(2)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将所有因子归为五类:综合因子、贷款特征因子、年龄婚姻利率因子、性别学历因子、还款因子。进一步借助Logistic模型的定量分析发现:综合因子每增加一个单位,违约概率将下降6.2%;性别学历因子每增加一个单位,机会比率就会增加40.1%;年龄婚姻利率因子和还款因子对违约的影响不显着。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以个人抵押贷款风险理论为依据,较系统、较全面地研究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理论。(2)本文利用SYYH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历史放贷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考察影响SYYH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主要因素,以期能够为商业银行有效管理违约风险提供一定的借鉴。
丁正斌[10](2011)在《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看,1998年国家实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是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分水岭,以此为契机,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在此过程中,房地产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商业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也在近十几年间取得了成倍增长。住房按揭贷款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信贷品种之一,但作为长期贷款,也隐藏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加强对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的研究,对于商业银行提高风险识别水平、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外研究看,国外学者提出并应用多种经济理论,建立了多个经济计量模型,运用多维度变量对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进行了多角度研究,国内专家学者也在违约风险的定性分析、数理模型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运用计量模型对各类违约风险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的还较少。本文以住房按揭贷款的违约风险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回顾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的研究理论与文献的同时,对住房按揭贷款的违约风险实践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本文的具体研究视角及基本论点。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和违约风险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确定了本文实证研究中的20个变量及其量化方法,设计了计量研究模型。实证分析中采用的样本是从某国有银行南京分支机构发放的16308笔住房按揭贷款中筛选出的,其中:正常贷款样本1340个、提前还款样本4040个、逾期贷款样本2676个、实质性违约贷款样本27个。综观全文,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尝试运用实际贷款数据对各类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进行了包括因子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在内的多层次的实证研究。2、实证分析中的因子分析和判别分析,为判断各个变量对违约风险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提供了分析依据。(1)在提前还款风险实证分析中,因子分析生成了7个因子变量;根据判别分析,7条假设性命题中的6条通过验证,对提前还款风险影响较大的因子变量是学历职业因子、绝对财务状况因子和贷款状况因子;聚类分析将提前还款样本分成风险等级不同的三组,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对高提前还款风险组影响较大的因子变量是学历职业因子、贷款状况因子和性别因子,对中提前还款风险组影响较大的因子变量是学历职业因子、财务负担因子、绝对财务状况因子和贷款状况因子,对低提前还款组影响较大的因子变量是绝对财务状况因子和学历职业因子。(2)在逾期风险实证分析中,因子分析生成了8个因子变量;根据判别分析,5条假设性命题中的3条通过验证,对逾期风险影响较大的因子变量是贷款状况因子、学历就业因子和绝对财务状况因子;聚类分析也将逾期样本分成风险等级不同的三组,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对高逾期风险组影响较大的因子变量是学历职业因子和绝对财务状况因子,对中逾期风险组影响较大的因子变量是贷款状况因子、户籍因子、绝对财务状况因子、学历职业因子和性别因子,对低逾期组影响较大的因子变量是户籍因子和绝对财务状况因子。(3)在实质性违约风险实证研究中,因子分析生成了7个因子变量;4条假设性命题中的1条完全通过验证、2条部分通过验证,对实质性违约风险影响较大的因子变量是财务预期因子、婚姻年龄因子和学历职业因子;全部实质性违约样本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7个因子变量均不显着,故论文没有继续进行聚类分析和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根据对判别系数和因子荷重的分析,结合样本数据特征,论文从借款人特征、房产特征、贷款特征、区域特征四个方面总结了各个变量对提前还款风险、逾期风险的影响结论。如,借款人受教育程度对提前还款有正向影响,借款人受教育程度越高,该笔贷款提前还款的可能性越大;而借款人受教育程度对逾期风险有反向影响,借款人受教育程度越低,相对来讲收入较少、稳定性较差,其按揭贷款发生逾期的可能性越大。这一条结论也证明了本文在理论上的创新是可取的,即将逾期风险与提前还款风险分开研究。4、在对策建议上,本文力图根据规范研究、实践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论,创新提出构建包括政府、商业银行、借款人、中介机构等四方在内的“四位一体”的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防控体系。政府在宏观监管方面,一要把握好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波动与稳定性;二要调整、解决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贷款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三要承担起住房供给中的主导责任;四要丰富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五要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政府在创建健康的信用与法律环境方面,一要尽快制定有关全社会通用的信用管理法规;二要不断健全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三要尽快出台保障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安全的配套法律法规。商业银行在风险审查、防范、监测与管理方面,一要健全按揭贷款经营管理体制与流程;二要加强研究分析,不断改进内部贷前调查和审查方法;三要严格审查范围与标准,加强业务审查与审批;四要通过合同约定,加强违约风险的主动管理;五要建立按揭贷款的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六要重视贷后管理工作与人才队伍建设。借款人在信用征信与个人评级方面提供自己良好的记录在按揭贷款业务全过程中要讲诚信。中介机构要在法律、保险、担保、评估、风险分散、业务创新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标准化的服务。5、回顾本文的研究,本文在研究样本、研究变量、判断准确率、研究结论检验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将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开展进一步研究:一是应用跨区域样本进行研究,二是应用时间跨度更长的样本进行研究,三是将期权理论、消费者最优选择理论等与计量模型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四是应用更大量的的实质性违约样本进行研究,五是将样本数相近的提前还款、逾期和实质性违约样本一起进行三总体分析和计量模型研究。
二、住房抵押贷款理性违约风险及其规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住房抵押贷款理性违约风险及其规避(论文提纲范文)
(1)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
1.3.2 个人贷款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1.3.3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相关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概述 |
2.1.1 城镇化概念 |
2.1.2 个人住房贷款定义 |
2.1.3 个人住房贷款政策 |
2.1.4 商业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界定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理性违约与被动违约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A银行H分行人住房贷款概述 |
3.1.1 A银行H分行简介 |
3.1.2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货款业务特征 |
3.2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类别与客户界定 |
3.2.1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类别 |
3.2.2 A银行H分行个人住房贷款客户界定 |
3.3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贷款违约问题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4.1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违约实证分析 |
4.1.1 因素的选取与研究假设 |
4.1.2 因素量化 |
4.1.3 描述性分析 |
4.1.4 回归分析 |
4.2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贷款风险成因分析 |
4.2.1 借款人信用风险成因 |
4.2.2 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成因 |
4.2.3 市场风险成因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
5.1 针对农村客户信用风险提出的针对性对策 |
5.1.1 关注农村客户人群 |
5.1.2 调整首付比率 |
5.1.3 更新动态数据 |
5.1.4 引入房屋保险 |
5.2 针对银行内部操作风险提出的防范对策 |
5.2.1 加强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流程管理 |
5.2.2 提高内部员工风险防范意识 |
5.3 针对市场风险提出相应风险防范对策 |
5.3.1 落实相关法律法规 |
5.3.2 随时关注政策变化,及时做好市场预判 |
5.3.3 快速反应应对突发事件 |
5.3.4 强化与外部合作管理制度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人口学要素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个人贷款现状 |
1.1.2 个人短期贷款现状 |
1.1.3 个人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状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基于人口学要素视角研究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意义 |
1.2.2 基于人口学要素视角研究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目的 |
1.3 研究框架 |
2.文献综述 |
2.1 人口学要素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违约中的作用 |
2.2 人口学要素在个人网络借贷违约中的作用 |
2.3 其他因素在个人贷款违约中的作用 |
3.理论分析与指标选取 |
3.1 理论分析 |
3.1.1 借款人人口学要素特征的界定 |
3.1.2 人口学要素与贷款违约关系的相关探讨 |
3.1.3 人口学要素对贷款违约的作用机理探讨 |
3.1.4 人口学要素对贷款违约风险的经典理论分析 |
3.2 基于人口学要素的贷款违约相关性指标选取 |
4.样本选取与变量定义 |
4.1 样本选取 |
4.2 样本选择性偏差问题的校验与论证 |
4.2.1 联立双变量模型构建 |
4.2.2 样本选择性偏差校验结果 |
4.3 变量定义 |
4.3.1 因变量定义 |
4.3.2 自变量定义 |
5.人口学要素与短期贷款违约关系的实证检验 |
5.1 借款人年龄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关系验证 |
5.1.1 借款人年龄分布情况 |
5.1.2 借款人年龄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理论探讨 |
5.1.3 借款人年龄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实证分析 |
5.1.4 小结 |
5.2 借款人性别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关系验证 |
5.2.1 借款人性别构成情况 |
5.2.2 借款人性别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理论探讨 |
5.2.3 借款人性别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实证分析 |
5.2.4 小结 |
5.3 借款人婚姻状况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关系验证 |
5.3.1 借款人婚姻分布状况 |
5.3.2 婚姻状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理论探讨 |
5.3.3 借款人婚姻状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实证分析 |
5.3.4 小结 |
5.4 借款人受教育程度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关系验证 |
5.4.1 借款人受教育程度分布情况 |
5.4.2 受教育程度与短期贷款违约的理论探讨 |
5.4.3 受教育程度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实证分析 |
5.4.4 小结 |
5.5 借款人行业状态、职业特征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关系验证 |
5.5.1 借款人行业与职业分布情况 |
5.5.2 职业结构、行业结构与短期贷款违约的理论探讨 |
5.5.3 行业结构、职业结构与短期贷款违约的实证分析 |
5.5.4 小结 |
5.6 总结探讨 |
6.基于人口学要素构建的随机森林违约预测模型 |
6.1 随机森林的理论模型构建 |
6.2 基于人口学要素的随机森林预测模型设定 |
6.3 随机森林预测模型的实施及判定结果 |
6.4 RUSBOOST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在其他样本中的验证 |
7.基于人口学要素构建的短期贷款违约风险评分卡体系 |
7.1 基于人口学要素特征与贷款特征的评分卡开发 |
7.2 信用评分卡开发结果 |
8.研究结论与探讨 |
8.1 研究结论 |
8.2 对策探讨 |
8.3 展望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3)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结构 |
第二章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概述 |
第一节 个人住房贷款概念界定 |
第二节 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面临的风险 |
第三节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分析 |
第四章 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识别及测度 |
第一节 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识别 |
第二节 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测度 |
第五章 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
第一节 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
第二节 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对策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住房公积金制度现状及问题研究 |
1.2.2 住房公积金的改革与变迁研究 |
1.2.3 房地产项目贷款风险研究 |
1.2.4 公积金贷款项目存在的风险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 |
2.相关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住房公积金体制 |
2.1.1 住房公积金的概念及实质 |
2.1.2 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 |
2.1.3 住房公积金贷款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互助理论 |
2.2.3 强制储蓄理论 |
2.2.4 风险管理理论 |
3.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现状 |
3.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基本概况 |
3.1.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历程 |
3.1.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的现状 |
3.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及其管理概况 |
3.2.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发展 |
3.2.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特点 |
3.2.3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情况 |
3.2.4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政策构成 |
3.3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3.3.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日常管理 |
3.3.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抵押权证管理 |
3.3.3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逾期管理 |
3.3.4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保证金账户管理 |
4.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表现及测量 |
4.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表现 |
4.1.1 房地产市场变动造成的风险问题 |
4.1.2 政策性方面的风险问题 |
4.1.3 法律层面的风险问题 |
4.1.4 购买力风险问题 |
4.1.5 贷款对象信用的风险问题 |
4.1.6 管理中心内部操作方面存在的风险问题 |
4.1.7 抵押物的风险问题 |
4.1.8 流动性风险问题 |
4.1.9 开发商经营风险问题 |
4.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测量 |
4.2.1 风险评价指标的构成 |
4.2.2 各风险指标的测度 |
5.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原因分析 |
5.1 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有限 |
5.1.1 缴存范围有限 |
5.1.2 贷款对象有限 |
5.2 住房公积金贷款手续真实性核查不到位 |
5.3 借款人的信用偏差 |
5.4 开发企业缺少主动性 |
5.5 商业银行缺少积极性 |
5.6 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信息系统亟待完善 |
6.国内外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
6.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模式 |
6.1.1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 |
6.1.2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运用 |
6.1.3 新加坡对贷款风险的处理经验 |
6.2 德国住房储蓄银行模式 |
6.2.1 德国住房储蓄银行的特点 |
6.2.2 德国住房储蓄银行的运用 |
6.2.3 德国防范贷款风险的特色 |
6.3 国内如武汉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的状况 |
6.3.1 武汉市住房公积金运营现状 |
6.3.2 武汉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
6.4 国内外公积金制度的借鉴意义 |
7.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防范对策 |
7.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7.1.1 建立内部风险预警机制 |
7.1.2 以贷款人为对象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
7.1.3 针对泰州市的房地产行业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
7.2 规范贷款流程,严格风险管控 |
7.2.1 加强贷前风险调查工作 |
7.2.2 加强贷时风险审查工作 |
7.2.3 持续完善贷后风险管理工作 |
7.3 增加贷款品种和还款方式 |
7.3.1 增加贷款品种 |
7.3.2 增加公积金贷款还款方式 |
7.4 公积金系统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完善 |
7.4.1 推进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双贯标工作 |
7.4.2 接入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 |
7.4.3 实现住房公积金与政府、司法查控系统联网 |
7.4.4 全面加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
7.5 启用贷款保险制度 |
7.6 其他保障措施 |
7.6.1 银行业角度 |
7.6.2 政府监管角度 |
7.6.3 用户个人 |
8.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 |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8.3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主动违约概率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回顾 |
三、理论分析 |
(一)基本假设 |
(二)贷款偿还假设 |
(三)房价波动假设 |
(四)违约概率计算 |
四、实证研究 |
(一)数据选取 |
(二)计算结果 |
(三)敏感性分析 |
(四)与银行压力测试结果的比较 |
五、结论 |
(6)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理论 |
1.3.1 住房抵押贷款概念和分类 |
1.3.2 住房抵押贷款特征 |
1.3.3 住房抵押贷款要素 |
1.4 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动态 |
2.1.1 抵押贷款违约的内涵研究 |
2.1.2 抵押贷款违约的理论研究 |
2.1.3 抵押贷款违约的实证研究 |
2.1.4 小结与评述 |
2.2 国内研究动态 |
2.2.1 抵押贷款违约内涵的研究 |
2.2.2 抵押贷款违约理论的研究 |
2.2.3 抵押贷款违约的实证研究 |
2.2.4 小结与评述 |
第三章 模型 |
3.1 模型的设立 |
3.1.1 时间参数与偏好 |
3.1.2 利率与通胀 |
3.1.3 劳动收入 |
3.1.4 房价和其他住房参数 |
3.1.5 贷款合约 |
3.1.6 贷款违约和租房 |
3.2 求解方法与技巧 |
第四章 基本分析 |
4.1 参数化 |
4.1.1 贷款期限和偏好 |
4.1.2 劳动收入 |
4.1.3 房价和税率、通胀率 |
4.1.4 与贷款相关的参数 |
4.2 仿真数据 |
4.3 无条件违约率 |
4.3.1 抵押贷款违约影响因素 |
4.3.2 FRM违约 |
4.3.3 LTV、LTI的不同影响 |
4.4 条件违约率 |
4.5 贷款利润 |
4.5.1 金融机构利润的一般形式 |
4.5.2 基本参数下的利润 |
第五章 扩展分析 |
5.1 房价对违约率的影响 |
5.1.1 基本参数的设定 |
5.1.2 仿真数据 |
5.1.3 无条件违约率 |
5.1.4 条件违约率 |
5.1.5 贷款利润 |
5.2 通胀率、房产税、税率等对违约率的影响 |
5.2.1 基本参数的设定 |
5.2.2 仿真数据 |
5.2.3 无条件违约率 |
5.2.4 条件违约率 |
5.2.5 贷款利润 |
5.3 利率变动对违约率的影响—区分ARM和FRM |
5.3.1 基本参数的设定 |
5.3.2 仿真数据 |
5.3.3 无条件违约率 |
5.3.4 条件违约率 |
5.3.5 贷款利润 |
5.4 家庭异质性 |
5.4.1 劳动收入增长率 |
5.4.2 最终住房财富的效用和贴现因子 |
第六章 结论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7)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管理的研究进展 |
1.2.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综述 |
1.2.3 防范个人住房贷款违约措施的研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
1.3.2 住房抵押贷款违约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形成机理 |
2.1 被迫违约 |
2.2 理性违约 |
2.3 制度违约 |
第3章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3.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宏观数据分析 |
3.1.1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
3.1.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发展与违约情况 |
3.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微观数据分析 |
第4章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1 变量的选取 |
4.1.1 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 |
4.1.2 影响因素的选取及说明 |
4.2 模型的构建 |
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5章 控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的对策与建议 |
5.1 加强个人抵押贷款条件审查 |
5.2 提升贷后检查水平防风险 |
5.3 有效化解不良住房抵押贷款 |
5.4 密切关注宏观政策导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8)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研究 ——以某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信用风险 |
1.2.2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第2章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分析 |
2.1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种类 |
2.1.1 借款人被迫违约风险 |
2.1.2 借款人理性违约风险 |
2.1.3 借款人非理性违约风险 |
2.1.4 担保人偿付能力风险 |
2.1.5 抵押物损毁风险 |
2.2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特征 |
2.2.1 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的共性 |
2.2.2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特性 |
第3章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防范规程 |
3.1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贷前信用风险防范 |
3.1.1 贷前贷款风险的识别 |
3.1.2 贷前计量贷款风险度 |
3.2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贷中信用风险防范 |
3.2.1 审贷分离制度 |
3.2.2 分级审批制度 |
3.2.3 离职审计制度 |
3.2.4 责任追究制度 |
3.3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贷后信用风险防范 |
3.3.1 贷款风险管理程序 |
3.3.2 贷后风险防范机制 |
3.3.3 贷款决策失误与防范 |
第4章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目前的问题 |
4.1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借款人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 |
4.1.2 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合作机构的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 |
4.1.3 银行内部管理风险存在的问题 |
4.1.4 抵押物风险存在的问题 |
4.2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生成的根源 |
4.2.1 银行内部信贷管理不完善,内控制度不健全 |
4.2.2 银行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尚需继续完善 |
4.2.3 外部环境尚不完善 |
第5章 某银行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实证分析 |
5.1 数据选取 |
5.2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的统计分析 |
5.2.1 借款人个人特征变量 |
5.2.2 贷款产品相关变量 |
5.2.3 房屋抵押物相关变量 |
5.2.4 对统计分析的归纳性结论 |
第6章 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6.1 树立科学的信贷经营理念 |
6.1.1 “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均衡发展”的理念 |
6.1.2 贷款增量管理与存量管理并重的理念 |
6.1.3 重视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 |
6.2 理清规范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思路 |
6.3 构建矩阵式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
6.4 构建贷款信用风险预警体系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SYYH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理论 |
2.1.1 概念界定 |
2.1.2 期权理论 |
2.1.3 理性违约与被迫违约理论 |
2.1.4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再协商理论 |
2.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理论 |
2.2.1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
2.2.2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模型研究 |
2.2.3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流程 |
第3章 SYYH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实证研究 |
3.1 SYYH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特征分析 |
3.1.1 数据采集和指标选择 |
3.1.2 SYYH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统计分析 |
3.2 SYYH个人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
3.2.1 研究方法和模型介绍 |
3.2.2 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
3.2.3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
第4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4.1 主要研究结论 |
4.2 政策建议 |
4.2.1 加强组织引导,强化全员信用风险管理意识 |
4.2.2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技术 |
4.2.3 完善风险管理模式,健全内控机制 |
4.2.4 完善违约风险管理配套制度,健全风险预警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的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研究文献回顾 |
1.2.1 研究文献回顾 |
1.2.2 现有研究及观点评述 |
1.3 研究的目的、方法与结构 |
1.3.1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3.2 研究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
2.1 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管理内涵 |
2.1.1 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涵义 |
2.1.2 与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
2.2 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理论研究 |
2.2.1 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消费者最优化理论 |
2.2.4 再协商理论 |
2.3 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实践研究 |
2.3.1 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实践分析 |
2.3.2 本文研究视角及基本论点 |
2.4 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借鉴 |
2.4.1 美国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经验 |
2.4.2 其他国家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经验 |
2.4.3 中国香港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经验 |
2.4.4 住房按揭贷款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
第三章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
3.1 变量选择和量化 |
3.1.1 变量的选取 |
3.1.2 变量的量化 |
3.2 模型设计 |
3.2.1 因子分析 |
3.2.2 判别分析 |
3.2.3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
3.2.4 聚类分析 |
3.3 样本确定及实证研究框架 |
第四章 实证研究之一:提前还款风险实证分析 |
4.1 变量统计分析及研究命题假设 |
4.1.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2 有关提前还款的研究命题 |
4.2 因子分析 |
4.2.1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
4.2.2 因子分析 |
4.3 判别函数分析 |
4.3.1 典则判别函数 |
4.3.2 判别函数分析结论 |
4.4 聚类分析 |
4.4.1 样本聚类分析 |
4.4.2 各类别的特征分析 |
4.4.3 三类借款人提前还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实证研究之二:逾期风险实证分析 |
5.1 变量统计分析及研究命题假设 |
5.1.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5.1.2 有关贷款逾期风险的研究命题 |
5.2 因子分析 |
5.2.1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
5.2.2 因子分析 |
5.3 判别函数分析 |
5.3.1 典则判别函数 |
5.3.2 判别函数分析结论 |
5.4 聚类分析 |
5.4.1 样本聚类分析 |
5.4.2 各类别的特征分析 |
5.4.3 三类借款人逾期还款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六章 实证研究之三:实质性违约风险实证分析 |
6.1 变量统计分析及研究命题假设 |
6.1.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6.1.2 贷款样本特征 |
6.2 因子分析 |
6.2.1 因子分析适用性检验 |
6.2.2 因子分析 |
6.3 判别函数分析 |
6.3.1 典则判别函数 |
6.3.2 判别函数分析结论 |
6.3.3 关于实质性违约贷款样本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1.1 计量模型实证研究效果 |
7.1.2 主要研究结论 |
7.2 按揭贷款风险管理建议 |
7.2.1 住房按揭贷款的政策体系、信用与法律环境 |
7.2.2 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审查、防范、监测与管理体系 |
7.2.3 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共担与分散体系 |
7.3 本文研究的创新、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 |
7.3.1 本文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
7.3.2 本文研究的不足 |
7.3.3 后续研究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住房抵押贷款理性违约风险及其规避(论文参考文献)
- [1]A银行H分行农村客户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策略[D]. 李燚炜.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2]人口学要素对短期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D]. 宋点白. 西南财经大学, 2019(12)
- [3]建行贺兰支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马利奇. 宁夏大学, 2019(02)
- [4]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翟宇晶.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5]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主动违约概率的影响因素[J]. 樊颖,杨赞. 金融论坛, 2016(07)
- [6]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实证研究[D]. 刘庆杰. 青岛大学, 2014(01)
- [7]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影响因素研究[D]. 李力. 湖南大学, 2013(05)
- [8]个人房屋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研究 ——以某银行为例[D]. 申金珠.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9]SYYH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研究[D]. 刘满华. 湘潭大学, 2011(05)
- [10]住房按揭贷款违约风险管理研究[D]. 丁正斌. 南京大学, 2011(04)
标签:个人房屋抵押贷款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抵押贷款论文; 违约概率论文; 房产证抵押贷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