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鼻咽癌骨转移诊断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彭浩[1](2020)在《99mTc-MDP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患者四肢单发骨病变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寿命延长,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二大疾病。骨骼是恶性肿瘤转移好发部位,早期发现转移灶对患者治疗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最新的第八版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系统,单发骨转移和多发骨转移患者生存期存在的显着差异。虽然四肢骨并非肿瘤单发转移的好发部位,但是,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四肢单发骨转移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目的探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四肢单发骨病变的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124例行全身骨显像(Whole Body Scan,WBS)显示四肢骨单发异常浓聚灶(无法定性)的恶性肿瘤的患者,随后进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进一步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科医师独立阅片,对病灶位置、摄取程度等资料进行评估。以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12个月)为诊断“金标准”,分别计算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四肢单发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并采用Kappa检验比较两个阅片者间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为124例,25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恶性病变(均为骨转移),99例患者最终诊断为良性骨病变,其中最常见的良性骨病变是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31.75%,28/99),其次为退行性变(27.11%,24/78);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是内生软骨瘤(65%,17/28)。从发病部位看,骨端最常见的是退行性变;骨干最常见的是骨转移瘤。阅片者1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四肢单发骨病变的准确性分别为65.32%、95.16%;阅片者2分别为55.65%、91.94%。阅片者1评价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四肢单发骨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7、0.981;阅片者2分别为0.630、0.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名阅片者全身骨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评分的Kappa值分别为0.731、0.927,提示一致性良好。结论对于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四肢单发骨病变以良性骨病变多见。其中良性骨肿瘤最常见(内生软骨瘤多见),其次为退行性变。骨转移好发于骨干,难以与内生软骨瘤等良性病变鉴别。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综合提供功能和解剖学信息,有助于四肢单发骨不明确病变的诊断。
朱家伦,杨传周,陈富坤,王永斌[2](2018)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9例鼻咽癌患者,均在入院3d内接受常规核素骨显像检查,对鼻咽癌骨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统计鼻咽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患者中有骨转移17例(34.7%)。单因素Logistic分析,鼻咽癌骨转移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临床分期、功能状态(KPS)评分和碱性磷酸酶(AKP)(P<0.05),不包括年龄、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血红蛋白(Hb)、病理类型和家族史(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鼻咽癌骨转移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P<0.05),不包括AKP(P>0.05)。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3.9%、85.7%和79.6%,其中骨转移患者1年、2年和3年生存率(88.2%、82.4%和70.6%)均低于未转移患者(96.9%、87.5%和84.4%)(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高。
卢婷婷,汪永红,占增平,陈青,缪绍维[3](2018)在《核素全身骨显像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核素全身显像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进行就诊检查并经病理取样确认为恶性肿瘤出现转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理活检、多种影像手段结合及随访的方式,对恶性肿瘤是否出现转移进行明确,而后对研究对象先使用X线进行全身扫描,记录结果后静脉注射显像剂,进行全身骨显像扫描,并将两种测量方式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 X线检查示出现转移的有142例,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3.2%、29.1%和67.8%,核素全身显像检查示阳性例数181例,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3%、48.5%和83.7%,两组上述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使用核素全身骨显像能够更为准确的确认恶性肿瘤是否出现转移,对于早期骨转移亦可确认,对临床治疗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汤辉,苏新辉,张红,陈盛优,傅雪妹[4](2017)在《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5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全身骨显像,根据全身骨显像发现有核素浓聚灶的局部进行SPECT断层显像、CT扫描,后进行图像融合。虽然全身骨显像无核素浓聚灶,但因为局部疼痛,仍针对局部进行SPECT断层显像、CT扫描,同样进行图像融合。随后由两名以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核医学医生联合对全身骨显像和融合图像先后做出诊断。以病理、MRI检查及6个月后随访作为确诊标准。对SPECT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显像所诊断结果及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 SPECT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4.5%、96.1%(P>0.05),特异度分别为78.7%、97.7%(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6.8%、92.5%(P<0.05),阴性预测值为98.0%、98.8%(P>0.05),诊断符合度为82.3%、97.3%(P<0.05)。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较高,SPECT/CT骨显像较SPECT全身骨显像明显提高肿瘤骨转移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
刘洁[5](2016)在《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探讨骨SPECT/CT检查的应用指征,以期对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起到指导作用。资料和方法选取269例在本科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融合显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由2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医师分别依据平面骨显像图像、局部SPECT断层图像、局部同机CT图像及SPECT/CT融合图像对病灶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诊断采用五级评分法:1.非肿瘤骨转移;2.非肿瘤骨转移可能;3.不确定;4.肿瘤骨转移可能;5.肿瘤骨转移。最终诊断结果由病理学诊断或随访结果来判定。根据最终诊断分析四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69例患者共有525处病灶,依据诊断结果判定标准,肿瘤骨转移153处,非肿瘤骨转移372处。SPECT/CT融合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7%、96.8%、92.6%、99.4%和96.6%,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均高于平面骨显像、局部SPECT断层及局部同机CT。SPECT/CT融合显像对平面骨显像、局部SPECT断层和局部同机CT的增益价值分别为57.1%、32.0%和4.2%,对骨骼单发病灶的增益价值显着高于多发病灶(P<0.05),对成骨及溶骨性转移分别有40.6%和29.6%的增益价值,对脊柱、骨盆等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病灶的增益价值>50%,且对59.1%肿瘤患者的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有增益价值。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在骨骼病灶定性诊断方面较平面骨显像、局部SPECT断层和局部同机CT有明显的增益价值,在全身平面骨显像的基础上加做SPECT/CT断层显像,显着提高了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能。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骼单发病灶、脊柱等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病灶增益价值更大,且对恶性肿瘤分期及治疗有指导作用,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把握应用指征,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
刘尚贤,张春,孔祥泉,林宇[6](2012)在《骨ECT扫描在鼻咽癌初次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鼻咽癌骨转移相关因素,预测骨转移发生概率,从而判断初诊鼻咽癌患者是否有必要进行ECT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1706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鼻咽癌骨转移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骨转移的Logistic概率模型以预测骨转移概率。结果该组鼻咽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相关因素有:N分期、骨痛症状、肝转移情况;出现骨转移的危险度(OR值)分别为:N1为N0的2.045倍、N2为N0的4.19倍、N3为N0的8.57倍,有骨痛为无骨痛的502.81倍,肝转移为无肝转移的12.88倍,95%可信期间均不包含1。有骨痛症状且有肝转移,N3、N2和N1的鼻咽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分别为99.08%、98.04%和96.26%;而无骨痛症状、N分期为0期且无肝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为0.19%。结论无骨痛症状、N分期为0且无肝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极小,此类患者可不必常规做骨ECT检查,以减少其经济负担及不必要的身体辐射损伤。
谢运周[7](2012)在《99Tcm-MIBI显像在脊柱单发灶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对脊柱单发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并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平面及SPECT/CT融合显像结果进行比较。方法:76例脊柱单发灶患者,经病理证实:55例为恶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均行99Tcm-MDP平面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及99Tcm-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然后在不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进行视觉读片、半定量分析;所得结果与金标准(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99Tcm-MDP平面显像及99Tcm-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对脊柱单发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76例脊椎骨单发灶中,55个被确诊为恶性。99Tcm-MDP骨平面显像、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及99Tcm-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99Tcm-MIBI SPECT/CT融合显像的灵敏度分别为89.09%,80.00%,81.82%,92.73%(P>0.05),特异度分别为39.10%,61.90%,71.43%,85.71%(P<0.05)。99Tcm-MDP骨显像中良、恶性病灶的T/N值分别为(2.37±0.59)、(2.61±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P>0.05)。99Tcm-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中T/N值,恶性病灶(2.45±0.79,2.96±0.89)均明显高于良性病灶(1.30±0.34,1.39±0.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2, P<0.05; t=12.71,P=0.00)。在诊断效能上,利用ROC曲线法分析,曲线下面积依次是:99Tcm-MIBI晚期>99Tcm-MIBI早期>99Tcm-MIBI RI>99Tcm-MDP。其中99Tcm-MIBI晚期的T/N诊断效能最高。结论:99Tcm-MIBI平面双时相显像灵敏度较99Tcm-MDP平面显像灵敏度低,但特异性较高,但在脊柱单发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较低;99Tcm-MIBI SPECT/CT显像显像远较其平面显像及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异度高,在脊柱单发灶的性质判定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飞,陈红,刘秀霞,徐璐,刘功传[8](2011)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MDP)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6例可疑肿瘤骨转移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行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阳性病灶(或有不明原因骨疼痛部位)行断层及同机CT扫描,再行图像融合。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平面显像和SPECT/CT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10例,与2种以上影像技术(MRI、CT、X线)诊断结果对照58例,与随访1年结果对照58例,计算平面显像和SPECT/CT与这些对照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对平面和SPECT/CT显像的诊断符合率行χ2检验。结果核素影像诊断和对照方法诊断比较,平面显像诊断符合率为43.65%(55/126)。SPECT/CT显像诊断符合率为80.16%(101/126)。平面显像和SPECT/CT对骨转移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0,P<0.01)。结论 SPECT/CT显像在全身骨显像的基础上增加了CT诊断信息,可以显示病变部位的细微解剖结构,明显提高了对骨病变诊断的价值。
张明,兰海涛,李红敏[9](2010)在《SPECT核素骨显像对鼻咽癌骨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鼻咽癌骨显像的特点、以及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339例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行SPECT全身骨显像和颅底断层显像;结果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骨显像阳性率,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骨显像阳性率的比较用2χ检验。结果以部位统计,颅底的阳性率最高(30.39%),按病灶数目来统计,肋骨的阳性率最高(29.3%);骨转移肋骨最多,其次为脊柱、骨盆、颅骨及四肢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骨显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骨显像的比较为随着分期增加,骨显像阳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骨显像对鼻咽癌分期、选择治疗方案、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吴志兴,吕宽,李尚滨[10](2010)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X线、CT检查结果完整的患者417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并按患者有无肿瘤病史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肿瘤病史组165例,非肿瘤病史组252例。分别观察了核素骨显像在这两组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肿瘤病史组165例检出肿瘤骨转移68例,占39.4%,非肿瘤病史组252例检出肿瘤骨转移28例,占11.1%。核素骨显像对椎体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常导致腰腿痛的疾病没有特异性图像表现。结论:对有肿瘤病史的腰腿痛患者应首选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对于无肿瘤病史的腰腿痛患者,只对查不出确切病因或对症治疗无效的患者,加做全身骨显像以排除有无肿瘤骨转移。
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鼻咽癌骨转移诊断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鼻咽癌骨转移诊断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99mTc-MDP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患者四肢单发骨病变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2)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3)核素全身骨显像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应用价值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肿瘤骨转移诊断标准: |
1.3.1 SPECT诊断标准: |
1.3.2 SPECT/CT诊断标准: |
1.3.3 肿瘤骨转移的最终诊断标准: |
1.3.4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说明 |
中文部分 |
绪论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结论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SPECT/CT在骨肿瘤性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增益价值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英文部分 |
Introduction |
1. Materials and Methods |
2. Results |
3. Discussion |
Figure |
Conclusion |
Limit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
(7)99Tcm-MIBI显像在脊柱单发灶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放射性药品及质量控制 |
2.2 显像仪器及显像方法 |
2.3 图像分析 |
3 统计分析 |
附: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仪器与显像剂 |
1.2.2 显像方法 |
1.2.3 图像重建和融合SPECT图像 |
1.2.4 图像对比分析及影像结果判断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SPECT/CT融合显像可发现全身骨显像所示的及未显示的病灶并准确定位 |
2.2 诊断符合率 (表1) |
2.3 WBS骨显像37例疑似病例 |
3 讨论 |
(9)SPECT核素骨显像对鼻咽癌骨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方法 |
1.3 显像判断标准 |
1.3.1 骨显像由两位以上核医学医师共同读片。 |
1.3.2 颅底骨断层判断标准 |
1.4 NPC临床分期采用1992年福州分期。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骨显像阳性率及骨转移与部位的关系, 见表1。 |
2.2 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骨显像的对比, 见表2。 |
2.3 不同临床分期骨显像的对比 |
2.4 骨显像后分期的变化 |
3 讨论 |
4 结论 |
(10)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判断 |
2 结果 |
2.1 非肿瘤病史组 |
2.2 肿瘤病史组 |
3 讨论 |
四、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鼻咽癌骨转移诊断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99mTc-MDP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恶性肿瘤患者四肢单发骨病变的价值[D]. 彭浩.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2]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鼻咽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朱家伦,杨传周,陈富坤,王永斌.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06)
- [3]核素全身骨显像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 卢婷婷,汪永红,占增平,陈青,缪绍维. 中国医药指南, 2018(17)
- [4]SPECT/CT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汤辉,苏新辉,张红,陈盛优,傅雪妹. 临床医学, 2017(05)
- [5]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D]. 刘洁.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6]骨ECT扫描在鼻咽癌初次诊断中的应用[J]. 刘尚贤,张春,孔祥泉,林宇.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2(04)
- [7]99Tcm-MIBI显像在脊柱单发灶性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D]. 谢运周.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8]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J]. 李飞,陈红,刘秀霞,徐璐,刘功传. 安徽医学, 2011(08)
- [9]SPECT核素骨显像对鼻咽癌骨转移诊断的应用价值[J]. 张明,兰海涛,李红敏. 西部医学, 2010(09)
- [10]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吴志兴,吕宽,李尚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