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大枣优良品种介绍

金丝大枣优良品种介绍

一、金丝小枣优良品种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超,李铮,王世玉[1](2021)在《枣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与优化——以河北沧州‘金丝小枣’为例》文中认为农业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并发挥各自的异质性,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多元主体间价值共创和协同共生。沧州‘金丝小枣’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由研发种群、种植种群、涉枣企业种群、消费种群与外部环境种群构成。缺乏资源整合平台、主体间沟通不畅等原因导致产业创新能力弱,效益低下。厘清多元主体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与其利益诉求、有效整合系统创新资源、发挥主体间的协同效应,有利于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金丝小枣’产业高质量发展。

刘金姗[2](2021)在《天津市徐堡枣产业振兴研究》文中认为

王鑫[3](2021)在《灰枣优系的比较及鉴定》文中研究指明灰枣在南疆产业化种植中出现了丰富的变异现象,从果实的性状上表现为果形、果重、果实风味及内部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以在生产中发现的灰枣优系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进行系统的比较,对其果实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优系材料进行鉴定;为变异新品种的早期筛选鉴定提供参考,筛选出品质优良的新品系,为良种选育储备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植物学形态上各优系材料的叶、枝、刺、吊、果均有一定的差异,其变异系数幅度在9.18%~79.74%。从植物学形态上可以鉴别出优系材料与灰枣间的差异。2.各优系材料在果实品质上有一定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果实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如下。果实鲜食:从高到低分别为ZB-1、DH-1、Y-36、灰枣、9-1、ST-CK、ST-2。果实制干:从高到低分别为ZB-1、ST-CK、ST-2、DH-1、9-1、灰枣、Y-36。3.应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各品系间差异进一步确认,从78条引物中筛选出8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98条清晰,重复性好的条带,条带分布在100~2000bp。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2.2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2条,平均多态百分率为45.97%。引物42扩增出条带数最多,达24条;引物43多态百分率最高达81.81%,引物59多态百分率最低,为18.18%。从SCoT分子标记上可以看出各试材在DNA水平上的差异,是区别于灰枣的新品系。

司马星晨,潘兴杰,李新岗[4](2020)在《我国古枣树资源调查与保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枣是原产于我国的最古老的经济林树种,其果实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了解古枣树和古酸枣树资源现状,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树龄对我国的古枣树、古酸枣树资源进行了分级,调查了我国不同树龄级别古枣树与古酸枣树资源的品种、数量、分布、树龄和保护及利用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调查发现,全国树龄在300 a以上的古枣树约有10万株,涉及品种32个。其中,北方品种有31个,在全国的占比最大,其中在甘肃与山西省分布的品种分别有6和8个;而南方品种只有1个,即四川的崭山米枣。全国千年以上的古枣树有45株,树龄为500~999 a的有8 742株,树龄为300~499 a的有90 669株,这些古枣树主要集中分布在山东、甘肃、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和天津,其中以金丝小枣的古树为最多,其占比为35.9%。全国树龄在300 a以上的古酸枣树约有482株,其主要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太行山区、燕山地区和胶东半岛;陕西省的古酸枣树最多,约有338株,占全国古酸枣树总数的70%;其次是河北省的,约有106株,占全国古酸枣树总数的22%。对我国古枣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主要采取了资源圃迁地保护,古枣树或古枣园原产地管理保护,地方、国家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等保护方式,以及旅游博览园、生态旅游和优良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我国古枣树和古酸枣树资源主要面临着产业更替、城市扩张的人为破坏及由枣疯病造成的毁灭性破坏等危机。【结论】明确了我国古枣树、古酸枣资源的品种、树龄、分布和利用情况,总结了我国在古枣树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其资源评价、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郭烨[5](2020)在《枣树优良品种叶片离体再生体系构建与多倍体诱导初探》文中提出枣(Ziziphus jujuba Mill.)是原产于我国的重要经济树种。本试验以‘骏枣’、‘灰枣’、‘冬枣’等枣树优良品种为材料,完善了不同枣树品种的组织培养关键环节,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并建立了不同枣树品种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对枣树叶片离体再生不定芽发生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利用‘骏枣’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进行了秋水仙素诱导离体加倍的初步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冬枣’愈伤组织的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0.5 mg/L TDZ+0.1 mg/L NAA+30g/L麦芽糖+5.9 g/L Agar,分化系数最高为2.77±0.15;‘骏枣’的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1 mg/L 6-BA+0.2 mg/L IBA+0.005 mg/L TDZ+30 g/L蔗糖+5.9 g/L Agar;‘骏枣’的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0.5 mg/L IBA+0.2 mg/L NAA+20 g/L蔗糖+5.9 g/L Agar,生根率为100%,平均根数可达到11.23±0.75根,平均根长为0.49±0.01 cm。(2)‘骏枣’的最适叶片离体再生培养基为WPM+1.0 mg/L TDZ+0.2 mg/L NAA+30 g/L蔗糖+5.9 g/L Agar;‘灰枣’的最适叶片离体再生培养基为WPM+1.0 mg/L TDZ+0.3 mg/L IBA+30 g/L蔗糖+5.9 g/L Agar。以‘骏枣’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对叶片离体再生不定芽过程进行组织学观察。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暗培养至第4 d时,维管束处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到第7~14 d时,进入旺盛分裂期,21 d时,分裂暂缓,形成芽原基,在此时转至光下继续培养,可提高不定芽诱导率;同时,根据组织学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在第7~14 d进行秋水仙素诱导加倍最为适宜。(3)试验初步探究了预培养时间、秋水仙素浓度及处理时间对‘骏枣’染色体加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40 mg/L的秋水仙素处理48 h或72 h均可得到再生植株,但整体再生能力偏低,褐化现象较为严重,未得到多倍体植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Ag NO3在‘骏枣’离体诱导加倍试验中的抗褐化功效,试验结果显示,使用2 mg/L的Ag NO3可有效提高‘骏枣’的外植体存活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再生植株。

陆琦文[6](2020)在《枣实生后代主要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文中研究表明枣是杂合体,自花授粉结实,子代出现复杂分离,产生多种多样的分离群体,被选优良单株通过无性繁殖方式进行保存、扩繁和推广。实生选种选材方便,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在枣培育新品种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4个优良品种的实生后代为研究对象,调查后代群体果实品质性状、植物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进行系统测定评价,同时利用SCOT标记方法对后代遗传变异程度和亲缘距离进行分析,综合其表型性状与分子分析结果揭示变异株系与原始品种的差异,得到以下结论:1.对4个实生群体的叶片长、叶面积、单果重、果形指数、果核重、蛋白质含量等25个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进行统计,其变异幅度为9.05%59.39%;遗传多样性指数在4.135.72之间,不同群体数量性状差异明显,叶片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婆婆枣、长鸡心枣、金丝小枣、观音枣,可通过观察叶片进行早期预先选择。2.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各数量性状进行分析,得到8个主成分因子,因子中叶宽、叶长、叶周长、单果重、糖含量、总酚含量等25个性状能较好的反应各性状间的差异,累计贡献率达到80.61%。筛选出了12个适合鲜食的优异单株,23个适合制干的优异单株。3.对234份实生后代单株进行SCOT标记,筛选出的4条SCOT引物,其多态位点比率达到了94.34%。其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群体内聚类发现婆婆枣各单株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与表型性状的分析结果一致。

高秋玲[7](2020)在《枣有性杂交亲本及杂交组合的筛选》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杂交育种中去雄难、胚败育以及难以获得杂交后代的问题,以塔里木大学枣种质资源圃164个枣品种为试材,在对不同枣品种花粉育性、结实特性和自花育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细胞学和激素水平上探索枣树雄性不育和胚败育机理,开展了人工控制杂交试验,并对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特性和可育性进行比较。以期为杂交育种中父母本以及杂交组合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枣品之间的花粉萌发率和单药花粉量差异显着。黄蕾期的花粉萌发率整体偏低,单药花粉量呈正态分布,但偏度大于0分布向单药花粉量低的方向偏移。保德油枣、冀抗1号、溆浦鸡蛋枣等品种花粉萌发率较高,花粉量较大,适宜做杂交父本。其中早脆王、金铃圆枣和S-182无花粉粒,经细胞学观察,发现黄蕾期绒毡层异常,花药药室空瘪,无花粉存在的痕迹。早脆王和金铃圆枣雄性不育,临县水团枣、伏脆蜜、宣城圆枣、圆铃2号属于自花不实或自花可实不育而异花可育,结实率、可育率较高且品质优良,是理想的杂交母本。2.不同花粉育性的枣品种单花开放阶段中激素差异显着。冬枣和早脆王GA3黄蕾期最低,之后开始增加到萼片平展期达到最大值,但低于蜂蜜罐和大白铃。IAA含量变化与GA3相似,但ABA含量却是冬枣和早脆王在单花开放阶段含量明显高于蜂蜜罐和大白铃,且在瓣离时期达到最大值。在单花开放阶段,花粉育性高的蜂蜜罐和大白铃IAA、GA3含量明显高于花粉育性低冬枣和早脆王,ABA含量明显低于冬枣和早脆王。3.通过对136个枣品种种仁可育率调查,发现不同品种间的可育率差异较大,大多数枣品种的可育率较低。同一枣品种果实大小不同可育率差异较大,大果可育率高,小果可育率低。枣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影响果实的育性,其中无仁果肉中的IAA和GA3含量要高于含仁枣品种果肉,高含量的IAA和GA3造成果肉营养竞争能力强,果实在生长发育阶段胚珠养分亏缺,导致胚败育。4.2018-2019连续两年对13个杂交组合进行控制杂交,获得9401个果实,773个种仁。不同杂交组合间的结实特性和可育特性差异较大,同一杂交组合2019年的含仁率比2018年低。其中以乳脆蜜×山东苹果、冬枣×月光、冬枣×晚熟圆铃3个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和含仁率较高。

纪志伟[8](2019)在《基于全产业链视角下河北省枣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产业链视角下枣产业的发展是指枣产业各环节进行有效衔接、促进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式,通过协调枣产业间的多个经营主体,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利益关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以产品或服务为对象,以消费者为导向,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目标,从枣产品全产业链的源头做起,涵盖了枣类种植与枣产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等多个环节。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推动枣产业发展,有利于提升枣农的经济利益,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枣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检索的方法,收集了全产业链视角下枣产业发展各环节相对应的数据,对河北省枣产品的分类、产业布局、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进行梳理,分析了全产业链视角下河北省枣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河北省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全产业链视角下河北省枣产业各个环节与整体发展水平之间的关联程度;再次,通过实地调研,梳理枣产业龙头企业全产业链发展实际情况,为河北省枣产业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借鉴,最后提出全产业链助推河北省枣产业发展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发现:第一,全产业链视角下河北省枣产业的生产环节是枣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工环节是枣产业发展的核心,流通环节是枣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枣产业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进行有效把控,推动枣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针对全产业链视角下枣产业各环节发展存在的产品结构不合理、深加工能力弱、品牌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要培育良种,保障枣产品的质量,合理运用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实行精加工,保证产品多样化发展,完善各环节信息交流,提升河北省枣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三,利益协调机制是沟通枣农和各经营主体间的桥梁,而在全产业链链条上,枣产业龙头企业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利益共享,让枣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枣农充分参与,促进各环节有效衔接,实现互利共赢。本文的创新点有两个方面,一是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全产业链视角下河北省枣产业发展,选取合适的指标数据,找出影响河北省枣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全产业链视角下河北省枣产业发展各环节发展与整体发展水平的关联程度;二是基于全产业链视角下对河北省枣产业各环节发展和衔接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通过实地调研,对河北省禾木丽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案例分析和经验借鉴,最后提出发展对策。

李志欣,岳雷,张立树,孙秀坤,刘英敏,刘进余[9](2019)在《抗裂果优质枣新品种“沧金红”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沧金红"是从河北沧州"金丝小枣"资源中选出的抗裂果枣新品种。其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0.8 g,最大果质量15.3 g,果实可食率为96.6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7.10%,制干率为58.00%,干鲜兼用。在沧州枣区9月底成熟。经多年调查研究,"沧金红"的裂果率极显着低于"金丝小枣"(CK),平均比CK降低15.30%。其早果、丰产,经区域试验表明,"沧金红"比CK平均增产12.08%。2017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审定,编号为冀S-SV-ZJ-012-2017。

张昊[10](2019)在《宁夏红枣种质资源调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类果树,目前有900多个品种。我国枣树种质资源丰富,但错标率高,限制了枣树研究者之间信息和材料的共享,阻碍了枣树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应用。本试验通过对宁夏地区的实地勘察,调查并统计了宁夏地区主要枣种质资源的品种数量和分布情况,并通过文献查阅、表型性状分析等方法对宁夏地区的枣种质资源进行研究,同时对红枣数据库中的EST序列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NP)位点开发,对宁夏红枣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型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宁夏地区现有114个红枣品种,其中85%的品种来自外省。现有品种的果实用途广泛,主要包含鲜食、制干、干鲜兼用、蜜枣制作和观赏等用途。常见的枣树病害中,枣疯病的感病品种最多,有8个,占总品种的14.91%;在抗病品种中枣缩果病的抗病品种最多,有17个,占总品种的 14.81%。2.61个枣品种的10个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14%~36%,均值为23%。除叶形指数外果实纵径与其他8个性状均成极显着正相关,而其他性状之间关系复杂。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78%可以作为枣表型性状的综合指标,根据表型性状可将61个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Ⅱ类群的综合性状最优。3.在114个枣品种中,多态性SNP标记存在较高的同义错标率,共检出17个重复组。4.基于贝叶斯模型的群体分层显示了两个种质组,其核心成员之间存在显着差异(Fst=0.16)。5.从192个SNPs中筛选出96个高质量的SNPs,可对枣树品种进行准确品种鉴定。6.运用纳米流控陈列技术对宁夏地区采集到的枣树种质进行指纹识别,为准确鉴定枣树品种提供高质量的SNP图谱。

二、金丝小枣优良品种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丝小枣优良品种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枣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与优化——以河北沧州‘金丝小枣’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创新生态系统构成及特征
2 沧州‘金丝小枣’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成主体与运行机理分析
    2.1 研发种群
    2.2 种植种群
    2.3 涉枣企业种群
    2.4 消费种群
    2.5 环境支撑种群
3‘金丝小枣’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加工企业发展滞后,价值共创带动能力弱
    3.2 新型经营主体比重偏低,农民增收效果不理想
    3.3‘金丝小枣’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
    3.4 主体间要素流动缓慢,协同共生性弱
4 沧州‘金丝小枣’产业创新生态系统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辐射带动作用
    4.2 壮大涉枣加工企业,发挥系统核心引领作用
    4.3 构建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增进主体间共生合作
    4.4 强化系统中对知识产出的保护力度
    4.5 完善政策支撑与服务体系

(3)灰枣优系的比较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枣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1.2.1 地方品种选优
        1.2.2 实生选种
        1.2.3 倍性育种
        1.2.4 杂交育种
        1.2.5 芽变选种
    1.3 枣果实品质研究
    1.4 枣品种鉴定方法
        1.4.1 形态学鉴定
        1.4.2 孢粉学鉴定
        1.4.3 同工酶鉴定
        1.4.4 DNA分子标记
    1.5 研究内容及目的
第2章 灰枣优系植物学性状比较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3 试验方法
        2.1.4 数据分析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叶片描述型性状的比较
        2.2.2 叶片数值型性状的比较
        2.2.4 果核性状的比较
        2.2.5 枣头、二次枝、针刺性状的比较
        2.2.6 枣吊性状的比较
    2.3 讨论
第3章 灰枣优系果实经济性状比较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与试剂
        3.1.3 试验方法
        3.1.4 数据分析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果实鲜食品质比较
        3.2.2 果实制干品质比较
        3.2.3 果实经济性状与植物学性状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3.1 主成分分析对果实经济性状综合评价
        3.3.2 果实经济性状与植物学性状相关性
第4章 灰枣优系SCoT分子标记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主要试剂
        4.1.4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DNA检测
        4.2.2 SCoT引物筛选
        4.2.3 SCoT引物多态性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我国古枣树资源调查与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古枣树资源分布情况
    2.2 古酸枣树资源分布情况
    2.3 古枣树资源保护
        2.3.1 资源圃迁地保护
        2.3.2 原产地管理保护
        2.3.3 文化遗产保护
        2.3.4 开发保护
3 结论与讨论

(5)枣树优良品种叶片离体再生体系构建与多倍体诱导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枣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1.1 枣树组织培养的类型
        1.1.2 培养条件
    1.2 枣树离体再生的研究进展
        1.2.1 枣树植物离体再生途径
        1.2.2 外植体类型
        1.2.3 影响离体再生效率的因素
    1.3 枣树离体多倍体诱导的研究进展
        1.3.1 诱导材料
        1.3.2 诱导时期
        1.3.3 秋水仙素浓度与处理时间
        1.3.4 防止褐化的方法
        1.3.5 多倍体的鉴定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任务
2 ‘冬枣’愈伤分化体系的建立及‘骏枣’组培体系的优化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2.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冬枣’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筛选
        2.2.2 ‘骏枣’继代培养基筛选
        2.2.3 ‘骏枣’生根试验
        2.2.4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冬枣’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筛选
        2.3.2 ‘骏枣’继代培养基筛选
        2.3.3 ‘骏枣’生根培养基筛选
    2.4 小结
3 ‘骏枣’和‘灰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3.1 试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试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3.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枣树叶片离体再生培养基的筛选及形态学观察
        3.2.2 ‘骏枣’叶片离体再生不定芽的组织学观察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骏枣’叶片离体再生培养基的筛选
        3.3.2 ‘灰枣’叶片离体再生培养基的筛选
        3.3.3 枣树叶片离体再生不定芽的形态学观察
        3.3.4 ‘骏枣’叶片离体再生不定芽的组织学观察
    3.4 小结
4 ‘骏枣’离体多倍体诱导体系的探索
    4.1 试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试验试剂及配制方法
        4.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秋水仙素诱导离体加倍处理
        4.2.2 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
        4.2.3 ‘骏枣’离体多倍体诱导的抗褐化试验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试验因素对外植体存活率及再生芽数的影响
        4.3.2 倍性检测
        4.3.3 AgNO_3浓度对‘骏枣’离体多倍体诱导体系的影响
    4.4 小结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骏枣’叶片离体再生的组织学观察
        5.2.2 生长调节物质对枣树叶片离体再生培养基的影响
        5.2.3 AgNO_3浓度对降低外植体褐化的影响
        5.2.4 预培养时间、秋水仙素浓度及处理时间对‘骏枣’离体多倍体诱导的影响
        5.2.5 生长调节物质对‘冬枣’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5.2.6 生长调节物质对‘骏枣’继代培养的影响
        5.2.7 生长调节物质对‘骏枣’生根培养的影响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枣实生后代主要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枣实生群体植物学性状研究
    1.2 枣实生群体果实品质性状研究
    1.3 枣实生群体SCo T分子标记
    1.4 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枣实生后代遗传变异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1.3 试验内容
        2.1.4 数据统计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枣实生后代群体各数值型性状的分布情况
        2.2.2 枣实生后代群体叶片数值型性状的分离情况
        2.2.3 枣实生后代群体叶片描述型性状的分离情况
        2.2.4 枣实生后代群体果实性状的分离情况
        2.2.5 枣实生后代群体数量性状香农多样性指数分析
        2.2.6 枣实生后代群体主要数值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2.7 枣实生后代群体的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2.2.8 枣实生群体优异种质资源筛选
    2.3 讨论
        2.3.1 枣实生群体形态学性状分布及变异情况
        2.3.2 枣实生群体多样性分析及亲缘关系探讨
    2.4 结论
第3章 枣实生后代遗传变异SCo T标记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仪器与试剂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DNA电泳检测
        3.2.2 SCOT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3.2.3 枣实生后代群体的聚类分析
    3.3 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枣有性杂交亲本及杂交组合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花粉育性研究进展
        1.1.1 枣树花粉萌发率和花粉量的研究
        1.1.2 雄性不育种质鉴定
    1.2 植物激素对植物育性的影响
    1.3 胚败育对杂交育种的影响
    1.4 枣树杂交育种的研究
        1.4.1 枣树杂交育种的必要性
        1.4.2 枣树杂交育种的方法
        1.4.2.1 环境控制杂交
        1.4.2.2 免去雄杂交育种
        1.4.3 枣树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
    1.5 研究意义及目的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和仪器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花粉萌发率的测定
        2.2.2 花粉量的测定
        2.2.3 单花开放阶段花蕾激素含量的测定
        2.2.4 石蜡切片的制作
        2.2.5 果实育性的测定
        2.2.6 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的测定
        2.2.7 枣结实特性和育性调查
        2.2.8 枣树控制杂交
    2.3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枣品种花粉育性的比较和育性分级
        3.1.1 不同枣品种萌发率结果与分级
        3.1.2 不同枣品种单药花粉量结果与分级
        3.1.3 不同枣品种花蕾解剖结构比较
        3.1.4 不同枣品种萼片平展时间的比较
        3.1.5 枣树单花不同发育阶段内源激素的变化
    3.2 不同枣品种结实特性和自花育性研究
        3.2.1 2018 年不同枣品种含仁率的比较
        3.2.2 枣果实大小对可育率的影响
        3.2.3 枣果实生长过程激素的变化
        3.2.4 不同枣品种种自花结实和自花育性的比较
    3.3 枣树控制杂交
        3.3.1 2018 年不同杂交组合结实特性及育性比较
        3.3.2 2018 年不同杂交组合出苗情况的比较
        3.3.3 2019 年不同杂交组合结实特性及育性比较
        3.3.4 不同年限杂交组合结实特性及育性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不同枣品种花粉育性的比较与影响
    4.2 不同枣品种可育特性及品种划分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4.3 不同枣树杂交组合的筛选与比较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全产业链视角下河北省枣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枣产业
        2.1.2 产业链和全产业链
        2.1.3 枣产业全产业链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规模经济理论
        2.2.2 产业结构理论
        2.2.3 交易费用理论
3 全产业链视角下河北省枣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河北省枣类品种与产业结构
        3.1.1 河北省枣类品种
        3.1.2 河北省枣产业产业结构布局
    3.2 河北省枣产业生产现状
        3.2.1 河北省枣产业生产规模情况
        3.2.2 河北省枣产业成本收益情况
    3.3 河北省枣产业加工现状
        3.3.1 河北省枣加工业产业政策支持情况
        3.3.2 河北省枣加工业的产业布局情况
        3.3.3 河北省枣加工业生产情况
    3.4 河北省枣产业流通现状
        3.4.1 河北省枣产业市场销售情况
        3.4.2 河北省枣产品价格变动情况
    3.5 全产业链视角下枣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5.1 产品结构不合理,质量较低
        3.5.2 深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
        3.5.3 流通链条不健全
        3.5.4 标准化和品牌化程度较低
        3.5.5 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
        3.5.6 产业化龙头组织带动能力不足
4 全产业链视角下河北省枣产业关联性实证分析
    4.1 灰色关联度分析原理
    4.2 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构建
    4.3 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4.3.1 数据选取
        4.3.2 数据处理
    4.4 结果分析
        4.4.1 生产环节
        4.4.2 加工环节
        4.4.3 流通环节
5 全产业链视角下枣产业发展案例研究
    5.1 禾木丽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概况
    5.2 禾木丽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枣产品发展模式
    5.3 禾木丽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产业链的构建
        5.3.1 全产业链构建
        5.3.2 产品研发
        5.3.3 产品生产
        5.3.4 产品加工
        5.3.5 产品流通
        5.3.6 综合效益评价
    5.4 启示
        5.4.1 实行产业多元化,拓展全产业链
        5.4.2 发挥企业核心优势,延伸全产业链
        5.4.3 完善全产业链,保质保量获双赢
        5.4.4 产业扩张灵活化,各环节充分协调
6 全产业链助推河北省枣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6.1 切实保障枣产业全产业链条完整
    6.2 全面提升枣产业生产和组织化水平
    6.3 着力提高枣产业加工环节建设
    6.4 充分保证枣产业流通环节畅通
    6.5 大力加强枣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6.6 打造枣产业全产业链品牌
    6.7 积极完善枣产业全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
    6.8 努力构建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中文详细摘要

(9)抗裂果优质枣新品种“沧金红”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经过
2 主要性状
    2.1 植物学性状
    2.2 主要物候期
    2.3 生长结果习性
    2.4 果实经济性状
    2.5 抗裂果能力强
    2.6 丰产性比较
    2.7 适宜种植范围和应用前景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繁育技术要点
    3.2 栽培技术要点

(10)宁夏红枣种质资源调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2 枣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2.1 枣种质资源的起源与分布
        1.2.2 枣种质资源的调查
        1.2.3 枣种质资源的品种分类
        1.2.4 枣树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研究
    1.3 分子标记在种质资源中的应用
        1.3.1 SSR标记
        1.3.2 ISSR标记
        1.3.3 AFLP标记
        1.3.4 SNP标记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表型调查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样品采集
        2.2.2 测量方法
        2.2.3 DNA提取
        2.2.4 DNA质量检测
        2.2.5 通过数据挖掘发现枣树SNP标记
        2.2.6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验证
    2.3 数据分析
        2.3.1 种质资源调查统计
        2.3.2 表型性状分析
        2.3.3 品种鉴定分析
        2.3.4 群体结构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红枣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3.1.1 原产地分析
        3.1.2 果实用途分析
        3.1.3 病害分析
    3.2 61个枣品种表型性状分析
        3.2.1 表型性状变异性分析
        3.2.2 表型性状相关性分析
        3.2.3 表型性状主成分分析
        3.2.4 聚类分析
        3.2.5 类群表型性状差异性分析
    3.3 数据挖掘和SNP开发
    3.4 SNP分子标记的应用
        3.4.1 枣品种鉴定
        3.4.2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4.3 主坐标分析(PCoA)和聚类分析
        3.4.4 亲缘关系分析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枣种质资源表型性状
        4.1.2 SNP标记的挖掘与开发
        4.1.3 利用SNP标记进行枣树品种鉴定
        4.1.4 改良枣树品种亲本鉴定
        4.1.5 枣品种鉴定的核心SNP标记集
        4.1.6 不同种质组间的遗传关系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金丝小枣优良品种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枣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与优化——以河北沧州‘金丝小枣’为例[J]. 刘文超,李铮,王世玉. 中国果树, 2021(10)
  • [2]天津市徐堡枣产业振兴研究[D]. 刘金姗. 天津农学院, 2021
  • [3]灰枣优系的比较及鉴定[D]. 王鑫.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4]我国古枣树资源调查与保护[J]. 司马星晨,潘兴杰,李新岗. 经济林研究, 2020(04)
  • [5]枣树优良品种叶片离体再生体系构建与多倍体诱导初探[D]. 郭烨.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6]枣实生后代主要性状遗传变异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D]. 陆琦文. 塔里木大学, 2020(12)
  • [7]枣有性杂交亲本及杂交组合的筛选[D]. 高秋玲. 塔里木大学, 2020
  • [8]基于全产业链视角下河北省枣产业发展研究[D]. 纪志伟.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4)
  • [9]抗裂果优质枣新品种“沧金红”的选育[J]. 李志欣,岳雷,张立树,孙秀坤,刘英敏,刘进余. 北方园艺, 2019(21)
  • [10]宁夏红枣种质资源调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D]. 张昊. 宁夏大学, 2019(02)

标签:;  ;  ;  

金丝大枣优良品种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