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石灰岩山区适宜树种

山东省石灰岩山区适宜树种

一、山东省石灰岩山地的适生树种(论文文献综述)

马搏[1](2020)在《山西省石灰岩山地生态恢复物种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使石灰岩山地生态环境快速、有效地复绿,本文的研究对象以山西各县市的典型石灰岩山地为主。研究对山西省19个县域的石灰岩山地的自然植被组成、环境因子、立地条件、植被的生长情况等等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同时依据“自然恢复为主”的准则,提出了石灰岩植被生态恢复植被选择的原则,划分了山西省三大生态分区。并以防止水土流失,物种多样性增加、景观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循环为基点,建立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适合于山西省石灰岩生态恢复植被筛选方法。通过初次筛选、二次筛选以及三次筛选,最终筛选出一批生态恢复物种。从而为山西省石灰岩山地复绿植被的筛选给予科学的方法。以及为地处于温带的广大石灰岩山地复绿给予有效的方法。前期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前人的方法,总结前人的经验,并借鉴相关的、优秀的研究方法。在经过对样方地全面的实地勘察、调查与探究,最终制定了了对山西省石灰岩山地生态恢复植被的筛选方法并且完成了各区域植被的筛选。a.查阅各方面相关的文献资料,总结确定最终方案。首先划分石灰岩山地生态适应区域;划分出山西南、中、北三种植被生态区。其次展开对山西省石灰岩全方位实地勘察,记录不同区域的植物种类及定量特征,确定物种选择的范围。b.以全面调查的植被样方数据为前提,结合物种选择的范围,采用科学的方法结合实地勘察,系统性、针对性地编制石灰岩山地植被筛选原则与筛选条件。选择的原则主要从适地适树、耐性、管理、物种丰富度等方面来设定。筛选条件则从植被生理生化的各个方面出发,如:株高、根系、种子的产量等等。c.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筛选方法。通过计算样方内植被的重要值,按前期划分的山西省三大生态分区将植被重要值排序,筛选出灌木种、草本。晋北17种灌木,17种草本;晋中14种灌木,17种草本;晋南26种灌木,29种草本。d.二次筛选以初次筛选的植被为基础,首先通过确定了4个立地因子,分别为:坡度、土壤厚度、裸岩率、ph。其次划分晋北,晋中,晋南的立地类型,分别划分为四个、四个、八个立地分类。最后按照不同的立地分类与相对应地初次筛选物种相结合。最终确定二次筛选物种。e.三次筛选运用综合评价打分法。以二次筛选的植被为基础,建立评分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通过打分制的方法将植物按照评价指标一一打分,再利用软件的聚类分析将其进行分析评价,把优秀与良好等级的植被作为推进物种,尤其是优秀等级的植被物种。其中,晋北的优秀级物种有:灌木:荆条(Vitex negundo L.)、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L.)、黄刺玫(Rosa xanthina Lindl)、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柳叶鼠李(Rhamnus erythroxylon Pall.)、河朔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ne Meisn.)、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河北木蓝(Indigofera bungeana Walp.)共有8种。草本: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Trin.)Nevski)、阿尔泰紫菀(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束伞亚菊(Ajania parviflora(Grun.)Ling)、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共有5种。晋中的优秀级物种有:灌木:黄刺玫(Rosa xanthina Lindl)、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Blume)Hara var.)、荆条(Vitex negundo L.)、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L.)、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Laxm.)Schindl.)、野皂荚(Gleditsia microphylla Gordon ex Y.T.Lee)共有6种。草本: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知风草(Eragrostis ferruginea(Thunb.)Beauv.)、阿尔泰紫菀(Heteropappus altaicus(Willd.)Novopokr.)、丝叶唐松草(Thalictrum foeniculaceum Bunge)共有4种。晋南的优秀级物种有:荆条(Vitex negundo L.)、野皂荚(Gleditsia microphylla Gordon ex Y.T.Lee)、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Skeels)、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Blume)Hara var.amurensis(Rupr.)、黄刺玫(Rosa xanthina Lindl)、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Laxm.)Schindl.)、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橿子栎(Quercus baronii Skan)、柳叶鼠李(Rhamnus erythroxylon Pall.)共有10种。草本: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L.)Keng)、羊胡子草(Eriophorum comosum Nees)、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 Ronn.)、北京隐子草(Cleistogenes hancei Keng)共有4种。

马搏,毕润成[2](2020)在《石灰岩山地生态恢复物种的选择》文中研究说明为使石灰岩山地生态环境快速、有效地复绿,本文对山西省典型石灰岩山地的自然植被展开研究,通过对群落调查、环境因子等的实地调查研究,同时依据适地适树的原则,筛选出适宜的生态恢复物种,旨在为山西省石灰岩山地复绿物种的选择给予科学依据,从而为地处于温带地域的石灰岩山地复绿给予新途径.研究发现:(1)山西省石灰岩山地土壤符合岩性土壤的特性;(2)植被类型多为中生、旱中生的小型灌木和草本;(3)群落构成缺乏森林植被;(4)常见的灌木有荆条、野皂荚、黄刺玫等,草本有白羊草等,均可作为山西省全省石灰岩山地的适生恢复物种.

刘丽[3](2017)在《济南主城区石灰岩山地公园适生木本植物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范围不断扩张,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追求与向往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济南市的山体公园规划与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济南市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地分布区,山地环境往往表现为土壤贫瘠,土层较薄,许多植物难以良好生长。因此在山地公园规划建设初期,适生植物的选种就成为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前期大量文献资料的阅读与分析总结,借鉴诸多研究学者此相关方向的研究方法,同时对研究区域进行多次实地考察与探究,最终形成了基于济南主城区石灰岩山地立地类型的山地公园适生木本植物选择方法以及选择成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基于基础资料的分析总结,明确调研方法,有目的的进行逐步调研与数据记录。对研究区域内样本的选择制定原则与依据,并在此前提下确定样本,并对样本概况展开分析;第二:根据实际情况与经验,结合已有的理论基础,制定了明确的植物选择的原则与标准,力求以此指导更加有针对性且科学合理的筛选出适生植物。植物选择原则主要包括:乡土树种为主导,外来物种为补充;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适于粗放管理;选种多样性;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等5项基本选择原则。第三:制定了系统的植物选择研究方法:首先,对样本区内的植物通过频度计算进行筛选,初步选出常用乔木44种,灌木30种,木质藤本8种;共计81种济南主城区石灰岩山地公园常用木本植物。第四: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适合在济南主城区石灰岩山地公园中适合生长的木本植物综合评价选择体系,以前期调研资料为数据支撑,以初步筛选的常用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选择体系进行第二次选择。利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选出济南主城区石灰岩山地公园适生木本植物种类:评价等级为Ⅰ级的乔木13种,Ⅱ级的乔木19种;评价等级为Ⅰ级的灌木有12种,Ⅱ级的灌木有7种;评价等级为Ⅰ级的木质藤本有5种;将评价为Ⅰ、Ⅱ级的植物大力推广应用。第五:确定主要立地因子,划分立地类型,并根据立地类型随机选择对应的样地,将二次综合评价选出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进行频度与生长状况评价的共同筛选,将样本区域不同的立地类型组与已选的植物进行匹配;确定了济南主城区石灰岩山地公园主导立地类型下的适生植物种类。本文通过大量的调研工作,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系统科学的制定出植物选择方法,并通过此方法选择出济南市主城区石灰岩山地适生木本植物种类,为济南以及相似立地条件的地区的山地植物选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际借鉴意义。

洪文君[4](2016)在《两种石灰岩适生树种耐旱和钙适应性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干旱和高钙是石灰岩山地土壤的主要特点。圆叶乌桕(Triadica rotundifolia)为大戟科乌桕属落叶树种,石灰岩次生林特有种;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是樟科樟属常绿乔木树种,主要生长于非钙质土壤中,但在石灰岩次生林中也较为常见。本文设置土壤含水量占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为正常水平,50%70%为轻度干旱,30%50%为中度干旱,低于30%为重度胁迫处理研究这两种植物的耐旱性;以不同CaCl2浓度(0,50,100和150 mmol·L-1)处理研究这两种植物钙适应性,探索圆叶乌桕和阴香适应石灰岩山地环境的机理,为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持续干旱胁迫下,两种植物幼苗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圆叶乌桕丙二醛MDA含量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较为敏感,第28 d时达到峰值(33.05mmol·ml-1),阴香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较为敏感,第24 d时脯氨酸含量达到峰值(217.11μg·g-1),随后POD大幅度下降。(2)随着干旱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两种幼苗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Y(Ⅱ)和表观光合传递速率(ETR)持续下降,非光化学淬灭(NPQ)变化趋势不一致;最小初始荧光(F0)均呈持续上升,轻度干旱胁迫促进圆叶乌桕的最大荧光(Fm)、变动荧光(Fv)和光能捕获效率(Fv/Fm)上升;阴香F0和Fv呈先上升后下降,Fv/Fm呈持续下降。(3)根系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圆叶乌桕根系活力显着高于阴香;主要通过总根长、根体积和根系直径的增加来适应胁迫环境;但阴香的根系特征值生长在中度胁迫以上受抑制明显,反映了这两种植物具有明显的根系形态可塑性。(4)干旱胁迫下,圆叶乌桕表现为叶片厚、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和低栅栏组织/海绵组织比值;阴香表现为叶片无表皮毛、叶肉组织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叶片疏松度大和叶片紧实度小。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圆叶乌桕耐旱能力强于阴香,干旱胁迫下的叶片结构解剖学结果与干旱胁迫时生理生化、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根系特征指标结果一致。(5)增加Ca2+浓度能影响圆叶乌桕和阴香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圆叶乌桕以Ca2+浓度为150 mmol·L-1时促进效果最佳,后者以Ca2+浓度为50 mmol·L-1时促进效果最佳。根系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Ca2+浓度处理下,圆叶乌桕的根系活力高于阴香;与CK组相比,圆叶乌桕的Ca2+各处理组的根系特征值显着增大,但阴香以低钙处理组最大,中钙和高钙处理组根系特征抑制较为明显。生理生化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Ca2+浓度处理下,圆叶乌桕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的变化分别介于87.87121.51mg·g-1,102.77113.10μ·g-1间显着高于阴香,MDA含量介于3.725.75μmol·g-1间,显着低于阴香(12.5214.69μmol·g-1)。(6)圆叶乌桕叶片具有较强的钙吸收能力,硝酸钙和氯化钙含量(AIC-Ca)、水溶性钙含量(H2O-Ca)、磷酸钙和碳酸钙含量(HAC-Ca)等6种形态钙均以叶部吸收为主;叶片钙形态以H2O-Ca的形式为主,其含量占总钙含量的31.335.4%;根部和茎部中钙形态均以果胶酸钙含量(NaCl-Ca)的形式为主。阴香AIC-Ca、H2O-Ca和NaCl-Ca主要分布在根部,HAC-Ca主要分布在茎部,叶部以草酸钙(HCl-Ca)和硅酸钙含量(Res-Ca)的形式存在,占总钙的32.143.7%。圆叶乌桕和阴香各种钙形态的含量存在差异,表明了这两种植物根茎叶钙存在形态机分布具有多样性。这些结果可以为深入研究这两种植物对石灰岩土壤生境的适应机制奠定基础。(7)在Ca2+浓度处理下,圆叶乌桕根部韧皮部和木质部变发达、髓部半径和周皮比例增大;茎部周皮附有角质层增厚、木质部导管数目增多和髓半径增大;气孔密集集分布在叶片下表皮、叶片厚度和角质层增厚、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变发达,这些可能是圆叶乌桕通过形态结构适应高钙环境的部分机制。阴香根部无髓部、韧皮部和木质部较不发达;茎部皮层比例大和木质部和韧皮纤维发达;叶片厚度和角质层较厚、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较不发达,使得阴香仅能适应一定钙浓度(50 mmol·L-1),该研究结果与其生长、生理生化等指标结果变化趋势相同。

邵水仙,董智,李红丽,张钦敬,许婷婷[5](2015)在《不同造林模式对退化石灰岩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文效应的影响》文中指出为研究不同造林模式对鲁中南退化石灰岩山地土壤的恢复效果,以该区域不同造林模式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运用样方调查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造林前数据(CK)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了蒙阴县刘家峪村小流域4种造林模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4种造林模式下土壤的理化性质相比于造林前均有明显改善;(2)刺槐黄栌混交林的土壤容重最低,孔隙度最大,饱和含水量最高,侧柏连翘混交林的容重大、孔隙性最小、持水性差;(3)刺槐黄栌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含量最高;(4)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入渗能力表现为刺槐黄栌混交林>侧柏五角枫混交林>五角枫臭椿混交林>侧柏连翘混交林>CK。综合考虑4种造林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果来看,刺槐黄栌混交模式更适合在研究区栽植。

布凤琴,颜欢,范萌嘉[6](2014)在《城市近郊生态敏感区植物群落优化研究——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文中指出本项目研究抽取了济南南部山区具有典型植被群落特征的18个标准样地,通过对样地植被群落的调查,挖掘了山区植被群落恢复重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对植被群落类型、结构特征及生态功能分析基础之上,又研究了优势树种与其他物种的种间关系以及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最后综合提出南部山区山体植被群落优化的5种植被搭配模式:(1)侧柏+黄栌-黄荆-羊胡子+日本乱子草;(2)黑松+黄榆-连翘-地榆+黄花菜+大丁;(3)侧柏+黄栌+桑-雀儿舌头-旋覆花;(4)黄连木+大叶白蜡+黑松-扁担木-茜草+委陵菜;(5)侧柏+刺槐+桑-黄荆-桃叶鸦葱+茜草+荩草;

黄文庆[7](2014)在《苏北石灰岩山地不同造林模式土壤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苏北石灰岩山地4种混交林及对照林地(侧柏纯林)共5种造林模式,分别为侧柏黄栌栾树混交林(CHL)、侧柏青桐混交林(CQ)、侧柏枫香混交林(CF)、侧柏纯林(C)和侧柏女贞混交林(CN)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土壤酶活性分布及其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土壤理化性质状况;分析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各造林模式的土壤肥力;以探讨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效应,为研究区最佳造林模式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SMBC)、易氧化碳(ROC)、水溶性碳(WSOC)含量均表现为混交林高于侧柏纯林。5种造林模式下TOC含量高低顺序为CF>CN>CQ>CHL>C;SMBC含量为CN>CQ>CF>CHL>C;ROC含量为CQ>CF>CN>CHL>C;WSOC含量为CF>CQ>CN>CHL>C。(2) SMBC、WSOC、ROC含量均随季节变化表现出显着差异性。5种造林模式下SMBC、WSOC含量年度变化规律均一致,SMBC含量总体表现为春、夏较高,秋、冬两季较低;WSOC含量总体上表现为秋季较高,夏、冬较低,春季居中。在不同造林模式下,ROC含量季节变化规律不相一致,但总体表现为夏季ROC含量较高,春、秋、冬季含量较低。(3)5种造林模式下土壤酶活性有差异性,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低顺序为CF>CQ>C>CN>CHL;脲酶活性顺序为CQ>CHL>CF>C>CN;土壤蔗糖酶活性依次为CQ>CF>CN>CHL>C;土壤磷酸酶活性顺序为CN>CF>C>CQ>CHL。(4)土壤酶活性因季节变化表现出显着差异性,且各土壤酶因林分不同季节变化规律有所区别。5种造林模式下土壤过氧化氢酶与磷酸酶季节变化规律均一致,总体规律均表现为秋、冬两季活性较高,春、夏偏低。5种造林模式下土壤蔗糖酶活性季度变化规律一致,总体表现为冬季最强,春、秋最弱,夏季居中。CHL、CQ、C林分下脲酶活性季度变化规律一致,秋季酶活性最高;CF下脲酶活性冬季最高;CN下脲酶活性夏季最高。(5)4种混交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均强于侧柏纯林。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对各造林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可知,5种造林模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得分大小顺序为CF>CQ>CN>C>CHL,侧柏枫香混交林土壤肥力最强。(6)土壤蔗糖酶活性与磷酸酶、脲酶活性均有显着相关性。土壤酶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相关性,说明可以用酶活性来反映土壤肥力状况。土壤总有机碳与各活性有机碳之间以及各活性有机碳两两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显着或极显着水平。

燕坤蛟[8](2013)在《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特征研究及其景观优化构建 ——以济南南部山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济南市南部山区石灰岩地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石灰岩山地的人工林群落的结构特征以及生态功能效应的调查分析研究,探讨了济南市石灰岩山地最佳植被恢复群落类型,并根据调查对适应性树种进行合理配置,提出相应的植被景观优化方案,旨在为石灰岩山地生态林营造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构建生态效益高、物种多样性丰富、结构合理的植被群落以及为丰富南部山区山体景观、繁荣山区生态旅游提供新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1)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主要林分类型中乔木层共有18科27属,灌木层中共有18科22属,出现植物属较多的科是榆科和漆树科;在主要林分类型中,灌木和乔木层中的植物几乎都是阳性树种,乔木层中黑松、侧柏目前是林分中的重要优势树种,灌木层中黄荆占绝对主体地位,草本层中建群种主要有黄背草、细秆羊胡子和荆条幼苗等。(2)根据调查情况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可分为四种类型: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草丛。物种总数呈现灌草丛>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阔叶林的规律。但就各层次而言针阔混交林的乔木层物种数最多,阔叶林各层物种数均最低。灌草丛灌木物种和草本物种最为丰富。(3)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四种植被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综合度指数比较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灌草丛>针叶林>阔叶林;丰富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灌草>针叶林>阔叶林丛。均匀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草丛>阔叶林。综合来说,针阔混交林的群落特征值均为最高,灌草丛次之,针叶林、阔叶林的各项指数明显降低,与灌草丛相差不大。(4)济南南部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在生态服务功能上针阔混交林综合评价指数最高,最低的为灌草丛,阔叶林小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是群落演替的较高阶段。(5)综合考虑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对济南市社会发展整体影响,以及南部山区目前植被状况,在植被群落结构特征以及生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五种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景观优化方案。

佟友贵,张晓峰,潘涌智,徐磊[9](2013)在《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台桧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文中提出利用台桧大痣小蜂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通过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了台桧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台桧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适生范围主要集中在滇西北大部分地区、滇中和滇东北部分地区。

赵银河,祝钰,李玉平,武进忠,朱芝英[10](2013)在《鲁中南荒山不同类型林分造林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文中提出分析了不同类型林分的水文生态效益、不同类型林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不同类型林分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价了荒山造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为鲁中南荒山造林提供理论依据。

二、山东省石灰岩山地的适生树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省石灰岩山地的适生树种(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省石灰岩山地生态恢复物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石灰岩山地生态区域划分
        2.1.2 自然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筛选原则
        2.2.2 筛选条件
    2.3 研究方法及步骤
        2.3.1 初步调查及筛选
        2.3.2 不同立地类型二次筛选
        2.3.3 综合评价的三次选择
3 结果与分析
    3.1 初次筛选结果
    3.2 基于立地类型的二次筛选结果
    3.3 综合评价的三次筛选结果
        3.3.1 赋值评价
        3.3.2 恢复物种的等级划分筛选结果
4 结论和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石灰岩山地生态恢复物种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方法及材料
    1.1 研究区概况
    1.2 调查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山西省石灰岩山地植被结构
    2.2 立地分类
    2.3 树种的选择
3 结论与建议

(3)济南主城区石灰岩山地公园适生木本植物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阐述
        1.2.1 石灰岩山地公园
        1.2.2 适生木本植物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内研究进展
        1.3.2 国外研究进展
        1.3.3 小结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域及样本概况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研究区域范围界定
        2.1.2 自然概况
        2.1.3 山地公园规划概况
    2.2 研究样本的选择
        2.2.1 样本选择原则与依据
        2.2.2 样本选择结果及概况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适生木本植物选择原则及标准
        3.1.1 选择原则
        3.1.2 选择标准
    3.2 选择研究方法及步骤
        3.2.1 初步调查及筛选
        3.2.2 基于综合评价的二次选择
        3.2.3 基于立地类型的适生植物匹配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初步筛选结果
    4.2 基于综合评价的二次选择结果
        4.2.1 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校验
        4.2.2 赋值评价
        4.2.3 适生植物的评价等级及筛选结果
    4.3 基于立地类型的适生植物选择结果
        4.3.1 样地选择及评价分析结果
        4.3.2 基于立地类型的植物选择结果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研究主要的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4)两种石灰岩适生树种耐旱和钙适应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石灰岩山地概念及其生态系统
    1.2 石灰岩山地适生树种适应机制研究
        1.2.1 石灰岩树种选择研究
        1.2.2 石灰岩植物对干旱适应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1.3 石灰岩植物对钙适应机制
        1.3.1 钙在植物体内分布及功能
        1.3.2 石灰岩植物对钙环境的适应研究
        1.3.3 石灰岩植物钙形态研究进展
    1.4 圆叶乌桕和阴香及其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耐旱性研究
        2.1.1 试验材料
        2.1.2 干旱胁迫程度划分
        2.1.3 测定方法
    2.2 钙胁迫试验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测定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干旱胁迫对两种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1.1 叶绿素含量的比较
        3.1.2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较
        3.1.3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3.1.4 叶片脯氨酸含量的比较
        3.1.5 叶片MDA含量的比较
        3.1.6 叶片SOD活性的比较
        3.1.7 叶片POD活性的比较
    3.2 干旱胁迫对两种植物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3.2.1 PS Ⅱ 实际光量子效率变化
        3.2.2 表观光合传递速率变化
        3.2.3 非光化学淬灭变化
        3.2.4 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
    3.3 干旱胁迫对两种植物根系特征构影响的比较
        3.3.1 干旱胁迫对两种苗木根系活力的比较
        3.3.2 干旱胁迫对两种苗木根系形态特征的比较
    3.4 干旱胁迫对两种植物叶片结构影响的比较
    3.5 干旱胁迫对两种植物PCA分析与耐旱性分析
    3.6 不同Ca~(2+)处理下两种植物生长和叶片生理生化影响
        3.6.1 不同Ca~(2+)处理下两种植物生长的比较
        3.6.2 钙胁迫对两种植物根系形态的影响
        3.6.3 不同Ca~(2+)处理下两种植物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
    3.7 不同Ca~(2+)处理下两种植物总钙和钙形态的比较
        3.7.1 全钙含量(TCa)比较
        3.7.2 硝酸钙和氯化钙含量(AIC-Ca)
        3.7.3 水溶性钙含量(H_2O-Ca)
        3.7.4 果胶酸钙含量(NaCl-Ca)
        3.7.5 磷酸钙和碳酸钙含量(HAC-Ca)
        3.7.6 草酸钙含量(HCl-Ca)
        3.7.7 硅酸钙含量(Res-Ca)
    3.8 钙胁迫对两种植物PCA分析与耐钙性分析
    3.9 钙胁迫对两种植物根茎叶结构的影响
        3.9.1 叶部结构
        3.9.2 茎部结构
        3.9.3 根部结构
    3.10 钙胁迫对两种植物根茎叶结构与生理生化CCA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两种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荧光指标关系
        4.2.2 干旱胁迫对两种植物形态结构的适应
        4.2.3 两种植物对钙胁迫的生长、生理生化响应及形态结构的适应机制
        4.2.4 两种植物对钙胁迫的钙形态多样性分配影响
        4.2.5 两种植物的抗逆性综合评价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附图

(5)不同造林模式对退化石灰岩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文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造林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2.2 不同造林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造林模式的土壤持水状况
    2.4 不同造林模式对土壤透水性的影响
3 结 论

(6)城市近郊生态敏感区植物群落优化研究——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济南南部山区概况
3 南部山区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3.1 不同群落多样性指数分析
    3.2 样地植被调查
    3.3 山区植物群落恢复重建过程中存在问题
4 南部山区植被景观优化
    4.1 植被恢复模式物种的确定
    4.2 山地植被群落景观优化方案
        4.2.1 纯林基础上的的植物配置模式
        4.2.2 针阔混交林基础上的的植物配置模式

(7)苏北石灰岩山地不同造林模式土壤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石灰岩山地造林技术
    1.3 土壤酶活性研究
        1.3.1 土壤酶研究简史
        1.3.2 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因素
        1.3.3 土壤酶作用
    1.4 土壤活性有机碳研究
    1.5 森林土壤养分研究
    1.6 植被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土壤样品采集
        2.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2.2.3 土壤酶活性测定
        2.2.4 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主要研究内容
    2.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造林模式土壤总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
        3.1.1 土壤总有机碳含量
        3.1.2 土壤微生物量有机碳含量
        3.1.3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
        3.1.4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
    3.2 不同造林模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季节动态变化
        3.2.1 土壤微生物量有机碳季节动态变化
        3.2.2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季节动态变化
        3.2.3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季节动态变化
        3.2.4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
    3.3 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酶活性
        3.3.1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
        3.3.2 土壤脲酶活性
        3.3.3 土壤蔗糖酶活性
        3.3.4 土壤磷酸酶活性
    3.4 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
        3.4.1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
        3.4.2 土壤脲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
        3.4.3 土壤蔗糖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
        3.4.4 土壤磷酸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
    3.5 不同造林模式土壤理化性质状况
        3.5.1 不同造林模式土壤物理性质
        3.5.2 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化学性质
第四章 相关性分析
    4.1 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
    4.2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
    4.3 土壤酶活性与活性有机碳之间的相关性
    4.4 土壤活性碳之间的相关性
    4.5 不同造林模式土壤肥力评价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2.1 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碳含量
        5.2.2 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活性碳季节动态变化
        5.2.3 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酶活性状况
        5.2.4 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季节动态变化规律
        5.2.5 不同造林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
        5.2.6 相关性分析
        5.2.7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8)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特征研究及其景观优化构建 ——以济南南部山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区域概况
        1.5.1 地理位置及范围
        1.5.2 地质地貌
        1.5.3 气候水文
        1.5.4 土壤植被
        1.5.3 社会经济概况
    1.6 国内外发展现状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特征研究
    2.1 引言
    2.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2.1 研究区概况
        2.2.2 试验设计
        2.2.3 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植被群落各层植被重要值
        2.3.2 物种多样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研究
    3.1 引言
    3.2 研究区域概况
    3.3 试验设计
    3.4 分析方法
        3.4.1 土壤化学性质分析
        3.4.2 枯落物持水性能的测定
        3.4.3 枯落物蓄积量的测定
        3.4.4 不同植被类型生态功能的综合评价
    3.5 结果与分析
        3.5.1 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
        3.5.2 枯落物积蓄量及持水性能的分析
    3.6 不同植被类型生态功能综合评价分析
        3.6.1 隶属函数法评价指标的确定
        3.6.2 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植被类型
    3.7 小结
第4章 济南南部山区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景观优化构建
    4.1 植被现状存在的问题
        4.1.1 植被覆盖度低
        4.1.2 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4.1.3 群落功能差异大
        4.1.4 人为干扰频繁
    4.2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4.2.1 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4.2.2 考虑景观艺术的需要
        4.2.3 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4.3 石炭岩山地的植被景观优化设计分析
        4.3.1 植被恢复模式物种的确定
        4.3.2 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景观优化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9)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台桧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分布数据
    1.2 环境数据
    1.3 模型创建及潜在分布区预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台桧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
    2.2 Max Ent模型预测能力的验证
3 讨论

(10)鲁中南荒山不同类型林分造林技术综合效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2.1.1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容重的变化。
        2.1.2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孔隙度的变化。
        2.1.3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侵蚀状况的变化。
        2.1.4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养分的研究。
    2.2 不同类型林分的水文生态效益评价
        2.2.1 不同类型林分植被盖度的变化。
        2.2.2 不同林分枯落物储量的变化。
        2.2.3 枯落物最大持水量。
    2.3 经济效益评价
        2.3.1 减少土壤侵蚀的价值。
        2.3.2 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
    2.4 不同类型林分的社会效益评价
3 结论
    3.1 不同类型林分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3.2 不同类型林分的水文生态效益评价

四、山东省石灰岩山地的适生树种(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省石灰岩山地生态恢复物种的选择研究[D]. 马搏.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2]石灰岩山地生态恢复物种的选择[J]. 马搏,毕润成.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3]济南主城区石灰岩山地公园适生木本植物选择研究[D]. 刘丽. 山东建筑大学, 2017(10)
  • [4]两种石灰岩适生树种耐旱和钙适应性机理研究[D]. 洪文君.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5]不同造林模式对退化石灰岩山地土壤理化性质及水文效应的影响[J]. 邵水仙,董智,李红丽,张钦敬,许婷婷.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1)
  • [6]城市近郊生态敏感区植物群落优化研究——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J]. 布凤琴,颜欢,范萌嘉. 山东林业科技, 2014(04)
  • [7]苏北石灰岩山地不同造林模式土壤效应研究[D]. 黄文庆. 南京林业大学, 2014(04)
  • [8]石灰岩山地植被群落特征研究及其景观优化构建 ——以济南南部山区为例[D]. 燕坤蛟. 山东建筑大学, 2013(10)
  • [9]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台桧大痣小蜂在云南省的潜在分布区[J]. 佟友贵,张晓峰,潘涌智,徐磊.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2)
  • [10]鲁中南荒山不同类型林分造林技术综合效益评价[J]. 赵银河,祝钰,李玉平,武进忠,朱芝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2)

标签:;  ;  ;  ;  ;  

山东省石灰岩山区适宜树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