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

燃油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

一、燃油烘包器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巩忠领[1](2014)在《深圳市天然气多气源同网运行的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深圳市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发展及深圳市高-次高-中压三级输配管网的敷设成形,多气源同网运行已成必然。如何解决因各气源气质的不同,对电厂用户、敏感用户、一般用户的造成的影响,是必须要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深圳市现状及未来的气源气质情况及互换性;调查研究了深圳市各类用户对气源气质的要求,并分析了气源气质的供、需矛盾;分析了深圳市天然气三级输配系统的情况;研究了国、内外对多气源管网运行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对各种潜在多气源同网运行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立足于深圳市的实际情况,为解决多气源的互换性,提出来在远期,实行隔离分网运行方案,即把整个输配系统分成管输天气供应区和液化天然气供应区,形成管输天然气供应的电厂区和液化天然气供应的电厂及城市用户区,并对方案的可行性做了水力验算。

闫申[2](2010)在《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铝矾土煅烧窑的数值模拟》文中指出高温空气燃烧技术(HTAC)是上世纪90年代由日本成功开发的一项节能、环保的新技术。现已经给各国进一步提高燃料利用水平和降低环境污染带来了新的机遇。高温空气燃烧技术通过回收炉膛排放烟气的余热,将助燃空气加热至800℃~1000℃以上的高温烟气排放温度降低到较低温度;高温预热后的助燃空气与燃料射流在炉内混合形成扩散燃烧,从而提高热利用率。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运用该技术可以节约能源50%~60%,设备尺寸减少可达30%左右。本文采用具有模拟复杂外形的流体流动及热传导的流体软件,建立了一个三维燃烧空间,对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铝矾土煅烧窑进行模拟研究。选用k-ε湍流模型、PDF燃烧模型、DO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对三维空间进行数值模拟。首先分析了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窑炉与传统窑炉的温度场和组分场;其次,通过改变空气进口压力、燃料喷口速度、空气预热温度和燃料烧嘴与底面烟道间的距离,研究了燃烧过程中,不同运行参数对炉内温度场、组分场以及NOX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倒焰窑内部温度水平总体较低,温差较大,而新型倒焰窑温度水平高,温差小,燃料燃烧较完全,节约能源。2、不同工况对温度场的模拟结果分析表明,随着空气压力的减小,高温区域缩小,温差减小,温度的均匀性增加;随着燃料速度的增大,烧嘴截面上的最高温度升高,高温区扩大,温差减小;随着预热空气温度的提高,窑炉内的温差减小,高温区缩小,温度的均匀性明显增强;随着燃料烧嘴与底面烟道间距离的增大,烧嘴截面上的最高温度升高,温差增大。3、不同工况对炉内组分场的模拟结果分析表明,随着空气进口压力的减小,甲烷的浓度分布均匀;氧气的浓度分布更加均匀,且高氧浓度区域减少,低氧区域增加;二氧化碳的生成总量增加;随着燃料喷口速度的提高,燃料烧嘴所在截面上氧气浓度高的区域减少,氧气浓度低的区域增加;在低氧浓度区域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高氧浓度区域二氧化碳的浓度低;随着空气预热温度的提高,氧气的浓度分布更加均匀,二氧化碳的量在增加,且在氧浓度低的区域,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燃料烧嘴与底面烟道间的距离增大,甲烷的浓度分布趋于均匀;低氧浓度区域增加,高氧浓度区域缩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4、不同工况对NOX排放量的模拟结果分析表明,随着空气进口压力的增加,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减少,当空气进口压力由50变为100时,氮氧化物的量下降最快;燃料射流速度的增加,氮氧化物的量增加,氮氧化物增加的速度减小;空气预热温度的提高,促进了氮氧化物的生成。5、在建立的试验炉进行热态试验,主要研究了不同换向周期下炉内温度的波动变化和蓄热体的蓄热效果。换向周期为450秒时的平均炉温波动(平均炉温差)最大,换向周期为90秒时平均炉温波动最小。

袁玲[3](2009)在《不锈钢冶炼AOD炉烘烤新工艺过程数值仿真与优化研究》文中指出AOD炉是不锈钢生产的重要设备,其炉本体的烘烤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能量的消耗和产品的质量。目前国内外的不锈钢生产厂家已开始探索先进的烘烤器和烘烤工艺,以便解决普遍存在的能耗大、效率低、烘烤温度不均匀的突出问题。在高温空气燃烧(HTAC)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蓄热式烘烤,近些年来,在钢包、中间包等冶金设备的烘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还没有在AOD炉中得到应用。AOD炉外型尺寸比较特殊,属于狭长型,能否成功应用此项先进的燃烧技术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创新设计。因此,开展AOD烘烤过程的研究和新烘烤工艺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对AOD烘烤技术的现状、HTAC技术的发展以及在AOD烘烤中应用的可行性、AOD烘烤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在对120tAOD炉烘烤工艺现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CFD数值模拟,对现有120tAOD烘烤器的烘烤过程及HTAC技术在AOD烘烤设备中的应用新工艺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与优化研究,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和获得的结果如下:(1)对现有工艺烘烤AOD炉内的温度分布进行了测试,考察了AOD烘烤的温度均匀性及炉内的温度分布情况,同时测试废气成份,掌握在对AOD炉的烘烤过程中的天然气燃烧时的废气排放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对AOD的系统节能奠定了基础,为数值仿真模型的验证提供了参考。(2)利用商业软件STAR-CD,对现有AOD炉烘烤过程的炉衬温度分布及烘烤器的燃烧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际验证。结果表明:烘烤结束时炉壁最高温度可达1380K,同一圆周方向上温度最大相差20K,靠近烟气出口一侧温度稍高;炉壁高度方向上温度最高相差56K,中下部温度高;炉内烟气流动速度小,温度低,导致炉壁加热不够均匀。目前的烘烤器烘烤效果不甚理想。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3)针对AOD炉体结构和烘烤过程的特点,设计了新型的蓄热式AOD烘烤装置,以新型分体式复合型蓄热式燃烧系统替代原燃烧系统,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完整的蓄热式设备新方案。(4)为研究新型蓄热式AOD烘烤器的烘烤效果,对AOD炉烘烤过程的流动、燃烧、传热现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定量考察了空—燃比、空气预热温度、天然气流量等烘烤工艺参数对炉衬温度、炉内燃烧温度场及气氛中的02和NO浓度场的影响规律。同时对同一烘烤装置的燃料适应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几种不同成分的燃料对温度场的影响,讨论用混合煤气等燃料替代天然气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增加天然气流量和空气预热温度是提高炉壁温度的有效措施,空—燃比变化对温度的影响较小;应用此蓄热式AOD烘烤器,天然气流量在380~420Nm3/h范围内,空气预热温度1073K左右,空—燃比在10:1~12:1之间,天然气预热773K,在满足烘烤温度1373K的基础上,温差基本可以控制在50K以内,烘烤温度均匀性较好。燃烧后的炉内气氛中02浓度分布均匀;NO浓度比原系统稍高,由于一个炉次的烘烤时间比原系统大幅缩短,所以总的NO排放量并不大。几种燃料组分中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的烘烤效果较好,混合煤气的烘烤温度可达到烘烤要求,替代天然气作燃料是可行的。本文提出了供现场参考的烘烤工艺参数。

郭臣[4](2008)在《镁合金燃气熔化技术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镁合金作为现有的最轻的商用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比重轻、比强度高、比刚度高,减震吸噪能力强,以及良好的电磁屏蔽能力和铸造性能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因此,镁合金在交通工具、航空航天、3C产品上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及信息通讯、航空航天等产业的迅速发展,镁合金压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镁合金热、冷室压铸机作为重要的压铸设备正在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镁合金件的压铸生产。无论是冷室压铸机,还是热室压铸机都需要镁合金溶化浇注系统与之配套,所以镁合金浇注系统是镁合金压铸能力形成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但是我国的镁合金冷室压铸熔化浇注的商业化技术及装备,主要靠采购国外熔炉配套形成镁合金压铸单元,且为单一的电阻加热。高昂的设备采购价格和使用二次能源的高能源成本,与我国拥有丰富的燃气资源的现实格格不入,也不利于我国镁合金产业的长期发展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形成。在此背景下,研究和开发燃气冷室压铸镁合金连续熔化浇注技术和装备,填补国内镁合金溶化浇注技术和装备的空白,对提高我国镁合金压铸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镁压铸业技术的发展有显着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技术基础上,从燃气理论入手,较深入地研究了燃烧流体力学、炉子的热平衡理论和气相燃烧数值模拟方法,为镁合金冷室压铸熔化浇注技术及装备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本文详尽地阐述了燃气镁合金熔炼炉内气相燃烧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和燃气炉的安全运行保障技术的内容。工业试用结果表明,在此基础上开发的燃气镁合金熔化浇注装备能够为压铸机提供纯净度和温度都满足要求的高质量镁液,并且在结构上排除了因漏镁而产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具有性价比高、成本低、性能稳定的特点。

方会斌[5](2008)在《蓄热式钢包烘烤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蓄热式燃烧技术是燃烧学和热工领域的一项重要的技术革命,研究蓄热式燃烧过程及其在钢包烘烤器上的应用,对进一步发展这项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蓄热式燃烧的基本特征,采用理论计算与现场工程设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蓄热式燃烧技术在钢包烘烤器上的应用效果。主要内容包括:1)、系统的阐述了蓄热式燃烧技术的原理、特点,归纳了近年来蓄热式燃烧技术在我国的研究成果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丰富了对这项先进燃烧技术的认识。2)、详尽的总结出了蓄热式燃烧钢包烘烤器的燃烧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给出了系统热平衡、蓄热室以及烧嘴的计算公式,并对这三个重要的方面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3)、现场研究了蓄热式燃烧计算在钢包烘烤器上的应用效果,获得出该技术节能、环保以及经济效益方面的具体数据,为蓄热式燃烧技术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提供了参考。

阎文红,孙敬[6](2001)在《燃油烘包器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文中指出介绍了燃油钢包烘烤器的燃烧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其特点,讨论了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对烘包器燃烧控制系统选择提出了建议。

卢乾坤[7](2000)在《灭火器筒体内外防腐涂装固化烘道技术改造要点》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针对灭火器筒体结构 ,对现有灭火器生产厂家的内外涂装固化烘道可以在原电加热烘道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 ,改成燃油烘道 ,这样既降低生产成本 ,又保证涂层的产品质量。本文详细介绍了燃油烘道的技改要点

解文书,戴兰生[8](1996)在《全自动燃烧机在工业炉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原用于锅炉的全自动燃烧机具有结构紧凑,燃烧效率高和自动化控制水平高的特点。本文介绍了全自动燃烧机在工业炉上的应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二、燃油烘包器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燃油烘包器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市天然气多气源同网运行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必要性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主要意义
第二章 深圳市的气源及气质情况
    2.1 深圳市现状气源
        2.1.1 大鹏液化天然气(LNG)
        2.1.2 西气东输二线项目
    2.2 深圳市规划气源情况
        2.2.1 深圳 LNG 第二接收站项目
        2.2.2 LW311 海气项目
        2.2.3 深圳市应急调峰储备库情况
        2.2.4 各气源的功能定位
    2.3 深圳市气源小结
    2.4 气源气质互换性基本特征分析
        2.4.1 各气源气质情况
        2.4.2 西二线气与大鹏气基准偏差
第三章 深圳市天然气用户对气质的需求
    3.1 深圳市电厂用户的互换性研究
        3.1.1 电厂用户概述
        3.1.2 电厂用户机组情况
        3.1.3 电厂燃气轮机机组气源控制标准
        3.1.4 F-级别机组的气质要求
        3.1.5 气质控制指标
        3.1.6 输送压力稳定性指标
        3.1.7 小结
    3.2 深圳市城市用户对气质的需求
        3.2.1 工业用户类型概述
        3.2.2 工业用户气质控制标准
第四章 深圳市天然气输配系统
    4.1 深圳市天然气输配系统简述
    4.2 深圳市管网沿线覆盖用户情况
第五章 深圳市多气源同网运行技术方案
    5.1 气质的供需矛盾
    5.2 各国多气源同网运行技术的研究
    5.3 多气源格局下同网运行技术方案的比较
    5.4 多气源格局下深圳市同网运行技术方案的选择
        5.4.1 多气源混输方案可行性分析
        5.4.2 气源气质调整的可行性分析
        5.4.3 同网隔离分区域运行方案
    5.5 同网隔离分区域运行的水力验算
        5.5.1 计算的目的和内容
        5.5.2 输气干线工艺计算参数的选择确定
        5.5.3 水力计算数学模型
        5.5.4 计算原则
        5.5.5 计算的手段方法及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2)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铝矾土煅烧窑的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铝矾土的概况
        1.1.1 铝矾土的定义
        1.1.2 铝矾土的分布
        1.1.3 铝矾土的分类及工业用途
    1.2 煅烧铝矾土的热力学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3 铝矾土煅烧的工艺及煅烧设备
        1.3.1 铝矾土煅烧的工艺流程
        1.3.2 煅烧铝矾土的设备
    1.4 当前热工窑炉的设计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2.1 引言
    2.2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理论
    2.3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关键环节与特点
    2.4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中国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2.5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三章 高温空气燃烧热态数值模拟
    3.1 引言
    3.2 高温空气燃烧热态数值模拟的控制方程
        3.2.1 数值模拟的基本方程
        3.2.2 湍流模型
        3.2.3 燃烧模型
        3.2.4 辐射传热模型
    3.3 数值模拟步骤及算法
    3.4 窑炉模拟模型的结构及网格划分
        3.4.1 窑炉的结构
        3.4.2 计算区域的网格划分
    3.5 计算条件
    3.6 模拟结果及分析
        3.6.1 炉内温度分布情况
        3.6.2 炉内燃烧组分分布情况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温空气燃烧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
    4.1 引言
    4.2 温度场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
        4.2.1 空气进口压力对温度场的影响
        4.2.2 燃料射流速度对温度场的影响
        4.2.3 空气预热温度对温度场的影响
        4.2.4 燃料烧嘴与底面烟道间的距离对温度场的影响
        4.2.5 本节小结
    4.3 燃烧组分场影响因素的模拟研究
        4.3.1 空气进口压力对组分场的影响
        4.3.2 燃料射流速度对组分场的影响
        4.3.3 空气预热温度对组分场的影响
        4.3.4 燃料烧嘴与底面烟道间的距离对组分场的影响
        4.3.5 本节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污染物NO_X生成的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NO_X 的生成机理
        5.2.1 热力型NO_X
        5.2.2 快速型NO_X
        5.2.3 燃料型NO_X
    5.3 NO_X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5.3.1 空气进口压力对温度型NO_X 生成的影响
        5.3.2 燃料射流速度对温度型NO_X 生成的影响
        5.3.3 空气预热温度对温度型NO_X 生成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温空气燃烧系统窑炉的热态试验
    6.1 引言
    6.2 高温空气燃烧系统窑炉的关键设备
        6.2.1 燃料烧嘴
        6.2.2 蓄热体
        6.2.3 换向阀
        6.2.4 控制系统
    6.3 高温空气燃烧系统窑炉的热态试验
        6.3.1 高温空气燃烧系统窑炉
        6.3.2 试验步骤
    6.4 试验结果及分析
        6.4.1 炉温分布
        6.4.2 蓄热体的蓄热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不锈钢冶炼AOD炉烘烤新工艺过程数值仿真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AOD炉外精炼技术简介
        1.1.1 AOD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
        1.1.2 AOD工艺及设备
    1.2 AOD炉衬烘烤技术简介
        1.2.1 AOD炉衬烘烤的必要性
        1.2.2 AOD炉衬烘烤的要求
        1.2.3 AOD烘烤方法
    1.3 120tAOD烘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3.1 120tAOD烘烤的现状
        1.3.2 120tAOD烘烤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在AOD烘烤中的应用
        1.4.1 工业炉窑燃烧技术的发展
        1.4.2 HTAC主要设备及系统的工作原理
        1.4.3 HTAC技术的研究现状
        1.4.4 HTAC技术的应用情况
        1.4.5 HTAC技术在AOD烘烤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5 本文的研究背景、内容和意义
第2章 AOD烘烤过程的数值分析方法
    2.1 数值模拟技术在燃烧过程研究中的作用
    2.2 湍流流动模型
        2.2.1 气相流动数值模拟研究简介
        2.2.2 k-ε双方程模型
        2.2.3 基本方程
    2.3 湍流气相燃烧模型
    2.4 辐射传热模型简介
    2.5 NOx产物模型
    2.6 数学模型的计算方法
    2.7 小结
第3章 现有AOD烘烤器烘烤过程的现场研究与数值模拟
    3.1 原有AOD烘烤装置的生产应用情况
    3.2 AOD烘烤的现场研究
        3.2.1 测试内容及方法
        3.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3 烘烤过程的数值模拟
        3.3.1 解析区域及网格划分
        3.3.2 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法
        3.3.3 边界条件
        3.3.4 计算结果与分析
    3.4 烘烤效果的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AOD炉烘烤器蓄热式改造及烘烤过程数值仿真与优化
    4.1 引言
    4.2 AOD炉烘烤器蓄热式改造总体设计方案
        4.2.1 分体式复合型蓄热式燃烧系统
        4.2.2 不锈钢烘烤盖
        4.2.3 原烘烤器的倾翻装置
        4.2.4 控制系统
        4.2.5 天然气供给及调节系统
        4.2.6 助燃空气供给及调节系统
        4.2.7 蓄热式AOD烘烤系统工作原理
    4.3 AOD蓄热式烘烤过程的模型建立
        4.3.1 解析区域和网格划分
        4.3.2 边界条件
        4.3.3 模型求解方法
    4.4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4.4.1 燃料流量对燃烧状况的影响
        4.4.2 空气预热温度对燃烧状况的影响
        4.4.3 空—燃比对燃烧状况的影响
        4.4.4 炉衬温度分布规律分析
        4.4.5 燃料组分变化对燃烧特性的影响
    4.5 蓄热式烘烤与现有烘烤的效果比较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介
论文包含图、表、公式及文献

(4)镁合金燃气熔化技术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应用背景及意义
    1.2 燃气能源的优势及应用
        1.2.1 燃气能源的优势
        1.2.2 燃气在民用生活中的应用
        1.2.3 燃气在锅炉中的应用
        1.2.4 燃气在工业炉中的应用
    1.3 燃烧数值模拟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燃气燃烧的相关理论介绍
    2.1 燃气的燃烧计算
        2.1.1 燃气的热值
        2.1.2 燃烧所需空气量
        2.1.3 燃烧产物的计算
    2.2 燃烧反应动力学
        2.2.1 化学反应速度
        2.2.2 链反应
        2.2.3 燃气的着火
        2.2.4 燃气的电火花点火
    2.3 燃气燃烧的紊流扩散过程
        2.3.1 紊流的基本特性
        2.3.2 紊流扩散过程
    2.4 燃气燃烧方法
        2.4.1 扩散式燃烧
        2.4.2 燃烧过程的强化与完善
3 数学模型
    3.1 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
        3.1.1 各湍流模型介绍
        3.1.2 标准k-ε模型
        3.1.3 Realizable k-ε模型
    3.2 湍流燃烧的数值模拟
        3.2.1 各模型介绍
        3.2.2 简单化学反应系统
    3.3 火焰传热的数值模拟
    3.4 控制方程的离散
        3.4.1 网格的划分
        3.4.2 离散格式
        3.4.3 算法
        3.4.4 迭代方法及松弛因子
        3.4.5 边界条件
4 电热熔炉该烧天然气炉内燃烧数值模拟
    4.1 燃气炉及其燃烧器的简要描述
    4.2 计算区域的选择
    4.3 网格的划分
    4.4 边界条件的确定及求解方法
    4.5 计算结果分析
        4.5.1 入口流量的影响
        4.5.2 燃烧器位置的影响
    4.6 换热器在燃气镁合金熔炼炉的节能应用
    4.7 本章小结
5 燃气镁合金熔炼炉的运行管理及安全技术
    5.1 燃气镁合金熔炼炉的运行管理
        5.1.1 运行管理的任务
        5.1.2 运行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5.1.3 燃气炉的运行管理
    5.2 燃气镁合金熔炼炉的安全技术
        5.2.1 防止中毒的措施
        5.2.2 爆炸的预防
    5.3 燃气炉不正常工况分析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蓄热式钢包烘烤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耗及环保工作现状
    1.2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发展和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
    1.3 高温燃烧技术在我国开发和应用的前景
    1.4 钢包烘烤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1.5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
    2.3 蓄热式烘烤系统的工作原理、发展过程及特点
    2.4 钢包内高温低氧空气的获得
    2.5 高温低氧气氛下燃料的燃烧
        2.5.1 燃烧火焰的结构和特征
        2.5.2 燃烧温度
    2.6 蓄热式燃烧的高效加热特征
        2.6.1 蓄热式燃烧技术强化钢包内对流换热公式
        2.6.2 HTAC技术强化炉内辐射换热
第三章 蓄热式钢包烘烤器燃烧系统设计的计算
    3.1 热平衡的计算
    3.2 蜂窝型蓄热室传热系数的计算
        3.2.1 传热系数的计算
        3.2.2 蓄热室内的传热过程
        3.2.3 计算过程中的假设条件
        3.2.4 各个换热过程的传热量
        3.2.5 A表面平均温度的确定
        3.2.6 传热系数的计算
    3.3 蓄热室体积的计算
    3.4 蜂窝型蓄热室内的压力损失
        3.4.1 压力损失对蓄热式烧嘴产生的影响
        3.4.2 压力损失的计算
    3.5 蓄热式烧嘴的设计计算
        3.5.1 混合速度对火焰的影响
        3.5.2 低氧燃烧的实现
        3.5.3 传统蓄热式烧嘴的缺憾
        3.5.4 烧嘴的设计计算
第四章 蓄热燃烧技术在钢包烘烤中的应用和现场研究
    4.1 原有钢包烘烤装置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4.2 鞍钢一炼钢厂100吨钢包蓄热燃烧技术的应用
        4.2.1 设计参数
        4.2.2 蓄热式钢包烘烤器的设备介绍
        4.2.3 该蓄热式钢包烘烤器的特点
        4.2.4 应用效果
        4.2.5 现场测试
        4.2.6 结果分析与讨论
    4.3 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灭火器筒体内外防腐涂装固化烘道技术改造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灭火器筒体涂装固化烘道的现状
二、烘道加热或换热系统
    2.1 柴油须充分燃烧, 特点是烟囱不冒黑烟, 从烟道气出来的废气呈无色透明状。
    2.2 烘道内温度均匀性:炉子竖直方向同一截面内温差≤5℃。
    2.3 换热器换热参数的确定
        2.3.1 假设有一烘道L20×W1.5×H1.0m, 容积为30m3, 配105kW功率, 采用鳍片管作为换热器的主要换热元件, 其参数见表2。
        (1) 横向通过管外圆鳍的空气传热系数
        (2) 换热管换热面积由热量公式得出
        2.3.2 采用不锈钢管作为换热器的主要换热元件, 其参数见表3。
        (1) 横向通过钢管的空气传热系数
        (2) 换热管面积
三、燃油加热系统的经济效益 (实例)
四、结束语

四、燃油烘包器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市天然气多气源同网运行的技术研究[D]. 巩忠领.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3)
  • [2]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的铝矾土煅烧窑的数值模拟[D]. 闫申.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3]不锈钢冶炼AOD炉烘烤新工艺过程数值仿真与优化研究[D]. 袁玲. 东北大学, 2009(05)
  • [4]镁合金燃气熔化技术的基础研究[D]. 郭臣. 重庆大学, 2008(06)
  • [5]蓄热式钢包烘烤器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 方会斌. 辽宁科技大学, 2008(09)
  • [6]燃油烘包器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J]. 阎文红,孙敬. 天津冶金, 2001(S2)
  • [7]灭火器筒体内外防腐涂装固化烘道技术改造要点[J]. 卢乾坤.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00(08)
  • [8]全自动燃烧机在工业炉上的应用[J]. 解文书,戴兰生. 工业炉, 1996(03)

标签:;  ;  ;  ;  

燃油锅炉燃烧控制系统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