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中为何总有黄脓涕?(论文文献综述)
金德燕[1](2021)在《结构异常中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时结构异常中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1.病例收集:选入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CRSsNP伴中鼻甲结构异常患者行FESS治疗。入选本研究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持续或间断超过3个月,符合2018年CRSsNP诊断标准,除前鼻镜、鼻内镜检查,还有鼻窦CT检查作为客观依据,均被诊断为CRSsNP伴中鼻甲结构异常,年龄范围:18-65岁,经过大于等于12周规范化保守治疗鼻塞、流脓涕等症状仍持续或间断存在,均为双侧病变。纳入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1=52)和对照组(n2=51),其中观察组行中鼻甲成形术,对照组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2.治疗方案及方法:两组患者均经FESS治疗,对结构异常中鼻甲的处理:观察组行中鼻甲成形术即(1)泡性中鼻甲以鼻甲剪从中间剪开,用吸引剥离子使外侧黏膜与骨质分离,切除外侧骨质,贴合内侧骨质与外侧黏膜;(2)中鼻甲肥大,用镰状刀自中鼻甲前缘切开黏膜,鼻动力系统将中鼻甲外缘的水肿黏膜完全切除,为形成结构正常的中鼻甲去除骨质肥大部分,将其内侧长于骨质的黏膜向外上翻,与外侧形成的创面相连;(3)中鼻甲反向偏曲,行中鼻甲弯曲部位局部骨折,以恢复其正常解剖位置。对照组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即以咬切钳切除中鼻甲垂直部,下边界与上颌窦口上缘平齐,前边界与筛泡平齐。为保证研究的可行性,手术均由同一位术者完成。3.疗效评价: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年症状主观量表评分(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量表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其中计数资料比较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中鼻甲解剖结构异常类型方面的一般情况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手术前VAS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窦CT、鼻内镜检查、SNOT-22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中鼻甲成形术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年脓涕、鼻塞、全身不适、头面部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嗅觉改善不明显P=0.35;SNOT-22评分相比,术后明显低于术前,P<0.05。4.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年脓涕、鼻塞、全身不适、头面部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嗅觉改善不明显P=0.44;SNOT-22评分明显低于术前。5.两组病人术后1年VAS相比:脓涕、鼻塞、头面部疼痛,中鼻甲成形术组评分较部分切除术组明显低,P<0.05;嗅觉、全身不适无明显差异,P>0.05。6.两组病人术后1年Lund-Kenney、SNOT-22评分相比:中鼻甲成形术组明显低于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组,P<0.05,成形术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部分切除术组。7.两组病人术后1年并发症情况相比,成形术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复查1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对有中鼻甲结构异常的CRSsNP患者行FESS手术同时行中鼻甲成形术,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疗效和满意度。
卢芝燕[2](2021)在《外用药联合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燥邪犯肺型鼻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联合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燥邪犯肺型鼻槁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内外联合疗法治疗鼻槁的优势,为鼻槁的临床治疗探寻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选自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干燥性鼻炎,中医辨证为燥邪犯肺型鼻槁的患者60例。所有入组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比例1:1。治疗组:施以外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联合内服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仅予外用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治疗。两组均为7天一复诊,共观察14天。如实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7天后、治疗14天结束各项评分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1.治疗结束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90%。二者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行组间比较,治疗结束后,所观察的各项指标中除鼻塞、鼻腔灼热外,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联合清燥救肺汤加减对燥邪犯肺型鼻槁的临床疗效确切。2.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联合清燥救肺汤加减的疗效,优于复方木芙蓉涂鼻软膏,症状体征疗效改善更好、更快。
王笃智[3](2021)在《基于文献分析的鼻渊病机演变及古今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梳理中国古代医学对于鼻渊病因病机认识的理论沿革,对古代鼻渊用药与现代临床治疗鼻渊用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古今治疗鼻渊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比较古今鼻渊用药异同,为现代临床及科研提供研究思路和灵感启发。方法 1.用“鼻渊”、“脑漏”等关键词在《中华医典》进行全文检索自先秦至明清时期的有关资料,收集提取其中关于鼻渊病因病机及论治方药的内容,总结历代鼻渊病因病机认识沿革及理论演变特点,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古代治疗鼻渊的方药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后建立古代方药数据库。2.以“鼻渊”或“鼻窦炎”以及“中医药”或“辨证论治”等为主题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自199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录的有关中医药治疗鼻渊的临床文献,筛选出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现代临床治疗鼻渊的方药,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后建立现代用药数据库。3.将数据库上传至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运用平台中的频数统计功能分别对古今用药数据库的高频药物、药物功效、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频数统计,对现代用药数据库进行证型的频数统计,并生成各参数下的古今用药数据分析图表;运用平台中的方剂分析功能,根据各数据库的样本特点,通过设置合适的支持度与置信度,对古今用药数据库分别进行用药模式以及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并通过运用平台内的网络拓扑功能,将经过数据挖掘出的古今用药数据库中的关联规则进行网络图生成与展示。结果 1,中国古代医学对于鼻渊的研究肇始于《黄帝内经》,宋金元时期出现大量治疗鼻渊的名方验药,并开始将外感病因引入鼻渊的发病机制中。明清时期鼻渊的探讨达到兴盛,开始注重鼻渊发病的内外因以及鼻渊虚证病机,至清代关于鼻渊病因病机研究逐渐完备,走向相对成熟的辨证论治阶段。2,经过数据收集与筛选后,纳入古代文献数据库的有110首处方,涉及药物193种;纳入现代文献数据库的有272首处方,涉及药物212种。古今用药频次前十中有七味药相同,分别是白芷、辛夷、苍耳子、甘草、川芎、黄芩、薄荷。而古今文献用药中各有三味药不同,现代文献中另有桔梗、细辛、金银花;古代文献中另有茯苓、人参、当归。3,古今用药功效使用分布呈现出古今用药的一致性,仅有部分功效在比重分布上有所差异。现代用药在四气、五味及归经分布以及频数占比方面与古代用药基本类似,古今均以温性药与寒性药占比最多;五味方面均以辛、苦、甘味为主;而归经方面古今用药归经最多的均为肺经,其次为胃、肝、脾、心经。4,古今用药模式中,古代药物数据以甘草与川芎组合为最高,现代则以白芷与辛夷的组合最高;而在药物关联度方面,古今均呈现以白芷、薄荷、辛夷等药物为核心的用药关联模式。结论 古今中医学治疗鼻渊的理论与方法存在一致性,现代中医临床在继承古代鼻渊论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的进步,基于现代临床实际情况,对于鼻渊的论治既有不足,在某些方面亦有所创新。应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古代医学关于鼻渊的理论掘和经验总结,实现临床与研究的突破。
吴慧[4](2020)在《旴江谢氏鼻腔纳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为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诊疗拓展中医外治法内容,主要手段是通过观察鼻腔纳药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达到深入研究鼻腔纳药法的作用机理、评估该种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发扬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优化治疗方案,以期作为适宜技术广泛推广。方法:挑选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1:1的比例,根据诊疗顺序,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饮片制成的极细粉,使用时将约大于鼻孔2mm的干棉球包裹1g药粉塞入鼻腔。对照组使用诺通(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喷鼻保持干燥备用。治疗组:中药饮片(白芷12g、细辛3g、辛夷10g、川芎12g、鱼脑石10g、菖蒲15g、苍耳子6g、薄荷脑3g、冰片6g)打粉制成150目细粉,装入密封瓶保存。使用时用约大于鼻孔2mm的干燥棉球包裹约1g药粉,塞入鼻腔内,嘱患者鼻腔均匀呼吸,根据临床效果对比,保持15分钟后取出。若患者鼻腔中有大量鼻涕流出,则中途替换一次药棉球。患者可有鼻腔通畅、清凉通窍感,每日1次,7天一个疗程,症状严重时可每日2次。对照组:采用诺通(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5mg*10ml*1瓶/盒,国药准字H19991392),喷鼻,每日1次,每周连续使用4天后停用3天,连续4周。参与本次试验研究的全部病例,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建立CRF表,在治疗之前的两个星期、治疗之后的两个星期,以及治疗完成之后的四个星期这三个时间点各记录1次,记录的主要项目包括病人的体征、基本情况等,然后对标分级量化标准,对每一位患者逐个进行评分,从而获得直观的数据分析资料。结果: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主症状积分、次症状积分与体征积分有着明显的差异,说明两种疗法具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两组治疗疗效相比较,鼻腔纳药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要优于鼻用喷雾剂喷鼻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其中短期疗效来看,鼻用喷雾剂喷鼻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优于鼻腔纳药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但鼻用喷雾喷剂的依赖使用,容易导致鼻部黏膜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从长期疗效来看,鼻腔纳药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优于鼻用喷雾剂喷鼻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治疗过程中,接受纳药组和喷鼻组治疗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都没有发现存在疼痛、过敏等一些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该试验安全性评价均Ⅰ级的结论。结论:旴江谢氏鼻腔纳药法是针对鼻腔粘膜疾病所创造的一种中医新型外治疗法,具有安全、价廉、高效、吸收快、操作简单等特点,将此种方法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不仅免除了全身给药,避免了西药的副作用,而且操作简单、疗法安全、效果尚可、无痛苦、无创伤、无需全身用药,是各个年龄阶段都可以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此方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肖炳钰[5](2020)在《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肺脾气虚型儿童慢鼻渊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探索单纯使用中药与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的临床疗效。本课题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中药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与单纯中药参苓白术散为对照,观察两组干预方法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法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的疗效优势,为临床运用该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患儿为观察对象,选择6岁至14岁的儿童慢鼻渊患者,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型共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和对照组(单纯用参苓白术散),两组均为30例,观察时间为四周。将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试验纳入60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过程中两组各脱落2例。1.治疗28天后,试验组治愈9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3%。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结论:1.中药参苓白术散与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均有效。2.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的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中药参苓白术散。3.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与不良反应,说明中药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可以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
韩玉洁[6](2020)在《生肌通窍散对抑制鼻内镜术后黏膜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目的本研究对生肌通窍散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在术中和术后钳取部分术腔黏膜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以及病理观察。探索生肌通窍散用于慢性鼻窦炎术后抑制术腔瘢痕粘连的作用机制。为生机通窍散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2研究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CRS并符合本次研究病例选择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60例患者采用同样的术前处理方案,两组患者均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进行鼻窦开放,对照组予以膨胀海绵填塞术腔,观察组以生肌通窍散喷涂术腔。术后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案和术腔换药方式,观察组在术后换药后术腔喷涂生肌通窍散,并嘱患者24小时内暂停鼻腔冲洗。(1)Lund-Kennedy内镜评分:采用Lund-Kennedy内镜评分表在鼻内镜下对术前鼻黏膜息肉、水肿、鼻漏进行评估,并对术后3周、术后6周、术后9周术腔新生息肉、水肿、鼻漏、结痂以及瘢痕粘连等情况进行量化评估。(2)ELISA检测IL-6、IL-10、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钳取患者上颌窦黏膜,并且检测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3周、术后9周术腔黏膜中IL-6、IL-10、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3)运用r3.6.2软件对Lund-Kennedy评分和ELIS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IL-6、IL-10、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以及Ⅰ、Ⅲ型胶原蛋白比值(Ⅰ/Ⅲ)。(4)比较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上颌窦再生黏膜组织形态特征。3研究结果(1)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3、6、9周息肉、水肿、鼻漏以及三项总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说明FESS手术效果显着。术后9周观察组息肉、水肿、鼻漏三项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9周观察组结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9周观察组瘢痕粘连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术后3周、9周观察组患者黏膜中IL-6、Ⅰ、Ⅲ型胶原表达量以及Ⅰ/Ⅲ均低于对照组,IL-10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3)IL-6表达量与Ⅰ、Ⅲ型胶原表达量以及Ⅰ、Ⅲ型胶原之比(Ⅰ/Ⅲ),IL-10表达量与Ⅰ、Ⅲ型胶原表达量以及Ⅰ、Ⅲ型胶原之比(Ⅰ/Ⅲ)经过pearson分析发现绝对值均>0.6,具有相关性。建立回归模型发现IL-6的表达量与Ⅰ、Ⅲ型胶原的表达量以及Ⅰ、Ⅲ型胶原之比(Ⅰ/Ⅲ)呈正相关;IL-10表达量与Ⅰ、Ⅲ型胶原表达量以及Ⅰ、Ⅲ型胶原之比(Ⅰ/Ⅲ)呈负相关。(4)对照组患者的再生上颌窦黏膜和观察组患者的再生上颌窦黏膜组织形态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再生上颌窦黏膜的组织学表现,HE染色上皮层较为完整,可见纤毛细胞恢复良好,炎症反应轻。Masson三染色见再生黏膜中胶原沉积(蓝色)较少,结构纤细。对照组的患者再生上颌窦黏膜HE染色,上皮层纤毛分化程度低,炎症反应较重。Masson三染色见再生的上颌窦黏膜中胶原沉积(蓝色)较多,胶原结构粗大,排列不规则。4研究结论(1)FESS手术疗效确切。本次研究表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术后Lund-Kennedy黏膜形态评分均低于术前,临床疗效显着。(2)生肌通窍散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FESS术后以生肌通窍散的使用代替术腔填塞并于术后换药时加用生肌通窍散,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膨胀海绵填塞,在减少术后术腔新生息肉,减轻黏膜水肿、鼻漏、结痂以及瘢痕粘连方面效果明显。(3)生肌通窍散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胶原合成以及调节胶原比例有关。研究发现观察组促炎因子IL-6的释放、Ⅰ、Ⅲ型胶原的合成以及Ⅰ、Ⅲ型胶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则高于对照组。并且IL-6与Ⅰ、Ⅲ型胶原以及Ⅰ、Ⅲ型胶原之比呈明显正相关。IL-10与Ⅰ、Ⅲ型胶原以及Ⅰ、Ⅲ型胶原之比呈明显负相关。观察组患者术后9周再生上颌窦黏膜组织学表现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和胶原沉积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刘萌[7](2019)在《补气助阳汤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肺气虚寒型鼻渊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补气助阳汤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肺气虚寒型CRSs NP的治疗效果,明确其临床疗效。可为肺气虚寒型慢性鼻窦炎患者提供一种高效、方便、安全、副作用小的治疗手段。资料与方法: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集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的肺气虚寒型CRSs NP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14天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鼻塞、流脓涕、头面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及鼻窦黏膜的改善程度,对各种症候进行数据分析。并评估两组治疗有无不良反应。结果:经过一系列统计学分析,补气助阳汤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组与罗红霉素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照组在疗效上有显着差别(P<0.05),其中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3.3%,并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1.补气助阳汤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治疗肺气虚寒型CRSs NP的疗效确切。2.补气助阳汤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能够明确改善患者的鼻塞、流脓涕、头面疼痛、嗅觉减退等症状及鼻窦黏膜的改善程度,无不良反应出现。3.补气助阳汤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李聪[8](2019)在《自拟鼻窒灵治疗气滞血瘀型鼻窒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自拟鼻窒灵治疗气滞血瘀型鼻窒的临床疗效,并同血府逐瘀片做对照,探究自拟鼻窒灵治疗气滞血瘀型鼻窒的疗效。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门诊确诊为鼻窒(气滞血瘀型)的患者60例,随机划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比例为1:1。并按照随机、非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采用自拟方鼻窒灵治疗,对照组采用血府逐瘀片治疗。14日为一疗程,连续观察两个疗程后,记录疗效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0%。经χ2检验,P-Value<0.05,两组间的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次研究证明:1、自拟鼻窒灵治疗气滞血瘀型鼻窒具备显着的临床效果。2、自拟鼻窒灵对气滞血瘀型鼻窒的治疗效果要优于血府逐瘀片。
黄程程[9](2019)在《鼻舒宣痹汤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鼻舒宣痹汤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5例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患儿纳入临床观察,按照法定监护人及受试者意愿分为试验组123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儿均予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作为基础治疗,发热时予布洛芬混悬液作为应急治疗,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和应急治疗上予鼻舒宣痹汤,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和应急治疗上予鼻窦炎口服液,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停止基础治疗,继续分别口服鼻舒宣痹汤和鼻窦炎口服液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鼻涕、鼻塞、鼻腔分泌物以及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的主要症状及体征量化积分,观察两组治疗后鼻涕、鼻塞、发热、鼻腔分泌物单项症状消失的时间,分析其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1.对照组与试验组组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量化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量化积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各单项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试验组总有效率95.83%,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过程中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1.鼻舒宣痹汤可有效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改善其临床证候积分,明显缩短该病病程。2.鼻舒宣痹汤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庚新[10](2019)在《温肺通窍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温肺通窍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随访3个月后复发率情况。方法:本课题研究病例均采集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以诊断为肺气虚寒型慢性鼻-鼻窦炎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不限制男女性别,每组各取30例患者作为试验对象。试验组患者服用温肺通窍汤,对照组患者服用通窍鼻炎胶囊,服药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服药后症状、体征等转归复发情况,并填写观察表,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服药治疗1个月后,通过对所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出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比较结果可以明显看出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体效果有显着差异(P<0.05);(2)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在鼻塞、流涕、嗅觉障碍方面的改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在鼻腔分泌物、鼻腔粘膜红肿及鼻甲肿大方面的改善结果同样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疗后3个月,试验组复发率11.8%,对照组复发率为2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肺通窍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疗效较好;(2)温肺通窍汤可明显改善肺气虚寒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患儿的鼻塞、流涕、嗅觉障碍、鼻甲肿大等症状;(3)温肺通窍汤能有效降低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复发率。
二、鼻中为何总有黄脓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中为何总有黄脓涕?(论文提纲范文)
(1)结构异常中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鼻中隔及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慢性鼻窦炎术后疗效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外用药联合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燥邪犯肺型鼻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表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对鼻槁的认识及探究 |
1.1 鼻槁的概念 |
1.2 鼻的生理功能 |
1.3 鼻槁的起源 |
1.4 鼻槁的病因病机 |
1.5 鼻槁的中医治疗 |
2.西医对干燥性鼻炎的认识及探究 |
2.1 概念 |
2.2 正常鼻腔黏膜 |
2.3 鼻腔黏液纤毛系统 |
2.4 病因 |
2.5 西医治疗现状 |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2.诊断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3.病例选择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脱落与剔除标准 |
4.研究方法 |
4.1 临床分组 |
4.2 药品来源及用量 |
4.3 用药方法及疗程 |
4.4 观察指标 |
5.疗效判定标准 |
6.统计方法 |
7 两组均衡性比较 |
7.1 性别比较 |
7.2 年龄比较 |
7.3 病程比较 |
7.4 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
8.临床研究结果 |
8.1 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8.2 治疗一周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8.3 治疗两周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8.4 治疗组组内积分比较 |
8.5 对照组组内积分比较 |
8.6 治疗两周结束后两组疗效比较 |
9 疗效分析 |
讨论 |
1.立题依据 |
2.清燥救肺汤加减的来源与组方 |
3.清燥救肺汤加减组成药物的分析 |
3.1 天冬Radix Asparagi |
3.2 麦冬Radix Ophiopogonis |
3.3 石斛Dendrobii Caulis |
3.4 百合Lilii Bulbus |
3.5 玄参Scrophulariae Radix |
3.6 阿胶Asini Corii Colla |
3.7 桑叶Mori Folium |
3.8 石膏(生 )Gypsum |
3.9 苦杏仁Semen Armeniacae Amarum |
3.10 枇杷叶Eriobotryae Folium |
3.11 黄芩Scutellariae Radix |
3.12 桔梗Platycodonis Radix |
3.13 火麻仁Cannabis Fructus |
3.14 人参Ginseng |
3.15 甘草Liquorice |
4.外用药物分析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3)基于文献分析的鼻渊病机演变及古今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鼻渊病因病机理论渊源及沿革研究 |
(一) 汉唐时期: 确定病名及核心病机 |
(二) 宋金元时期: 强调风邪致病,创制名方 |
(三) 明代: 病因病机理论全面发展创新 |
(四) 清代: 走向相对成熟的辨证论治 |
二、古今文献治疗鼻渊用药规律研究 |
(一) 古今文献治疗鼻渊方药数据库的规范与建立 |
1. 数据来源 |
2. 数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3. 数据规范化处理 |
4. 数据库建立与分析方法 |
(二) 古代文献方药数据挖掘结果 |
1. 古代文献高频药物统计 |
2. 古代文献用药功效统计及代表药物 |
3. 古代文献用药四气、五味及归经分布 |
4. 古代文献组方用药分析结果 |
(三) 现代文献方药数据挖掘结果 |
1. 现代文献高频药物统计 |
2. 现代文献用药功效统计及代表药物 |
3. 现代文献用药四气、五味及归经分布 |
4. 现代文献组方用药分析结果 |
5. 现代文献证型统计及组方用药特征 |
(四) 古今文献方药分析与讨论 |
1. 古今方药高频药物讨论 |
2. 高频药物属性及功效分类讨论 |
3. 古今方药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
4. 古今方药用药模式及关联规则分析 |
5. 现代证型用药规律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鼻渊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旴江谢氏鼻腔纳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中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
1.病名溯源 |
2.病因病机 |
3.中医药治法 |
3.1 中药内服法 |
3.2 中医外治法 |
二、西医学关于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
1.流行病学研究 |
2.发病机制 |
2.1 感染因素 |
2.2 其他因素 |
3.现代医学治疗 |
3.1 药物治疗 |
3.2 手术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概况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安全性的评价标准 |
1.7 疗效判定 |
2.临床试验 |
2.1 试验方法 |
2.2 试验材料 |
2.3 治疗方法 |
2.4 研究流程图 |
2.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
2.6 数据记录点 |
2.7 数据处理 |
2.8 病例的剔除与处理 |
3.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见表 2-11)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身症状积分比较(见表 2-12)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征分级比较(见表 2-13) |
3.4 两组受试者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的比较(见表 2-14) |
3.5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效果的比较(见表 2-15) |
3.6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的比较(见表2-16) |
3.7 两组患者安全性分析 |
4.脱落病例处理 |
5.典型病例 |
6.讨论 |
6.1 鼻腔纳药疗法概述 |
6.2 鼻腔纳药的溯源 |
6.3 鼻腔纳药的分类 |
6.4 鼻腔纳药的机理探讨 |
6.5 鼻腔纳药单药分析 |
6.6 临床结果疗效分析 |
6.7 本试验的缺点与后期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5)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肺脾气虚型儿童慢鼻渊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病例选择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耳穴疗法用于耳鼻喉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表1 症状体征量化观察评价表 |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生肌通窍散对抑制鼻内镜术后黏膜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术腔黏膜修复 |
2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疗的研究概况 |
2.1 术后全身用药 |
2.2 术腔局部用药 |
2.3 鼻腔冲洗 |
2.4 术腔清理 |
3 祖国医学对功能性鼻内镜术后的辨证分型 |
4 鼻内镜术后中医药治疗 |
4.1 中药内治法 |
4.2 中医外治法 |
5 FESS术后鼻腔出现瘢痕粘连的原因及分子生物因素研究 |
5.1 FESS术后鼻腔出现瘢痕粘连的原因 |
5.2 导致瘢痕粘连的细胞分子生物因素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病例选择标准 |
1.1 西医诊断标准 |
1.2 CRS的临床分型、分期 |
1.3 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指征 |
1.4 中医诊断标准 |
1.5 纳入标准 |
1.6 排除标准 |
1.7 剔除标准 |
1.8 退出标准 |
2 临床资料 |
2.1 研究病例来源及分组 |
2.2 实验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3 临床研究器械与材料 |
3.1 手术、换药设备及器械 |
3.2 实验主要器材 |
3.3 实验主要试剂 |
3.4 实验药物 |
4 研究方法 |
4.1 术前准备 |
4.2 手术方式 |
4.3 术后处理 |
4.4 观察指标 |
5 统计方法 |
6 研究结果 |
6.1 Lund-Kennedy评分比较 |
6.2 IL-6、IL-10、Ⅰ、Ⅲ型胶原以及Ⅰ和Ⅲ型胶原之比(Ⅰ/Ⅲ)比较 |
6.3 IL-6、IL-10 与Ⅰ型和Ⅲ型胶原的相关性分析 |
6.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9周黏膜组织形态比较 |
7 讨论 |
7.1 研究结果分析 |
7.2 生肌通窍散组方分析 |
7.3 生肌通窍散与术后黏膜无瘢痕修复的相关性 |
第三章 结论 |
第四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病理性瘢痕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概况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补气助阳汤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肺气虚寒型鼻渊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试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鼻窦炎的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表 1 |
附表 2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自拟鼻窒灵治疗气滞血瘀型鼻窒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 |
1.传统医学对鼻窒的认识 |
1.1 鼻窒的概念 |
1.2 鼻窒的释名 |
1.3 鼻窒的中医病因 |
1.4 鼻窒的中医病机 |
1.5 中医辩证施治 |
2.现代医学对鼻窒的认识 |
2.1 西医的病因 |
2.2 病理学改变 |
2.3 西医的治疗手段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5 终止和剔除临床试验标准 |
1.6 疗效判定标准 |
1.7 统计方法 |
2.试验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药品来源 |
2.3 服药方法 |
2.4 试验步骤 |
3.观察项目和指标 |
3.1 一般情况 |
3.2 一般体格检查 |
3.3 疗效的影响因素 |
3.4 疗效性指标 |
4.结果与分析 |
4.1 治疗前两组的一般状况与观察指标比较 |
4.2 治疗后疗效的比较 |
4.3 治疗后性别、年龄、病程与疗效比较 |
讨论 |
1.立题依据 |
2.方药论述 |
2.1 鼻窒灵组成药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3.研究成果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个人简历 |
(9)鼻舒宣痹汤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认识 |
1.1 中医对病名的认识 |
1.2 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的认识 |
2.1 病因学研究 |
2.2 致病菌 |
2.3 病理生理 |
2.4 临床症状 |
2.5 西医治疗 |
临床观察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及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服药方法 |
2.2 疗程 |
2.3 疗效指标 |
2.4 不良反应评估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比较 |
3.2 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情况比较 |
3.3 两组患儿单项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
3.4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疗效比较 |
3.5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立法依据 |
2 方药分析 |
3 鼻窦炎口服液的组方分析 |
4 头孢泊肟酯干混悬剂现代药理研究 |
5 布洛芬混悬液现代药理学研究 |
6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7 预防和调理 |
8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10)温肺通窍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鼻渊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1 概念 |
1.2 鼻渊的历史源流简介 |
1.3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4 慢性鼻渊的中医治疗 |
1.5 外治法的研究 |
1.6 小结 |
2 西医对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2.1 病因的认识 |
2.2 发病机制的认识 |
2.3 病理改变的认识 |
2.4 临床表现 |
2.5 鼻部常规检查方法 |
2.6 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分组 |
2.2 注意事项 |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分标准 |
2.4 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2.5 不良事件观察 |
2.6 统计学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试验病例情况 |
2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
2.1 两组患儿性别比较 |
2.2 两组患儿年龄比较 |
2.3 两组患儿病程比较 |
2.4 两组患儿病情比较 |
3 疗效性分析 |
3.1 两组病例治疗前的积分分布情况 |
3.2 治疗后结果分析比较 |
3.3 治疗后两组患儿综合疗效比较 |
3.4 两组患儿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5 试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积分比较 |
3.6 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积分比较 |
3.7 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随访复发比较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温肺通窍汤的创立思路 |
2 温肺通窍汤的组方特点 |
3 温肺通窍汤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心得体会 |
4 单味药研究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个人简介 |
四、鼻中为何总有黄脓涕?(论文参考文献)
- [1]结构异常中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D]. 金德燕.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2]外用药联合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燥邪犯肺型鼻槁的临床观察[D]. 卢芝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文献分析的鼻渊病机演变及古今用药规律研究[D]. 王笃智.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旴江谢氏鼻腔纳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研究[D]. 吴慧.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5]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肺脾气虚型儿童慢鼻渊的临床疗效观察[D]. 肖炳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生肌通窍散对抑制鼻内镜术后黏膜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研究[D]. 韩玉洁.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7]补气助阳汤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治疗肺气虚寒型鼻渊的临床研究[D]. 刘萌.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自拟鼻窒灵治疗气滞血瘀型鼻窒的临床观察[D]. 李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9]鼻舒宣痹汤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肺经风热型)的临床观察[D]. 黄程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温肺通窍汤治疗肺气虚寒型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观察[D]. 庚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