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议《梨园春》的主持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远[1](2018)在《文化扶贫及其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贫困问题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包含经济、文化、社会落后的综合性社会现象。文化扶贫与物质扶贫都是脱贫攻坚战的一体两翼,而文化扶贫则是摆脱贫困的深层手段和根本策略。文化扶贫以尊重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出发点与最终目标,其在促进现有贫困人口逐步脱贫并避免脱贫人口再返贫方面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如何研究总结出文化扶贫的可行路径和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将是相关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收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文化资本理论和能力贫困理论为理论依据,系统地研究了河南省文化扶贫工作突出的五个县级地区的扶贫案例,详细归纳了文化扶贫实施的主要路径。文章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探讨文化扶贫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必要性,系统梳理出河南省目前已探索出的四种文化扶贫有效路径: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举办文化活动,创作文艺作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等。通过案例分析和查阅相关调研报告,总结出河南省文化扶贫已取得的成效。进而通过总结归纳,揭示河南省在文化扶贫实施路径中依然存在的四个方面突出问题,并运用理论工具对引发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在推进人才体系建设、转变政府观念,积极创新推进、建立常态化体制机制、创新文化扶贫的载体和渠道的基础上,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文化扶贫实施路径提出建议。
杨志敏[2](2017)在《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道情戏作为戏曲的一个类别,清初已有剧种形成,是由曲艺道情或皮影道情受当地戏曲、民歌等艺术形式影响,以代言体方式搬上舞台的剧种统称。据统计有八仙戏、蓝关戏、渔鼓戏、太康道情戏、晋北道情戏等20种,分布于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等省(自治区)。道情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宗教文化与戏曲艺术结合的典型范式,至今仍活跃在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本文在借鉴、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系统搜集资料,结合重点剧种的田野调查,深入考察道情戏现状。打破以往以单一剧种或剧团为主的研究局面,将道情戏系统置于全国戏曲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对其发展阶段、班社剧目、音乐舞美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及分析。并从文化地理学、宗教学、社会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综合概括黄河流域道情戏的文化品格和审美特征。同时结合当下的“非遗”保护热潮,寻求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生存之道,为传统戏曲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可资借鉴的途径。
樊拥军,苑丽娟[3](2013)在《省级卫视的独占性节目经营》文中认为在当前媒介竞争格局中,卫视间的竞争一直扰动着社会公众的神经。卫视竞争中最为人诟病的是节目类型雷同,同质化严重,暴露出我国电视原创不足、创新不强的软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杜绝模仿跟风,电视人做出了不懈的探索。坚守独特,做出自己的特色,不失为卫视在竞争中赢得先机的一种选择。
曹彬[4](2010)在《太原莲花乐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太原莲花乐也称作“莲花落”、“莲花闹”。主要产生于山西文水、交城、平遥一带,流传于太原。是一个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品种,历史渊远流长,具有较高的文化传承价值。它的历史可以追到唐五代时期的“散花乐”。最初是佛教劝善和募捐时进行的一种讲唱活动,因其在佛主的莲花宝座前传唱而被命名为莲花落。后来这种以传唱佛教的故事为主要内容形式流传到民间,被民间艺人吸取来讲唱民间通俗故事,最晚在北宋年间已有民间艺人在演唱。到清朝中叶后期,这种曲艺形式在北方一些城市的演唱活动已经非常兴盛。太原莲花乐独树一帜:语言土俗浓郁,具有乡土气息。借鉴了山东快书的某些特点,以说为主,以唱为辅,说中有唱,表演时吐字清晰,动作洗练,朴实自然,寓谐于庄,剧本内容朴实,思想内涵丰富。是深受太原人民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太原莲花乐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半个世纪以来,太原莲花落家喻户晓,成为人们口耳相传、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太原莲花乐作为省城太原唯一的地方曲种,植根于三晋大地,流传于城市乡村,其独特的魅力倾倒了无数观众。几十年来,它不仅以独特的太原方言和传统的晋文化跻身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大花园中,而且这朵奇葩在曲艺界大放异彩。目前太原莲花乐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惑与挑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艺人减少,传承后继乏人;剧本亟待创新;其赖以生存的民俗文化环境遭到破坏。为保护这一面临灭绝的曲种,太原莲花乐已于2006年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正在积极的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使曲艺适应现代社会与现代观众,使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艺术得到传承与发展,走出困境,这是历史与时代所赋予我们的重任,因此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本文是在田野调查的前提下,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戏剧理论、传播学理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进行研究的成果。从民间文学、艺术美学、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心理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传播学、音乐理论的角度,对太原莲花乐这一既具有历史文化遗产性,又濒临消亡的地方曲种做一种最大程度的关注与全面研究并提出可行性的保护措施,展望其发展前景。本文认为,太原莲花乐的发展面临和其他曲种一样的问题,我们亟需为之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并使之走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当代电视》资料室[5](2006)在《《当代电视》2006年总目录》文中研究表明
孟颖[6](2000)在《小议《梨园春》的主持艺术》文中指出
二、小议《梨园春》的主持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议《梨园春》的主持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扶贫及其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关于文化扶贫内容的研究 |
2、关于文化扶贫目标的研究 |
3、关于文化扶贫主体的研究 |
4、关于文化扶贫路径的研究 |
5、研究述评 |
(三)概念界定 |
1、文化的概念 |
2、文化扶贫的定义 |
(四)理论工具 |
1、文化资本理论 |
2、能力贫困理论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案例研究法 |
(六)研究内容 |
(七)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二、河南省文化扶贫实施路径与成效分析 |
(一)河南省文化扶贫主要实施路径 |
1、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
2、举办文化活动,创作文艺作品 |
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4、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 |
(二)河南省文化扶贫取得成效 |
1、公共文化设施网路基本建成 |
2、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着提升 |
3、特色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
4、群众文化活动基本满足需求 |
三、河南省文化扶贫实施路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河南省文化扶贫实施路径存在的问题 |
1、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
2、文化资源有效挖掘整合不足 |
3、文化扶贫精准度较低 |
4、体制机制建设滞后 |
(二)河南省文化扶贫实施路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基层文化专干引进培养机制不健全,专业文化人才匮乏 |
2、活动阵地和服务平台建设落后 |
3、服务偏离需求,供给粗放化 |
4、政府能力弱化,重视程度不够 |
四、完善文化扶贫实施路径的对策 |
(一)推进人才体系建设 |
1、完善人才制度建设 |
2、健全人才梯队建设 |
(二)转变政府观念,积极创新推进 |
1、重视文化在扶贫中的引领覆盖作用 |
2、创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发展方案 |
(三)建立常态化体制机制 |
1、资金保障机制 |
2、评估考核机制 |
3、引入市场机制 |
(四)创新文化扶贫的载体和渠道 |
1、依托数字平台,提供精准服务 |
2、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 |
五、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2)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形成及发展历史 |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文化地理环境 |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空间分布 |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形成期 |
第四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兴盛期 |
第五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衰落期 |
第六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复兴期 |
第二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班社剧团活动 |
第一节 “胶东半岛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
第二节 “豫东淮北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
第三节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上) |
第四节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下) |
第五节 “陇东中心”道情戏班社剧团活动 |
第三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剧目 |
第一节 道情戏的剧目概况 |
第二节 宗教神话剧 |
第三节 孝贤劝善剧 |
第四节 家庭生活剧 |
第五节 社会历史剧 |
第六节 现代戏 |
第四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艺术特征 |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音乐体制 |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唱词衬字 |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帮腔艺术 |
第四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乐队乐器(上) |
第五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乐队乐器(下) |
第六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舞台艺术 |
第五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艺术品格及功用 |
第一节 宗教品格 |
第二节 民俗品格 |
第三节 乡土品格 |
第四节 艺术功用 |
第六章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传承与保护 |
第一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现状 |
第二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困境 |
第三节 黄河流域道情戏的传承及保护 |
结语 |
附录: 道情戏大事记 |
附表一: “豫东淮北”中心道情戏班社统计表(清末—1956年左右) |
附表二: 太康县道情剧团演职人员表 |
附表三: 太康道情戏脚色行当表 |
附表四: 太康道情剧团2012年(1月25—5月5日)演出统计表 |
附表五: 太康道情剧团2010—2011年演出总收入表 |
附表六: 太康道情剧团2011年(夏秋冬三季)演出地点、场次、收入统计表 |
附表七: 太康道情剧团2010年(夏秋冬三季)演出地点、场次、收入统计表 |
附表八: 太康道情剧团演员代际表 |
附表九: “山陕中心”道情戏班社活动表(清——1950年左右) |
附表十: “山陕中心”班社剧团表(1950-至今) |
附表十一: 临县道情剧团演职情况表 |
附表十二: 陇剧脚色行当表 |
附表十三: 胡家营业余渔鼓戏剧团的脚色行当 |
附表十四: 右玉县道情剧团演员基本情况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省级卫视的独占性节目经营(论文提纲范文)
定位区线市场开发独占节目 |
优化品牌资源拓展独占影响 |
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独占关系 |
战略进军“三农”独占潜在市场 |
(4)太原莲花乐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太原莲花乐历史考 |
2.1 莲花落的渊源 |
2.2 莲花落的流变 |
2.3 太原莲花乐发展史 |
3 太原莲花乐的曲目与曲本 |
3.1 曲本与存本 |
3.2 移植曲目 |
3.3 现代曲目 |
3.4 曲本特点 |
4 太原莲花乐艺术研究 |
4.1 浓郁的乡土语言 |
4.1.1 叠词的广泛运用 |
4.1.2 取材的即兴性 |
4.1.3 生活化的方言 |
4.2 独特的音乐体制 |
4.2.1 句式结构 |
4.2.2 按字行腔 |
4.2.3 板式艺术 |
4.3 独特的表演体制 |
4.3.1 表演特色 |
4.3.2 抖"包袱" |
4.4 曹强创作理论 |
4.4.1 创作要灵活 |
4.4.2 创作要生动传神 |
4.4.3 创作中修辞和技巧的运用 |
5 太原莲花乐的现代传播 |
5.1 传统传播渠道 |
5.1.1 广播电视传播 |
5.1.2 报刊、报纸传播 |
5.1.3 曲艺网站 |
5.2 新兴传播媒介 |
5.2.1 网络电视 |
5.2.2 视频网站 |
5.2.3 博客 |
5.2.4 QQ及QQ空间 |
5.3 网络传播的必要性 |
6 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 |
6.1 太原莲花乐的演出现状 |
6.1.1 演出地域与时间 |
6.1.2 演出市场与观众 |
6.1.3 演出曲目 |
6.2 濒危状况 |
6.3 资金投入状况 |
6.4 保护措施 |
7 从太原莲花乐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的保护 |
7.1 面临观众断层 |
7.2 面临从业人员后继乏人 |
7.3 现代传媒方式的影响 |
8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太原莲花乐相关材料 |
附录B:太原莲花乐曲本,选段举隅 |
附录C:太原莲花乐部分演艺人员介绍 |
附录D:太原莲花乐作品选目 |
附录E:太原莲花乐创始人曹强工资收入情况 |
附录F:太原莲花乐保护计划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
四、小议《梨园春》的主持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扶贫及其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D]. 张慧远. 郑州大学, 2018(01)
- [2]黄河流域道情戏研究[D]. 杨志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3]省级卫视的独占性节目经营[J]. 樊拥军,苑丽娟. 声屏世界, 2013(10)
- [4]太原莲花乐调查与研究[D]. 曹彬. 山西师范大学, 2010(03)
- [5]《当代电视》2006年总目录[J]. 《当代电视》资料室. 当代电视, 2006(12)
- [6]小议《梨园春》的主持艺术[J]. 孟颖. 新闻爱好者,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