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芎嗪对正常及致敏豚鼠以及人离体气道平滑肌蛋白激酶C信号通道功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朱婉萍[1](2016)在《天然产物α-萜品烯醇的结构修饰及平喘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是由气道慢性炎症病变引起的支气管高反应性疾病,全球患者已达到3亿,它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哮喘甚至威胁生命。迄今为止,哮喘尚无根治手段,只能采用症状改善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支气管扩张药(β2受体激动剂为主)和抗炎药物(激素为主)的联合用药方案。β2受体激动剂对于危重哮喘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功能损害,且与哮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于此类患者,联合用药方案会加大心衰的风险。因此,寻找和发现对心脏功能无影响、无激素类副作用的抗哮喘药物,将为患者提供新的选择,对于哮喘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前期课题组发现天然产物单萜类化合物α-萜品烯醇对气管平滑肌有直接松弛的作用,且具有祛痰、镇咳、抗过敏等作用。但是α-萜品烯醇在艾叶中含量低,无法用水汽蒸馏法提取,药用来源受到限制,亟需采用新方法解决。另外,虽然α-萜品烯醇解痉作用好、起效快,但是其有效作用时间短(仅半小时左右)。因此,限制了该药物在临床中治疗哮喘的使用。针对药用来源受限的问题,本论文对αα-萜品烯醇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与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对艾叶中α-萜品烯醇进行分离纯化,成功获得90%以上含量的产物;另一方面,α-萜品烯醇的体内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半衰期T1/2约为2.148h,清除率为1.544L/h/kg,证明其口服吸收迅速、作用时间短是由于其药代动力学特性所致。针对α-萜品烯醇虽吸收速度快、但有效作用时间短的缺点,本文采用前药策略,对其结构中的羟基进行酯化修饰,设计、合成17个α-萜品烯醇酯类前药。另一方面,利用药物骈合原理,将具舒张支气管作用的NO供体片段亚硝酸酯(ONO2)引入α-萜品烯醇中,获得2个含有亚硝酸酯片段的α-萜品烯醇衍生物。此外,还合成了 α-萜品烯醇双键还原产物,初步探索烯烃片段对活性的影响。对上述合成的21个化合物进行豚鼠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试验。结果显示,有8个化合物显示出优良的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活性,优于阳性对照氨茶碱(舒张率45%)。特别是化合物6a和6d,在1.25mmol/l的浓度下,舒张率分别达到83%和85%。作用机制研究表明,6a、6b、6c、6d、6f、6g、6i等化合物对平滑肌细胞内cAMP含量有显着提升,提示该类化合物可能是通过增加细胞内cAMP含量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且与β2受体无关。MTT试验表明,在1.25mmol/L和0.625mmol/L浓度下,上述7个化合物对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对高活性化合物6a,6d的体内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化合物6a和6d的半衰期分别为2.309h和3.386h,较α-萜品烯醇的T1/2=2.148h有所提升,证明论文前药设计策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对化合物6a,6d开展整体动物平喘活性评价(大鼠哮喘模型),以肺功能、炎症因子IL-4,IL-17A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化合物6a,6d可通过提高哮喘鼠的气道顺应性和减少气道阻力,达到改善肺功能的效果,同时,可降低血清中的IL-4、IL-17A含量,抑制炎症,且对哮喘鼠的心率没有明显影响。因此,上述化合物显示出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和抗炎的双重活性,具有代替临床上β2受体激动剂和激素联合用药的潜力。
程东军,徐永健,刘先胜,赵丽敏,熊盛道[2](2014)在《蛋白激酶C对致敏人气道平滑肌张力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对体外被动致敏人气道平滑肌(human airway smooth muscle,HASM)张力的影响。方法行肺叶切除术患者6例,其中肺癌5例,支气管扩张1例,取手术切除的正常支气管组织标本分为哮喘组与对照组,哮喘组支气管组织用哮喘患者的血清致敏,对照组支气管组织用体检健康者的血清致敏。2组采用肌张力试验观察不同浓度组胺和PKC激活剂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对HASM张力的影响。2组均给予PMA阻断剂Ro31-8220和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观察其对PMA所致HSAM收缩反应的抑制情况。结果哮喘组1×10-7、1×10-6、1×10-5、1×10-4 mol/L组胺作用的HASM张力((11.6±3.1)、(21.9±4.1)、(40.1±6.2)、(54.1±13.2)mg/mg)均较对照组((6.4±1.3)、(11.3±2.5)、(23.3±4.7)、(34.1±5.7)mg/mg)明显增高(P<0.05),1×10-7、5×10-7、1×10-6、5×10-6 mol/L PMA作用的HASM张力((12.1±2.7)、(30.9±7.0)、(41.2±9.2)、(53.1±12.3)mg/mg)均较对照组((8.6±1.9)、(22.8±4.8)、(30.9±5.4)、(38.3±7.9)mg/mg)明显增高(P<0.05);2组组胺和PMA作用的HASM张力均随浓度增高而增高,呈剂量依赖性;2组PMA所致HSAM的收缩反应均可被Ro31-8220和硝苯地平完全抑制。结论激活PKC可导致HASM张力增高,该效应在体外被动致敏的HASM中表现更明显。
蔚泓[3](2012)在《依那普利联合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依那普利联合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感染、持续或间断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解痉、祛痰、止咳、平喘、强心、利尿及对症处理;治疗组除给予对照组一样的常规治疗外,再加用2次/日口服依那普利2.5~5mg,及1次/日静脉点滴川芎嗪80mg,经15天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63.33%,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率35.00%,总有效率7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疗效确切并且安全。
吴莉雯[4](2009)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每逢诱因常反复急性加重,并合并严重的心力衰竭,其急性发病期的治疗往往是预后的关键。我院自2000年~2003年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急性加重期3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王超智[5](2009)在《川芎嗪对PDGF诱导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基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气道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是哮喘气道重塑的重要病理特征。研究气道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机理对支气管哮喘及气道重塑的逆转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川芎嗪是从传统中药川芎的干燥根茎提取的一种活性生物碱单体。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哮喘的治疗。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原代ASMC的增殖模型,观察川芎嗪对ASMC增殖的影响。从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川芎嗪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及药物作用靶点。为临床应用川芎嗪治疗哮喘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采用酶消化联合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原代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2.建立增殖模型:采用PDGF诱导ASMC增殖。MTT法检测A490的吸光度值,以观察PDGF诱导ASMC增殖作用以及川芎嗪对PDGF诱导的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3.流式细胞仪分析ASMC经PI染色DNA含量以观察细胞周期。4.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1/2及p-ERK1/2蛋白表达水平。5.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改进的培养方法成功培养出可传代的原代大鼠ASMC。2.随着PDGF浓度的升高(280 ng/ml),MTT比色法A490值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较,20 ng/ml和80 ng/ml PDGF-B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同浓度PDGF-BB各时间点相比较,20 ng/ml和80 ng/ml、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川芎嗪作用12h后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组抑制率较对照组(PDGF刺激组)显着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48h后各浓度组抑制率均升高(其中12.5μmol/L和25μmol/L组P<0.05,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组P<0.01)。4.川芎嗪处理24h后,与对照组比较,50μmol/L、100μmol/L和200μmol/L组的ASMC G0/G1期比率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率降低,且CV<8。5.川芎嗪与PDGF(20 ng/ml)共同处理30min和60 min后p- ERK1/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6.Hoechst 33342观察到50μmol/L、200μmol/L和400μmol/L川芎嗪组中强荧光细胞比例随川芎嗪剂量增大而增多,川芎嗪处理的细胞出现了核内多个不均一蓝染现象。结论:1.应用改良组织块消化法,培养和建立了原代大鼠ASMC。2.应用PDGF-BB成功诱导ASMC增殖,建立细胞增殖模型。3.TMP可抑制PDGF-BB诱导的ASMC增殖,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并存在浓度依赖关系。4.TMP抑制PDGF-BB诱导的ASMC增殖的效应可能与TMP抑制MAPK中ERK1/2的信号通路磷酸化有关。5.大剂量TMP抑制PDGF-BB诱导的ASMC增殖与TMP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靳英丽[6](2008)在《神经生长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细胞组分及神经递质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以往普遍认为主要是免疫源性因素作用的结果。近年来,除免疫源性机制外,气道炎症的神经源性因素日益受到重视。神经生长因子(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调控神经发育、存活及维护其功能,也参与免疫炎症调控,以及复杂的神经-免疫相互作用,可认为是神经可塑性和免疫可塑性的双重调控介质。已有研究证实,NGF在哮喘发病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来研究NGF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明确了NGF及与其相关的神经递质P物质(SP)在哮喘小鼠模型肺内的表达情况及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对其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NGF与哮喘小鼠气道组织的病理改变、气道嗜酸粒细胞浸润数量、肺组织SP及TNF-α表达量的关系及NGF在哮喘发病过程中Th1/Th2淋巴细胞分化调控失衡现象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以期为哮喘防治提供新思路,为哮喘发生机理研究提供新的数据支持。
徐月爱,林群,裘晟[7](2007)在《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文中提出
庄伟[8](2007)在《双龙颗粒药效学研究及机理初探》文中指出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以气道高反应性(AHR)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四大顽症之一。哮喘的病理学改变以气道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辅的慢性气道炎症为基本特征,临床上以气道炎症诱发的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通气障碍为主要特征。尽管西医学对哮喘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仍有增高的趋势。因此,对哮喘病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医药治疗哮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自身特色,传统的中药复方具有多靶点、多环节的作用特点,能影响哮喘病的诸多病理过程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受中医只适合于慢性病观点的束缚,目前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多局限于哮喘的缓解期,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基于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研制的中药新制剂“双龙颗粒”(SL),旨在对SL的平喘作用及支气管解痉作用,SL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几个方面进行实验研究,从而明确SL的治疗作用并部分阐明其作用机理。1.文献综述查阅整理了近10年来国内外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通过着名医家对哮病的认识,从病名、病因病机、症状、脉象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过敏性哮喘、运动性哮喘、职业性哮喘以及致痉剂导致的哮喘动物模型的造模原理、造模方法、模型特点及研究应用;探讨了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神经机制,并对可能导致哮喘发作的递质、受体、第二信使进行了综述。2.处方论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在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药研究成果,确定了处方组成和疏风解表,清肺化痰,降气平喘的功能,该方用于哮病风哮证,症见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作前鼻痒,喷嚏,咳嗽,痰粘。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见上述证候者。3.实验研究3.1目的明确SL的平喘作用及其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解痉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机理观察。研究SL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3.2方法3.2.1 SL平喘实验方法实验动物选用豚鼠,用卵清蛋白注射致敏,造成发作期哮喘模型。造模成功后,实验组以三个不同剂量胃饲SL(6.30g·kg-1·d-1,3.15g·kg-1·d-1,1.58·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人用量14倍、7倍、3.5倍)。并设阳性对照组,胃饲地塞米松;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再以卵蛋白作为抗原攻击激发气道高反应性,观察诱发豚鼠哮喘的潜伏期。3.2.2 SL镇咳、祛痰和抗炎实验方法实验动物选用小鼠,以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酚红排泌量、耳肿胀度为指标,观察SL对小鼠氨水引咳模型、小鼠气管酚红排泌法模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的影响,从而明确SL的镇咳、祛痰和抗炎作用。3.2.3 SL离体豚鼠支气管实验方法制备豚鼠离体气管螺旋条,分别观察SL对正常及哮喘豚鼠静息状态下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SL对磷酸组胺和氯化乙酰胆碱所致哮喘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的拮抗作用。3.3结果3.3.1 SL的平喘作用豚鼠以卵蛋白激发引喘第1天,各给药组均可延长引喘潜伏期,其中中药高、中剂量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地塞米松组和中药低剂量组显示有延长引喘潜伏期的趋势,但不具统计学意义。激发第6天,地塞米松、中药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表明中药双龙颗粒及地塞米松对急性发作期哮喘症状均有对抗作用。3.3.2 SL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3.3.2.1 SL对浓氨水致小鼠咳嗽反应的影响各给药组2min内咳嗽次数均有减少。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咳必清阳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SL中剂量、高剂量、中药对照药组有显着差异(p<0.05)。SL小剂量组咳嗽次数减少,但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表明SL能有效减少2min内咳嗽次数。各给药组咳嗽潜伏期均有延长。与生理盐水组相比,SL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和中药对照组有显着差异(p<0.05),西药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表明SL能有效延长浓氨水致小鼠咳嗽的咳嗽潜伏期。结果表明SL具有镇咳作用。3.3.2.2 SL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的影响各给药组酚红排泌量有所增加。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西药阳性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SL高、中、低剂量、中药阳性对照药有显着差异(p<0.05)。表明SL能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具有祛痰作用。3.3.2.3 SL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各给药组均能减轻小鼠耳肿胀度。地塞米松阳性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SL中剂量组、大剂量组、中药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有显着差异(p<0.05)。SL小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无差异(p>0.05)。提示SL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炎症反应有拮抗作用。3.3.3 SL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影响SL高、中、低剂量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松弛正常豚鼠静息状态下气管平滑肌,而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与空白组比较,SL中、高剂量组有显着差异(p<0.05),SL低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SL高、中、低剂量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松弛哮喘豚鼠静息状态下气管平滑肌,而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与空白组比较,SL高、中、低剂量组有显着差异(p<0.05)。SL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松弛His引起哮喘豚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与空白组比较,阳性对照组、SL高、中剂量组有显着差异(p<0.05),低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SL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松弛Mch引起哮喘豚鼠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与空白组比较,阳性对照组有极显着差异(p<0.01),SL高、中、低剂量组有显着差异(p<0.05)。4.结论4.1 SL的平喘作用SL具有良好的平喘作用对OVA刺激导致的OVA致敏豚鼠气管平滑肌的收缩有明显的舒张作用,能延长OVA致敏豚鼠哮喘的引喘潜伏期,降低实验期间实验动物的死亡率。4.2 SL的镇咳、祛痰、抗炎作用SL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及抗炎作用。4.3 SL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的影响SL豚鼠气管离体实验表明,其对正常及哮喘豚鼠静息状态下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SL对磷酸组胺和氯化乙酰胆碱所致哮喘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具有拮抗作用。综上,SL是一种具有很好应用与开发前景的治疗哮喘病的中药颗粒剂。
谢敏[9](2007)在《ERK1/2信号通道在哮喘支气管平滑肌表型转化、迁移和分泌调控中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发现,气道重建是慢性持续性哮喘和重度哮喘患者难以得到有效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关机制正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气道平滑肌细胞作为气道重建中的主要分子,参与了气道重建的始动及发展整个过程。它作为结构细胞不仅通过自身的肥大与增生直接参与气道壁的增厚,而且通过表型转化、迁移功能的改变以及分泌炎症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促进气道重建的发展。然而有关哮喘支气管平滑肌表型转化、迁移功能和分泌功能改变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明确。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属于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家族,它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递分子,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增殖、分化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它有多种亚型,在平滑肌中主要有ERK1、ERK2(ERK1/2)两种,有研究表明它在哮喘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但是有关ERK信号通道在哮喘支气管平滑肌表型转化、迁移和分泌功能改变中作用的研究国内外尚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大鼠慢性哮喘模型和哮喘血清被动致敏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探讨ERK1/2信号通道在哮喘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迁移和分泌功能改变中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哮喘气道重建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卵清蛋白雾化和激发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哮喘模型,应用哮喘患者血清被动致敏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气道病理切片检测气道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等方法检测总ERK1/2、磷酸化ERK1/2和平滑肌标志蛋白(alpha-actin和骨桥蛋白)在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平面迁移实验和跨膜迁移实验检测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ELISA方法检测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分泌功能的变化。同时,还运用了ERK1/2信号通道的激动剂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剂PD98059和ERK1/2反义寡核苷酸对ERK1/2信号通道进行了干预。结果:1.在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气道中ERK1/2的活性和在蛋白质和核酸水平上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且P-ERK的表达与气道管壁厚度显着正相关。2.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出现大量合成细胞器,同时平滑肌收缩标志蛋白(alpha-actin)的表达下降,合成型标志蛋白(osteopontin)的表达上升(P<0.01)。ERK1/2信号通道激动剂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促进了这一转变,而抑制剂PD98059部分抑制了平滑肌细胞表型的转化。3.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平面迁移和跨膜迁移能力都较正常对照大鼠有明显增强,10μmol/L的PD98059即明显抑制慢性哮喘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而EGF有显着的促进作用,ERK1/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能够有效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4.慢性哮喘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较正常对照分泌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RANTES、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纤维结合蛋白和Ⅰ型胶原蛋白的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1)。EGF能够促进正常大鼠BSMC和慢性哮喘大鼠的分泌,但慢性哮喘组的水平要显着高于正常对照,而PD98059降低了慢性哮喘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分泌水平(P<0.01),ERK1/2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有效的抑制慢性哮喘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分泌(P<0.01)。5.经鼻吸入ERK1/2反义寡核苷酸下调ERK1/2在慢性哮喘气道平滑肌的表达,并抑制了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气道壁的增厚,阻止了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P<0.01)。6.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向合成细胞型进一步转化,EGF促进了被动致敏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PD98059降低合成型标志蛋白的表达,升高收缩型标志蛋白的水平(P<0.05)。ERK1/2反义寡核苷酸能够有效抑制被动致敏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P<0.05)。7.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较正常血清对照有明显增强,EGF促进了被动致敏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而PD98059抑制了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ERK1/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能够有效的抑制被动致敏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增强(P<0.05)。8.哮喘血清被动致敏的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炎性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较正常血清对照细胞有明显增强,EGF促进了被动致敏平滑肌细胞的分泌,而PD98059降低细胞的分泌水平(P<0.05),ERK1/2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能够有效的抑制被动致敏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分泌能力(P<0.05)。结论:ERK1/2信号通道参与了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和哮喘患者血清被动致敏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迁移和分泌功能变化的调控,提示ERK信号通道在慢性哮喘气道重建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程东军,徐永健,刘先胜,赵丽敏,熊盛道,张珍祥[10](2006)在《被动致敏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Kv的影响及其PKC信号调控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哮喘患者血清被动致敏人气道平滑肌细胞(HASMCs)后电压依赖延迟整流钾通道(Kv)的变化,探讨其蛋白激酶C(PKC)信号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人哮喘血清被动致敏后的HASMCs Kv活性和PKC-α及Kv1.5亚型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以及PKC对HASMCs的Kv活性和Kv1.5亚型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被动致敏后的HASMCs的PKC-αmRNA和蛋白质表达升高,Kv活性及其Kv1.5亚型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均下降;PKC激活剂豆蔻酰佛波醇乙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显着抑制HASMCs的Kv电流活性,降低Kv1.5亚型的表达,该效应可被PKC阻断剂Ro31-8220显着逆转。结论被动致敏的HASMCs的Kv活性降低,可能与PKC活化后的直接作用及进而下调Kv表达有关。
二、川芎嗪对正常及致敏豚鼠以及人离体气道平滑肌蛋白激酶C信号通道功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芎嗪对正常及致敏豚鼠以及人离体气道平滑肌蛋白激酶C信号通道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产物α-萜品烯醇的结构修饰及平喘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词表 |
研究背景 |
第一部分 天然产物α-萜品烯醇的提取、分离及平喘活性研究 |
1 CO_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油工艺研究 |
1.1 最佳萃取时间的考察 |
1.2 最佳萃取温度的考察 |
1.3 最佳萃取压力的考察 |
1.4 最佳分离温度的考察 |
1.5 正交试验 |
1.6 最佳工艺条件的验证 |
1.7 小结 |
2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α-萜品烯醇工艺研究及含量测定 |
2.1 溶剂体系的选择 |
2.2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艾叶挥发油中的a-萜品烯醇 |
2.3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HSCCC各流分的α-萜品烯醇含量 |
3 α-萜品烯醇的结构确认 |
4 α-萜品烯醇生物学活性研究 |
4.1 α-萜品烯醇对豚鼠离体气管的舒张作用 |
4.2 α-萜品烯醇的体内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 |
5 本章小结 |
6 实验部分 |
6.1 实验材料 |
6.2 实验仪器 |
6.3 实验方法 |
第二部分 天然产物α-萜品烯醇的结构修饰及其平喘活性评价 |
1 α-萜品烯醇衍生物的设计 |
1.1 α-萜品烯醇酯类前药的设计 |
1.2 含有胺基或硫醚结构的α-萜品烯醇酯类前药设计 |
1.3 具NO供体片段的α-萜品烯醇杂合体设计 |
1.4 α-萜品烯醇双键氢化产物的设计 |
2 α-萜品烯醇衍生物的合成 |
2.1 α-萜品烯醇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
2.2 含有胺基或硫醚结构的α-萜品烯醇酯类前药的合成 |
2.3 具NO供体片段的α-萜品烯醇杂合体的合成 |
2.4 α-萜品烯醇环己烯还原/羟基化类似物的合成 |
3 α-萜品烯醇衍生物对支气管平滑肌的舒张活性研究 |
3.1 化合物对豚鼠离体气管舒张率 |
3.2 结果与讨论 |
4 α-萜品烯醇衍生物在肝微粒中的稳定性研究 |
5 化合物对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含量的影响 |
5.1 化合物对经ACh刺激的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逆转 |
5.2 ELISA法检测细胞内cAMP含量 |
6 化合物对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
6.1 2.5mmol/l浓度下化合物对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
6.2 1.25mmol/l浓度下化合物对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
6.3 0.625mmol/l浓度下化合物对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
7 典型化合物对哮喘大鼠平喘活性的研究 |
7.1 化合物6a,6d对哮喘大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
7.2 化合物6a,6d对心率的影响 |
7.3 化合物对肺功能的影响 |
7.4 对血清IL-4、IL-17A含量的影响 |
8 化合物6a、6d初步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8.1 分析方法的验证 |
8.2 6a、6d初步药代动力学评价 |
9 小结 |
10 实验部分 |
10.1 化合物的合成 |
10.2 支气管平滑肌的舒张活性研究 |
10.3 肝微粒中的稳定性研究 |
10.4 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含量的影响 |
10.5 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
10.6 哮喘大鼠平喘活性的研究 |
10.7 初步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 治疗哮喘药物的研究进展 |
1 哮喘的发病机理 |
1.1 炎症反应 |
1.1.1 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 |
1.1.2 促炎性Th17细胞 |
1.1.3 T调节细胞(Treg细胞) |
1.1.4 IL-4/IL-13、IL-5/IL-33信号通路 |
1.1.5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 HSP) |
1.1.6 丁质酶-3样蛋白-1 |
1.1.7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
1.1.8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
1.2 气道重塑 |
1.3 细胞凋亡机制 |
1.4 分子生物学机制 |
1.5 病毒感染 |
1.6 神经调节机制 |
1.6.1 NGF与哮喘气道重塑 |
1.6.2 NGF与哮喘神经源性气道炎症 |
1.6.3 NGF与免疫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 |
2 哮喘的药物治疗 |
2.1 抗炎药物 |
2.1.1 糖皮质激素 |
2.1.2 抗白三烯类药物 |
2.1.3 免疫抑制 |
2.1.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on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 |
2.2 支气管舒张药物 |
2.2.1 茶碱类药物 |
2.2.2 长效抗胆碱能药物 |
2.2.3 β_2受体激动剂 |
2.2.4 硫酸镁 |
2.3 基因靶向药物 |
2.3.1 针对转录因子的药物靶向治疗 |
2.3.2 免疫识别基因 |
2.4 新药 |
2.4.1 抗炎新药研究及上市新药 |
2.4.2 支气管舒张新药研究及上市新药 |
2.4.3 RSVF蛋白抑制剂 |
2.4.4 经基类固醇脱氢酶11B1表达抑制剂 |
2.4.5 凝聚素拮抗剂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2)蛋白激酶C对致敏人气道平滑肌张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仪器与试剂 |
1.2.2 血清提取 |
1.2.3 分组与实验方法 |
1.2.4 组胺和PMA对2组HASM张力的影响 |
1.2.5 Ro31-8220和硝苯地平预处理对2组PMA作用HASM张力的影响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组胺对2组HASM张力的影响比较 |
2.2 PMA对2组HASM张力的影响比较 |
3 讨论 |
(4)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定标准[1] |
2 结果 |
3 讨论 |
(5)川芎嗪对PDGF诱导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基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气道重塑与哮喘 |
二、气道平滑肌细胞与哮喘 |
三、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相关分子机制 |
四、川芎嗪的药理作用 |
五、应用前景 |
第一部分 PDGF-BB 诱导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川芎嗪对ASMC 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 |
材料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神经生长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英文缩写词表 |
引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NGF 与支气管哮喘 |
第二篇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哮喘小鼠中NGF和P物质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变化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章 NGF与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炎症因子TNF-α关系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NGF与哮喘小鼠Thl/Th2类细胞因子及SP关系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7)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疗效判定标准 |
2 结 果 |
3 讨 论 |
(8)双龙颗粒药效学研究及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古代医家对哮病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支气管哮喘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双龙颗粒处方研究 |
1.处方组成 |
2.功能主治 |
3.处方分析 |
第三部分 双龙颗粒治疗哮喘的药效学研究 |
实验一 双龙颗粒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双龙颗粒镇咳、祛痰、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
1 双龙颗粒对浓氨水致小鼠咳嗽反应的影响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参考文献 |
2 双龙颗粒对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泄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参考文献 |
3. 双龙颗粒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小结 |
实验三 双龙颗粒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作用的研究 |
1. 双龙颗粒对正常豚鼠静息状态下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 |
2. 双龙颗粒对哮喘豚鼠静息状态下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3. 双龙颗粒对组氨致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 |
4. 双龙颗粒对乙酰胆碱致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活动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药效学小结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ERK1/2信号通道在哮喘支气管平滑肌表型转化、迁移和分泌调控中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ERK1/2 信号通道在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迁移和分泌功能变化中调控作用的研究 |
分题1 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气道中ERK1/2 表达及活性变化的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分题2 ERK1/2 信号通道对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调控作用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分题3 ERK1/2 信号通道对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功能变化的调控作用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分题4 ERK1/2 信号通道对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分泌功能变化的调控作用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分题5 经鼻吸入ERK1/2 反义寡核苷酸对慢性哮喘模型大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表型变化的作用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第二部分 ERK1/2 信号通道在哮喘患者血清被动致敏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迁移和分泌功能变化中调控作用的研究 |
分题1 ERK1/2 信号通道对哮喘患者血清被动致敏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调控作用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分题2 ERK1/2 信号通道对哮喘患者血清被动致敏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功能变化的调控作用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分题3 ERK1/2 信号通道对哮喘患者血清被动致敏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分泌功能变化的调控作用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道在哮喘发病机制中作用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10)被动致敏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Kv的影响及其PKC信号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品、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取材和细胞分离培养与鉴定 |
1.2.2 HASMCs被动致敏 |
1.2.3 HASMCs PMA干预 |
1.2.4 膜片钳检测HASMCs的Kv活性和Em |
1.2.5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检测HASMCs PKC-α以及Kv1.5亚型mRNA的表达 |
1.2.6 荧光免疫细胞化学试验检测HASMCs PKC-α以及Kv1.5亚型蛋白质的表达 |
1.2.7 Western blot检测HASMCs PKC-α以及Kv1.5亚型蛋白质的表达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HASMCs的培养和鉴定 |
2.2 被动致敏对HASMCs的Kv电流活性、Em的影响 |
2.3 被动致敏对HASMCs的PKC-α、Kv1.5亚型表达的影响 |
2.4 PKC活化对HASMCs的Kv电流活性、Em的影响 |
2.5 PKC活化对HASMCs的Kv1.5亚型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四、川芎嗪对正常及致敏豚鼠以及人离体气道平滑肌蛋白激酶C信号通道功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产物α-萜品烯醇的结构修饰及平喘活性研究[D]. 朱婉萍. 浙江大学, 2016(08)
- [2]蛋白激酶C对致敏人气道平滑肌张力的影响[J]. 程东军,徐永健,刘先胜,赵丽敏,熊盛道.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11)
- [3]依那普利联合川芎嗪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分析[J]. 蔚泓.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36)
- [4]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J]. 吴莉雯.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09(07)
- [5]川芎嗪对PDGF诱导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基分子机制[D]. 王超智. 广州医学院, 2009(07)
- [6]神经生长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D]. 靳英丽. 吉林大学, 2008(11)
- [7]川芎嗪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 徐月爱,林群,裘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19)
- [8]双龙颗粒药效学研究及机理初探[D]. 庄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2)
- [9]ERK1/2信号通道在哮喘支气管平滑肌表型转化、迁移和分泌调控中作用的研究[D]. 谢敏. 华中科技大学, 2007(05)
- [10]被动致敏对人气道平滑肌细胞Kv的影响及其PKC信号调控机制[J]. 程东军,徐永健,刘先胜,赵丽敏,熊盛道,张珍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02)
标签:平滑肌论文; 川芎嗪论文; 哮喘的症状论文; 哮喘最佳治疗方法论文; 荷兰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