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的二维电泳和计算机图像分析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的二维电泳和计算机图像分析

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和书航,陈路路,秦亮,戴晓艳,邱凯笛,陈涤凡,王晓东[1](2021)在《糖尿病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截至目前, DKD的致病机制尚未阐释清楚,且临床常用诊断方法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并不十分理想,从而导致DKD确诊后治疗方案的确定比一般性肾脏疾病更为棘手.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与体现者,直接参与和调控各种生命过程.从蛋白质组学水平开展DKD研究,能够从整体、动态、互作网络等视角探究该疾病相关分子机制.针对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的DKD临床样本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可全面探查与DKD显着相关的关键蛋白质;通过对这些蛋白质进行深入分析和验证,能够更直观地理解DK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获得DKD进程相关候选标志物和后续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为DK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新方法的探究奠定基础.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蛋白质分离、质谱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等蛋白质组学核心技术基础上衍生出了许多新兴技术,进一步推动了蛋白质组学在疾病生物标志物筛选、致病分子机制揭示、药物作用蛋白质靶点等研究中的应用.本文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主要从DKD致病机制研究、早期诊断潜在生物标志物筛选、治疗靶点及效果评估三个方面对蛋白质组学在DKD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尽管蛋白质组学在DKD研究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现已识别的大量潜在DKD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药物蛋白质作用靶点临床验证与应用将是DKD未来研究的重点.

张春燕,肖斌,邵军,陶忠桦,甘淋[2](2019)在《人参皂甙对缺氧复氧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从蛋白质水平探讨人参皂甙(ginsenosides, GS)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为研究对象,建立细胞HR模型,分为对照组、HR组、HR+GS组。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筛选最佳药物浓度,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差异表达蛋白。结果:HR组的细胞平均吸光度(A)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 <0.05)。浓度为2.0μg/mL的GS可显着提高HR损伤后的HK-2细胞存活率(P <0.01)。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出HR组与HR+GS组共3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包括凋亡相关蛋白、应激反应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等。结论:HR+GS组的蛋白质表达谱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的蛋白质可能与GS对HR致HK-2损伤的保护作用有关。

张磊[3](2019)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的EVs参与RIPC保护肾脏IRI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被证明是可以保护多种脏器损伤的可靠策略,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构建右肾RIPC保护左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动物模型,引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s)在RIPC保护肾脏IRI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探讨。方法:构建右肾RIPC保护左肾IRI的动物模型,提取右肾缺血预处理(IPC)后静脉回流血浆,分离血浆中的EVs,对EVs一般特征及其母源细胞来源进行鉴定,并验证其对肾脏IRI的保护作用;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体外缺氧预处理模拟IPC的过程,筛选出最佳条件后,提取HK-2细胞来源的EVs,进行鉴定并观察其对肾脏IRI的保护作用;小干扰RNA抑制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RAB22的表达,验证HIF-1α/RAB22通路是否调控了EVs的产生;对EVs内含microRNA(mi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分析可能发挥保护作用的miRNA及其机制。结果:成功建立了右肾RIPC保护左肾IRI的动物模型;RIPC后肾脏释放的EVs介导了RIPC对肾脏IRI的保护作用,其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的EVs扮演了重要角色;HK-2细胞缺氧预处理模拟IPC的理想条件为1%氧浓度下预处理12小时;缺氧预处理促进了EVs的释放,其中粒径较大囊泡(微囊泡)的比例增加;缺氧预处理后EVs比常氧EVs具有更强的肾脏IRI保护作用;缺氧预处理促进了靶基因RAB22的表达;HIF-1α/RAB22通路可以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EVs的产生;缺氧预处理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EVs的内含miRNA的表达谱发生改变;这些表达改变的miRNA作用于其靶基因可能是EVs保护肾脏IRI的关键因素。结论:RIPC的过程中,低氧激活了HIF-1α/RAB22通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保护性EVs,介导了对肾脏IRI的保护作用;低氧处理后EVs内含的异常表达的miRNA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关键因素,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王翠娟[4](2019)在《Vasorin在“IGT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diatetes mellitus,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经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首要疾病基础。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被认为是DKD诊断的主要依据。但长期研究表明,MAU作为早期DKD的诊断指标,灵敏度差,特异性不高。研究发现,在DM前期的患者中,约13.1%的患者已出现MAU,即一部分DKD患者的肾损害可能在糖耐量异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期就已经发生。我们前期动物实验已证实,在IGT期肾脏已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因此,相对于DKD我们将这一阶段出现的肾损害称为“IGT肾病”[1]。尽管在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在糖尿病前期已出现肾脏损害,但“IGT肾病”仍需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其诊断依据以及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多种早期诊断DKD的生物标志物,如: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胱抑素(Cysatin C,CysC)等,但这些标志物在“IGT肾病”是否有改变,也需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通过蛋白组学-iTRAQ技术,筛选出差异候选蛋白Vasorin(VASN)。VAS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蛋白,在肾脏中表达,VASN参与体内血管修复、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但VASN蛋白能否作为早期“IGT肾病”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是否参与“IGT肾病”的发病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从284名体检对象中随机抽取89名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NC)、IGT组、“IGT肾病”组(IGT nephropathy,IGTN)、2型糖尿病组(DM)、2型糖尿病肾病组(DKD),观察不同人群肾损伤标志物、VASN等指标的变化,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IGT患者是否存在肾损伤以及VASN在“IGT肾病”中的诊断价值,并初步探讨VASN在“IGT肾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1.收集实验各组人群的一般资料及标本。检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胰岛素、24h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microalbumin,UMA)、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beta-D-glucosaminidase,NAG)、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L-FABP、Kim-1、CysC和VASN。检验VASN在“IGT肾病”中的变化及诊断价值。2.取课题组前期实验高脂饲料喂养Zucker Diabetic Fatty(fa/fa,ZDF)大鼠至IGT、DM阶段以及同龄健康Zucker Lean(fa/+,ZL)模型鼠的肾脏组织,检测VASN在肾脏的定位表达以及VASN的表达水平。3.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检测VASN、硫氧还蛋白2(thioredoin 2,TRX2)、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以及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对白蛋白的重吸收的能力。4.分别用小干扰RNA(siRNA)、EX-I1533-M03质粒降低和过表达VASN,缺氧处理后,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VASN、TRX2、ROS水平以及其重吸收功能的改变。结果:1.IGTN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较NC组升高(P<0.05);肾脏大小:IGTN组较NC、IGT组肾长径增加(P<0.05)。2.肾损伤指标:与NC组相比,IGTN组UMA、TF、CysC、GAL、NAG、NGAL、KIM-1、L-FABP均升高(P<0.05)。3.尿VASN:与NC组相比,IGTN组下降约27%(P<0.05)。4.在IGTN组,尿VASN与CysC、GAL、NAG、NGAL呈负相关,ROC曲线:对“IGT肾病”诊断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64.7%(P<0.05)。5.免疫组化观察VASN在大鼠肾脏的表达情况:VASN主要分布于肾小管区。与正常对照组ZL大鼠相比,在ZDF大鼠IGT期、DM期VASN表达下降(P<0.05)。6.在缺氧状态下,与NC组相比,缺氧组VASN、TRX2表达水平下降,ROS生成增多近59%,白蛋白摄取下降约50%(P<0.05)。siRNA VASN组TRX2表达下降,ROS生成增多,升高近1.4倍,白蛋白摄取减少约70%;VASN过表达组TRX2的表达水平随之升高,ROS生成减少约56%,白蛋白摄取功能较缺氧组恢复近90%(P<0.05)。结论:1.在临床上进一步验证了IGT期部分患者存在肾脏损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及肾小球功能的损伤,肾小管损伤可能是此阶段更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2.通过iTRAQ技术筛选出的差异蛋白VASN有望成为“IGT肾病”早期诊断新的标志物。3.VASN主要表达在肾小管间质区,在IGT、DM期大鼠肾脏表达下降。4.缺氧条件下,肾小管上皮细胞VASN的表达受到抑制,水平降低的VASN通过下调TRX2的表达,使细胞内ROS产生增加,加剧了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导致其重吸收功能受损。

杨暄[5](2018)在《锌和曲克芦丁对缓解赭曲霉毒素A诱导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及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认为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安全污染物。近年来,在人群血液样本中,OTA均有检出。现已证实OTA可对动物体及人体产生包括神经毒性、肝毒性、肾毒性在内的多种毒理学效应。肾脏被认为是OTA的靶器官,富含线粒体,且与机体能量代谢调节关系密切。目前,关于营养素参与缓解OTA毒性的报道及其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重点以肾细胞及动物模型中肾脏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营养素对OTA诱导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及肾脏损伤的保护机制。(1)本研究围绕OTA致毒机制,运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发现OTA可以显着抑制肾脏和肝脏中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激活涉及凋亡、泛素化相关通路蛋白的表达。研究首次发现Grp75蛋白表达受OTA的调控,并证实了 OTA对Grp75的调控作用,发现Grp75蛋白可对Kim-1蛋白及Lonp-1蛋白的表达产生影响,提出Grp75蛋白参与OTA介导的肾脏损伤新途径。(2)锌是人体中必需的微量元素,是细胞中多种酶和转录因子的辅助因子,广泛参与细胞抗氧化及维持DNA稳定性的调节。研究发现锌离子可以缓解OTA造成的细胞凋亡,并参与对Grp75等蛋白的调控。锌离子的添加与ZNF447蛋白表达间具有调控关系,指出ZNF447蛋白的缺失可以促进OTA诱导条件下PARP和γ-H2AX介导的基因毒性。此外,锌离子还可以促进细运动能力的提升并改善OTA诱导下受损的能量代谢。在OTA诱导细胞损伤条件下,锌离子可促进细胞外泌体的释放,提出这可能是锌离子调控细胞损伤的新机制。研究中还通过动物试验进一步证实锌离子补充可以对OTA饲喂小鼠造成的肾损伤产生一定缓解作用。并发现锌离子可与曲克芦丁产生协同效应,缓解OTA诱导的肾细胞损伤。(3)曲克芦丁是一种天然类黄酮,被认为可以降低细胞炎症反应。本研究首次探索曲克芦丁对OTA诱导肾毒性的缓解作用。研究发现,曲克芦丁可以通过缓解OTA造成体内糖脂代谢紊乱,提高棕色脂肪活力,改善肾功能,减缓肾脏脂质堆积等方式,缓解OTA造成的肾损伤。实验中还引入肾脏纤维化模型,证实曲克芦丁可以通过改善体内能量代谢、炎症反应、胶原堆积和脂质合成的方式缓解肾细胞纤维化进程。并通过建立小鼠棕色脂肪移植模型,探究棕色脂肪激活与肾脏损伤调节间的关系,证实棕色脂肪移植可以缓解小鼠肾脏中纤维化的进程。综上,本研究在探究OTA致毒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了锌和曲克芦丁可以缓解OTA引起的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及对肾脏功能的保护;并探讨了系统性能量代谢紊乱与肾脏疾病发生间的关系。为后续营养素对缓解毒性损伤及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刘洋[6](2018)在《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质组学改变及早期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早期肾脏病理改变,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索T2DM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相关机制,并探讨肾小管表面糖萼成分变化,采用天然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制品舒洛地特作为干预措施,探讨GAG对T2DM大鼠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4周龄雌性SD大鼠,在高糖、高脂饮食(常规饲料+10%蔗糖+10%猪油+10%蛋黄粉)6周的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mg/kg)腹腔注射以建立T2DM大鼠模型,血糖≥16.67mmol/L以及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显示胰岛素抵抗明显为模型成功。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GAG补充组(GAG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NC组)。GAG组每天按照10mg/kg体重的剂量尾静脉注射舒洛地特注射液,其余两组每天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共干预6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生化指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 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eosaminidas,NAG)和尿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改变。实验结束后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查肾脏差异表达蛋白;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以及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检测肾组织TLR2/4炎症通路相关因子以及糖萼标志物syndecan(SDC)1和4的表达。结果:1)DM组饮水量、尿量明显增多,活动迟缓,肾指数增加;补充GAG后上述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体重(P<0.01)和肾指数(P<0.01)的改善最为明显。2)实验第12周(STZ注射后6周),DM组大鼠尿液mALB水平开始高于NC组大鼠(P<0.01)且呈持续升高趋势,补充GAG后,实验第14、16周,GAG组尿mALB水平较DM组明显降低(P<0.01);实验第12周,DM组尿NAG和KIM-1水平也开始升高,第14、16周明显高于NC组(P<0.01);补充GAG后,上述各时间点尿NAG和KIM-1水平均明显下降。3)光镜下可见DM组大鼠的肾小管出现广泛空泡样变性改变,间质炎细胞浸润明显,肾小管损伤评分明显高于NC组(P<0.01);电镜下可见肾小管微绒毛肿胀、断裂、脱落,胞浆大量空泡形成,线粒体肿胀、线粒体嵴断裂,而肾小球病变轻微;补充GAG后,上述情况均有较大改善,肾小管病理形态及损伤评分均低于DM组(P<0.01)。4)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鉴定并定量了 T2DM大鼠肾组织2824个蛋白;与NC组相比,DM组有388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上调173个,下调215个;其中,我们发现TLR2/4炎症通路相关蛋白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Ras 相关的 C3 肉毒杆菌毒素底物 1(Ras-related C3 Botulinum Toxin Substrate 1,Rac1)、高迁移率族蛋白 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以及NF-κB炎症相关钙卫蛋白S100A8表达明显上调,故选取TLR2/4炎症通路为下一步研究对象。5)DM组大鼠肾小管TLR2/4炎症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和肾小管间质的CD68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NC组(P<0.01);补充GAG后,上述指标表达明显降低(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中可见SDC4的表达,但其在三组间表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肾小管管腔侧微绒毛上可见SDC1的表达,且其在三组间表达差异明显(P<0.01);DM组大鼠SDC1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均明显低于NC组(P<0.01):补充GAG后,肾小管SDC1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1)肾小管间质病变为T2DM大鼠早期肾损害的主要表现。2)蛋白质组学筛查发现T2DM大鼠早期肾损害与TLR2/4炎症通路相关。3)T2DM大鼠早期肾小管间质病变与TLR2/4炎症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4)糖萼标志物SDC1和SDC4可在肾小管管腔侧及胞浆中表达,T2DM大鼠早期肾小管微绒毛病变可能与糖萼的减少相关。5)补充GAG可明显减轻T2DM大鼠早期肾小管间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2/4炎症通路的表达、减少肾间质中炎细胞浸润以及增加肾小管SDC1的表达,改善肾小管微绒毛病变有关。

吴松钊[7](2017)在《Sonic hedgehog信号通过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进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在在全球范围内,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危害着世界上约10%~1 3%的成年人的身体健康,日益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健康难题。在相关致病条件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给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有效防治CKD成为目前肾脏病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CKD病情迁延不愈,逐渐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最后终身需要肾脏替代治疗或者是肾脏移植,其中异常激活的RAS在CKD慢性进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AS的激活能够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导致血压升高和肾脏纤维化,促进了 CKD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包含四种成分,分别是:血管紧张素原(AGT),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和AT2)。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RAS的四种成分广泛存在于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其由肝脏、肾脏以及肺等全身不同器官合成并分泌产生,在体内受到一系列机制的复杂而严格的调控。然而已有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肾脏损伤后,受损的肾脏可激活RAS的四种成分,而异常激活的RAS又促进了高血压、CKD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今,临床上关于RAS的治疗药物主要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这两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阻滞剂,ARB和ACEI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血压和尿蛋白,延缓CKD的进展,但这些药物在发挥抑制RAS的作用时疗效有限,伴存着“血管紧张素Ⅱ逃逸”现象,并不能充分抑制RAS、阻断CKD向ESRD的进展,这也许意味着在CKD中可能存在其他的相关病理机制激活了 RAS,导致CKD向ESRD的进展。所以在应用ACEI、ARB类药物外,急需进一步研究肾脏损伤的相关病理和生理机制,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来阻断或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和CKD的发生发展。Hedgehog信号通路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一条保守的、调控发育的信号级联途径,其调节多种生物进程,例如胚胎发育,损伤修复和肿瘤发生等等,并在组织内环境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Sonic hedgehog(Shh)作为hedgehog信号通路中研究最为深入的配体,是分泌型细胞外信号蛋白,在调节哺乳动物器官发生发展的一系列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多种组织器官形成的形态发生因子。因此,Shh信号通路中各种组分的异常均可导致严重的发育异常.正常情况下,当机体发育完成后,Shh信号变为静息状态,Shh信号通的异常激活可引起各种组织器官的异常疾病。Shh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经典和非经典两条通路,经典通路是“shh-Ptch1-Smo-Gli-1”,经典通路是“shh-Ptch1-Smo-Gli-1”,即 shh 首先与细胞膜上Ptch1结合,抑制Ptch1的活性从而解除Ptch1对Smo蛋白的抑制,激活细胞膜上的Smo蛋白,之后通过复杂的级联反应激活Gli家族转录因子(Gli-1为主)进入细胞核,然后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表达。非经典通路主要包括两条:首先,Shh不依赖于Ptch1受体和Smo蛋白,而通过其他途径激活Gli-1,然后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表达;Shh通过与Ptch1受体或Smo蛋白作用,但不引起Gli-1的活化,而通过其他途径控靶基因的转录表达。另外,cyclopamine(CPN)作为Smo的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抑制Smo的活性,从而有效阻断shh信号通路。前期研究表明,肾脏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够特异性合成并分泌shh,shh以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肾间质的成纤维细胞,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值分化和纤维化,导致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在CKD发生发展的进程中,RAS的激活和Shh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都相应地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促进了肾脏的纤维化。目前关于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与RAS之间的关系尚无相关研究,因此,据此可以推想: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和RAS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联,Sonic hedgehog信号通过调控RAS从而促进了 CKD的发生和发展,最终导致CKD向ESRD的慢性进展。本课题主要着重于探讨CKD中shh与RA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具体机制。从以下两个方向研究:1,体外实验,重组shh蛋白孵育肾小管上皮细胞(HKC-8),模拟shh对HKC-8的生物学作用,并探讨shh信号通路对RAS的激活作用;2,体内实验:CD1小鼠5/6肾切(5/6NX)模拟CKD模型,过表达pFlag-shh并用CPN靶向抑制Smo,进一步探讨和证实shh对RAS的激活作用及相关机制。本课题的探索研究为防治CKD和CKD相关高血压,延缓甚至有效阻断CKD向ESRD的发展进程提供了一个新颖、有效的策略和途径。目的探究shh信号通路在CKD中对RAS的调控作用,并评估CPN靶向抑制shh信号对防治CKD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一、细胞实验1.HKC-8 转染 pFlag-shh 质粒后 RAS(ACE、AT1、AGT、Renin)的表达情况:HKC-8细胞分别转染空载质粒(pcDNA3)和shh(pFlag-shh),转染质量为 4ug,转染时间为 72hour,用 Western blot 检测 RAS(ACE、AT1、AGT、Renin)的蛋白表达情况。2.HKC-8 转染 pFlag-shh 质粒后 PTCH1、PTCH2、Smo、Gli-1、Gli-2、Gli-3的mRNA表达情况:HKC-8细胞分成三组,一组转染空载质粒(pcDNA3),转染时间分别为6hours;另外两组转染pFlag-shh质粒,转染时间分别为6hours、12hours转染质量均为4ug,然后收集细胞用Real-time PCR分别检测Ptch1、Ptch2、Smo、Gli-1、Gli-2、Gli-3 的 mRNA 表达情况。3.CPN 对 HKC-8 转染 pFlag-shh 质粒后 RAS(ACE、AT1、AGT、Renin)表达的影响:HKC-8细胞分成三组,其中两组分别转染空载质粒(pcDNA3)和pFlag-shh,另一组在转染shh前1hour用浓度为10umol/L的CPN孵育,转染质粒质量为4ug,转染时间为72hours,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RAS(ACE、AT1、AGT、Renin)的蛋白表达情况。4.重组shh蛋白刺激HKC-8后MAPK的表达情况:HKC-8细胞分成六组,浓度为50ng/ml的shh刺激HKC-8,刺激时间长度分别为0、0.25 hour、0.5 hour、1 hour、3 hours、6 hours,然后收集细胞用 Western blot 检测 p-P38、P38、p-ERK、ERK、p-JNK、JNK等蛋白的表达情况。5.CPN对重组shh蛋白刺激HKC-8后MAPK表达的影响:HKC-8细胞分成三组,一组作为对照组,一组加shh刺激,最后一组在加shh刺激前先用CPN孵育1hour,CPN作用浓度是10umol/L,shh刺激浓度为50ng/ml、刺激时间 15min。然后收集细胞用 Western blot 检测 p-P38、P38、p-ERK、ERK、p-JNK、JNK的蛋白表达情况。6.MAPK 抑制剂(U0126、SP600125、SB203580)对重组 shh 蛋白刺激HKC-8后RAS表达的影响:HKC-8细胞分成三组,一组作为对照组,一组加shh刺激,最后一组在加shh刺激前先用MAPK抑制剂(U0126、SP、SB)孵育1hour,MAPK抑制剂(U0126、SP、SB)作用浓度是10umol/L,shh刺激浓度为50ng/ml、刺激时间72 hours。然后收集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RAS的蛋白表达情况。7.重组 shh 蛋白刺激 HKC-8 后的 p-PLC、p-PKC(p-PKC α/βⅡ、p-PKCζ)、PKC(PKC α/βⅡ、PKCζ)表达情况:浓度为50ng/ml的shh刺激HKC-8,刺激时间长度分别为0、1min、5min、10min、15min、30min。刺激后收集细胞。两次实验分别用 Western blot 检测 p-PLC、p-PKC(p-PKC α/βⅡ)、PKC(PKC α/βⅡ)的蛋白表达情况。二、动物实验1./6NX小鼠过表达shh和CPN靶向抑制Smo对RAS的影响: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6NX空载质粒组(5/6NX+pcDNA3)、5/6NX过表达shh 质粒组(5/6NX+pFlag-shh)、5/6NX 过表达 shh 质粒加用 CPN(5/6NX+pFlag-shh+CPN)的治疗组(CPN)。小鼠一侧肾脏先切除2/3,一周后全切另一侧肾脏,后三组在5/6NX术后第2、3、4、5周四次通过尾静脉给予注射pcDNA3或pFlag-shh质粒,同时后三组老鼠从第2周至处死前每日腹腔注射CPN溶剂2-hydroxypropyl-b-cyclodextrin(HBC)和 CPN;另外,在四次注射质粒前和处死动物前通过尾静脉测血压仪器五次测量小鼠血压,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BP);5/6NX术后第6周处死动物,收集血液、尿液和肾脏组织,分别用于肾功能检测、尿蛋白、尿肌酐、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2.肾功能检测:自动生化仪测量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3.尿蛋白和尿肌酐检测4.Western blot 检测小鼠 RAS(ACE、AT1、AGT、Renin)、Fn、α-SMA、p-PKC(p-PKC α/β Ⅱ)、PKC(PKC α/βⅡ)、MAPK(p-p38、p38、p-ERK、ERK、p-JNK、JNK)的蛋白表达。5.Masson和PAS染色检测肾脏的形态变化和胶原纤维的沉积情况。6.免疫组化检测 RAS(ACE、AT1、AGT、Renin)、Fn、α-SMA 等蛋白的表达部位和变化。结果一、细胞实验1.HKC-8 转染 pFlag-shh 质粒后 RAS(ACE、AT1、AGT、Renin)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CE、AT1、Renin蛋白表达显着增加,Real-time PCR结果显示ACE、AT1、Renin的mRNA表达显着增加。2.HKC-8 转染 pFlag-shh 质粒后 Ptchl、Ptch2、Smo、Gli-1、Gli-2、Gli-3的mRNA表达情况: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转染pFlag-shh质粒6hours组相对于pcDNA3组Smo mRNA表达无显着变化,转染pFlag-shh质粒12 hours组相对于转染pFlag-shh质粒6hours组Smo mRNA表达显着增加。3.CPN 对 HKC-8 转染 pFlag-shh 质粒后 RAS(ACE、AT1、AGT、Renin)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shh质粒组相对于pcDNA3组ACE、AT1、Renin蛋白表达显着增加,加用CPN组相对于转染pFlag-shh质粒组ACE、AT1、Ren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4.重组shh蛋白刺激HKC-8后MAPK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第0.25hours时p-P38、p-ERK、p-JNK蛋白表达相对于空白对照组蛋白表达显着增加;在第0.5 hour、1 hour、3 hours、6 hours时,随着时间的延长p-P38、p-ERK、p-JNK蛋白表达相对于第0.25 hour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然而,P38、ERK、JNK的蛋白表达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5.CPN对重组shh蛋白刺激HKC-8后MAPK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PN能够有效抑制shh刺激HKC-8而引起的p-P38、p-ERK、p-JNK蛋白表达。然而,P38、ERK、JNK的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6.MAPK抑制剂(U0126、SP、SB)对重组shh蛋白刺激HKC-8后RAS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APK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shh刺激HKC-8而引起的AT1、renin、ACE的蛋白表达。7.重组 shh 蛋白刺激 HKC-8 后的 p-PLC、p-PKC(p-PKC α/β Ⅱ、p-PKCζ)、PKC(PKC α/β Ⅱ、PKC ζ)表达情况: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p-PLC、p-PKCα/βⅡ、p-PKC ζ蛋白表达随着shh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然而,PKC α/β Ⅱ、PKC ζ的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二、动物实验1.尾套法测量血压显示在术后第4、5和6周时:首先,与假手术组相比,5/6NX+pcDNA3组小鼠SBP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BP水平明显升高;其次,5/6NX+pFlag-shh组相对于5/6NX+pcDNA3组SBP、MBP水平明显升高;然而,CPN治疗组相对于5/6NX+pFlag-shh组SBP、MBP水平明显降低。2.PAS染色表明:5/6NX+pcDNA3组与假手术组相比,5/6NX+pcDNA3组小鼠出现肾小球硬化,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和小管扩张;与5/6NX+pcDNA3相比,5/6NX+pFlag-shh组小鼠肾小球硬化,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和小管扩张等病变进一步加重,且肾间质出现炎症物质沉积;而CPN治疗组显示CPN能明显缓解5/6NX+pFlag-shh组小鼠的肾小球硬化,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基底膜增厚和小管扩张等病变。3.Masson染色显示:5/6NX+pcDNA3组与假手术组相比,5/6NX+pcDNA3组小鼠的肾胶原纤维在肾间质显着增多;与5/6NX+pcDNA3相比,5/6NX+pFlag-shh组的肾胶原纤维在肾间质积累的量进一步显着增加,而CPN治疗组显示CPN能明显抑制5/6NX+pFlag-shh组胶原纤维的沉积。4.5/6NX小鼠过表达pFlag-shh和CPN靶向抑制shh信号通路对RAS的影响: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5/6NX+pFlag-shh 组相对于 5/6NX+pcDNA3 组 ACE、AT1、Renin蛋白表达显着增加;然而,CPN能有效抑制5/6NX小鼠过表达pFlag-shh引起的ACE、AT1、Renin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NX+pcDNA3组与假手术组相比,Renin、AT1、ACE的蛋白表达显着增加,且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5/6NX+pFlag-shh组与5/6NX+pcDNA3组相比,Renin、AT1、ACE的蛋白表达进一步显着增加,且分布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而CPN的治疗能明显抑制5/6NX+pFlag-shh组Renin、AT1、ACE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达;5.5/6NX小鼠过表达pFlag-shh和CPN靶向抑制shh信号通路对p-PKC α/β Ⅱ,、PKC α/β Ⅱ 的影响: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5/6NX+pFlag-shh 组相对于5/6NX+pcDNA3 组 p-PKC/β Ⅱ,、PKC α/β Ⅱ 蛋白表达显着增加;然而,CPN能有效抑制过表达shh引起的p-PKC α/β Ⅱ,、PKC α/β Ⅱ的蛋白表达;6.5/6NX小鼠过表达pFlag-shh和CPN靶向抑制shh信号通路对p-ERK、ERK 的影响: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5/6NX+pFlag-shh 组相对于 5/6NX+pcDNA3组p-ERK蛋白表达显着增加,ERK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然而,CPN能有效抑制过表达shh引起的p-ERK的蛋白表达,ERK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7.5/6NX小鼠过表达pFlag-shh和CPN靶向抑制shh信号通路对纤维化指标Fn、α-SMA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5/6NX+pFlag-shh组相对于5/6NX+pcDNA3组Fn、α-SMA蛋白表达显着增加;然而,CPN能有效抑制过表达pFlag-shh引起的Fn、α-SMA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6NX+pcDNA3组与ctr组相比,Fn、α-SMA表达显着增加,且分布于肾间质;与5/6NX+pcDNA3相比,5/6NX+pFlag-shh组Fn、α-SMA表达进一步显着增加,且主要分布于肾间质。而CPN的治疗能明显抑制5/6NX+pFlag-shh组Fibronectin和α-SMA在肾间质的表达。结论1.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的Shh可通过自分泌的途径作用于其自身,之后Shh通过其非经典信号通路,在Smo蛋白的介导下激活MAPK,然后调控靶基因RAS的转录表达,最终引起血压的升高和肾脏纤维化;2.CPN靶向抑制shh信号通路中的Smo蛋白,可以有效抑制RAS的活化表达、降低血压和缓解肾脏的纤维化,从而延缓CKD的慢性进展。

刘业强[8](2014)在《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目前全世界尤其是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快速增长,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作为糖尿病的重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因其能够导致患者慢性肾损害,直至肾功能衰竭而日益受到关注。目前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Ⅰ)能够减少尿蛋白,并且延缓肾病进展,表现出明显的肾保护作用,因而作为肾保护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但其肾保护作用机制目前尚未被完全阐明。故本研究拟通过分析ACEI类药物—福辛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血生化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皮质病理形态学以及肾皮质蛋白质谱的影响,以期发现ACEI新的作用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能够自发出现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大鼠(OLETF)作为研究对象,与OLETF大鼠其遗传背景相似、同周龄及性别,但非自发糖尿病的LETO大鼠作为空白对照。实验动物共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LETO大鼠),模型组(OLETF大鼠),福辛普利组(应用福辛普利治疗OLETF大鼠)。每4周测量各组动物的血糖、24小时尿蛋白;在36周和56周时分2次处死动物取材,检测血生化指标,并且半定量评价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另一方面分离肾皮质,分别提取胞浆和胞膜的总蛋白,进一步将获得的蛋白样品经双向电泳(2-DE)分离,以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后,电泳凝胶图像扫描输入计算机,用ImageMaster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确认组间差异蛋白点后,将凝胶中的差异蛋白点切出,经酶解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MALDI-TOF-MS)鉴定,获得肽质量指纹谱(Peptide-Mass Finger Printing, PMF)。然后以所得的的PMF在matrixscience数据库内进行检索所以判定差异蛋白,并以GoMiner软件进行评价。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糖及24小时尿蛋白水平从6周龄起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有显着升高,且随时间推移呈进行性加重,说明糖尿病肾病的模型成功建立。福辛普利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其24小时尿蛋白水平,肾小球硬化指数显着降低。另一方面,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福辛普利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在36周和56周,有17种肾皮质组织蛋白的丰度发生了显着变化。在36周时GPX3和PDHB上调;而DPYS12,PBLD,FAHD1和selenium binding protein2则有下调。在56周时HSPA9, APOA1, GPX3, FBP1, ESD和MDH1上调;而DPYS12,PGKl,ECHS1,PBLD,ETFA,FAHD1,NME2和seleniumbindingprotein2则有下调。这些蛋白的功能是参与氧化应激,凋亡,糖和脂肪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结论:福辛普利能够显着降低自发糖尿病肾病大鼠的尿蛋白排泄量和减轻其肾小球硬化,显示出良好的肾保护作用。这种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凋亡,改善糖尿病所致糖、脂代谢障碍来实现的。

刘纪实[9](2014)在《Niban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章肾间质纤维化差异蛋白的筛选研究背景: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RIF)以肾小管扩张和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研究认为,RIF的程度预示着肾功能受损的程度,与病人肾脏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向终末期进展过程中的一种共同病理表现。研究RIF的作用机制,寻找RIF的生物标志物,探索防治RIF的有效措施,对于延缓慢性肾脏疾病的进程意义重大,是目前全球肾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与活化、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失衡等均参与其过程。鉴于肾间质纤维化机制的复杂性,我们认为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并不能完全解释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应该还存在尚未引起重视的、可以影响肾间质纤维化过程的新蛋白、新机制。本实验拟通过联合蛋白质组学及基因芯片研究的方法,对肾间质纤维化经典模型——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大鼠肾组织中的差异蛋白进行筛选,寻找肾间质纤维化过程的生物标志物。目的:在3天、7天、14天、21天UUO大鼠肾组织中,以蛋白质组学联合基因芯片的分析方法,筛选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有意义的差异蛋白。方法:建立肾间质纤维化UUO大鼠模型。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天、7天、14天、21天UUO模型组(每组5只);于UUO术后3、7、14、21天留取各组大鼠梗阻侧肾脏标本,行HE染色观察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MASSON染色、III型胶原免疫组化横断面观察14天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成模情况。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 iTRAQ)技术筛选3天、7天、14天、21天UUO大鼠肾组织差异蛋白表达谱,并与基因芯片的结果进行配对分析,寻找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有意义的差异蛋白。结果:(1)HE染色结果提示UUO模型成功,3天、7天、14天、21天UUO大鼠肾组织按时间呈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管扩张及间质纤维化。14天UUO组大鼠肾脏的肾间质损伤指数、细胞外基质以及Ⅲ型胶原表达量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2)鉴于我们主要着眼于寻找肾间质纤维化早中期的生物标志物,我们以iTRAQ联合基因芯片筛选3天、7天、14天UUO大鼠肾组织中有意义的差异蛋白。与假手术组比较,UUO术后3天、7天、14天四个时间点,差异蛋白持续上/下调(蛋白表达改变>1.2or<0.8),且满足相对应的基因表达>2.0or<0.5的蛋白,共15个;其中持续上调的差异蛋白共9个;持续下调的差异蛋白共6个(包括Niban)。(3) Niban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尚不明确,故确定Niban为本研究组后续研究的目标蛋白,重点研究Niban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第二章Niban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研究背景:Niban是2000年由Majima首次发现的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Niban最早在Eker大鼠(一种遗传性肾脏肿瘤的大鼠模型)中发现。在人和动物的其他肾脏肿瘤、患者头颈部鳞癌、头颈部发育不良组织、酗酒/嗜烟及甲状腺损伤患者粘膜上皮组织中,Niban均表达升高。Niban可能作为一种早期肿瘤标志物,对细胞起促进增殖、抑制凋亡的作用。基于本研究组前期实验中Niban在蛋白质组学及基因芯片中的结果,本章节拟对Niban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进行验证。目的:通过病人、动物及细胞实验,进一步以体内外实验对肾间质纤维化中Niban蛋白及mRNA表达进行验证。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梗阻性肾病患者肾组织中Niban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对UUO大鼠肾组织中Niban蛋白表达进行定位及半定量检测;Real time-PCR检测Niban mRNA的表达。以TGF-β1(10ng/ml)孵育HK-2细胞48小时,诱导HK-2细胞凋亡,构建体外肾间质纤维化模型。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诱导的HK-2细胞中Niban、FN的表达,进一步在体外实验中验证肾间质纤维化时Niban的表达情况,FN评估HK-2细胞纤维化状态。结果:1)梗阻性肾病患者肾组织中Niban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2)UUO大鼠肾组织中Niban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而UUO大鼠肾组织中Niban 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3)TGF-β1孵育HK-2细胞48小时后,FN表达升高,Niban表达减少。结论:1)Niban在UUO大鼠及梗阻性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表达减少;2)Niban在TGF-β1诱导的体外肾间质纤维化模型(HK-2)中表达减少。第三章Niban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探讨研究背景:肾间质纤维化以肾小管扩张和间质纤维化为特征,与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密切相关。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预示着肾功能受损的程度,与患者肾脏疾病的预后关系密切。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复杂,涉及到多个步骤及环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转分化、巨噬细胞浸润、炎症、氧化应激、多种细胞因子及血管活性物质产生等均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其中,凋亡在诱发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凋亡(Apoptosis)也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或“细胞自杀”,是一种遗传控制的生理性死亡。在正常情况下,凋亡起消除老化细胞或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的作用;而发生病理性改变时,凋亡则可以对肿瘤生成在内的多种病理情况起作用。时至今日,已经在多种肾病模型和临床患者肾脏病理检测中,观察到了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现象。Niban的相关研究显示,它是一种功能蛋白。Niban可以通过影响真核转录起始因子——eIF2α及S6K1/4E.BP1磷酸化,在转录水平调节细胞死亡信号;Niban还通过竞争性拮抗MDM2(AKT通路下游的一个作用底物),导致P53降解增多,发挥抑制凋亡的作用.Niban在肾纤维化领域的作用研究,尚不明确。基于Niban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以及上一章我们对Niban在肾间质纤维化中表达的验证,本章节拟对Niban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进行观察,以探讨Niban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目的:观察UUO大鼠肾组织及TGF-β1(10ng/ml)孵育48小时后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凋亡情况;观察iban表达量改变(沉默或过表达)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TUNEL法检测UUO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TGF-β1孵育48小时后HK-2细胞凋亡情况;TUNEL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siRNA沉默Niban后HK-2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对siRNA沉默Niban的效果进行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Niban质粒转染后HK-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UUO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2)与对照组相比,TGF-β1孵育后HK-2细胞凋亡明显增多;3) siRNA沉默Niban后,HK-2细胞凋亡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Niban质粒转入HK-2细胞,TGF-β1干预后细胞凋亡未见减少。结论:1)肾间质纤维化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Niban表达减少,两者趋势相反;2)沉默Niban的表达,可以引起HK-2细胞凋亡增加,提示Niban可能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所致的肾间质纤维化;3)Niban在肾间质纤维化中对HK-2细胞凋亡的调节,不通过TGF-β1通路。

于飞[10](2013)在《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文中研究表明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日渐增高。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除了引发痛风和尿酸性肾病等疾病,还可引起胰岛素抵抗,加速血管病变和糖耐量异常的发生和发展,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血脂血糖代谢紊乱、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症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对高尿酸血症的认识和研究,积极探寻其发病机制,阻断高尿酸血症向相关疾病转化,寻找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蛋白质作为基因功能和生理功能的实施者和生命现象的直接体现者,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将直接阐明生命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变化机制。近些年兴起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为标准蛋白的筛选提供了有力工具,从而为研究重大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发现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研发药物作用靶点等开辟了新的途径。本课题选择维吾尔族及汉族高尿酸血症人群做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向电泳和串联质谱联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发现不同民族高尿酸血症患者潜在的差异蛋白质,探讨可能参与不同民族高尿酸血症发病机制的蛋白质,而且能为将来进一步研究生活环境因素改变和遗传因素交互作用对高尿酸血症发病的综合影响奠定基础,为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人群防治提供科学建议。目的:(1)应用2-D电泳技术检测维吾尔族和汉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和健康人血清蛋白质斑点,初步筛选出两个民族的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差异蛋白质。(2)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MS/MS)技术鉴定差异蛋白质,筛选出可能参与了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和发展的蛋白质,探讨不同民族高尿酸血症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1)临床资料及血清标本采集:按照纳入、排出标准收集汉族、维吾尔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各15例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就诊的年龄、性别、地域等相匹配的汉族、维吾尔族健康体检者血清各15例为正常对照组。每组按等体积方式混合为一个血清样本。血清都是在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知情的情况下收集,所有处理过程都符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要求。(2)双向电泳:利用亲和捕获的方法去除血清混合样本中高丰度的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并除去血清中存在的影响后续实验的组份,然后用双向电泳方法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分离获得的凝胶内的蛋白点通过胶内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显色,利用图像分析软件,经定量比较筛选出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双向电泳图谱中表达存在显着差异的蛋白斑点。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重复性,以上实验在相同条件、不同时间下重复进行3次。(3)蛋白质点鉴定:双向电泳获得的凝胶中的差异蛋白斑点经切胶、酶解后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MALDI-TOF-MS/MS)进行鉴定,获得差异蛋白点的质量指纹图(PMF)和肽序列标签图(PST)及相关数据。(4)质谱数据的检索:将PMF数据和PST数据在NCBI(nr)非冗余数据库和Swissprot数据库进行检索。在两个数据库中检索数据一致并且Total Ion Score C.I.%大于95%的认为是成功鉴定出的蛋白质。(5)差异蛋白质的验证:本研究另外分别收集了维吾尔族和汉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各30例及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的血清各30例,用Western-blot方法验证补体C3和触珠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评价差异表达蛋白质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表达的相对特异性并且探讨其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结果:(1)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血清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血清标本经过预处理后,进行了3次重复双向电泳,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电泳图谱。维吾尔族和汉族血清双向电泳图谱中约各检测到650个蛋白质斑点。这些蛋白斑点经定量比较,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筛选出10个蛋白斑点与健康人血清表达存在差异,其中9个蛋白斑点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1个蛋白斑点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表达下调;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筛选出8个蛋白斑点与健康人血清表达存在差异,其中4个蛋白斑点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4个蛋白斑点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表达下调;(2)差异蛋白斑点的质谱鉴定及数据库搜索:所有差异蛋白斑点经MALDI-TOF-MS/MS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维吾尔族及汉族高尿酸血症组各成功鉴定出4种蛋白质。汉族高尿酸血症组鉴定出的4种蛋白质分别是补体C3(C3)、触珠蛋白(Hp)、α1-抗胰蛋白酶(α1-AT)和载脂蛋白L1(APOL1),其中补体C3、Hp、α1-AT呈上调表达,APOL1呈下调表达;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组鉴定出的的4种蛋白分别是补体C3(C3)、触珠蛋白(Hp)、补体C4(C4)和载脂蛋白A1(APOA1),均呈上调表达;(3)补体C3和Hp的Westem-blot验证:对在汉族和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均呈上调表达的补体C3和触珠蛋白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进行验证,同时评价两种蛋白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表达的相对特异性。结果显示,触珠蛋白和补体C3在维吾尔族和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中都有表达,但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高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蛋白质组学技术是研究疾病差异蛋白质的有力工具。通过双向电泳联合质谱的方法,我们发现补体C3(C3)、触珠蛋白(Hp)、α1-抗胰蛋白酶(α1-AT)在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载脂蛋白L1(APOL1)在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表达下调;补体C3(C3)、触珠蛋白(Hp)、补体C4(C4)和载脂蛋白A1(APOA1)在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均表达上调。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参与了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和发展以及高尿酸血症与其他代谢综合症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
    1.1蛋白质分离技术
    1.2蛋白质鉴定技术
    1.3蛋白质定量技术
    1.4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技术
2蛋白质组学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2.1蛋白组学在DKD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2.2 蛋白组学在DKD早期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2.3 蛋白质组学在DKD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3总结与展望

(2)人参皂甙对缺氧复氧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HR损伤模型的建立
        1.2.2 GS作用于HR损伤的HK-2
        1.2.3 最佳药物浓度的选择
        1.2.4 样品制备及双向电泳
        1.2.5 染色及凝胶图像分析
        1.2.6 胶内蛋白质酶解及质谱鉴定
        1.2.7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2.2 MTT筛选最佳药物浓度
    2.3 双向凝胶电泳图谱
    2.4 蛋白质斑点的质谱分析鉴定
3 讨论
4 结论

(3)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的EVs参与RIPC保护肾脏IRI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肾脏远程缺血预处理模型构建与细胞外囊泡特征研究
    1.1 引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缺氧预处理及其对细胞外囊泡特征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缺氧预处理激活HIF-1α/RAB22 通路调控细胞外囊泡生成的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缺氧预处理后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microRNA表达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Vasorin在“IGT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技术路线 1
技术路线 2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Vasorin在“IGT肾病”患者的变化特点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临床资料采集、样本收集与检测
        1.1.3 实验分组
        1.1.4 主要仪器与试剂
        1.1.5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比较
        1.2.2 肾小球损伤指标比较
        1.2.3 肾小管损伤标志物比较
        1.2.4 VASN比较
        1.2.5 尿VASN与肾脏损伤指标得相关性分析
        1.2.6 尿VASN的ROC曲线分析
    1.3 讨论
        1.3.1“IGT肾病”概念提出
        1.3.2“IGT肾病”与已知生物学分子标志物
        1.3.3 VASN
    1.4 小结
二、VASN在DM大鼠肾脏中的表达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主要器材
        2.1.3 主要试剂
        2.1.4 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实验分组
        2.2.2 免疫组化检测VASN的肾脏定位表达
        2.2.3 RT-q PCR检测VASN
        2.2.4 Western Blot检测VASN
        2.2.5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免疫组化观察VASN在大鼠肾脏的表达
        2.3.2 各组VSAN m RNA表达变化
        2.3.3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VSAN蛋白表达变化
    2.4 讨论
    2.5 小结
三、VASN参与“IGT肾病”发病机制的探讨
    第一节 缺氧条件下VASN在HK-2 细胞的表达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主要器材
        3.1.3 主要试剂
        3.1.4 溶液配制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HK-2 细胞缺氧培养
        3.2.3 RT-q PCR检测VASN、TRX2 m RNA表达水平
        3.2.4 Western Blot检测VASN、TRX2、HIF-1α 蛋白表达水平
        3.2.5 HK-2 细胞对TRITC-albumin的摄取
        3.2.6 ROS测定
        3.2.7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不同缺氧时间VASN表达水平比较
        3.3.2 HIF-1α 表达水平比较
        3.3.3 VASN表达水平比较
        3.3.4 TRX2表达水平比较
        3.3.5 缺氧对HK-2 细胞内ROS的影响
        3.3.6 缺氧对HK-2 细胞内吞白蛋白的影响
        3.4 讨论
        3.4.1 确定合适缺氧时间
        3.4.2 缺氧模型的检验
        3.4.3 缺氧环境下VASN的表达水平
        3.4.4 缺氧环境下TRX2的表达水平
        3.4.5 ROS的产生
        3.4.6 HK-2 细胞白蛋白的摄取
        3.5 小结
    第二节 缺氧条件下VASN对HK-2 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
        3.1 对象和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主要器材
        3.1.3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HK-2 细胞缺氧培养
        3.2.3 RT-q PCR检测VASN、TRX2 m RNA表达水平
        3.2.4 Western Blot检测VASN、TRX2蛋白表达水平
        3.2.5 HK-2 细胞对TRITC-albumin的摄取
        3.2.6 测定ROS
        3.2.7 HK-2 细胞VASN-si RNA转染
        3.2.8 HK-2 细胞VASN质粒转染
        3.2.9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不同VASN si RNA靶序列沉默VASN m RNA效率比较
        3.3.2 正常氧条件下VASN si RNA对VASN表达影响
        3.3.3 正常氧条件下VASN si RNA对TRX2表达影响
        3.3.4 缺氧条件下VASN si RNA对VASN表达影响
        3.3.5 缺氧条件下VASN si RNA对TRX2表达影响
        3.3.6 缺氧条件下VASN si RNA细胞内ROS的变化
        3.3.7 缺氧条件下VASN si RNA HK-2 细胞内吞白蛋白的变化
        3.3.8 VASN质粒转染HK-2 细胞转染效率比较
        3.3.9 缺氧条件下质粒转染对VASN表达影响
        3.3.10 缺氧条件下过表达VASN对TRX2表达影响
        3.3.11 缺氧条件下过表达VASN细胞内ROS的变化
        3.3.12 缺氧条件下过表达VASN HK-2 细胞内吞白蛋白的变化
        3.4 讨论
        3.4.1 si-VASN对HK-2 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3.4.2 过表达VASN对HK-2 细胞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3.5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锌和曲克芦丁对缓解赭曲霉毒素A诱导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及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肾脏损伤概述
        1.1.1 肾脏对机体稳态的调控
        1.1.2 慢性肾损伤与肾脏纤维化
        1.1.3 胰岛素抵抗、肾损伤与代谢综合征
        1.1.4 肾脏脂毒性
        1.1.5 赭曲霉毒素A诱导的肾脏损伤
        1.1.6 肾脏损伤的动物模型
        1.1.7 营养干预肾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1.2 锌缓解细胞损伤作用的概述
        1.2.1 锌与DNA合成
        1.2.2 锌与细胞凋亡
        1.2.3 外泌体与细胞损伤
    1.3 曲克芦丁对脂质代谢调控作用概述
        1.3.1 食物中的曲克芦丁及功能
        1.3.2 曲克芦丁对细胞的保护作用
        1.3.3 棕色脂肪概述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OTA大鼠肝肾细胞亚慢性毒性及GRP75蛋白功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双向电泳
        2.3.2 蛋白质的质谱鉴定
        2.3.3 蛋白质组学数据功能分析
        2.3.4 蛋白质的提取
        2.3.5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2.3.6 组织包埋切片
        2.3.7 免疫组织化学
        2.3.8 细胞活力检测
        2.3.9 RNA干扰构建Grp75沉默HKC细胞系
        2.3.10 免疫荧光
        2.3.11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OTA对大鼠肝肾亚慢性毒性的双向电泳及基质辅助时间飞行质谱分析
        2.4.2 OTA饲喂大鼠90天亚慢性毒性模型中Grp75蛋白在肾细胞中的表达量
        2.4.3 OTA饲喂大鼠7天急性毒性模型中Grp75蛋白在肾细胞中的表达量
        2.4.4 OTA对人肾上皮细胞(HKC)中Grp75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4.5 基因干扰Grp75蛋白对HKC细胞中Kim-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锌参与缓解OTA诱导细胞损伤及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细胞活力检测
        3.3.3 细胞活性氧检测
        3.3.4 锌离子浓度测定
        3.3.5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3.3.6 ZNF447基因敲除
        3.3.7 免疫荧光
        3.3.8 细胞成像
        3.3.9 相位全息成像
        3.3.10 ATP浓度检测
        3.3.11 SOD浓度检测
        3.3.12 外泌体提取
        3.3.13 外泌体形态检测
        3.3.14 外泌体粒径及浓度分析
        3.3.15 RNA提取
        3.3.16 RNA反转录
        3.3.17 实时荧光定量PCR
        3.3.18 H&E染色
        3.3.19 小鼠运动距离监测
        3.3.20 血液分析
        3.3.21 尿液分析
        3.3.22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锌对OTA诱导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3.4.2 锌对OTA诱导下抗凋亡Bcl-2家族蛋白的调控作用
        3.4.3 锌对OTA诱导下Caspase-3及Grp75蛋白的调控作用
        3.4.4 锌对OTA诱导下14-3-3蛋白及其磷酸化的调控
        3.4.5 锌对OTA诱导下Chk1蛋白的调控
        3.4.6 锌对OTA诱导下锌指蛋白的调控
        3.4.7 OTA对ZNF447表达量的影响及ZNF447参与调控细胞基因组稳定性
        3.4.8 锌离子促进细胞运动能力的提升
        3.4.9 缺锌条件下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及ATP产生被显着抑制
        3.4.10 锌参与介导MPC复合体及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
        3.4.11 锌通过对SDHB和NDUFB8的调控激活受损的氧化磷酸化途径
        3.4.12 锌有助于调控OTA介导毒性环境中AMPK通路的平衡
        3.4.13 锌补充促进了OTA处理条件下外泌体的释放
        3.4.14 锌补充可以降低OTA灌胃小鼠肾脏中炎症反应的发生
        3.4.15 锌可与曲克芦丁协同作用降低OTA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3.5 讨论
        3.5.1 锌离子与细胞凋亡及DNA损伤
        3.5.2 锌离子与细胞能量代谢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曲克芦丁对缓解OTA诱导肾脏损伤及腺嘌呤诱导肾脏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主要试剂
        4.2.3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H&E染色
        4.3.2 血液分析
        4.3.3 尿液分析
        4.3.4 葡萄糖耐受实验
        4.3.5 胰岛素耐受实验
        4.3.6 小鼠耗氧量监测
        4.3.7 小鼠转轮实验
        4.3.8 红外热成像监测
        4.3.9 PET-CT
        4.3.10 油红O染色
        4.3.11 免疫组化
        4.3.12 甘油三酯检测
        4.3.13 实时荧光定量PCR
        4.3.14 基于UHPLC-QTOF-MS的脂质代谢组学
        4.3.15 激光显微切割
        4.3.16 RNA-Seq文库构建及测序
        4.3.17 Western Blot
        4.3.18 马松染色
        4.3.19 天狼星红染色
        4.3.20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曲克芦丁缓解OTA造成的小鼠慢性肾毒性
        4.4.2 曲克芦丁对OTA喂养小鼠呼吸代谢及运动能力的调节作用
        4.4.3 曲克芦丁改善小鼠能量代谢水平并减轻OTA对棕色脂肪组织活性的抑制
        4.4.4 曲克芦丁对改善OTA造成小鼠肾脏炎症反应的作用
        4.4.5 曲克芦丁缓解了OTA造成的肾脏脂质堆积
        4.4.6 基于Smart-Seq2转录组学分析曲克芦丁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脂质堆积缓解作用
        4.4.7 曲克芦丁缓解腺嘌呤诱导的小鼠肾脏纤维化及炎症反应
        4.4.8 曲克芦丁可以激活腺嘌呤诱导下小鼠棕色脂肪活力
        4.4.9 曲克芦丁缓解腺嘌呤诱导的小鼠肾脏中胶原分泌
        4.4.10 曲克芦丁缓解肾脏纤维化小鼠模型中脂质的堆积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棕色脂肪移植缓解腺嘌呤诱导的肾脏纤维化
    5.1 引言
    5.2 材料、试剂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主要试剂
        5.2.3 主要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棕色脂肪移植小鼠模型的建立
        5.3.2 H&E染色
        5.3.3 血液分析
        5.3.4 尿液分析
        5.3.5 葡萄糖耐受实验
        5.3.6 胰岛素耐受实验
        5.3.7 小鼠耗氧量监测
        5.3.8 PET-CT
        5.3.9 油红O染色
        5.3.10 免疫组化
        5.3.11 Western Blot
        5.3.12 马松染色
        5.3.13 天狼星红染色
        5.3.14 数据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棕色脂肪移植缓解了腺嘌呤诱导下小鼠肾脏纤维化的发生
        5.4.2 棕色脂肪移植进一步激活肾脏纤维化小鼠中棕色脂肪活力
        5.4.3 棕色脂肪移植缓解肾脏纤维化模型小鼠中胶原的产生
        5.4.4 棕色脂肪移植缓解肾脏纤维化模型小鼠中脂质在肾脏的堆积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全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质组学改变及早期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肾脏的早期病变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2型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变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初探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Toll样受体2/4炎症反应通路在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部分 2型糖尿病大鼠早期肾小管间质炎症反应与肾小管糖萼成分损伤相关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肾小管间质早期病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7)Sonic hedgehog信号通过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进慢性肾脏病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1.3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一、细胞实验
    二、动物实验
1.3 讨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8)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治疗研究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治疗用药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1.5 仪器设备
        1.1.6 实验分组
        1.1.7 标本采集与指标检测
        1.1.8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实验动物的一般状态
        1.2.2 各实验组大鼠血糖的变化
        1.2.3 各实验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的变化
        1.2.4 各实验组大鼠血脂水平的变化
        1.2.5 各实验组大鼠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变化
        1.2.6 各实验组大鼠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的变化
        1.2.7 各实验组大鼠肾组织形态学改变
        1.2.8 各实验组大鼠肾组织病理评分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二、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蛋白质组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2.1.5 肾脏皮质胞浆蛋白和胞膜蛋白的提取
        2.1.7 第一向等电聚焦
        2.1.8 第二向SDS-PAGE电泳
        2.1.9 2D胶的图像分析
        2.1.10 差异表达蛋白的MALDI-TOF-MS鉴定
    2.2 结果
        2.2.1 图像分析结果
        2.2.2 差异蛋白点鉴定结果
        2.2.3 差异蛋白的信息学分析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Niban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中英文对照名词表
前言
1 肾间质纤维化差异蛋白的筛选
    1.1 引言
    1.2 材料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1.2.3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1.2.4 主要溶液配制
        1.2.5 生物信息学软件
        1.2.6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1.4 实验结果
        1.4.1 UUO大鼠梗阻侧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
        1.4.2 不同时间段UUO大鼠肾组织差异蛋白质的筛选
        1.4.3 不同时间段UUO大鼠肾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的聚类分析
        1.4.4 不同时间段UUO大鼠肾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1.4.5 不同时间段UUO大鼠肾组织差异基因的聚类分析
        1.4.6 联合基因芯片结果,进一步筛选差异蛋白
        1.4.7 Niban在UUO大鼠肾组织中的蛋白和基因表达
    1.5 讨论
    1.6 小结
2 Niban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
    2.1 前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间质纤维化时Niban的表达
        2.4.2 Real Time-PCR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Niban mRNA的表达
        2.4.3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iban的蛋白表达
    2.5 讨论
    2.6 小结
3 Niban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统计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
        3.4.1 Niban沉默后HK-2细胞凋亡的情况
        3.4.2 Niban过表达后HK-2细胞凋亡的情况
    3.5 讨论
    3.6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10)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高尿酸血症血清差异蛋白质的筛选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血清标本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溶液配制
        1.5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蛋白质浓度测定:4 组样品的 OD 值,所用标准曲线及浓度见
        2.3 维吾尔族和汉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健康人血清双向电泳图谱中差异蛋白的筛选和定量比较
    3 讨论
        3.1 血清双向电泳条件的优化
        3.2 维吾尔族和汉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健康人血清双向电泳图谱中差异蛋白的筛选和定量比较
    4 小结
第二部分 高尿酸血症差异蛋白质的鉴定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材料与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配制
        1.4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蛋白点B23的鉴定
        2.2 蛋白点 B24 的鉴定
        2.3 蛋白点 C3 的鉴定
        2.4 蛋白点 C6 的鉴定
        2.5 蛋白点 B21 的鉴定
        2.6 蛋白点 C14 的鉴定
        2.7 蛋白点 B22 的鉴定
        2.8 蛋白点 B18 的鉴定
    2.1 蛋白点 B23 的鉴定
    4 小结
第三部分 差异蛋白质在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验证及可能作用的探讨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试剂及其配置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应用
综述二 高尿酸血症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及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四、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的双向电泳及计算机图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J]. 和书航,陈路路,秦亮,戴晓艳,邱凯笛,陈涤凡,王晓东.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1(04)
  • [2]人参皂甙对缺氧复氧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蛋白质组学分析[J]. 张春燕,肖斌,邵军,陶忠桦,甘淋.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9(03)
  • [3]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的EVs参与RIPC保护肾脏IRI的机制研究[D]. 张磊. 东南大学, 2019
  • [4]Vasorin在“IGT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机制研究[D]. 王翠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锌和曲克芦丁对缓解赭曲霉毒素A诱导细胞能量代谢紊乱及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D]. 杨暄.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6]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蛋白质组学改变及早期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的研究[D]. 刘洋.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8(02)
  • [7]Sonic hedgehog信号通过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进慢性肾脏病的进展[D]. 吴松钊.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5)
  • [8]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 刘业强.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9]Niban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研究[D]. 刘纪实. 中南大学, 2014(01)
  • [10]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原发性高尿酸血症[D]. 于飞. 新疆医科大学, 2013(02)

标签:;  ;  ;  ;  ;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的二维电泳和计算机图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