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化细胞的“健身术”(论文文献综述)
宋亚佩[1](2021)在《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阐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历代总结提炼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被深深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知者甚少。现如今,新时代健身气功事业蒸蒸日上,其未来发展将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活化工作提上日程,但养生典籍浩如烟海,养生功法不计其数,盲目地开展活化工作除了耗费大量的精力,也不利于传统体育养生的技术动作系统融入健身气功功法之中。基于此,如何将历代着名养生典籍中的传统体育养生技术动作以分解、分类的角度进行系统化梳理是现在亟需攻克的主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内容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阐释的研究中,主要选取历代着名养生典籍、文字记载频次较多的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技术动作及健身气功功法基础、近现代养生功法技术等内容,从技术分解、分类的两个角度,总结传统体育养生技术动作的文字表述,开展活化工作并拍摄具有代表性功法的技术动作的图片,统一规范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划分标准,扩展健身气功基本技术库,深入研究健身气功基本技术及理论。首先,以分解的角度解构健身气功基本技术,是将传统体育养生技术动作“拆分”后分别进行论述,而“拆分”后的基本技术大多属于健身气功“三调合一”中的调身、调息、调心技术的一项。其一,从健身气功基本调身技术的研究发现,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技术百般变化、姿势不一,但万变不离其宗,大多数技术动作始终围绕着功法元素、功法轨迹、功法姿势,在不同书籍功法技术的文字记载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出入,所以本研究不仅探析了传统体育养生技术的历史发展,还以图片拍摄的形式将技术动作的数据留存。其二,从健身气功基本调息技术的研究发现,为了更好的辨析“气”的运行状态,需要参阅大量研究文献,辨析百家之谈的原理,本研究是以反观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呼吸的名称差异化及呼吸方式和运行原理为突破点,将调息基本技术分为摄气、行气、固气、吐气四个运行步骤,高度提炼人体呼吸方式的共性,着重阐释各调息阶段的要求,目前全球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情况也说明了呼吸对人体生存的重要性。其三,在健身气功基本调心技术的研究过程中,本研究整合了不同的调心技术的练习方式,分为技术状态、技术形式两大类。调心是“三调合一”的主导,也是练习健身气功的难点,尤其是对于初练者来说很难达到相应要求,因此为了避免习练者进入玄妙、迷信的歧途中,本研究仅把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中可行性较大的调心技术加以表述。其次,以分类的角度解构健身气功基本技术,是将传统体育养生技术动作的文字记载“划分”后分别进行论述,而“划分”后的技术动作及要点主要包括健身气功的练习形式、练习方式、练习功用三方面。其一,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练习形式是结合时代要求,加强动功技术;紧贴健康需求,开发静功技术。其二,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练习方式可分为注重身心合一的徒手练习和促进身械协调的器械练习。其三,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练习功用可分为坚持以疗病为根本的技术、注重以养生为前提的技术、强化以壮力为核心的技术,合理综述五脏、躯干、人体系统常见症状的治疗依据和锻炼方式,满足青少年、中老年、职业群体与残疾人群的健康需求。最后,本研究以分解、分类的角度共同研究健身气功基本技术,创新性探索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阐释的研究方向。
梁祥男[2](2020)在《益气通窍法联合局部干预治疗鼻鼽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益气通窍法联合局部干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公共数据库的数据证实益气通窍法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并且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要求的1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试验研究,按照随机字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外治法和内治法相结合,治疗组予其外用鼻喷剂日2次喷鼻联合氯雷他定片日1次口服及益气通窍的中药汤剂日2次口服,对照组予其外用鼻喷剂日2次喷鼻联合氯雷他定片日1次口服。各组就诊时均填写VAS评分表、四分法表、行鼻内窥镜检查进行鼻甲肿胀状态评分、鼻阻力测定及鼻分泌物涂片,治疗2周后复诊填写VAS评分表、四分法表,继续治疗1周复诊填写VAS评分表、四分法表、行鼻内窥镜检查进行鼻甲肿胀状态评分、鼻阻力测定及鼻分泌物涂片,并对以上数据结果分析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益气通窍法联合局部干预治疗变应性鼻炎3周总有效率为90%,单纯口服西药联合局部干预治疗变应性鼻炎3周总有效率75.6%,治疗组治疗3周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3周总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局部症状及体征方面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四分法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3周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辅助检查方面的鼻甲肿胀状态评分、鼻阻力测定及鼻分泌物涂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外治法联合内治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治疗组、对照组的方案均有疗效。益气通窍法联合局部干预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显着疗效,试验对象治疗2周时复诊的VAS评分表、四分法表,以及治疗3周的VAS评分表、四分法表、鼻甲肿胀状态评分、鼻阻力测定值、鼻分泌物涂片均显着好于对照组。充分体现采用口服中药汤剂对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优势。
李坡[3](2017)在《瑜伽练习对网球运动的影响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网球在国内迅速发展一方面是由于中国运动员特别是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尤其是大满贯赛事上取得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是中国网球协会联合国际网联在中国新增了几项比较大型的赛事。这些赛事如中网、武网等近几年的成功举办,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人对网球产生浓厚的兴趣。网球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身体体能和心理素质要求都很高的对抗性项目,在网球运动中,他要求运动员有着精细的动作和复杂多变的技战术。如何在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中找到合适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以及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体能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瑜伽作为一项古老而传统的健身功法,在提高身体素质和发展身体机能的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将瑜伽练习引入网球活动中,就瑜伽练习对提高身体耐力、爆发力、速度等方面的帮助和效果,深入探讨通过瑜伽运动的学习和锻炼,对学习网球及提高网球技术方面的帮助。实验选取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网球选修课2个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各班人数均为40人,在进行教学实验前,两班学生均无网球基础。实验班在教学中引入瑜伽练习的方法进行素质练习,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素质练习方法。进行为期32学时的教学实验。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瑜伽练习在高校网球选修班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效果显着,其中在耐力和速度素质上表现最明显。2.瑜伽练习在对初学者的网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网球击球稳定性上都有着比传统素质教学法更为良好的表现,且都在正手动作的表现上更为明显。而在击球球速上,则瑜伽练习在对初学者反手击球球速上有着比传统素质教学法更为良好的表现。3.瑜伽练习在对初学者学习网球发球过程中,不管是动作规范性还是发球稳定性及发球球速上都有着比传统素质教学法更为良好的表现。4.常规素质练习在高校网球选修班的教学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在在灵敏性和速度素质上表现比较明显。
蒋梅娜[4](2017)在《强化六字诀对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指导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分组练习缩唇呼吸、六字诀及强化六字诀,监测患者训练后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对比研究三种方法对肺脾气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强化六字诀是否具有疗效优势,为其在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5例肺脾气虚型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缩唇呼吸组、六字诀组、强化六字诀组。3组患者的常规治疗、护理相同,缩唇呼吸组练习缩唇呼吸、六字诀组练习六字诀、强化六字诀组在六字诀组基础上加强其中“呬”、“呼”二字练习次数。分别于实验前、实验45天后、实验90天后记录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指标。结果:实验前纳入患者共105例,实验3个月后失访10例,实际纳入研究数为95例。实验前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等一般资料构成及实验前各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具有齐同可比性。1.肺功能指标:缩唇组实验前、实验45天后和实验90天后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六字诀组在实验45天后、实验90天后各项肺功能指标优于缩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六字诀组与缩唇组相比,45天及90天后其肺功能4项指标均优于缩唇组;强化六字诀组与六字诀组相比,在45天后与90天后,各项肺功能指标中除90天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最大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优于六字诀组。2.活动耐力指标(6MWD):3组患者在实验后45天、90天后其6MWD均有改善,在实验45天后,各组间6MWD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90天后各组患者其6M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字诀组高于缩唇组;强化六字诀组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生活质量指标(CAT):3组患者在实验后45天、90天后其CAT得分均较实验前有下降。在实验45天后及实验90天后,均为CAT得分缩唇组>六字诀组>强化六字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字诀和强化六字诀练习45天和90天后对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强化六字诀相对于六字诀而言,对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改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优势更明显、时间持续更长。
吕莎[5](2017)在《瑜伽放松术对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血液中BUN、CK和T的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是研究瑜伽放松术对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血液中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的影响。通过三个指标的变化说明瑜伽放松术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恢复有帮助,给教练员、其他省运动队及省级以下的市武术队提供参考,可推广瑜伽放松术作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放松方式。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山东省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把20名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按项目和等级交叉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0人。实验组进行12周瑜伽放松术的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分别在实验前(T1)、4周后(T2)、8周后(T3)和12周后(T4)的周一测试并记录血液中BUN、CK和睾酮(T)的值。实验组和对照组整体上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差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1.整体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组经过12周的瑜伽放松术后,血液中BUN(F=12.166,P=0.000**)、CK(F=22.241,P=0.000**)和睾酮(T)(F=19.895,P=0.000**)的变化差异非常显着。对照组运动员血液中BUN(F=0.435,P=0.729)、CK(F=0.869,P=0.469)和睾酮(T)(F=0.912,P=0.364)的变化无显着性差异。2.血尿素氮(BUN)值的分析结果:实验前(T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875)。实验4周后(T2)实验组低于照组(p=0.169)。实验8周后(T3)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193)。12周后(T4)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3*)。在实验组中,T2低于T1(p=0.001**);T3低于T1(p=0.004**);T4低于T1(p=0.000**);T3低于T2(p=0.838);T4低于T2(p=0.019**);T4低于T3(p=0.015*)。在对照组中,T2低于T1(p=0.839);T3低于T1(p=0.569);T4低于T1(p=0.421);T3低于T2(p=0.590);T4低于T2(p=0.455);T4低于T3(p=0.716)。3.血清肌酸激酶(CK)值的分析结果:T1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840),T2实验组低于照组(p=0.058)。T3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36*)。T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9**)。在实验组中,T2高于T1(p=0.001**)T3高于T1(p=0.001**);T4高于T1(p=0.001**);T3高T2(p=0.016*);T4高于T2(p=0.022*);T4高于T3(p=0.37)。在对照组中,T2高于T1(t=p=0.744);T3高于T1(p=0.095);T4高T1(p=0.651);T3高于T2(p=0.018*);T4高于T2(p=0.757);T4低于T3(p=0.432)。4.血清睾酮(T)值的分析结果:T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974),T2实验组低于照组(p=0.265)。T3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194)。T4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0*)。在实验组中,T2低于T1(p=0.011*);T3低于T1(p=0.001**);T4低于T1(p=0.000**);T3低于T2(p=0.527);T4低于T2(p=0.009**);T4低于T3(p=0.004**)。在对照组中,T2低于T1(p=0.509);T3低于T1(p=0.232)T4低于T1(P=0.371);T3低于T2(p=0.683);T4低于T2(p=0.754);T4高于T3(p=0.754)。研究结论:1.瑜伽放松术有利于增强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负荷适应能力,缓解疲劳状态;有利于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机体的恢复能力;有利于改善武术套路运动员的机能状态。2.使用瑜伽放松术进行恢复放松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达到理想得效果。
梁武健[6](2016)在《心血管疾病的中医康复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心血管疾病的中医药康复理论、作用机制和临床实践应用为中医药康复疗法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与临床应用的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利用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等互联网检索,广泛查阅和收集有关心脏疾病康复的理论及临床应用等古今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现代康复理论研究现状,其次对中医康复理论分为理论渊源、康复治疗方法、中医康复特色三个部分内容,按历史时期顺序进行资料分类归纳。再其次是探索中医康复疗法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作用机制,包括生理病理、生化、细胞分子等多项实验参数改变,以揭示中医康复疗法的现代物质基础。最后,通过对中医康复理论的临床应用分析,阐明中医康复疗法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有效性及其推广应用意义。结果:(1)中医康复理论源远流长,在心血管疾病康复治疗中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康复疗法,为中医康复治疗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2)现代心脏康复在心血管疾病干预中有着重要意义,以有氧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在临床上获益明显。(3)临床基础研究表明中医康复对心血管疾病生理、病理具有显着的影响,阐明了康复疗法的作用机制。(4)中医药物康复的临床研究开展较多,且研究范围广泛,临床证据较充分,但非药物康复临床研究资料相对较少。作为主要辅助手段,中医运动性康复治疗具有类似一级预防的作用。结论:中医康复是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特色理论和治疗方法。中医康复理论可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大量的临床研究也发现,中医康复疗法可提高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不失为一种慢性疾病长期防治管理的有效方法,值得广泛推广。
赖少伟(Lai Siu Wai)[7](2014)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整理归纳最近十年有关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养生及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查找其不足之处,从而制定调查方案,开展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目前CHF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为未来制定心衰慢病的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文献内容分析及流行病学调查三种方法分三部分进行,研究内容包括:一、第一部份综述2004年至2013年间,国内、外各种医学期刊上发表过有关中医运动养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文献。二、第二部份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Yahoo、Google scholar及Pubmed等互联网,搜寻2004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国内、外有关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养生、康复及治疗的文献,以“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等为篇名,并以“运动”,“养生”、“运动康复”,"Exercise","rehabilitation"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筛选有临床试验的文献,通过内容分析法,进行文献信息提取,并建立数据库以整理、归纳有关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归类比较法和Meta分析法,以了解目前国内、外CHF患者临床运动康复及治疗的方式、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检讨传统中医运动被忽视的现状,从而构建CHF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现况的调查表。所有文献将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使用的Jadad量表质量记分评价方法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将评价较高的临床研究纳入Meta分析(荟萃分析)内,并借助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v5.0软件完成文献内容分析工作。三、第三部份根据第一及第二部分的内容及结果构建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由培训合格调查员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分广东省中医院心脏科及香港中医诊所的心衰患者进行调查。采用Excel电子表格编制数据库,然后录入调查表信息,并转化成数据,利用Stata11.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清理及分析。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以x±s描述数值变量计算,以亡检验方法作组间比较(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用秩和检验);分类变量会计算他们的构成比和比率,并以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方法作组间比较;而秩和检验将会用于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检验水平设定为=0.05。所得出的数据,将可有助了解被调查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进而探讨他们对运动养生的倾向性、适应性、依从性及有效性,分析他们运动后心功能、中医证候、生存质量、及运动耐力的改变情况等,为将来制订慢性心衰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一、第一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显示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脏病的危重现象,临床症状复杂,而且发病率高(1.5%-2.0%),尤其多发于老年人,死亡人数在过去40年增长了6倍,而且每年不断上升,为全球国家医疗体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现代医学认为心衰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心室重塑(重构),与交感神经系统(SNS)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系统的激活、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和体液因子的改变有关。中医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有关研究历来众说纷纭,多认为是因心脏本身发病或由于其它脏腑病发所累,引致心阴不足或阳气不振,瘀血凝聚;加上痰、水、瘀等病理产物的损害,进而伤及心阴心阳,做成恶性循环,病位在心,但与肾、脾、肺、肝四脏关系密切,以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为辨证论治基础。中医认为传统养生运动的肢体活动,可以调理人体上下阳气而达到养阳效果,阳气足则人体气血流畅、阴阳平衡、脏腑经络和调,心肺功能增强,从而有效减低心衰发病率。现代医学则认为有氧运动结合药物可以改善心衰的发病机制包括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外周血管阻力、心肌能量代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又能舒缓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增强骨骼肌能量代谢等而有效控制心室重构,从而舒缓心衰状况。两者概念不同但异曲同功,而且中医历来都指出养生运动不拘型式,只求轻便易行,故有氧运动亦属中医运动养生范畴,为免混乱,本文将有浓厚中医理论、历史悠久的运动例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及气功等称为“传统中医运动”;而其它例如步行、游泳等运动称为“现代医学的流行运动”,简称为“流行运动”。目前国内、外研究都一致认同中医运动养生(流行运动或传统中医运动)对CHF患者的益处,但采用的运动方法却缺乏统一性,不能排除两个假设:(1)临床上或有其它被忽略的运动方式存在,可能也/更有效改善病人的状况:(2)现实中可能有部分CHF患者或遵照或不遵照医院指示的运动方式,而私下采用或加入传统中医运动作为自己的运动方案,而且感觉效果良好而坚持锻炼。故有需要展开文献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除可印证以上两个假设外,还可进一步了解CHF患者在临床及现实中他们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二、第二部分文献分析部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最终获得中外文献共105篇作为评价对象,初步显示有关CHF患者运动养生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近年明显呈上升的趋势,全部研究的治疗组均采用运动联合西药进行试验。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分标准,国内57篇文献中,最高只得1篇获3分的Jadad评级,其余全部皆获2分或以下属于较低质量的评级,国外48篇文献亦只得5篇达4分以上,可见现存的有关文献普遍质素偏低。最多受国内、外学者采用的CHF患者运动养生疗效观察指数依次为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量表评分、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及最大摄氧量。运动方式则依次为步行、踏单车及慢跑,传统中医运动明显未受重视。Meta分析显示有氧运动有效改善上述的疗效观察指数(P<0.05),而太极拳则对患者的6MWT的步行距离及明尼苏达生活量表得分有相似效果(P<0.05),印证了上述第一个假设:“临床上或有……”,可惜有关太极拳的文献量少质低,结果欠缺说服力。三、第三部分共发放调查表120份,回收问卷120份,回复率100.00%。其中男性心力衰竭病人共64例,较女性病人56例为多(约1:0.875)。患者平均年龄为63.81±13.60岁,主要是已婚人仕(96例,80.00%);学历则以中学为主(52例,43.00%),脑力与体力劳动者各占一半,而以退休者占多数(65例,54.00%)。心功能级别方面以NYHA分级为Ⅱ及Ⅲ级的患者占多数,共79.20%,表示较大比例的心衰患者,体力活动略有/明显受限。基础疾病以高血压性心脏病(61例,50.83%)为主,合并疾病也是以高血压症为最多(79例,65.83%),其次是高脂血症(56例,46.67%)、冠心病(43例,35.83%)及糖尿病(41例,35.00%),可见三高症(高血压症、高血脂症、高血糖症)是诱发心衰的危险因素。中医辨证以心肾阳虚(39例)和气虚血瘀(38例)为最多,故治则亦是以温补心肾为主。过去3个月每天有做运动的CHF患者比没有的少(46:74例),但无论有没有运动习惯的患者,大部分都对中医运动养生都有明显的倾向性,而且未必受心功能的强弱影响,反而有机会因心理因素或借口例如无时间或怕累等原因而抗拒运动。接近半数患者(25例,54.35%)依从医护人员指示的流行运动方案,但有7例另加入传统的中医养生运动包括太极拳4例、八段锦2例及气功1例。不依从指示的患者有21例,其中13例认为白选的运动养生方式更适合,当中8例只选择传统的中医养生运动包括太极拳和八段锦(各4例)作为他们运动养生的方案,印证了上述第二个假设:“现实中可能有部分……”。运动时除微觉疲倦/疲倦(26例,56.52%)及微觉气喘/气喘(28例,60.87%)但稍作休息便可舒缓的患者较多外,大部分患者运动后都没有恶心欲呕(39例,84.78%)或基它的不活(44例.95.65%),显示病人对运动养牛有良好的适应性。大部分CHF患者运动后,在情绪、精神、活力、睡眠、胃口及大便次数等日常生活上均有改善或无变差,血压、血糖及血脂等的指数上则全部有所降低或无变差;减少服血压药的患者共20例(43.48%)而没有一例须加重血压药的分量:患者的NYHA分级大多数降低或没有大改变(29例,63.00%)。46例有运动的CHF患者,他们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得分较74例没有运动的患者为低(P<0.05),即生存质量较佳,t捡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有运动的CHF患者生存质量较没有运动的为高。进一步将他们分为纯流行运动组(A组共31例)、纯传统中医运动组(B组共8例)和流行运动结合传统中医运动组(C组共7例)并统计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分,结果A、B、C组分别评得28.65±15.70分、27.00±9.58分和26.86±8.93分,C组的得分最低,即生活质量最高;B组的得分亦较A组为佳,故无论只采用传统中医运动或采用传统中医运动结合流行运动的CHF患者,他们的生活质量均较单纯采用流行运动的CHF患者好,结果似乎亦与本研究第二部分文献分析的结果接近。但将三组生活质量进行方差分析后,却发现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三组间的CHF患者采取不同的运动方案后,生活质量有不同,可能与样本例数太少有关,未能有效反映传统中医运动对CHF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现况。结论:虽然本调查的样本例数较少,未能得出传统中医运动对CHF患者生活质量有改善的结论,然而,有相当数据显示传统中医运动对患者可能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副作用少,效果不容忽视,期望将来有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相关临床研究出现,将有助传统中医运动养生的推广和应用,为病人的康复带来新的选择,也为未来制定CHF患者的运动养生及慢病管理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王冬梅[8](2011)在《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随着现代人饮食习惯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但高尿酸血症是否是心血管疾病的直接致病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高尿酸血症致病机制尚不明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影响心脑血管及肾脏功能和结构的重要因素。目的研究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讨论尿酸是否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合理治疗高尿酸血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不同浓度的尿酸(0、5、20mg/dl)作用于HUVEC12、24h、48h及72h后,通过Real-time PCR, 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HUVEC eNOS及ICAM-1的表达,并应用ELISA法测定上清中s-ICAM的水平,综合分析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2)不同浓度的尿酸(5、20mg/dl)作用于HUVEC24h后,再降尿酸处理48小时后,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HUVEC ICAM-1的表达,并应用ELISA法测定上清中s-ICAM的水平,分析降尿酸处理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1) HUVEC在20mg/dl尿酸作用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NOS mRNA表达在12小时显着降低(P<0.05),在24、48小时显着升高(P<0.05),在72小时无显着性差异。eNOS蛋白表达在12、24、48小时与空白对照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在72小时较空白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HUVEC在5mg/dl尿酸刺激下,ICAM-1mRNA表达在12、48、72小时较空白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HUVEC在20mg/dl尿酸作用下,ICAM-1mRNA表达在24、48、72小时较空白对照组显着增高(P<0.05),在12小时较空白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与5mg/dl组相比,在12、24、48、72小时均显着升高(P<0.05)。尿酸作用于HUVEC,在12、24、48、72小时ICAM-1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有下降趋势,24小时5mg/dl及20mg/dl尿酸作用组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24小时sICAM-1相对量为最低点,此后随着作用时间延长,上清中sICAM相对量逐渐升高。2)降尿酸处理组,尿酸20mg/dl降至Omg/dl组的ICAM-1蛋白及sICAM-1表达量较对照组有升高的趋势,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mg/dl尿酸作用于正常血管内皮时会引起eNOS蛋白表达下降及ICAM-1mRNA及sICAM-1的表达增高,从而损伤内皮,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通过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心血管疾病,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生理浓度的尿酸对正常的血管内皮没有损伤,甚至会下调内皮ICAM-1的表达,从而保护内皮功能,说明生理浓度的尿酸的存在是有意义的。降尿酸处理后血管内皮功能没有改善,提示尿酸浓度大幅度变化对血管内皮可能是一种损伤。
古孝勇[9](2011)在《精神分裂症患者Th1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和功能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精神分裂症作为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由于其所造成的社会负担的严重性,已成为新世纪全世界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现今围绕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至今形成了几种比较固定的学说。本研究以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假说为基础,选择免疫系统中的几种Th1和Th2型细胞因子作为检测指标,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发病之间的关联性,为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线索。本研究以经临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为病例组,其中包括首次发病无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史的患者和至少四个月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诊断标准: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并参照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方案(修订本)(CCMD-2-R),以医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其血清IL-2、IL-4、IL-6和TNF-α的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Th1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和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联。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IL-2、IL-6的浓度要高于对照组,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IL-4、TNF-α的浓度要低于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Th1与Th2的功能发生了失衡偏向了以Th1型细胞因子的功能升高为主;并且TNF-α的水平在不同性别首次发病与否、不同疾病分型的患者之间存在差异;吸烟患者的血清IL-2水平相对非吸烟患者有下降趋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年龄、首次发病年龄和病前人格均不会影响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存在异常状况,其免疫系统中Th1与Th2的功能也发生了失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TNF-α、IL-2水平在不同分组的患者中的差别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Th1型细胞因子功能的升高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吸烟可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钱枝,鲍亮[10](2011)在《论瑜伽在城市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文中提出文章通过对瑜伽在城市开展的现状和在城市体育文化中的价值的分析,提出营造大众瑜伽锻炼的文化氛围,加快培训瑜伽专业指导员的步伐,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教学条件,提供持续不断的进修服务体系,形成健康的瑜伽文化网络,更好地促进城市体育文化的建设。
二、活化细胞的“健身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化细胞的“健身术”(论文提纲范文)
(1)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阐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相关概念 |
1.2.2 体育基本技术研究 |
1.2.3 武术基本技术研究 |
1.2.4 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研究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5.1 研究重点 |
1.5.2 研究难点 |
1.5.3 研究创新点 |
2 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基础 |
2.1 基本技术释义 |
2.2 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依据 |
2.3 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原则 |
2.3.1 原真性原则 |
2.3.2 时代性原则 |
2.3.3 全面性原则 |
3 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分解阐释 |
3.1 调身基本技术分析 |
3.1.1 调身技术的动作元素 |
3.1.2 调身技术的动作轨迹 |
3.1.3 调身技术的动作姿势 |
3.2 调息基本技术分析 |
3.2.1 调息技术的摄气练习 |
3.2.2 调息技术的行气练习 |
3.2.3 调息技术的固气练习 |
3.2.4 调息技术的吐气练习 |
3.3 调心基本技术分析 |
3.3.1 调心技术的主要状态 |
3.3.2 调心技术的主要形式 |
4 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分类阐释 |
4.1 基本技术的练习形式 |
4.1.1 结合时代要求,加强动功技术 |
4.1.2 紧贴健康需求,开发静功技术 |
4.2 基本技术的练习方式 |
4.2.1 注重身心合一的徒手练习 |
4.2.2 促进身械协调的器械练习 |
4.3 基本技术的练习功用 |
4.3.1 坚持以疗病为根本的技术 |
4.3.2 注重以养生为前提的技术 |
4.3.3 强化以壮力为核心的技术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2)益气通窍法联合局部干预治疗鼻鼽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 祖国医学、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
2 苍耳子散加玉屏风散组方分析 |
3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生理性海盐水鼻喷剂的疗效分析 |
4 氯雷他定片疗效分析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疗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瑜伽练习对网球运动的影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网球运动的概述 |
2.1.2 瑜伽运动的概述 |
2.2 研究现状 |
2.2.1 网球运动中有关身体素质的研究 |
2.2.2 瑜伽运动在身心健康上的研究 |
2.2.3 关于瑜伽练习对网球运动的影响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实验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指标的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4.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指标的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网球技术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件A |
个人简历 |
(4)强化六字诀对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呼吸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 |
1.2.2 祖国医学对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第二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样本选择 |
2.1.2 样本量的计算 |
2.1.3 资料收集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3.1 研究思路 |
2.3.2 技术路线图 |
2.3.3 研究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4.1 指导者干预质量控制 |
2.4.2 患者功法练习质量控制 |
2.4.3 监测指标质量控制 |
2.5 伦理考量 |
2.6 观察指标 |
2.6.1 肺功能测定 |
2.6.2.运动耐力测定 |
2.6.3 生活质量测定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三部分 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实验前3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 |
3.3 实验前后3组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
3.4 实验前后3组患者 6MWD对比 |
3.5 实验前后3组患者CAT评分对比 |
第四部分 讨论 |
4.1 六字诀及强化六字诀的功能及特点 |
4.2 强化六字诀对患者肺功能的调节作用 |
4.3 强化六字诀对患者运动耐力的调节作用 |
4.4 强化六字诀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调节作用 |
4.5 创新点 |
4.6 不足与展望 |
第五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呼吸困难量表 |
附录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 |
附录C 知情同意书 |
附录D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瑜伽放松术对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血液中BUN、CK和T的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rt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任务 |
1.4 文献综述 |
1.4.1 武术套路的定义和特点 |
1.4.2 瑜伽放松术 |
1.4.3 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 |
1.4.4 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 |
1.4.5 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 |
2.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的分组和身体基本情况 |
2.1.2 研究对象的训练情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实验流程 |
2.2.2 测试仪器 |
2.2.3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研究结果 |
3.1.1 初测结果 |
3.1.2 实验组和对照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
3.1.3 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血尿素氮(BUN)的比较 |
3.1.4 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血清肌酸激酶(CK)的比较 |
3.1.5 实验组和对照组组间血清睾酮(T)的比较 |
3.1.6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尿素氮(BUN)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的结果 |
3.1.7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CK)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的结果 |
3.1.8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睾酮(T)各时间点两两比较的结果 |
3.2 分析与讨论 |
3.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整体变化分析 |
3.2.2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尿素氮(BUN)的变化分析 |
3.2.3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CK)的变化分析 |
3.2.4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睾酮(T)的变化分析 |
3.2.5 血尿素氮(BUN)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对比分析 |
3.2.6 血清肌酸激酶(CK)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对比分析 |
3.2.7 睾酮(T)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对比分析 |
4.结论与建议 |
4.1 研究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心血管疾病的中医康复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现代心脏康复研究概述 |
1 心脏康复概念 |
2 心脏康复历史 |
3 心脏康复的基本原则 |
3.1 个体化原则 |
3.2 监护指导 |
3.3 循序渐进 |
3.4 持续性和系统性原则 |
4 心脏康复疗法 |
4.1 教育咨询 |
4.2 运动疗法 |
4.3 药物治疗 |
4.4 健康生活方式 |
4.5 心理治疗 |
5 心脏康复对象 |
6 心脏康复的获益 |
6.1 冠心病 |
6.2 急性心肌梗死 |
6.3 植入性心脏仪器 |
6.4 心脏外科手术 |
6.5 其他获益人群 |
第二部分 中医康复的理论基础 |
1 理论渊源 |
2 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 |
2.1 整体康复观 |
2.2 辨证康复观 |
2.3 功能康复观 |
2.4 综合康复观 |
3 中医康复疗法 |
3.1 药物康复疗法 |
3.2 饮食康复法 |
3.3 情志康复法 |
3.4 针灸康复法 |
3.5 气功康复法 |
3.6 运动疗法 |
4 中医康复疗法特点 |
4.1 四时制宜,因地摄生 |
4.2 形神并重,身心调养 |
4.3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
4.4 综合调摄,方法独特 |
5 中医康复和现代康复比较 |
第三部分 心血管疾病中医康复的机制研究 |
1 血液理化特性研究 |
1.1 血液流变学 |
1.2 血小板功能 |
1.3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
2 分子生物学研究 |
2.1 细胞因子释放 |
2.2 神经体液激素 |
3 血管内皮功能 |
4 心肌能量代谢 |
第四部分 中医康复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
1 中药康复 |
1.1 辨证论治 |
1.2 按法论治 |
2 针灸康复 |
3 运动康复 |
3.1 改善临床症状的研究 |
3.2 改善患者心功能的研究 |
3.3 改善危险因素的研究 |
4 气功康复 |
五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心脏疾病的中医康复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现代医学对心衰的研究 |
(一)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 |
(二) 现代医学对CHF发病机制的认识 |
(三) 现代医学对CHF的治疗 |
二、中医对心力衰竭的研究 |
(一) 病名 |
(二) 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 |
(三) 中医对心力衰竭的治疗 |
(四) 中医对心力衰竭的预防 |
三、中医传统养生运动 |
(一) 中医运动养生的特点 |
(二) 运动养生的形式、流派和内容 |
四、中医养生运动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理论依据 |
(一) 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
(二) 中医的理论依据 |
五、讨论 |
六、小结 |
第二部分 文献META分析 |
一、研究目标 |
二、数据与方法 |
(一) 文献数据库来源 |
(二) 检索策略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一) 评价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 |
(一) 研究对象整体情况分析 |
(二) Meta分析运动养生对CHF患者的疗效 |
五、讨论 |
(一) 反映目前养生运动康复方法及采用的训练时间(运动量)的不足 |
(二) 临床观察指数的共识 |
(三) 整理归纳不同运动康复方法的受重视程度 |
(四) 传统中医养生运动被临床研究忽视的现状 |
六、小结 |
第三部分 中医运动养生现况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对象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纳入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四) 诊断标准 |
(五) 疗效观察标准 |
(六) 研究方法 |
三、结果 |
(一) 一般情况调查 |
(二) 体检情况 |
(三) 既往史 |
(四) 生命体征及辅助检查 |
(五) 中医诊断 |
(六) 现时西医治疗情况 |
(七) 现时中医治疗情况 |
(八) 心衰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 |
(九) 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侯记分及生活质量状况 |
(十) 有运动养生的CHF患者的分组比较 |
四、讨论 |
(一) 一般情况 |
(二) 体检情况 |
(三) 既往史 |
(四) 生命体征及辅助检查 |
(五) 中医诊断 |
(六) 现时西医治疗情况 |
(七) 现时中医治疗情况 |
(八) 心衰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 |
(九) 中医运动养生的倾向性 |
(十) 中医运动养生的依从性 |
(十一) 中医运动养生的适应性 |
(十二) 中医运动养生的有效性 |
(十三) 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侯记分及生活质量状况 |
(十四) 本调查的限制 |
五、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8)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实验设备及材料 |
第三节 实验方法 |
第四节 实验结果 |
1. 细胞总RNA的提取和鉴定结果 |
2. 不同浓度尿酸对HUVEC eNOS、ICAM-1表达的影响 |
3. 降尿酸处理对ICAM-1表达的影响 |
第五节 实验讨论 |
第六节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及生物标志物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精神分裂症患者Th1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和功能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精神分裂症 |
1.1.1 精神分裂症概述 |
1.1.2 精神分裂症的流行概况 |
1.1.3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 |
1.1.4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 |
1.2 细胞因子 |
1.2.1 细胞因子的概念 |
1.2.2 细胞因子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 |
1.2.3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
1.2.4 Th1和Th2型细胞因子 |
1.3 精神分裂症与细胞因子 |
1.3.1 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
1.3.2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特征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关联性研究 |
1.4 立题依据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血清细胞因子检测方法 |
2.3 实验仪器和试剂 |
2.4 实验流程 |
2.4.1 样品复融 |
2.4.2 标准品配制和样品检测 |
2.5 资料统计分析 |
2.5.1 数据库建立 |
2.5.2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病例组的一般情况 |
3.1.1 性别构成 |
3.1.2 年龄构成 |
3.1.3 婚姻状况构成 |
3.1.4 受教育水平构成 |
3.2 病例组的临床特征分析 |
3.2.1 首次发病年龄构成 |
3.2.2 病程构成 |
3.2.3 临床分型构成 |
3.2.4 发病诱因 |
3.2.5 其它特征构成 |
3.2.6 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分布 |
3.3 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结果 |
3.3.1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一般状况 |
3.3.2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3.3.3 不同年龄研究对象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
3.3.4 病程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3.3.5 首次发病年龄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3.3.6 不同临床分型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3.3.7 首次发病与否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 |
3.3.8 不同病前人格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 |
3.3.9 患者吸烟与否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 |
3.4 TH1与TH2型细胞因子功能变化 |
3.4.1 病例组与对照组中Th1与Th2型细胞因子功能比较 |
3.4.2 首次发病与否对Th1与Th2功能变化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两组中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的分析 |
4.2 清TNF-A水平的性别差异 |
4.3 TH1与TH2型细胞因子功能变化分析 |
4.4 首次发病与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4.5 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4.6 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临床特征的相关分析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导师简介 |
致谢 |
(10)论瑜伽在城市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城市体育文化的背景 |
2. 瑜伽在我国城市体育发展中的现状 |
3. 瑜伽在城市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
3.1 瑜伽是增强体质, 健身养生最有益的方式 |
3.2 瑜伽是释放压力, 充实生活的有效方式 |
3.3 瑜伽是预防疾病, 康复医疗的有效方式 |
4. 如何发挥瑜伽在促进城市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
4.1 营造大众瑜伽锻炼的文化环境 |
4.2 组织管理工作有序, 构建城市瑜伽文化网络 |
4.3 培养瑜伽社区专业指导员 |
4.4 教学条件要不断优化, 以满足学习需要 |
5. 结论 |
四、活化细胞的“健身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健身气功基本技术的理论阐释研究[D]. 宋亚佩.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2)
- [2]益气通窍法联合局部干预治疗鼻鼽的临床疗效观察[D]. 梁祥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瑜伽练习对网球运动的影响效应研究[D]. 李坡. 广州体育学院, 2017(03)
- [4]强化六字诀对肺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呼吸功能的影响[D]. 蒋梅娜.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7(04)
- [5]瑜伽放松术对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血液中BUN、CK和T的影响的研究[D]. 吕莎. 首都体育学院, 2017(08)
- [6]心血管疾病的中医康复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D]. 梁武健.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7]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运动养生的现况研究[D]. 赖少伟(Lai Siu Wai).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8]尿酸对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相关研究[D]. 王冬梅.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1(05)
- [9]精神分裂症患者Th1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和功能变化的研究[D]. 古孝勇. 吉林大学, 2011(09)
- [10]论瑜伽在城市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价值[J]. 钱枝,鲍亮. 铜陵学院学报,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