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宝石梨引种观察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王鑫[1](2021)在《灰枣优系的比较及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灰枣在南疆产业化种植中出现了丰富的变异现象,从果实的性状上表现为果形、果重、果实风味及内部品质等方面的差异。本研究以在生产中发现的灰枣优系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进行系统的比较,对其果实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优系材料进行鉴定;为变异新品种的早期筛选鉴定提供参考,筛选出品质优良的新品系,为良种选育储备材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植物学形态上各优系材料的叶、枝、刺、吊、果均有一定的差异,其变异系数幅度在9.18%~79.74%。从植物学形态上可以鉴别出优系材料与灰枣间的差异。2.各优系材料在果实品质上有一定差异,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果实经济性状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如下。果实鲜食:从高到低分别为ZB-1、DH-1、Y-36、灰枣、9-1、ST-CK、ST-2。果实制干:从高到低分别为ZB-1、ST-CK、ST-2、DH-1、9-1、灰枣、Y-36。3.应用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各品系间差异进一步确认,从78条引物中筛选出8条多态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98条清晰,重复性好的条带,条带分布在100~2000bp。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2.2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2条,平均多态百分率为45.97%。引物42扩增出条带数最多,达24条;引物43多态百分率最高达81.81%,引物59多态百分率最低,为18.18%。从SCoT分子标记上可以看出各试材在DNA水平上的差异,是区别于灰枣的新品系。
章亮[2](2021)在《年龄对侧柏茎段培养快速繁殖的影响与黄帝手植柏克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侧柏是我国最常用的荒山造林树种之一,具有较大的生态价值和药用价值。目前,侧柏多使用实生苗、扦插等传统繁殖方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进行工厂化生产,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具有优良性状的侧柏苗。黄帝手植柏是我国特级古树名木,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近年来,黄帝手植柏由于年龄巨大,长势逐渐衰弱,急需进行保护保存工作,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克隆和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先以年龄约为50、800、3000年的侧柏一年生茎段为外植体,通过腋芽增殖途径进行侧柏茎段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主要探讨了基本培养基、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大量元素浓度对侧柏茎段培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年龄对侧柏茎段培养的影响,初步筛选了可能适宜于黄帝手植柏茎段培养各阶段的培养基,再以黄帝手植柏一年生茎段为外植体,进一步试验筛选出各阶段最适培养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各个年龄段侧柏的茎段污染率均随升汞消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但各个处理间结果差异不显着。50年侧柏几乎不会受升汞影响而死亡,侧柏古树则会随着升汞消毒时间延长出现死亡现象。随着侧柏年龄增大,最佳升汞消毒时间逐渐缩短。50、800、3000年侧柏和黄帝手植柏最佳升汞消毒时间分别为14min、14min、10min、8min,存活率分别为77.50%、70.97%、73.53%、72.97%。(2)各个年龄段的侧柏茎段在不同培养基上都能恢复生长,且启动率均在90%以上,同时适量的激素可以促进茎段生长。选择MS+0.1 mg·L-1NAA+0.1 mg·L-16-BA作为50、800、3000年侧柏和黄帝手植柏的最佳启动培养基。(3)MS基本培养基在不同年龄段的侧柏茎段增殖培养中均有较好效果;并且不同年龄段的侧柏茎段增殖培养需要的激素水平不同,50年侧柏适宜较高的NAA和6-BA浓度,侧柏古树需要中等水平的NAA和6-BA浓度;降低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的浓度,不同年龄段侧柏的增殖系数普遍呈下降趋势。50年侧柏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2 mg·L-1NAA+0.3 mg·L-16-BA,增殖系数为2.40;800年侧柏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1 mg·L-1NAA+0.3 mg·L-16-BA,增殖系数为2.57;3000年侧柏最佳增殖培养基为3/4MS+0.1 mg·L-1NAA+0.3 mg·L-16-BA,增殖系数为2.33;黄帝手植柏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1 mg·L-1NAA+0.2 mg·L-16-BA,增殖系数为2.52。(4)随着侧柏年龄的增大,侧柏生根更加困难,并且低年龄的侧柏和侧柏古树对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要求也有所不同。50年侧柏生根培养的最佳基本培养基为White培养基,最佳激素配比为0.2 mg·L-1IBA+0.1 mg·L-16-BA+0.1 mg·L-1NAA;800、3000年和黄帝手植柏的最佳生根培养基均为MS+0.1 mg·L-1IBA+0.1 mg·L-16-BA+0.1 mg·L-1NAA,60d生根率分别为23.08%、11.53%、10.00%。
潘军[3](2019)在《若干栽培措施对柿果实糖酸和单宁组分及含量变化的影响》文中提出试验以’太秋’及’南通小方柿’为供试材料,分析了柿果实糖、酸及单宁组分和含量变化的特点,探讨了外源赤霉素、人工授粉和果实套袋对太秋’果实生长、糖酸和丹宁组分及含量变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南通小方柿,及’太秋’果实糖组分由麦芽六糖、棉子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及甘露醇组成,为葡萄糖积累型果实;’南通小方柿’与’太秋’果实有机酸组分由草酸、酒石酸、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及琥珀酸组成,’南通小方柿’果实为柠檬酸优势型,而’太秋’果实为苹果酸优势型;’南通小方柿’及’太秋’果实可溶性单宁组分均由没食子酸(GA)、没食子儿茶素(GC)、儿茶素(CA)3种酚类化合物组成,’南通小方柿’可溶性单宁组分为没食子儿茶素优势型,而’太秋’果实为没食子酸优势型;’南通小方柿’可溶性单宁含量显着高于’太秋’,但没食子儿茶素是果实涩味的关键酚类化合物;2、4℃干燥保存是柿花粉适宜贮存条件,果实糖酸组分和单宁含量变化与供试授粉品种或株系密切相关;’高邮2号’可作为扬州地区’太秋’栽培专用授粉品种的优选株系之一;3、GA3和GA4+7外源处理均能显着促进果实可溶性总糖累积,抑制蔗糖与棉子糖生物合成,影响葡萄糖、果糖及甘露醇含量的积累;增加果实苹果酸及奎宁酸含量,降低柠檬酸、草酸及琥珀酸的含量;GA3处理可显着提高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对果实鲜重生长无显着影响,而GA4+7处理不仅显着降低果实可溶性单宁含量,且能显着促进果实鲜重生长,综合比较两种赤霉素对果实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影响,生产上可推荐应用1.0%GA4+7萼片处理和1.5%GA4+7果柄处理;4、供试果实袋对’太秋’果实果重生长无显着影响,采用红色果袋可显着增加’太秋’果实可溶性总糖、葡萄糖及果糖含量,降低总有机酸含量及可溶性单宁含量。
郭达[4](2016)在《砂梨品质评价体系构建与高光效、省力化树形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砂梨是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重要的果树树种,品种很多,来源多样,有我国自主选育的,也有从日本、韩国引进的品种。本试验观察分析了中外42个砂梨品种果实的品质,以品质优为主要评判标准并结合果实成熟期,从中筛选出早、中、晚熟品种8个构成品种组合,并建立了砂梨品质评价体系,为宁镇扬丘陵山区砂梨品种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也为砂梨品质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基于省力化的需求,引进砂梨高干两主枝棚架形和单主枝联体“梳形”两种新的栽培模式,与现有三主枝棚架形和V形进行比较试验,以期获得砂梨整形修剪简单化、省力化和机械化的树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的42个砂梨品种果实外观综合评价以幸水、翠冠、秋月、圆黄、彩玉和黄金梨最好;内在品质综合评价以幸水、翠冠、若光、彩玉、秋月、丰水和王秋为佳。按照模糊综合评判值的大小将42个砂梨品种划分为四个等级品种类型,评判值大于0.60的为一等品种类型,共有6个品种,其中3个早熟品种和3个中熟品种;评判值在0.50-0.60之间的为二等品种类型,共有10个品种,其中1个早熟品种、6个中熟品种和3个晚熟品种;评判值在0.40-0.50之间的为三等品种类型,共有14个品种,其中早、中、晚熟品种分别有2个、6个、6个;评判值小于0.40的为四等品种类型,共有12个品种,早、中、晚熟品种分别为4个、5个、3个。供试砂梨品种平均单果重为434 g,可溶性固形物平均含量为13.3%,可溶性总糖平均含量为97.27 mg·g-1,维生素C平均含量为2.95mg·g-1,石细胞平均含量为8.8mg·100g-1,可滴定酸平均含量为1.38mmol·100g-1。根据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结合砂梨不同品种果实成熟期,筛选出8个适应性强、品质优的优良品种。分别是幸水、若光、翠冠、爱甘水、秋月、彩玉、丰水、王秋。对8个组合品种进行糖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果糖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山梨醇再次,葡萄糖含量最低。3.四种树形的果实采收率单主枝联体“梳形”最高,并且另外三种整形方式差异显着;单主枝联体“梳形”整形的单位树冠面积修剪作业用时最少,并且不需要进行主枝先端诱引,作业难度较低。四种树形的光合日变化均表现为不对称的双峰型曲线,均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单主枝联体“梳形”净光合速率为16.21 μmo1·m-2·s-1,V形15.24μmol·m-2·s-1、高干两主枝水平棚架形13.15μmol.m-2·s-1、高干三主枝水平棚架形12.66 μmol·2·s-1,单主枝联体“梳形”的净光合速率平均值显着高于另外三种树形。四种树形果实单位面积早期产量:单主枝联体“梳形”为1.81kg·m-2,V形为1.25 kg·m-2,高千三主枝水平棚架形为1.22kg·m-2,高干两主枝水平棚架形为0.83kg·m-2,单主枝联体“梳形”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高干三主枝水平棚架形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3.8%,与单主枝联体“梳形”差异极显着,与V形差异显着;同时高干三主枝水平棚架形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最高,为76.78 mg·g-1,与单主枝联体“梳形”和V形均达到差异极显着水平。四种树形的维生素C含量、石细胞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无显着差异。通过模糊矩阵对四种树形砂梨果实品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其结果高干三主枝水平棚架树为0.56,单主枝联体“梳形”为0.55,高干两主枝水平棚架形为0.49,V形为0.44。
王宏伟,苗益伟,杨军,王少敏[5](2016)在《9个国内选育梨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文中认为对引进的9个国内选育的梨新品种植物生长势、果实经济性状、物候期和开花结果习性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个品种各有优缺点,早熟梨以‘翠冠梨’表现最好,‘绿宝石’次之;中晚熟梨以‘黄冠梨’表现最好,‘玉露香’次之;大多数品种均适宜在泰安及周边地区发展。
饶远林[6](2012)在《五个日韩梨品种在雅安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性状评价》文中认为本试验以2006年引自湖北省果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的喜水,王子二十世纪,林金,早生喜水,天皇五个日韩梨品种为试材,通过对其进行引种相关试验,如田间物候期观察、生长性状、抗(病、虫)性和果实品质的测定,评价其是否为适合雅安地区栽培的梨品种,为我国南方高温、多湿、少日照地区栽培优良日韩梨品种提供可靠依据。田间物候期观测结果:通过对5个日、韩梨品种引种后的芽萌动期、展叶期、新梢生长期、花期、果实成熟期以及叶片脱落的观测与统计分析发现,在雅安地区引种试验的5个品种均表现出成熟早的特点,其中喜水、天皇是早熟品种,王子二十世纪、林金、早生喜水是早中熟品种;通过引种试验中的相关生长性状观测与分析发现,五个品种的新梢生长长度、生长粗细幅度、果实膨大期、果实纵横径相近,没有明显差别,都接近原产地水平,且均具有良好的抗虫和抗病能力,另外通过对树丰产性调查发现:四年生的高位嫁接树天皇与王子二十世纪的单株产量最高,分别为13.58kg和10.54kg。最后,通过果实外在品质的相关评价,发现五个品种间除了早生喜水与天皇的果实表面光洁度最好,王子二十世纪果面光洁度相对较差外,其它指标均无显着差异;通过果实内在相关品质(各品种果实风味、种子数、肉质、石细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等内质特征)的测定,综合考虑王子二十世纪内在品质优良——可溶性固形物10.3%,可溶性糖8.90%,每100g中含维生素C1.992mg,可食率88.6%,果皮厚度0.60mm。采用合理-满意度多维价值理论合并规则,对五个梨品种的12个主要果实品质特性进行合成合理-满意度的计算和评价。五个梨品种的合成合理满意度分别为:王子二十世纪最高0.612,其次天皇0.582,早生喜水0.557,喜水0.427,林金最低为0.387。综合满意度最好的王子二十世纪加分项是其果实内在品质,但是其外观品质得分较小;综合满意度最小的是林金,外观品质贡献分数高,但内在品质较差。综合各项评价:五个日、韩梨品种间在雅安地区的引种栽培效果相比较,属于中上的有王子二十世纪、天皇两个品种,属于中等的有早生喜水,属于中下的有喜水和林金,这为西南地区相关的日韩梨引种提供了可靠参考。
柴春叶[7](2010)在《泌阳县梨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采用文献查询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泌阳县梨产业发展的面积、发展特点、品种特点、各乡镇分布情况、病虫害发生特点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找出了泌阳县梨产业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1、泌阳县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等都比较适宜发展梨果产业发展,成本、价格、劳动力资源、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泌阳县具有发展梨果产业的潜力。2、梨果产业是泌阳县的传统产业,目前还存在着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生产技术落后、果品商品化率低等突出问题;近几年泌阳县的梨树栽培面积及产量有所下降,栽培技术、管理措施和产后销售等环节都有待提高.3、泌阳县的梨树品种结构有待调整更新,适当下调马谷田瓢梨的比例,大力引进发展适合泌阳县生态条件下栽培的黄金梨、大果水晶、圆黄等优质新品种.4、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加快泌阳县梨产业的发展。在生产上要突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推行产业化经营。作为名、优、特产品,要以区域化、基地化为依托,以专业化生产为手段,探索和推行现代化经营的形式和途径,建立经济合作组织,形成系统的销售网络,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以“泌阳瓢梨”为龙头的系列品种梨商品生产基地。
廖明安,刘旭,任雅君,吴万波[8](2005)在《南方早熟梨引种与选育概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我国梨生产现状,分析了我国引进、选育南方早熟梨品种的重要性和意义,阐述了其可行性,概述了我国早熟梨引种选育的现状和一些优良早熟梨新品种,并对我国南方早熟梨引种选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薛晓敏,王金政,张安宁,田寿乐[9](2005)在《山东省梨主要品种资源调查初报》文中提出对山东省梨树主要品种资源的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梨树品种资源丰富,当地主栽品种十几个,引进品种几十个,本文以3个传统地方优良品种和9个引进优良品种为代表, 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果实性、果实品质以及抗性、适应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以后引种栽培提供参考。
周建[10](2004)在《中日韩砂梨引种、筛选及始果树营养诊断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梨树原产地之一,梨树是我国三大栽培果树之一,其栽培面积与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从整个梨产业结构来说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品种结构不合理,单位面积产量低,优质果少,经济效益差等。 为改变目前状况和推进湖南省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中南林学院“绿之梦”果园和永州“金地”公司分别引进了一批砂梨品种,其中包括部分日韩品种。本文即以其中的十个品种:翠冠、清香、丰水、黄花、绿宝石、大果水晶、黄金、圆黄、爱宕、新高等为研究对象,进行引种、对比观察实验,主要研究它们在株洲、永州的生长特性、物候期、果实性状、丰产性、抗病性。根据它们在引种地的表现,本文采用多维价值理论的评定方法从果实品质、生长性状、抗病性和丰产性等四个方面进行量化评定,筛选出几个适应湖南的品种。筛选结果显示:中国梨品种表现普遍好于日韩国品种;翠冠、绿宝石、清香、圆黄、爱宕在引种地表现最好。 在进行引种、筛选的同时,为了更加合理地指导生产施肥,本文采用模糊营养诊断法对上述十个品种进行叶片营养诊断。诊断范围包括N、P、K、Ca、Mg、Fe、Mn、Cu、Zn等9个元素指标。凯氏测氮法测N元素;分光光度法测P元素;火焰光度法测定K元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a、Mg、Fe、Mn、Cu、Zn等元素,并根据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由分析结果得出以卜结论: (1)圆黄梨氮素含量处于低量范围,其余品种皆处于适量范围。 (2)丰水梨磷素含量处于低量范围,大果水晶梨处于高量范围,其余品种皆处于适量范围。 (3)黄花、黄金、爱宕、新高等4个品种的钾素处于适量范围,其余6个品种钾含量都处于低量范围。 (4)10个品种的钙素含量普遍偏低。仅翠冠、爱宕处于适量范围,其余8个品种皆处于低量范围。 (5)镁素,黄花、绿宝石、爱宕等3个品种处于低量范围,另外7个品种处于适量范围。 (6)各品种铁素含量较正常,仅黄花梨含量处于低量范围。 (7)在所有品种中,黄花梨锰素含量处于高量范围,其余品种皆处于适量范围。 (8)铜素含量相对较复杂,清香、绿宝石、新高等3个品种处于高量范围,大果水晶处于低量范围,其余6个品种处于适量范围。 (9)在所有品种中,翠冠梨锌素含量处于高量范围,其余品种皆处于适量范围。
二、绿宝石梨引种观察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宝石梨引种观察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灰枣优系的比较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枣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
1.2.1 地方品种选优 |
1.2.2 实生选种 |
1.2.3 倍性育种 |
1.2.4 杂交育种 |
1.2.5 芽变选种 |
1.3 枣果实品质研究 |
1.4 枣品种鉴定方法 |
1.4.1 形态学鉴定 |
1.4.2 孢粉学鉴定 |
1.4.3 同工酶鉴定 |
1.4.4 DNA分子标记 |
1.5 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2章 灰枣优系植物学性状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1.3 试验方法 |
2.1.4 数据分析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叶片描述型性状的比较 |
2.2.2 叶片数值型性状的比较 |
2.2.4 果核性状的比较 |
2.2.5 枣头、二次枝、针刺性状的比较 |
2.2.6 枣吊性状的比较 |
2.3 讨论 |
第3章 灰枣优系果实经济性状比较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仪器与试剂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分析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果实鲜食品质比较 |
3.2.2 果实制干品质比较 |
3.2.3 果实经济性状与植物学性状相关性分析 |
3.3 讨论 |
3.3.1 主成分分析对果实经济性状综合评价 |
3.3.2 果实经济性状与植物学性状相关性 |
第4章 灰枣优系SCoT分子标记鉴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主要仪器设备 |
4.1.3 主要试剂 |
4.1.4 试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DNA检测 |
4.2.2 SCoT引物筛选 |
4.2.3 SCoT引物多态性分析 |
4.3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年龄对侧柏茎段培养快速繁殖的影响与黄帝手植柏克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侧柏植物资源概述 |
1.1.1 侧柏生态特性及分布 |
1.1.2 侧柏的价值 |
1.1.3 黄帝手植柏 |
1.2 植物组织培养 |
1.2.1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 |
1.2.2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 |
1.2.3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
1.3 柏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3.1 柏科植物组织培养现状 |
1.3.2 侧柏组织培养现状 |
1.3.3 侧柏古树组织培养现状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1.4.1 本研究目的意义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年龄对侧柏茎段培养快速繁殖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培养条件 |
2.1.3 侧柏茎段培养快速繁殖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 |
2.2.2 不同培养基对侧柏茎段启动培养的影响 |
2.2.3 不同因素对侧柏增殖培养的影响 |
2.2.4 不同因素对侧柏生根培养的影响 |
2.2.5 炼苗移栽 |
2.3 讨论 |
2.3.1 外植体消毒 |
2.3.2 启动培养 |
2.3.3 增殖培养 |
2.3.4 生根培养 |
2.4 小结 |
第三章 黄帝手植柏克隆繁殖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培养条件 |
3.1.3 黄帝手植柏克隆繁殖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黄帝手植柏茎段消毒时间的选择 |
3.2.2 不同培养基对黄帝手植柏茎段启动培养的影响 |
3.2.3 不同因素对黄帝手植柏增殖培养的影响 |
3.2.4 不同因素对黄帝手植柏生根培养的影响 |
3.2.5 炼苗移栽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创新点 |
4.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若干栽培措施对柿果实糖酸和单宁组分及含量变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果实糖酸及单宁的研究进展 |
1.2.1 果实可溶性糖研究进展 |
1.2.2 果实有机酸研究进展 |
1.2.3 果实单宁的研究进展 |
1.3 栽培措施对果实品质影响研究 |
1.3.1 授粉对果实品质影响研究 |
1.3.2 赤霉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
1.3.3 套袋处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 |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甜柿和涩柿果实糖酸及单宁组分的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果实品质测定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甜柿和涩柿果实糖组分及含量变化比较 |
2.2.2 甜柿和涩柿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比较 |
2.2.3 甜柿和涩柿果实可溶性单宁组分及含量变化的比较 |
2.3 讨论 |
2.3.1 甜柿和涩柿果实糖组分及含量变化比较 |
2.3.2 甜柿和涩柿果实有机酸组分及含量变化比较 |
2.3.3 甜柿和涩柿果实可溶性单宁组分及含量变化比较 |
2.4 小结 |
第三章 授粉对'太秋'果实糖酸组分和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方法 |
3.1.3 柿花粉采集、保存及授粉 |
3.1.4 柿花粉离体萌发率测定 |
3.1.5 果实形态特征与糖酸单宁组分及含量测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柿花粉活力变化观察 |
3.2.2 授粉处理对'太秋'甜柿果实生长和发育的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外源赤霉素处理对甜柿果实生长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与处理方法 |
4.1.3 果重及萼片重变化测定 |
4.1.4 果实品质测定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外源赤霉素处理对萼片及果实鲜重生长的影响 |
4.2.2 外源赤霉素对成熟期'太秋'果实品质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套袋对'太秋'果实生长、糖酸组分和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方法 |
5.1.3 果实生长与糖酸组分和单宁含量测定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套袋处理对果实及萼片的影响 |
5.2.2 套袋处理对成熟期果实糖酸组分和单宁含量变化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4)砂梨品质评价体系构建与高光效、省力化树形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梨果实品质的研究进展 |
1.1 关于果实外观品质的研究 |
1.2 关于果实内在品质的研究 |
2 梨品种选育概况 |
2.1 国外名优梨的栽培现状和选育历史 |
2.2 我国梨栽培和选育的历史与现状 |
2.3 名优梨品种在我国的引种筛选 |
3 砂梨高光效、省力化整形模式研究 |
3.1 树形方面研究 |
3.2 光合作用 |
第二章 砂梨品质评价体系构建与优质砂梨品种糖组分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果实品质模糊综合评判 |
1.4 相关性分析、差异显着性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供试砂梨品种的成熟期 |
2.2 砂梨果实品质评价及品种筛选 |
2.3 优质砂梨品种糖组分分析 |
3 讨论 |
3.1 砂梨果实成熟期的划分 |
3.2 砂梨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品种筛选 |
3.3 不同砂梨品种的果实品质 |
3.4 砂梨果实中糖的组成特点 |
3.5 砂梨果实甜味的评价指标 |
第三章 砂梨高光效、省力化树形探索研究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果实品质模糊综合评判 |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砂梨四种树形的光合日变化 |
2.2 砂梨四种树形作业效率的比较 |
2.3 砂梨四种树形果实早期产量的比较 |
2.4 砂梨四种树形果实品质的比较 |
3 讨论 |
3.1 不同树形的光合日变化 |
3.2 不同树形的作业效率 |
3.3 不同树形的果实产量和品质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致谢 |
(6)五个日韩梨品种在雅安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性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文献综述 |
1.1 梨的植物学特征、种质资源分布和栽培品种分类 |
1.1.1 梨的植物学特征 |
1.1.2 梨的种质资源分布 |
1.1.3 我国梨的栽培品种分类 |
1.2 梨的选育历史及栽培概况 |
1.2.1 梨品种的选育 |
1.2.2 国内外梨的栽培概况 |
1.2.3 南方早熟梨栽培的优势 |
1.3 我国梨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
1.3.1 梨产业发展现状概述 |
1.3.2 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1.3.3 梨产业发展趋势 |
1.4 五个日韩梨品种在原产地或中国部分引种地的性状表现 |
1.4.1 喜水 |
1.4.2 王子二十世纪 |
1.4.3 林金 |
1.4.4 早生喜水 |
1.4.5 天皇 |
2 试验的目的与意义 |
3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1 供试材料 |
3.2 试验地概况 |
3.3 试验方法 |
3.3.1 树体性状调查 |
3.3.2 形态特征观测 |
3.3.3 物候期观察 |
3.3.4 枝梢和果实生长测量 |
3.3.5 抗性调查(抗病性、抗虫性) |
3.3.6 丰产性调查 |
3.3.7 果实品质分析 |
3.3.8 梨品种品质的评价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树体性状 |
4.2 植物形态学特征 |
4.3 物候期观察 |
4.4 枝梢和果实生长观测 |
4.5 抗性调查(抗病性、抗虫性) |
4.6 丰产性调查 |
4.7 果实品质分析 |
4.8 梨品种品质的评价 |
5 讨论与小结 |
5.1 讨论 |
5.2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泌阳县梨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梨果业生产现状 |
1.1.1 世界梨果业生产现状 |
1.1.2 中国梨果业生产现状 |
1.2 梨果产业发展趋势概述 |
1.2.1 生产趋势 |
1.2.1.1 区域化 |
1.2.1.2 标准化 |
1.2.1.3 安全化 |
1.2.2 消费趋势 |
2 引言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泌阳梨果产业生产发展概况 |
4.1.1 泌阳县梨树栽培面积和产量 |
4.1.2 泌阳县梨树品种特点、结构和分布 |
4.1.2.1 泌阳梨主要栽培品种及其特点 |
4.1.2.2 品种种植面积比例结构 |
4.1.2.3 泌阳县各乡镇分布面积比例 |
4.1.3 主要病虫害情况 |
4.2 泌阳县梨产业所存在的问题 |
4.2.1 品种结构单一,优质品种发展缓慢 |
4.2.2 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不高 |
4.2.2.1 种植布局分散,经营面积小 |
4.2.2.2 梨园管理粗放 |
4.2.2.3 不注重科学技术的利用 |
4.2.2.4 病虫害防治意识差 |
4.2.3 科技推广、普及滞后,产业组织化程度低 |
4.2.3.1 果树科研、推广、普及较为滞后 |
4.2.3.2 梨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缺少专业合作组织带 |
4.2.3.3 果农的市场意识、品牌意识淡薄,营销体系不健全 |
4.2.3.4 优质果品比例小,对果实采后处理重视不够 |
4.2.3.5 梨果质量参差不齐 |
4.2.3.6 对果实采后处理重视不够 |
4.2.4 良种苗木体系建设滞后 |
4.3 泌阳县发展梨产业的优势条件 |
4.3.1 自然生态优势 |
4.3.1.1 地理位置 |
4.3.1.2 气候特点 |
4.3.1.3 地形和水资源特点 |
4.3.2 成本价格优势 |
4.3.3 品种资源优势 |
4.3.4 栽培技术优势 |
4.3.5 交通运输通讯优势 |
4.4 泌阳县梨产业发展对策 |
4.4.1 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无公害梨基地建设 |
4.4.2 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及管理水平 |
4.4.2.1 扩大经营面积,集中种植布局 |
4.4.2.2 提高梨园管理水平 |
4.4.2.3 加强病虫害防治意识 |
4.4.2.4 加快科学技术推广普及 |
4.4.2.5 加快产业组织化进程 |
4.4.2.6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梨果市场竞争力 |
4.4.2.7 深入推进果品市场及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
4.4.2.8 加快泌阳梨采后贮藏保鲜及深加工业发展 |
4.4.2.9 加快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 |
5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10)中日韩砂梨引种、筛选及始果树营养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前言 |
2 国外名优梨的栽培现状和选育历史 |
2.1 西洋梨选育现状 |
2.2 日本梨的栽培现状 |
2.3 日本梨的选育历史 |
2.3.1 日本20世纪中期的梨产品 |
2.3.2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产品 |
2.3.3 日本近期培育的品种 |
2.4 韩国梨的栽培与品种选育 |
2.4.1 栽培现状 |
2.4.2 品种结构 |
2.4.3 韩国梨育种概况 |
3 中国梨树栽培历史和现状 |
3.1 早熟品种 |
3.2 中熟品种 |
3.3 晚熟品种 |
4 引种与栽培的概况 |
4.1 国外品种在中国的引种筛选 |
4.2 国内名优品种的引种筛选 |
5 植物营养诊断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
5.1 营养诊断发展历史 |
5.2 营养诊断在落叶果树中的应用 |
5.3 营养诊断在热带经济果木林中的应用 |
5.4 营养诊断在用材林木中的应用 |
6 结束语 |
第二部分 正文部分 |
1 名优砂梨品种的引种表现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供试品种材料 |
1.1.2 研究方法 |
1.1.2.1 物候期生和长性状的调查 |
1.1.2.2 抗病性和丰产性调查 |
1.1.2.3 果实品质的分析方法 |
1.2 栽植及管理情况 |
1.3 引种表现结果 |
1.3.1 翠冠梨 |
1.3.2 清香梨 |
1.3.3 丰水梨 |
1.3.4 黄花梨 |
1.3.5 绿宝石梨 |
1.3.6 大果水晶梨梨 |
1.3.7 黄金梨 |
1.3.8 圆黄梨 |
1.3.9 爱宕梨 |
1.3.10 新高梨 |
2 名优砂梨的筛选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筛选方法 |
2.1.2.1 建立品种筛选模型 |
2.1.2.2 计算单因素指标的合理--满意度 |
2.1.2.3 计算合成合理--满意度 |
2.2 筛选结果 |
2.2.1 利用生长性状特性来筛选 |
2.2.1.1 梨品种生长性状单因素合理满意度的计算 |
2.2.1.2 梨品种生长性状合成合理--满意度的计算 |
2.2.1.3 结果 |
2.2.2 利用梨果品品质特性来筛选 |
2.2.2.1 梨果品质单因素合理--满意度的计算 |
2.2.2.2 梨果品品质合成合理--满意度的计算 |
2.2.2.3 结果 |
2.2.3 利用梨品种抗病性进行筛选 |
2.2.3.1 梨抗病性单因素合理--满意度的计算 |
2.2.3.2 梨品种抗病性合成合理--满意度的计算 |
2.2.3.3 结果 |
2.2.4 从丰产性的角度来筛选 |
2.2.4.1 单株产量合理--满意度的计算 |
2.2.5 复合筛选 |
2.2.5.1 复合合理--满意度的计算 |
2.2.5.2 复合筛选结果 |
2.3 结论与讨论 |
2.3.1 结论 |
2.3.2 讨论 |
3 初结果树营养诊断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方法 |
3.1.2.1 取样方法 |
3.1.2.2 样品处理方法 |
3.1.2.3 营养元素测定方法 |
3.1.2.4 营养诊断方法 |
3.1.2.4.1 营养诊断的数学原理 |
3.1.2.4.2 诊断的模糊数学模型 |
3.1.2.4.3 模型参数 |
3.1.2.4.4 元素标准工作曲线以及线形回归方程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结果 |
3.2.2 分析 |
3.2.2.1 翠冠梨 |
3.2.2.2 清香梨 |
3.2.2.3 丰水梨 |
3.2.2.4 黄花梨 |
3.2.2.5 绿宝石梨 |
3.2.2.6 大果水晶梨 |
3.2.2.7 黄金梨 |
3.2.2.8 圆黄梨 |
3.2.2.9 爱宕梨 |
3.2.2.10 新高梨 |
3.3 措施与对策 |
3.3.1 氮素 |
3.3.2 磷素 |
3.3.3 钾素 |
3.3.4 钙素 |
3.3.5 镁素 |
3.3.6 铁素 |
3.3.7 锰素 |
3.3.8 铜素 |
3.3.9 锌素 |
3.4 讨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表1 砂梨梨品种生长性状调查表 |
附表2 砂梨品种物候表 |
附表3 十个梨品种果实性状总汇表 |
附表4 砂梨品种感病调查表 |
致谢 |
四、绿宝石梨引种观察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灰枣优系的比较及鉴定[D]. 王鑫.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2]年龄对侧柏茎段培养快速繁殖的影响与黄帝手植柏克隆[D]. 章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若干栽培措施对柿果实糖酸和单宁组分及含量变化的影响[D]. 潘军. 扬州大学, 2019(02)
- [4]砂梨品质评价体系构建与高光效、省力化树形探讨[D]. 郭达.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5]9个国内选育梨新品种引种栽培试验初报[J]. 王宏伟,苗益伟,杨军,王少敏. 中国园艺文摘, 2016(03)
- [6]五个日韩梨品种在雅安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性状评价[D]. 饶远林.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6)
- [7]泌阳县梨产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 柴春叶.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7)
- [8]南方早熟梨引种与选育概述[A]. 廖明安,刘旭,任雅君,吴万波. 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2005
- [9]山东省梨主要品种资源调查初报[A]. 薛晓敏,王金政,张安宁,田寿乐. 全国第四届梨科研、生产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5
- [10]中日韩砂梨引种、筛选及始果树营养诊断的研究[D]. 周建. 中南林学院,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