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定像输出的点线性化调整

激光定像输出的点线性化调整

一、论激光照排输出的网点线性化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周啸[1](2015)在《混合加网算法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加网是数字印刷技术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作用是将连续调数字图像转变成离散态网目调图像,用以制版印刷。数字加网技术的核心是算法模型,算法模型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加网质量,从而最终影响印刷质量。数字加网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但人们对印刷质量的不懈追求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当前单一调幅调频加网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难以克服,有的成为瓶颈,极大地影响了印刷质量,甚至带来较高的印刷成本,因此混合加网成为加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围绕混合加网这一主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混合加网技术、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构建、混合加网算法模型构建、加网算法印刷阶调复制特性、加网原型实验验证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有:1.对混合加网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混合加网技术存在的瓶颈问题。研究分析了构成混合加网基本模型的主要类型和存在的问题,对混合加网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并总结了论文的整体研究方案和流程。2.提出并建立了解决加网难题、用以构建混合加网模型的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对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的生成环境和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概念。设计构建了HLC加网算法模型,建立了Moire条纹和线数选取模型,搭建了非水平网角HLC加网算法模型。设计构建了多参可控加网算法模型和空间域随机数组加网算法模型。通过选取随机数发生器和构建随机数组模型,确定网点重心生成网点。设计构建了分布函数加网算法模型和伪随机函数加网算法模型,利用均匀分布函数发生器和乘同余伪随机函数发生器确定网点中心和网点点位。为实现任意加网参数条件下的加网,提出了网目调单元网点通用模型库建库方法。3.提出并建立了混合加网算法模型和问题解决方案。在研究混合加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构建的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提出了算法组合建模方法。提取图像阶调信息和基本加网信息并建立基本筛选模型。通过对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的信息提取,对其进行匹配建模获得混合加网算法模型。提出过渡区域平滑衔接模型、“绝网”临界值模型和“绝网”区域网点归并模型三大影响因子,并针对问题构建了渐变中心位移算法模型、同灰度级网点重组算法模型和网点归并算法模型。最后研究了其他混合加网方法。4.对加网算法模型进行了质量评价与验证,获得其印刷阶调复制特性。首先对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进行质量评价,主要包括网目调图像及其内部结构评价、二值半色调重构准确度评估和半色调图像熵差评价。根据已有实验数据,构建了加网算法的阶调复制特性模拟模型,通过模拟模型给出了相同印刷条件下加网算法印刷阶调复制特性曲线波动的可行区间。通过相同条件下的印刷实验,获得加网算法的印版网点阶调复制特性曲线、印张网点阶调复制特性曲线和网点扩大补偿曲线,研究获得了加网算法的阶调复制特性。研究了混合加网印刷图像的自然复制效果,并对印刷图像进行了主观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所提算法模型的加网应用方案。5.设计开发了混合加网算法模型原型实验验证系统。根据本文建立的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和混合加网模型,设计开发了混合加网模型原型实验验证系统。主要包括图像处理界面、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加网界面和混合加网算法模型加网界面。该系统能够实现本文加网算法的图像处理和加网,生成用于制版和印刷实验的网目调图像。

周啸[2](2012)在《地图调频加网模型及其印刷阶调复制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加网技术是地图印刷生产中使用的一项关键技术,它是将数字原稿进行二值化的重要手段。根据加网方式的不同,数字加网技术可以分为调幅加网、调频加网和混合加网三种方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印刷品质量要求的提高,已有的加网算法逐渐暴露出固有的缺陷,促进了新的加网方式和算法不断出现。四色叠印技术的成熟使四色印刷代替专色印刷成为现实,地图四色印刷目前广泛采用调幅加网技术,生产的产品能够满足用图单位和用图者的需要。然而,调幅加网作为一种传统的加网方式,存在不容忽视的缺陷,如线条锯齿感、玫瑰斑和龟纹、色彩表现力不足等,在生产高精度、高保真和高质量地图产品时,调幅加网技术无能为力。调频加网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一般印刷品生产上得到了实践应用。目前,地图调频网印刷仍处在“零起点”,论文以调频加网技术为核心,研究了地图调频网印刷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地图调频网印刷的现状,并说明了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结构。2.从定性角度讲述了加网模型及其在地图印刷中的复制特性。分析了调幅调频加网模型的网点生成原理及各自的优缺点,并对加网模型在地图印刷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分析,比较了不同模型用于地图印刷的特点,提出地图调频网印刷的设想。3.在调频加网技术的基础上,确定了地图调频网印刷的最优模型和参数。首先分析了两类抖动算法的基本思想,通过开发“抖动算法调频加网软件”,对几种常见模型在线划地图和影像地图加网上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能够用于线划地图和影像地图调频网印刷的最优算法模型和参数。研究了乘同余伪随机算法在地图加网上的应用,重点研究了地图加网效率,并确定了最优算法模型和参数。4.对调频加网地图印刷复制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网点扩大机理的基础上从定性角度拟合了调幅加网和调频加网网点扩大曲线,并提出地图加网的质量控制条件。研究了地图调频网印刷的印版线性化方法和网点扩大补偿方法,并通过定量分析法制作色块梯尺,测量印版和印刷样张数据,定量拟合了印版线性化曲线、网点扩大曲线以及网点扩大补偿曲线,分析归纳了地图调频网印刷的复制特性和规律。5.地图调频网印刷色彩方面,从四色印刷代替专色印刷的角度出发,为获得能够在调频加网条件下最佳的CMYK四色配比,通过等变量实验对七种地图常用色彩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最佳的色彩配比。利用主客观评价方法对印刷样张进行了各项指标的评价,得出地图调频网印刷优于调幅网印刷的结论。6.在分析现有调幅调频算法模型存在缺陷的基础上,以乘同余伪随机算法和二阶调频网点算法为底层算法模型,开发了基于最优乘同余伪随机算法的二阶调频加网算法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在改进地图调频网印刷质量上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冯灿东[3](2011)在《印前图像质量控制的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原稿图像质量与印刷品图像质量的一致性是我们印刷从业人员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由于印刷技术的局限性,要完全地达到一致的效果比较困难。印前图像质量是决定印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做好印前图像质量的控制,是实现精美印品质量的根本。下面将从图像的扫描、Photoshop分色参数设置、输出设备校正三个方面实现对印前图像质量的控制。

刘诗德[4](2009)在《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以数字化为标志的当今出版印刷技术,已全面从传统的模拟或模数混合工艺向全数字化生产工艺转变,色彩管理与数码打样是全数字化印刷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较详尽地阐述了色彩管理与数码打样的基本理论以及质量控制技术,结合苏州影像图集、地理图集、专用地图等研究项目,在四色印刷打样质量控制和地图专色数码打样色彩匹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首次提出了匹配印刷实地密度标准的线性化控制模式和逆向色彩匹配法获取印刷特性文件,对地图专色数码打样进行了四色分量修正与色度逼近校正方法,并建立了地图专色打样转换模型。本论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测绘系统内首次构建了基于ICC标准的数码打样质量控制机制,为测绘生产单位各部门之间搭建了色彩一致性的标准平台,提出并实现了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解决方案。(2)对数码打样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首次提出使用匹配印刷实地密度标准的控制方法进行输出设备的基本线性化和逆向色彩匹配法获得印刷特性文件等创新式控制手段与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可靠的验证。通过对数码打样校正,部分单位数码打样与印刷的平均色差做到了ΔE ab=1NBS左右,达到很好的色彩匹配效果。(3)在CTP印前系统数码打样环境和EFI XF数码打样软件环境下进行专色打样色彩匹配的研究,分别采用了CMYK修正和L*a*b*逼近法提高专色数码打样颜色匹配效果,最终专色数码打样平均色差做到了ΔE a*b=1NBS左右,达到了专色打样很好的颜色匹配效果,并建立了基于特定环境的专色数码打样转换算法。(4)设计了用于长期监控印刷特性的颜色控制条,建立了长效的印刷特性跟踪反馈机制,并准实时更新数码打样环境。(5)分析了建立测绘行业标准印刷ICC特性文件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6)在数码打样阶段性和总体评价方面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讨,提出了评价方法与指标,制定了数码打样整体评价色差标准。

刘红莉[5](2009)在《基于CTF流程的色彩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据广泛市场调查与研究得知,国内绝大多数的印刷企业中,CTF流程仍然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适合大部分印刷企业与输出中心的作业模式,这是由于它具有运行成本低、操作工艺成熟、工艺适应性好、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国内即使一部分有实力的印刷企业引进了CTP系统,但在实际生产中仍然保留着使用CTF流程,并且日用量很大。目前国内还不具备普及使用CTP的条件,所以CTF流程在国内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应用范围。与CTP技术相比,由于CTF工艺流程人工操作的环节较多,所以存在着环节复杂、网点工艺控制性低、自动化程度低、时效性低等问题。针对CTF工艺的不足以及目前国内使用CTF流程的现状,企业应从务实的角度考虑在引进CTF工艺设备同时,提出CTF的工艺更新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并很有必要对现有CTF流程进行色彩控制。随着人们对印刷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对于由于各种原因仍无法引进CTP设备的企业来说,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色彩是印刷生产流程中图文复制的关键要素,彩色原稿从色彩分解形成四色直至印刷品,全部围绕着网点的传递和变化,因此要以控制网点质量来控制色彩,以保证色彩的真实再现,本课题以CTF流程网点转移与色彩再现为研究重点,通过对网点转移与色彩再现的关系、网点转移与色彩控制方法理论的剖析,综合输出胶片和晒制PS版过程中影响网点转移的诸多因素,结合实验,分析网点在各阶段传递过程中,各质量控制参数对最终质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控制,然后采用仪器测量进行客观再现,并对CTF流程进行优化,构建一个标准的实用型色彩控制生产模型。本文首先对印刷色彩复制到理论及CTF流程中网点的转移进行介绍,分析了网点与色彩再现的关系,并介绍了基于CTF流程的色彩控制方法。整个实验设计项目的实施形成了一套基于CTF流程的标准色彩控制体系,其合理性在工业实践中也得到了验证。所以本研究对于以CTF工艺流程为主的企业进行色彩控制和流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唐义祥,赵磊,张明亮[6](2008)在《激光照排机线性化曲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激光照排机进行线性化后,再对不同网点及其不同加网线数进行实验分析。首先采用方圆形网点对激光照排机线性化,之后对菱形网点的不同加网线数进行实验并分析其网点扩大值。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照排机线性化后,还需要对不同网点及其加网线数的网点进行再次校正。

孟婕,赵艳东[7](2008)在《印前工艺的规范化及数据化》文中认为印前作为整个印刷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印刷质量的好坏,印前过程质量控制是为最后印刷品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苏春让[8](2008)在《海德堡Delta-RIP输出网点线性化管理》文中指出在激光照排机输出胶片的过程中,输出网点线性化的系统管理十分重要,这关系到网点还原的准确性、制版的效果和印刷时的色彩再现,本文利用海德堡Delta-RIP 7.0控制普胜102激光照排机输出胶片的实例,浅析制版和输出胶片流程中的输出网点线性化管理方法。Delta-RIP输出网点线性化管理1.建立不同类型胶片输出网点线性化群组在海德堡CTF印前制版生产工艺流程中,Delta-

唐义祥,孙万里[9](2008)在《激光照排机线性化曲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印前流程中的任何一个操作的测量和校正都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激光照排时,无论操作者有无经验,都要进行测量和校正。这样才能监控每次的输出质量以及更正从理想设置的偏移。

刘武辉[10](2008)在《电脑平面设计及印前图文处理问答(二十七)》文中研究说明387.CorelDraw中文本有几种类型?答:在CorelDraw中,把文本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美术字文本,另一种是段落文本,虽然这两种文本都是使用文本工具来创建的,但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美术字文本具有更多的图形对象的特性,可以对美术字文本运用更多的特殊效果;而段落文本则可以运用更多的文字格式。

二、论激光照排输出的网点线性化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激光照排输出的网点线性化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混合加网算法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总体分析
        1.2.2 调幅加网研究现状分析
        1.2.3 调频加网研究现状分析
        1.2.4 混合加网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研究的目标、内容和解决的问题
        1.3.1 总体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1.3.3 解决的问题
        1.3.4 整体研究方案流程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混合加网方法与解决方案架构
    2.1 混合加网机理
        2.1.1 混合加网思想的产生
        2.1.2 传统混合加网方法
        2.1.3 传统混合加网基本构成模型
    2.2 存在问题分析
        2.2.1 传统混合加网基本构成模型存在的问题
        2.2.2 传统混合加网引起的问题
    2.3 总体思路架构与解决方案
        2.3.1 总体思路架构
        2.3.2 解决方案的提出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及其关键算法
    3.1 总体分析
        3.1.1 构建混合加网的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
        3.1.2 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生成
        3.1.3 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的设计与开发
    3.2 HLC加网模型及其关键算法
        3.2.1 解决问题与建模思路
        3.2.2 HLC加网算法建模
        3.2.3 Moire条纹和线数选取模型
        3.2.4 非水平网角HLC加网算法
    3.3 多参数可控加网模型及其关键算法
        3.3.1 解决问题与建模思路
        3.3.2 多参数可控加网算法建模
    3.4 空间域随机数组加网模型及其关键算法
        3.4.1 解决问题与建模思路
        3.4.2 空间域随机数与随机数组建模
        3.4.3 重心定位加网算法建模
    3.5 随机数发生器加网模型及其关键算法
        3.5.1 解决问题与建模思路
        3.5.2 随机数发生器模型
        3.5.3 分布函数加网算法建模
        3.5.4 伪随机函数加网算法建模
    3.6 网目调单元网点通用模型库建库
        3.6.1 建库需求分析
        3.6.2 模型与模型库思想
        3.6.3 加网模型库建模
        3.6.4 模型库的管理与调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合加网算法模型与技术方案
    4.1 总体方案架构
        4.1.1 建模思想方法
        4.1.2 总体方案架构
    4.2 影响因子模型构建
        4.2.1 阶调划分模型
        4.2.2 传统混合加网存在的问题
        4.2.3 影响因子模型
    4.3 算法的组合建模
        4.3.1 信息提取与算法组合建模
        4.3.2 影响因子过滤器模型
        4.3.3 过滤器处理效果分析
    4.4 其他混合加网解决方案
        4.4.1 面向对象方案
        4.4.2 面向分色片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网模型质量评价与验证
    5.1 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建立
        5.1.1 总体设计
        5.1.2 评价对象确定
        5.1.3 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确定
    5.2 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质量评价
        5.2.1 网目调图像及其内部结构评价
        5.2.2 二值重构准确度评估
        5.2.3 网目调图像熵差评价
    5.3 模拟阶调复制特性建模与评价
        5.3.1 建模思想与方法
        5.3.2 模型建立与分析
    5.4 印刷阶调复制特性建模与评价
        5.4.1 网点印刷阶调复制特性
        5.4.2 加网算法质量检测印刷实验
        5.4.3 印版网点阶调复制特性建模
        5.4.4 印张网点阶调复制特性建模
        5.4.5 印刷与模拟阶调复制特性模型比较分析
    5.5 网目调图像自然复制效果评价
        5.5.1 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加网效果评价
        5.5.2 混合加网算法效果评价
        5.5.3 主观评价法评价
    5.6 加网算法模型应用方案
        5.6.1 应用方案顾及因素
        5.6.2 网目调单元网点模型应用方案
        5.6.3 混合加网算法模型应用方案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混合加网算法模型原型实验验证系统
    6.1 系统开发前准备
    6.2 系统设计开发
        6.2.1 系统结构和运行环境
        6.2.2 系统主要功能示例
    6.3 系统测试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创新点
    7.2 下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2)地图调频加网模型及其印刷阶调复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地图调频网印刷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地图调频网印刷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
        1.4.1 论文的研究思路
        1.4.2 论文的内容结构
第二章 加网模型及其在地图印刷中的应用
    2.1 数字加网的基本原理
        2.1.1 加网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2.1.2 数字加网及其过程原理
        2.1.3 数字网点的生成方法
    2.2 调幅加网技术及其算法模型
        2.2.1 调幅加网参数设置
        2.2.2 调幅加网算法模型
    2.3 调频加网技术及其算法模型
        2.3.1 调频加网参数设置
        2.3.2 调频加网原理及算法模型
    2.4 加网技术在地图出版中的应用
        2.4.1 地图印刷特点
        2.4.2 不同加网方式用于地图印刷生产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图调频网印刷最优抖动模型和随机函数模型的确定
    3.1 抖动算法模型的定性分析
        3.1.1 模式抖动(Bayer抖动)算法模型
        3.1.2 误差扩散抖动算法模型
    3.2 最优抖动算法模型及参数的确定
        3.2.1 抖动算法模型研究对象的确定
        3.2.2 抖动算法调频加网软件设计
        3.2.3 调频加网最优抖动算法模型及参数实验
        3.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 乘同余伪随机算法调频加网最优模型及参数的确定
        3.3.1 随机数的产生及发生器的设计
        3.3.2 随机数发生器调频网点生成方案
        3.3.3 最优加网效率乘同余伪随机算法模型及参数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调频加网地图出版印刷复制特性研究
    4.1 调频加网网点扩大及地图出版质量控制条件
        4.1.1 网点扩大机理
        4.1.2 调频加网网点扩大曲线的拟合
        4.1.3 调频加网地图出版质量控制条件
    4.2 印版线性化及网点扩大补偿规律研究
        4.2.1 线性化方法研究
        4.2.2 网点扩大补偿方法研究
        4.2.3 调频加网印版线性化及网点扩大补偿规律实验研究
    4.3 调频加网四色叠印替代专色印刷研究
        4.3.1 地图要素设色的基本原理
        4.3.2 调频加网地图印刷四色叠印替代专色印刷方案
        4.3.3 数据分析
    4.4 调频加网的地图质量评价
        4.4.1 主观评价法评价地图
        4.4.2 客观评价法评价地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最优乘同余伪随机算法的二阶调频加网算法模型研究
    5.1 现有算法模型存在的问题
        5.1.1 叠印地图线划锯齿感的成因
        5.1.2 调频加网网点扩大严重性成因分析
    5.2 模型建立的思路
        5.2.1 模型需要解决的问题
        5.2.2 底层模型构架的确定
        5.2.3 底层算法模型的结合
    5.3 模型的建立
        5.3.1 最优乘同余伪随机算法网点点位分析
        5.3.2 算法的改进及二阶调频网点的实现
        5.3.3 模型建立需要注意的问题
    5.4 模型的模拟打样实验
        5.4.1 加网界面设计
        5.4.2 模型的宏观输出图像
        5.4.3 模型的微观网点分布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3)印前图像质量控制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图像的扫描
2 Photoshop分色参数设置
    2.1 油墨选项设置
    2.2 网点增大
    2.3 分色选项设置
        2.3.1 底色去除
        2.3.2 灰成分替代
        2.3.3 黑版限量
        2.3.4 油墨总量
        2.3.5 底色增益
3 输出设备校正
4 结语

(4)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
        1.1.2 CTF 和CTP 技术
        1.1.3 CTP 流程下的数码打样
        1.1.4 国内外数码打样技术的发展现状
    1.2 测绘生产单位印前工艺现状
        1.2.1 测绘行业地图印刷的特点
        1.2.2 测绘生产单位印前工艺现状
        1.2.3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
第二章 颜色空间描述与计算
    2.1 颜色空间描述
        2.1.1 印刷色彩管理中颜色空间构成
        2.1.2 RGB 色空间
        2.1.3 CMYK 颜色空间
        2.1.4 XYZ 颜色空间
        2.1.5 L*a*b*颜色空间
        2.1.6 色差计算
    2.2 设备颜色空间计算
        2.2.1 输入设备颜色计算
        2.2.2 显示设备颜色计算
        2.2.3 输出设备建模与颜色计算
    2.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色彩管理理论与数码打样技术
    3.1 色彩管理相关理论与方法
        3.1.1 色彩管理原理
        3.1.2 色域
        3.1.3 ICC 特性文件
        3.1.4 ICC 色彩管理的实施
        3.1.5 PostScript 色彩管理
        3.1.6 Windows 新型色彩管理机制WCS
    3.2 数码打样技术
        3.2.1 数码打样理论、技术和服务三位一体
        3.2.2 数码打样与传统打样比较
        3.2.3 RIP 前与RIP 后数码打样
        3.2.4 数码打样色域匹配
        3.2.5 设备ICC 特性的创建与数码打样设置
        3.2.6 数码打样误差原因分析
    3.3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解决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色印刷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研究
    4.1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1 需求问题
        4.1.2 测试设备配备问题
        4.1.3 数码打样质量控制技术问题
    4.2 四色印刷数码打样关键步骤质量控制
        4.2.1 标准印刷样张质量控制
        4.2.2 印刷网点扩大补偿控制
        4.2.3 匹配印刷实地密度标准的设备基本线性化
        4.2.4 逆向式色彩匹配法获得印刷ICC 特性文件
        4.2.5 数码打样校正
    4.3 影响数码打样质量的其它因素
        4.3.1 数码打样设备对打样质量的影响
        4.3.2 数码打样墨水对打样质量的影响
        4.3.3 数码打样纸张对打样质量的影响
        4.3.4 标准印刷样张对数码打样的影响
        4.3.5 测量重复精度
        4.3.6 印刷标准样张要求
        4.3.7 样张测量时间
    4.4 数码打样应用案例
        4.4.1 数码打样文件准备
        4.4.2 CTP 印前实验室数码打样环境建立
        4.4.3 《苏州影像图集》数码打样环境建立
        4.4.4 南京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环境建立
    4.5 建立测绘行业标准印刷ICC
        4.5.1 建立标准印刷ICC 的优越性
        4.5.2 标准印刷ICC 建立的可行性
        4.5.3 标准印刷ICC 建立实施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图专色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研究
    5.1 基于CTP 印前系统的专色打样控制
        5.1.1 目前印前系统专色数码打样瓶颈
        5.1.2 地图专色数码打样精确匹配方案
    5.2 建立基于四色数码打样环境的专色打样模型
        5.2.1 专色数码打样模型建立构思
        5.2.2 专色数码打样模型建立
        5.2.3 专色数码打样模型分析与适用范围
        5.2.4 精细专色转换模型构想
    5.3 色度逼近法进行专色数码打样控制
        5.3.1 专色定义及打样输出
        5.3.2 专色打样色度校正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数码打样质量比较与评价
    6.1 基本线性化质量评价
    6.2 数码打样设备ICC 特性文件评价
    6.3 印刷ICC 特性文件评价
        6.3.1 印刷ICC 与国际标准ICC 进行比较评价
        6.3.2 印刷网点扩大曲线评价
    6.4 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总体质量评价
        6.4.1 质量评价色差标准
        6.4.2 部分测绘生产单位数码打样总体评价
    6.5 本章总结
第七章 本文总结与进一步工作
    7.1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7.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7.3 本课题研究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CTF流程的色彩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二章 印刷色彩复制的理论基础
    2.1 网点在色彩复制中的作用
    2.2 网点与色彩再现的关系
        2.2.1 网点呈色原理
        2.2.2 网点百分比与色彩再现
        2.2.3 网点与阶调层次
        2.2.4 网点与灰平衡
    2.3 CTF流程中网点的转移
        2.3.1 网点扩大的原因
        2.3.2 制版过程中的网点扩大
        2.3.3 印刷过程中的网点扩大
第三章 基于CTF流程色彩控制方案设计
    3.1 CTF色彩复制系统
        3.1.1 RIP
        3.1.2 拼大版
        3.1.3 数码打样
        3.1.4 输出胶片
        3.1.5 晒版
    3.2 基于CTF流程网点转移及色彩控制方法的分析
        3.2.1 照排输出的胶片线性化
        3.2.2 晒版机的线性化
        3.2.3 冲版机状态测试
第四章 工业实验与数据分析
    4.1 测试版设计
        4.1.1 灰平衡测试表
        4.1.2 网点梯尺
        4.1.3 双排色彩控制条
    4.2 实验实施
        4.2.1 制作大版文件
        4.2.2 CTF+晒版
        4.2.3 印刷
    4.3 抽样
    4.4 数据测量前的准备
        4.4.1 实地密度测量
        4.4.2 印刷反差测量
        4.4.3 制版及印刷过程网点扩大测量
        4.4.4 灰平衡导表测量
    4.5 实验数据分析
        4.5.1 阶调再现控制数据分析
        4.5.2 色彩再现控制数据分析
        4.5.3 色彩转移控制数据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激光照排机线性化曲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激光照排机线性化调整
    1.1 激光照排机的参数确定
    1.2 网点的线性化调整
2 激光照排机线性化调整
    2.1 实验条件
    2.2 实验设备及材料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 结语

四、论激光照排输出的网点线性化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混合加网算法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 周啸.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5(12)
  • [2]地图调频加网模型及其印刷阶调复制特性研究[D]. 周啸.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2(06)
  • [3]印前图像质量控制的实现[J]. 冯灿东. 价值工程, 2011(20)
  • [4]数码打样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D]. 刘诗德.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9(01)
  • [5]基于CTF流程的色彩控制方法研究[D]. 刘红莉. 曲阜师范大学, 2009(10)
  • [6]激光照排机线性化曲线研究[J]. 唐义祥,赵磊,张明亮. 包装工程, 2008(12)
  • [7]印前工艺的规范化及数据化[J]. 孟婕,赵艳东.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08(11)
  • [8]海德堡Delta-RIP输出网点线性化管理[J]. 苏春让. 今日印刷, 2008(11)
  • [9]激光照排机线性化曲线研究[J]. 唐义祥,孙万里. 印刷杂志, 2008(11)
  • [10]电脑平面设计及印前图文处理问答(二十七)[J]. 刘武辉. 广东印刷, 2008(03)

标签:;  ;  ;  ;  ;  

激光定像输出的点线性化调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