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关磁阻电机的特性及在家电业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谢勇军[1](2020)在《小样本情况下基于智能算法的开关磁阻电机建模》文中指出开关磁阻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调速性能好、对恶劣环境适应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纺织行业、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然而其双凸极结构和磁饱和使得其磁链、电流和转矩模型建立难度大,而这些模型是电机性能评估和控制的基础。由于开关磁阻电机的非线性,一般基于实验或仿真数据建立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值模型。建模所需要的数据量往往决定了建模的时间成本。因此研究小样本情况下开关磁阻电机电流和转矩建模成为了一个研究重点。准确的建模数据是建立高精度模型的基石。论文介绍了两类测量开关磁阻电机磁链的方法,一类为转子固定方法,另一类为基于转矩平衡的快速测量方法。快速测量方法采用一系列的后处理,使得几个特定位置下的测量精度与转子固定法相当。快速测量法获得的数据量少,因此本文研究如何添加先验知识,提高以快速测量法测得的少量样本为训练集的开关磁阻电机模型的精度。论文讨论的开关磁阻电机建模包含磁链建模、电流建模和转矩建模。对于磁链建模,本文观察到两个现象:(1)小样本情况下,基于BPNN或SVM的磁链模型误差主要来自θ较小的区间,而在ψ-θ曲线呈直线区域预测精度较高。(2)三相6/4开关磁阻电机ψ-θ曲线的变化规律在[0°,15°]区间与反比例函数的一段相似。基于上述先验知识本文提出一种映射函数,使得当i固定时,三相6/4电机ψ-θ曲线在[0°,30°]基本呈直线。采用映射后的数据训练所得模型在[0°,30°]预测精度明显提升。为提升磁链模型在剩余角度区间的精度,本文从平衡训练样本之间的线性与非线性角度出发,进一步提出一种映射函数。采用经过两个函数映射后的样本训练所得模型,均方误差(MSE,Mean Squared Error)相比原始模型降低了数十倍。为进一步验证改进后的磁链模型的有效性,将改进后的磁链模型应用于分步建模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磁链模型使得分步建模法在测量样本上的精度明显提升。对于电流建模,由于实验法所得数据的特点,小样本情况下,直接基于BPNN建模精度很低。论文根据i-θ曲线,分析了不同位置下的训练样本对于建立高精度电流模型的重要程度。[30°,45°]区间由于相邻两条i-θ曲线间距变化规律复杂,而快速测量法测得数据难以表达该变化规律,所以导致电流模型在该区间效果差。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映射函数,使得映射后的i-θ关系变化规律变得简单,降低了电流模型的学习难度。电流较大区域,随θ增加i迅速增加,而BPNN中常用的激活函数sigmoid难以拟合的现象。因此本文提出浅层的激活函数为指数函数深层的为sigmoid的结构来提高对电流变化特性的拟合能力。实验发现:若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去除小于15°的样本,则基于BPNN的电流模型精度很高。[0°,15°]区间由于单条i-θ曲线变化复杂,快速测量法测得数据也难以表达该变化规律。但去除小于15°的样本训练所得模型学习到了[15°,30°]区间相邻ψ-i曲线之间间距基本相同这一规律。因此本文结合磁链模型的改进思路,提出一种映射函数,使得相邻ψ-i曲线间距在区间[0°,15°]保持在区间[15°,30°]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结合映射函数和修改激活函数两种手段,本文基于BPNN并以磁链快速测量法能得到的四个特定位置下的样本为训练集,建立了和分步建模法精度相近的电流模型,却只有一个基于BPNN的电流模型。分步建模法是一种以快速测量法所得的少量样本为训练集,依旧能够较好工作的电流建模方法。它采用在小样本情况下工作较好的磁链模型生成数据,再将生成数据用于电流建模。对于磁链模型,本文借鉴分步建模法的思想利用高精度的电流模型或磁链模型生成数据,再将生成数据用于转矩建模。本文最后基于simulink环境搭建了开关磁阻电机的CCC控制和APC控制模型,实验结果为进一步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龚扬[2](2019)在《小功率开关磁阻电机设计及其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关磁阻电机属于一种旋转式机电能量转换装置,逐渐应用于家电行业、航天航空、交通运输业等领域。开关磁阻电机具有结构简单、调速性能好、易于维护、成本低等优点,使得其在小功率电机的应用中具有高度的优越性。本文首先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对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机电能量转换原理、基本方程及其数学模型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结合电机的功率输出公式,计算了开关磁阻电机的主要尺寸,并根据经验和电机结构计算其他结构尺寸。电机每相绕组匝数计算结合了相绕组关断时刻的磁路分析,通过建立该位置的磁路模型,详细计算了电机的气隙磁导和铁芯磁导,结合计算机软件得到该位置的磁化曲线,通过与有限元仿真的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磁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本文对电机的初始结构尺寸和绕组参数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并且仿真结果验证了初始电磁设计的有效性。本文以转矩电流比作为优化目标,此优化目标越大,表示单位电流对应的转矩大,也可以间接表示电机效率越高,以部分结构参数和绕组参数作为优化变量。首先用田口法对电机进行优化设计,并对田口法的优化结果进行分析,由于田口法只是局部寻优的优化方法,且开关磁阻电机的高度非线性,无法准确确定优化变量对优化目标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在全局范围内不确定可以搜索到最优方案。因此,本章再以遗传算法对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优化,将选择转矩电流比最大时对应的方案进行样机研制。论文最后针对样机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测试了样机的基本特性和运行特性。其中,开关磁阻样机的基本特性包括电感特性、磁化曲线和静态转矩特性。样机的运行特性,主要测试额定工况下的电流波形和输出转矩,并与有限元仿真结果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可以验证有限元仿真的正确性。
罗航[3](2019)在《小家电用高速开关磁阻电机振动和噪声抑制研究》文中指出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简称SRM)作为一种新型电机以构造坚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起动转矩大和控制方式灵活等众多优点在近30年中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如今SRM被应用于电动车驱动系统、家用电器、工业制造、高速传动等众多领域。由于SRM是双凸级结构,并采用高频开关性的功率驱动电路,使得噪声和振动成为其最为突出的问题,严重限制了SRM的应用范围,所以如何抑制噪声和振动是SRM设计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在关于SRM振动研究的相关参考文献中基本都是基于大功率大型电机的背景下,对于小家电用的高速SRM振动与噪声研究内容甚少。本文正是以小家电用高速SRM的减振和降噪为研究背景。设计一台适用于小家电用的SRM,并在充分发挥SRM其特点的基础上,对SRM的设计参数进行优化,以达到减小振动和降低噪声的目的。首先,本文对SRM进行简要介绍,分析了SRM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在小家电领域中的应用。其次,对SRM的工作原理和其基础理论进行阐述,分析理想线性模型下的电感、磁链与电流波形。接着,依照设计的要求,参考以往设计类似电机的经验,确定了SRM的基本设计流程,并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说明,获得了SRM样机的初始尺寸参数。然后,利用有限元Maxwell仿真软件对SRM本体进行建模与仿真,构建随电流大小与转子角位置变化的电感、磁链、径向力曲线,修改SRM中的气隙、定子轭厚与定转子极弧等参数,发现其对振动和噪声影响的规律,寻找最优的设计参数,以此决定样机的最终要求参数;其次,以有限元仿真得出的电感、磁链、径向力曲线为基础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非线性的样机仿真模型,搭建了其调速系统仿真模型,同时利用机械阻抗法对其振动加速度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开关磁阻样机可在课题要求内达到降噪和减振的目的。最后利用试验样机对本文所达到的改进目标进一步的验证。
李柯楠[4](2018)在《四相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算法研究》文中指出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简称SRM)是继传统电机之后的一种性能极其优越的新型电机,SRM因为具有结构简单,可控参数多,调速范围宽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各个领域,尤其是电动汽车领域,成为了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其固有的双凸极结构,其运行时转矩脉动比较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范围。为了减小转矩脉动,常用四相开关磁阻电机代替三相开关磁阻电机,而对于其控制方法上,直接转矩控制是在定子坐标系下分析电机的数学模型,直接控制磁链和转矩,以定子磁场定向,不需转子参数,大大减少了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转矩脉动的产生。目前国内研究四相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算法较三相开关磁阻电机要少得多,因此,研究四相开关磁阻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四相开关磁阻电机相比三相开关磁阻电机的开关状态更多,从而也使控制策略方案更加灵活可变。论文首先分析了磁链两电平状态下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并结合余弦转矩分配函数,通过两种控制策略的共同作用来研究对转矩脉动的抑制作用;此外,由于四相SRM相角的特殊性,研究了磁链三电平状态在四相电机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利用增加过渡电压矢量对开关表进行优化方案,重新设计开关表。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以上四种设计分别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余弦分配函数的直接转矩控制和磁链三电平的直接转矩控制相比传统的磁链两电平的直接转矩控制均能更好地抑制转矩脉动,但相比较而言,磁链三电平对转矩脉动的抑制效果最好。
袁雨[5](2018)在《用于高转速大惯量负载的开关磁阻电机变速驱动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飞轮储能系统依靠高转速大惯量的转子飞轮实现惯性储能,具有储能密度大、可靠性高、生命周期长等优点,在航天航空、军工国防等领域获得重要应用。电动机驱动系统是飞轮储能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完成高转速大惯量转子飞轮的快速储能与变速驱动,其性能好坏影响着储能系统的实用性、高效性和可靠性。本项目所研究的飞轮储能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储能系统,它要求高储能(≥18MJ),并运行于脉冲模式(20Hz重复输出),这些对驱动电动机及其控制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其高储能的特点要求储能飞轮高转速大惯量,这会使驱动系统难以快速调节;而脉冲输出模式造成储能飞轮转速频繁快速变化,这要求驱动系统具备很强的对抗冲击能力。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相比于其它电气驱动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行范围广、控制参数多、驱动电路可靠等优点,更能满足本项目飞轮储能系统的特殊要求。基于此,本文针对18MJ脉冲储能系统,开展了用于高转速大惯量飞轮负载的开关磁阻电动机变速驱动系统的研究,以实现大惯量飞轮的快速驱动,并在6分钟内完成预期储能。首先,对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其次,对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优化设计了电机额定转速和额定功率;阐明了稳态时的电流斩波值、开通角、关断角、电压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实现了控制参数的优化,从而确定了驱动系统最佳控制参数;搭建了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动态仿真模型,验证了控制参数的合理性,实现了电流斩波、角度控制及斩波角度组合等多种控制方式的分析研究,据此,提出了基于定角度斩波(CCC1)、变角度斩波(CCC2)和角度控制(APC)的综合控制策略。同时,开展了基于“DSP+CPLD”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硬件设计工作,并以电流内环、转速外环的双闭环控制思路进行了软件设计。最后,基于提出的控制策略,对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试验表明储能系统可在5分钟内将飞轮驱动至10500r/min,完成18MJ惯性储能,满足了项目对高转速大惯量负载快速起动和变速驱动的需求。
李震广[6](2016)在《双开关磁阻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开关磁阻电机因具有结构简单坚固、成本低、起动转矩大、起动电流小、效率高等系列优点而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一些大功率或要求可靠性高等应用场合,往往需要采取两台电机进行同步传动;然而由于电机存在制造误差等原因,使得其机械特性难以达到完全一致,在采用两台电机同步传动时会因其机械特性的差异而造成两台电机输出转矩的不平衡,严重时会因其中某台电机的输出转矩过大而造成电机过载甚至烧毁的危险。论文针对由两台电机构成的同步控制系统展开研究,提出采用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同步控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文中分别就该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具体设计及仿真建模等展开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首先简要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特点及发展概况,阐述了双开关磁阻电机同步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模糊控制的双开关磁阻电机同步控制方法,介绍了论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系统阐述了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结构、电路方程、数学模型及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基本组成,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目前常用的控制方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了开关磁阻电机存在转矩脉动大的问题,并研究采用基于转矩分配函数法的直接转矩控制来抑制转矩脉动。深入研究了基于模糊控制的双开关磁阻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的具体设计方法,即针对由两台开关磁阻电机构成的同步控制系统,构建了以转速作为控制外环、转矩作为控制内环的双闭环控制模型,其中外环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内环采用基于转矩分配函数法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并分别就相关控制策略的具体设计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设计研究。采用MATLAB构建仿真模型,对上述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进行仿真验证,同时与传统交叉耦合控制进行对比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牛成亮[7](2016)在《纺织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开关磁阻电机(SRM)在20世纪80年代初快速成长发展起来。它是优点特别突出的一种调速驱动系统。SRM的突出特点是构造特别简单、运行相当稳定而且效率很高。由于这些因素,它变成其他各种调速系统比如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等的强大对手。如此之多的优点和发展潜力已经得到各大院校以及各个相关研究机构的大力关注。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SRD)主要包括SRM和SRM控制器两大部分。本文主要是针对纺织行业的应用条件、适用场合以及成本等要求,以一台37KW、三相12/8极的开关磁阻电机样机为基础设计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在设计之前,首先查阅了大量SRD系统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中的数学模型、电机控制方式等进行深入分析,选择最优的控制方式应用于此调速系统之上。然后需要了解纺织机械所需要的是一台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而且能够进行频繁正转和反转的电机。不仅如此,SRM和SRM控制器还要能够适应一定程度的恶劣场合,在潮湿以及温度很高的环境中能够长期稳定有效的运行。在此基础上尽量控制所设计的SRM控制器成本保持在较低的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特性、工作原理及其数学模型和电机的基本控制方式等。在此基础上,以DSPTMS320F2812为核心控制芯片对控制器的电流检测电路、转子位置和速度检测电路、故障检测和保护电路等硬件电路进行了设计。以及功率变换电路和采用双通道驱动器2SC0108T2A0-17的功率变换器驱动电路的原理图进行了设计。还有包括采用Altera的可编程逻辑器件EPM240T100C5的可编程逻辑电路原理图的设计,键盘与显示电路的原理图设计等。软件方面,包括控制器主程序、中断程序、转速测算以及键盘和显示程序等的编写。最后,在本文研究与设计的基础上,对硬件电路进行PCB图的绘制。然后编写SRM控制器的相关控制程序进行不断调试。再加上温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交流接触器、IGBT、硅桥、电解电容、铜排、散热器等外围器件做出纺织机械使用的SRM控制器样机。之后在SRM控制器样机调试实验平台上对其相关运行数据进行测算分析。经过不断的调试和改进优化之后,SRM控制器可以在纺织机械中稳定有效地运行。并且极大使简化了纺织机械的结构,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实现了纺织低成本要求、节能要求以及其他苛刻要求。
戴婷[8](2015)在《轮毂式开关磁阻电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是一种具有特殊双凸极结构特点的新型电机驱动系统。开关磁阻电机具有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的调速系统的优点,且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但开关磁阻电机的这种能力也是有限的。功率变换器是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中枢,也是系统中最容易出现故障的薄弱环节。本文主要针对功率变换器进行故障诊断。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故障诊断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经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本文的优点和创新点。其次,列举了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常见的故障类型,着重分析了开关磁阻电机功率变换器故障发生的机理。2.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为实验系统的搭建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其次,对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进行了分析,为故障诊断做好理论准备。3.进行了开关磁阻电机故障诊断实验平台的搭建。首先运用Ansoft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开关磁阻电机的本体参数进行了确立,完成了电机本体的设计。其次对开关磁阻电机的电源电路、采样电路、功率变换器、驱动电路以及位置检测电路进行了硬件设计。然后,针对所编写的程序,进行主要程序流程的介绍。最后,利用LabVIEW软件平台进行开关磁阻电机数据采集。最终完成了整个实验系统的搭建。4.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包节点能量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对功率变换器故障状态下的相电流进行节点能量特征提取,由每个故障状态下节点的平均能量的走向,判别功率变换器的故障类型。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判断功率变换器的故障类型。5.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能够对功率变换器的故障类型进行准确地分类。实验证明,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故障类型的识别,准确率高。
陈艺端[9](2014)在《改进转子结构互感耦合开关磁阻电机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关磁阻电机因具有结构简单、低成本、高效率、优良的调速性能和灵活的可控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电动车用驱动系统、家用电器、工业应用、伺服系统、高速驱动、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中。但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大、噪声和振动较大也是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为克服这些缺点,学者们从SRM控制策略及其优化控制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而对电机本体结构的设计及其优化的研究却较少。本文从SRM结构改进和结构参数优化的角度,对如何提高电机转矩输出能力和减小转矩脉动进行研究。以6/4极三相开关磁阻电机为研究对象,对Φ160mm×L70mm常规SRM和改进转子结构MCSRM的各结构参数进行了详细设计,建立了两种SRM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了静态场和场路耦合瞬态场的仿真计算,完成了两种电机性能的比较分析,并利用基于改进禁忌搜索算法(TSA)的优化方法对改进转子结构MCSRM的结构参数进行系统优化。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规SRM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尺寸设计方法,利用Ansoft仿真软件建立了常规SRM有限元仿真模型和场路耦合的时步有限元模型,通过静态场和瞬态场的仿真计算,分析电机的转矩特性。然后,对改进转子结构MCSRM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尺寸设计进行研究,在静态场下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电机的各个结构参数对其输出转矩性能的影响,用基于扫描法(Sweep Method)的优化方法对电机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并比较分析常规SRM和改进转子结构MCSRM的转矩性能。最后,利用Matlab仿真软件编写基于改进TSA的优化程序,并与电机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耦合,对改进转子结构MCSRM的结构参数进行全面系统地优化,并对两种优化方法的优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孟耀辉[10](2013)在《无位置传感器的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策略及软件开发》文中认为开关磁阻电机自问之后的100多年间其发展较为缓慢,随着大功率晶闸管的研制及投产使用,为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更为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燃发了生机。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作为新型的新型调速驱动系统,它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结构简单、灵活的可控性和优良的调速性能的优点,还兼具交流调速系统和直流调速系统的优点。目前,开关磁阻电机已经逐渐走向市场,该电机已成功地应用在通用工业、纺织机械、电动车驱动和家用电器等各个工业领域。由于开关磁阻电机自身结构的高度非线性,给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增加了复杂性。目前的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策略虽然已经能较好的实现其控制,但仍需改进和完善。PID控制是传统的控制方式,也是使用时间最长、最为完善的控制方式。所以本论文使用了PI控制。由于开关磁阻电机的非线性特性,是对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有别于其他线性系统。模糊控制作为新型的智能控制方法,目前已应用在很多领域,该控制方式针对非线性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所以本论文也采用了模糊控制。本论文采用的是外环采用速度环,内环采用电流环,并且自动调节角度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的环境下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开关磁阻电机的双闭环控制,且具有稳定、高效、起动动速度快、调速范围大、调速精确度高、响应时间短的特点,能够在有负载的情况下同样具备这些特点。位置检测是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运行的基础,是保证开关磁阻电机具有良好性能的首要条件。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普遍采用有位置检测器,而有位置的检测器不仅增加了开关磁阻电机的体积和成体,还降低了开关磁阻电的可靠性和坚固性,使开关磁阻电机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本论文研究了开关磁阻电机的无位置检测技术。本论文作者通过对现有的无位置检测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四种无位置检测方法,即估算角度法、简化磁链法、导通关断简化磁链法和模糊神经网络法。本文作者独创了估算角度法,该方法保留了查表法的特点,并克服了存储空间大的缺点。简化磁链法是较为成熟和便捷的无位置检测方法,本文首次把该方法应用在了Matlab/Simulink软件自带的SRM模型上。针对简化磁链法的缺点,本文作者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创立了导通关断简化磁链法。本文作者对目前已有的模糊神经网络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针对自带模型的磁链特性,通过独特的训练神经网络的训练得到了模糊控制规则。此四种无位置检测方法均能实现对SRM的双闭环控制,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来选择使用。最后,本文以TMS320F2812芯片作为控制芯片,根据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和无位置检测,设计了开关磁阻电机的软件。
二、开关磁阻电机的特性及在家电业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关磁阻电机的特性及在家电业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小样本情况下基于智能算法的开关磁阻电机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开关磁阻电机概述 |
1.2 开关磁阻电机建模的研究现状 |
1.2.1 查表差值迭代法 |
1.2.2 函数拟合法 |
1.2.3 人工智能建模法 |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3.1 本文研究的意义 |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磁链测量方法 |
2.1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 |
2.1.1 基本结构 |
2.1.2 运行原理 |
2.2 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 |
2.2.1 开关磁阻电机的电压平衡方程和机械平衡方程 |
2.2.2 开关磁阻电机电磁转矩表达式 |
2.3 磁链测量 |
2.3.1 转子固定法 |
2.3.2 快速测量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磁链建模 |
3.1 基于原始数据的磁链建模 |
3.1.1 基于SVM的建模 |
3.1.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建模 |
3.1.3 误差分析 |
3.2 基于映射后的数据的磁链建模 |
3.2.1 ψ-θ关系数据分析 |
3.2.2 映射关系及其参数的确定 |
3.2.3 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
3.3 改进的分步建模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流建模和转矩建模 |
4.1 基于BPNN的直接建模 |
4.2 i(ψ,θ)建模中不同区间训练数据重要性分析和验证 |
4.2.1 i-θ关系分析 |
4.2.2 37°度下数据重要性的验证 |
4.3 改进的i(ψ,θ)模型 |
4.3.1 激活函数的改进 |
4.3.2 对训练数据映射 |
4.3.3 去除添加数据 |
4.4 T(θ,i)建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
5.1 仿真模型 |
5.1.1 开关磁阻电机本体模块 |
5.1.2 控制器模块 |
5.1.3 功率变换模块和连接端口转换模块 |
5.2 仿真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本文结论 |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小功率开关磁阻电机设计及其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开关磁阻电机基本特性及模型建立 |
2.1 开关磁阻电机基本结构和运行原理 |
2.1.1 基本结构 |
2.1.2 基本原理 |
2.2 开关磁阻电机的能量转换原理 |
2.3 开关磁阻电机基本方程式 |
2.3.1 电压平衡方程 |
2.3.2 转矩平衡方程 |
2.4 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 |
2.4.1 线性模型绕组电感曲线分析 |
2.4.2 线性模型绕组磁链曲线分析 |
2.4.3 线性模型绕组电流曲线分析 |
2.4.4 线性模型绕组电磁转矩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开关磁阻电机初始电磁设计 |
3.1 开关磁阻电机的设计流程 |
3.2 开关磁阻电机的设计要求 |
3.3 开关磁阻电机结构尺寸的计算 |
3.3.1 电机相数与定、转子极数的选择 |
3.3.2 开关磁阻电机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 |
3.3.3 开关磁阻电机其他结构尺寸的计算 |
3.4 开关磁阻电机绕组设计 |
3.4.1 开关磁阻电机磁路模型 |
3.4.2 磁路边界划分 |
3.4.3 θ_(hr)位置气隙磁导的计算 |
3.4.4 θ_(hr)位置主磁通的计算 |
3.5 开关磁阻电机有限元模型建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优化设计分析 |
4.1 电机优化设计问题 |
4.1.1 确定SRM优化设计中的目标函数 |
4.1.2 确定电机结构设计中的待优化变量 |
4.1.3 约束条件的设置 |
4.2 田口法优化 |
4.2.1 田口法优化步骤 |
4.2.2 实验因子的水平 |
4.2.3 正交实验和结果分析 |
4.3 遗传算法优化 |
4.3.1 二进制编码 |
4.3.2 种群初始化 |
4.3.3 适应度函数 |
4.3.4 遗传操作——选择 |
4.3.5 遗传操作——交叉 |
4.3.6 遗传操作——变异 |
4.3.7 遗传算法优化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样机实验 |
5.1 样机基本特性测试 |
5.1.1 电感特性的测量 |
5.1.2 磁化曲线的测量 |
5.1.3 静态转矩的测量 |
5.2 开关磁阻电机运行特性测试 |
5.2.1 实验平台 |
5.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小家电用高速开关磁阻电机振动和噪声抑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SRM的减振降噪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前景 |
1.3 SRM的研究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SRM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设计 |
2.1 SRM工作原理及基本方程 |
2.1.1 电路方程 |
2.1.2 机械方程 |
2.1.3 机电联系方程 |
2.2 SRM的数学模型 |
2.2.1 线性模型 |
2.2.2 准线性模型 |
2.2.3 基于MATLAB的非线性模型 |
2.3 电机本体结构设计 |
2.3.1 给定数据 |
2.3.2 主要尺寸选择 |
2.3.3 样机初始结构尺寸参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RD的基本结构与控制策略 |
3.1 SRD的基本结构与运行原理 |
3.1.1 SRD的基本构成 |
3.1.2 功率变换器 |
3.1.3 反馈检测器 |
3.2 SRD的控制方式 |
3.2.1 角度位置控制(APC) |
3.2.2 电流斩波控制(CCC) |
3.2.3 电压斩波控制(CVC)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机械阻抗法的SRM振动与噪声的研究 |
4.1 SRM振动与噪声特性分析 |
4.1.1 SRM的主要噪声类别 |
4.1.2 电磁噪声基理分析 |
4.1.3 振动特性分析方法 |
4.2 机械阻抗法 |
4.2.1 机械阻抗法的基本原理 |
4.2.2 样机的机械阻抗参数计算 |
4.3 噪声和振动的控制 |
4.3.1 从SRM本体出发的减振降噪方法 |
4.3.2 从SRD控制策略出发的减振降噪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SRM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5.1 有限元仿真分析 |
5.1.1 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
5.1.2 样机模型仿真模型搭建 |
5.1.3 样机仿真分析结果 |
5.2 MATLAB/SIMULINK环境下系统子模块建模与分析 |
5.2.1 MATLAB/Simulink软件介绍 |
5.2.2 功率变换器模块 |
5.2.3 SRM本体模块 |
5.2.4 转子位置检测器仿真模型 |
5.2.5 换相逻辑模块仿真模型 |
5.2.6 PID调节器模块 |
5.2.7 角度位置控制(APC)模块 |
5.2.8 振动加速度仿真模块 |
5.2.9 SRD整体仿真模型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样机制作与测试 |
6.1 气隙参数的优化 |
6.2 定子轭厚参数的优化 |
6.3 最终样机尺寸与仿真验证 |
6.4 样机实验验证 |
6.4.1 振动测试装置 |
6.4.2 实验样机装置 |
6.4.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总结 |
7.2 本文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四相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开关磁阻电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开关磁阻电机发展概况 |
1.2.2 开关磁阻电机控制方法发展概述 |
1.2.3 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简介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四相SRM数学模型分析与控制系统 |
2.1 SRM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2.1.1 SRM基本结构 |
2.1.2 SRM工作原理 |
2.2 SRM的数学模型分析 |
2.2.1 SRM基本方程 |
2.2.2 SRM数学模型分析 |
2.3 SRD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四相开关磁阻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
3.1 SR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
3.1.1 主电路结构及空间电压矢量的构建 |
3.1.2 磁链两电平开关表的形成 |
3.1.3 磁链整定 |
3.1.4 滞环比较器 |
3.2 四相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 |
3.2.1 SRM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 |
3.2.2 四相开关磁阻电机本体介绍 |
3.2.3 功率变换器模块 |
3.2.4 磁链转换模块 |
3.2.5 扇区选择模块 |
3.2.6 开关表选择模块 |
3.2.7 PI调节器模块 |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转矩分配函数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仿真 |
4.1 转矩分配函数的控制原理 |
4.2 基于转矩分配函数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 |
4.3 转矩分配函数模块介绍 |
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4.1 磁链波形对比 |
4.4.2 转矩波形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四相SRM直接转矩控制开关表改进方法 |
5.1 磁链的电平选择 |
5.1.1 磁链三电平形成的开关表 |
5.1.2 基于新开关表的DTC仿真 |
5.1.3 仿真结果分析 |
5.2 多电压矢量丰富开关表 |
5.2.1 过渡电压矢量的选择 |
5.2.2 改进后的DTC仿真 |
5.2.3 仿真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用于高转速大惯量负载的开关磁阻电机变速驱动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理论基础 |
2.1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
2.2 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 |
2.3 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 |
2.4 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方式 |
2.5 本章小结 |
3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仿真研究 |
3.1 概述 |
3.2 电机额定转速额定功率的确定 |
3.3 控制参数的优化 |
3.4 最优控制策略的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主电路硬件设计 |
4.2 控制器硬件电路的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5.1 控制器软件设计方案 |
5.2 初始化程序 |
5.3 主程序设计 |
5.4 中断程序 |
5.5 本章小结 |
6 系统调试及实验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课题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双开关磁阻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开关磁阻电机研究概况 |
1.3 双开关磁阻电机同步控制的研究概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开关磁阻电机基本理论及控制策略 |
2.1 开关磁阻电机数学建模 |
2.2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基本构成 |
2.2.1 开关磁阻电机 |
2.2.2 功率变换器 |
2.2.3 控制器和检测器 |
2.3 开关磁阻电机的运行特性 |
2.3.1 开关磁阻电机传统控制方式 |
2.3.2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分析与控制 |
2.4 双电机同步方案研究 |
2.4.1 双电机非耦合控制 |
2.4.2 双电机耦合控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双开关磁阻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研究 |
3.1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
3.2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策略研究 |
3.2.1 转矩分配具体设计研究 |
3.2.2 开关磁阻电机平均转矩估算 |
3.3 模糊控制算法研究 |
3.3.1 模糊控制基本理论 |
3.3.2 基于模糊控制的双开关磁阻电机同步控制原理及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开关磁阻电机同步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
4.1 双开关磁阻电机同步系统建模 |
4.2 对比仿真研究分析 |
4.2.1 稳态分析 |
4.2.2 动态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纺织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关于SRD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SRD系统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SRD系统的相关基础理论 |
2.1 SRD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特性 |
2.1.1 SRD系统的组成结构 |
2.1.2 SRD系统的特性 |
2.2 SRM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1 SRM的基本结构 |
2.2.2 SRM的工作原理 |
2.3 SRM的数学模型 |
2.4 SR电机的理想线性模型的分析 |
2.4.1 简化的线性状态相绕组电感特性 |
2.4.2 简化线性状态下的相绕组磁链 |
2.4.3 简化线性状态下相绕组电流 |
2.5 SRM控制器常用的控制方式 |
2.5.1 电流斩波控制(CCC) |
2.5.2 电压斩波控制(CVC) |
2.5.3 角度位置控制(APC)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SRM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3.1 功率变换器的设计 |
3.1.1 主开关器件的选择 |
3.1.2 续流二极管的选择 |
3.1.3 功率变换器主电路的设计 |
3.1.4 功率变换器驱动电路的设计 |
3.2 基于TMS320F2812的主控制电路的设计 |
3.2.1 主控芯片TMS320F2812简介 |
3.2.2 电流检测电路 |
3.2.3 电流斩波电路 |
3.2.4 转子位置和速度检测电路 |
3.2.5 故障检测和保护电路 |
3.2.6 DSP主控电路 |
3.3 键盘和显示电路的设计 |
3.4 可编程逻辑电路的设计 |
3.4.1 EPM240T100C5简介 |
3.4.2 可编程逻辑电路的设计 |
3.5 控制器机箱内部构造机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SRM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4.1 SRM控制器的初始化程序设计 |
4.2 SRM控制器的主程序设计 |
4.2.1 主程序设计 |
4.2.2 键盘和显示子程序设计 |
4.2.3 电机转速测算算法 |
4.2.4 电流控制和角度位置控制的统一 |
4.3 SRM控制器的中断程序设计 |
4.3.1 定时器中断程序设计 |
4.3.2 保护中断程序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SRM及SRM控制器的调试和参数测定 |
5.1 SRM不带负载特性测试 |
5.2 SRM带负载效率测试 |
5.2.1 转速为 1500r/min时效率测试 |
5.2.2 转速为 1000r/min时效率测试 |
5.2.3 转速为 500r/min时效率测试 |
5.3 SRM及SRM控制器运行温度变化测试 |
5.3.1 转速 500r/min时温度变化测试 |
5.3.2 1500r/min和额定负载下温度变化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轮毂式开关磁阻电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概述 |
1.2.1 开关磁阻电机常见故障分析 |
1.2.2 SRM 故障诊断技术 |
1.2.3 开关磁阻电机故障诊断文献综述 |
1.2.4 本课题主要创新点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开关磁阻电机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
2.1 引言 |
2.2 SRD 系统的组成结构 |
2.3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
2.4 开关磁阻电机数学模型 |
2.4.1 SRM 的基本方程式 |
2.4.2 电路方程 |
2.4.3 机械方程 |
2.4.4 机电联系方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开关磁阻电机故障诊断实验平台的搭建 |
3.1 引言 |
3.2 轮毂式开关磁阻电机本体设计 |
3.2.1 基于 Ansoft 的开关磁阻电机性能估计 |
3.2.2 参数确定 |
3.3 开关磁组电机硬件电路设计 |
3.3.1 电源电路的设计 |
3.3.2 相电流、电压采样电路设计 |
3.3.3 功率变换器电路设计 |
3.3.4 功率变换器驱动电路设计 |
3.3.5 位置检测电路设计 |
3.4 开关磁阻电机系统主要程序流程 |
3.4.1 主程序设计 |
3.4.2 定时器程序设计 |
3.5 LabVIEW 测试平台搭建 |
3.6 实验系统的搭建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小波能量分析的开关磁阻电机故障诊断 |
4.1 引言 |
4.2 直接电流检测法故障诊断 |
4.2.1 功率变换器开路故障 |
4.2.2 功率变换器短路故障 |
4.2.3 功率变换器性能偏移故障 |
4.3 基于小波能量分析的故障诊断 |
4.3.1 小波能量计算方法 |
4.3.2 小波分析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SVM 的开关磁阻电机故障诊断 |
5.1 引言 |
5.2 支持向量机基本理论 |
5.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 |
5.3.1 特征信号检测 |
5.3.2 特征提取 |
5.3.3 SVM 故障模式识别 |
5.3.4 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发展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改进转子结构互感耦合开关磁阻电机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前言 |
1.2 开关磁阻电机的应用 |
1.3 国内开关磁阻电机的行业发展现状 |
1.4 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热点 |
1.5 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前景 |
1.6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7 研究工作及安排 |
2 常规开关磁阻电机 |
2.1 常规SRM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
2.1.1 驱动系统 |
2.1.2 基本工作原理 |
2.2 常规SRM的特点 |
2.2.1 优缺点 |
2.2.2 转矩脉动产生机理 |
2.2.3 电感特性曲线 |
2.3 常规SRM的有限元分析 |
2.3.1 有限元法及有限元分析软件 |
2.3.2 电机尺寸设计 |
2.3.3 基于Maxwell的电机磁场有限元计算 |
2.3.4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改进转子结构互感耦合开关磁阻电机 |
3.1 MCSRM的结构特点 |
3.2 MCSRM的基本工作原理 |
3.3 改进转子结构MCSRM的有限元分析 |
3.3.1 电机尺寸设计 |
3.3.2 电机结构参数对转矩性能的影响 |
3.3.3 用扫描法优化电机的结构参数 |
3.3.4 基于扫描法对改进转子结构MCSRM的优化 |
3.3.5 电机场路耦合仿真结果及比较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禁忌搜索算法对改进转子结构MCSRM的优化 |
4.1 禁忌搜索算法简介 |
4.1.1 禁忌搜索算法的基本原理 |
4.1.2 基本禁忌搜索算法 |
4.1.3 改进禁忌搜索算法 |
4.1.4 禁忌搜索算法与其他算法的比较 |
4.2 基于改进TSA对电机结构参数的优化 |
4.2.1 基于改进TSA的优化程序 |
4.2.2 基于改进TSA的优化结果 |
4.2.3 比较分析不同优化方法的优化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无位置传感器的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策略及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开关磁阻电机的概述 |
1.2 开关磁阻电机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
1.3 开关磁阻电机的应用领域 |
1.4 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热点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
2.1 开关磁阻电机的结构 |
2.2 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 |
2.3 开关磁阻电机的驱动系统 |
2.4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特征 |
2.5 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 |
2.5.1 概述 |
2.5.2 电路方程 |
2.5.3 机械方程 |
2.5.4 机电联系方程 |
2.6 开关磁阻电机的实用模型 |
2.6.1 线性模型 |
2.6.2 准线性模型 |
2.6.3 非线性模型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策略 |
3.1 基本控制方式 |
3.1.1 位置角控制 |
3.1.2 电流斩波控制 |
3.1.3 电压斩波控制 |
3.2 控制策略 |
3.3 PID 控制理论 |
3.3.1 概述 |
3.3.2 模拟 PID 原理 |
3.3.3 数字 PID 控制 |
3.3.4 采样周期的选择 |
3.3.5 参数整定 |
3.4 模糊控制理论 |
3.4.1 概述 |
3.4.2 模糊集合与模糊数学 |
3.4.3 隶属度函数 |
3.4.4 模糊控制原理 |
3.4.5 模糊 PI 控制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 Matlab/Simulink 的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策略的仿真 |
4.1 软件 Matlab/Simulink 的简介 |
4.2 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系统 |
4.2.1 开关磁阻电机模型 |
4.2.2 功率控制器 |
4.2.3 位置传感器 |
4.3 控制策略的仿真 |
4.3.1 角度位置控制 |
4.3.2 电流 PI 控制 |
4.3.3 双闭环控制 |
4.3.4 变角度控制 |
4.3.5 速度 PI 控制 |
4.3.6 速度模糊 PI 控制 |
4.3.7 外环模糊 PI、内环电流 PI、变角度控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无位置传感技术及其仿真 |
5.1 无位置检测概述 |
5.2 估算角度法 |
5.3 简化磁链法 |
5.4 开通关断简化磁链法 |
5.5 模糊神经网络检测法 |
5.5.1 模糊神经网络简述 |
5.5.2 ANFIS 的网络结构 |
5.5.3 模糊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 |
5.5.4 模糊神经网络的训练 |
5.5.5 模糊神经网络检测法原理 |
5.5.6 仿真及测试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硬件核心及软件设计 |
6.1 硬件核心 |
6.2 TMS320F2812 芯片的结构及特点 |
6.3 软件设计 |
6.3.1 初始化程序 |
6.3.2 主程序 |
6.3.3 启动子程序 |
6.3.4 位置检测子程序 |
6.3.5 控制策略子程序 |
6.3.6 转速计算子程序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开关磁阻电机的特性及在家电业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小样本情况下基于智能算法的开关磁阻电机建模[D]. 谢勇军.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小功率开关磁阻电机设计及其优化方法研究[D]. 龚扬.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3]小家电用高速开关磁阻电机振动和噪声抑制研究[D]. 罗航. 山东理工大学, 2019(03)
- [4]四相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算法研究[D]. 李柯楠. 河北科技大学, 2018(01)
- [5]用于高转速大惯量负载的开关磁阻电机变速驱动系统研究[D]. 袁雨.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 [6]双开关磁阻电机同步控制策略研究[D]. 李震广. 湖南科技大学, 2016(03)
- [7]纺织用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D]. 牛成亮. 曲阜师范大学, 2016(02)
- [8]轮毂式开关磁阻电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 戴婷. 浙江理工大学, 2015(10)
- [9]改进转子结构互感耦合开关磁阻电机性能的研究[D]. 陈艺端.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2)
- [10]无位置传感器的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策略及软件开发[D]. 孟耀辉. 济南大学,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