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与孩子的未来成就

情商与孩子的未来成就

一、EQ与孩子的未来成就(论文文献综述)

鲁长风,高佳,闵慧祖,缪建东[1](2021)在《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以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4—2015)数据为研究载体,探究学生父母参与、亲子关系、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参与和亲子关系整体上有利于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父母参与的直接影响效应更大,亲子关系具有显着的中介作用;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学生学业成就有一定的负向调节作用。从家庭和学校的角度出发,建议转变固有观念,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主动提升文化素养,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寻求家校合力。

唐咏[2](2021)在《被建构的焦虑母职和参与父职:基于深圳中产阶层家庭教育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中国教育竞争的加剧,城市家庭中的母职实践已逐渐跨越私领域传统角色,女性呈现焦虑母职现象,母亲以教育规划师身份整合学校内外教育资源,协助子女在教育竞争中获取优势。与此同时,父亲也被期待承担更多家庭抚育工作。基于对深圳市10组中产家庭父母配对样本的深度访谈发现,城市中产家庭的焦虑母职呈现多面向图景,主要体现在选拔焦虑、教育焦虑、分层焦虑等3个维度。相对单一的人才选拔制度及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使得子女通往成功的道路变得狭窄,催生出选拔焦虑;减负政策未能落到实处,影子教育如影随形,强化了教育焦虑;教育分流对子女未来职业及社会阶层地位的长远影响则激发出分流焦虑。参与父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焦虑母职的平衡机制,但是现阶段父亲深度参与育儿还远非常态。2021年"双减"政策的出台成为我国教育减负领域的分水岭,势必会对父母们的家庭教育行为产生影响。在教育减负背景下,为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分配,社会政策应当在延迟教育分流,加大家庭、社区和社会在教育领域的互动力度等方面做出回应。

朱永新[3](2021)在《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新教育实验坚持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为价值准则,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和相关课程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进行了二十年的田野实践探索。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等教育理念与行动实践,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家校社政共育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抗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质以及大面积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等方面,新教育实验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展望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力争把新教育实验建设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使新教育共同体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吴璀,周慧玉,何伶俐,康亚伟,杜胜洁,杨红霞,陈卓林,付佑春,陈宇珊,张泽文,刘栖宏,阮思远,陈尧,吴琼珍,王高悦,刘平,胡媛媛,余曜龙,邱洋,马红春[4](2021)在《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笔谈)》文中认为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主体之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五小学校(简称"龙泉五小")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相继开发了"生活阅读"课程、节庆课程、创客课程等一系列校本课程。"生活阅读"课程最能体现龙泉五小校本课程理念。"生活阅读"是在特定的阅读场域中,以阅读为手段、以回归生活为走向、以意义建构为旨归,通过挖掘生活元素、链接生活世界、体验生活实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体验丰富的情感、获取意义建构,从而实现思想的交流、智慧的启迪、灵魂的感悟和精神的成长。"生活阅读"课程分为"阅书""阅事""阅人"三大板块。"阅书"重视输入与积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文化基础;"阅事"重视输出与运用,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阅人"强调认识与理解,让学生找到自我发展的方向。学校基于"生活阅读"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将文本与生活、与课程活动连接起来,用生活化的活动对阅读成果进行展示与表达,充分体现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本刊《特设专栏》围绕"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这一主题特别组稿10篇,展示龙泉五小校本课程开发及实践的过程与成果,以获"抛砖引玉"之效。

黄忠敬[5](2021)在《社会与情感能力:国际测评与中国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什么是社会与情感能力?社会与情感能力(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近几年关注的核心能力,主要回答面对未来和不确定性,社会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相对于以前开展的国际学生评估测试(PISA)注重认知能力的评估,社会与情感能力评估(SSES)研究的是学生的非认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类似的概念表达比如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 l igence)、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情商教育(EQ education)、社会与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软技能(soft skills)等。

汤秋芬,李斌[6](2021)在《失地农民子女教育的逻辑:基于时间属性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新型城市化迫使失地农民加速市民化。然而,失地农民受"自然主义、当下取向"的传统时间观影响较深,而现代时间观则是"规划主义、未来取向"的。传统时间观会形塑失地农民在教育子女时倾向于"看造化""不强求"的教育理念,使之产生"时间无意识"的教养行为,其在家庭文化再生产过程中又会内化为子代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期待,而这会抑制子代的教育成就,进而影响其日后的向上社会流动。时间观上的差异已经成为新时期城市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隐形的文化结构。由此产生的差异会严重影响新型城市化的质量。

曹格,石中英[7](2021)在《父母向青少年传授价值观的效果评估研究》文中认为父母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发展影响深远。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聚焦学业成就价值观,使用混合研究方法,发现亲子间价值观契合度可以同时正向预测青少年对接受父母传授的价值观的自主动机和控制动机;亲子间价值观契合度不能直接预测青少年的价值行为参与度;青少年的自主动机正向预测其价值行为参与度,控制动机则不能显着预测价值行为参与度;青少年的互惠性孝道观念正向预测其自主动机,权威性孝道观念正向预测其控制动机。"亲子间价值观契合度"无法体现青少年在父母价值观传授中的主体性,应结合青少年的"动机类型"和"价值行为参与度"评估父母向青少年传授价值观的效果。

李宇锋[8](2020)在《青少年家庭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基于情绪智力和友谊质量的多重中介作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孤独感作为心理状态的一种,其性质是消极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弥漫性。假如在青少年时期,长时间地感觉到孤独,将会缺乏适应性,危害其身心方面的健康。本论文以研究者的文献综述为基础,通过对某所中学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及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图,分别阐述中学生的孤独感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征,深层次地探究智商、情绪、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智力、友谊的质量等因素使其孤独感受到影响的机制。本研究采取《青少年情绪智力量表》、《青少年家庭评估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量表》和《青少年友谊质量量表》,对某省某市某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共调查1533人。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关系显着正向预测情绪智力、友谊质量,Beta=0.152和Beta=0.145;(2)家庭关系、情绪智力和友谊质量能够显着负向预测孤独感,Beta=-0.189,Beta=-0.216和Beta=-0.300;(3)情绪智力、友谊质量作为家庭关系对孤独感的中介变量起到中介作用,情绪智力的中介效应为-0.032,友谊质量的中介效应为-0.042;(4)情绪智力和友谊质量在家庭关系和孤独感之间起到多重中介作用,总效应为-0.214;(5)交叉滞后检验表明,家庭关系负向预测孤独感。

周发成[9](2019)在《热额纳羌语参考语法》文中指出热额纳是羌语地名z(?)la的音译,指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洼底乡所辖以热额纳寨为代表的一条近百平方公里的沟域,距省会成都市250余公里,距茂县县城50余公里,全部为高山峡谷区。包括热额纳(即三寨村)、雅主寨村和二岔河村及其10余个自然寨组成,沟域人口近1000人,均为羌族。其中热额纳(三寨村)最大,90余户,近500人。沟域内完全用羌语交流,外出时可以用汉语交流,其中老年人、妇女儿童汉语交流困难。属于羌语北部方言曲谷土语区域范围,可以在北部方言区无障碍交流,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完整保留羌语言文化的羌族聚居地。本论文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指导,综合采用了多种语言研究方法,共时语言描写法、语言类型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法化理论、词汇化理论等现代语言学理论方法,通过实地田野调查自然语料和记录自身母语材料相结合的第一部关于岷江支流黑水河东岸羌族地区羌语的系统描写语法,将填补黑水河东岸羌语研究的空白,对保护濒危羌语言和中国国家语言保护工程等有重大意义。本论文共7章,分别为:第一章导论:主要介绍了羌族和羌语羌文概况、史承脉络、文化习俗及本文羌语调查点热额纳村羌寨历史文化等。与此同时,还简介了羌语研究的历史,本文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第二章音位系统:热额纳羌语的语音较复杂,有40个辅音音位、35个长辅音、46个复辅音、27个节尾单短辅音、11个节尾复辅音。有35个单元音、57个复元音。有轻音,没有别义声调,只有习惯音高。音节结构有14种类型。第三章构词法:热额纳羌语构词上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分别体现在单纯词和合成词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自己独特的词汇。第四章词类:热额纳羌语的词可分13类,其中只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是不可穷尽的,属于开放类;其它词类都可以穷尽,是封闭类。本章简要描写和分析每类词的形式、意义、语法范畴和句法功能。笫五章形态:本章简要对热额纳羌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形态进行了概要描写分析,揭示其特点和规律。第六章句法:本章主要讨论句法成分、单句和复句。第七章语料,主要分类记录了支撑论文的近四千余条词汇和语法材料。本论文的主要价值意义是:填补岷江一级支流黑水河东岸羌语研究专着成果空白,也填补了国家语言保护工程调查点空白。有助于羌语研究的深化。通过热额纳羌语语料的描写、研究、公布,丰富羌语研究的材料、观点、思路,有助于整个羌语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有助于语言类型学研究。对热额纳羌语语法的系统研究,将为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个案,能促进对人类语言共性与差异的研究。有助于语言接触理论的研究。现代羌语与汉语、藏语等不仅有历史同源,而且都有密切接触,其语言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异,有什么规律,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助于语言接触理论研究。为羌语的历时研究提供重要基础。参考语法侧重于对一种语言的共时特征进行系统的剖析,这是语言历时研究的基础。共时研究越深入,历时研究的根基就会越牢固。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羌语本体研究的深入,不仅有助于羌汉双语教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且对处于濒危羌语的抢救及对羌族语言文化的抢救、传承与发展和国家语言资源保护都有积极作用。

董宇艳[10](2011)在《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尤其1997年以后,国内在很多关于人的成长的有关讨论中,有一个热门词汇,就是“情商”(Emotion Quotient亦称情绪智力),十余年来逐渐得到人们普遍的接受。2005年,情商一词已被正式列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在学术界,情商相关领域的博士论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暗示着它在学术界的价值。智商虽然是成功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但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更多是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性格、耐心、信心、毅力、情绪、情感等特质。情商培育可为大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情商,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人识别、影响、控制自己与他人情绪和情感的能力。情商与个人的道德品质、情绪调控、人际关系和领导管理才能等一系列对于现代人来说的宝贵能力息息相关。哪位大学生不想拥有成功的人生,然而,面对高考遴选出的智商水平不相上下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的德育与情商的培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本论文采取融贯中西“情商”理论和我国特有的生存及文化背景,以针对大学生群体的视角,深入浅出分析德育、情商内涵,及两者之间关系,以及情商包括的元素及应具备的能力。创建独特情商理论“自知、自制、自励、知人、待人”等情商五大能力。以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与情商缺失及原因分析为切入点,结合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研究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生成功的真谛。论文研究在国外情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及大学生群体,提出自己对情商内涵及能力结构的理解,深入系统地探索德育视阈下的大学生情商培育的理论框架,从情商内涵、元素、功能、价值、特征、途径等方面,探索大学生情商培育理论及其发展、情商内容拓展设计研究、情商培育途经研究。情商培育内容从发现情商、了解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培养成功的习惯、挖掘自身的潜能、缔造个人魅力等方面,探索大学生成功的神秘通道。论文研究通过探索德育视阂下的大学生群体的情商培育,以德为本,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活,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掌握情商是决定人生命运的钥匙,是影响大学生成才的关键。使大学生获得情绪动力,调控情绪、开启心智、激发潜能、成就人生,完善人格,乐观向上,不断释放自身精神潜能,将自己塑造成具有个性魅力的成功者。人生在世,终其一生都在做人做事,探索成功的轨迹。常言道:“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一个人的“品行”如何,这个“品”是前提和关键,品质重于能力。如果一个人“品德”不好,那么,无论他的智商多么高、情商能力多么强,也不能获得社会的认同。情商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是来自心灵深处的力量,可以后天培养。在国外,情商不仅被看成是个人的基本素养,而且被认为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成功与幸福的重要因素。在欧美教育中,情商培养一直处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位置。清华大学校长给毕业生的一段话:未来的世界是,方向比努力重要,能力比知识重要,健康比成绩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重建大学精神》的演讲中,也提到了情商培养在大学人文精神培育中的地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与情商培育的现实,要求高校的德育与情商培育应有机结合起来。既可发挥情商培育对德育的调节和指导作用,又可发挥德育对情商培育的导向、促进作用。德育视阈下的情商培育关键是把情商培育与德育追求相协调,把情商研究置于德育视阈下,每个章节中情商的研究都渗透德育的内容,以德为先,以德为本,研究大学生的情商培育,德育与情商培育,二者相辅相成,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德育视阈下的情商培育的研究价值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培育大学生的情绪品质,开拓大学生的视野、发掘大学生的潜能,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学会把握生命轨迹、正确对待挫折和机遇、拨正人生的航向、创造卓越的人生。

二、EQ与孩子的未来成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Q与孩子的未来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1)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综述与研究假设
    1.1 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1.2 亲子关系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1.3 亲子关系在父母参与学业成就间的中介作用
    1.4 父母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作用
2 数据来源与变量处理
    2.1 数据来源
    2.2 变量选取
3 研究结果
    3.1 各变量相关性分析
    3.2 亲子关系在父母参与影响学业成就间的中介效应有效性检验
    3.3 亲子关系在父母参与影响学业成就间的中介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3.4 父母受教育水平在父母参与和学业成就间的调节效应有效性检验
    3.5 父母受教育水平在父母参与和学业成就间的调节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亲子关系在父母参与学业成就间的中介作用分析
    4.2 父母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作用
5 结论和建议

(2)被建构的焦虑母职和参与父职:基于深圳中产阶层家庭教育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缘起
二、焦虑母职和参与父职:一个分析框架
    (一)选拔焦虑:公平竞争与素质教育应试化
    (二)教育焦虑:影子教育与家长主义的盛行
    (三)分层焦虑:不断加剧的教育分流
    (四)参与父职:母职焦虑的平衡器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发现:被建构的焦虑母职和参与父职
    (一)焦虑母职:起伏波动的心理流变历程
    (二)选拔焦虑:学历论令成功之路狭窄
    (三)教育焦虑:减负明减暗升,影子教育如影相随
    (四)分层焦虑:教育分流影响未来职业及社会阶层
    (五)父职在场:儿童抚育责任的内卷化
    (六)参与父职:父亲参与成为母职焦虑的平衡机制
五、结论与讨论

(3)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
    (一)实验酝酿期(1986年—1999年)
    (二)实验初创期(1999年—2002年)
    (三)实验建构期(2002年—2013年)
    (四)实验深化期(2013年至今)
三、新教育实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一)新教育实验的使命
    (二)新教育实验的愿景
        1. 愿景一: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2. 愿景二: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三)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
        1. 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
        2.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
        3.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
        4. 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
四、新教育实验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
    (二)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
    (三)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
五、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
    (一)营造书香校园
    (二)师生共写随笔
    (三)聆听窗外声音
    (四)培养卓越口才
    (五)构筑理想课堂
    (六)建设数码社区
    (七)推进每月一事
    (八)缔造完美教室
    (九)研发卓越课程
        1. 新生命教育课程
        2. 新智识教育课程
        3. 新德育课程
        4. 新艺术教育课程
        5. 特色教育课程
    (十)家校合作共育
六、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问题反思与未来发展
    (一)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
        1. 通过教师“三专”培养模式,使大批普通教师得以成长提升
        2.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使大批乡村学校、普通孩子获得优质发展
        3. 通过家校社政共育,形成多元协同教育效应,使许多实验区教育生态得以改变
        4. 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二)新教育实验的问题反思
        1. 关于大规模教育实验与质量控制的问题
        2. 关于新教育实验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的问题
        3. 关于新教育实验话语体系与学派建设的问题
        4. 关于如何提高新教育实验年会水平与成效的问题
    (三)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
        1. 继续加强新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完善新教育课程体系
        2. 继续加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新教育实验区建设,发挥新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
        3. 继续深化新教育教师成长模式,开展教师培养体系再造探索
        4. 继续研究未来学校的转型,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

(4)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赋权增能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究
    一、教师赋权增能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一)教师赋权增能的内涵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二、赋权增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一)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二)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其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
        (三)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推动其专业自信的建立
    三、赋权增能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管理层面———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保障教师的权利和地位
        (二)组织层面———建立赋权增能学习共同体,提高教师的参与度
        (三)个体层面———定制发展项目,打造教师培训体系
    四、教师赋权增能的实践效果
        (一)对教师的效果
        (二)对学生的效果
        (三)对学校的效果
    五、结语
校园文化育人实践路径探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五小学校酸枣树文化建设为例
    一、酸枣树校园文化建设之缘起
    二、酸枣树校园文化建设之措施
        (一)学科融合,丰富课程资源
        (二)节气渗透,拓宽育人渠道
        (三)情感链接,促进生命成长
    三、酸枣树校园文化建设之成效
    四、酸枣树校园文化建设之未来
        (一)从课程、活动开发走向深层次育人
        1.生命教育与环保教育
        2.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从酸枣树文化的“育生”走向“育师”
        (三)从学校走向家庭
        (四)让酸枣树文化走向更宽广的领域
    五、结语
以“生活阅读”课程为抓手建设小学班级文化
    一、以“生活阅读”课程为抓手建设小学班级文化的价值与特点
    二、以“生活阅读”课程为抓手建设小学班级文化的途径
        (一)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二)健全班级常规制度
        1.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制度建设的主体意识
        2.完善班级环境创设制度
        3.健全班级阅读活动制度
        (三)开展主题班会丰富“生活阅读”内容
        (四)建立“生活阅读”成效档案袋
“生活阅读”课程中的德育实践探索———以《西游记》的阅读为例
    一、《西游记》的育人价值
    二、“生活阅读”课程德育实践的途径
        (一)学校层面
        (二)教师层面
        1.开展读书交流会
        2.开展家庭亲子阅读会
        3.组织班级主题活动
    三、“生活阅读”课程德育实践的效果
        (一)学生明白了要成功就必须努力
        (二)学生深刻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
春节课程育人实践研究
    一、节庆课程的含义与意义
    二、春节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一)对“阅书”“阅事”“阅人”的三维创生
        (二)对春节之文美俗味内容的挖掘
        (三)遵循学生发展规律设计活动
        (四)教师家长协同参与活动过程
        (五)充分调动学生的心手脑结合
    三、春节课程的启示
        (一)在生活中育人,找准育人落脚点
        (二)重视家长参与,家校紧密配合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聚焦核心素养
        (四)关注教育对象,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
    四、结语
在阅读课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以“中秋帐篷阅读”课程为例
    一、“中秋帐篷阅读”课程的传统文化教育意义
    二、“中秋帐篷阅读”课程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
        (一)“阅书”得知
        1.品古典文学之美
        2.悟爱国主义情怀
        (二)“阅事”知情
        1.体会古代服饰文化
        2.体会传统饮食文化
        (三)“阅人”知人
    三、“中秋帐篷阅读”课程渗透传统文化实践的成效
        (一)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增加了学生的民风民俗知识
        (三)涵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校共育视角下课外阅读课程建设探讨
    一、家校共同参与课外阅读课程建设
        (一)目标明确
        (二)全员参与
        (三)主题多样
    二、家校共育视角下课外阅读课程建设的路径
        (一)注重环境创设的激励性
        (二)注重内容选择的针对性
        (三)注重成果共享的趣味性
        (四)注重评价反馈的多元性
    三、家校共育视角下课外阅读课程建设的成效
        (一)家校共育促进课外阅读课程建设生活化
        (二)课外阅读课程建设促进家校共育深度化
    四、结语
小学亲子阅读活动研究
    一、小学亲子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生的阅读量普遍不足
        (二)缺乏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
        (三)亲子阅读读本选择不当
        (四)缺乏科学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
    二、亲子阅读推进活动
        (一)“书香家庭”评选活动———让阅读成为家庭常态
        (二)家校阅读评价———合力共促孩子阅读
        (三)开展校内外亲子读书会———丰富亲子阅读形式
        1.帐篷读书会———让阅读氛围弥漫家庭
        2.打卡图书馆———选择适合孩子的读本
        3.草地亲子读书会———让指导方法更加有效
    三、父母要正确对待亲子阅读
        (一)树立正确的亲子阅读观念
        (二)营造良好的亲子阅读环境
        (三)选择合适的亲子阅读读本
        (四)掌握科学的亲子阅读指导方法
跨学科融合的小学创客课程探究
    一、跨学科融合的小学创客课程的含义
    二、跨学科融合的小学创客课程开发模式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
        (四)课程保障
        (五)课程评价
    三、结语
基于“生活阅读”课程的语文阅读课程评价研究
    一、基于“生活阅读”课程的语文阅读课程评价的特点
    二、目前语文阅读课程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方式单一
        (二)评价标准单一
        (三)评价主体单一
    三、基于“生活阅读”课程的语文阅读课程评价的途径
        (一)开展线上测评,拓宽评价方法
        (二)指向阅读过程,完善评价标准
        (三)整合多方力量,丰富评价主体

(6)失地农民子女教育的逻辑:基于时间属性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社会时间-个体时间”:一个时间的分析框架
    (一)社会时间:社会形态与时间观
    (二)个体时间:时间观与时间实践
    (三)阶层分野:社会时间与个体时间匹配
三、资料来源、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四、文化再生产中的时间效应:教育理念、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
    (一)“传统-现代”时间取向下的教育理念冲突
    (二)“传统-现代”时间取向的教养行为分化
        1. 入学年龄:随意与刻意
        2. 课外教育:随心与精心
    (三)“传统-现代”时间取向下子代间的学业成就差异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讨论

(7)父母向青少年传授价值观的效果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假设
    (一)文献回顾
    (二)理论假设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量化研究
        1. 样本
        2. 测量工具
        3. 数据分析
    (三)质性研究
        1. 样本
        2. 数据收集
        3. 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
    (一)量化研究分析结果
        1. 相关性分析
        2. 模型适配度检验
    (二)质性研究分析结果
        1. 亲子间的学业成就价值观趋同
        2. 青少年对接受学业成就价值观的自主动机与控制动机
        3. 青少年动机类型影响他们的学业参与状态
        4. 青少年不同的孝道观念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动机类型
五、总结与讨论

(8)青少年家庭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基于情绪智力和友谊质量的多重中介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1.1 国内背景
    1.2 国际背景
2 文献综述
    2.1 孤独感
        2.1.1 概念
        2.1.2 类型
        2.1.3 影响因素
    2.2 情绪智力
        2.2.1 概念
        2.2.2 类型
        2.2.3 影响因素
    2.3 家庭关系
        2.3.1 概念
        2.3.2 类型
        2.3.3 影响因素
    2.4 友谊质量
        2.4.1 概念
        2.4.2 类型
        2.4.3 影响因素
    2.5 情绪智力、友谊质量、家庭关系和孤独感的现状
    2.6 情绪智力、友谊质量、家庭关系和孤独感的关系
    2.7 家庭关系和孤独感的关系
3 研究意义
4 问题提出
5 研究一:现状描述
    5.1 引言
    5.2 方法
        5.2.1 对象
        5.2.2 研究工具
        5.2.3 统计分析
    5.3 结果
        5.3.1 描述性分析
        5.3.2 家庭关系和孤独感与情绪智力、友谊质量的相关分析
        5.3.3 家庭关系和孤独感与情绪智力、友谊质量的回归分析
6 研究二:情绪智力在家庭关系和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
    6.1 引言
    6.2 方法
        6.2.1 研究对象
        6.2.2 研究工具
        6.2.3 统计分析
    6.3 结果
7 研究三:友谊质量在家庭关系和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
    7.1 引言
    7.2 方法
        7.2.1 研究对象
        7.2.2 研究工具
        7.2.3 统计分析
    7.3 结果
8 研究四:情绪智力和友谊质量在家庭关系和孤独感间的多重中介作用
    8.1 引言
    8.2 方法
        8.2.1 研究对象
        8.2.2 研究工具
        8.2.3 统计分析
    8.3 结果
9 研究五:家庭关系和孤独感的交叉滞后分析
    9.1 引言
    9.2 方法
        9.2.1 研究工具
        9.2.2 研究工具
        9.2.3 统计分析
    9.3 结果
10 总讨论
    10.1 情绪智力在家庭关系和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
    10.2 友谊质量在家庭关系和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
    10.3 情绪智力和友谊质量在家庭关系和孤独感间的多重中介作用
11 教育建议
1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家庭评价量表
    附录2 情绪智力量表
    附录3 友谊质量量表
    附录4 孤独感量表
致谢

(9)热额纳羌语参考语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羌族羌语羌文
    1.2 环境资源
    1.3 史承脉络
    1.4 衣食住行
    1.5 婚丧礼信
    1.6 文娱工艺
    1.7 热额纳羌寨
    1.8 羌语研究回顾
        1.8.1 羌语的调查
        1.8.2 羌语的研究
    1.9 研究设计
        1.9.1 价值意义
        1.9.2 研究方法
        1.9.3 写作范式
        1.9.4 语料收集
第二章 语音系统
    2.1 辅音
        2.1.1 辅音音位
        2.1.2 复辅音
        2.1.3 长辅音
        2.1.4 节尾辅音
    2.2 元音
        2.2.1 元音音位
        2.2.2 元音音位说明
        2.2.3 元音音位举例
        2.2.4 复合元音
    2.3 轻音与音高
        2.3.1 轻音
        2.3.2 音高
    2.4 音节结构
第三章 构词法
    3.1.联绵词
    3.2 合成词
        3.2.1 复合式
    3.3 四音格型
    3.4 词汇化
    3.5 特色词
    3.6. 外来词
        3.6.1 汉语借词
        3.6.2 羌藏同源词和近代藏语借词
第四章 词类
    4.1. 名词
        4.1.1 普通名词
        4.1.2 专有名词
        4.1.3 方位词
        4.1.4. 时间名词
        4.1.5 名词的语法功能
    4.2.代词
        4.2.1 人称代词
        4.2.2 反身代词
        4.2.3 泛指代词
        4.2.4 指示代词
        4.2.5 疑问代词
        4.2.6 代词的语法功能
        4.2.7. 指示词
    4.3 数词
        4.3.1 基数词
        4.3.2 序数、概数、分数和倍数的表示法
    4.4 量词
        4.4.1 量词的分类
        4.4.2 数量词组的句法功能
    4.5 形容词
        4.5.1 形容词的分类
        4.5.2 语法功能
        4.5.3 形容词的名物化
        4.5.4 形容词的重叠
    4.6 动词
        4.6.1 动词的分类
        4.6.2 动词的语法范畴
        4.6.3 语气
        4.6.4 动词的句法功能
        4.6.5 动词的重叠
    4.7 副词
        4.7.1 副词的语法特点
        4.7.2 副词的分类
        4.7.3 副词lu的关联作用
        4.7.4 副词性词组
    4.8 助词
        4.8.1 结构助词
        4.8.2 结构助词的活用
        4.8.3 结构助词的连用
        4.8.4 名物化助词
        4.8.5 状饰助词
    4.9 连词
        4.9.1 并列连词
        4.9.2 选择连词
        4.9.3 连贯连词
        4.9.4 递进连词
        4.9.5 转折连词
        4.9.6 假设连词
        4.9.7 条件连词
        4.9.8 因果连词
    4.10 语气词
        4.10.1 wa/ba
        4.10.2 du
        4.10.3 wa
        4.10.4 di
        4.10.5 la(?)ua
        4.10.6 ji n?
        4.10.7 (?)iu
        4.10.8 mi
        4.10.9 tu
        4.10.10 wo
        4.10.11 (?)o
        4.10.12 wu'bu
        4.10.13 na
    4.11 叹词
        表示招呼的ho、(?)o、hei、Hai、wuj、ja等
        表示叮嘱或不满Ha
        表示惊叹的oho
        表示叹息的(?)ai
        表示应答的(?)oja、aw、=(?)ah(?)a(?)等
        表示惊喜的ha
    4.12 象声词
第五章 形态
    5.1. 名词的形态
        5.1.1 名词词缀
        5.1.2 指小标记
        5.1.3 性别标记
        5.1.4 形状标记
        5.1.5 类别标记
        5.1.6 定指范畴
        5.1.7 数范畴
        5.1.8 汉语借词标记ts/ ts?
    5.2. 动词的形态
        5.2.1 趋向前缀
        5.2.2 趋向后缀
        5.2.3 汉语借词后缀t~ha
    5.3 形容词词缀
        5.3.1 趋向前缀
        5.3.2 标志词性的后缀
    5.4 四音格法
笫六章 句法
    6.1 句式
        6.1.1 陈述句
        6.1.2 祈使句
        6.1.3 感叹句
        6.1.4 疑问句
    6.2 句子
        6.2.1 单句
        6.2.2 复句
        6.2.3 紧缩复句
第七章 语料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10)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选题的重要性
        1.1.2 选题的针对性
        1.1.3 选题的关联性
        1.1.3.1 德育的概念
        1.1.3.2 德育视阈的内涵
        1.1.3.3 情商与德育在概念上的关联性
        1.1.3.4 情商培育置于德育视阈下的研究价值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1.2.1 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是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
        1.2.2 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有助于大学生的"四个学会"
        1.2.3 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1.2.4 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是德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德育视阈下情商培育的相关理论综述
    2.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1.1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的全面发展
        2.1.2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当代大学生的情商培育
    2.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2.1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
        2.2.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与当代大学生的情商培育
    2.3 情商的核心是情绪和情感
        2.3.1 情绪的涵义
        2.3.2 情感的涵义
        2.3.3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3.4 情绪和情感的特性
    2.4 情商是从智商中衍生出来的新型能力
        2.4.1 智商的概念
        2.4.2 情商与智商相辅相成
        2.4.3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2.4.4 情商与智商的区别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理论发展研析
    3.1 德育视阈下培育大学生情商内容
        3.1.1 情商起源与国内外相关论点
        3.1.1.1 情商起源
        3.1.1.2 国内外情商专家相关论点
        3.1.2 对情商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与发展
        3.1.2.1 了解自我情绪的能力即自知能力
        3.1.2.2 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即自制能力
        3.1.2.3 自我暗示激励的能力即自励能力
        3.1.2.4 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即知人能力
        3.1.2.5 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即待人能力
    3.2 德育视阈下培育大学生情商能力构成元素
        3.2.1 自知与自信力
        3.2.2 自制与自制力
        3.2.3 自励与自发力
        3.2.4 知人与移情力
        3.2.5 待人与协作力
    3.3 德育视阈下培育大学生情商功能作用
        3.3.1 自知具有主体导向功能和基础作用
        3.3.2 自制具有内部调控功能和保障作用
        3.3.3 自励具有内部动力功能和引擎作用
        3.3.4 知人具有外部调控功能和关键作用
        3.3.5 待人具有外部动力功能和关键作用
    3.4 德育视阈下培育大学生情商的价值影响
        3.4.1 自知着重培育积极自信
        3.4.2 自制着重培育掌控情绪
        3.4.3 自励着重培育激发潜能
        3.4.4 知人着重培育换位思考
        3.4.5 待人着重培育沟通合作
        3.4.6 情商与德育的融合价值
        3.4.6.1 重视情商培育有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3.4.6.2 重视情商培育有助于增强德育对象的自强意识
        3.4.6.3 重视情商培育有助于促进现代德育方法论研究
    3.5 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特征研析
        3.5.1 高情商者的表现
        3.5.2 较高情商者的表现
        3.5.3 较低情商者的表现
        3.5.4 低情商者的表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德育视阈下情商培育内容拓展设计研究
    4.1 运用情商"自知能力"是成功的前提
        4.1.1 德育视阈下的自我认知能力的内涵
        4.1.2 认知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4.1.3 自我认知是德育提升与评价自己的方法
    4.2 运用情商"自制能力"做自我的主人
        4.2.1 德育视阈下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内涵
        4.2.2 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4.2.3 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
        4.2.4 自我控制对德育养成及避免情绪化的作用
    4.3 运用情商"自励能力"发掘无限潜能
        4.3.1 德育视阈下的自我激励能力的内涵
        4.3.2 人的潜能开发与心理暗示的作用
        4.3.3 从容应对压力和挫折
        4.3.3.1 压力对生命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4.3.3.2 挫折是走向成功人生的转折点
        4.3.4 大学生"自我激励三步法"
    4.4 运用情商"知人能力"提高洞察力
        4.4.1 德育视阈下的认知他人能力的内涵
        4.4.2 认知他人的重要技巧
        4.4.3 大学生掌控身边环境的重要方法
    4.5 运用情商"待人能力"提高影响力
        4.5.1 德育视阂下的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的内涵
        4.5.2 人际关系真正的起点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4.5.3 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
        4.5.3.1 自卑及其处理方法
        4.5.3.2 自负及其处理方法
        4.5.3.3 嫉妒及其处理方法
        4.5.3.4 孤僻及其处理方法
        4.5.4 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4.5.4.1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交往原则
        4.5.4.2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交往要领
        4.5.4.3 倡导使用人际关系的交往媒介
    4.6 综合运用情商的五大能力
        4.6.1 大学生成功"情商五步制胜法"
        4.6.2 创造力是大学生情商培育的最高要求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途经研究
    5.1 加强大学生情商培育外部途径
        5.1.1 相关课程纳入培养方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5.1.1.1 情商课程纳入本科教育体系
        5.1.1.2 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
        5.1.1.3 增设大学生社交礼仪的课程
        5.1.1.4 开展读书工程或者名家讲座
        5.1.1.5 加强校园环境对情商的培育
        5.1.2 培养学生优秀心理素质建立大学生情商规章体系
        5.1.3 强化学生责任能力学校各环节体现情商教育思想
        5.1.4 抓好师德建设教师应树立培养情商的意识和责任
        5.1.5 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开展相关集体活动
    5.2 加强大学生情商培育内部途径
        5.2.1 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5.2.1.1 道德品质操守----诚信
        5.2.1.2 自我监控机制----自省
        5.2.2 认清气质特征发现自身优势法
        5.2.3 建立积极心态目标科学分解法
        5.2.4 清除负面情绪学会心灵放松法
        5.2.5 挑战自我运用自我激励教育法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成果
致谢
附录:情商测试综合问卷及计分评估方法、测试点评参考

四、EQ与孩子的未来成就(论文参考文献)

  • [1]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 鲁长风,高佳,闵慧祖,缪建东. 中国考试, 2021(12)
  • [2]被建构的焦虑母职和参与父职:基于深圳中产阶层家庭教育的质性研究[J]. 唐咏.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6)
  • [3]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J]. 朱永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11)
  • [4]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践(笔谈)[J]. 吴璀,周慧玉,何伶俐,康亚伟,杜胜洁,杨红霞,陈卓林,付佑春,陈宇珊,张泽文,刘栖宏,阮思远,陈尧,吴琼珍,王高悦,刘平,胡媛媛,余曜龙,邱洋,马红春.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10)
  • [5]社会与情感能力:国际测评与中国表现[J]. 黄忠敬. 上海教育, 2021(26)
  • [6]失地农民子女教育的逻辑:基于时间属性的分析[J]. 汤秋芬,李斌. 社会学评论, 2021(04)
  • [7]父母向青少年传授价值观的效果评估研究[J]. 曹格,石中英. 宁夏社会科学, 2021(04)
  • [8]青少年家庭关系与孤独感的关系:基于情绪智力和友谊质量的多重中介作用分析[D]. 李宇锋.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9]热额纳羌语参考语法[D]. 周发成.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2)
  • [10]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D]. 董宇艳.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情商与孩子的未来成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