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国际化探讨

我国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国际化探讨

一、我国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化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鑫,李晓婧,曹世源,周莉莉,侯广月[1](2020)在《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化分析》文中指出绿色食品是当前国际食品工业化发展的趋势,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在绿色食品管理体系建设中需要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要求,提升适应性。本次研究中以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国际化建设的重要性为基础,对具体的体系更新建设进行分析。

杨懿[2](2020)在《郫县豆瓣绿色制造与建设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调味品行业整体年均增长20%以上,是食品行业中增幅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在调味品行业中,复合调味品的增长高达到30%-40%,换言之,正是复合调味品的发展拉动了调味品全行业的成长。复合调味品的代表——郫县豆瓣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餐饮业繁荣发展及提高品质与档次的必备品,许多品牌饭店、酒店和招牌菜都离不开独具特色的郫县豆瓣。郫县豆瓣在全国餐饮业消费中的比重已突破10%的临界点,更有甚者达到了餐饮消费的20%,借由餐饮业规模的扩大和多样性发展,郫县豆瓣的销量一路攀升。目前,郫县豆瓣产业仍存在整体精深加工水平相对较低、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健全、相关政策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及发展规模和质量有待提高等现实问题。面对当前市场发展和产品品质需求的发展不均衡情况,人们对郫县豆瓣行业绿色制造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本论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进行展开,多径并行,通过建立郫县豆瓣生产用原辅料和添加剂绿色体系,结合郫县豆瓣国际化发展趋势,优化生产过程绿色工艺设计技术,研发节能降耗环境友好型郫县豆瓣智能装备与技术,探究产品有害物质智能控制技术,以实现绿色郫县豆瓣产品全产业链的绿色制造技术研发。为改善郫县豆瓣产品全产业链中资源节省、能源节省、环境友好和人体健康保护相关的薄弱环节,提高从原辅料、添加剂、生产加工到最终产品的关键研发技术,从技术上实现绿色产品关键工艺突破,达到覆盖全部工艺流程和工序环节的绿色化改造升级目标,基于绿色工艺技术的新型郫县豆瓣产品研发、典型郫县豆瓣原辅料风味物质分析及指纹图谱建立、产品分级质量标准研究、绿色生产郫县豆瓣产品感官评价数据库建立以及郫县豆瓣绿色食品标准制定,以实现郫县豆瓣的国际化与绿色化,进而形成产业的升级与示范。论文研究了扩建辣椒种苗繁育基地和1座年产8000吨豆瓣加工厂的建设方案。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的优质辣椒种苗繁育,达产年达到年产优质辣椒种苗2052万株的基地建设。同时,按照郫县豆瓣绿色制造的要求,进行总面积7300余平方米,年产8000吨优质豆瓣建设方案的规划。

黄丽萍[3](2020)在《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的大环境下,作为食品安全重要保障措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推进显得极为迫切。在福建省,园艺产品产值占比70%以上,在农产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施园艺产品标准化是福建省园艺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促进了资源合理、有效、充分的利用,对于增强福建省园艺产品国内与国际竞争力、保障人民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深远意义。本研究立足于园艺产品在“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调研、走访座谈与案例分析等方式分析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的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调查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国内和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1)总结介绍了ISO、CAC、FAO等国际主要涉种植业标准化机构;(2)以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有机产品发展概况为例,分析发达国家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3)梳理了中国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历程;(4)以山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为例分析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快速发展阶段建设概况;(5)梳理了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2.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1)无公害园艺农产品在福建省农产品认证中占比最高,随着行业发展,有望成为市场准入标准;(2)绿色园艺产品认证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表明园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升;(3)由于有机农产品认证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虽有统一国家标准,但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较为混乱,福建省通过农业行政部门严格认证的有机园艺产品相对较少;(4)福建省地理标志园艺产品登记保护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得到各级政府重视,成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重要途径。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1)为生态农业建设开辟了新路子;(2)促进了省、市、县三级农产品检测体系的形成;(3)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一品一码”的建成。4.遴选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典型案例,分析类型企业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1)提高经济效益;(2)促进生态保护;(3)促进生产技术水平提高;(4)促进生产装备水平提高;(5)促进产品质量提升;(6)促进产业发展、产业链延伸;(7)提高品牌知名度。5.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1)对园艺产品质量认证重视度不够;(2)园艺产品品牌建设力度不够;(3)从业人员职业技术知识水平不高;(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5)园艺产品相关标准具有局限性,修订不及时。6.针对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1)高度重视园艺产品质量认证;(2)培育园艺产品品牌,推动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3)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知识技能水平;(4)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5)提高园艺产品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的效率。

孟浩[4](2019)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东省绿色食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文中提出山东省绿色食品事业近年来蓬勃发展,产品数量稳步增长,品牌影响逐渐扩大,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成为农业发展主旋律,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山东省绿色食品事业要持续稳定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战略机遇期,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发展绿色食品事业是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市场、企业、消费者、政府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各方面分析探讨影响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的主要方面,挖掘出当前制约发展的影响因素有:1、产业发展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严峻。2、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3、常态化品牌有效宣传缺失,优质优价市场机制未完全形成。4、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政府部门对绿色食品发展的政策支持不足。5、监管力度弱,监管机制不完善。针对研究发现的制约因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提出了下一步山东省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建议: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丰富均衡产品供给,完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不断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发挥地域优势,促进各区域协同发展。2、探索优质优价,促进产销对接,突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注重强化品牌效益,打好绿色食品品牌。3、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促进品牌提升。健全宣传工作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绿色发展理念,树立行业模范典型。4、强化政府主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全面推动事业发展。优化扶持政策,聚合发展力量,进一步加大融资贷款扶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扶持,进一步加大人才用工扶持;5、加强政府监管,改善发展环境,巩固发展质量。政府宏观管理,加强监管保障,完善监管体系,抓好证后管理。6、加强技术理论体系研究,加大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力度。构建技术理论创新体系,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建立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全方位普及科技理论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以消费需求拉动产业发展。本文所研究的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特点、面临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发展思路,对新形势下山东省绿色食品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也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薛雷,孟庆庆,范文,徐玉霞[5](2015)在《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绿色食品认证机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绿色食品认证机构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着手,对绿色食品认证机构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将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旨在提高产品认证机构的管理水平,规范操作,控制风险,加强服务意识,对提升绿色食品的品质和品牌知名度有借鉴意义。

刘婷婷[6](2014)在《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由经济增长所造成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绿色食品作为一种无污染、无公害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激发了消费者对食品绿色化的强烈需求,绿色食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并争先打造知名的绿色食品品牌来抢占市场,绿色食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北大荒集团作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已培育出“九三”、“完达山”、“北大荒”等中国驰名品牌,在国内外绿色食品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显着提高。但其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其产业的发展,因此,针对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对于推动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论文主要以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在有关绿色食品产业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应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绿色食品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化程度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够、国际竞争力不高、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挖掘出产业组织结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监管、绿色食品品牌管理、绿色食品营销、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发展等影响因素,然后运用结构模型解析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最后以此为依据,提出夯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础、注重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监管、加强品牌管理和绿色食品营销等措施来促进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苏铭[7](2013)在《第八章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节中国实施绿色发展公共政策框架之核心体系一、国家绿色发展规划绿色发展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走绿色发展道路成为我们的必然路径。绿色发展拥有广泛的内涵,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业以及所有民众之间,因此制定国家绿色发展规划,对于促进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规划体系,应首先将绿色发展的概念全面纳入到经济社会发

韩青艳[8](2013)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符合了人们自身的利益,而绿色食品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追求健康长寿和保护环境资源的双重目的。在国内,随着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人们都希望能消费绿色食品。而在国外,绿色食品的消费是早已经是世界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的大趋势。但是对于绿色食品而言,国际市场消费的扩大并不意味着有好的市场机遇。在国际上,绿色壁垒的的出现成为了影响我国绿色食品的出口的主要因素。而在国内,一些中国绿色食品出口企业缺乏国际营销的观念和对国际市场的有效分析,导致了出口产品结构失衡和出口市场份额下降。黑龙江省作为绿色食品生产大省,相对一些省份有天然的比较优势,在新形势下必须抓住贸易机会、不断提高绿色食品质量、把握绿色食品的国外销售渠道、准确自己的国际市场定位,从而增加绿色食品的市场开拓能力。出口贸易的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升农业区域的规模,这也促进了黑龙江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国内外绿色食品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章简单介绍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并论述了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为全文的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分析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状,就现状提出了绿色食品发展尤其是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自足于省情、地理位置等因素,叙述了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所具有的优势;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因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因素考虑了对绿色食品贸易的影响。在出口时,企业要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第五章是实证分析,绿色食品出口的影响因素很多,本章是选取几个可量化的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是:中级职称以上的员工、企业国内贷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俄出口额和人民币汇率对绿色食品出口的影响是正向的,其中的中级职称以上的员工、企业国内贷款和人民币汇率水平对自变量的影响是比较显着的,相关系数比较大。本文通过对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在第六章中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的措施。政府方面的对策主要有:政府层面多加接触,正确更多的贸易机会、完善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和管理体系、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出台更多鼓励出口的措施、利用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等。企业方面的应对措施主要是加大绿色食品品牌建设、明确市场定位、加强企业的影响工作以及通过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孟菲[9](2009)在《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公众健康,确保食品安全是体现以人为本的基础。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是政治经济问题,也是社会科学发展问题,食品安全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作为经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需要在一段时期内应对和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生产技术的改进、生物技术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数量安全得到了缓解。与此同时,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和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更加注重食品的质量、营养和卫生安全。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来,食品安全事件的屡屡发生加重了各国消费者的心理负担,世界范围内的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如英国的“疯牛病”、欧洲的“口蹄疫”、亚洲的“禽流感”等,不仅对人类的身体和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或造成重大损害,也给消费者和相关产业造成了十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提高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技术法规和标准,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增强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控制,广泛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理。这就要求涉及食品安全的各利益相关者紧密协作,发挥整体优势,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食品安全问题千头万绪,涉及面极为广泛和复杂,目前我国还缺乏对食品安全的全面系统研究,学术界的研究和各级政府的管理重点主要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方面(即从外部对食品安全如何实施有效监控),对食品安全的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等利益主体的具体行为选择状况研究不多,对消费者的需求特性、消费意愿及其对安全食品供给的带动作用缺乏准确把握,从而在引导和培育安全食品市场方面所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明显欠缺。本论文运用基本经济学理论,以及环境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原理,采用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食品安全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分析,就关系食品安全生产、消费与流通环节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调研及检验,探讨优质食品开发的经济诱因和深层制度因素,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与管理对策,为政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食品安全具有多主体的利益相关性。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各个的行为主体中,生产者、消费者和监管者三者的关系处理至关重要。农户的生产供给是源头,是基础;企业的生产组织是核心,是关键;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是动力,是目标;而政府、第三方组织以及社会媒体的监督是后盾,是保障。(2)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消费者意识和消费者需求对食品安全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知是促使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前提。(3)具有现代意义的生产组织形式,以“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等多种方式使得农户可以依托于各种各样的行为主体,共同构成我国安全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集团,食品生产者组织模式选择、成本收益和对政府规制的反应是影响食品生产者行为的主要因素。(4)食品安全管理的过程就是食品安全各利益相关者不断博弈的过程,基于第七章的博弈分析以及国际经验,我国未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安排,应该基于各方的博弈分析结果之上。(5)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使得安全食品优质优价的机制难以实现,因此,要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就需要政府介入。政府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一般能带来正的社会净福利,而政府行为的不作为和监管失效,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

陈健[10](2009)在《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以珠三角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突出。恩格斯指出:“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累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这种急功近利的生产方式完全是现代产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它建立在对自然界的单方面索取和掠夺上,因而生产越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也越严重。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和应用,使这种破坏变本加厉。发展绿色产业就是对人类自身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深刻反思结果。我国绿色产业不仅肩负着确保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等经济重任,更承载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非经济重任。自然资源禀赋及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绿色产业发展的道路。绿色产业的提出是为解决我国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自然资源短缺、产业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而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是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适应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其目标体现了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是时代的选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本文阐述共分七章,除了第一章导论和第七章结论之外,第二、三、四章着重理论研究,第五、六章着重现实分析。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阐述课题研究背景,分析国内外绿色产业相关理论,在疏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绿色产业的内涵,为论文进一步实证及提出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角度;第二章绿色贸易壁垒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双刃剑”为切入点,分析绿色壁垒产生的背景原因,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得出绿色产业是我国应对壁垒的必然选择,也是唯一的出路的结论;第三章系统阐述了绿色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产业代谢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和物质循环理论;第四章立足于绿色产业的划分,阐述绿色产业链的内涵、耦合关系、运行机制和监控体系建设;第五章阐述我国绿色产业,包括绿色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并评价各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第六章以珠三角地区为实例,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进行具体分析,并运用MATLAB程序计算珠三角地区2001年-2005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状况,得出珠三角在五年间生态赤字稍有好转,并有良性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仍处于“低承载、低足迹、高赤字”的不可持续状态。提出建议如下:(1)继续控制人口的增长;(2)减少经济开发过程中对耕地的占用,合理开发未利用土地:(3)采用生物高新技术,提高自然资源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4)继续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存量;(5)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的建议:第七章为全文的总结和展望。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是:1、系统地构建了我国绿色产业的研究框架。本文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总体描述绿色产业链运作机理的基础上,分别从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和绿色服务业研究了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推进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具体构想,从而系统地构建了我国绿色产业的研究框架;2、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以珠江三角洲的个案资料为例,运用生态足迹等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使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3、注重应用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我国绿色产业的对策建议和政策选择。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和绿色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并从总体上提出了发展我国绿色产业的政策选择,试图提升本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二、我国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化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国际化的重要性
    1.1 适应世界食品工业发展的趋势
    1.2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3 是提升我国竞争力的关键
2 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国际化的对策
    2.1 强化区域绿色制食品质量体系建设
    2.2 重视绿色食品的基地建设
    2.3 开展国际化合作
3 结语

(2)郫县豆瓣绿色制造与建设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绿色制造概述
        1.1.1 绿色制造的定义
        1.1.2 绿色制造的内涵
    1.2 郫县豆瓣为代表的复合型调味品制造背景
        1.2.1 郫县豆瓣的历史溯源
        1.2.2 郫县豆瓣行业的发展现状
        1.2.3 绿色制造在郫县豆瓣生产中的迫切需求
    1.3 郫县豆瓣绿色制造主要研究内容
        1.3.1 关键工艺技术创新与绿色化改造
        1.3.2 绿色制造的主要内容
    1.4 立题意义
2 郫县豆瓣绿色制造关键工艺
    2.1 郫县豆瓣绿色关键技术
        2.1.1 绿色郫县豆瓣产品全产业链的绿色制造技术研发
        2.1.2 绿色郫县豆瓣的有害物质智能控制技术研发
        2.1.3 节能降耗与环境友好的郫县豆瓣智能装备与技术
    2.2 郫县豆瓣绿色制造实施技术路线
        2.2.1 典型郫县豆瓣原辅料品种选育与应用的工艺技术流程
        2.2.2 郫县豆瓣自动化、现代化生产技术研究的工艺技术流程
        2.2.3 郫县豆瓣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工艺技术流程
        2.2.3.1 基于GAP的郫县豆瓣原料种植基地的质量安全控制流程
        2.2.3.2 基于 HACCP 的数字化信息控制郫县豆瓣的安全控制体系研究技术流程
        2.2.4 新型郫县豆瓣绿色制造工艺技术流程
        2.2.5 典型郫县豆瓣风味物质研究工艺技术流程
        2.2.6 郫县豆瓣专用微生物菌种选育及标准化制曲工艺研究
3 郫县豆瓣绿色评价体系建设与标准制定
    3.1 基于绿色工艺技术的新型郫县豆瓣产品研发
        3.1.1 典型川菜专用郫县豆瓣的研发与应用
        3.1.2 佐餐型方便郫县豆瓣的研发与应用
        3.1.3 新型郫县豆瓣的研发与应用
    3.2 典型郫县豆瓣原辅料风味物质分析、指纹图谱建立及产品分级质量标准研究
        3.2.1 郫县豆瓣风味物质分析、指纹图谱建立及分级质量标准研究
        3.2.2 花椒风味物质分析、指纹图谱建立及分级质量标准研究
        3.2.3 辣椒风味物质分析、指纹图谱建立及分级质量标准研究
    3.3 建立基于绿色生产工艺的郫县豆瓣立体感官评价数据库
        3.3.1 郫县豆瓣辣度标准数据库的建立
        3.3.2 郫县豆瓣外观色价标准数据库的建立
        3.3.3 郫县豆瓣麻度标准数据库的建立
    3.4 郫县豆瓣绿色食品标准的制定
4 优质郫县豆瓣种植基地及扩建工程建设方案
    4.1 种苗繁育基地建设方案
        4.1.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4.1.2 建设规划和布局
        4.1.3 建设标准
        4.1.4 技术(工艺)方案
        4.1.5 设备方案
        4.1.6 主体及辅助工程工程方案
    4.2 年生产能力8000吨优质郫县豆瓣建设方案
        4.2.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4.2.2 建设规划和布局
        4.2.3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4.2.4 技术(工艺)方案
        4.2.5 设备方案
        4.2.6 主体工程方案
        4.2.7 辅助工程及其它配套工程方案
    4.3 环境影响与节能评价
        4.3.1 环境影响评价
        4.3.2 节能评价
    4.4 组织与管理
        4.4.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4.4.2 劳动定员
        4.4.3 经营管理措施
        4.4.4 技术培训
    4.5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调查背景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标准与园艺产品标准
        2.2 标准化与园艺产品标准化
        2.3 无公害农产品定义
        2.4 绿色食品定义
        2.5 有机产品定义
        2.6 农产品地理标志定义
        2.7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定义
    3 调查目的、内容及方法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1 国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1.1 国际主要涉种植业的标准化组织介绍
        1.2 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2 国内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概况
        2.1 我国标准化发展历程
        2.2 我国园艺产品标准化概况
    3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发展历程
        3.1 盲目发展阶段
        3.2 萌芽阶段
        3.3 逐步提升阶段
        3.4 快速提升阶段
第三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调查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情况调查方案
        1.1 调查时间与地点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内容
    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2 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现状
    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2.1 绿色食品认证
        2.2 福建省绿色食品认证现状
    3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化发展现状
        3.1 有机农产品认证
        3.2 福建省有机产品认证现状
    4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化体系现状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4.2 福建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情况
    5 福建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体系现状
    6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第四章 典型案例分析
    1 无公害农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1.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成效
        1.3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存在的问题
    2 绿色食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2.1 绿色食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2.2 绿色标准化生产成效
        2.3 绿色食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 有机产品(龙头企业主导型)
        3.1 有机产品认证的主要做法
        3.2 有机标准化生产的成效
        3.3 有机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行业协会主导型)
        4.1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主要做法
        4.2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总体成效
        4.3 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标准化生产中存在问题
    5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政府主导型)
    6 各类型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特点
第五章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 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发展的建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东省绿色食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绿色食品及其产业介绍
        1.2.1 绿色食品
        1.2.2 绿色食品的特点
        1.2.3 绿色食品标准
        1.2.4 绿色食品标志许可
        1.2.5 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1.2.6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
    1.3 绿色食品国内外发展情况
        1.3.1 国外绿色食品发展情况
        1.3.2 国内绿色食品发展情况
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2.1 发展现状调研
        2.2.2 分析制约因素
        2.2.3 提出发展性建议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方法
        3.1.1 资料查阅
        3.1.2 现场调查
        3.1.3 问卷调查
        3.1.4 数据分析
    3.2 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情况
        4.1.1 绿色食品总量规模持续递增
        4.1.2 绿色食品质量水平不断提升
        4.1.3 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显着增强
        4.1.4 绿色食品体系队伍日趋完善
    4.2 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进入新时期
        4.2.1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4.2.2 绿色食品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4.3 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4.3.1 产业发展不足、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形势严峻
        4.3.2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突出
        4.3.3 常态化品牌有效宣传缺失,优质优价市场机制未完全形成
        4.3.4 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政府部门对绿色食品发展的政策支持不足
        4.3.5 监管力度弱,监管机制不完善
        4.3.6 科技支撑不利,绿色食品供给基础不稳
    4.4 新形势下山东省绿色食品发展思路
        4.4.1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丰富均衡产品供给
        4.4.2 强化市场体系建设,以消费需求拉动产业发展
        4.4.3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促进品牌提升
        4.4.4 强化政府主导,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全面推动事业发展
        4.4.5 加强政府监管,改善发展环境,巩固发展质量
        4.4.6 加强技术理论体系研究,加大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力度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新时期方向
        5.1.2 多方位多角度分析,挖掘制约发展因素
        5.1.3 贴近发展主体,找出源头矛盾
        5.1.4 深入消费市场,挖掘发展潜力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绿色食品认证机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绿色食品认证机构引入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绿色食品认证机构引入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1.2 绿色食品认证机构引入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2 绿色食品认证机构引入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及对策
    2.1 存在的问题
        2.1.1 体系的运行机制与原有工作模式存在冲突。
        2.1.2 管理层不能积极、有效地支持和参与体系实施。
        2.1.3 工作人员落实体系要求的积极性不高。
    2.2 对策研究
        2.2.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2.2.2 提高管理层对质量体系工作的重视。
        2.2.3 强化执行质量体系的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提升。
        2.2.4 注重持续改进。
3 结语

(6)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绿色食品及绿色食品产业内涵
        2.1.1 绿色食品内涵
        2.1.2 绿色食品产业内涵
    2.2 钻石模型理论
    2.3 产业集群理论
    2.4 品牌理论
        2.4.1 品牌整合理论
        2.4.2 品牌国际化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北大荒集团概况
    3.2 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3.2.1 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资源状况
        3.2.2 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企业状况
        3.2.3 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品牌状况
        3.2.4 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技术和设备状况
        3.2.5 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3.2.6 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市场状况
    3.3 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1 产业集中度低
        3.3.2 产业化程度不足
        3.3.3 品牌影响力不够
        3.3.4 国际竞争力不高
        3.3.5 经济效益低下
    3.4 本章小结
4 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4.1 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4.1.1 结构模型解析法概念
        4.1.2 结构模型解析法优点
        4.1.3 结构模型解析法基本步骤
    4.2 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识别
        4.2.1 产业组织结构
        4.2.2 技术创新
        4.2.3 产品质量监管
        4.2.4 绿色食品品牌管理
        4.2.5 绿色食品营销
        4.2.6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4.3 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层次结构分析
        4.3.1 建立系统因素集合
        4.3.2 建立邻接矩阵
        4.3.3 求解可达矩阵
        4.3.4 分解可达矩阵
        4.3.5 求解结构矩阵
        4.3.6 建立多级递阶结构图
        4.3.7 分析多级递阶结构图
    4.4 本章小结
5 促进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
    5.1 夯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础
        5.1.1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5.1.2 加快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5.2 注重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监管
        5.2.1 加大科研投入,重视科技创新
        5.2.2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5.3 加强品牌管理和绿色食品营销
        5.3.1 加强品牌管理,提升品牌影响力
        5.3.2 合理开展绿色食品营销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绿色食品的有关概念界定
        2.1.1 无公害农产品
        2.1.2 绿色食品
        2.1.3 有机食品
        2.1.4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辨析
    2.2 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的相关理论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超保护贸易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2.4 市场定位理论
3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3.2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优势
        3.2.1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
        3.2.2 投资环境的优势
        3.2.3 地理位置和市场优势
    3.3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品种创新和科技研发水平较低
        3.3.2 企业规模小
        3.3.3 质量监管机制不健全
        3.3.4 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3.4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影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的内部因素
        4.1.1 基地建设和生产规模情况
        4.1.2 技术水平
        4.1.3 资金投入情况
    4.2 影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的外部因素
        4.2.1 市场的需求因素
        4.2.2 相关产业支持情况
        4.2.3 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4.2.4 汇率水平
    4.3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对象和模型设计
        5.1.1 研究对象
        5.1.2 模型设计
    5.2 实证分析
        5.2.1 ADF单位根检验
        5.2.2 回归分析
    5.3 实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
    6.1 政府方面有关的建议
        6.1.1 争取更多的贸易机会
        6.1.2 完善绿色食品质量安全和管理体系
        6.1.3 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6.1.4 出台相关鼓励出口的政策
        6.1.5 利用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
    6.2 企业方面的对策
        6.2.1 加大绿色食品品牌建设
        6.2.2 明确市场定位
        6.2.3 加强企业的营销工作
        6.2.4 通过企业间合作竞争向国际化发展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主要观点
        1.2.4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5 论文结构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研究的可能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可能创新
        1.4.2 研究的主要不足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特征
        2.1.1 监管的时机
        2.1.2 监管工具的选择
    2.2 以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为前提,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构
        2.2.1 利益相关者概念
        2.2.2 各国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实践
    2.3 生产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为反应
        2.3.1 企业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2.3.2 企业食品安全生产行为研究
    2.4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反应
        2.4.1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总体认识
        2.4.2 男性和女性对食品安全认知的比较
        2.4.3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反映
    2.5 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
        2.5.1 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理论研究
        2.5.2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实践
    2.6 简要的评述
第三章 食品安全概述及利益相关者分类
    3.1 食品与食品安全:几个问题的界定
        3.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2 食品安全研究的学科与技术体系
        3.1.3 食品安全研究的原理
    3.2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3.2.2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
    3.3 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
    3.4 各国食品安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
        3.4.1 政府的责权
        3.4.2 检验机构的责权
        3.4.3 食品企业的责权
        3.4.4 消费者的责权
        3.4.5 国际机构的责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食品安全的生产者行为分析
    4.1 相关理论
        4.1.1 安全食品的供求理论
        4.1.2 企业动机理论
        4.1.3 企业行为经济学理论
        4.1.4 食品质量管理理论
        4.1.5 小结
    4.2 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分析模型
    4.3 食品生产企业采取食品安全行动的决策分析
        4.3.1 影响食品生产者质量安全控制的因素
        4.3.2 企业采取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方法
        4.3.3 企业采取食品安全行动的决策
    4.4 食品生产企业采取食品安全措施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山东莱阳龙大企业集团生产的冷冻菠菜应对日本SPS 为例
        4.4.1 冷冻菠菜常规生产成本分析
        4.4.2 企业采取相应质量控制措施的新增成本分析
        4.4.3 企业实行有效应对措施后新增收益计算
    4.5 企业申请实施HACCP 的成本收益分析
        4.5.1 企业申请和实施HACCP 的成本分析
        4.5.2 企业实施HACCP 的主要收益分析
        4.5.3 相关案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食品安全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5.1 相关理论
        5.1.1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意识
        5.1.2 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的消费者反映及其效应
        5.1.3 影响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5.1.4 安全食品购买行为的理论分析
    5.2 食品安全消费者行为的调查分析
        5.2.1 数据与方法
        5.2.2 调查主要内容
        5.2.3 描述性分析
        5.2.4 调查结论
        5.2.5 食品安全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5.3 安全食品的购买选择行为实证模型分析
        5.3.1 模型的理论假设
        5.3.2 模型及估计方法
        5.3.3 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5.4 保障食品安全消费的对策建议
        5.4.1 政府应实行疏导式管理,引导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信息的需求
        5.4.2 企业应切实提高安全食品的质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食品流通渠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以生鲜食品为例
    6.1 生鲜食品的流通渠道
        6.1.1 农贸市场的生鲜食品流通渠道
        6.1.2 连锁超市流通渠道
    6.2 生鲜食品流通渠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6.2.1 农贸市场生鲜食品流通渠道中的食品安全
        6.2.2 连锁超市生鲜食品流通渠道中的食品安全
    6.3 我国连锁超市食品安全的现状及问题
        6.3.1 连锁超市食品安全的现状
        6.3.2 超市行业食品安全方面需要正视和解决的突出问题
    6.4 连锁超市与农户的连接
        6.4.1 “超市+生产基地+农户”
        6.4.2 “超市+农业合作社+农户”
        6.4.3 “超市+农户”
        6.4.4 “超市+批发市场+农户”
    6.5 食品安全与食品贸易的相互影响
        6.5.1 国际食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6.5.2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
        6.5.3 对策思考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
    7.1 食品安全博弈中的行为主体归类
    7.2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分析
        7.2.1 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博弈
        7.2.2 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博弈
        7.2.3 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7.2.4 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者的博弈
        7.2.5 监管人员与主管部门之间的博弈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食品安全的政府规制
    8.1 食品安全规制基本问题
        8.1.1 政府规制的概念
        8.1.2 食品安全规制的概念与实施主体
        8.1.3 食品安全规制的经济学依据
        8.1.4 食品安全规制方法和标准
    8.2 食品安全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
        8.2.1 规制影响评估的方法
        8.2.2 食品安全规制的收益分析
        8.2.3 食品安全规制的成本分析
        8.2.4 食品行业管制重点领域的确定原则——成本收益比较
    8.3 政府规制对食品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8.4 他山之石——美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规制
        8.4.1 美国食品安全规制的组织体系
        8.4.2 美国食品安全规制的法律法规体系
        8.4.3 HACCP 管理技术监管
        8.4.4 缺陷食品召回制度
    8.5 我国的食品安全规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8.5.1 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现状
        8.5.2 我国食品安全规制存在的问题
    8.6 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的对策
        8.6.1 政府需要强化食品安全规制
        8.6.2 推广采用“风险性分析”的方法
        8.6.3 对食品安全市场失灵的政府矫正
        8.6.4 对食品安全政府失灵的自发矫正
        8.6.5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政府规制基础环境
        8.6.6 加大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投入
        8.6.7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国际合作
        8.6.8 加强对规制者的规制
    8.7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
    9.1 论文主要结论
    9.2 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相关研究
附录二:我国安全农产品认证情况
附录三: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行为调查表

(10)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以珠三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 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
        (二) 对新时期我国发展模式的思考
        (三) 绿色壁垒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
        (四) “绿色奥运”带来了绿色契机
        (五) “毒奶粉事件”导致的信任危机
    二、绿色产业相关理论研究动态
        (一) 绿色产业概述
        (二) 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关系的研究述评
        (三) 绿色经济的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和可能的创新
        (一) 研究的基本框架
        (二) 研究重点与难点
        (三)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绿色产业: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必然选择
    一、绿色壁垒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与原因
        (二) 绿色壁垒的国际发展趋势
    二、绿色壁垒是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双刃剑”
        (一)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二)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三、绿色产业是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 绿色产业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产业代谢理论
        (一) 代谢理论的来源
        (二) 物质代谢理论
        (三) 产业代谢理论
    二、物质平衡理论
        (一) 总量平衡与分量平衡
        (二) 克尼斯等环境经济学家的物质平衡理论
        (三) 质量平衡方法
        (四)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五) 对环境恶化与资源过量使用关系的分析
    三、物质循环理论
        (一) 物质循环概念分析
        (二) 生物系统中的碳循环
        (三) 循环经济理念
        (四) 循环经济的概念
        (五) 循环经济的基本实施原则、方法和核心标准
第四章 绿色产业链的构建
    一、绿色产业的分类
        (一) 产业分类
        (二) 绿色产业分类
        (三) 绿色产业的划分
    二、绿色产业链与传统的生产方式
        (一) 产业链与传统的生产方式
        (二) 绿色产业链的概念及简化模型
    三、绿色产业链的构建原理
        (一) 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二) 因地制宜
        (三) 系统集成
    四、绿色产业链构建的诊断
        (一)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二) 诊断指标体系
        (三) 诊断指标
    五、绿色产业链构建的方法
        (一) 主导产业链优选
        (二) 引入补链企业
        (三) 横向共生、纵向耦合
        (四) 绿色产业链构建层次
        (五) 绿色产业链支撑系统设计
        (六) 绿色产业链构建的操作步骤
    六、绿色产业链构建的技术
    七、绿色产业链的效益
        (一) 绿色产业链环境效益
        (二) 绿色产业链经济效益
    八、绿色产业链的运行机制
        (一) 企业与绿色产业链
        (二) 政府与绿色产业链
        (三) 社会与绿色产业链
    九、绿色产业链在各产业中的构建方向
        (一) 绿色农业产业链的构建
        (二) 绿色工业产业链的构建
        (三) 绿色服务业产业链的构建
第五章 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
    一、我国绿色工业的发展
        (一) 绿色工业对传统环保理念的冲击和突破
        (二) 工业绿色化与绿色工业节能
        (三) “清洁生产”:绿色工业的本质
        (四) 生态工业园的建设
        (五) 我国绿色工业发展评价
    二、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
        (一) 从“有机农业”到“绿色农业”
        (二) 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
        (三) 绿色农业的组织实施
        (四)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评价
    三、我国绿色服务业的发展
        (一) 绿色消费与绿色服务
        (二) 绿色服务业的主要领域及其基本要求
        (三) 绿色流通的组织实施
        (四) 绿色营销的组织实施
        (五) 我国绿色服务业发展评价
第六章 绿色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为例
    一、珠三角现代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一) 珠三角的概况
        (二) 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三) 珠三角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
        (四) 珠三角现代产业面临的转型
    二、珠三角绿色产业发展现状
        (一) 珠三角绿色工业发展现状
        (二) 珠三角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三) 珠三角绿色服务业发展现状
    三、对珠三角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定量评价—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法
        (一)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
        (二)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假定
        (三)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计算步骤
        (四) 生态足迹分析法在珠三角的应用分析
        (五) 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局限性
    四、珠三角绿色产业发展前瞻
        (一) 改变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 控制人口数量
        (三) 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提倡绿色生活消费
        (四) 提高生物生产用地的面积和质量
        (五) 加快一体化整合,明确发展潜力所在
第七章 发展我国绿色产业的政策选择
    一、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绿色壁垒建设体系
        (一)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的监测、调查制度
        (二) 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管理服务的前置化
        (三) 实施质量安全战略,构建和完善出口产品标准体系和检验检疫体系
        (四)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五) 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
        (六) 完善外贸体制,形成外向型经济的强大合力
        (七) 实行环境外交
    二、调整产业结构
        (一) 发展绿色科技,促进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进程
        (二) 发展绿色生产力,提高资源生产力
        (三) 调整产业结构,从企业做起
    三、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 构建我国绿色产业的投资机制
        (二) 强化绿色立法、执法,严禁国外污染源进入
        (三) 发展绿色科技,培养绿色人才
        (四) 增强绿色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新时尚
        (五) 依据国际标准,培植绿色企业
    四、加强对绿色产业的宏观管理
        (一) 加强国家绿色企业认证的标准化工作
        (二) 建立绿色产业的信息服务机构与分类、统计及审计系统
        (三) 充分发挥政策与市场的作用
        (四) 制定适合各地特色的绿色发展战略
        (五)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六) 加强统一领导,完善绿色产业的组织管理体系
        (七) 打破产业分割,地域分割,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
        (八) 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大力发展绿色第三产业
        (九) 尽快统一绿色核算体系
参考文献
附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MATLAB计算程序
致谢

四、我国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化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国际化分析[J]. 张鑫,李晓婧,曹世源,周莉莉,侯广月. 食品安全导刊, 2020(15)
  • [2]郫县豆瓣绿色制造与建设方案的研究[D]. 杨懿. 西华大学, 2020(01)
  • [3]福建省园艺产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与对策[D]. 黄丽萍.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东省绿色食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D]. 孟浩.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4)
  • [5]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绿色食品认证机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薛雷,孟庆庆,范文,徐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7)
  • [6]北大荒集团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D]. 刘婷婷.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2)
  • [7]第八章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A]. 苏铭. 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 2013
  • [8]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D]. 韩青艳.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3(03)
  • [9]食品安全的利益相关者行为分析及其规制研究[D]. 孟菲. 江南大学, 2009(04)
  • [10]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 ——以珠三角为例[D]. 陈健.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我国绿色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国际化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