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网上来 到网上去(论文文献综述)
海岭,志琦[1](2020)在《裂网行动——“2019·2·12”兰州特大网络套路贷专案侦破纪实》文中研究说明引子中国网络扫黑第一案2020年7月9日,引起轰动、备受各界关注的兰州"2019·2·12"特大网络套路贷专案经过长达一年多缜密的诉前准备工作,由兰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以被告人王淑焘为首的20余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寻衅滋事一案,在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石静,易鹏[2](2020)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应对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议题,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研究以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的网络舆情危机进行案例分析,总结了网络舆情的呈现特点和地方政府舆情治理应对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此,党员干部要践行网络群众路线,补齐舆论引导短板;政府相关部门要善于应对网络舆情,科学设置引导步骤;健全突发事件舆情关涉的制度安排,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政府网络舆情治理能力。
郭桂花[3](2019)在《从网上来,到网上去——新媒体时代深度调查报道实现路径分析》文中指出深度调查报道通常以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为报道对象,是新闻报道中复杂程度、工作强度和调查难度最大的一种报道形式,在媒体报道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媒体时代,碎片化信息过剩、深度调查报道生产力不足、信息扑朔迷离和舆情反转频发等问题突出,调查记者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新闻事实的深度探寻,既满足公众对全面立体事实的心理需要,也是新时代新闻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王文君[4](2017)在《网络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正处在发展转型期和改革深水区,面临着诸多社会深层次矛盾凸显、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更加迫切,社会问题和矛盾更容易激化,进而造成了各类公共突发事件频发、高发。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日益普及,网民数量飞速增长,“两微一端”(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成为公众的第一信息源,网络的议程设置能力显着增强,一种新型突发事件——“网络突发事件”开始逐渐增多,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不断加深。网络突发事件是一把“双刃剑”,给地方政府带来了新的挑战,极大地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应对能力,措施得力,将迅速化解危机,平息舆论质疑;措施不力,可能谣言四起,使事件升级引发现实群体性事件,影响政府形象,挫伤政府公信力。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他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还提出“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这些论断为新时代地方政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方面指明了方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这是在中央重大文件中首次提到网络突发事件,并将网络突发事件列入深化改革项目,由此可见,地方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如何正确应对网络突发事件,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亟待快速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总结了网络突发事件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以近年来的网络突发事件为例,分析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现状;总结了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相关法律规章不完善、应对机制不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慢且不够透明、地方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式沟通的渠道不畅。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后,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建议:树立开放负责法治的应对理念、加快立法进程、完善网络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搭建网络民主参与的平台,希望对地方政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傅烨[5](2016)在《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运用和舆情应对 ——来自若干典型案例的检视》文中研究表明在进入全信息社会的现今,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工作、购物甚至是参与各种经济活动乃至政治活动的平台。在新时代的新规则下,“公共事件”有着全新的定义和发展空间,在它慢慢地发生着改变的同时,也伴随着更多影响其发展方向的因素。网络媒体正是二十一世纪新的信息载体,也是舆情的新传播工具。正是由于两者的特点暗合了现今社会的发展,使得在网络上活跃的网民,逐步地转变成为新时代公共事件的主体并左右传播导向,这就是现在较为普遍且频繁发生的“网络公共事件及舆情”。考察近些年出现的诸多“网络公共事件”,研究网络媒体如何在这些事件发展中合理运用并成功应对舆情,借此推动中国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尽管如此,在实际发生及应对很多典型网络事件的时候,由于网络快速隐蔽,网民身份认证难,网络传播导向分流等特点,网络活动还是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网络处理过程不够标准,网络导向结果控制不当等。为此,本文的中心主要放在如何分析其原因,掌握其规律,控制其过程,导向其结果,并开放式地借鉴国外经验,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张潇潇,赵剑平,傅淑明[6](2015)在《舟水关系的至理 血肉联系的深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群众路线,历来是我们党和军队的根基所在、生命所在、力量所在。疏离乃至失掉群众,无异于自我拔去根脉、自我割断命脉。今天党群干群之间,不能不重喻舟水之理、重叙鱼水之谊、重塑血肉之情。——题记 回望来路 回首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走过的光辉历程?
杨磊[7](2015)在《论我国公民监督权的完善》文中认为权力易于被滥用,而权力的滥用会侵害到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要采取措施来监督和制约权力。在我国权力监督体系中既存在权力运行系统的内部各项权力之间的监督制约也存在各个机关之外的来自外部力量的监督。权力内部之间的监督制约又可以分为横向制约与纵向制约。横向制约是指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制约监督。纵向制约是指各个国家机关自身上下级之间的监督。在本文中将这两种监督统称为国家监督。本文认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七种监督都属于国家监督的范畴。这七种监督有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政党监督、审计监督、检察监督、纪检监督、监察监督。来自这些监督之外的外部力量的监督即公民监督。将对权力的监督分为国家监督与公民监督,是因为公民监督具有与国家监督相区别的特点,要从这些特点出发,提出完善公民监督权的措施。此外,公民监督丰富了国家监督的内容,很多国家监督的发起都是由公民监督开始的,同时国家监督又保障公民监督的行使。虽然宪法第四十一条以分列出四项基本权利的形式来定义公民监督权。但是我国公民监督并没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来保障,导致实践中很多公民监督事件背离了公民监督制度的初衷。但是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不是越大越好,只有恰当的运用才可以使公民监督权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一方面,要利用国家监督保障公民监督行使的作用,国家需要加强对公民监督权的保护,使公民能真正参与国家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对公民监督权进行必要的限制,督促公民正确行使公民监督权。除引言外,本文分四部分,共两万余字。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公民监督权的概述。本部分从公民监督权的构成要素、理论基础以及公民监督权行使的方式的论述为主要内容。我国宪法以及其他法律规范中并没有提及公民监督权这一明确概念。分析其性质和分类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公民监督权的概念。分析公民监督权的理论证成是为了研究公民监督权权利产生的初衷,是为公民监督权的完善建议提供根本的标准和要求。因为新兴的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的公民监督方式存在许多不同,也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将公民监督权的行使方式分为这两种行使方式,以更好的理解公民监督的内涵,同时为从这两个方式的角度分别提出公民监督权存在的问题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公民监督权与国家监督权的区别与联系。之所以在论述公民监督权的同时要提出国家监督权的概念。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分析公民监督权的特点。另一方面是为了从国家监督权与公民监督权存在的联系入手,使国家监督权能够更好的保障公民监督权的行使。第三部分,公民监督权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公民监督权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从公民角度,即是结合公民监督行使方式来分析公民监督权存在的问题。传统公民监督权行使方式与新兴公民监督权行使方式存在的问题各异。另一方面主要是从国家机关的角度来分析公民监督权保障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公民监督权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第四部分,最后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章节,也是为公民监督权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郭思嘉[8](2014)在《完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疏导舆论正向传播》文中研究表明政府作为一个大的职能部门,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职责,它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引导与控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但政府部门在化解舆情危机这一过程中也面临着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当前各地政府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知识十分陌生,政法及宣传部门非常缺乏网络舆情监控方面的专业人才;二是舆情监控系统落后,监测网络舆情少不了及时有效的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研判、信息反馈、信息决策;三是,由于广
杨启敏[9](2014)在《顺丰优选“荔枝战”:以销售的名义做公关》文中认为岭南荔枝卖得再好,不过是个时令性水果,两个月就下市了,值得费这么大精力去做吗?电商和店商,过去在营销上一直是"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各有自己的领地和套路:网上的很少下来,线下的也不常上去。以前跟电商人谈营销,他们总是在说价格战、资源位、买流量、转化率……消费者从网上来,又到网上去。然而随着电商品牌的逐渐形成,他们开始谋图更大的市场——电商的客户未必在网上!他们尝试从网上走下来,告别价格战,到线下去拉人,玩出了更多更有技术含量的营销动作。事实上,过去那套线上推广的玩法也已经不划算了,顺丰优选市场总监杨军表示,像顺丰优选这样定位
纪伟宁[10](2014)在《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现状与思考》文中指出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它正以强劲的势头介入我国的热点公共事务。了解我国网络舆情发展现状,对舆情热点进行有效预防、引导与监管,有助于促进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
二、从网上来 到网上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网上来 到网上去(论文提纲范文)
(1)裂网行动——“2019·2·12”兰州特大网络套路贷专案侦破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引子中国网络扫黑第一案 |
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
二、两个“无事生非”的技侦警察 |
三、从网上来的最好从网上走 |
四、网贷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动物系群主” |
五、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
六、与本案八竿子打不着的“3·15”晚会“打草惊兔” |
七、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
八、技术警察也能过一把当刑警的瘾 |
九、穷警察客串了一把“赌神” |
十、套路贷:社会正常秩序的破坏者、金融领域的投毒者 |
十一、解民于倒悬:人民警察的天职 |
十二、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审判 |
十三、套路贷之江湖 |
尾声不是警察成就了案子,而是案子成就了警察 |
(2)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重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问题 |
(一)社会治理现代化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 |
(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必须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 |
二、网络舆情危机的案例分析 |
(一)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 |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应对不足之处 |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应对能力提升策略 |
(一)党员干部要践行网络群众路线,补齐舆论引导短板 |
(二)政府相关部门要善于应对网络舆情,科学设置引导步骤 |
(三)健全突发事件舆情关涉的制度安排,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
(3)从网上来,到网上去——新媒体时代深度调查报道实现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以网络平台为新闻话题源, 多方求证打磨热点精品 |
以“人”为主线, 深挖潜藏讯息用“心”雕琢报道 |
“线上题源+线下暗访”, 坚守“内容为王”的操守 |
结语 |
(4)网络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三)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
1.理论工具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 |
1.研究的创新点 |
2.研究的不足之处 |
二、网络突发事件与相关政府职责理论 |
(一)网络突发事件的概念及特征 |
1.网络突发事件的概念 |
2.网络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 |
3.网络突发事件的阶段划分 |
(二)相关政府职责理论 |
1.政府责任理论 |
2.网络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主体责任 |
三、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现状分析 |
(一)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理念和措施 |
1.组织机构 |
2.应对理念 |
3.应对措施 |
(二)以2017年泸县太伏中学学生死亡事件为例 |
1. 网络突发事件描述 |
2.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不当之处 |
3.对政府应对措施的深入剖析 |
(三)以2015年网曝漯河市解放路桥垮塌事件为例 |
1. 网络突发事件描述 |
2.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主要做法 |
3.对政府应对措施的经验总结 |
(四)案例综合分析 |
四、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存在的问题 |
(一)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
(二)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法律不完善 |
(三)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机制不健全 |
(四)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缓慢且不够透明 |
(五)地方政府与公众双向沟通渠道不畅 |
五、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应对不够积极 |
(二)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 |
(三)社会转型期矛盾问题多发 |
(四)专业化人才缺乏和资金不足 |
(五)公民网络参政给政府施加更大压力 |
六、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对策 |
(一)树立开放、负责、法治的应对理念 |
(二)加快推进网络立法进程 |
(三)完善引导和处置的机制 |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
(五)搭建网络民主参与的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5)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运用和舆情应对 ——来自若干典型案例的检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
1、选题的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及理论工具 |
1、对公共事件和网络媒体及其融合等相关概念的研究 |
2、网络媒体参与公共事件以提升政府效能的作用表现 |
3、网络媒体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 |
4、提高对应公共事件以及网络舆情管理能力的建议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举例法 |
3、实证分析法 |
(四)研究内容及结构 |
(五)创新之处与研究困难 |
1、研究角度创新 |
2、研究内容创新 |
(六)研究工作具备的条件 |
一、公共事件、网络媒体及其融合趋势 |
(一)公共事件的概念及现状 |
(二)网络媒体的概念及现状 |
(三)网络媒体与公共事件的联系及融合结构 |
1、公共事件中的网络媒体 |
2、网络媒体中的公共事件 |
3、两者的融合与分歧 |
(四)网络媒体在公共事件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
1、有利于拓展政务公开的广度和宽度 |
2、有利于在行政程序简化过程中的分层和联合 |
3、有利于在应急处置上的提速和传递 |
4、有利于在推进决策科学上的强化和贯彻 |
二、典型案例中网络媒体运用现状 |
(一)网络上的舆情热点事件收集 |
(二)典型案例中公共事件过程发展及网络媒体的运用现状 |
1、内蒙古阿荣旗女检察长豪车事件分析 |
2、浙江湖州“临时性强奸”事件分析 |
(三)现有网络媒体在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三、典型案例中网络媒体运用对舆情的影响 |
(一)网络上的舆情热点事件收集 |
(二)典型案例中公共事件舆情导向的原因及现状 |
1、河南天价过路费案事件分析 |
2、海南三亚最大棚户区拆迁事件分析 |
(三)现有网络媒体在运用中对舆情产生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
四、近年来政府提升公共事件舆情疏导的主要改善措施 |
(一)政府针对机制改革建设方面的改善措施及方向 |
1、加强了培训及宣导机制,不断的在提高政府网络舆情的应对水平 |
2、建立了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工作机制和系统,并一直都在不断的学习健全如何更好的提高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水平 |
3、不断严格领导机制,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管理机构 |
(二)政府针对网络环境管理方面的改善措施及方向 |
1、加大引导网络舆论的力度 |
2、增强规范网络行为的强度 |
3、改良培育网络文化的氛围 |
五、进一步有效利用网络媒体,积极提高应对公共事件舆情能力 |
(一)树立网络媒体主体理念,注重舆情应对实际意义 |
1、注重网络舆情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对策研究的互相支持与协作 |
2、改进研究手段和体系方法的整合与更新 |
3、提倡采用范式学习法,运用引鉴与创造的结合 |
(二)加强功能定位及持续发展,构建新型政府网络机制 |
1、政府定位从“监管控制”策略向“沟通引导”策略转变 |
2、其次,政府必须多加开放并加强与群众的沟通渠道,并加快传播速度,构建全新型政府网络机制 |
3、政府媒体保证信息公开,抢占网络舆情引导的主动权 |
(三)加快规范制定及资源建设,贯彻立法保证 |
1、加强网络平台安全保护能力,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2、创建不良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 |
3、实行管理统一和立法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论我国公民监督权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公民监督权概述 |
(一)公民监督权的内涵和分类 |
(二)公民监督权的理论基础 |
(三)公民监督权行使的方式 |
二、公民监督权与国家监督权的关系 |
(一)公民监督权与国家监督权的区别 |
(二)公民监督权与国家监督权的联系 |
三、公民监督权存在的问题 |
(一)公民监督权行使存在的问题 |
(二)公民监督权保障存在的问题 |
三、公民监督权的完善 |
(一)合理行使公民监督权 |
(二)完善公民监督权的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的网络舆情的现状 |
(一) 主流媒体由作壁上观变为积极引导 |
(二) 各级政府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公开与澄清 |
(三) 舆情焦点由虚拟热议走向现实世界 |
(四) 网民态度由盲目偏激趋向理智谨慎 |
二、对我国当前网络舆情的思考 |
(一) 网络舆情管理的重点在哪里? |
(二) 网络舆情如何具体管理? |
四、从网上来 到网上去(论文参考文献)
- [1]裂网行动——“2019·2·12”兰州特大网络套路贷专案侦破纪实[J]. 海岭,志琦. 啄木鸟, 2020(09)
- [2]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应对策略[J]. 石静,易鹏. 公关世界, 2020(02)
- [3]从网上来,到网上去——新媒体时代深度调查报道实现路径分析[J]. 郭桂花. 新闻战线, 2019(06)
- [4]网络突发事件中地方政府应对策略研究[D]. 王文君. 郑州大学, 2017(06)
- [5]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运用和舆情应对 ——来自若干典型案例的检视[D]. 傅烨. 苏州大学, 2016(06)
- [6]舟水关系的至理 血肉联系的深意[N]. 张潇潇,赵剑平,傅淑明. 人民武警报, 2015
- [7]论我国公民监督权的完善[D]. 杨磊. 西南政法大学, 2015(08)
- [8]完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疏导舆论正向传播[J]. 郭思嘉. 采写编, 2014(04)
- [9]顺丰优选“荔枝战”:以销售的名义做公关[J]. 杨启敏.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2014(07)
- [10]当前我国网络舆情现状与思考[J]. 纪伟宁. 才智, 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