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病的临床体会

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病的临床体会

一、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病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许苗[1](2021)在《清紫息风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清紫息风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过敏性紫癜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根据随机对照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4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分为试验组52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维生素C片等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紫息风汤治疗,4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检积分、皮疹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清紫息风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疗程结束后继续随访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愈率28.0%,有效率54.0%,总有效率92.0%。对照组临床痊愈率8.3%,有效率16.7%,总有效率72.9%,P<0.05,说明试验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临床痊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皮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尿检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尿检积分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结束后12周内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清紫息风汤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能增强西药疗效,并减轻其毒副作用。结论:清紫息风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能增强西药疗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黄秀芳[2](2021)在《雷公藤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药证对应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雷公藤,首次以“莽草”的名称出现在《神农本草经》,其有效成分提取制成的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的免疫抑制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临床应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脏病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后都能有满意的疗效,然而目前研究大多是证明雷公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有效性,并没有对有效案例进行针对性分析,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有效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究竟有哪些特点尚未深入研究。目的通过比较所有服用雷公藤多苷片的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有效病例的证候特点及化验室指标特点,以期在临床中初筛出更加适合使用雷公藤多苷片的病例,提高雷公藤多苷片的临床有效率;同时,对雷公藤多苷片对造血系统、肝功能、肾功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安全性评价,找出雷公藤多苷片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为提前干预雷公藤多苷片造成的副作用提供证据。方法本研究以2018.12-2021.3我院肾病风湿科病房及门诊服用雷公藤多苷片的患者为试验数据来源,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肾小球疾病患者,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化验室指标(24h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脂、肝功能、肾功能)、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尿蛋白变化率作为主要指标进行分组。根据患者的四诊资料,结合导师意见,参照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肾小球疾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录入数据,应用SPSS23.0软件,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数值用x±s来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用M(P25,P75)来表示。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病例7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43例,男女比例约1:1.23。年龄最小为34岁,最大为83岁,平均年龄为(59.29±10.85)岁,基线尿蛋白水平(4.09±3.23)g/24h,治疗后尿蛋白水平(2.41±2.26)g/24h。2.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肾小球疾病有效病例的临床特点依据服用雷公藤多苷片3月后24h尿蛋白下降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服药前24h尿蛋白定量-服药3月后24h尿蛋白定量)/服药前24h尿蛋白定量)进行分组,分成尿蛋白增加或未减少(共17人,占所有患者21.8%)、尿蛋白下降1-20%以内(共8人,占所有患者的10.3%)、尿蛋白下降21-40%(共5人,占所有患者的6.4%)、尿蛋白下降41-60%(共20人,占所有患者的25.6%)、尿蛋白下降61-80%(共15人,占所有患者的19.2%)及尿蛋白下降81%以上(共13人,占所有患者的16.7%)共6组。单因素分析结果:LY、TG对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疗效的影响在不同组别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 MO、NE、RBC、HGB、PLT、TC、HDL、LDL、TP、ALB、ALP、ALT、GGT、AST、UR、CR的变化对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疗效影响在不同组别无显着差异(P>0.0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淋巴细胞(OR=2.70,95%CI:1.24-5.90)为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肾小球疾病有效的保护因素,甘油三酯(OR=0.72,95%CI:0.53-0.97)为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肾小球疾病有效的危险因素。3.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肾小球疾病有效病例的中医证型特点以患者24h尿蛋白下降率为主要疗效指标,结合患者水肿症状的改善程度进行分组,包括无效组(尿蛋白增加或未减少且水肿未见明显改善)、有效组(尿蛋白下降40%以内,且水肿轻度改善)及显效组(尿蛋白下降40%以上且水肿程度明显改善甚至消失)3组,所有患者共78例,虚性证型分布情况为:气阴两虚22例,占比28.2%;脾肾阳虚39例,占比50.0%;肝肾阴虚17例,占比21.8%。实性证型分布情况为:水湿证18例,占比23.1%;血瘀证20例,占比25.6%;湿热证40例,占比51.3%。无效组患者共17例,虚性证型分布情况为:气阴两虚5例,占比29.4%;脾肾阳虚3例,占比17.6%;肝肾阴虚9例,占比52.9%。实性证型分布情况为:水湿证6例,占比35.3%;血瘀证8例,占比47.1%;湿热证3例,占比17.6%。有效组患者共13例,虚性证型分布情况为:气阴两虚6例,占比46.2%;脾肾阳虚3例,占比23.1%;肝肾阴虚4例,占比30.8%。实性证型分布情况为:水湿证6例,占比46.2%;血瘀证3例,占比23.1%;湿热证4例,占比30.8%。显效组患者共48例,虚性证型分布情况为:气阴两虚11例,占比22.9%;脾肾阳虚33例,占比68.8%;肝肾阴虚4例,占比8.3%。实性证型分布情况为:水湿证6例,占比12.5%;血瘀证9例,占比18.8%;湿热证33例,占比68.8%。有效组和显效组共61例,其虚性证型分布情况为:气阴两虚17例,占比27.9%;脾肾阳虚36例,占比59.0%;肝肾阴虚8例,占比13.1%。实性证型分布情况为:水湿证12例,占比19.7%;血瘀证12例,占比19.7%;湿热证37例,占比60.6%。4.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使用雷公藤多苷片的安全性评估全部患者的服药后NE与服药前NE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E为3.78(2.96,4.55)× 109/L,服用雷公藤多苷片3月后NE为3.50(2.97,4.14)× 109/L。结果显示,治疗后NE有明显下降。服药前后的HGB、RBC、PLT、肝功能(TP、ALB、ALP、ALT、GGT、AST)、肾功能(UR、CR、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一定范围内,淋巴细胞水平越高,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肾小球疾病的有效率越高;甘油三酯水平越高,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有效的概率越低。2.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肾小球疾病的有效患者中,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实证以湿热证为主。3.肾小球疾病患者连续服用3月雷公藤多苷片后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副作用。临床中需警惕免疫低下,诱发感染。

郭小娟[3](2020)在《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中医证型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及王钢教授在此类患者中目前的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从而更好为中医临床精准辨证和指导用药提供依据及经验。方法1.整理经导师王钢教授诊治的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肾病科病房2011-2019年住院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41例,根据使用不同的免疫抑制剂及不同证型分组,观察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及不同证型组与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相关性,对其中各组数据进行统计,检测数据采用SAS 9.4统计分析软件编程计算,各组间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交叉分类描述治疗前后正常、异常的变化情况,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P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系统整理王钢教授在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2011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病患医案,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将入选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症状、舌苔、脉象、病机、治法、处方、用药等信息分别录入 Xminer Operation Tool V1.4、SPSS 20.0 和 SPSS Modeler 18.0数据挖掘系统,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频数分布、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运算模型进行挖掘,对王钢教授辨证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研究。结果1.在相关分析研究的441份病例中,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1月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各个指标数值中CD4/CD8的数值是有变化的,并且是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免疫抑制剂使用后对人体体液免疫尤其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是有影响的。同时在不同证型间,以气阴两虚证型中的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较为突出,服用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型中以气阴两虚证型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免疫抑制剂组合中,以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组对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最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数据挖掘研究共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王钢教授于南京博大肾科医院诊治的患者221人,共纳入医案381诊次。王钢教授在治疗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的医案中,女性患者146诊次,占比38.32%,男性患者234诊次,占比61.42%,以男性居多。3~80岁患者均可发病,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1岁,尤以30-39岁之间的青中年发病最多,占比达66.36%;临床症状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为主,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苔少,脉细沉等。临证以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最为多见,王钢教授擅长益气养阴、清热利湿大法为主,佐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化湿泄浊、滋补肝肾、温补脾肾等,喜用车前子、茯苓皮、制僵蚕、白花蛇舌草、全蝎、山茱萸、金樱子、黄蜀葵花、泽兰、黄芩。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三组核心方:即防己黄芪、六味地黄汤及猪苓汤、犀角地黄汤、泻肺汤及桔梗二陈汤。结论1.通过国内外文献,中医、西医国内及国际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本次研究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的结果,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在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使用前后有差异,结果证实了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会导致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并且提出可以把淋巴细胞亚群作为预防感染的常规定期监测指标。在同时运用激素加他克莫司及雷公藤治疗时候更需要谨慎。2.通过此次数据挖掘中(频次表3-5、表3-6及表3-7、表3-8中)的分析,得出导师在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其辨证的主证是以泡沫尿、浮肿、腰脊酸痛、纳呆、倦怠乏力、口干咽燥、咽痛、咳嗽、手足心热、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脉细沉等主要临床症状。临证以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并且根据数据挖掘病机内关联规则表3-12中得出兼证中与湿热内蕴,血瘀内结相关最为密切。3.依据本次气阴两虚证与淋巴细胞亚群相关分析数据结果,(见表2-6及表2-7)证实气阴两虚证型中的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变化最为突出,以T辅助细胞、CD4/CD8数值最低,T抑制细胞数值最高为表现。增加了导师对气阴两虚证的本质研究范围,进一步提供了气阴两虚证的又一客观指标,即: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后的气阴两虚证与体内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紊乱相关。4.此次数据挖掘结果表明:王钢教授益气养阴、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大法,同时对于各种兼证变证,导师也有其特色治法及用药规则(表3-18),气阴两虚合并水肿的用第一列基本方;对于合并尿蛋白增多的选用挖掘结果中的第四列基本方、第七列基本方及第八列基本方;合并肾功能异常的多用第五列基本方;合并上下焦感染的多用挖掘出的第二列基本方和第三列基本方;合并中焦脾胃的选用第六列基本方;这些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提供了各种辨证用药依据及用药规律。5.本研究不仅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挖掘了老师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患者中的理法方药,同时通过了典型的个体治验医案进一步论证了益气养阴清利湿热的治疗大法,并且随证,兼证加减等在治疗该病中的特色用药规律、经验以及临床疗效。6.本研究归纳总结出王钢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多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肺从咽论治、从疏滞泄浊法论治。

崔庆科[4](2020)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机理及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收集过敏性紫癜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2.1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PPI网络,研究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2.运用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选用安捷伦SB 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3.0 mm×50 mm,1.8μm),采用梯度洗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为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3.采用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HSP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尿液进行分析,通过UPLC-Q-TOF/MS分析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对儿童尿液代谢物变化的影响,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生物标志物。4.(1)对171例HSP患儿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HSP患儿一般情况、发病月份、发病情况、伴随病症、一般炎症指标、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情况、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等相关指标。(2)收集HSP患儿晨起空腹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IL-6、IL-8、TNF-α、IgA1、IgA/FcαRI(CD89)数值。(3)用含有HSP患儿血清的F12k培养基培养HUVECs细胞并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数值,Western blot检测Syk、p-Syk、PI3K、p-PI3K蛋白表达。结果:1.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9个单味药,206个活性化合物,以及40个治病靶点。PPI网络包含39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L6、INS、VEGFA等。基因本体(GO)条目14个,涉及脂多糖的反应、缺氧的反应、药物的反应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4条,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2.结合文献报道和质谱数据,通过串联质谱对小儿紫癜疹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共鉴定了21个化合物,包括10个黄酮类成分,4个蒽醌类成分,2个萜类成分,2个紫草呋喃类成分,1个甾醇苷类成分,1个多酚类成分,1个木脂素类成分。3.筛选出92个尿液中的代谢物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共鉴定出其中15个代谢物,可能是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代谢标记物的区别。4.(1)急性期HSP患儿一般炎症指标均有所上升,提示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诱因;HSP患儿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水平存在紊乱,其血清IgA、补体C3水平HS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P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以腺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为主。(2)急性期HSP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8、TNF-α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IgA1、IgA/FcαRI(CD89)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血清刺激后HUVECs上清液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水平表达升高(P<0.05),运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干预后其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手段初步预测了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UPLC-Q-Orbitrap-MS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地鉴别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揭示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3.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存在代谢标记物的区别,可为疾病鉴别、证型诊断、疾病治疗中提供方法。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发挥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有关。

文华[5](2020)在《黄腑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积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初步观察黄腑汤保留灌肠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积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01月于四川省中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积热证患儿7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黄腑汤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治疗。观察周期7天,分别于第0、4、7天采集数据,分析其疗效及安全性,并随访观察期结束后12周内患儿过敏性紫癜再发情况。结果:(1)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分布上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治疗方法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总体有效率为100%,疗效相当(P>0.05),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4天后试验组在改善口臭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天后,两组患儿在腹痛程度、便秘程度、口臭、夜卧不安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在观察结束12周内随访再发情况(55/63),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5)两组治疗方案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两组治疗方案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均有效;中医证候疗效改善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结束12周内再发情况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方案均未出现不良反应,临床运用较安全。黄腑汤保留灌肠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王枫阳[6](2020)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记录治疗前后患儿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综合评价参芪地黄汤加减方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符合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的患儿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予口服泼尼松,卡托普利,维生素C治疗;治疗组30例,予口服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1个疗程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中医证候的变化,收集相关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处理,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前后两组组内主症总积分比较,提示两组在改善主症方面总体上均有疗效(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主症总积分比较,提示在改善主症总体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各项主症积分间少气乏力、手足心热、皮肤紫癜、腰膝酸软四项,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组内次症总积分对比,提示两组在改善次症方面总体上均有疗效(P<0.01);治疗后组间次症总积分对比,显示在改善次症总体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在各项次症积分间盗汗、自汗、纳差食少三项,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3)西医指标比较方面,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尿红细胞计数比较,提示两组在降低尿红细胞方面总体上均有疗效(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尿红细胞计数比较,提示在降低尿红细胞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尿蛋白定量比较,提示两组在降低尿蛋白方面总体上均有疗效(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尿蛋白定量比较,提示在降低尿蛋白方面两组效果相近(P>0.05)。(4)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6%和79.3%,分析显示疾病疗效近似(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8.9%,分析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安全性指标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参芪地黄汤加减方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血尿水平,且安全可靠。

王凤英[7](2018)在《食物特异性IgA抗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过敏性紫癜(Henoch-Sch(?)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以小血管为主要病变的II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因病理上以IgA沉积于受累毛细血管及小血管为特征,2012 International Chapel Hill Consensus Conference(CHCC2012)新的血管炎分类标准将HSP更名为IgA血管炎,分类上隶属于小血管炎下的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1]。HSP常累及皮肤、关节、消化道、肾脏,其中又以肾脏受累的病情最为严重。HSP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发病率逐年增加,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故对病因和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尤其对病因的研究可从源头上减少发病。HSP的触发因素虽然未知,但感染、疫苗接种、自身免疫、食物过敏原或其它因素等均可能是其触发因素;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的,系免疫异常、环境因素和个体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感染和食物因素被认为是儿童HSP主要的致病因素。非Ig E介导的食物过敏反应机制尚未完全清楚,Ig G,IgA,Ig M,T淋巴细胞及其他的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补体等均可参与其发病,涉及II型、III型或IV型变态(过敏)反应。IgA介导的III型变态(过敏)反应是HSP的免疫病理特征。牛奶、鸡蛋是儿童常见食物,其与HSP的相关性研究多是采用食物特异性Ig E/Ig G检测试剂盒检测的食物特异性Ig E/Ig G抗体。因HSP是一种IgA血管炎,故研究食物特异性IgA抗体在HSP中的作用有一定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缺乏食物特异性IgA抗体在HSP中作用的研究报道,亦未见食物蛋白抗原成分在HSP血液及皮肤组织等的研究报道。本课题组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明确牛奶、鸡蛋等食物抗原及其特异性IgA抗体与儿童HSP的相关性,为食物在HSP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中食物特异性IgA抗体的水平及意义目的:通过检测HSP患儿和对照儿童外周血清牛酪蛋白(casein,CA)、牛β-乳球蛋白(bovineβ-lactoglobulin,BLG)、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及鸡蛋卵清蛋白(ovalbumin,VOA)四种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的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探讨上述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在儿童HSP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疗并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儿童的外周血清标本。研究对象:HSP患儿组160例,为急性期HSP患儿,其中有36例在恢复期配合来院复查并同意血液采集;正常对照组106例,为腹股沟斜疝、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择期手术儿童;疾病对照组共140例,包括以下5组:38例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患儿,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儿,17例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儿,30例迁延性或慢性腹泻患儿(称为腹泻组),31例腹痛起病的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或/和消化性溃疡患儿(称为腹痛组)。同时收集HSP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肾活检病人的病理资料及各对照组儿童的基本资料。首先构建检测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的ELISA体系,并用以检测各组儿童上述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的水平,结合HSP患儿临床及病理指标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成功建立了检测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的ELISA体系。本研究每次试验拟合出的标准曲线方程的参数大小差别很小,且回归方程的R2>0.996,提示所建立ELISA体系的稳定性高及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高;每次试验空白孔和新生儿阴性血清的OD值绝大多数小于0.1,均未超过0.2,说明试验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用性。2.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中存在基础水平的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四种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在多组间比较,CA、BLG、VOA特异性IgA抗体在各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其中HSP患儿VOA特异性IgA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腹泻组、腹痛组、JIA组及S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SP患儿BLG特异性IgA抗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腹泻组、腹痛组及JI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HSP患儿CA特异性IgA抗体水平比正常对照组的水平高,但低于IgAN组的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同时表明IgAN组的CA特异性抗体水平除了与SLE组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高于其它各组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36例HS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的配对检测结果显示,恢复期CA、BLG、BSA、VOA四种蛋白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均较急性期相应抗体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临床类型不同的患儿各组间比较,肾型HSP患儿的BLG特异性IgA抗体水平低于关节型HSP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和肾型HSP患儿的VOA特异性IgA抗体水平低于关节型HSP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食物蛋白特异性IgA抗体与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A、BSA特异性IgA抗体与牛奶Ig G抗体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VOA特异性IgA抗体与蛋清/蛋黄Ig G抗体水平呈正相关(P<0.05)。6.肾型HSP患儿中有17例行肾活检检查,BSA特异性IgA抗体与肾小球IgA沉积呈负相关(P<0.05),与肾小球Fib沉积及病理分级之间无相关性。CA、BLG、VOA特异性IgA抗体与肾小球IgA沉积、肾小球Fib沉积及病理分级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7.HSP患儿血清总IgA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可能影响其水平的23项因素中,能进入回归模型的因素按作用贡献大小依次为CA特异性IgA抗体、VOA特异性IgA抗体、BSA特异性IgA抗体、年龄。回归模型中回归平方和为57.605,残差平方和为55.013,总计为112.618,可见回归平方和占总计平方和的一半以上,表明血清总IgA一半以上的变异由该四项因素引起,其中BSA特异性IgA抗体在回归模型中的作用是负的,其余三个作用是正的。8.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分析结果提示,在区分HSP与正常对照组时,以CA特异性IgA抗体最有价值,AUC为0.803,敏感性为0.763,特异性为0.707;其次是BLG特异性IgA抗体,AUC为0.707,与CA特异性IgA抗体相比,虽敏感性升高,但特异性下降。在区分HSP组与非风湿性疾病对照组(腹泻组、腹痛组)中的价值,以VOA特异性IgA抗体最有价值,AUC为0.850,敏感性为0.763,特异性为0.787。其次是BLG特异性IgA抗体,AUC为0.764,与VOA特异性IgA抗体相比,虽敏感性升高,但特异性下降。在区分HSP组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JIA、SLE)中的价值,以VOA特异性IgA抗体最有价值,AUC为0.807,敏感性为0.775,特异性为0.726。其次是BLG特异性IgA抗体,AUC为0.719,与VOA特异性IgA抗体相比,敏感性升高,但特异性下降。在区分HSP组与所有对照组中的价值,以VOA特异性IgA抗体最有价值,AUC为0.758,敏感性为0.763,特异性为0.630。其次是BLG特异性IgA抗体,AUC为0.717,与VOA特异性IgA抗体相比,敏感性升高,但特异性下降。结论:1.目前市场上没有食物特异性IgA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本研究组成功构建了检测牛奶、鸡蛋蛋白成分特异性IgA抗体的ELISA体系。检测结果提示牛奶、鸡蛋部分蛋白成分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升高,病情缓解后均下降,提示其特异性IgA抗体可能与儿童HSP的发病相关。其中以VOA特异性IgA抗体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BLG特异性IgA抗体。2.在区分HSP组与疾病对照组及所有对照组中的价值,均以VOA特异性IgA抗体最有价值,其次为BLG特异性IgA抗体。BSA特异性IgA抗体与肾型HSP患儿肾小球IgA沉积负相关,提示BSA特异性IgA抗体在肾型HSP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第二部分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皮肤及肾脏组织中食物蛋白成分的水平及意义目的:通过检测HSP患儿和对照儿童外周血清CA、BLG、BSA和VOA四种食物蛋白抗原的水平,及上述食物蛋白抗原在皮肤和肾脏组织中的沉积,进一步探讨上述食物蛋白抗原和其特异性IgA抗体在儿童HSP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购买的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中食物蛋白的水平。该部分研究对象选取自第一部分,标本采集方法和保存同第一部分。急性期HSP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儿童从第一部分中随机选取,分别检测了97例和68例,36例HS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标本均进行检测。疾病对照组未纳入腹痛组,余同第一部分,即38例JIA,24例SLE,17例IgAN,30例腹泻患儿。采用免疫组织酶标化学方法检测皮肤组织标本小血管上四种食物蛋白抗原的沉积。皮肤标本为2012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风湿科行皮肤活检的12例HSP患儿的皮肤蜡块标本,6例多指儿童被切除的手指皮肤蜡块作为正常皮肤对照组,同期肾脏风湿科行皮肤活检的其它病人的蜡块标本作为疾病对照组,包括4例变应性血管炎(allergic vasculitis,AV),3例幼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1例多关节型JIA合并血管炎。采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标本肾小球上四种食物蛋白抗原的沉积。肾脏组织标本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肾脏风湿科行肾活检的27例HSP患儿的标本,同期行肾活检的其它疾病的标本作为疾病对照组,包括5例IgAN,5例肾小球性血尿,4例急性肾炎,5例SLE,1例NS。新鲜肾脏组织用恒温冷冻切片机制作切片,切片制作后即刻进行实验。结果:1.外周血清食物蛋白成分BSA和VOA在各组的绝大多数儿童中可以检出,BSA在各组检出率分别为:HSP:98.97%,正常对照组:91.18%,腹泻组:93.33%,JIA:94.74%,SLE:100%,IgAN:94.18%。VOA在各组检出率分别为:HSP:98.97%,正常对照组:100%,腹泻组:100%,JIA组:97.37%,SLE组:100%,IgAN组:100%。HSP患儿外周血清BSA和VOA水平与其特异性IgA抗体均呈正相关性(P均<0.05),且36例HSP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配对比较结果表明恢复期BSA和VOA的水平较急性期明显下降(P均<0.05)。正常对照组、腹泻组、JIA组的BSA抗原与BSA特异性IgA抗体呈正相关(P均<0.05);SLE组、IgAN组儿童的BSA抗原与其特异性IgA抗体均无相关性(P均>0.05)。各对照组儿童VOA抗原与其特异性IgA抗体均无相关性(P均>0.05)。2.外周血清食物蛋白成分CA、BLG在各组儿童中均有部分患儿因低于试剂盒最低检测限而未检出,CA在各组检出率分别为:HSP组:62.89%,正常对照组:35.29%,腹泻组:23.33%,JIA组:42.11%,SLE组:95.83%,IgAN组:35.29%;BLG在各组检出率分别为:HSP组:54.64%,正常对照组:11.76%,腹泻组:46.67%,JIA组:55.26%,SLE组:91.67%,IgAN组:41.18%。HSP组患儿CA、BLG的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的检测率,低于SLE组患儿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CA的检出率亦高于腹泻组及IgAN患儿的检出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患儿外周血CA抗原与CA特异性Ig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P<0.05);配对比较结果表明恢复期BLG抗原水平较急性期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对照组儿童CA、BLG与其特异性IgA抗体均无相关性(P均>0.05)。3.皮肤组织食物蛋白抗原检测结果表明HSP患儿的皮肤小血管可检测到不同程度四种食物蛋白的沉积,CA和VOA的染色较深,BLG和BSA的染色相对较淡。HSP患儿CA、BLG和VOA的染色阳性血管平均密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者均大于BSA的染色阳性血管平均密度(P均<0.05)。多组间比较显示,HSP患儿的CA、BLG、VOA的染色阳性血管平均密度高于正常儿童、AV及JDM组儿童(P均<0.05);BSA的染色阳性血管平均密度高于正常儿童、JDM儿童(P均<0.05),但与AV组相比,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4.肾脏组织食物蛋白抗原检测结果表明HSP患儿肾小球BSA、VOA的沉积率分别为88.89%和81.48%,均高于急性肾炎组患儿的沉积率(P均<0.05),BSA的沉积率亦高于肾小球性血尿组患儿(P<0.05)。HSP患儿肾小球CA和BLG的沉积率分别为44.44%和74.07%,与其他对照组患儿的沉积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血液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牛奶、鸡蛋部分蛋白成分与HSP的发病有较好的相关性。血液中牛奶、鸡蛋部分蛋白抗原与其特异性IgA抗体水平相关,并与病情一致,推测食物蛋白抗原与其特异性IgA抗体在小血管壁的沉积参与了HSP的发病。

郝静[8](2016)在《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闫慧敏老师是京城着名中医儿科医家,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而且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卓着。本文全面整理、总结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更好的传承闫老师学术经验,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创新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积累临床研究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闫老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针对病程大于1月以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先进行了的证候分析及研究,进一步应用老师的“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闫慧敏老师40余年的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老师的学术渊源、传承和发扬创新、学术思想成形的经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全面总结老师的诊疗特色和学术经验。2.第二部分运用老师的学术思想展开临床研究。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患儿(病程>1月以上)进行临床分型研究,并进一步进行应用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等理化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闫老师的学术经验在临床的有效性、创新性。结果1.闫老师的学术经验总结:闫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曾经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拜师刘韵远先生,传承刘韵远先生的学术思想,故刘老学术思想对其影响深远。例如对于外感性疾病,尤其是小儿咳喘以及痰饮病的治疗,受刘韵远先生教诲,多以仲景之法治之,予经方加减化裁,特色鲜明,疗效显着。同时对于内伤杂病,尤其是脾胃病的治疗,则受王鹏飞老先生的影响较多。而王老多以民间验方辨治脾胃病,闫老师汲取王老经验方的精髓,治疗小儿脾系疾病,卓有成效。总之,闫老师揣摩历代前辈医家的学术观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汲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在临诊时,她重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当代小儿的体质特征,审因论治,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为核心,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小儿望诊,传承刘韵远先生独创小儿舌诊观察法,并予以继承发扬。强调首先辨病,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免贻误病情。谨守病机,辨证用药以扶正祛邪为总则,虚实兼顾、标本兼治。无论是对脾系疾病的治疗,还是对于其他外感或内伤杂病的治疗,扶助正气方面无不强调以顾护脾胃为中心,兼顾他脏。强调祛邪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内外之邪兼顾,尤重食积、湿热、痰饮和血瘀之邪。将仲景经方与时方相结合,灵活应用,用药清轻严谨,善于应用药对。体现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时,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醒脾助运;肝脾同治,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补泻兼施;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儿,注意祛除湿热之邪,攻伐有度;久病注重祛除瘀邪。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时,外感咳嗽初起,祛除外邪为要,避免清泻太过;急性咳喘祛除痰阻重在治肺调气,慢性咳喘重在扶正培土生金,对于小儿反复咳喘之证,扶正祛邪各有偏重,分期而治,标本兼顾,以促康复,防止反复。本文还总结了闫老师治疗对于小儿多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如慢性咳嗽、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厌食、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便秘、滞颐、舔疮、胎黄、腺样体肥大、霰粒肿、麦粒肿等疾病临床经验总结和验案分析。多年来,闫老师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上不断尝试,收获颇丰。自198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测工作,迄今已进行数千例小儿胃镜的检测。以胃镜检查为基础在探索小儿胃肠黏膜的微观辨证和中医证候的宏观辨证的相关性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观察胃镜下微观病理变化的客观检测指标,探讨脾胃病舌脉宏观辨证和与胃镜下黏膜改变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提高对小儿脾系疾病的认识,开拓创新,拓宽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同时,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以使儿科事业后继有人。2.闫老师诊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了闫老师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治经验。闫老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虚实夹杂之证,虚、瘀、湿热共同为患。其治疗周期长,应分期辨治,早期以祛湿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随着气阴耗伤,虚证逐渐显现,患儿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的症状逐渐显现加重。故后期易出现以阴虚、气虚为主的症状,且仍有挟瘀挟湿之象,应以养阴益气,健脾固精、清利化瘀通络为主。要根据患儿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辨证用药,审因辨证,以中医对于疾病序贯治疗的思维,将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原则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进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分析时,选择116例病程大于1月以上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气阴两虚型、湿热瘀阻型和阴虚内热型三型进行证候分型观察。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采用多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116例患儿中,以气阴两虚型最多,72例,占62.07%;湿热瘀阻型33例占28.4%;阴虚内热型11例,占9.48%。并进一步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患儿血尿与蛋白尿程度与证候分型有一定关联,三型患儿均存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凝血纤溶系统紊乱,T细胞亚类、凝血指标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与临床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他如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的测定等提示与证侯分型关系不大,但因样本数量有限,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以验证。鉴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的患儿,以气阴两虚证患儿较多,且既往研究相对少见的现状,本研究进一步在气阴两虚证的患儿中纳入了66例患儿(选择轻度血尿蛋白尿型,未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用闫老师拟定的养阴清瘀汤,与西药福辛普利钠和双嘧达莫对照,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疗程8周,每4周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复查肝肾功以及心电图,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凝血五项,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T细胞亚类等指标,记录中医证候表现及半定量积分,观察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理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根据数据情况,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中药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91.18%,8周总有效率97.06%;西药组4周总有效率71.88%,8周总有效率87.5%,说明在改善气阴两虚、挟瘀挟湿的症状上,中药具有较大优势。对于轻度蛋白尿(<25mg/(kg·d))的治疗,单纯的中药治疗和单纯的西药治疗均较为有效,且疗效差别不大。在对血尿的治疗上,中药治疗更具有优势。在免疫相关指标和补体的改善上,对治疗4周和8周后的相关检测数值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补体系统紊乱状态,中药治疗组降低IgA值、提高T辅助细胞CD4+值、以及升高补体C3值的作用较西药更为显着。同时,在第一个4周的疗程中,中药组降低D-二聚体值的作用较西药观察组更为显着;提示中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调节机体的凝血机制,改善纤溶系统。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闫慧敏老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闫老师的学术经验,以中药养阴益气清热活血化瘀之法,扶正祛邪,治疗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可以有效缓解中医证候,降低血尿、蛋白尿,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机制。

苏红梅[9](2015)在《张志发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经验方治疗紫癜性肾炎和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是促进中医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必要途径,张志发教授为临沂市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五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从事中医临床研究数四十余载,治学严谨,融古贯今,崇尚经典,学验俱丰,师古而不泥古,善理难疾沉病。从事中医内科,尤擅长肾病、消化、风湿、肿瘤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在诊治紫癜性肾炎、复发性口腔溃疡、肾病综合征、尿石症等疾病具有独特见解。同时注重中西医结合,重视临床科研,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四诊合参,重视脾胃,善用对药,创制元方,提倡防治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诊疗特色,临床疗效显着。本论文通过较系统地整理了张志发教授的学术思想、诊疗特点及临床经验,从而使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中医诊疗水平、临床疗效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同时明确对药配伍之玄奥,掌握好对药在方剂中的应用规律,深入研究配伍理论、不断提高临床疗效、则于中医临证治疗极为重要,不可忽视,并有助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总结与传承。研究方法及内容: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1.张志发教授学术思想渊源(1)通过对张师家学影响、成长经历、学习工作经历及临床实践经历的整理,分析梳理其学术思想形成渊源。(2)从中医古典医籍及近现代医家对张老师的影响,论述张老师学术论点的形成源于秉承中医经典古籍及传统的理论,又时刻不忘汲取借鉴各家之长,尤其是现代医家的学术经验,为己所用,并不断创新。2.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1)其学术思想为在临床实践中注重中西医结合,指出现代化的临床检查手段为中医四诊的延伸。尤其对于一些无证可变的病症,在临床治疗中可提供新的思路,强调中医临床实践与科研应当密切结合,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将辨证与辨病二者相结合,并在临证中不断加以实践,四诊合参,重视脾胃,尤其是对于慢性疾病患者、疑难重症患者,主张在治疗时,分析患者病程较长,脾胃功能大多受损,因此提出治疗这一类疾病时,首先应始终注意顾护脾胃的观点,治疗胃病、胆囊等疾病时,强调六腑以通为用,指出没有明确的虚象,禁用补益、滋腻之品。临床处方用药中,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尤其重视药味的精准、精炼,精于配伍,擅长使用对药,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提出元方的概念,创制元方,提倡防治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诊疗特色,临床疗效显着。(2)临床经验总结以相关疾病诊治特点为出发点,总结张老师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以及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经验、独到见解和诊疗特色;整理临床上善用对药及创制元方治疗经验。3.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紫蝉抗敏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继发性肾脏损害,以血尿和尿蛋白为主要表现。病程中紫癜、血尿、蛋白尿常反复出现,缠绵难愈,给患儿及家长带来巨大痛苦。其易反复发作,目前对此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属临床中的疑难病症。据张志发教授多年临床研究发现,瘀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发生的病机关键,热为本病初期治病的关键。患者禀赋薄弱,久病失养,终致肾失封藏,肾不藏精,瘀阻肾络是其病机本质。根据其病机,辨证应分为血热妄行兼瘀,气阴两虚兼瘀,脾肾亏虚兼瘀。中医辨治应重视凉血散瘀,疏通肾络,临证时根据证型的不同,随症加减治之。创制紫蝉抗敏汤为基础方加减为主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疗效颇佳。对张志发教授经验方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临床观察分为中药治疗组和中西药治疗组,治疗组服用张志发教授经验方紫蝉抗敏汤配合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西药治疗组即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0.05,有显着性差异:两组组内比较,在改善尿BLD,PRO方面,治疗后优于治疗前,经秩和检验,P均<0.05,均有显着差异性,两组组间比较,在改善尿BLD,PRO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P均<0.05,均有显着差异性。结果:本论文从其学术思想形成渊源、对紫癜性肾炎、复发性口腔溃疡、肾病综合征、尿石症等疾病具有独特见解,诊疗特色的分析等多方面,通过对张老师师临证思路、理论学说、用药特色、辨证特点的总结分析,使其治学特点和学术思想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本论文将跟师期间积累的张老师临证经验进行了采撷和整理,提出元方概念,首创紫草和蝉蜕、黄芪和穿山甲等对药,更突显了师承学术论文的特色:临床研究证实了张老师的经验方紫蝉抗敏汤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结论:张志发教授生于中医世家,又得严格、系统的院校正规教育,其治学严谨,融古贯今,崇尚经典,学验俱丰,经年磨砺,临床擅长肾病、消化、风湿、肿瘤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在诊治紫癜性肾炎、复发性口腔溃疡、肾病综合征、尿石症等疾病具有独特见解和认识,临床疗效显着。此外,张老师注重中西医结合,重视临床科研,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四诊合参,重视脾胃,善用对药,创制元方,提倡防治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诊疗特色。总结其学术思想、治学特点,对中医内科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年轻中医师的中医理论知识、诊疗水平、实践技能及临床疗效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领悟了部分中医古籍精华,中医理论功底较前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从而并有助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总结与传承。

崔雅璠[10](2014)在《清热止血方、GTW对HSPN患儿IgA1引起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的干预作用》文中提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过敏性紫癜主要表现之一,是决定过敏性紫癜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在我国HSPN居小儿继发性肾病的首位,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儿童健康。HSPN的主要病理改变是IgA在系膜区的沉积、系膜细胞增生,同时伴有足细胞肿胀、脱落,足突融合等,这些病变与临床蛋白尿水平密切相关,而蛋白尿的水平是判断本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蛋白尿的干预是对HSPN临床疗效判定的关键。目前在HSPN发病机制的研究中,IgA1对系膜细胞的损伤机制国内外均有报道,但IgA1对肾小球足细胞或系膜细胞-足细胞轴的损伤机制尚无报道。导师丁樱在前期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在国内首次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项目”小儿紫癜性肾炎中医综合诊疗方案示范研究”中发现,中药清热止血方联合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GTW)对血尿兼蛋白尿型HSPN患儿有较好的降低蛋白尿的疗效,为进一步探索其疗效机制,开展了本课题研究。本研究以HSPN患儿的热聚合IgA1(aIgA1)刺激系膜细胞、足细胞,探讨aIgA1作用于系膜细胞及足细胞的损伤机制;并用HSPN患儿的aIgA1与系膜细胞共培养48小时作为培养基建立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模型;采用中药清热止血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清热止血方、雷公藤多苷片及西药强的松联合肝素对比干预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模型,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TNF-α水平及足细胞相关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四组药物通过干预系膜细胞-足细胞轴降低蛋白尿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上更好的应用中药清热止血方、雷公藤多苷片治疗HSPN提供实验依据。目的:在研究aIgA1对系膜细胞、足细胞的损伤机制及前期疗效的基础上,探索中药清热止血方、雷公藤多苷片干预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模型,及对细胞增殖、TNF-α水平及足细胞相关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Jacalin亲和层析的方法从HSPN及健康儿童血清中分离、纯化出mIgA1及pIgA1,对比两组的浓度差异,采用热聚合及超滤浓缩的方法将mIgA1聚合为aIgA1;用不同浓度(0、50、100、250、500、750、1000ug/m1)HSPN和健康儿童血清纯化的aIgA1刺激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足细胞(MPC),对比观察不同浓度aIgA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分泌TNF-α含量的变化;用HSPN患儿aIgA1(100ug/ml)刺激系膜细胞48小时的上清(aIgA1-MES上清)刺激足细胞,与HSPN和健康儿童血清aIgA1直接刺激足细胞对比,观察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泌TNF-α含量的变化及nephrin、podocin、podoca1yxin分子mRNA表达的变化;制备4组含药血清,分别为清热止血方组、清热止血方+GTW组、GTW组、强的松+肝素组及空白组,用四组含药血清干预aIgA1--MES上清刺激的足细胞,观察各组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泌的TNF-α含量变化及nephrin、podocin、podocalyxin分子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血清中HSPN患儿的mIgA1及pIgA1浓度均显着高于健康儿童。2.HSPN患儿aIgA1可刺激系膜细胞的增殖,且刺激系膜细胞分泌更多的TNF-α,且这一结果在起初随aIgA1浓度的升高而作用更明显,当达到一定浓度后系膜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健康儿童aIgA1在高浓度下对系膜细胞也有增殖作用。3.HSPN和健康儿童的aIgA1在低浓度下均不能直接对足细胞产生特异性的影响,即不能对足细胞的增殖及TNF-α分泌水平产生影响;HSPN和健康儿童的aIgA1在高浓度下均可抑制足细胞的增殖。4.用HSPN患儿aIgA1刺激系膜细胞的上清培养足细胞可成功复制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模型,aIgA1-MES上清可对足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可诱导足细胞分泌TNF-α水平增加,并能够引起足细胞裂孔隔膜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及顶膜区分子podocalyxin的mRNA的表达下降。5.清热止血方+GTW、GTW和强的松+肝素三组药物血清干预均可改善aIgA1-MES上清对足细胞增殖的抑制,清热止血方不能改善aIgA1-MES上清刺激足细胞导致的细胞增殖受抑制作用;四组药物血清可以显着抑制TNF-α分泌水平增加的现象,且四组药物在抑制TNF-α分泌上疗效相当;清热止血方+GTW、GTW和强的松+肝素三组药物血清可以改善nephrin、podocin、podocalyxin的mRNA表达下调的现象,且在提高三种分子mRNA表达方面三种药物疗效相当,清热止血方药物血清不能上调nephrin、podocin、podocalyxin的mRNA表达。结论:HSPN患儿血清中mIgA1及pIgA1水平显着升高;aIgA1可直接刺激系膜细胞导致细胞增殖及TNF-α分泌增加;aIgA1不能直接特异性的刺激足细胞诱导分泌细胞因子及改变相关分子的表达,需通过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刺激足细胞造成足细胞损伤,使其分泌更多的TNF-α并下调相关分子mRNA的表达;中药清热止血方+GTW可干预系膜细胞-足细胞轴的损伤模型,减少TNF-α的分泌并上调相关分子mRNA的表达从而达到降低蛋白尿的疗效,且在这一作用环节中,GTW起主要作用。

二、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病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病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清紫息风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1 过敏性紫癜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
        1.2 病因
        1.3 发病机制
        1.4 临床表现
        1.5 治疗进展
        1.6 预后转归
    2 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2.1 病名归属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1.1 清紫息风汤组方分析
        1.2 现代药理学研究
    2 研究结果分析
    3 结论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雷公藤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药证对应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采集病史
        2.2 观察指标
        2.3 资料整理及建立数据库
        2.4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一般资料
        3.2 尿蛋白下降程度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
        3.3 有效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证候特点
        3.4 对使用雷公藤多苷片的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价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雷公藤多苷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1 雷公藤多苷治疗原发性肾脏病
    2 雷公藤多苷治疗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3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方面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免疫功能研究的理论基础
        1.2 祖国医学对免疫概念的历史渊源
        1.3 祖国医学中的医药在增强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应用
    2.西医在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免疫力低下方面的研究
        2.1 慢性肾小球肾炎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免疫功能紊乱的研究概况
        2.2 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功能监测研究
        2.3 目前淋巴细胞亚群研究进展
        2.4 现代医学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研究
第二部分 淋巴细胞亚群与服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后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1.临床实验设计方案
        1.1 病例选择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3.统计指标
    4.统计方法
    5.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5.2 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比较(均数±标准差)
        5.3 服用不同免疫抑制剂与未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5.4 不同证型间的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均数±标准差)
    6.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王钢教授的肾炎免疫力低下患者用药经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医案资料来源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医案的预处理
        2.4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2.5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3.研究结果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讨论
        4.1 王钢教授辨证思想挖掘讨论
        4.2 王钢教授的治疗大法特色数据挖掘讨论
        4.3 王钢教授治疗选方的数据挖掘讨论
        4.4 王钢教授治疗用药配伍特征数据挖掘分析
    5.创新点、不足与展望
        5.1 创新点
        5.2 不足之处
        5.3 研究展望
第四部分 典型医案
    医案一: 慢性肾炎合并卡氏肺孢子菌肺炎案
    医案二: 慢性肾炎合并侵袭性肺真菌病肺炎案
    医案三: 慢性肾炎合并间质性肺炎案
    医案四: 慢性肾炎合并病毒性肺炎案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二 图表范式对照表
    附录三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四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五 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六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录七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西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代谢组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第一节 171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二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SP患儿IgA/FcαRI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三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UVECs细胞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本文创新点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黄腑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积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探讨
    1 西医学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1.1 历史沿革及流行病学特点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治疗
        1.3.1 一般治疗
        1.3.2 药物治疗
        1.3.3 其他非药物治疗
    2 中医学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2.1 病名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及治疗方法
        2.3.1 辨证分型及名家经验
        2.3.1.1 辨证分型
        2.3.1.2 名家经验
        2.3.2 治疗方法
临床研究
    1 临床试验方案设计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3 腹痛分级诊断标准
        1.2.4 纳入标准
        1.2.5 排除标准
        1.2.6 剔除标准
        1.2.7 脱落标准及处理
        1.2.8 实验终止标准
        1.3 研究方法
        1.3.1 治疗方法
        1.4 评价指标
        1.4.1 安全性评价指标及观察节点
        1.4.2 不良反应的处理
        1.4.3 疗效性评价指标及观察节点
        1.5 技术路线图
        1.6 记录及统计方法
    2 研究内容及结果
        2.1 一般情况统计
        2.1.1 病例完成情况统计
        2.1.2 性别分布统计
        2.1.3 年龄分布统计
        2.2 疗效评价统计
        2.2.1 治疗前对比
        2.2.2 两组治疗4天时中医各项积分组间对比及与治疗前组内对比
        2.2.3 两组治疗7天时中医各项积分组间对比及与治疗前组内对比
        2.2.4 辅助检查数据对比
        2.2.5 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2.2.6 综合疗效评定
        2.2.7 随访情况
        2.3 试验结果
        2.3.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2.3.2 辅助检查数据评价
        2.3.3 疗效分布评价
        2.3.4 随访数据评价
        2.3.5 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3.1 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积热证的认识
        3.2 黄腑汤组成及方药探讨
        3.3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
        3.3.1 必要性
        3.3.2 可行性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部分 中药保留灌肠的研究进展
    1 作用机制及优点
    2 临床应用
        2.1 内科应用
        2.1.1 消化科
        2.1.2 肾病科
        2.2 外科应用
        2.2.1 肠梗阻
        2.2.2 阑尾炎
        2.2.3 肛窦炎
        2.2.4 术后护理
        2.3 妇科应用
        2.3.1 盆腔炎
        2.3.2 子宫内膜异位症
        2.4 儿科应用
        2.4.1 外感发热
        2.4.2 肺炎
        2.4.3 细菌性痢疾
    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 临床疗效观察表
附录三 回访情况登记表
附录四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临床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临床分型标准
        2.3 中医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及脱落标准
        2.7 终止试验
    3.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2.1 一般治疗
        3.2.2 治疗组方案
        3.2.3 对照组方案
        3.3 观察指标
        3.3.1 一般指标
        3.3.2 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价标准
        3.4.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3.4.2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4.统计学方法
    5.结果
        5.1 一般资料比较
        5.1.1 病例入组情况
        5.1.2 性别比较
        5.1.3 年龄比较
        5.1.4 病程比较
        5.2 疗效比较
        5.2.1 主症比较
        5.2.2 次症比较
        5.2.3 西医指标比较
        5.2.4 疗效分布情况比较
    6.安全性评价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紫癜性肾炎的认识
        1.1 病因的认识
        1.1.1 感染因素
        1.1.2 过敏因素
        1.1.3 遗传因素
        1.1.4 其他因素
        1.2 发病机制
        1.2.1 体液免疫机制
        1.2.2 细胞免疫机制
        1.2.3 炎症机制
        1.2.4 高凝机制
        1.2.5 遗传相关机制
        1.3 治疗现状
        1.3.1 一般治疗
        1.3.2 糖皮质激素
        1.3.3 免疫抑制剂类
        1.3.4 ACEI及 ARB类制剂
        1.3.5 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剂
        1.3.6 血浆置换
    2.中医学对紫癜性肾炎蛋白尿的认识
        2.1 病名的认识
        2.2 古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现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2.3.1 风邪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2.3.2 热、毒、湿邪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2.3.3 瘀血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2.3.4 络病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2.3.5 本虚与紫癜性肾炎蛋白尿
讨论
    1.紫癜性肾炎气阴两虚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2.参芪地黄汤加减方的立方思路及方药分析
    3.疗效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7)食物特异性IgA抗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中食物特异性IgA抗体的水平及意义
    引言
    1.研究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液、皮肤及肾脏组织中食物蛋白成分的水平及意义
    引言
    1.研究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全文总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物过敏原与肾脏疾病及风湿免疫性疾病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基金资助
致谢

(8)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一、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
        (一) 传承刘韵远先生学术思想
        (二) 汲取王鹏飞先生脾胃病辨治精髓
        (三)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四) 注重创新探索 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并重
        1. 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查 突出小儿脾胃病中医特色诊疗
        2. 开发痰喘宁合剂 弥补小儿咳嗽用药不足
        3. 临床与科研并重 拓宽思路 探索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五) 传道授业解惑硕 果累累
    二、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总结
        (一) 先辨病 其次辨证 谨守病机
        (二) 四诊合参 尤重小儿望诊
        (三) 扶正祛邪并重标 本同治
        1. 扶正祛邪之法概述
        2. 扶正为治本之法 以脾为核心 兼顾其他脏腑
        3. 祛邪为关键环节 内外之邪兼顾
        (四) 用药清轻严谨 善用药对
    三、闫慧敏老师临床诊疗经验总结
        (一)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脾系疾病
        1. 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 醒脾助运
        2. 肝脾同治 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
        3. 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 消补兼施
        4. 祛除湿热之邪 攻伐有度
        5. 久病注重祛除瘀邪
        (二) 闫老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厌食
        2. 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3. 胎黄
        4. 滞颐
        5. 便秘
        (三)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肺系疾病
        1. 外感咳嗽初起 祛除外邪为要 避免清泻太过
        2. 急性咳喘祛除痰阻 重在治肺调气
        3. 慢性咳喘重在扶正 培土生金兼以温肾
        4. 反复咳喘 扶正祛邪 分期而治 标本兼顾
        5. 扶正不忘活血逐瘀 阻止咳喘反复发生
        (四) 闫老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 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
        3. 腺样体肥大
        (五) 闫老师对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
        1. 霰粒肿
        2. 麦粒肿
        3. 舔疮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一、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证候研究
        (一) 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1. 闫慧敏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
        2.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研究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小结
        (三) 养阴清瘀汤主要方药及立方依据
    二、养阴清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结论
        讨论
        创新点总结
        小结及心得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9)张志发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经验方治疗紫癜性肾炎和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张志发教授学术渊源
    1. 张志发教授简介
    2. 成才之路与家传教育
        2.1 “良驹”立志承家传
        2.2 仁心育出“半枝莲化瘀排石汤”
        2.3 痛砭陋习谈“五观”
        2.4 力挽颓势开新篇
    3. 学术渊源概述
        3.1 中医古典医籍对老师的影响
        3.2 近现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对老师的影响
第二部分 张志发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整理与总结
    1. 张志发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1.1 注重中西医结合,重视临床科研
        1.2 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四诊合参
        1.3 重视脾胃
        1.4 善用对药
        1.5 创制元方
        1.6 提倡防治结合
    2. 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学术经验
        2.1 病因病机
        2.2 辨证分型
        2.3 辨证治疗经验
        2.4 强调中医辨治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相结合
        2.5 应用对药治疗经验
        2.6 借鉴各家之长,尤其是现代医家的学术经验
        2.7 重视患者的预防调护及健康教育
        2.8 典型病例
    3 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对药应用经验
        3.1 紫草与蝉蜕,功专凉血化斑,清热透疹
        3.2 女贞子与旱莲草,功专补肝益肾,凉血止血
        3.3 生地黄与白芍,功专清热凉血,敛阴生津
        3.4 金樱子与芡实,功专补肾固精、健脾除湿
        3.5 知母与黄柏,功专清热燥湿,滋阴降火
        3.6 赤芍与白芍,功专清退血热,养血敛阴
        3.7 茜草与三七,功专化瘀生新,通络止血
        3.8 白芍与甘草,功专敛阴养血,缓急止痛
        3.9 牛蒡子与连翘,功专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3.10 验案举例
    4. 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
        4.1 病因病机
        4.2 治则治法
        4.3 辨证分型
    5. 创制元方治疗经验总结
        5.1 紫蝉抗敏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5.2 芪甲消疡汤为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5.3 益肾利湿汤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5.4 乌菟安神汤治疗失眠
        5.5 四金化瘀排石汤(即半枝莲化瘀排石汤)治疗尿石症
第三部分 紫蝉抗敏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
    1. 文献综述
        1.1 中医学对HSPN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HSPN发病机制的研究
        1.3 中医药治疗
        1.4 现代医学治疗
    2. 临床研究
        2.1. 病例来源与选择
        2.2 西医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标准
        2.3 研究方法
        2.4 试验结果
        2.5 结论
        2.6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清热止血方、GTW对HSPN患儿IgA1引起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中医古籍对本病的认识
        2. 病因病机
        3. 中医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 免疫学机制
        2. 炎症机制
        3. 凝血、纤溶机制
        4. 遗传因素
        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HSPN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IgA1的提纯和鉴定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HSPN aIgA1对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模型的复制及相关分子mRNA表达的变化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三 清热止血方、GTW干预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模型对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病的临床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清紫息风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D]. 许苗.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雷公藤治疗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药证对应临床研究[D]. 黄秀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相关研究及中药干预的数据挖掘[D]. 郭小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崔庆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黄腑汤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积热证)的临床研究[D]. 文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研究[D]. 王枫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食物特异性IgA抗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D]. 王凤英. 苏州大学, 2018
  • [8]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D]. 郝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张志发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经验方治疗紫癜性肾炎和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苏红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03)
  • [10]清热止血方、GTW对HSPN患儿IgA1引起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的干预作用[D]. 崔雅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小儿过敏性紫癜肾病的临床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