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张雅茹[1](2021)在《基于创新理论探讨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数字资源快速增长的环境下,图书馆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应对用户需求的变化以及商业信息服务机构的不断冲击。基于此,本文从创新概念入手,对创新的概念、要素、及来源进行分析,重点探讨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路径,借鉴商业机构、同行创新的成功案例,探索适合医院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以为医院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思路。
陈丽春[2](2019)在《浅析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建议》文中研究说明高校图书馆是在校师生和相关教育人员获得图书情报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其相关资源对于教学和科研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网络信息社会,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本馆信息服务,妥善管理文献资源,促进其信息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就试图从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思考。
马骁雄[3](2017)在《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以及日益进步的科学技术,带来了适应图书馆发展的良好氛围。正是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手机图书馆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而关于手机图书馆建设的研究,也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要关注。在国外某些发达国家,手机图书馆建设相关研究,早已展开并取得有效成果。有关手机图书馆相关国内研究,现在开展并进行着,但仍需进一步深入。因此,关于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论文通过对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的总结分析,以及国内外手机图书馆建设实际情况的比较分析,来得出手机图书馆建设的相关现实情况。从而,针对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提出可行性发展建议。论文全文共六个章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该部分主要论述了论文相关影响因素,包括背景、思路、方法等。此外,通过手机图书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的研究,为后续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的研究做了基础铺垫。第二部分(第三章、第四章):该部分进行了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的重要回顾、总结。此外,结合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现实,研究分析了我国的手机图书馆建设实际状况,是论文后续研究分析的重要基础。第三部分(第五章):这部分是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经过之前论文相关研究的重要铺垫,在论文第五章笔者会提炼总结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的相关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一些完善手机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建议。第四部分(第六章):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研究主题内容做了简明概括。
严玲艳[4](2017)在《学术电子书出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学术电子书出版市场的发展为整个学术交流生态系统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为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学术电子书需求,高校图书馆需要增加对学术电子书的馆藏数量。但高校图书馆自由、平等、开放的服务理念与学术出版商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构成矛盾,导致高校图书馆学术电子书的采购和服务受到严格限制,影响了学术交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本文基于生态学理论、成本效益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等多学科视角,利用网络和问卷调查国内外学术电子书的出版现状,了解学术出版商对电子书出版的态度,分析国外学术电子书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和阻碍我国学术电子书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出版商与图书馆关于电子书市场发展的相互认知,了解利益相关者对于学术电子书的不同利益诉求,进而研究学术电子书出版对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资源采购与组织、服务内容与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找寻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面临的障碍,结合成本效益分析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对学术电子书出版的策略。
完颜邓邓[5](2017)在《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又明确提出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组成部分,是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态。当今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实现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变,能够扩展公共文化资源的传播范围,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是借助新技术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性选择。由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过程中对数字化设施设备的建设、公民数字素养的教育培训以及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教化作用,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进程不仅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而且有助于消除数字鸿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基于上述认识,本文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界定相关概念,阐释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分析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促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及相关制度建设,调查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分析造成不均等的现实原因,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并提出其运行策略。论文的主要观点如下:(1)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应该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文化权益理论要求政府为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服务过程应重视公众参与,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对公众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以提高服务的利用率。依据公平正义理论,实现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需要首先建立制度,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发展水平,服务中应将那些获取服务困难的群体作为重点,均等化是动态变化的、是相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强化政府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职能,满足所有公民的数字文化需求,建立公民需求表达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2)在国家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及若干地方性数字文化项目的推动下,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水平与数字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高,区域、城乡与群体差距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本文运用所构建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不同地域、城乡、群体间的评价,发现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能力薄弱,这些地区为特殊群体提供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明显不足,整体上与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存在显着差距。造成非均等问题的关键因素是制度安排的非均等或相关制度的缺失,包括国家长期区域有别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同地区当地政府财政能力的差异、公共文化行业缺乏专门的法律支持、电信普遍服务与信息无障碍发展缓慢等。由于均等化的实现依靠公众的需求与利用,公民自身的经济条件差距、数字素养与文化素养的差距等微观因素对非均等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为此,实现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必须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3)通过对国外实践的调查分析,表明国外经验对于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借鉴意义。主要有:完善制度体系是实现均等化的根本保障、普及信息基础设施与提高公民数字素养是均等化的基本前提、应用信息无障碍技术是促进均等化的重要手段、均衡服务对象是实现均等化的必然路径、发展社会合作是实现均等化的必要助力。(4)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统筹兼顾与重点保障、动态发展原则,构建由目标、对象、责任主体、方式四要素构成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为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与供给者推进均等化提供一种模式。根据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非均等的现实问题,将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与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对象,将提高对这些地区与群体的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作为目标,政府部门、公共文化机构、社会力量都是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参与主体,负有不同的责任,确立标准、实施评价是促进均等化的有效方式。(5)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的运行需要从制度环境、服务供给、技术应用、人文与素养四个层面加以推进。制度环境层面,构建以均等化为导向的法律政策体系;细化服务标准,评估实施效果;确立服务均等化评价标准,评估均等化程度。服务供给层面,改变服务的单一供给方式,发展多元供给主体;明确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实施分众化供给。技术应用层面,改造数字服务网站,实现无障碍化;推动辅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人文与素养层面,构建均等化组织文化,培育服务人员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公众素养的教育培训,提高服务的利用率。
齐文君[6](2017)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出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的制作周期短、传播速度快、信息规模大、交易过程便捷,给传统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出版商积极向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方式转型,由于图书馆与出版业密切相关,数字出版的发展将对图书馆社会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图书馆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历史方面的功能,信息方面的功能,教育方面的功能,文化方面的功能。本文在了解我国数字出版的现状、国家对于数字出版发展的规划、以及图书馆学界关于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探讨数字出版对图书馆的社会功能造成的影响。首先对图书馆的各个功能进行了阐述,包括功能的定义、定位及表现形式。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出版影响各项功能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了图书馆各项社会功能的强弱变化。最后提出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各个功能的实现方式需要作出相关调整,以便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在未来数字出版环境下,期待有一个全新的信息资源供给方式,图书馆仍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全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等内容。第二章通过访谈、问卷的形式了解数字出版的具体内容,用户在未来数字出版环境形成的前后对于图书馆的利用情况,以探究图书馆的功能变化。第三章在对图书馆四个方面社会功能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别讨论数字出版对其造成的影响,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将不再是每一个图书馆的必要责任,而应当是整个图书馆事业所承担的责任,文献资源保存与利用的矛盾将可以得到彻底解决;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供给方面作用有所降低,图书馆中介性减弱,但是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深层次组织与开发及读者信息服务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教育责任与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责任,以提升图书馆的社会价值。第四章提出了在未来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各个方面功能的发挥,较于之前,其实现方式应当有所侧重与转变。第五章对前文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未来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角色与地位的展望。
王桂平,石雯静[7](2017)在《微信在国内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与作用——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文中提出为了使用户更方便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提升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全新的互动体验模式,国内部分图书馆率先将信息服务与微信应用相结合。论文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微信服务为例,从微信的优势出发,探究其适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原因,重点论述了国内图书馆微信信息服务的具体应用,最后展望了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发展前景。
任春梅[8](2016)在《高校图书馆与院系图书资料室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必要性》文中认为在网络信息时代,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手段,搭建校图书馆与院系图书资料室网络信息平台,是院系图书资料室工作实践的需求。通过对院系图书资料室现状分析及研究,提出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需做好的工作,是提升院系图书资料室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创新模式。
李媛[9](2015)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相关文献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分别从微信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可行性、平台优势以及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图书馆发展微信服务的策略建议,并指出引入评价体系、加强资源整合开发以及利用图书馆联盟的形式突破知识产权的限制为进一步发展图书馆微信服务的三个关键。
曹霞[10](2015)在《国内真人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文中认为为全面把握及厘清国内真人图书馆的研究主体、理论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与真人图书馆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并从年份及数量分布、情报来源分布、高被引文献分析、高被下载文献分析、核心作者分析及研究主题分析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二、浅议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创新理论探讨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路径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创新 |
1.1 创新的概念 |
1.2 创新三要素 |
1.3 创新方法 |
1.4 传统创新来源 |
2 现代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路径与实践 |
2.1 新理念 |
2.2新工具 |
2.3 新技术 |
2.4大数据 |
2.5 体验经济 |
2.6 论坛 |
3 总结 |
(2)浅析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 |
(一)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问题。 |
(二)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本身的问题。 |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建议 |
(一) 加大信息服务资金投入, 健全资源建设。 |
(二) 增强个性化信息服务。 |
(三) 加大图书馆管理员的专业培训。 |
(3)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现状概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比较研究法 |
1.3.3 案例分析法 |
1.3.4 结合分析法 |
1.3.5 定性研究法 |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手机图书馆概念 |
2.1.1 手机图书馆含义 |
2.1.2 手机图书馆职能 |
2.1.3 手机图书馆特性 |
2.1.4 手机图书馆构成要素 |
2.2 手机图书馆建设理论基础 |
2.2.1 知识管理 |
2.2.2 信息服务 |
2.2.3 公共关系 |
第三章 手机图书馆建设概述 |
3.1 手机图书馆建设理论概述 |
3.1.1 手机图书馆建设理论历程 |
3.1.2 手机图书馆建设理论介绍 |
3.1.3 手机图书馆建设理论影响 |
3.2 手机图书馆建设实践概述 |
3.2.1 手机图书馆建设实践概要 |
3.2.2 手机图书馆建设实践典型 |
3.2.3 手机图书馆建设典型案例分析 |
3.2.4 国内外手机图书馆建设实践比较 |
第四章 公共服务手机图书馆建设 |
4.1 全民阅读下的手机图书馆建设 |
4.1.1 全民阅读概述 |
4.1.2 手机图书馆建设对全民阅读作用及其弊端 |
4.1.3 全民阅读下手机图书馆建设思考 |
4.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手机图书馆建设 |
4.2.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述 |
4.2.2 手机图书馆建设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用 |
4.2.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关手机图书馆建设思考 |
第五章 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的相关思考 |
5.1 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现实启示 |
5.1.1 加强广泛协作 |
5.1.2 突显个性特点 |
5.1.3 紧密联系学科 |
5.2 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问题 |
5.2.1 手机图书馆建设理论系统性与发展性不够 |
5.2.2 手机图书馆建设实践影响不够 |
5.2.3 手机图书馆建设资源与经济问题 |
5.2.4 手机图书馆建设人员与用户问题 |
5.3 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问题分析 |
5.3.1 理论研究不规范 |
5.3.2 服务不够普及化 |
5.3.3 经济成本原因 |
5.3.4 专业化教育原因 |
5.4 手机图书馆建设现状发展措施 |
5.4.1 加强理论系统组织化建设 |
5.4.2 加强标准化科技化建设 |
5.4.3 加强协调协作化建设 |
5.4.4 加强服务性安全性建设 |
5.4.5 加强专业化普及化教育建设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学术电子书出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1.1 相关概念 |
1.2 理论基础 |
1.2.1 生态学理论 |
1.2.2 成本效益分析 |
1.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二章 中外学术电子书出版现状研究 |
2.1 国外学术电子书出版现状研究 |
2.1.1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
2.1.2 结果与分析 |
2.2 国内学术电子书出版现状研究 |
2.2.1 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
2.2.2 结果与分析 |
2.3 中外学术电子书出版现状比较 |
2.3.1 中外市场发展现状比较 |
2.3.2 中外学术电子书出版产业链比较 |
2.3.3 中外学术电子平台功能比较 |
2.3.4 中外学术出版商与高校图书馆关系比较 |
2.4 小结 |
第三章 学术电子书出版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 |
3.1 对馆藏发展政策的影响 |
3.2 对信息资源采购的影响 |
3.2.1 对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 |
3.2.2 对采购模式的影响 |
3.3 对资源组织的影响 |
第四章 学术电子书出版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 |
4.1 对服务内容的影响 |
4.2 对服务方式的影响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适应学术电子书发展的策略 |
5.1 调整馆藏政策,加强电子书资源规划 |
5.2 转换馆员角色,建立专业化学科馆员队伍 |
5.3 建立采购联盟,按需选择采购模式 |
5.4 加强多方合作,提高服务效益 |
5.5 积极开展用户培训,促进电子书的阅读推广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录1 对我国学术出版社电子书出版和态度的调査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综述 |
1.2.2 国内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析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 |
2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与内涵 |
2.1.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 |
2.1.2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 |
2.2 理论依据 |
2.2.1 文化权益理论 |
2.2.2 公平正义理论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3 制度背景 |
2.3.1 信息公平获取制度 |
2.3.2 公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
2.3.3 数字包容制度 |
2.4 现实意义 |
2.4.1 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
2.4.2 消弭数字鸿沟 |
2.4.3 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
3 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 |
3.1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发展概况 |
3.2 推进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举措与成效 |
3.2.1 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与标准 |
3.2.2 财政投入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
3.2.3 服务覆盖面向农村基层、偏远地区延伸 |
3.2.4 针对特殊群体需求整合资源 |
3.3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现状调查——以文化共享工程为例 |
3.3.1 调查设计 |
3.3.2 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
3.3.3 基层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
3.3.4 特殊群体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现状 |
3.3.5 调查总结 |
4 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现实因素 |
4.1 制度因素 |
4.1.1 国家现行法律政策 |
4.1.2 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的制度 |
4.2 经济因素 |
4.2.1 地区经济发展与财政投入差距 |
4.2.2 不同群体自身的经济条件差异 |
4.3 文化因素 |
4.3.1 公共数字文化的发展水平 |
4.3.2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供单位的均等化组织文化 |
4.4 技术因素 |
4.4.1 信息及通信技术 |
4.4.2 信息无障碍技术 |
4.5 素质因素 |
4.5.1 公众文化素养 |
4.5.2 公众数字素养 |
5 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国外借鉴 |
5.1 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
5.1.1 政府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
5.1.2 行业的法律政策与标准规范 |
5.1.3 公共文化机构的政策规划 |
5.2 信息基础设施与设备 |
5.2.1 农村与偏远地区的服务网点和宽带网络建设 |
5.2.2 无障碍网站建设 |
5.2.3 辅助技术产品开发 |
5.2.4 辅助技术产品应用 |
5.3 数字资源建设 |
5.3.1 多样性资源建设 |
5.3.2 专题资源建设 |
5.4 数字服务 |
5.4.0 公民数字素养教育服务 |
5.4.1 面向农村、偏远地区的宣传推广与服务推送 |
5.4.2 为特殊群体推出个性化服务项目 |
5.5 国外提供的借鉴 |
5.5.1 完善制度体系是实现均等化的根本保障 |
5.5.2 普及信息基础设施与提高公民数字素养是均等化的基本前提 |
5.5.3 应用信息无障碍技术是促进均等化的重要手段 |
5.5.4 均衡服务对象是实现均等化的必然路径 |
5.5.5 发展社会合作是实现均等化的必要助力 |
6 我国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构建 |
6.1 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 |
6.1.1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原则 |
6.1.2 统筹兼顾与重点保障原则 |
6.1.3 动态发展原则 |
6.2 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 |
6.2.1 目标与对象 |
6.2.2 责任主体 |
6.2.3 保障方式 |
6.3 保障体系模型 |
6.4 保障体系的实例分析 |
6.4.1 广东省保障体系的构建举措 |
6.4.2 广东省保障体系的不足与优化方案 |
7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体系的运行 |
7.1 制度环境层面 |
7.1.1 构建以均等化为导向的法律政策体系 |
7.1.2 细化服务标准,评估实施效果 |
7.1.3 确立均等化评价标准,评估均等化程度 |
7.2 服务供给层面 |
7.2.1 发展服务的多元供给主体 |
7.2.2 明确群体差异化需求,实施分众化供给 |
7.3 技术应用层面 |
7.3.1 改造数字服务网站,实现无障碍化 |
7.3.2 推动辅助技术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
7.4 人文与素养层面 |
7.4.1 构建均等化组织文化,培育人文精神 |
7.4.2 加强数字素养教育培训,提高服务利用率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科研成果及奖励 |
致谢 |
(6)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的社会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数字出版的迅速发展 |
1.1.2 数字出版对图书馆产生影响 |
1.1.3 图书馆社会功能应受到重新关注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数字出版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影响的调查 |
2.1 访问调查 |
2.1.1 调查设计 |
2.1.2 结果分析 |
2.2 问卷调查 |
2.2.1 问卷设计 |
2.2.2 结果统计 |
2.3 调查发现 |
第3章 数字出版对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影响 |
3.1 数字出版对图书馆历史功能的影响 |
3.2 数字出版对图书馆信息功能的影响 |
3.3 数字出版对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影响 |
3.4 数字出版对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影响 |
第4章 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实现 |
4.1 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历史功能的实现 |
4.1.1 选择性地进行资源保存 |
4.1.2 建立出版物数字呈缴制度 |
4.2 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功能的实现 |
4.2.1 加强数字资源建设 |
4.2.2 深化信息服务内容 |
4.2.3 重视个性化信息服务 |
4.3 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实现 |
4.3.1 大力开展数字阅读推广活动 |
4.3.2 丰富读者活动形式 |
4.3.3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 |
4.4 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实现 |
4.4.1 优化图书馆空间环境 |
4.4.2 优化图书馆人文环境 |
4.4.3 拓展图书馆服务内容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7)微信在国内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与作用——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关于微信图书馆应用的现状研究 |
2 微信在国内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
2.1 微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运行模式 |
2.2 国内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开通应用状况 |
3 微信在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分析 |
4 图书馆微信信息服务的优势 |
4.1 成本低廉 |
4.2 使用不受地域限制,利用率高 |
4.3 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 |
5 图书馆在开展微信信息服务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5.1 注册微信平台不可随意 |
5.2 微信平台设计要规范 |
5.3 信息推送需有针对性 |
6 结语 |
(8)高校图书馆与院系图书资料室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必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现状 |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研究 |
(二)高校院系图书资料管员面临的困境 |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势 |
二、如何搭建图书馆与院系图书资料室信息服务平台 |
(9)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相关文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微信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可行性 |
2 微信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分析 |
3 目前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的现状 |
3.1 图书馆公众平台用户名混乱, 含糊不清, 不能直接表示其所属单位和服务内容 |
3.2 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的内容单一化和简单化[13], 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与功能尚待全面与完善 |
3.3 微信缺乏专人专管, 更新率低 |
3.4 宣传力度不够 |
4 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的策略建议 |
4.1 提高关注度, 扩大用户群 |
4.2 规范平台的运营管理机制 |
4.3 增加互动性 |
4.4 内容为王, 提升用户体验程度[13] |
4.5 主动吸引读者,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
5 图书馆微信服务发展需要的几个突破 |
5.1 对微信平台引入评价体系 |
5.2 微信功能需要加强 |
5.3 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微服务应用平台 |
6 结语 |
(10)国内真人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二、真人图书馆研究态势分析 |
(一)年份及数量分布 |
(二)情报来源分布分析 |
(三)高被引文献分析 |
(四)高被下载文献分析 |
(五)核心作者分析 |
(六)研究主题分析 |
结语 |
四、浅议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创新理论探讨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路径与实践[J]. 张雅茹. 医学信息, 2021(06)
- [2]浅析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建议[J]. 陈丽春. 办公室业务, 2019(07)
- [3]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现状研究[D]. 马骁雄. 云南大学, 2017(07)
- [4]学术电子书出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及策略研究[D]. 严玲艳.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5)
- [5]基本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D]. 完颜邓邓. 武汉大学, 2017(07)
- [6]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的社会功能[D]. 齐文君. 河北大学, 2017(01)
- [7]微信在国内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与作用——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J]. 王桂平,石雯静. 新世纪图书馆, 2017(02)
- [8]高校图书馆与院系图书资料室搭建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必要性[J]. 任春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9]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相关文献综述[J]. 李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09)
- [10]国内真人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 曹霞.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