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黎族作家龙敏创作试论(论文文献综述)
黄浩平,许慧敏[1](2021)在《黎族作家文学中的景观书写》文中研究说明海南黎族文学地域特色明显。黎族作家们坚持书写黎乡,形成了山河湖海、花卉树木、民俗民风等丰富的文学景观。黎乡独特的自然环境是黎族作家景观书写的外在条件;黎乡厚重的历史文化是黎族作家景观书写的内在因素;作家深厚的民族忧思是黎族作家景观书写的现实动力。从文学景观的角度研究黎族作家文学,对于文学史研究、社会历史研究、旅游资源开发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周瑞婷[2](2017)在《文学生活中的族群想象 ——《五指山》杂志的“黎族文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五指山》(前身为《五指山文艺》)是一本海南本土的文学杂志,孕育于我国南部边疆的海南岛,创办于文化大革命中后期(1972年),那正是边疆海南集体主义制度化的高潮期。因此,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革委会才批准创办《五指山》杂志,并由其下属的政工组宣传办负责主办,目的是为了宣传党的政策和建设成就,故自其诞生起就肩负着对海南民族—民间社会的文化整合任务。《五指山》的办刊历程较为曲折,但始终以培育海南本土民族—民间文学作为办刊宗旨,从而成为海南本土民族—民间文学的孕育摇篮和成长园地,虽然文学性及专门化色彩相对较浅,但却具有独特的民族—民间向度及文学生活属性,而这正是《五指山》的文化魅力与文学价值所在。本文以《五指山》杂志为研究对象,透过其办刊史料和发表的作品,重点讨论黎族文学与海南文学生活的种种辩证。本文的第一章主要叙述《五指山》伴随海南地方变迁的发展史,以及黎族文学的前沿概况,从而为深入而系统的文本研究作好文学史铺垫;在较为详尽的《五指山》黎族文学史基础上,从“文化建构”、“文学生活”两个问题出发,对《五指山》黎族文学作品进行文本细读。前者归纳《五指山》黎族文学的建构路径,后者展现《五指山》黎族文学的生活向度,并分别置于第二章、第三章之中。经过历史性的叙述与问题式的探讨,以彰显《五指山》黎族文学的价值维度,并将此部分作为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最后,以回顾式评价总结全文。总之,为了推动海南本土民族、民间文学的发展,并致力于提高黎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应用能力,《五指山》杂志选择了“生活化”、“平民化”与“本土与域外互动”的发展道路,为广大民族、民间文学创作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创作平台,并通过信息互动与创作交流而向岛外文学界传播,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文化贡献。《五指山》对海南本土民族、民间文学的传播与培育,是现当代中国民族文学与民族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有着非常接近少数民族民间生活的创作取向,对少数民族文化、文学培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吴海超,邢满,王小莉[3](2016)在《论《黎山魂》的民族文化内涵》文中研究指明《黎山魂》是黎族第一部长篇小说,龙敏在创作中不仅自觉地寻找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题材,忠于展示黎族人民的思想形态,更重要的是,他善于用民族独特的审美视角,来凸显黎族人民的民族主体意识,体现了作家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然而作家力图跨越民族的束缚,紧跟时代感,却显得过于刻意,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性。
詹贤武[4](2015)在《黎族作家的文化乡愁与返乡之旅》文中研究说明黎族作家在作品中对空间感的强调,体现了对民族意识的追溯,以此重建本民族的文化身份;通过文学手段整理、还原、重构黎族文化传统,让民族意识既诉诸文字、又从书写的世界中走出,探问"谁是黎族"。他们以文学的形式一次次回到与先人和传统对话的场景,感怀先人、接续和甄别传统,重拾在现代生活中可能被遗落的文化记忆,在文化乡愁中反刍历史的晶体,为民族的继续前行寻回坚定的目光和坚韧的筋骨。
郭蕤[5](2015)在《论黎族作家群在新世纪的崛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群中,黎族作家群的地域元素及特色较为鲜明。其族群与文化具有相对严密的封闭性与自主性。这个性格鲜明的作家群,在努力保持丰富文化遗产的同时,亦自觉地无意识地融合了汉语思维、汉语言及观念因素。黎族作家应在黎语思维与汉语表达之间,寻找一种不同民族文化表现之间的互通交融。黎族作家的群体意识已经形成,这与一些重大的经济与文化事件的促成及刺激相关。黎族作家群烙印着一个民族从原始文化、口头文学到现代文明、作家文学这一进程的精神印迹。
王海[6](2015)在《新时期黎族文学发展论析》文中提出黎族作家文学起步于进入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历经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至今三个阶段,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但从整体上看,在对本民族社会生活的描写以及文化思考方面还比较单薄,创作的艺术技巧方面也普遍有待提高;存在这些不足,除了基础的薄弱外,缺乏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主要原因。
黄欣[7](2014)在《当代黎族文学研究论析》文中研究指明黎族文学研究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看,有关黎族文学的研究多开展于国内,分为两大部分:黎族民间文学研究和黎族作家文学研究。在黎族民间文学方面,主要分为民间文学作品搜集整理和理论方面研究两大部分。在黎族作家文学方面,目前的创作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是理论研究成果还是屈指可数。从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个当代黎族文学研究动态的来看,黎族民间文学方面的研究数量上远超作家文学研究数量,有关黎族作家文学批评没有形成系统而独特的理论体系,更没有专门针对黎族作家文学研究的相关论着问世。实际上,当代黎族文学创作及其发展还并未得到学界的足够重视,学界对黎族文学研究的关注度仍比较低,虽然有关黎族的着述有提及,也有一定的论述,但是专门针对黎族文学批评进行的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仍为空白,相关文章所涉及的仅为只言片语。本文以当代黎族文学研究作为主要探究对象,从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概况和研究现状分别进行介绍,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归纳,并对黎族文学批评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相关的建议,以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黎族文学和当前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和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符玉梅[8](2013)在《论黎族作家高照清的散文 ——兼论海南黎族作家散文创作》文中指出海南黎族作家文学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一个构成,由于诸多的因素目前还未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论文对黎族作家的散文创作情况进行简单的梳理和评介,以期从散文文类这一角度窥视黎族作家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存在的不足。论文先以高照清作为专章,介绍其散文的创作情况并对其散文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归纳其散文创作的风格。高照清的散文特色主要有:富有诗情画意;构思颇具匠心,短文居多,具有小巧玲珑之美;借景抒情或写人记事,都立足于民族文化之根,纪实性强;语言清丽隽秀,多用短句,较口语化。论文的最后一章,从海南黎族作家散文的创作概况,整体把观各个时期的散文创作实绩。按黎族作家文学的发展脉络,主要简析了拓荒期代表作家的散文、在《民族文学》杂志上发表的散文和已出版的散文集。把这些作家作品集合起来,不仅仅是作为一次资料的梳理过程,更有助于了解黎族作家文学的全貌。从散文的整体创作来看,当今黎族作家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除了少数代表性的作家能够深入地挖掘民族历史、自觉地表现民族特征外,大部分作家尚处在探索和突破阶段。
曲明鑫[9](2012)在《论黎族作家文学的多元视野》文中研究表明黎族作家文学诞生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和滋养,黎族作家文学在文学创作中呈现出多元化的视野,既体现出黎族作家文学的开放性,又体现出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推动了黎族作家文学的发展。
王海[10](2010)在《黎族长篇小说创作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黎族作家文学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30余年间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绩,其重要标志之一是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首批长篇小说。这批长篇小说虽然数量不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但在黎族文学发展史上却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黎族作家龙敏创作试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黎族作家龙敏创作试论(论文提纲范文)
(1)黎族作家文学中的景观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学作品的景观呈现 |
(一)山河湖海 |
(二)花卉树木 |
(三)民俗民风 |
二、景观呈现的主要原因 |
(一)黎乡独特的自然环境 |
(二)黎乡厚重的历史文化 |
(三)作家深厚的民族忧思 |
三、景观书写的多重价值 |
(一)文学价值 |
(二)历史价值 |
(三)经济价值 |
(2)文学生活中的族群想象 ——《五指山》杂志的“黎族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一章 《五指山》与“黎族文学”之耦合 |
第一节 时代变迁与《五指山》办刊历程 |
第二节 《五指山》与“黎族文学”的族属性 |
第三节 《五指山》与“黎族文学”的生成性 |
第二章 《五指山》与“黎族文学”之建构 |
第一节 多向度的文学基础及其建构 |
第二节《五指山》的文学平台建设 |
第三章 追寻“黎家”:黎族生活的文学“想象” |
第一节 文学“想象”与“黎家”的型塑 |
第二节“黎家”:黎族文学生活的情感认同 |
第三节“黎家”的文化勾勒及图像化 |
第四章 黎族“文学生活”的价值体认 |
第一节 主旋律:“想象同胞爱” |
第二节 国家认同:“黎家”情感外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3)论《黎山魂》的民族文化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一、黎族生活题材的展示 |
二、黎族民族性格的书写 |
(一)张扬乐观进取的精神品质 |
(二)歌颂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
(三)宣扬人人平等的观念 |
三、民族主体意识的构建 |
(4)黎族作家的文化乡愁与返乡之旅(论文提纲范文)
一、寻向文化身份的回归 |
二、谁是黎族 |
三、在文化断层与乡愁记忆中返乡 |
(5)论黎族作家群在新世纪的崛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6)新时期黎族文学发展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作家文学的起步与发展 |
二、创作成就及其特点 |
(一) 创作形式的多样拓展 |
(二) 创作题材的多向开掘 |
(三) 民族生活的多面展现 |
三、问题与思考 |
(7)当代黎族文学研究论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黎族民间文学研究 |
第一节 黎族民间文学概观 |
第二节 黎族民间文学研究现状 |
第二章 黎族作家文学研究 |
第一节 黎族作家文学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黎族作家文学发展概述 |
第三节 黎族作家文学批评 |
第三章 多元文化背景和民族融合下的当代黎族文学发展 |
第一节 当代黎族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当代黎族文学研究的发展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后记 |
(8)论黎族作家高照清的散文 ——兼论海南黎族作家散文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高照清及其散文创作 |
1.1 高照清及其创作简介 |
1.2 黎山之子 |
第2章 高照清的散文分类及风格 |
2.1 乡土黎山 |
2.2 风俗人情 |
2.3 抒写内心 |
2.4 高照清的散文风格 |
第3章 海南当代黎族作家的散文创作 |
3.1 海南当代黎族作家的散文创作概况 |
3.2 拓荒期的散文创作 |
3.3 作家及其散文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 谈话录——访黎族作家高照清 |
附录 2 高照清作品年表 |
附录 3 海南黎族作家在《民族文学》上发表的作品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论黎族作家文学的多元视野(论文提纲范文)
一黎族作家文学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学的交流 |
二黎族作家文学与汉族文学的互动 |
三黎族作家文学与西方文学的关联 |
(10)黎族长篇小说创作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黎族作家龙敏创作试论(论文参考文献)
- [1]黎族作家文学中的景观书写[J]. 黄浩平,许慧敏.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06)
- [2]文学生活中的族群想象 ——《五指山》杂志的“黎族文学”研究[D]. 周瑞婷.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7(01)
- [3]论《黎山魂》的民族文化内涵[J]. 吴海超,邢满,王小莉. 大众文艺, 2016(14)
- [4]黎族作家的文化乡愁与返乡之旅[J]. 詹贤武.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 [5]论黎族作家群在新世纪的崛起[J]. 郭蕤. 民族文学研究, 2015(02)
- [6]新时期黎族文学发展论析[J]. 王海.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 [7]当代黎族文学研究论析[D]. 黄欣.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4(09)
- [8]论黎族作家高照清的散文 ——兼论海南黎族作家散文创作[D]. 符玉梅. 吉林大学, 2013(09)
- [9]论黎族作家文学的多元视野[J]. 曲明鑫. 作家, 2012(04)
- [10]黎族长篇小说创作探析[J]. 王海. 民族文学研究,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