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肌灵冲剂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况时祥,张树森,李王杏安[1](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50年的回顾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国际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从20世纪70年代首次出现中西医结合治疗MG的报道以来,迄今已走过近50年历程,在本病的治疗思路、治疗方法、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促进了治疗水平的提高,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在复习文献基础上对近5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MG概况进行回顾与反思,以期对进一步提高本病临床治疗及研究水平有所裨益。1中西医结合治疗MG 50年回顾1.120世纪70年代:起步20世纪50年代已有中医药治疗MG的个案报道[1]。
黎健鹏[2](2020)在《背俞穴埋线治疗脾胃虚损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背俞穴埋线治疗脾胃虚损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为重症肌无力患者寻找方便、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等神经-肌肉病提供临床思路。方法:本研究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胃虚损型Ⅰ、Ⅱ重症肌无力患者,运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按1:1的比例分配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用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基础药物治疗上加用背俞穴埋线治疗,选穴如下: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均双侧)。每2周埋线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入组前、治疗1个疗程(4周)后对受试者进行量表评分。主要评价指标:重症肌无力复合量表(MGC)评分;次要评价指标: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G-ADL)、中医证候量化积分;研究过程中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刻中止该受试者的研究并记录为脱落病例,最终纳入安全性评价。研究完成后专人收集、整理数据,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1为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成果:1、本试验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针灸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66名,实际完成情况:对照组脱落0例,剔除0例,完成33例,治疗组脱落2例,剔除0例,完成31例;最终共完成64例。2、基线比较:两组受试者在年龄、病程、性别、病例分型、治疗前MGC评分、MG-ADL评分、中医证候分级量化积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3、疗效比较:两组间进行比较,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5例,有效2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4、重症肌无力复合量表(MGC)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的MGC评分比治疗前均减少,治疗组评分降幅更明显,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重症肌无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MG-ADL)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G-ADL评分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6、中医证候量化积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均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评估: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埋线治疗结合基础药物和单纯基础中西药物治疗对脾胃虚损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均有疗效,可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2、运用埋线治疗结合基础药物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基础药物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王澜静,杨东东,刘美君,张琪,白雪洁,罗怡,尹小琴,殷丽[3](2019)在《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5.01-2019.01)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SCI等数据库,选取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纳入文献进行信息录入、质量评价,应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155例。结果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MG有效率高于单纯应用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11,95%CI(2.36,4.10),Z=8.05(P<0.00001)];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MG复发率低于单纯应用西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2,95%CI(0.08,0.19),Z=9.43(P <0.0001)]。结论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MG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提高了疗效、降低了复发率;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普遍偏低,有待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提供有力证据。
李少红[4](2019)在《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验证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或减停西药使用、降低西药副作用、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重症肌无力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学习;2、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32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结果1、本临床研究纳入32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其中男149例(46.6%),女171例(53.4%);2、根据改良的Osserman分型:其中眼肌型168例,约占52.50%,轻度全身型51例,约占15.94%,中度全身型77例,约24.06%,重度激进型16例,约5.00%,迟发重症型8例,约2.50%;3、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胃气虚型75例,主要见于Osserman分型中的Ⅰ型和Ⅱa型患者;脾肾阳虚型患者221例,主要见于Osserman分型中的Ⅱa型、Ⅱb型患者;肺脾肾虚型患者24例,主要见于Osserman分型中的Ⅲ、Ⅳ、Ⅴ型患者;4、本研究中观察到治疗满3、6、9、12个月的患者分别有320、317例、303例、277例,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9%;97.79%;99.67%;100.00%。痊愈率分别为5.63%、26.18%、50.50%、76.53%;5、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前后的临床绝对计分均有非常显着的差异,根据临床评分可见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6、320例患者在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总体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统计,总体在治疗3个月时改善明显,期间有26例患者病情反复,但复发严重程度较前减轻,无患者病情进展及死亡病例;7、320例患者辅助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统计,所有患者一般情况未见异常变化,血常规、便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压、血糖及心电图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异常;8、有5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停用西药,多为眼肌型且以溴吡斯的明片治疗的患者。结论1、导师认为重症肌无力的核心病机主要责之脾气、肺气、肾阳虚,病位在标为肌肉,在本为肺脾肾等脏腑。2、导师在临床中将重症肌无力辨证分型归纳为脾胃气虚、脾肾阳虚、肺脾肾虚3型,临床分型严重程度逐渐递增,且基本可以囊括所有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分型。3、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评分,临床有效率高;4、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可明显降低患者复发率,可延缓进展;5、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可明显减停西药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其副作用;6、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为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刘晓曼[5](2019)在《MG患者胸腺细胞因子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且难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多认为与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作用于骨骼肌神经元突触后膜,导致传导功能障碍所引起。该病可由如感染、劳累、女性经期等各种原因而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象的发生,可随时危及患者生命。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乃中医届泰斗,总结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自拟强肌健力饮,该方主要以李东垣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味而成,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疗效显着。有研究[1]显示,该方可以通过减缓乙酰胆碱受体的分解而治疗重症肌无力。亦有研究发现[2],该方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细胞免疫,来达到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而胸腺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有着大量的免疫细胞,我们的研究是想进一步系统性回顾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胸腺免疫细胞T细胞亚群其分泌因子IL-6、ROR γT、Foxp3、IL-17、TGF-β的表达,观察长期服用中药和未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胸腺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性,探讨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减中药的疗效、不同中医证型同胸腺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及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患者可能存在免疫机理。方法:1.搜集广中医一附院2011年9月-2017年6月诊断为MG的患者,且患者因胸腺异常,于我院行胸腺切除术,术后患者病理切片诊断为胸腺瘤或胸腺增生。取阅患者的相关病理切片蜡块,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IL-17、F0XP3、RORγT、IL-6、TGF-β的检测。2.通过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分型、中医证型、中药服用情况、病程、合并基础疾病、术前危象及术后等相关资料,分析胸腺异常MG患者常见的中医特征,对比患者中医特色治疗的效果。3.将免疫组化数据实验结果,相互间比较,同时与纳入患者的中医证型、服用中药情况等观察指标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各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不同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胸腺增生和胸腺瘤患者在年龄、发病年龄、病程、中医证型上均存在差异(P<0.05),IL-6在两组患者中的表达是存在明显差异性的(P<0.05),胸腺瘤中的表达量高于胸腺增生。胸腺异常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型在脾胃虚损型、脾肾亏虚型间存在着差异性(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MG患者胸腺细胞因子的表达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TGF-β的表达在不同MG分型中存在着差异(P<0.05),在眼肌型中表达量最低。患者术前病程同是否长期服用中药间是存在差异性的(P<0.05),MG不同分型间同服用中药间无显着性差异。MG分型同患者术后危象间呈正相关性。ROR γ T和F0XP3间呈正相关。而术后感染、危象、住院时间均与细胞因子的表达无关。结论:经验究发现,IL-6在MG患者的胸腺中表达较高,对MG病情有一定的影响,可加重MG病情的发展。TGF-β在不同MG分型中存在差异,在眼肌型中低表达,其他分型中表达量渐高,反映出可以通过阻断IL-6、TGF-β的表达,来控制MG的病情。对MG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倾向于服用中药,从侧面反映出中药对MG患者的治疗存在着确切的疗效。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型间存在差异,这对于后期对MG的中医药的用药研究,探索中药有效成分,发挥中医中药优势,同时结合药理学,探索阻断或减少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新药物,对MG的靶向治疗提供简单思路。
方学君[6](2019)在《强肌健力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MG大鼠Th17/Treg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气虚型MG的中西医临床疗效以及强肌健力方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蛋白RORy T、细胞因子IL-17及Treg细胞特异性转录蛋白Foxp3、细胞因子TGF-β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中医药辨证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有力的临床证据,同时探讨强肌健力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研究:70只雌性Lewis大鼠,随机选取7只作为正常组,其余皮下注射鼠源性AchR-α亚单位97-116多肽片段(R97-116)乳化剂进行MG大鼠模型复制,最终成功复制出30只MG大鼠模型。将成模的MG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强肌健力方高剂量组(23.4 g·kg-1·d-1)、中剂量组(15.6 g·kg-1·d-1)、低剂量组(7.8 g·kg-1·d-1),强肌健力方各剂量组予相应剂量中药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相同体积生理盐水代替中药灌胃,给药4周,定时(2次/周)观察、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肌肉力量Lennon评分变化。给药结束后,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脾脏RORγT、Foxp3、IL-17及TGF-β蛋白表达水平。临床研究:门诊及病房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且Osserman分型为Ⅰ型、Ⅱa型、Ⅱb型的重症肌无力患者60例,根据其用药分为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N=30)和西药组(N=30)。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强肌健力方,西药组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共8周),对比分析两组用药前后QMG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Busch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强肌健力方各剂量组中ROR yT(除外高剂量组)、IL-17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Foxp3(除外高剂量组)、TGF-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剂量组RORγT、FoxP3蛋白表达水平则接近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对比,强肌健力方各组大鼠脾脏ROR y T、IL-17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Foxp3(低剂量组除外)、TGF-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对比,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与西药组各Osserman临床分型QMG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busch评分均显着下降(P<0.01);与西药组对比,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QMG评分下降更明显,但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候评分及生活质量busch评分方面,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除Osserman Ⅰ型外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组与西药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药物副作用。结论: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虚型重症肌无力在中西医疗效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且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强肌健力方可能通过影响Th17及Treg细胞的转录蛋白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对二者的平衡进行调节从而对纠正异常免疫对MG大鼠产生治疗作用。
王娟[7](2018)在《复肌宁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免疫指标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影响神经冲动在此处的传递,主要表现为骨骼肌的无力和易疲劳。MG患者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眼外肌各肌群的受累多见,对称或非对称性上睑下垂、复视是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改良的Osserman分型中,I型眼肌型MG是指病变仅局限于眼外肌,其他肌群不受累者。眼肌型MG患者在西方国家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占MG人群的17%-25%,但在亚洲地区则明显高于西方国家,其中我国MG的住院病人中眼肌型者占58%。眼肌型MG患者发展为全身型者所占的比例很高,其中50%-60%患者可在半年内进展为全身型,1年内进展者占80%,只有10%的眼肌型MG患者始终表现为眼肌型。针对眼肌型MG患者的治疗争议较大,中医中药在MG治疗方面取得些许进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着名中医学家尚尔寿教授认为MG病位主要在肝,病因与风(内风和外风)密切相关,提出应从肝从风论治MG,治疗以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搜风通络为主,拟定复肌宁汤为基本方随症加减。尚老认为眼肌型MG患者通常表现为眼睑下垂和复视,而中医学认为肝与目关系密切,目为肝之窍,肝受血而能视,只有肝脏功能正常才能保证眼睛的正常功能,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眼部症状的变化推测肝脏内在所发生的变化。肝主筋,为罢极之本,筋脉需要依赖肝血的充养才能筋体柔和,运动强健有力,并且能很好的耐受疲劳,而MG患者出现骨骼肌的无力和易疲劳,与肝脏所主的功能吻合。所以MG患者病位在肝。眼肌型MG患者病变累及头面部眼外肌,其正是风邪容易侵袭的部位;MG患者还可出现交替性上睑下垂,部分患者病情变化较快,与“风者善行而数变”的特性类似。所以MG的发病与风密切相关。我国传统中药方剂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就是因为其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机制,限制其开发和利用。近年来网络药理学的发展也许是中药复方发展的新途径。网络药理学主要以系统生物学为基础,打破原来重视药物分子精准对应单一靶点的治疗模式,强调对信号通路多个环节、多个方面进行调节,着重治疗药物作用于多个靶点的网络分析。我们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研究中药复方中所包含的多个有效成分,预测针对疾病的多个靶点及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目的1)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复肌宁汤治疗MG的有效化学成分可能对应的靶点及作用机制;2)通过比较复肌宁汤治疗前后眼肌型MG患者的临床绝对计分与中医证候计分,观察复肌宁汤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眼肌型MG患者外周血中AChR-Ab的水平,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研究复肌宁汤治疗眼肌型MG患者的免疫调控作用。研究方法1)通过TCMDatabase@Taiwan数据库,整理去除重复数据后,获取八味中药有效化学成分,并预测有效化学成分可能对应的靶点;通过Drugbank和TTD数据库,整理获得MG相关靶点,与八味中药的预测靶点进行对接,获取复肌宁汤治疗眼肌型MG的可能有效靶点;通过Cytoscape3.6.0软件构建中药复方有效化学成分与MG相关靶点的网络图,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2)收集从2015年9月到2018年3月到西苑医院脑病科门诊就诊的眼肌型MG患者,登记入组眼肌型MG患者的基本信息情况,每位入组患者均给予复肌宁汤治疗,疗程为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入组眼肌型MG患者临床绝对计分及中医证候计分,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眼肌型MG患者的AChR-Ab水平,CD4+T细胞百分率,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ASS21.0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通过靶点对接,构建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图,获取可能有效靶蛋白共15 种,分别为 CYP3A4;ALDH2;NR3C1;BCHE;CYP2C19;ACHE;CHRM5;CYP2C9;CYP2E1;HSD11B1;UGT1A1;UGT2B15;ALB;CHRNA4;CHRNA7。通过查阅文献最终可能有效的靶点有糖皮质激素受体;乙丑胆碱酯酶;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胆碱能受体等;ClueGo分析结果显示复肌宁汤关键靶标的作用通路包括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细胞对乙酰胆碱的反应、胆碱能突触传递等。2)临床研究结果:复肌宁汤治疗眼肌型MG患者西医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8.89%,中医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2.06%。复肌宁汤治疗后临床绝对计分(1.78± 1.68)较治疗前(3.22±2.0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中医证候计分(3.49±2.09)较治疗前(6.49±2.6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肌宁汤治疗后上睑无力临床绝对计分(1.16±0.99)较治疗前(1.91±1.03)降低、上睑疲劳试验临床绝对计分治疗后(0.73±0.67)较治疗前(1.42±0.70)降低、眼球水平活动受限临床绝对计分治疗后(0.58±0.60)较治疗前(1.31 ±0.52)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复肌宁汤治疗后患者血清中AChR-Ab 水平(1.19±1.43)较治疗前(1.47±1.5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眼肌型MG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39.38±8.50)较治疗前(40.06±10.43)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24.45±8.66)较治疗前(24.84±9.20)几乎无变化;CD4+/CD8+比值治疗后(1.82±0.74)较治疗前(1.92±1.01)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参考网络药理学结果及查阅相关文献,复肌宁汤可能通过作用于糖皮质激素受体;乙酰胆碱酯酶;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等靶点,影响神经突触传递功能,发挥治疗作用。2)复肌宁汤治疗眼肌型MG临床疗效显着,对上睑下垂、上睑疲劳、眼球活动受限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复肌宁汤治疗后3个月AChR-A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说明复肌宁汤可以减少AChR-Ab的产生。本研究检测60例眼肌型MG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CD4+T细胞百分率、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变化,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D4+T细胞百分率与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均有下降的趋势。
吴亭葶[8](2019)在《滚针配合强力益气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滚针配合强力益气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本研究将符合中医诊断“脾气虚证”和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Ⅱb型”的72名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滚针配合强力益气方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强力益气方治疗。治疗组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3周,两组分别在治疗前、2周后、治疗后以及治疗结束后第4周进行疗效观察。疗效观察具体项目主要包括:重症肌无力相对量表、中医症候量表、总体疗效评价,炎症因子的测定:TNF-α、IL-6、IL-8、IL-17、IFN-γ,血清采用ELISA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两组均完成36例,无脱落病人。经过3周的治疗后,治疗组QMG积分和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时发现,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QMG评分较治疗前亦呈下降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临床疗效总有效率:QMG治疗组总有效率94.40%,对照组86.10%;中医症候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83.30%,对照组75.00%。3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8、IL-17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FN-γ细胞因子与治疗前对比,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FN-γ细胞因子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滚针配合强力益气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优于单纯采用强力益气方。滚针疗法可能通过降低MGⅡb型患者血清IL-8、IL-17的含量,调节身体免疫状况,引起复杂的双向调节作用,促进机体进行自我修复。滚针治疗重症肌无力安全性高、操作简单、作用面积大,有利于的患者长期治疗,是一种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的治疗方案。
邢雪连[9](2018)在《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系统综述探讨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通过对纳入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梳理,探讨重症肌无力中医病机、中医治则、中药用药特点。研究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按照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确定纳入研究,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同时进行数据提取与汇总,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或定量或定性分析;同时对试验组所涉及中医病机、治则、中药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31项研究,涉及2922名重症肌无力患者。纳入研究的文献方法学质量普遍不高。将31项研究分为两个亚组:中药联合西药VS西药、中药VS西药。结果如下:1主要结局指标1.1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对比,其MG危象发生率明显下降(FE,OR=0.08,95%CI=[0.02,0.23],P<0.00001);中药与西药对比,其MG危象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OR=0.19,95%CI=[0.01,4.07],P=0.29);1.2重症肌无力复发率中药联合西药在减少重症肌无力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FE,OR=0.08,95%CI=[0.05,0.15],P<0.00001);单纯使用中药同样优于单纯使用西药(OR=0.03,95%CI=[0.01,0.14],P<0.00001);1.3生活质量3项研究均为中药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对比:He T2016与其他两项研究异质性较大,将其单独分析,结果可知SMD=0.62,95%CI=[0.11,1.14],P=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项(MaY2016、QianRY2017)合并分析,结果为:SMD=-0.30,95%CI=[-0.90,0.29],P=0.3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次要结局指标2.1有效率中药与西药对比其有效率未见明显差异(RE,OR=3.30,95%CI=[0.68,15.98],P=0.14);中药联合西药高于西药组(RE,OR=4.07,95%CI=[2.72,6.11],P<0.00001);2.2中医证候有效率中药联合西药以及单纯使用中药在中医证候有效率方面均高于单纯西药者,结果分别为:OR=4.15,95%CI=[1.87,9.20],P=0.0005;OR=10.29,95%CI=[4.35,24.37],P<0.00001;2.3许氏MG临床绝对评分中药联合西药组的许氏MG评分较单纯使用西药者患者评分低(RE,SMD=-0.40,95%CI=[-0.67,-0.13],P=0.003);中药与西药对比二者之间尚不能给出确切结论(Chang YT2016,SMD=-1.05,95%CI=[-1.57,-0.52],P<0.0001;Xu FQ 2006,SMD=-0.03,95%CI=[-0.54,0.47],P=0.89);2.4 QMG评分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患者QMG评分方面优于单纯西药组(FE,SMD=-0.66,95%CI=[-0.97,-0.35],P<0.0001);2.5中医证候积分中药联合西药及单纯使用中药在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者,结果分别为:FE,SMD=-0.70,95%CI=[-0.87,-0.54],P<0.0001;SMD=-3.98,95%CI=[-4.87,-3.08],P<0.00001;2.6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水平中药联合西药与西药对比在改善AChRab水平上尚不能给出确切结论:(其中Bao B 2016:SMD=-0.26,95%CI=[-0.77,0.25],P=0.32;Jiao J2011:SMD=0.02,95%CI=[-0.52,0.57],P=0.93;JiangJD 2003:SMD=-0.17,95%CI=[-0.66,0.31],P=0.48;表明二者之间未见明显差异;而 TianT 2013:SMD=-1.01,95%CI=[-1.54,-0.47],P=0.0003;Wang SH 1999:SMD=0.65,95%CI=[0.25,1.05],P=0.001;Niu GH 2009:SMD=-1.26,95%CI=[-1.82,-0.71],P<0.00001;WuXC2006:SMD=-1.07,95%CI=[-1.41,-0.73],P<0.00001;Yin YJ 2002:SMD=-0.80,95%CI=[-1.15,-0.44],P<0.0001;ZhangMZ2010:SMD=-1.07,95%CI=[-1.61,-0.54],P<0.0001;Qi GY 2017:SMD=-1.24,95%CI=[-1.53,-0.94],P<0.00001。表明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患者AChRab水平上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中药与西药在改善AChRab水平上未见明显差异(FE,SMD=0.16,95%CI=[-0.12,0.43],P=0.26);2.7肌电图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3项研究均为中药与西药对比,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未见明显差异(FE,SMD=0.06,95%CI=[-0.17,0..30],P=0.59)。3安全性指标总体而言,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频次、种类远远多于试验组,本系统综述选取三项主要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①胃肠道不良反应:中药联合西药组发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少于单纯西药组(FE,OR=0.09,95%CI=[0.02,0.39],P=0.002);中药与西药对比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RE,OR=0.68,95%CI=[0.02,22.30],P=0.83);②毛发增长:中药联合西药出现毛发增长的不良反应低于单纯西药者:WuXC 2006(OR=0.10,95%CI=[0.04,0.25],P<0.00001);Wang HT 2010(OR=0.01,95%CI=[0.00,0.05],P<0.00001);③向心性肥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本病出现向心性肥胖的频率小于单纯西药组(FE,OR=0.07,95%CI=[0.03,0.14],P<0.00001);单纯使用中药出现的向心性肥胖频率同样小于单纯西药组(FE,OR=0.05,95%CI=[0.01,0.40],P=0.005)。4中医病机、治则及中药使用规律31篇研究共28篇提及中医病机、治则等。从脏腑角度而言,病位涉及脾、肾、肝,脾脏涉及最多为22次,占78.57%,肾脏次之,为17次,占60.71%,肝脏出现1次,占3.57%。4篇研究认为本病与经络关系密切,占14.29%。从气血津液角度而言,本病主要涉及气血,少数提及阴液亏虚;从实邪角度而言,本病涉及风邪、湿邪、毒邪。31篇研究中共涉及60味中药,排名前十的依次为黄芪、白术、升麻、当归、党参、柴胡、甘草、陈皮、枸杞、麻黄,排名前八的中药构成了补中益气汤。研究结论中药联合西药可以提高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尤其在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重症肌无力复发率、有效率、中医证候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单纯使用中药与使用西药相比其疗效相当,仅在重症肌无力复发率、中医证候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中药治疗本病安全,副作用小;重症肌无力的病位主要在脾、肾、肝,以虚证及虚实夹杂证为主,治疗以脾肾双补为多,少数提及疏肝,同时兼加祛风除湿解毒。使用最多的药物为黄芪,剂量为15-120g。最常用的方剂为补中益气汤。
郭秀梅[10](2018)在《重症肌无力(痿证)中医药疗法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不同中医药治疗措施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以便为中医药MG的临床应用科学研究方面提供有力可靠依据。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检索策略,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检索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2007年1月-2017年1月)收录的中医药治疗MG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中/英文),包括所有发表和未发表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相关会议论文、研究报告和各种简报等。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估和偏倚风险评估。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资料,包括干预措施:治疗组为中医学治疗(包括中药汤剂、颗粒剂、膏剂、针灸、电针、推拿、按摩,中成药不包含中药提取物注射剂),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治疗(药物种类不限),其治疗开始的时间、给药途径、剂量、疗程不限。采用统计学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首先应用P值及I2进行异质性检验,根据异质性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效应量模型,根据研究指标的类型选择不同的效应量,该研究指标为有效率属于二分类资料,应当合并效应量RR及95%可信区间进行Meta分析,通过绘制森林图发现各个研究之间的异常,进行敏感性分析探索异质性来源,用于评估数据和使用方法的不确定性对结果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对大于10个以上的研究使用漏斗图判断发表偏倚的大小。结果:共有71项随机对照试验、4773例患者纳入分析。71项研究均由中文发表,其中期刊论文62篇,学位论文6篇,会议论文3篇,重症肌无力患者以为Ⅰ、Ⅱ型、眼肌型主。平均每项研究纳入67人,样本量最小18人,最大241人,所有受试者中男性2399人,女性2374人,年龄最小1岁2月,年龄最大70岁,病程最短2天,病程最长42年,有64个研究试验组干预均含黄芪成分,其余有2个研究为单味马钱子粉,2个研究为益气通络方,3个研究分别为参茸强力散、雷公藤多苷,珍宝丸。71项研究中,治疗组治疗措施中医药疗法为单一中药的66项,使用中药联合针灸的研究为5项,共包括5种干预对照类型。有效率作为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依据治疗措施的类型进行亚组分型,最后进行了5项Meta分析,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4项。虽然中医辨证分型复杂,方证多样,但从本次研究结果发现,71项研究,有64个研究试验组干预均含黄芪成分,大约干预措施中90%含黄芪,其汤剂以补中益气汤为主,中成药以黄芪复方制剂较多;通过数据整理总结分析得出24项研究报告观察了安全性指标,4项研究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余研究均记录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指标异常,其中出现频次最多的依次为胃肠道反应、激素性肥胖,并针对不良反应中的2项症状即胃肠道不适和激素肥胖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其中对中药汤剂联合西药与西药进行Meta分析,其结果表明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MG胃肠不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用西药明显降低。且以黄芪为主药。结论:(1)中药汤剂、中成药、中药联合针灸西药治疗MG较单纯使用西药在临床疗效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2)因发表偏倚可能性较大,需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实验RCT以进一步验证。
二、重肌灵冲剂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肌灵冲剂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50年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结合治疗MG 50年回顾 |
1.1 20世纪70年代:起步 |
1.2 20世纪80年代:筑基 |
1.3 20世纪90年代:开拓 |
1.4 2000—2010年:发展 |
1.5 2011—2020年:提高 |
2 总结与思考 |
(2)背俞穴埋线治疗脾胃虚损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1.1 临床表现及分型 |
1.1.2 流行病学 |
1.1.3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1.4 诊断标准 |
1.1.5 治疗方法 |
1.1.6 预后 |
1.2 中医研究概况 |
1.2.1 病名 |
1.2.2 病因病机 |
1.2.3 辨证处方 |
1.2.4 针灸治疗 |
1.2.5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
1.3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一般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1.6 中止研究的标准 |
2.1.7 剔除及脱落病例的处理 |
2.2 试验方案 |
2.2.1 设计类型 |
2.2.2 样本量估算 |
2.2.3 随机分组 |
2.2.4 对照 |
2.2.5 盲法 |
2.2.6 伦理问题 |
2.2.7 治疗措施 |
2.2.8 施术者资质 |
2.2.9 观察指标 |
2.2.10 疗效判断标准 |
2.2.11 安全性观察 |
2.2.12 统计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临床试验完成情况 |
2.3.2 基线比较 |
2.3.3 疗效分析 |
2.3.4 安全性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讨论分析 |
3.1 量表选择 |
3.1.1 MGC量表 |
3.1.2 MG-ADL量表 |
3.2 背俞穴埋线治疗脾胃虚损型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理论探讨 |
3.2.1 岭南针灸名家司徒铃教授对背俞穴的认识 |
3.2.2 庄礼兴教授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
3.2.3 背俞穴治疗脏腑疾病 |
3.2.4 埋线在慢性疾病的应用 |
3.2.5 治疗方案释义 |
3.3 创新点 |
3.4 不足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3)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
1.4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临床疗效评价 |
2.2.1 有效率的Meta分析: |
2.2.2 复发率的Meta分析: |
3 讨论 |
(4)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1 概述 |
1.1 发病原因 |
1.2 临床症状 |
2 重症肌无力研究历史 |
3 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 |
3.1 胸腺异常相关的发病机制 |
3.2 自身免疫相关的发病机制 |
3.3 遗传因素相关的发病机制 |
3.4 代谢紊乱相关的发病机制 |
3.5 药物因素相关的发病机制 |
4 重症肌无力治疗研究 |
4.1 胆碱酯酶抑制剂 |
4.2 免疫抑制剂 |
4.3 血浆置换 |
4.4 丙球蛋白 |
4.5 胸腺切除术 |
5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
1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辨病分型 |
2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
2.1 中药治疗 |
2.2 针灸治疗 |
3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益气温阳法治疗320例MG临床疗效评价 |
1 一般资料 |
1.1 病历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临床分型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整理 |
2.2 资料提取 |
3 疗效评定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5 技术路线 |
6 结果与分析 |
6.1 病历纳入及完成情况 |
6.2 基本情况 |
6.3 疗效评价 |
7 讨论 |
7.1 病因病机 |
7.2 辨证分型 |
7.3 治疗方法 |
8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附录2 |
个人简历 |
(5)MG患者胸腺细胞因子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西医对重症肌无力的研究 |
1.1.1 定义 |
1.1.2 常见发病机制 |
1.1.3 西医治疗 |
1.2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论述 |
1.2.1 病因病机 |
1.2.2 中医治疗 |
1.3 小结与展望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对象 |
2.1.1 病例来源 |
2.1.2 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临床分型 |
2.1.6 中医辨证分型 |
2.1.7 胸腺瘤分型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方案 |
2.2.2 实验试剂与器材 |
2.2.3 实验步骤 |
2.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细胞因子表达 |
3.3 胸腺切除术后相关资料 |
3.4 中药服用情况 |
第四章 讨论 |
4.1 研究结果分析 |
4.1.1 一般资料分析 |
4.1.2 细胞因子表达 |
4.1.3 中医证型与细胞因子 |
4.1.4 术后情况分析 |
4.1.5 中药分析 |
4.2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强肌健力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MG大鼠Th17/Treg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学理论源流 |
1.1.1 传统医学对痿证病名的认识 |
1.1.2 传统医学对痿证病因的认识 |
1.1.3 当代医家对MG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 |
1.2.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2.1 MG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2 MG的西医治疗进展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2.1 R97-116多肽片段诱导的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的复制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1.3 造模方法 |
2.1.4 观察指标及检测 |
2.1.5 结果 |
2.1.6 讨论 |
2.2 强肌健力方对重症肌无力大鼠TH17/TREG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 |
2.2.1 材料与方法 |
2.2.2 统计方法 |
2.2.3 结果 |
2.2.4 讨论 |
第三章 临床研究部分 |
3.1 强肌健力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虚型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观察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案 |
3.1.3 统计方法 |
3.1.4 技术路线图 |
3.1.5 研究结果 |
3.1.6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7)复肌宁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免疫指标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综述一 网络药理学概述 |
1 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 |
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3 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重症肌无力的研究概况 |
1 现代医学关于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
1.1 重症肌无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
1.3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于重症肌无力的研究概况 |
2.1 关于重症肌无力的文献记载 |
2.2 重症肌无力的专方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复肌宁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复肌宁汤对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免疫学指标的调控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3 本研究的中医学理论依据 |
4 研究结果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滚针配合强力益气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目的 |
1.2. 试验对象 |
1.3. 诊断标准 |
1.3.1. 西医诊断标准 |
1.3.2.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2. 研究办法 |
2.1. 样本量的估算 |
2.2. 随机分组 |
2.3. 干预办法 |
2.3.1. 基础干预 |
2.3.2. 治疗组 |
2.3.3. 对照组 |
2.4. 操作办法 |
2.5. 注意事项 |
2.6. 禁忌症 |
2.7. 技术操作规范 |
2.8. 疗效评价 |
2.8.1. 西医疗效评定标准 |
2.8.2.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
2.8.3. 疗效观察 |
2.8.4. 安全性指标 |
2.9. 观察时间点及随访时间 |
2.10. 针刺不良事件记录及报告 |
2.11. 统计学方法 |
2.12. 伦理审批 |
2.13. 技术路线图 |
3. 统计分析与结果 |
3.1. 基线比较 |
3.2. 疗效分析 |
3.2.1. MG相对评分量表 |
3.2.2. 中医症候量表 |
3.3. 炎症因子 |
3.4. 总体疗效评价 |
3.5. 病例完成情况 |
3.6.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和分析 |
4.1. 结果分析 |
4.1.1. 一般资料分析 |
4.1.2. QMG积分对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评价 |
4.1.3. 中医症候积分对重症肌无力的疗效评价 |
4.1.4. 总体临床疗效评价 |
4.1.5. 炎症因子对重症肌无力的影响 |
4.2. 西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
4.2.1. MG的临床表现 |
4.2.2. MG分型 |
4.2.3. 发病率 |
4.2.4. MG的发病机制 |
4.2.5. MG的治疗 |
4.3. 中医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
4.3.1. 病名介绍 |
4.3.2. 病因病机 |
4.3.3. 辨证论型 |
4.3.4. 针灸治疗 |
4.3.5. 综合疗法 |
4.4. 立论依据 |
4.4.1. 滚针的理论 |
4.4.2. 选穴依据 |
4.4.3. 强力益气方义阐释 |
4.5. 问题与展望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重症肌无力相对评分量表 |
附录四:中医症候量表 |
附录五:不良事件(AE)表 |
附录六:合并用药表 |
附录七:随机数字表 |
附录八:伦理审批件 |
(9)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 |
1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 |
2 重症肌无力的治疗 |
3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认识 |
1 重症肌无力的历史沿革 |
2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病因病机 |
3 重症肌无力的辨证论治 |
4 重症肌无力的其他中医治法 |
5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国内外关于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1 数据来源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
5 方法学质量评价 |
6 数据分析与资料综合 |
结果 |
1 检索结果 |
2 纳入研究的特征 |
3 方法学质量评价 |
4 临床疗效评价 |
5 发表偏倚 |
讨论 |
1 方法学质量 |
2 有效性及安全性 |
3 局限性 |
4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重症肌无力中医病机、治则及中药使用规律探讨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重症肌无力(痿证)中医药疗法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及研究标准 |
2 数据纳入及排除标准 |
3 检索及筛选方法 |
4 资料提取 |
5 质量评价方法 |
6 疗效评价 |
结果 |
1 文献检索与筛选 |
2 干预措施 |
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 |
4 临床疗效评价 |
5 安全性评价 |
6 发表偏倚 |
讨论 |
1 结果总结 |
2 MG中医理论探讨 |
3 局限性 |
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西医治疗MG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在校期间论文和科研情况 |
四、重肌灵冲剂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50年的回顾与思考[J]. 况时祥,张树森,李王杏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11)
- [2]背俞穴埋线治疗脾胃虚损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疗效观察[D]. 黎健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 王澜静,杨东东,刘美君,张琪,白雪洁,罗怡,尹小琴,殷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0)
- [4]益气温阳法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评价[D]. 李少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5]MG患者胸腺细胞因子表达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D]. 刘晓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强肌健力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MG大鼠Th17/Treg平衡影响的实验研究[D]. 方学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复肌宁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免疫指标调控研究[D]. 王娟.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
- [8]滚针配合强力益气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D]. 吴亭葶.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D]. 邢雪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10]重症肌无力(痿证)中医药疗法Meta分析[D]. 郭秀梅.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