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阻碍”带动楞次定律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王庆芳[1](2021)在《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改进及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对个体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核心,探究性实验教学能更好的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养。但显而易见的是,如今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实践调查,分析出现今物理探究性实验实施情况较差的部分原因。对教师而言,一线物理教师并不缺乏探究性实验的理论,也对探究性实验抱有热情,但一方面不确定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缺少实际可操作的探究性实验成功范例作为参考,因此本文着重于改进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并对改进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实践,分析改进后的实验方案的有效性。通过对人教版《普通物理高中教科书(2019版)》的内容进行分析,选择出适合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课本上原本就是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改进;二是对课本上设计了实验但不是探究性实验的内容,重新设计实验步骤,改进为探究性实验;三是课本上并没有安排实验的内容,开发出相应的探究性实验方案。对于这三种类型,分别挑选了相应的内容,分析前人的改进方案优缺点后,给出了新的改进方案:“楞次定律”与“气体的等温变化”两节,课本已经安排了探究性实验,但仍有不足之处,针对不足之处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优化;将课本原有的“单摆”演示实验改进为探究性实验;对“圆周运动”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了探究性实验的开发。实验方案改进后,选择“楞次定律”一节进行教育实验检测实验改进的有效性。考虑到掌握物理观念是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前提,且掌握知识是形成物理观念的前提,同时考虑到时间精力有限,因此本次前后测试题主要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先对两个班级进行前测,确定两个班级对“楞次定律”的学习准备大致相同。随机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班,实施改进后的实验方案;一个班为对照班,使用课本原有的实验方案。授课结束后对两个班进行后测,并对学生就课堂感受方面进行简单访谈。经过分析使用改进后的实验方案的班级,课堂体验感较好,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有所提高。
韩曙宇[2](2021)在《高中物理“O2O”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且出现了许多将网络智能技术和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也都发生了变化,旨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一种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O2O”教学模式(Online to Offline)诞生了,该模型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互补,为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教更加关注“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学更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本文将着重研究“O2O”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这种模式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中,推进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教学提供新思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本文主要包括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并总结“O2O”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确定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的方法等;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论综述部分,对“O2O”教学模式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简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掌握式学习理论,为高中物理“O2O”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O2O”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为高中物理“O2O”教学模式在实施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分别从教师综合能力、学生基本能力和教学软硬件设备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第五部分为高中物理“O2O”教学模式的构建,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对“O2O”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第六部分为高中物理“O2O”教学模式的案例设计,以《超重和失重》、《楞次定律》和《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为例,展示了概念课、规律课和实验课三个不同类型的物理教学设计。第七部分为结论,总结高中物理“O2O”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结论,并反思本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对该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在未来实践过程中的期望。
刘小春[3](2021)在《智慧云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2017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中指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在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背景下,创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智慧云课堂就是其中之一。四川省某中学校也积极开展智慧课云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本文采用的是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叙写我在自己所任教的学校四川省某中学参与智慧云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经历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梳理、分析,介绍了智慧云课堂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并在本校高2019级的两个平行班进行高中物理常态化智慧云课堂的实践研究。整个教学实践完成后,我对所在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实施教学的物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利用智慧云课堂教学有效改善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本文的研究,意在以我的亲身体验为没有用过智慧云课堂的农村中学老师分享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或是为即将采用智慧云课堂教学的老师提供一些参考。同时,通过使用效果反思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利弊,以期待在后期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也使智慧云课堂在农村中学能更好的落地生根和推广。
姜西瑶[4](2021)在《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二十世纪后期,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理论研究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支架式教学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关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研究都是时下的热点,支架式教学强调情境支架的搭建、复杂任务的拆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能力迁移,这些都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需要的。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般要经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习得、知识的应用、体系的建构等几个环节,其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是高中物理学习的核心内容。通过查阅文献,本文分析汇总了国内外关于支架式教学研究的典型代表。理论方面的研究包括: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支架式教学的内涵、分类和教学的基本环节等。实践方面的研究包括:支架式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习惯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后发现,关于支架式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概念的教学和习题课的教学方面,关于物理规律教学这一重要内容的研究却非常之少,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的应用研究上。在学习了支架式教学和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的相关理论之后,本文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两个方面,一是关于高中生物理规律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二是关于支架式教学理论与物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融合。对于第一个方面的内容,除了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常规的研究方法之外,本文还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日常批阅的学生作业,对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整理和汇总,并以其中的典型作业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背后的成因,并结合支架式教学和物理规律教学的相关理论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于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本文按照物理规律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划分,依次呈现了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引入环节、规律习得环节和规律应用环节的应用研究,其中穿插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代表性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说明。为更完整的展现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本文还以《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为例,展示了完成的教学设计,呈现了在支架式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同支架的选择、搭建、消除过程,充分体现了支架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本文选择了两个成绩相近的班级进行对照实验。原本对照班级的成绩甚至比实验班级稍占优势,在实施了支架式教学的方法策略之后,经过了两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在后来的几次大型考试中,实验班级的成绩逐渐超过了对照班级,并且维持领先。实践研究发现,不仅在成绩方面,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讨论物理问题的活跃程度方面也有所提高。这些实践结果,充分证明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对高中物理规律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
宋楠柯[5](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下电磁感应经典习题的教学研究》文中指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在实施教学实践时,如何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将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值得每一位物理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在课堂上,选取教材经典的习题进行教学既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又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针对物理教材某些内容的经典习题研究少之又少。因此,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选取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章节中的一道经典习题为突破口,采取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最优化教学理论以及布鲁纳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第一,通过引言对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阐述研究的意义以及经典习题选取的缘由。第二,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在分析“电磁感应”章节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不同版本教材关于经典习题“楞次双环”的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为本课题的研究搭建起知识框架。第四,对基于“楞次双环”实验的经典习题进行探究与开发。通过探究得出,影响“楞次双环”实验中闭合铝环和开口铝环动的本质原因是磁铁磁性的强弱,而与磁铁靠近或远离的方式、铝环直径的大小、铝片的宽度、铝片的厚度、铝环开口大小、两个铝环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无关,并基于“楞次双环”实验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开发。第五,基于对“楞次双环”的实验探究,以“电磁感应”章节为例,总结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第六,开展基于“楞次双环”实验活动的教学设计探讨,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些许参考。第七,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总结,反思其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张馨[6](2020)在《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课中演示实验改进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理演示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学生感受精彩且丰富的物理实验课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难懂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因此,笔者选择了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课中演示实验的改进作为研究课题。本论文通过编制调查问卷和教育调查,发现岳阳市岳阳楼区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课中演示实验教学具有以下不足:教师和学生对演示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参与度和满意度较低;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缺乏研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受实验器材、实验现象和实验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优秀的演示实验教学设计比较缺乏;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本研究在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课中演示实验的四大策略,它们分别是:(1)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演示实验教学过程;(2)利用自制教具和多媒体设备,提高演示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简便性;(3)适当增加力学部分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4)优化演示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能力。最后,针对《超重与失重》、《静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和《楞次定律》四节物理概念或规律的教学内容,分别围绕以上四点,遵循改进的基本原则对其中的演示实验进行了合理的改进,促进学生对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本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创造性地改进了演示实验,让学生能够“看到”或“听到”或“体验到”相应物理知识的存在,在教学设计中增加学生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物理的兴趣;(2)采用学生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制作了一系列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经久耐用、成本低廉的物理教具,大大提高了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育教学的效果;(3)在《超重和失重》、《静摩擦力》和《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片段中,扩充了力学部分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4)采用“学生体验和演示”代替传统的“教师演示”,并且开展小组探究实验,改革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5)在《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设计里,创造性地提出利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距离惯性”和“磁通量惯性”来理解楞次定律,与此同时,利用类比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希望本论文能够为进一步改善高中物理教育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并由此促进高中物理教师积极探索改进演示实验,以便更好地发挥演示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陈佳[7](2020)在《自制教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只有通过动手实验、展示现象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才能够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需通过创设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验、勤于思考的学习情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物理课程目标也指出,通过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如下目标: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想与假设,具有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这也是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着名数学教育学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轻易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同样也适用于物理教学。自己动手去研究,去发现问题,去获取证据,在观察和自主探究中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定能在脑海中根深蒂固。将自制教具融入物理课堂,便是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的途径。但事实是,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并未真正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尤其是实验教学。本文先从学生问卷调查出发,展示当前物理教学现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表明:学生是否喜欢物理课堂,是否喜欢物理学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上的物理实验;尤其是自制教具实验,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但实验教学在现实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未被重视只是其一,还有一点就是在很多中学里,实验室条件并不是很好,实验仪器或陈旧或缺失;而且,所有的物理实验全靠学校来配置器材,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很多时候,教师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教学就不够重视,通常采用描述实验的方式来代替学生动手做实验。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也无法培养他们思考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效果自然欠佳。本文接着以自制教具的教学案例为基础,探讨自制教具应用于教学的意义。探讨表明:自制教具具有经济适用性、直观性、科学性、启示探索和针对性,在弥补实验器材不足的同时,还可以拉近物理实验与生活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演示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基于此,自制教具的开发就有其必要性。然后,本论文列举了自制教具在课堂教学和习题分析中的应用、自制教具应用于教学的效果,呈现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阐述意义时,以典型自制教具为例,将理论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研究自制教具的应用时,以融入自制教具的课堂实例为主,在课堂设计过程中展现自制教具的魅力所在;分析教学效果时,通过对物理课堂中应用自制教具前后的成绩比对,让大家直观的看到自制教具走进物理课堂后的优势。本论文的研究表明: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促进学生逐步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目标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王禹晴[8](2020)在《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应用》文中提出进入到信息时代以来,现代网络技术和即时通讯技术都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之中,多媒体技术与视频制作软件所显示出优势与功能为探索移动客户端的线上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现阶段,由腾讯公司开发的微信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即时通讯的交流平台,其模块与功能逐步完善,此外,微信也拥有着数量庞大的活跃用户,并且微信公众号能够被合理应用为推送主题单一、片段性的微内容的宣传平台。教育信息化,是近些年教育部以及部分学校都在努力推行的事情,特别是今年,受武汉新型冠状肺炎的影响,学生以及老师们不能聚集,相关部门在呼吁延迟开学的同时,鼓励学校与老师在线上平台开展教学工作,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拓了教育教学的方式。如何利用微信平台便捷、实时信息传递这一特点,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与缺点,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成为本文着重要研究的重点。本文引进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在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缺点以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以及方法,并针对翻转课堂近些年理论分析,总结其应用的优点,最后针对高三物理复习,设计并灵活应用翻转课堂,并深入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内容,进而对应提出优化和解决方案。
韩世鑫[9](2020)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理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实验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新课改以后,,物理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作为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及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掌握物理学科知识,增长物理技能,培养物理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当代中学生对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上下而求索的创新精神或有缺失,而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科学的进步离不开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探究性实验要不遗余力的应用于课堂教育活动。基于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的具体分析,本文通过对宁夏固原市的部分高中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等调查方式对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情况采取调查研究,通过分析调研所得第一手数据,总结了宁夏固原市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而总结了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在对策和解决方案中,充分考虑了对提升中学生物理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因素。研究成果对改进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具有实践性指导意义。本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介绍了拟采用的研究方法等。通过调研“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相关文献,对相关研究背景充分了解,对照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现在课堂探究性实验不足,明确本文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第二部分:研究的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明确相关理论依据,对调查研究中所阐述的概念理论结合进行阐述,为本文接下来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宁夏固原市的几所中学的学生以及老师进行调查问卷。以老师与学生两个群体为调查对象,涉及了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的不同角度,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对待态度,教与学的方式,获得的价值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做了全面的调查。通过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层次的了解,对调研结果进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根据上述调研数据,总结了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学条件、设备的供应、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情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紧密程度、实验的进行形式、学生的专注度、兴趣程度、接受程度以及收获情况等。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实质性的改进策略,为有序有效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第五部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原则与策略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采取有效多元的教学方法,严格遵循正确教学原则,引领学生积极探索,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实现物理观念的完整化,物理思维的广泛化,真实技能的掌握化等。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比如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创设教学问题情境,理论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创造等。第六部分: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即实施教学案例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设计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严格按新课标教学要求实施,完美的进行实验课堂展示,以教学案例过程领会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陈红飞[10](2020)在《高中生电磁学疑难问题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理学科通常被认为是高中阶段学习比较难的学科之一,电磁学的学习也不例外。《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些方面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建议将课堂中所形成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它强调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得出答案”,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探寻学生在电磁学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及其成因、对策显得非常必要。本研究基于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在相关研究基础上,设计了高中物理疑难问题的调查问卷,对秦安县两所高中的高中学生展开调查,调查问卷是以人教版必修3和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系列中的各个电磁学的知识点为主进行编写的。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本次问卷的一致性系数为0.975,KMO量度为0.936,表明本问卷的信效度良好。通过问卷分析了解电磁学模块各个知识点对学生的疑难程度,从而找出学生电磁学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且总结出疑难问题的一些特点。同时对不同学校学生、不同性别学生的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对比了不同学校、不同性别学生所存在疑难问题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二次问卷调查主要是调查对学生来说可能造成电磁学学习疑难的原因,结合疑难问题的特点,本研究总结出学生电磁学学习疑难问题的成因。根据疑难问题的成因,设计访谈提纲对教师进行了访谈,结合教师访谈情况和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出解决高中生电磁学学习疑难问题的对策,并依据对策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对学生问卷的分析得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有:电路的动态分析、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的理解、回旋加速器原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电场强度的叠加问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分布情况、电表的改装、楞次定律的应用、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大小及影响因素、变压器的变压原理及变压规律、静电力做功的问题、闭合电路的U-I图像问题、电场线的特点及理解、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表达式及理解、互感和自感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表达式及理解、安培力大小的计算及方向的判断、多用电表的原理、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正弦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高中生电磁学学习疑难问题的成因有(1):学科知识难度因素,包括:知识抽象、规律应用疑难、物理模型构建疑难、对数学能力有一定要求;(2)学生自身因素,包括:缺少物理的学习动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逻辑思维能力差、物理基础差、性别因素;(3)学校因素,包括:学校教学配置安排不到位、学校课时安排不足;(4)教师因素,包括:教学方式不够丰富、实际授课与学生学情不符。疑难问题的解决对策有:(1)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与信心;(2)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重视深度感悟对电磁学规律理解的作用;(4)实现“触类旁通”式的物理知识迁移和应用;(5)建立对疑难问题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和反馈。
二、以“阻碍”带动楞次定律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阻碍”带动楞次定律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改进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国内外已有研究 |
2 改进原则及理论基础 |
2.1 改进原则 |
2.2 核心概念 |
2.3 理论基础 |
3 改进案例 |
3.1 圆周运动 |
3.2 机械能守恒定律 |
3.3 楞次定律 |
3.4 单摆 |
3.5 气体等温变化 |
4 实践效果分析 |
4.1 实践对象 |
4.2 实践过程 |
4.3 效果分析总结 |
5 反思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的不足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前测试题 |
附录3 后测试题 |
附录4 课后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2)高中物理“O2O”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四)研究的内容 |
(五)研究的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综合分析法 |
3.案例分析法 |
二、理论概述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最近发展区理论 |
4.掌握式学习理论 |
三、高中物理“O2O”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
(一)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
(二)推进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 |
(三)适应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的需求 |
(四)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需求 |
(五)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重难点的需求 |
四、高中物理“O2O”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条件 |
(一)教师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
1.完善的知识体系 |
2.基本信息技术能力 |
3.良好的师德修养 |
(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
1.基本操作和使用的能力 |
2.信息检索的能力 |
3.信息加工和提炼的能力 |
4.客观评价的能力 |
(三)必备的教学软硬件条件 |
1.扩大物理资料库,建立共享体系 |
2.运用电子白板,实现师生交互 |
3.开发虚拟实验室,营造物理环境 |
4.智能监督系统,追踪反馈学习情况 |
5.智能习题推送,课后强化学习 |
五、高中物理“O2O”教学模式的构建 |
(一)教学平台结构设计 |
1.教师端 |
2.学生端 |
3.后台数据库 |
(二)课前教学环节 |
1.课前线上预习,师生资源交互 |
2.教师端具体功能操作 |
3.学生端具体功能操作 |
(三)课中教学环节 |
1.课中线下教学,师生合作探究 |
2.教师端具体功能操作 |
3.学生端具体功能操作 |
(四)课后教学环节 |
1.课后线下复习,师生强化拓展 |
2.教师端具体功能操作 |
3.学生端具体功能操作 |
(五)小结 |
六、高中物理教学“O2O”教学模式案例设计 |
(一)概念课——《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 |
1.课前准备 |
2.课中教学 |
3.课后作业 |
(二)规律课——《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
1.课前准备 |
2.课中教学 |
3.课后作业 |
(三)实验课——《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
1.课前准备 |
2.课中教学 |
3.课后作业 |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3)智慧云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个人经历 |
1.2 学校背景 |
2 初遇智慧云课堂的忐忑与惊喜 |
2.1 初遇智慧云课堂的忐忑 |
2.1.1 偶遇智慧云课堂 |
2.1.2 初识智慧云课堂 |
2.1.3 智慧云课堂的研究现状 |
2.2 初遇智慧云课堂的惊喜 |
3 初探智慧云课堂的奥秘 |
3.1 参与智慧云课堂的教学实践 |
3.2 初尝智慧课堂的的“甜头” |
3.3 对智慧云课堂“意犹未尽” |
4 学习常态化智慧云课堂教学模式 |
4.1 常态化智慧云课堂 |
4.2 深入了解智慧云课堂的功能 |
4.2.1 课前备课及推送资源 |
4.2.2 课堂实录及回放 |
4.2.3 微课制作 |
4.2.4 课后辅导 |
4.3 常态化智慧云课堂教学实践的一般环节 |
4.3.1 课前 |
4.3.2 课中 |
4.3.3 课后 |
5 常态化智慧云课堂教学实践案例 |
5.1 新授课 |
5.2 习题课 |
5.3 试卷评讲课 |
6 常态化智慧云课堂的课后探索 |
6.1 智慧云课堂助我培优补弱 |
6.2 智慧云课堂助力期末复习 |
6.3 智慧云课堂优化假期促学 |
6.3.1 假期促学策略 |
6.3.2 假期促学反思 |
6.3.3 改进后的假期促学策略 |
6.3.4 假期促学中的二次反思 |
7 常态化智慧云课堂教学实践调查 |
7.1 教师问卷调查 |
7.2 学生问卷调查 |
7.3 师生访谈记录 |
7.3.1 学生访谈记录 |
7.3.2 教师访谈记录 |
8 智慧云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9 智慧云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总结与建议 |
9.1 智慧云课堂教学实践总结 |
9.2 智慧云课堂的教学建议 |
9.3 智慧云课堂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2 相关理论及关键词解读 |
2.1 物理规律教学 |
2.1.1 物理规律的内涵与特点 |
2.1.2 物理规律的教学要求 |
2.1.3 物理规律教学的教学流程 |
2.2 支架式教学相关理论 |
2.2.1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
2.2.2 支架式教学 |
2.3 支架式教学与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的契合性分析 |
3 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现状分析 |
3.1 高中生物理规律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及支架搭建方案探讨 |
3.2 高中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作业案例分析 |
3.3 专家型教师访谈分析 |
3.4 高中物理规律教学现状分析总结 |
4 支架式教学指导下的高中物理规律教学实践研究 |
4.1 研究设计 |
4.2 支架式教学指导下的物理规律教学片段呈现 |
4.2.1 支架式教学在教学准备环节的应用——分析学情,搭脚手架 |
4.2.2 支架式教学在教学引入环节的应用——情境体验,接收支架 |
4.2.3 支架式教学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的应用——分析问题,独立探索 |
4.2.4 支架式教学在讨论规律阶段的应用——相互借鉴,合作学习 |
4.2.5 支架式教学在规律应用阶段的应用——总结提升,效果评价 |
4.3 支架式教学指导下的高中物理规律教学案例——《牛顿第三定律》 |
5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5)基于核心素养下电磁感应经典习题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核心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研究现状 |
1.2.3 物理习题教学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1.5.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
1.5.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5.3 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1.5.4 有利于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质疑精神 |
1.6 创新之处 |
1.7 经典习题选取的缘由 |
1.7.1 不同版本物理教材多次出现的习题 |
1.7.2 “楞次双环”实验教学现状调查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1.3 物理习题 |
2.1.4 经典习题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最优化教学理论 |
2.2.3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3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章节教材分析 |
3.1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章节内容分析 |
3.1.1 楞次定律 |
3.1.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3.1.3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振动 |
3.1.4 互感和自感 |
3.2 不同版本教材关于“楞次双环”实验的分析 |
3.2.1 从人教版的变迁分析“楞次双环”实验 |
3.2.2 其他版本教材关于“楞次双环”实验 |
3.3 本章小结 |
4 “楞次双环”实验探究与实验开发 |
4.1 “楞次双环”实验探究 |
4.2 基于“楞次双环”实验的改进 |
4.3 基于“楞次双环”实验的开发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
5.1 精选习题,深入探究 |
5.2 实验演示,创设情景 |
5.3 巧设“陷阱”,加深理解 |
5.4 本章小结 |
6 “楞次双环”实验探究活动教学设计 |
7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6)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课中演示实验改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依据 |
2.1 概念的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3 基本原则 |
第3章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课中演示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3 调查研究小结 |
第4章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课中演示实验的改进 |
4.1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课中演示实验的统计和分类 |
4.2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课中演示实验改进的策略 |
4.3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课中演示实验改进的教学案例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获奖 |
(7)自制教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的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的方法 |
2、自制教具的基本认识 |
2.1 自制教具的定义 |
2.2 物理课堂中自制教具的制作和使用现状 |
2.2.1 调查对象 |
2.2.2 调查问卷的统计方法 |
2.2.3 调查结果分析 |
2.3 自制教具的特点 |
2.3.1 自制教具应具有经济实用性 |
2.3.2 自制教具应具有直观性 |
2.3.3 自制教具应具有科学性 |
2.3.4 自制教具应具有启发性 |
2.3.5 自制教具应具有针对性 |
2.4 自制教具的作用 |
2.4.1 自制教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2.4.2 自制教具能更直观的增强演示效果 |
2.4.3 自制教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3、高中物理教材中自制教具的实践案例 |
3.1 自制教具在新课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
3.1.1 用自制教具来设计情境,引入新课,激发求知欲望 |
3.1.2 用自制教具建构重要物理概念 |
3.2 自制教具在习题分析中的实践案例 |
3.2.1 用自制教具“活现”习题中的问题情景 |
3.2.2 用自制教具“揭开”习题中的内在规律 |
3.2.3 用自制教具“见证”习题中的神奇现象 |
3.2.4 自制教具应用于习题分析的课堂案例 |
3.3 自制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相结合的实践案例 |
3.3.1 案例一:《电容器的电容》 |
3.3.2 案例二:《楞次定律》 |
3.3.3 案例三:《牛顿第三定律》 |
4、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教学的效果分析 |
4.1 实验对象 |
4.2 实验过程 |
4.3 自制教具运用于物理课堂的效果分析 |
5、研究结果和讨论反思 |
5.1 研究结果讨论 |
5.2 不足之处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线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微信 |
2.1.2 翻转课堂 |
2.1.3 微课 |
2.1.4 混合学习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负荷理论 |
2.2.2 学习理论 |
2.2.3 建构主义 |
2.2.4 人本主义 |
2.2.5 移动学习理论 |
2.3 相关平台与工具 |
2.3.1 微信公众平台 |
2.3.2 微信平台的教育应用现状 |
2.3.3 微信平台下微课开发与翻转课堂的优势 |
第三章 微信翻转课堂在物理教学中应用与融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3.1 翻转课堂的特点 |
3.2 融合的可能性 |
3.2.1 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 |
3.2.2 微课与微信结合的可能性 |
3.3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重难点 |
3.3.1 分析学生个体学习特征 |
3.3.2 学习需求分析 |
3.3.3 教学目标分析 |
3.3.4 教学内容分析 |
3.4 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 |
第四章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翻转课堂教学实例 |
4.1 楞次定律翻转课堂教学实例 |
4.1.1 微信公众号建立 |
4.1.2 教学应用设计 |
4.1.3 翻转课堂具体设计 |
4.1.4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微课设计注意事项 |
4.2 交变电流翻转课堂教学实例 |
4.2.1 教学应用设计 |
4.2.2 教学目标分析 |
4.2.3 微课教学的具体设计 |
4.2.4 翻转课堂应用的教学评价 |
第五章 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及展望 |
5.1 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 |
5.1.1 取得的教学成果 |
5.1.2 翻转课堂应用的优势 |
5.2 研究展望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基本概念的界定 |
2.1 科学探究 |
2.2 探究教学 |
2.3 探究性实验教学 |
2.4 核心素养 |
2.5 物理核心素养 |
2.5.1 物理观念 |
2.5.2 科学思维 |
2.5.3 科学探究 |
2.5.4 科学态度与责任 |
3 理论依据 |
3.1 杜威实用主义教学论 |
3.2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3.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4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现状调查 |
4.1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汇总分析 |
4.2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现状调查 |
4.3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 |
5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策略 |
5.1 学校层面 |
5.2 资源配置层面 |
5.3 教师层面 |
5.3.1 教学方式 |
5.3.2 教学观念 |
5.3.3 教学过程 |
5.4 学生层面 |
5.4.1 学习态度动机 |
5.4.2 学习行为和习惯 |
5.4.3 学生的能力问题 |
6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原则与策略 |
6.1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原则 |
6.1.1 直观性教学原则 |
6.1.2 启发性教学原则 |
6.1.3 建构性原则 |
6.1.4 创造性原则 |
6.1.5 以人为本原则 |
6.2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 |
6.2.1 分组实验,促进学生协作交流 |
6.2.2 教学观念的转变,实验兴趣提高 |
6.2.3 理论生活结合,满足实验资源供给 |
6.2.4 演示实验操作,激发实验活跃性 |
6.2.5 多媒体设备利用,辅助实验理解 |
6.2.6 课后实验设计,巩固课堂实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件2 教师调查问卷 |
附件3 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10)高中生电磁学疑难问题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三、相关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1.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 |
2.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
3.建构主义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二)多元智力理论 |
1.多元智力理论的发展 |
2.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 |
3.多元智力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
1.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发展 |
2.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主要观点 |
3.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四)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
1.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发展 |
2.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观点 |
3.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
四、高中生电磁学学习疑难问题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对象 |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1.调查问卷的编制 |
2.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三)高中生电磁学学习疑难问题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
1.问卷的信度分析 |
2.问卷的效度分析 |
3.问卷的描述性统计 |
4.高中学生电磁学疑难问题认识程度水平的学校类别差异分析 |
5.高中学生电磁学疑难问题认识程度水平的性别差异分析 |
(四)高中生电磁学学习疑难问题成因的调查问卷分析 |
(五)研究小结 |
五、高中生电磁学学习疑难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高中生电磁学学习疑难问题的特点 |
(二)高中生电磁学学习疑难问题的成因 |
1.学科知识难度因素 |
2.学生自身因素 |
3.学校因素 |
4.教师因素 |
六、高中生电磁学学习疑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
(一)高中生电磁学学习疑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
1.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与信心 |
2.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3.重视深度感悟对电磁学规律理解的作用 |
4.实现“触类旁通”式的物理知识迁移和应用 |
5.建立对疑难问题教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和反馈 |
(二)教学设计案例 |
七、结语 |
(一)总结 |
(二)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高中物理电磁学内容疑难程度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高中生电磁学学习疑难问题成因的调查 |
附件三 访谈记录 |
四、以“阻碍”带动楞次定律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改进及实践研究[D]. 王庆芳.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高中物理“O2O”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D]. 韩曙宇.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8)
- [3]智慧云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刘小春.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4]支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姜西瑶.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5]基于核心素养下电磁感应经典习题的教学研究[D]. 宋楠柯.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6]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课中演示实验改进的研究[D]. 张馨. 西南大学, 2020(05)
- [7]自制教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陈佳. 西南大学, 2020(05)
- [8]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在高三物理复习教学中应用[D]. 王禹晴.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现状研究[D]. 韩世鑫.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10]高中生电磁学疑难问题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D]. 陈红飞.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