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凉血法(西焦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清热凉血法(西焦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一、清热凉血法(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抗炎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肖侃[1](2021)在《犀角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等方法评价犀角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和犀角地黄汤的药理研究提供研究参考。方法:通过万维网检索的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七大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 年1月31日,系统并全面检索关于犀角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随机对照试验,并由两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查、提取数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计2179例患者,犀角地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组1002例,对照组935例,单用犀角地黄汤治疗组133例,对照组1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犀角地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总有效率(OR=5.85,95%CI[4.12,8.30],Z=9.87,P<0.00001)、临床治愈率(OR=2.24,95%CI[1.72,2.91],Z=5.99,P<0.00001)、Ig G水平(WMD=1.29,95%CI[0.48,2.09],Z=3.14,P=0.002<0.01)、CD4+/CD8+(WMD=0.29,95%CI[0.20,0.38],Z=6.27,P<0.00001)较西医常规治疗高,在缩短紫癜(WMD=-5.13(95%CI[-8.54,-1.72],Z=2.95,P=0.003<0.01)、腹痛(WMD=-1.30,95%CI[-2.18,-0.43],Z=2.93,P=0.003<0.01)、关节痛(WMD=-4.36,95%CI[-6.76,-1.96],Z=3.55,P=0.0004<0.01)、消化道症状(WMD=-2.06,95%CI[-3.47,-0.65],Z=2.87,P=0.004<0.01)、皮疹(WMD=-2.79,95%CI[-4.43,-1.15],Z=3.33,P=0.0009<0.01)等消失时间和降低复发率(OR=0.28,95%CI[0.12,0.67],Z=2.85,P=0.004<0.01)等方面较西医常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能明显降低Ig A水平(WMD=-0.41,95%CI[-0.59,-0.23],Z=4.48,P<0.00001)、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SMD=-1.37(95%CI[-1.73,-1.01],Z=7.45,P<0.00001)、CD8+T%(WMD=-3.20,95%CI[-4.87,-1.52],Z=3.75,P=0.0002<0.01),但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Ig M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TNF-α)、CD4+T%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单用犀角地黄汤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可显着提高临床总有效率(OR=3.54,95%CI[1.44,8.73],Z=2.75,P=0.006<0.01)、治愈率(OR=2.31,95%CI[1.32,4.04],Z=2.94,P=0.003<0.01)。结论:犀角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临床疗效、理化指标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由于原始文献大多都存在偏倚风险较高、样本量较小等缺陷,且关于临床实验室指标、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等指标的缺失或不充分,建议在严格规范诊断标准和临床疗效标准的同时,使用更优的分配方案隐藏及随机序列产生方法,尽量使用盲法,进行随访的同时注重报告指标的完整性,在上述基础上继续开展大样本容量、多中心联合、丰富的结局指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期增加犀角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证据的强度,为其临床上大范围开展此疗法奠定基础。

李成琴[2](2020)在《基于VEGFA/VEGFR2探讨止衄化斑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和意义:评价止衄化斑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检测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 VEGF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水平,由此在VEGFA/VEGFR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信号通路增加血管通透性的理论基础上探索止衄化斑汤的作用机理及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生物学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新的药物靶点,为研发新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单纯型过敏性紫癜血热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予止衄化斑汤口服治疗,对照组予芦丁片和维生素C片口服治疗,分别治疗3周,随访1个月,记录两组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复发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VEGFA水平。最后统计分析两组差异,血清VEGFA结果可与文献中健康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果对比。结果:1、疾病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2.8%(P<0.01)。两组均能显着减少证候总积分(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复发率13.9%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47.2%(P<0.01)。2、中医证候疗效:两组均能显着减少皮肤紫癜(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当(P>0.05)。试验组可明显缩短皮肤紫癜病程(P<0.01),延缓皮肤紫癜复发(P<0.05)。两组均能显着减少次症积分(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实验室指标:两组均能显着降低血清VEGFA水平(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血清VEGFA与主症积分之间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1),且高度相关(R=0.879),与年龄、性别、病程均不存在直线回归关系(P>0.05)。急性期试验组、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显着高于健康组(P<0.01),恢复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试验组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对照组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和意义:止衄化斑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血热证疗效良好,在治疗皮肤紫癜方面与芦丁片和维生素C片疗效相当,在抑制血管炎症、促进血管修复、缩短病程、延缓复发、降低复发率、改善整体状况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血清VEGFA水平与皮肤紫癜高度相关,对血管内皮具有损伤和修复的双重作用,其恢复较皮肤紫癜滞后,可作为过敏性紫癜血管损伤、恢复及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VEGFA/VEGFR2通路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生物学机制、止衄化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理,可进一步研究其下游机制。血清VEGFA 水平除受皮肤紫癜影响外,可能与年龄、性别、病程等因素有关,这可能与体内不同程度的雌激素水平有关,结合有关文献研究成果,提出小剂量的雌激素可能通过调节血清VEGFA的适量表达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新假说,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宋佳兴[3](2020)在《自拟悦脾汤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导师经验方悦脾汤对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为中医药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提供切实有效的治疗思路及方案,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杨昆主任医师门诊就医,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78例。根据随机对照分组原则,按照1:1的比例,以患儿就诊顺序的单双号,单数为治疗组,双数为对照组,平均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最终治疗组脱落1例,完成试验38例,对照组脱落2例,完成试验37例。治疗组予口服导师经验方悦脾汤免煎制剂,对照组予口服西咪替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治疗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填写中医证候积分量表,随访2月,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复发率。结果:1.疗效比较: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症状P<0.05,说明口服悦脾汤免煎制剂和口服西咪替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在治疗本病本证的皮疹、腹部胀满、脘闷纳差、口腻或口苦、大便方面均有疗效。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各症状P<0.05,说明口服悦脾汤免煎制剂在治疗本病本证的皮疹、腹部胀满、脘闷纳差、口腻或口苦、大便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咪替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治疗组共有38例患儿,其中治愈患儿有13例,显效患儿有13例,有效患儿有9例,无效患儿有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共有37例患儿,治愈患儿有5例,显效患儿有10例,有效患儿有16例,无效患儿有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78%,P<0.05,说明口服悦脾汤免煎制剂治疗本病本证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咪替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2.复发率比较:治疗组35例患儿中,共有2例患儿复发,复发率为5.71%;对照组31例患儿中,共有9例患儿复发,复发率为29.03%,P<0.05,说明口服悦脾汤在降低本病复发率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咪替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3.安全性:治疗组、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说明本试验所选用的中药及西药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导师经验方悦脾汤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湿热内蕴证疗效确切且安全,在治疗皮疹、腹部胀满、脘闷纳差、口腻或苦、大便方面的疗效,以及在降低本病复发率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西咪替丁、维生素C、双嘧达莫的疗效。

旋静[4](2016)在《清热凉血、益气养血二步法治疗过敏性紫癜60例》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采用清热凉血、益气养血二步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门诊及疗区收集的过敏性紫癜病人60例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设立清热凉血、益气养血二步法治疗者为治疗组,单纯清热凉血法者为对照组,以3个月为1疗程,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治疗组30例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治疗组30例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为80%,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86.66%。结论清热凉血、益气养血二步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其临床效果明显。

郝静[5](2016)在《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闫慧敏老师是京城着名中医儿科医家,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而且在医、教、研各方面成绩卓着。本文全面整理、总结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更好的传承闫老师学术经验,为日后更好的发展、创新中医儿科的诊疗方法积累临床研究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闫老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针对病程大于1月以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先进行了的证候分析及研究,进一步应用老师的“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闫慧敏老师40余年的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老师的学术渊源、传承和发扬创新、学术思想成形的经过。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老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全面总结老师的诊疗特色和学术经验。2.第二部分运用老师的学术思想展开临床研究。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患儿(病程>1月以上)进行临床分型研究,并进一步进行应用养阴清瘀汤治疗小儿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免疫等理化指标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闫老师的学术经验在临床的有效性、创新性。结果1.闫老师的学术经验总结:闫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曾经作为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拜师刘韵远先生,传承刘韵远先生的学术思想,故刘老学术思想对其影响深远。例如对于外感性疾病,尤其是小儿咳喘以及痰饮病的治疗,受刘韵远先生教诲,多以仲景之法治之,予经方加减化裁,特色鲜明,疗效显着。同时对于内伤杂病,尤其是脾胃病的治疗,则受王鹏飞老先生的影响较多。而王老多以民间验方辨治脾胃病,闫老师汲取王老经验方的精髓,治疗小儿脾系疾病,卓有成效。总之,闫老师揣摩历代前辈医家的学术观点,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汲取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在临诊时,她重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注重当代小儿的体质特征,审因论治,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为核心,强调四诊合参,尤重小儿望诊,传承刘韵远先生独创小儿舌诊观察法,并予以继承发扬。强调首先辨病,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以免贻误病情。谨守病机,辨证用药以扶正祛邪为总则,虚实兼顾、标本兼治。无论是对脾系疾病的治疗,还是对于其他外感或内伤杂病的治疗,扶助正气方面无不强调以顾护脾胃为中心,兼顾他脏。强调祛邪为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注重内外之邪兼顾,尤重食积、湿热、痰饮和血瘀之邪。将仲景经方与时方相结合,灵活应用,用药清轻严谨,善于应用药对。体现在治疗小儿脾系疾病时,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醒脾助运;肝脾同治,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补泻兼施;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儿,注意祛除湿热之邪,攻伐有度;久病注重祛除瘀邪。在治疗小儿肺系疾病时,外感咳嗽初起,祛除外邪为要,避免清泻太过;急性咳喘祛除痰阻重在治肺调气,慢性咳喘重在扶正培土生金,对于小儿反复咳喘之证,扶正祛邪各有偏重,分期而治,标本兼顾,以促康复,防止反复。本文还总结了闫老师治疗对于小儿多种疾病的治疗经验,如慢性咳嗽、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厌食、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便秘、滞颐、舔疮、胎黄、腺样体肥大、霰粒肿、麦粒肿等疾病临床经验总结和验案分析。多年来,闫老师努力学习现代医学的诊疗技术,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上不断尝试,收获颇丰。自198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测工作,迄今已进行数千例小儿胃镜的检测。以胃镜检查为基础在探索小儿胃肠黏膜的微观辨证和中医证候的宏观辨证的相关性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观察胃镜下微观病理变化的客观检测指标,探讨脾胃病舌脉宏观辨证和与胃镜下黏膜改变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提高对小儿脾系疾病的认识,开拓创新,拓宽中西医结合的新思路。同时,临床与科研、教学并重,传承与创新发展并重,以使儿科事业后继有人。2.闫老师诊治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本文重点探讨了闫老师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诊治经验。闫老师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在气阴两虚的基础上虚实夹杂之证,虚、瘀、湿热共同为患。其治疗周期长,应分期辨治,早期以祛湿解毒、活血化瘀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随着气阴耗伤,虚证逐渐显现,患儿气阴两虚、阴虚内热的症状逐渐显现加重。故后期易出现以阴虚、气虚为主的症状,且仍有挟瘀挟湿之象,应以养阴益气,健脾固精、清利化瘀通络为主。要根据患儿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辨证用药,审因辨证,以中医对于疾病序贯治疗的思维,将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原则贯穿于治疗的始终。在进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分析时,选择116例病程大于1月以上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分为气阴两虚型、湿热瘀阻型和阴虚内热型三型进行证候分型观察。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采用多组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统计计算及分析。结果显示,116例患儿中,以气阴两虚型最多,72例,占62.07%;湿热瘀阻型33例占28.4%;阴虚内热型11例,占9.48%。并进一步进行理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患儿血尿与蛋白尿程度与证候分型有一定关联,三型患儿均存在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凝血纤溶系统紊乱,T细胞亚类、凝血指标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与临床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其他如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的测定等提示与证侯分型关系不大,但因样本数量有限,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以验证。鉴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的患儿,以气阴两虚证患儿较多,且既往研究相对少见的现状,本研究进一步在气阴两虚证的患儿中纳入了66例患儿(选择轻度血尿蛋白尿型,未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用闫老师拟定的养阴清瘀汤,与西药福辛普利钠和双嘧达莫对照,随机分组,进行前瞻性研究,疗程8周,每4周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复查肝肾功以及心电图,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凝血五项,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A,T细胞亚类等指标,记录中医证候表现及半定量积分,观察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和理化指标的改变情况。根据数据情况,分别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中药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91.18%,8周总有效率97.06%;西药组4周总有效率71.88%,8周总有效率87.5%,说明在改善气阴两虚、挟瘀挟湿的症状上,中药具有较大优势。对于轻度蛋白尿(<25mg/(kg·d))的治疗,单纯的中药治疗和单纯的西药治疗均较为有效,且疗效差别不大。在对血尿的治疗上,中药治疗更具有优势。在免疫相关指标和补体的改善上,对治疗4周和8周后的相关检测数值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均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和补体系统紊乱状态,中药治疗组降低IgA值、提高T辅助细胞CD4+值、以及升高补体C3值的作用较西药更为显着。同时,在第一个4周的疗程中,中药组降低D-二聚体值的作用较西药观察组更为显着;提示中药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调节机体的凝血机制,改善纤溶系统。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闫慧敏老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闫老师的学术经验,以中药养阴益气清热活血化瘀之法,扶正祛邪,治疗气阴两虚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可以有效缓解中医证候,降低血尿、蛋白尿,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机制。

冯润东,曹蕾,刘蕊,宋冰雪,刘静,曹永孝[6](2015)在《活犀角与犀角抗惊厥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活犀角与犀角对小鼠的抗惊厥作用,探讨活犀角是否可以作为犀角的代用品。方法随机将280只小鼠(自主活动实验160只,抗惊厥实验120只),分为活犀角与犀角各4个剂量组(700、350、175、90 mg·kg-1),另设1个空白对照组和1个地西泮片阳性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对应剂量的试验样品,连续2 d。末次给药后30 min后用自主活动记录仪记录各组20只小鼠自主活动;同时对各组另外15只小鼠采用尼可刹米诱发动物惊厥,记录小鼠出现惊厥的时间和死亡时间。结果自主活动记录结果显示,4个剂量的活犀角和犀角对小鼠均有兴奋作用;抗惊厥结果显示活犀角700、350、175、90 mg·kg-1和犀角350、175、90 mg·kg-1能明显降低小鼠的惊厥发生率和/或死亡率,且在350、175、90 mg·kg-1剂量下活犀角和犀角对小鼠的抗惊厥作用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在该验条件下,在抗惊厥作用方面可初步判断活犀角在350、175、90 mg·kg-1剂量可以作为犀角的代用品进行使用。

张爱萍[7](2015)在《犀角地黄汤加减方治疗脓毒症(毒热内盛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方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脓毒症(毒热内盛证)诊断标准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12)、对照组(n=12),均予基础治疗,包括抗感染、器官功能支持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鼻饲中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方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中医证候评分(TCMS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多脏器功能障碍评分(MODS)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的差异,同时观察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以及乳酸(Lac)、凝血功能(PT、APTT)的变化。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分析统计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若两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如果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使用χ2检验比较。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在治疗后APACHEⅡ的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MOD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治疗组抗生素疗程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治疗后PCT、Lac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口<0.05)但血白细胞计数、CRP水平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组在治疗前后PT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部分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下降无统计学差异;(5)在总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犀角地黄汤加减方联合西医治疗能降低脓毒症患者的TCMSS、APACHE Ⅱ评分,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器官灌注,改善凝血功能,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

高凯敏[8](2014)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文中指出目前,中西医结合是一支与中医、西医并列的医疗卫生力量。皮肤病学是临床上一门重要的学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不断取得可喜的进步。本文从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对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学术发展史包括6部分内容: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类;中西医皮肤病名对照研究;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的几种诊疗模式;常用中医治法适应证的研究;常见病、疑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举隅和皮肤科常用中药临床疗效和药理实验的研究。对个别事物的分类,标志着人们对于事物共性认识的深度。皮肤病的分类方法,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皮肤病学的发展水平。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类,分别介绍了中医外科学对皮损形态的分类、中西医汇通着作的皮肤病分类方法、当代西医的皮肤病分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皮肤病分类。通过对皮肤病分类方法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展示了对皮肤病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西医传入之后,中西医学术的交流,首先面临着中西医病名的对照的问题。近代最早的皮肤病专科着作中,西医皮肤病名都是直接音译的词汇,后来才出现固定、通用的中文名称。现代医家对于中西皮肤病名的对照研究不断成熟,开始对皮肤病名命名规律及中西皮肤病名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出版了《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和《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演变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的时期、背景下,有不同的诊疗模式的出现。本文分别阐述了皮肤病的诊疗模式由单纯中西药相加使用,到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再到辨证微观化的发展过程。活血化瘀法、养血润肤法、清热凉血法和补肾法等是祖国医学重要的治疗法则,并且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皮肤科工作者不但对这些重要法则的适应证进行了探讨和临床疗效观察,而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现代实验研究,本文对活血化瘀法、养血润肤法、清热凉血法和补肾法这些中医治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红斑狼疮、银屑病、硬皮病、天疱疮、湿疹等疾病是目前皮肤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这些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已经彰显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分别对红斑狼疮、银屑病、硬皮病、天疱疮、湿疹这些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和研究概况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目前,对于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及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本文对现代药理证实的具有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抑制变态反应的20味皮肤科常用药的临床疗效观察和药理实验研究概况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学科发展史分3部分,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的成立和发展;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的创刊与贡献;代表性专业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建设及专业教育概况;几部代表着作的主要内容和几位代表人物的贡献和学术思想等。

张晨月[9](2014)在《ERM相关信号通路与流感病毒致PMVEC通透性升高的关系及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的干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徽血管内皮细胞(PMVEC)损伤、通透性升高是流感病毒性肺炎重要的病理基础。Ezrin/Radixin/Moesin(ERM)蛋白是细胞膜蛋白与胞内骨架蛋白F-actin的连接蛋白,在血管通透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p38-MAPK、Rho/ROCK、PKC信号通路途径均以ERM为底物参与PMVEC通透性调控,研究已经证实ERM蛋白参与细胞黏附、运动,并参与TNF-α和凝血酶所致微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升高。我们的前期研究已表明流感病毒能增加PMVEC的通透性,但ERM相关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国内外未见报道,需要进一步研究。中医认为,病毒性肺炎主要由毒损肺络和肺络瘀阻所致,治疗应以解毒和通络为主。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XDY)源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上焦篇》,该方以银翘散清解卫分之毒,以犀角地黄汤解营血之毒,两方相合,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临床上临证加减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XDY可能通过作用于PKC-SSeCKS信号通路来降低流感病毒所致PMVEC通透性的升高。XDY是否还能通过ERM及其上游信号通路起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研究目的本课题针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 ERM相关信号通路在流感病毒致PMVEC通透性升高中的作用,同时观察XDY对流感病毒致PMVEC通透性升高中ERM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方法1第一部分1.1流感病毒对PMVEC通透性的影响:100TCID50的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FM/1/47(H1N1)作用于transwell小室构建的大鼠PMVEC后2h、6h、12h、24h、28h、32h,以跨内皮细胞单层电阻(TER)检测PMVEC单层通透性。1.2流感病毒对PMVEC骨架蛋白F-actin的影响:流感病毒感染PMVEC后24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骨架F-actin和流式细胞仪检测F-actin表达。1.3流感病毒对PMVEC中磷酸化ERM(p-ERM)的影响:流感病毒感染PMVEC后24h,Western blot检测PMVEC中p-ERM的含量;激光共聚焦检测PMVEC内p-ERM分布。1.4流感病毒对PMVEC中p38MAPK、Rho/ROCK、PKC通路的影响:流感病毒感染PMVEC后24h,Western blot检测PMVEC内磷酸化p38MAPK(p-p38)、磷酸化MKK(p-MKK)、ROCK水平,PKC活性试剂盒检测PMVEC内PKC的活性。1.5 MTT法检测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Rho/ROCK通路抑制剂(Y27632)、PKC通路抑制剂(LY317615)对PMVEC的最大无毒浓度。1.6 p38MAPK、Rho/ROCK、PKC通路在病毒致PMVEC通透性和F-actin改变中的作用:用最大无毒浓度的SB203580、Y27632、LY317615孵育PMVEC2h后,再用流感病毒感染PMVEC,TER法检测PMVEC通透性;激光共聚焦检测F-actin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F-actin含量。1.7 p38MAPK、Rho/ROCK、PKC通路在病毒致PMVEC中p-ERM改变中的作用:用最大无毒浓度的SB203580、Y27632、LY317615孵育PMVEC2h后,再用流感病毒感染PMVEC。病毒作用24h后,Western blot检测PMVEC内p-ERM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MVEC内p-ERM分布。2第二部分2.1 XDY含药血清的制备:制备临床等效剂量的XDY含药血清,MTT法测定浓度分别为5%、10%、20%的XDY含药血清对PMVEC的毒性。2.2 XDY含药血清对流感病毒致PMVEC通透性变化的影响:流感病毒作用于PMVEC后,予以浓度为20%的XDY含药血清,用药后2h、6h、12h、24h、28h、32h,TER法检测PMVEC通透性。2.3 XDY含药血清对流感病毒致PMVEC中F-actin变化的影响:流感病毒作用于PMVEC后,予以浓度为20%的XDY含药血清,用药后24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F-actin的定位;流式细胞仪检测F-actin含量。2.4 XDY含药血清对流感病毒致PMVEC中p-ERM变化的影响:流感病毒作用于PMVEC后,予以浓度为20%的XDY含药血清,用药后24h,Western blot检测PMVEC中p-ERM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ERM分布。2.5 XDY含药血清对流感病毒致PMVEC中ERM相关信号通路变化的影响:流感病毒作用于PMVEC后,予以浓度为20%的XDY含药血清,用药后24h,Western blot检测PMVEC中p-p38、p-MKK、ROCK水平;PKC活性试剂盒检测PMVEC中PKC活性。研究结果1第一部分1.1流感病毒作用于PMVEC6h后,PMVEC通透性开始升高;作用于PMVEC24h后,PMVEC通透性升至最高。1.2流感病毒作用于PMVEC 24h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表明,F-actin由胞膜向胞质聚集成束状、形成应力纤维;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病毒组F-actin表达增加,且有显着性差异(P<0.001)。1.3流感病毒作用于PMVEC后24h,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病毒组p-ERM表达增加,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激光共聚焦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病毒组p-ERM在胞膜和胞质中表达均增加。1.4流感病毒作用于PMVEC后24h,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病毒组p-p3 8、p-MKK、ROCK表达均增加,有显着性差异(尸<0.01;P<0.05;P<0.001)。与正常组相比,病毒组PKC活性明显增高,且有显着性差异(P<0.01)。1.5 SB203580、Y27632、LY317615能抑制流感病毒所致PMVEC通透性的升高,F-actin的重构和含量的升高。1.6 SB203580、Y27632、LY317615 孵育 PMVEC 后,再予流感病毒刺激,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病毒组相比,SB203580组、Y27632组、LY317615组p-ERM均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2第二部分2.1 5%、10%、20%浓度的XDY含药血清对PMVEC均无毒细胞性。2.2流感病毒感染PMVEC后,予以XDY含药血清;TER法检测通透性,结果显示,XDY含药血清作用后6h、12h、24h、28h、32h,XDY含药血清组TER升高,与病毒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01)。2.3流感病毒感染PMVEC后,予以XDY含药血清;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XDY含药血清作用后24h,能减轻流感病毒所致F-actin的重构,具体表现为大量粗大束状应力纤维的减少;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XDY含药血清组F-actin表达下降,与病毒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2.4流感病毒感染PMVEC后,予以XDY含药血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XDY含药血清作用后24h,p-ERM表达下降。与病毒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XDY含药血清作用后24h,p-ERM表达下降。2.5流感病毒感染PMVEC后,予以XDY含药血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XDY含药血清作用后24h,p-p38、p-MKK、ROCK1表达下降。与病毒组相比,p-p38、ROCK1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01;P<0.001)。XDY含药血清组PKC活性下降,与病毒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1流感病毒可通过活化p38MAPK、Rho/ROCK和PKC信号通路促使ERM蛋白磷酸化,加强了 ERM蛋白与F-actin间的相互作用,使F-actin向胞质聚集、形成大量应力纤维,导致PMVEC收缩、PMVEC通透性的升高。2 XDY可通过抑制p38MAPK、Rho/ROCK和PKC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ERM蛋白磷酸化、抑制F-actin重构,从而改善流感病毒所致PMVEC通透性的升高。

崔雅璠[10](2014)在《清热止血方、GTW对HSPN患儿IgA1引起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的干预作用》文中认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过敏性紫癜主要表现之一,是决定过敏性紫癜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在我国HSPN居小儿继发性肾病的首位,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危害着儿童健康。HSPN的主要病理改变是IgA在系膜区的沉积、系膜细胞增生,同时伴有足细胞肿胀、脱落,足突融合等,这些病变与临床蛋白尿水平密切相关,而蛋白尿的水平是判断本病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蛋白尿的干预是对HSPN临床疗效判定的关键。目前在HSPN发病机制的研究中,IgA1对系膜细胞的损伤机制国内外均有报道,但IgA1对肾小球足细胞或系膜细胞-足细胞轴的损伤机制尚无报道。导师丁樱在前期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在国内首次完成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项目”小儿紫癜性肾炎中医综合诊疗方案示范研究”中发现,中药清热止血方联合中成药雷公藤多苷片(GTW)对血尿兼蛋白尿型HSPN患儿有较好的降低蛋白尿的疗效,为进一步探索其疗效机制,开展了本课题研究。本研究以HSPN患儿的热聚合IgA1(aIgA1)刺激系膜细胞、足细胞,探讨aIgA1作用于系膜细胞及足细胞的损伤机制;并用HSPN患儿的aIgA1与系膜细胞共培养48小时作为培养基建立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模型;采用中药清热止血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清热止血方、雷公藤多苷片及西药强的松联合肝素对比干预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模型,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TNF-α水平及足细胞相关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四组药物通过干预系膜细胞-足细胞轴降低蛋白尿的可能机制,为临床上更好的应用中药清热止血方、雷公藤多苷片治疗HSPN提供实验依据。目的:在研究aIgA1对系膜细胞、足细胞的损伤机制及前期疗效的基础上,探索中药清热止血方、雷公藤多苷片干预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模型,及对细胞增殖、TNF-α水平及足细胞相关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Jacalin亲和层析的方法从HSPN及健康儿童血清中分离、纯化出mIgA1及pIgA1,对比两组的浓度差异,采用热聚合及超滤浓缩的方法将mIgA1聚合为aIgA1;用不同浓度(0、50、100、250、500、750、1000ug/m1)HSPN和健康儿童血清纯化的aIgA1刺激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ES)、足细胞(MPC),对比观察不同浓度aIgA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分泌TNF-α含量的变化;用HSPN患儿aIgA1(100ug/ml)刺激系膜细胞48小时的上清(aIgA1-MES上清)刺激足细胞,与HSPN和健康儿童血清aIgA1直接刺激足细胞对比,观察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泌TNF-α含量的变化及nephrin、podocin、podoca1yxin分子mRNA表达的变化;制备4组含药血清,分别为清热止血方组、清热止血方+GTW组、GTW组、强的松+肝素组及空白组,用四组含药血清干预aIgA1--MES上清刺激的足细胞,观察各组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分泌的TNF-α含量变化及nephrin、podocin、podocalyxin分子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血清中HSPN患儿的mIgA1及pIgA1浓度均显着高于健康儿童。2.HSPN患儿aIgA1可刺激系膜细胞的增殖,且刺激系膜细胞分泌更多的TNF-α,且这一结果在起初随aIgA1浓度的升高而作用更明显,当达到一定浓度后系膜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健康儿童aIgA1在高浓度下对系膜细胞也有增殖作用。3.HSPN和健康儿童的aIgA1在低浓度下均不能直接对足细胞产生特异性的影响,即不能对足细胞的增殖及TNF-α分泌水平产生影响;HSPN和健康儿童的aIgA1在高浓度下均可抑制足细胞的增殖。4.用HSPN患儿aIgA1刺激系膜细胞的上清培养足细胞可成功复制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模型,aIgA1-MES上清可对足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可诱导足细胞分泌TNF-α水平增加,并能够引起足细胞裂孔隔膜相关分子nephrin、podocin及顶膜区分子podocalyxin的mRNA的表达下降。5.清热止血方+GTW、GTW和强的松+肝素三组药物血清干预均可改善aIgA1-MES上清对足细胞增殖的抑制,清热止血方不能改善aIgA1-MES上清刺激足细胞导致的细胞增殖受抑制作用;四组药物血清可以显着抑制TNF-α分泌水平增加的现象,且四组药物在抑制TNF-α分泌上疗效相当;清热止血方+GTW、GTW和强的松+肝素三组药物血清可以改善nephrin、podocin、podocalyxin的mRNA表达下调的现象,且在提高三种分子mRNA表达方面三种药物疗效相当,清热止血方药物血清不能上调nephrin、podocin、podocalyxin的mRNA表达。结论:HSPN患儿血清中mIgA1及pIgA1水平显着升高;aIgA1可直接刺激系膜细胞导致细胞增殖及TNF-α分泌增加;aIgA1不能直接特异性的刺激足细胞诱导分泌细胞因子及改变相关分子的表达,需通过系膜细胞-足细胞轴刺激足细胞造成足细胞损伤,使其分泌更多的TNF-α并下调相关分子mRNA的表达;中药清热止血方+GTW可干预系膜细胞-足细胞轴的损伤模型,减少TNF-α的分泌并上调相关分子mRNA的表达从而达到降低蛋白尿的疗效,且在这一作用环节中,GTW起主要作用。

二、清热凉血法(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抗炎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热凉血法(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抗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犀角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2.1 研究设计
        1.2.2 研究对象
        1.2.3 干预措施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文献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处理
    1.7 发表偏倚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文献特征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犀角地黄汤联合西医常规 VS 西医常规”治疗小儿 HSP 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3.1 临床总有效率
        2.3.2 临床治愈率
        2.3.3 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2.3.4 血清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水平
        2.3.5 T淋巴细胞亚群
        2.3.6 复发率
        2.3.7 不良反应
        2.3.8 发表偏倚分析
        2.3.9 其他
    2.4 “犀角地黄汤VS西医常规”治疗小儿HSP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4.1 临床总有效率
        2.4.2 临床治愈率
        2.4.3 复发率
3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于HSP的认识
        3.1.1 流行病学研究
        3.1.2 HSP发病机制
        3.1.3 HSP研究最新进展
        3.1.4 常见的检查方法
        3.1.5 HSPN主要治疗
    3.2 传统医学对HSP的认识
        3.2.1 病名渊源
        3.2.2 小儿生理病理及病因病机特点
        3.2.3 辨证论治
        3.2.4 中成药治疗
    3.3 犀角地黄汤的理论依据
    3.4 系统评价中所涉及常见临床指标分析
        3.4.1 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
        3.4.2 T淋巴细胞亚群(CD4+T%、CD8+T%、CD4+/CD8+)
        3.4.3 细胞因子(TNF-α、IL-10)
    3.5 疗效总结
    3.6 安全性分析
    3.7 文献质量评价
        3.7.1 纳入研究的文献方法学评价
        3.7.2 结局指标
    3.8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Jadad评分量表
附录2: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表
文献综述 犀角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VEGFA/VEGFR2探讨止衄化斑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探讨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进展
        1 免疫损伤
        2 凝血异常
        3 氧化应激
        4 炎症反应
        5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研究对象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选择标准
    二 研究方法
        1 试验方案
        2 服药方法
        3 处置原则
        4 样本处理
        5 试剂仪器
        6 观察指标
        7 疗效标准
        8 统计分析
        9 技术路线
    三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临床疗效
        3 血清VEGFA
        4 结果分析
    四 结论
    五 讨论
        1 理法方药
        2 试验结果
        3 VEGFA的临床意义
        4 VEGFA的影响因素
        5 试验设计
        6 创新点
        7 质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自拟悦脾汤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祖国医学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研究
        1.1 病名的认识
        1.2 古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现代医家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4 湿热内蕴证的认识
    2.现代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2.1 病因学研究
        2.2 发病机制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试验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内容与方法
        2.4 疗效评定方法
        2.5 安全性判定方法
        2.6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前各观察项目分析
        3.3 治疗后各观察项目组内比较
        3.4 治疗后各观察项目组间比较
        3.5 疗效比较
        3.6 两组复发率比较
        3.7 病例脱落情况
        3.8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临床观察结果
    2.立题依据
        2.1 阳性对照物的选择
        2.2 理法方药分析
    3.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过敏性紫癜内治法的辨证论治
    1.脏腑辨证
        1.1 紫癜与脏腑辨证的关系
        1.2 紫癜病的脏腑辨证论治
    2.卫气营血辨证
        2.1 紫癜与卫气营血辨证的关系
        2.2 紫癜的卫气营血辨证论治
    3.三焦辨证
        3.1 紫癜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3.2 紫癜的三焦辨证论治
    参考文献
附件一 临床病例观察表
附件二 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件三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附件四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清热凉血、益气养血二步法治疗过敏性紫癜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一、闫慧敏老师的学术渊源
        (一) 传承刘韵远先生学术思想
        (二) 汲取王鹏飞先生脾胃病辨治精髓
        (三)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
        (四) 注重创新探索 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并重
        1. 率先开展小儿胃镜检查 突出小儿脾胃病中医特色诊疗
        2. 开发痰喘宁合剂 弥补小儿咳嗽用药不足
        3. 临床与科研并重 拓宽思路 探索疑难病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五) 传道授业解惑硕 果累累
    二、闫慧敏老师学术思想总结
        (一) 先辨病 其次辨证 谨守病机
        (二) 四诊合参 尤重小儿望诊
        (三) 扶正祛邪并重标 本同治
        1. 扶正祛邪之法概述
        2. 扶正为治本之法 以脾为核心 兼顾其他脏腑
        3. 祛邪为关键环节 内外之邪兼顾
        (四) 用药清轻严谨 善用药对
    三、闫慧敏老师临床诊疗经验总结
        (一)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脾系疾病
        1. 扶正健脾以平补脾胃 醒脾助运
        2. 肝脾同治 调畅气机以解气机壅塞
        3. 活用消导以祛食积之邪 消补兼施
        4. 祛除湿热之邪 攻伐有度
        5. 久病注重祛除瘀邪
        (二) 闫老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厌食
        2. 胃痛(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3. 胎黄
        4. 滞颐
        5. 便秘
        (三) 谨守扶正祛邪之则治疗小儿肺系疾病
        1. 外感咳嗽初起 祛除外邪为要 避免清泻太过
        2. 急性咳喘祛除痰阻 重在治肺调气
        3. 慢性咳喘重在扶正 培土生金兼以温肾
        4. 反复咳喘 扶正祛邪 分期而治 标本兼顾
        5. 扶正不忘活血逐瘀 阻止咳喘反复发生
        (四) 闫老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经验及验案分析
        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2. 痰湿蕴肺型慢性咳嗽
        3. 腺样体肥大
        (五) 闫老师对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
        1. 霰粒肿
        2. 麦粒肿
        3. 舔疮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一、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一、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证候研究
        (一) 闫慧敏老师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及其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1. 闫慧敏老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
        2.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辨证分型依据
        (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迁延期证候研究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小结
        (三) 养阴清瘀汤主要方药及立方依据
    二、养阴清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结论
        讨论
        创新点总结
        小结及心得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主要研究成果

(6)活犀角与犀角抗惊厥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1.1药物和试剂
    1.2动物
    1.3仪器
2 方法
    2.1对自主活动的影响的观测
    2.2抗惊厥作用的观测
    2.3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对自主活动的影响
    3.2抗惊厥作用
4 讨论

(7)犀角地黄汤加减方治疗脓毒症(毒热内盛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1.1 脓毒症的概念
        1.2 脓毒症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1.3 脓毒症的病原学特点
        1.4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
        1.5 脓毒症治疗的现状
    2. 中医学对脓毒症的研究
        2.1 脓毒症病名来源
        2.2 脓毒症病因病机
        2.3 脓毒症主要的病理因素
        2.4 脓毒症的中医分型
        2.5 脓毒症的辨证论治
        2.6 脓毒症毒热内盛证的特点及中医药治疗
        2.7 关于犀角地黄汤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疗效判断标准
        2.5 安全性指标观察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线水平比较(一般资料)
        3.2 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结果)
        3.3 安全性指标
    4. 结论
第三章 讨论
    1. 脓毒症治疗面临的困境
    2. 犀角地黄汤与脓毒症
    3.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APACHE Ⅱ评分
    附录二、MODS评分
    附录三、中医证候评分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1. 前言
    1.1 概念界定
        1.1.1 “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
        1.1.2 “皮肤病学”与“皮肤性病学”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中国近现代皮肤病分类方法的沿革
    2.1 中医外科学对皮损形态的分类
    2.2 中西医汇通着作的皮肤病分类
    2.3 当代西医学的皮肤病分类
    2.4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皮肤病分类
    2.5 小结
3. 中西医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3.1 近代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3.2 现代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4.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几种诊疗模式
    4.1 中西药并用的综合治疗
    4.2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4.3 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
    4.4 “引中西用”——西药中药化
5. 关于常用中医治法适应证的研究
    5.1 活血化瘀法适应证的研究
        5.1.1 硬皮病
        5.1.2 银屑病
        5.1.3 红斑狼疮
        5.1.4 带状疱疹
        5.1.5 疣类赘生物和其他皮肤病
    5.2 养血润肤法适应证的研究
        5.2.1 老年皮肤瘙痒症
        5.2.2 慢性湿疹
        5.2.3 银屑病
        5.2.4 慢性荨麻疹和其他皮肤病
    5.3 清热凉血法适应证的研究
        5.3.1 银屑病
        5.3.2 过敏性紫癜
        5.3.3 皮炎湿疹类
        5.3.4 荨麻疹及其他皮肤病
    5.4 补肾法适应证的研究
        5.4.1 脱发
        5.4.2 黄褐斑
        5.4.3 系统性红斑狼疮
        5.4.4 硬皮病及其他皮肤病
6. 常见病、疑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举隅
    6.1 红斑狼疮
    6.2 银屑病
    6.3 湿疹
    6.4 硬皮病
    6.5 天疱疮
7. 皮肤科常用中药临床疗效观察与实验药理研究
    7.1 调节免疫中药
        7.1.1 雷公藤
        7.1.2 黄芪
        7.1.3 青蒿
        7.1.4 白芍
    7.2 抑制变态反应中药
        7.2.1 甘草
        7.2.2 白鲜皮
        7.2.3 黄芩
        7.2.4 徐长卿
    7.3 改善微循环中药
        7.3.1 益母草
        7.3.2 川芎
        7.3.3 丹参
        7.3.4 夏枯草
    7.4 抑菌消炎中药
        7.4.1 苦参
        7.4.2 地肤子
        7.4.3 紫草
        7.4.4 青黛
    7.5 抗病毒中药
        7.5.1 大青叶
        7.5.2 马齿苋
        7.5.3 薏苡仁
        7.5.4 板蓝根
8. 专业学会与专业期刊
    8.1 专业学会的成立和发展
    8.2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9. 专业医疗科研机构建设与专业教育概况
    9.1 专业医疗科研机构建设
        9.1.1 天津市长征医院
        9.1.2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9.1.3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
        9.1.4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9.1.5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
    9.2 专业教育概况
        9.2.1 “西学中”教育
        9.2.2 院校学历教育
10. 代表着作与代表人物
    10.1 代表着作
        10.1.1 《皮肤新编》
        10.1.2 《中西皮肤病学讲义》
        10.1.3 《中西医学汇综》
        10.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10.1.5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10.1.6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10.1.7 《皮肤病研究》
        10.1.8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皮肤科》
        10.1.9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10.1.10 《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性病学》
        10.1.11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10.2 代表人物
        10.2.1 赵炳南
        10.2.2 朱仁康
        10.2.3 边天羽
        10.2.4 张志礼
        10.2.5 秦万章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个人简历

(9)ERM相关信号通路与流感病毒致PMVEC通透性升高的关系及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的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ERM蛋白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犀角地黄汤与银翘散及其合剂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ERM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在流感病毒所致PMVEC通透性升高中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对流感病毒感染PMVEC通透性升高中ERM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清热止血方、GTW对HSPN患儿IgA1引起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中医古籍对本病的认识
        2. 病因病机
        3. 中医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 免疫学机制
        2. 炎症机制
        3. 凝血、纤溶机制
        4. 遗传因素
        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HSPN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IgA1的提纯和鉴定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HSPN aIgA1对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模型的复制及相关分子mRNA表达的变化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三 清热止血方、GTW干预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模型对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清热凉血法(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抗炎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犀角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D]. 肖侃.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2]基于VEGFA/VEGFR2探讨止衄化斑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李成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自拟悦脾汤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宋佳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清热凉血、益气养血二步法治疗过敏性紫癜60例[J]. 旋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11)
  • [5]闫慧敏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养阴清瘀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研究[D]. 郝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6]活犀角与犀角抗惊厥作用的研究[J]. 冯润东,曹蕾,刘蕊,宋冰雪,刘静,曹永孝. 安徽医药, 2015(12)
  • [7]犀角地黄汤加减方治疗脓毒症(毒热内盛证)的临床研究[D]. 张爱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3)
  • [8]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D]. 高凯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9]ERM相关信号通路与流感病毒致PMVEC通透性升高的关系及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的干预[D]. 张晨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10]清热止血方、GTW对HSPN患儿IgA1引起系膜细胞—足细胞轴损伤的干预作用[D]. 崔雅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清热凉血法(西焦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