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议与新生教育

积极建议与新生教育

一、积极暗示与大学新生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冯雪梅[1](2020)在《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文中提出在众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们的引领探索下,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学习领域得到了高质量的输出,并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学习自我效能感包含两个维度,一方面是学习者对完成任务所拥有能力的自信程度评价,体现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是指个体运用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影响和操控学习行为和学业成绩的一种自我判断,体现为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它是学习成绩良好的“风向标”,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业表现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还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初一年级是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开端,是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学习的衔接。对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一新生来说,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难度的增加,学业压力的加大,考试的增多,以及伴随青春期而来的各种心理困扰、冲突与矛盾,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致使其对学习缺乏信心,学业畏难情绪严重,学习自觉性差,学习行为消极,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尽管这一时期的学生面临着健康发展的种种挑战,但他们的可塑性极强,都希望自己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这为教育者提供了契机。那么,如何从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角度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进而提升学业成绩,对于促进其初一衔接阶段的学业适应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选取了学习自我效能感这一学习的内在动力因素,结合初中生自觉性、自控力较差的特点,设计了基于自我效能感提升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激发、监督和约束其学习行为,从而达成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改变学习状态,促进学业发展的目的。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初一新生进行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干预训练,考察了其干预训练的效果。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研究一采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对636名初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整体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探讨了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为初步构建提升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奠定了基础。研究二则对初一新生进行了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教育干预实验。选取城市重点学校的初一年级6个平行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个班级为实验班(160人),3个班级为对照班(161人),对实验班级进行了18次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而对照班不进行任何干预,探讨了自主设计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状况整体处于一般水平,且在性别、学校类型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等影响因素上存在显着差异。(2)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升初一新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对照班级相比,进行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验班其学习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有效提高。(3)本研究自主设计并实施的班级心理辅导方案是有效的,且具有实践操作性。

李丹[2](2019)在《人际认知辅导活动课对高中生人际适应的干预研究—积极心理取向》文中研究指明人际认知是影响人际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由于人际交往过程的复杂性,人际认知中存在的积极或消极的倾向对人际适应的影响很难被察觉,本研究将人际认知倾向作为自变量来研究人际认知倾向对人际适应的影响,并通过积极心理取向的人际认知辅导对高中生的人际适应进行干预。本研究的目的:(1)了解高中生人际认知倾向和人际适应水平的基本现状;(2)验证人际认知倾向与人际适应的关系;(3)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开发一套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的人际认知辅导活动课方案;(4)通过积极心理取向的人际认知辅导活动课对高中生进行干预,验证人际认知倾向对高中生人际适应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采用范宏振编制的《人际认知偏向问卷》和《中学生社会适应量表》中的《人际适应分量表》对南昌市某高中9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人际认知倾向和人际适应现状,验证两变量之间的关系。选择两个同质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组控制组,使用积极心理取向的人际认知辅导活动课对实验组进行为期六周的课程教学,对对照组进行为期六周与人际认知无关的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课程教学,结合问卷和访谈结果考察干预效果。结果表明:(1)高中生人际认知整体上倾向于积极,但积极程度较低,判断标准略严格。且高中生人际认知倾向在性别、家庭经济条件和拥有好友数三个人口学变量上有显着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加积极,判断标准更加严格;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和良好的高中生比家庭经济条件贫困的高中生的人际认知倾向更加积极,判断标准更加严格;拥有的好友数越多,其人际认知倾向越积极,判断标准越严格。(2)高中生人际适应总体上中等偏上,大部分的高中生能够基本适应生活和学习中的人际关系,但仍有少部分高中生人际适应不良,超过五分之一的高中生有不同程度的人际疏离倾向。高中生人际适应在年级、是否为班干部、家庭经济条件和拥有的好友数这些人口学变量上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异。高二年级在亲社会倾向维度和人际适应总分上都显着高于高三年级的同学;班干部学生比非班干部学生具有更高的亲社会倾向和人际适应水平,人际疏离更低;家庭条件贫困的高中生相比其他学生有较高程度的人际疏离,总体人际适应水平较低;高中生拥有的好友数越多,其亲社会倾向和人际适应水平越高,人际疏离程度越低;(3)人际认知倾向的辨别力d’与判断标准β与人际适应的亲社会倾向和人际适应总分呈显着正相关,与人际疏离呈显着负相关。即高中生的人际认知倾向越积极,且对人际问题的思考越成熟,其人际适应水平越高;(4)积极心理取向的人际认知辅导活动课能够有效促进高中生人际认知的积极倾向;(5)积极心理取向的人际认知辅导能够提高高中生人际适应水平。

葛媛媛,陈薇[3](2019)在《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军训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为探究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军训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者选取了194名在军训期间的大学生作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1和实验组2,分别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结果显示:接受结合了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组2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和偏执维度上存在显着差异(p <0.05),得分明显下降;接受普通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组1军训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差异(p> 0. 05)。因此,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军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价值。

吴泽霖[4](2018)在《政策执行视角下湖南省大学生征兵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一项重要措施,即招收高素质,高素质的大学生参军。有利于改善我军士兵队伍学历结构,提升部队综合战斗力,也是国防动员系统的重要使命。湖南省积极响应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号召,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入伍的优惠政策。从近十年的实践来看,优惠政策的实施确实提高了湖南省大学生的招生水平,激发了大学生参军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影响了政策的有效实施。本文采用史密斯模型、问卷调查法、现地访谈法等方法对湖南省大学生征兵工作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在此前的大学生招生工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单位的实际工作,分析了政策本身,政策实施组织,目标群体和自愿环境。着重梳理大学生征兵过程中的问题矛盾,查找剖析大学生征兵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适应的对策,以期达到为大学生征兵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的目的。调查期间,选择湖南省本专科院校的大学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选取省市区三级征兵办工作人员和高校武装部工作人员作为访谈对象,了解征兵过程中存在的客观情况和问题症结。通过研究发现,现行的征兵政策综合效益低,与吸引高素质高学历大学生初衷不适应;在征兵工作期间很难形成合力,影响征兵工作的效率;适龄大学生渴望成长进步的期望与退役大学生再就业保障实际不适应,参军入伍难以成为适龄大学生主要选择方向;意愿环境受社会不良风潮影响严重,适龄大学生所处环境参军入伍氛围不高。最后提出了围绕以上四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招生的对策。

王艳霞[5](2017)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高考的重压之下,教师和学生家长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和幸福感,学生的整个高中的语文学习一直伴随着焦虑、压抑。本文希望依照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帮助教师和学生找到幸福学习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这个课题并进行了研究,全文共有三章。第一章对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可以看到,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关注的目光离不开高考的考点,很少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学生素养的培养。高中的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很少关注积极心理学中涉及的理论。第二章对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进行分析。运用积极心理学五个方面的核心理论:积极情绪——幸福感,积极认知——沉浸,积极人格——自尊,积极环境——关怀、合作,积极教育——努力、自律,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潜能开发、学习力理论指导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积极心理学核心理论的指导方法包括:利用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短暂的快感和持久的欣慰培养幸福感;依靠明确的目标、清楚及时的回馈、能力与挑战相匹配、专注、内在动机产生沉浸;需要设置合理目标、减少消极反馈、增加成功体验、改变自我认知培养高自尊;需要通过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有效交流、合作教学、丰富的环境提示来创造积极环境;通过激活右脑、激活小脑、音乐诱发、调动七个信息通道、确立挑战性目标、积极暗示来促进潜能开发;通过改善学习力、优化学习风格来增强学习力。第三章介绍如何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包括在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步骤(导入、提问、活动、作业、板书)设计中的应用。以高中语文课文《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为例,在教学实践中证明在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效果显着。

李欢,郭惟,符崖[6](2016)在《大学新生考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某高校不同专业的大一新生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考前心理状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近一半新生在考前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紧张和信心不足的情况。因此,本文从主观意识、学校环境、社会支持等方面提供了加强应考前心理状态调整的措施,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及心理辅导提供建议。

曾兴祁,蔡志鹏,王伟[7](2015)在《高校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探析》文中研究指明"心理断乳"的问题在各高校大一新生中普遍存在。面对这一问题,文章从"心理适应"的概念出发,揭示开展大一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的价值,结合实际挖掘出影响新生心理适应高低的各种因素,继而从高校和学生两大方面提出促使新生心理适应水平提高的对策,以切实可行的方案推进高校大一新生融入大学环境。

李颖,郑永文[8](2013)在《普通高等农业院校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探析》文中提出大学新生入校初期是其人生的关键时期,普遍存在着对大学生活不适应的现象。本研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影响作用。

贺巍,张永宏[9](2013)在《大学新生心理重建浅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大学新生的心理重建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心理重建让他们更快、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

杨瑞勋,郭薇[10](2011)在《大学新生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文中研究指明大学新生,由于在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常常会出现焦虑、自卑、茫然、苦闷等心理困扰,阻碍了自身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解决心理困扰关键在于新生自己,大学新生应主动学习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方法,摆脱心理困境,保持心理平衡,不仅能顺利渡过适应期,而且受益终身。

二、积极暗示与大学新生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积极暗示与大学新生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综述
    1.1 学习自我效能感
        1.1.1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1.1.2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基础
        1.1.3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1.1.4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1.1.5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1.1.6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
    1.2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1.2.1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界定
        1.2.2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
        1.2.3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相关研究
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2.1 选题缘由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意义
3 研究一: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对象
        3.3.2 研究工具
        3.3.3 研究程序
    3.4 统计方法
    3.5 研究结果
        3.5.1 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总体状况
        3.5.2 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3.5.3 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学校类型差异
        3.5.4 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父母受教育水平差异
    3.6 讨论
        3.6.1 初一新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总体现状分析
        3.6.2 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分析
        3.6.3 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学校类型差异分析
        3.6.4 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父母受教育水平差异分析
    3.7 小结
4 研究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研究对象
        4.3.2 研究工具
        4.3.3 实验设计
        4.3.4 研究程序
        4.3.5 统计方法
    4.4 基于学习自我效能感提升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设计
    4.5 研究结果
        4.5.1 初一新生前测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同质性检验
        4.5.2 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结果
    4.6 讨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4.7 小结
5 总讨论与总结论
    5.1 总讨论
        5.1.1 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水平及其差异分析
        5.1.2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对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5.1.3 基于学习自我效能感提升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训练设计的可操作性
        5.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5.2 总结论
6 教育建议
    6.1 多元评价,创设成功体验情境,增强每个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6.2 育情育心,关注教师效能感培养,提升心理辅导能力
    6.3 育法育爱,让家长回归“第一老师”的角色
    6.4 携手共进,形成教育合力,真正做到全员育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
    附录二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示例
    附录三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单元内容
    附录四 :访谈提纲
    附录五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记录表
    附录六 :《解读学习密码——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指导手册》(目录)
    附录七 :《做智慧家长---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家庭教育指导读本》(目录)
致谢

(2)人际认知辅导活动课对高中生人际适应的干预研究—积极心理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人际认知倾向的相关研究
        1.1 认知与人际认知
        1.2 人际认知倾向
        1.3 人际认知倾向对人际适应的影响
    2.积极心理取向的人际认知
        2.1 积极心理学概述
        2.2 积极心理取向的人际认知
    3.高中生人际适应及其干预现状
        3.1 高中生人际适应现状
        3.2 高中生人际适应干预现状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设计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的基本思路
    3.研究意义
第三章 高中生人际认知倾向与人际适应的关系
    1.研究目的
    2.研究假设
    3.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步骤
        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讨论
        4.1 高中生人际认知倾向基本现状
        4.2 高中生人际适应基本现状
        4.3 高中生人际认知倾向、人际适应水平的关系
第四章 积极心理取向的人际认知辅导方案的设计
    1.积极心理取向的人际认知辅导的主题选定依据
    2.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形式和设计原则
    3.积极心理取向的人际认知辅导课方案
第五章 积极心理取向的人际认知辅导活动课对高中生人际适应的干预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假设
    3.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3 研究步骤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讨论
        4.1 积极心理取向的人际认知辅导对提高高中生积极人际认知倾向的有效性
        4.2 干预效果的总体分析
        4.3 干预效果的作用机制
        4.4 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第六章 总结论
附录1 :问卷
附录2 :教案节选
附录3 :干预实施图片
参考文献
致谢

(3)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军训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军训期心理干预的必要性
二、积极心理学在军训期的应用和研究
三、实践应用积极心理学的途径

(4)政策执行视角下湖南省大学生征兵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政策
    2.1 概念界定
        2.1.1 大学生士兵
        2.1.2 大学生征兵
    2.2 公共政策执行
    2.3 激励期望理论
    2.4 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的基本内容
    2.5 相关政策
        2.5.1 国家大学生征兵政策
        2.5.2 湖南省大学生征兵政策
第三章 政策执行视角下湖南省大学生征兵现状分析
    3.1 湖南省大学生征兵基本情况
        3.1.1 湖南省大学生征兵潜力情况
        3.1.2 湖南省大学生征兵现状
        3.1.3 湖南省征兵机构现状
    3.2 调查问卷设计及访谈提纲设计
        3.2.1 调查目的
        3.2.2 调查方法
    3.3 结果分析
        3.3.1 受访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3.3.2 受访大学生是否对入伍参军感兴趣及其原因分析
        3.3.3 大学生征兵政策吸引力分析
        3.3.4 机构执行情况分析
        3.3.5 目标群体分析
        3.3.6 意愿环境分析
    3.4 湖南省大学生征兵政策执行效果
        3.4.1 促进了大学生入伍率逐年提升
        3.4.2 提高了社会对军人职业的认同感
        3.4.3 形成了适应大学生特点的新宣传模式
第四章 政策执行视角下湖南省大学生征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政策执行视角下湖南省大学生征兵存在的问题
        4.1.1 法规政策有缺陷,难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4.1.2 执行过程存问题,征兵政策难落实
        4.1.3 目标群体差异大,征兵政策难入心
        4.1.4 意愿环境待提高,社会家庭有阻碍
    4.2 政策执行视角下湖南省大学生征兵问题原因分析
        4.2.1 以提高征兵效益为导向,完善征兵法规及政策
        4.2.2 以落实政策为导向,提升征兵机构效率
        4.2.3 以强化国防意识为导向,提升目标群体报国信念
        4.2.4 以营造参军入伍氛围为导向,提升社会家庭的认同感
第五章 政策执行视角下湖南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对策
    5.1 提升政策整体效益
        5.1.1 完善相关征兵工作规范
        5.1.2 增强政策吸引力
    5.2 推进执行机构的建设
        5.2.1 发挥职能部门统合作用。
        5.2.2 构建“人岗匹配”征兵模式
        5.2.3 优化征兵工作体制
        5.2.4 建立普通高校军事学科体系
    5.3 强化目标群体的引导
        5.3.1 提升国防和兵役意识
        5.3.2 全面客观的引导
    5.4 营造良好的意愿环境
        5.4.1 依托湖湘文化特有资源,营造拥军尚武征兵氛围
        5.4.2 依托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件A 湖南省大学生征兵工作调查问卷
附件B 湖南省大学生征兵现状访谈提纲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综述及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对象及工具使用情况
    二、访谈法的对象及工具使用情况
    三、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
    四、访谈过程记录
第二章 积极心理学理论概述及理论分析
    第一节 理论概述
    第二节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分析
        一、积极情绪——幸福感
        二、积极认知——沉浸
        三、积极人格——自尊
        四、积极环境——关怀、合作
        五、积极教育——努力、自律
        六、积极学习——潜能开发、学习力
第三章 积极心理学理论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联系
    第一节 教学目标设计
    第二节 教学方法设计
    第三节 教学步骤设计
        一、导入设计
        二、提问设计
        三、活动设计
        四、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整篇课文教学设计中的渗透(以《琵琶行》并序为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情况调查问卷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大学新生考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的结果
    1. 良好的考前心理状态
    2. 过分紧张的考前心理状态
    3. 信心不足的考前心理状态
    4. 过分自信的考前心理状态
二、原因分析
    1. 过强的成就动机和超严格的自我要求
    2. 新生实力及备考情况的差异
    3. 过去考试体验的影响
    4. 情感生理因素及个性特征
    5. 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三、建议与对策
    1. 针对新生开展大学适应性指导
    2. 增强学习实力和自信心, 培养良好的应考能力
    3. 明确考试任务, 调整成就动机, 确定适宜的目标
    4. 家长与学校要营造轻松的考试氛围
    5. 进行考前心理健康干预

(7)高校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展高校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研究的价值
    1.1 从意义角度看
    1.2 从必要性角度看
2 影响新生心理适应的因素
    2.1 理想与现实间的冲突
    2.2 人际关系中的矛盾
    2.3 生活习惯上的变化
    2.4 渴望与追求的差异
3 提高新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对策
    3.1 高校应搭建平台, 双管齐下促学生健康发展未雨绸缪, 建立应对机制与教育体系。
    3.2 学生要做到“软硬兼修”, 注重自我心理提升与技能彰显

(8)普通高等农业院校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步骤
    1.1 辅导对象
    1.2 评估办法
        1.2.1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CSAI)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2.3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1.2.4 自我评价报告
        1.2.5 重要他人评估
    1.3 辅导过程[1]
        1.3.1 前期准备
        1.3.2 团体活动
2 辅导效果
3 结果分析
    3.1 适应性团体辅导能够促进大学新生角色适应能力提升
    3.2 适应性团体辅导能够促进大学新生环境适应能力提升[2]
    3.3 适应性团体辅导能够促进大学新生人际适应能力提升
    3.4 适应性团体辅导能够促进大学新生自我效能提升

(9)大学新生心理重建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大学新生心理重建表现
    1.1 自豪与自卑的矛盾心理
    1.2 缺少明确的目标
    1.3 离家的孤寂感
    1.4 新奇与困惑的交织
2 大学新生心理重建措施
    2.1 积极暗示, 增强自信心
    2.2 重新评价, 再定新目标
    2.3 加强交流, 适当宣泄情绪
    2.4 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3 结束语

(10)大学新生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新生心理困惑的表现
    (一) 焦虑心理
    (二) 失落心理
    (三) 抑郁心理
    (四) 自卑心理
    (五) 危机心理
    (六) 迷茫心理
二、大学新生心理困惑的自我调控方法
    (一) 交流沟通法
    (二) 积极暗示法
    (三) 重新评价自我法
    (四) 再定目标法
    (五) 参加实践法
    (六) 宣泄情绪法

四、积极暗示与大学新生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一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D]. 冯雪梅. 西南大学, 2020(01)
  • [2]人际认知辅导活动课对高中生人际适应的干预研究—积极心理取向[D]. 李丹.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3]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军训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葛媛媛,陈薇.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 [4]政策执行视角下湖南省大学生征兵问题及对策研究[D]. 吴泽霖.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 王艳霞. 河北师范大学, 2017(04)
  • [6]大学新生考前心理状态的调查与分析[J]. 李欢,郭惟,符崖.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1)
  • [7]高校新生心理适应问题探析[J]. 曾兴祁,蔡志鹏,王伟.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02)
  • [8]普通高等农业院校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探析[J]. 李颖,郑永文. 黑龙江科学, 2013(09)
  • [9]大学新生心理重建浅析[J]. 贺巍,张永宏. 时代教育, 2013(07)
  • [10]大学新生心理困惑与自我调适[J]. 杨瑞勋,郭薇. 科技风, 2011(18)

标签:;  ;  ;  ;  ;  

积极建议与新生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