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然气储配站若干消防问题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磊[1](2021)在《LNG储配站风险评价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LNG储配站操作过程和设备运行均存在安全隐患,对LNG储配站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价有利于现场生产的安全运行。总结了LNG储配站风险评价流程,分析了LNG储配站风险评价原则,研究了LNG储配站风险评价技术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LNG储配站风险评价的优化建议。LNG储配站风险评价具有整体型和逻辑性,需要根据站场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层次有序开展。LNG储配站风险评价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可行性、适应性、有效性。LNG储配站风险评价方法应综合考虑可靠性评价、风险评价和完整性管理的内容与特点。LNG储配站风险评价主要存在理论不成熟、风险确定不合理、系统不规范等问题,应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采用合理的风险评价技术。
卢辰菲[2](2021)在《城镇燃气管网系统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认为城镇燃气管网是为城市中各类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源源不断输送所需燃气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与运行过程中涉及的人为因素、管道及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均会导致燃气泄漏,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因此,对其开展风险评估,辨识系统薄弱环节,对保障其安全平稳运行具有现实意义。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方法应用于城镇燃气供应系统风险评估时缺乏定量依据,导致建议措施缺乏客观性。本文将风险矩阵引入HAZOP分析过程中,利用风险矩阵和可接受风险水平判断新增或改进安全保护措施的必要性,提高建议措施的针对性。选取了城镇燃气供应系统中的储配站作为应用对象,以过滤工艺、调压工艺为例,给出了详细的分析过程,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根据事故致因理论,燃气管道泄漏事故是人-机-环-管多种因素作用引起,各因素之间存在不确定的影响关系,而蝴蝶结模型无法表达多种因素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为此,本文基于贝叶斯网络开展了城镇燃气管道泄漏事故概率风险定量化评估方法研究。通过五个仿真场景,模拟了不同情形下城镇燃气管道发生燃气泄漏、燃烧或爆炸等危险后果的发生概率,为保障城镇燃气管道安全平稳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陈扬[3](2020)在《D城市燃气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天然气行业属于市政公用事业的,整个燃气行业的发展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燃气公司经营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供应天然气需要保证人们生活的日常用气的社会职责;另一方面燃气公司又有一般企业的特点,需要关注其自身盈利情况和市场拓展发展情况。D燃气公司作为一家成长型的企业,在具备了多年的累积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目前有待探索合适的战略发展方向以谋求大发展。D燃气公司是伴随着燃气能源行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企业,在前期发展过程中战略定位不够清晰,没有形成一致的发展战略。随着然气行业形势的变化,仅仅依靠区域市场,不能完全满足D企业发展壮大需要,而且充满很大的风险。因此,D燃气公司需要在发展方面进行反思,需要更多地依托发展战略,实现企业的扩张布局。D燃气公司需要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自身的发展战略,形成企业的核心优势。因此,对D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对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发展,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天然气公司D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其中,基于PEST方法对D公司面临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对D公司面临的行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最后得到该公司的外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其次,对D公司的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从资源情况、企业管理、安全管理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最后得到该公司的内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第三,在内部环境评价矩阵以及外部环境评价矩阵的基础上,采用SWOT矩阵分析对D公司面临的内部外的机遇、挑战、优势以及劣势进行了分析,确定了D公司的备选战略。然后通过QSPM矩阵对各个备选战略进行评分,最后得到D公司的发展战略、业务层战略以及职能战略;最后,详细分析了D公司发展战略实施过程。本文的结论如下:(1)D公司的外部评价因素矩阵得分为2.0961,该得分低于2.5的平均分,说明D公司在在利用外部影响因素的机会,避免外部影响因素威胁上还有提升的空间;(2)D公司内部因素评价矩阵的得分为1.9033分,低于2.5的平均分,说明D公司在在利用内部影响因素的优势,克服内部影响因素的劣势上还有提升的空间;(3)通过QSPM矩阵对各个备选战略进行评分,最后将得分最高的扩张性战略作为D公司的发展战略。本文的研究对于确立D公司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D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对其他类似的天然气公司提供了参考借鉴。
张金博[4](2019)在《保定市天然气应急储配设施建设可行性分析》文中认为鉴于我国近年来天然气行业的高速发展,再加上国家实行能源结构调整,“煤改气”等环保政策,城市燃气增量需求激增,远远大于气源指标增量,形成巨大的供需差,城市燃气运营保供安全矛盾突出。2015年—2017年保定市区及保北禁煤区实施大量城中村、农村“气代煤”和锅炉“煤改气”工作,2017年保定地区天然气使用量达到3×108Nm3,仅采暖期“气代煤”和“煤改气”新增用气量近8000×104Nm3,冬季高峰时段用气需求已达到300 ×104Nm3/日。巨大的新增气量对保定市的天然气供应出现巨大缺口,目前仅能够通过采购LNG及购买高价管输气的方式进行解决,形成巨大保供风险,因此保定市迫切需要建设大型储气设施,以保障保定地区迅速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及全市区域的应急储配能力。本文根据国家对城市燃气应急调峰储备设施的建设的要求,利用项目投资经济测算理论建立项目投资测算表格,计算项目的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等项目投资关键指标,论证保定应急LNG储配站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再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结合项目当地情况及用气需求关系,论证项目选址,结合以往城镇燃气LNG储配站项目经验论证项目的工艺可行性,土建、自控系统、给排水和消防系统的初步设计。最后论证得出项目气源充足,技术先进成熟,财务可行。在保定地区建设设大型储气库符合《保定市城市燃气专项规划2016-2020》通过利用大量的LNG资源,保障大保定地区的燃气应急储配的需求,也可为国家千年大计雄安新区提供天然气应急保障罐容,促进环首都经济圈的协调发展。加快京津冀能源结构的快速转型。另外建设大型储气库可以避免因过多建设小型天然气储配站而造成的材料、土地等社会资源的浪费。
宋凯[5](2019)在《泾县城镇燃气气管网中长期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燃气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对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工商企业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城市燃气专业规划的编制对城市燃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随着泾县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新的发展对城市的规模、功能布局以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为了进一步做好本规区的能源保障工作,适度超前进行城市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燃气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使城市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本文对泾县的燃气发展进行专项规划。结合泾县整体规划,分析经县气源概况、用气现状,对市场用气量进行预测,基于Pipeline Studio软件,对泾县燃气的输配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在此基础上,对门站设计、CNG常规站及LNG加气站、施工组织设计及环保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规划。主要成果如下:(1)对泾县现有气源及管道情况进行研究确定了未来泾县气源的选择——泾县将引进“川气东送”江南联络线天然气作为主气源,引入管道气源后,将CNG和LNG作为应急气源。(2)依据《泾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年)》对泾县的工业、商业、民用和车辆用气、采暖及空调、分布式能源需求进行预测及研究,确定了泾县未来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同时确定了泾县调峰及应急需求量。(3)依据泾县原有管道情况结合泾县未来气量需求,通过研究3条城区管网线路结合考虑投资、覆盖率、安全、环保等因素最终确定方泾县主城区管网规划线路。(4)依据泾县近、远期需求量对结合气源管网布局,确定泾县门站定于205省道与322国道交叉口西北角,紧邻205省道,占地面积12127 m2(约18.19亩)。门站的供气规模为1.5×108 m3/a,小时供气能力为2.0×104 m3/h,高压出口设计压力为2.5 MPa,中压出口设计压力为0.4 MPa。(5)通过水力计算研究确定方案中所有管道规划符合设计要求,根据管道的压力级别及使用条件,经过对管材各方面优缺点进行比较后确定了泾县县城区内中压燃气全部采用埋地管采用PE管,经过对比LNG储罐储气及高压储罐储气的优缺点最终确定由LNG储罐进行储气。(6)根据泾县实际车辆用气需求情况并研究实际优缺点确定加油车辆、出租车及部分长途车由CNG常规站进行加气,大货车,长途车,和部分公交车由LNG加气站进行加气。通过泾县加油站实际分布结合投资、安全、后期管控等方案对比最终确定不建设油气合建站而单独建设CNG常规站,和LNG加气站。设计结合城市现状,既考虑了近期城市总体发展的要求,又充分为更长远期城市发展对燃气供应的需要预留了空间,方案具有分期实施操作性。远期城市中压输配系统多点供气,有效利用压能,充分提高中压管网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进一步降低了投资规模。为确保城市安全平稳供气、提高供气生产调度能力、运行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等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王坚昊[6](2019)在《基层安全生产主要风险及控制研究 ——以兰江街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层安全生产是整个社会安全管控的基础,是维护国家安全生产的一块压舱石。且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创新的发展趋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了大量小微企业,涉及的企业种类多、数量大,但多数企业规模小、人员少、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且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加之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也是最薄弱的,没有形成有效的基层安全监管体系。本文主要参考国内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及经验做法为基础,介绍兰江街道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了兰江街道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之后,概括介绍了国内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控制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优化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从而能够对兰江街道以及国内外相似地区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介绍。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绪论:该篇章主要介绍本文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并依据已发表的文章介绍国际、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情况,以及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概述,包括安全生产、风险、安全生产风险、风险管理内容及风险评估方法等。(3)分析兰江街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主要有兰江街道安全生产现状、安全生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当前采取的风险控制及风险控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4)介绍和总结国内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做法。(5)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优化。基于当前兰江街道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控制结果和国内外风险管理经验做法,从制度建设、本质安全、专项整治、应急管理等方面优化基层安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
王春雪[7](2018)在《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演化与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城市燃气需求量不断成倍增长,燃气已成为城市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之一。燃气管网系统作为输送燃气的工程设施,是城市生命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市燃气管网已进入事故多发阶段,燃气管网泄漏事故频发且极易演化产生一系列次生、衍生灾害,造成巨大的灾害损失。因此,对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演化与风险评价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以往相关研究中存在缺乏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演化相关研究、泄漏致灾风险评价方法较少考虑灾害因素间的影响作用等问题。因此,本文构建燃气管网泄漏致灾演化链、泄漏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模型,对泄漏致灾演化过程及演化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法,进行燃气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研究,为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相关研究及泄漏致灾风险评价相关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基于国内外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灾害案例统计,分析管网泄漏事故主要致因因素及泄漏致灾关键因素,构建燃气管网储配站、调压站、主管道及用户端管道的泄漏致灾演化链,分析泄漏致灾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压力超压、流速超速等管道运行因素;恶意破坏、施工不当等外力破坏因素;设备设施老化、设备设施质量缺陷等设备设施缺陷因素;内腐蚀、外腐蚀等腐蚀因素;地震、洪涝等自然因素;维修不及时、检查不到位等安全管理缺陷因素为管网泄漏事故的主要致因因素。足够能量的点火源、燃气泄漏量达到燃烧或爆炸浓度、泄漏位置存在受限空间等因素为管网泄漏致灾关键因素。管网泄漏导致的火灾、爆炸等灾害将可能演化产生一系列次生、衍生灾害后果,主要受灾对象为居民生命、建筑物、城市生命线设施、环境等。致灾演化过程为各种灾害环境因素、致灾因素及受灾对象因素间不断进行正向多层次灾害耦合作用的结果,具有能量流动特性、灾害损失扩大特性、不可控性及可控性等特性。(2)通过致灾演化链分析确定致灾演化过程中的灾害变量因素及其值域,建立变量因素影响作用数据库以确定灾害演化网络结构,建立灾害演化贝叶斯网络模型,对管网泄漏致灾演化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灾害演化过程包含点火源、燃气泄漏量、受限空间等输入变量因素,爆炸灾害、火灾灾害、建筑物受损、交通受损、供电中断等21个演化变量因素,以及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输出变量因素。灾害演化过程中因燃气管网泄漏导致的火灾、爆炸等灾害可能导致城市建筑物、生命线、公共基础设施等受损,引发城市供气、供电、供水等中断,造成企业停产及居民生活障碍,并将可能导致不良社会舆论和公共安全事件的产生。致灾演化将加剧泄漏灾害损害程度,演化过程中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的产生将造成居民伤亡;火灾、爆炸等灾害的产生将造成环境破坏;火灾、爆炸、建筑物及城市生命线受损、企业停产等将造成财产损失。供电中断-财产损失、供电中断-不良社会舆论、供水中断-不良社会舆论、供气中断-财产损失等演化路径为致灾演化关键路径,管网泄漏、燃气泄漏量、火灾、爆炸、生命线设施受损等节点是泄漏致灾演化过程的关键节点,对致灾演化过程与灾害损失结果具有重要影响作用。(3)构建泄漏致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法。结果表明,泄漏致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28个泄漏风险指标、7个致灾风险指标、8个灾害后果指标、以及5个灾害演化指标。其中压力超压与燃气泄漏量、社会抗灾能力与社会易损程度、建筑物密集程度与城市功能依赖程度等1 1组指标间存在影响作用关系。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法的主要步骤为构建风险评价指标混合层次结构模型,建立指标隶属判断矩阵及影响作用判断矩阵,建立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混合矩阵,计算指标归一化权重,并建立风险评价因素集与评语集间的模糊判断矩阵,进行综合风险评价。该方法可以弥补以往常用风险评价方法的缺陷,更简单、更准确进行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4)城市生命线易损程度、城市功能依赖程度、社会易损程度、燃气泄漏量、社会抗灾能力等为管网泄漏致灾风险控制关键点。针对这些风险控制关键点提出加强对管网储配站、调压站等压力、流速控制部位的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城市生命线系统进行检查与维修;充分考虑城市功能间的联系关系,基于城市整体视角组织防灾减灾工作;加强城市居民安全教育,丰富居民燃气安全使用常识与灾害自救知识等燃气管网泄漏致灾风险控制措施。
于兴颖[8](2017)在《大连燃气管道运输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燃气作为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燃气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也不断的提升。伴随城市燃气的快速发展,燃气的管道运输所引发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由于城市燃气具有易燃、易爆、易扩散,有的还具有高毒性质,燃气管道一旦破裂就会给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给社会造成不良的深远影响。在这种环境背景下,对城市燃气管道运输进行风险管理研究,系统地对燃气管道运输进行风险分析,深入研究管道失效原因,建立适合城市燃气管道运输的风险管理体系,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于降低城市燃气管道事故的发生,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大连市城市燃气管道运输的发展历史悠久,远在1907年就诞生了以管道运输方式输送人工煤气的城市燃气企业。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使基础管道兴建需求旺盛,管道业务扩展速度迅猛提升,由此所带来的燃气管道运输风险陡然而增,尤其是面对不同时期建设的燃气管道的风险性质差异大,风险程度各不相同等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致使燃气管道运输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随之而来的是燃气管道事故的不断增加。本文将管道运输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大连燃气管道运输的实际管理中,通过风险管理分析,明确燃气管道运输的风险因素和量化风险程度,依据评价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策略,从而达到降低大连燃气管道运输的运营风险的目的。首先,本文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建立了城市燃气管道运输风险分析模型,分析识别出影响管道失效的风险因素,通过分析风险因素的风险类别及结构重要度,确定管道运输风险评价指标,为燃气管道运输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依据。其次,根据风险分析确定的评价指标,建立大连市燃气管道运输风险评估体系,采用Kent指数评分法并结合专家评分法,根据管道运输的实际运营情况对大连市燃气管道运输进行风险评价,得到单因素风险评价结果;然后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根据主要四类风险因素影响管道事故发生的程度不同确定各类风险因素的权重,通过结合权重的风险评价体系对管道进行整体性评价,最终获得综合评价结果。最后,根据大连市燃气管道运输的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针对大连市燃气管道运输风险的控制策略。特别是通过单因素风险控制策略和综合风险控制策略,对大连市燃气管道运输的高风险管段提出可行性控制策略方案。
李戈[9](2017)在《QH公司天然气储备管理改进研究》文中指出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在改善我国传统能源结构,净化空气,治理雾霾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天然气产业仍处于可以实现较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城市天然气经销企业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清洁采暖,加快治污减霾治理步伐,又恰逢西安市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作为西安地区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QH公司现有的天然气储备模式,储备管理体系急需升级。目前从国内天然气市场供求状况看西安地区冬季天然气供应不是数量上的绝对短缺,而是在采暖期缺少西安天然气消费市场可以接受的廉价的管道天然气,而QH公司天然气储备的关键问题也是缺乏在非采暖季把廉价的管道天然气用最经济的储备方式储备起来在需求旺盛的冬季天然气消费市场上供应。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天然气储备的发展及现状,分析西安市天然气消费市场的特点,工业用户及居民用户消费习惯,层层剖析,推出QH公司现有天然气储备体系将不能适应西安天然气市场发展的需要,用系统分析法得出改进QH公司天然气储备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采用多种措施改进西安地区天然气储备水平,并根据西安地区地质条件提出在西安附近建立内衬岩洞储气库(LRC)的天然气储备方案用于解决西安天然气消费中心季节调峰问题。本文还通过对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变化趋势及天然气市场发展规律的研究提出天然气储备多元化的建议,即逐步实现西安地区气源多元化、储备形式及储备资产的多元化,以期用较小的储备成本获得最合理的天然气储备,灵活应对未来市场变化。
窦磊[10](2017)在《基于自增压广义预测算法的LNG气化站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LNG,即液化天然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是我国清洁化石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而监控系统的合理与否对LNG气化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大意义。目前LNG气化站监控系统存在环境复杂、出口压力控制滞后、干扰因素多等问题,本文基于自增压广义预测算法,对LNG气化站监控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实现。本文首先对LNG气化站及其工艺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对几种压力控制方式进行比较,提出自增压方式是性价比较高的控制方式。随后对自增压的广义预测算法进行了介绍和理论研究,并设计压力控制器,推导模型。为检验算法功能,使用Matlab软件对PID算法、模糊算法、广义预测算法进行了仿真比较,得出广义预测算法具有自适应性强、响应迅速、抗干扰等优点,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在以上理论基础上,对某LNG气化站进行了监控系统的具体实现。研究了气化站的特点,并根据相应特点对监控系统进行了框架设计,使用二级计算机控制,以工控计算机作为上位机,使用S7 PROFIBUS下挂DP从站ET200M的形式,在气化站现场选择合适的变送器等设备,控制系统采用了S7系列PLC,嵌入式屏幕等硬件,采用MCGS、STEP7 SMART等配套的软件,基于自增压广义预测算法进行编程,最终完成了整套的气化站监控系统设计。本文是对LNG气化站监控系统的一次完整探索与研究,对今后LNG气化站的监控系统的合理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二、天然气储配站若干消防问题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然气储配站若干消防问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LNG储配站风险评价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储配站风险评价流程 |
2 储配站风险评价原则 |
3 储配站风险评价技术 |
3.1 风险评价方法 |
3.2 风险评价存在的问题 |
4 储配站风险优化建议 |
4.1 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
4.2 采用合理的风险评价技术 |
5 结论 |
5.1 |
5.2 |
5.3 |
5.4 |
(2)城镇燃气管网系统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研究现状 |
1.2.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基础理论方法 |
2.1 基于HAZOP和风险矩阵的风险评估方法 |
2.1.1 危险性与可操作性分析 |
2.1.2 风险矩阵 |
2.2 不确定条件下事故概率风险评估方法 |
2.2.1 蝴蝶结模型 |
2.2.2 贝叶斯网络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HAZOP和风险矩阵的城镇燃气储配站风险评估 |
3.1 储配站工艺及特点 |
3.1.1 燃气储配站场简介 |
3.1.2 工艺流程简介 |
3.1.3 关键工艺和设备 |
3.1.4 储配介质危险性分析 |
3.2 某储配站风险评估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确定条件下城镇燃气管道泄漏事故概率风险评估 |
4.1 城镇燃气管道泄漏事故概率评估方法 |
4.1.1 燃气管道泄漏事故蝴蝶结模型建立 |
4.1.2 燃气管道泄漏事故贝叶斯网络建立 |
4.1.3 燃气管道泄漏风险评估 |
4.2 某燃气管道泄漏风险评估 |
4.2.1 燃气管道泄漏事故蝴蝶结模型建立 |
4.2.2 燃气管道泄漏事故贝叶斯网络建立 |
4.2.3 燃气管道泄漏风险评估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D城市燃气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 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
2.2.1 PEST分析 |
2.2.2 波特五力分析 |
2.2.3 SWOT工具 |
2.2.4 外部与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
2.2.5 定量战略规划矩阵 |
2.2.6 层次分析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D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经济环境分析 |
3.1.2 社会环境分析 |
3.1.3 政治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1 新进入者威胁 |
3.2.2 供方力量 |
3.2.3 买方力量 |
3.2.4 替代品 |
3.2.5 竞争的激烈程度 |
3.3 D公司外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D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
4.1 D公司概况介绍 |
4.1.1 D公司简介 |
4.1.2 D公司组织结构概况 |
4.1.3 D公司经营情况 |
4.2 D燃气公司资源分析 |
4.2.1 气源资源分析 |
4.2.2 用户资源分析 |
4.2.3 设施资源分析 |
4.2.4 人力资源分析 |
4.3 D燃气公司管理能力分析 |
4.3.1 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
4.3.2 信息化管理分析 |
4.3.3 安全管理分析 |
4.4 D公司内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D公司战略分析与选择 |
5.1 SWOT分析 |
5.2 D公司的发展战略选择 |
5.2.1 战略目标确定 |
5.2.2 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
5.2.3 公司层战略选择 |
5.2.4 阶段性战略思路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D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 |
6.1 气源多元化策略 |
6.2 设施建设策略 |
6.3 生产调度策略 |
6.4 信息化管理策略 |
6.5 安全管理策略 |
6.6 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
6.7 企业文化策略 |
6.8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保定市天然气应急储配设施建设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 论文背景 |
1.2 论文意义 |
1.3 天然气储气库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
2 项目投资经济分析理论 |
2.1 投资收益率 |
2.2 投资回收期 |
2.3 财务净现值 |
2.4 本章小结 |
3 项目的技术方案讨论 |
3.1 项目简介 |
3.2 项目选址及站内布置 |
3.3 工艺技术方案 |
3.4 自控系统 |
3.5 建筑与结构 |
3.6 电气工程 |
3.7 给排水及消防系统 |
3.8 管道系统 |
3.9 本章小结 |
4 投资估算与经济分析 |
4.1 投资估算 |
4.2 财务测算 |
4.3 主要工程量、劳动定员及工程进度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泾县城镇燃气气管网中长期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规划编制背景 |
1.2 城市基本概况 |
1.2.1 区域概况 |
1.2.2 人口现状 |
1.2.3 经济发展 |
1.2.4 交通体系 |
1.3 城市能源结构概况 |
1.4 城市燃气供应现状 |
1.5 规划内容 |
第2章 规划范围及目标 |
2.1 规划范围 |
2.2 规划年限 |
2.3 规划目标 |
2.4 规划原则 |
第3章 气源 |
3.1 气源现状 |
3.2 气源参数 |
第4章 用气规模 |
4.1 燃气负荷预测 |
4.2 用气量预测 |
4.3 高峰用气量预测 |
第5章 天然气输配系统 |
5.1 径县天然气输配系统现状 |
5.2 城市输配系统组成 |
5.3 输配系统压力级制 |
5.4 高压管道规划 |
5.4.1 选线原则 |
5.4.2 管道走向 |
5.5 中压管网系统规划 |
5.5.1 规划原则 |
5.5.2 管网布置 |
5.6 管材、防腐及主要设备 |
5.6.1 管材选取 |
5.6.2 防腐 |
5.6.3 主要设备 |
第6章 燃气输配管网系统仿真 |
6.1 输气管道稳态仿真 |
6.1.1 管道元件数学模型 |
6.1.2 非管元件数学模型 |
6.1.3 稳态模型求解 |
6.2 输气管道动态仿真 |
6.2.1 管道元件数学模型 |
6.2.2 非管元件数学模型 |
6.2.3 节点流量平衡方程 |
6.2.4 中心隐式差分法求解 |
6.3 基于TGNET的天然气中压管网设计比选研究 |
6.3.1 基本参数 |
6.3.2 模型建立与求解 |
6.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6.3.4 投资预算分析 |
6.3.5 方案比选 |
第7章 泾县天然气场站规划 |
7.1 选址原则及要求 |
7.2 泾县天然气场站现状 |
7.3 场站规划设计 |
7.3.1 泾县门站规划 |
7.3.2 储配站规划 |
7.3.3 瓶组站规划 |
第8章 投资匡算与效益分析 |
8.1 投资匡算 |
8.2 效益分析 |
8.2.1 社会济效益分析 |
8.2.2 环保效益分析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一 学术论文与技术报告 |
二 主持、参与的主要工程项目 |
(6)基层安全生产主要风险及控制研究 ——以兰江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概述 |
2.1 安全生产与风险概述 |
2.1.1 安全生产 |
2.1.2 风险 |
2.1.3 安全生产风险 |
2.2 风险管理内容 |
2.2.1 风险识别 |
2.2.2 风险评估 |
2.2.3 风险控制 |
2.3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法 |
2.3.1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 |
2.3.2 模糊综合评价法 |
3 兰江街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兰江街道安全生产现状 |
3.1.1 基本情况 |
3.1.2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
3.2 兰江街道安全生产风险识别 |
3.2.1 安全生产过程中偶然性风险点 |
3.2.2 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中易发生的风险点 |
3.3 兰江街道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
3.3.1 兰江街道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3.3.2 指标权重值确定 |
3.3.3 模糊综合评价 |
3.4 兰江街道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现状 |
3.4.1 常态化安全生产风险排查 |
3.4.2 根据排查结果开展风险分类评估 |
3.4.3 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 |
3.4.4 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3.4.5 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
3.5 兰江街道安全生产风险控制面临的问题 |
3.5.1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
3.5.2 政府风险控制水平存在薄弱环节 |
3.5.3 部分行业安全风险隐患较大 |
3.5.4 产业结构及规划布局仍需提升 |
3.5.5 应急水平有待提升 |
4 国内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 |
4.1 国内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 |
4.1.1 宁波市北仑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 |
4.1.2 上海市青浦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 |
4.2 国外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 |
4.2.1 日本鹿岛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 |
4.2.2 韩国蔚山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 |
5 基层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优化 |
5.1 完善制度建设 |
5.1.1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
5.1.2 明确新兴领域安全管理职责 |
5.1.3 建立部门监管动态机制 |
5.2 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
5.2.1 强化安全发展规划 |
5.2.2 优化产业布局 |
5.2.3 加快“低小散”产业整治提升 |
5.3 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
5.3.1 火灾隐患专项整治 |
5.3.2 道路交通隐患专项整治 |
5.3.3 特种设备隐患专项整治 |
5.4 应急管理 |
5.4.1 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
5.4.2 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演化与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燃气管网泄漏致灾研究 |
1.3.2 致灾演化研究 |
1.3.3 燃气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研究 |
1.3.4 现阶段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及目标 |
1.4.2 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 |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灾害演化与风险评价研究理论基础 |
2.1 灾害基本概念 |
2.1.1 灾害内涵 |
2.1.2 灾害特点 |
2.1.3 灾害形成机制 |
2.2 灾害链演化理论 |
2.2.1 灾害链内涵 |
2.2.2 灾害链演化机理 |
2.2.3 灾害链演化模式 |
2.3 贝叶斯网络理论 |
2.3.1 贝叶斯网络基本原理 |
2.3.2 贝叶斯网络建模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管网泄漏致灾演化链研究 |
3.1 燃气管网及管网泄漏事故统计分析 |
3.1.1 管网结构与功能 |
3.1.2 管网泄漏致灾类型统计分析 |
3.1.3 管网泄漏致灾灾害损害对象 |
3.1.4 管网泄漏事故原因分析 |
3.2 管网泄漏致灾演化链构建 |
3.2.1 管网泄漏致灾关键因素分析 |
3.2.2 管网泄漏致灾演化链 |
3.3 管网泄漏致灾演化链耦合作用分析 |
3.3.1 致灾演化链耦合作用内涵 |
3.3.2 致灾演化链耦合作用类型 |
3.3.3 致灾演化链耦合作用分析 |
3.4 管网泄漏致灾演化链特性分析 |
3.4.1 致灾演化链能量流动特性 |
3.4.2 致灾演化链灾害损失扩大特性 |
3.4.3 致灾演化链不可控性与可控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管网泄漏致灾演化机理研究 |
4.1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节点设置 |
4.1.1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节点确定 |
4.1.2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节点值域确定 |
4.2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结构构建 |
4.2.1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结构初级模型 |
4.2.2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结构模型优化 |
4.3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节点参数计算 |
4.3.1 条件概率参数计算 |
4.3.2 状态概率参数计算 |
4.4 致灾演化机理分析 |
4.4.1 致灾演化贝叶斯网络模型分析 |
4.4.2 致灾演化关键路径分析 |
4.4.3 致灾演化关键节点影响作用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
5.1 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
5.1.1 风险评价目标 |
5.1.2 风险评价体系二级指标确定 |
5.1.3 风险评价体系三级指标确定 |
5.1.4 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体系 |
5.2 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
5.2.1 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法的提出 |
5.2.2 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法步骤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实证研究 |
6.1 管网基本情况介绍 |
6.2 泄漏致灾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 |
6.2.1 指标混合层次结构模型构建 |
6.2.2 指标权重确定 |
6.2.3 风险评价元素集与评语集构建 |
6.2.4 风险水平综合评价 |
6.3 泄漏致灾模糊混合层次风险评价有效性验证 |
6.3.1 泄漏致灾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价 |
6.3.2 泄漏致灾网络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价 |
6.4 泄漏致灾风险控制措施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2008-2017年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灾害案例统计表 |
附录B 泄漏致灾风险评价指标重要度调查问卷 |
附录C 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风险评价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大连燃气管道运输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大连市燃气管道运输的风险现状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3 综合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概述 |
2.1 风险管理概念的提出 |
2.2 风险管理概念的诠释 |
2.2.1 安全和危险 |
2.2.2 事故 |
2.2.3 风险 |
2.2.4 风险分析 |
2.2.5 风险评价 |
2.2.6 风险控制 |
2.3 风险管理理论的内容层次和周期 |
2.3.1 管理内容 |
2.3.2 管理周期 |
2.4 风险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法简介 |
2.4.1 故障树分析法基本名词定义及符号 |
2.4.2 故障树分析法流程 |
2.5 风险评价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 |
2.5.1 模糊层次分析法概述 |
2.5.2 建立管道风险因素层次分析模型 |
2.5.3 构建管道风险因素模糊判断矩阵 |
第三章 城市燃气管道运输的风险评估 |
3.1 城市燃气管道运输的风险管理主要范围 |
3.2 城市燃气管道运输风险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城市燃气管道运输风险评估的基本原则 |
3.4 城市燃气管道运输的风险分析 |
3.4.1 燃气管道的分段 |
3.4.2 燃气管道的风险辨识 |
3.4.3 燃气管道运输风险的后果分析 |
3.5 城市燃气管道运输的风险评价 |
3.5.1 燃气管道运输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 |
3.5.2 燃气管道运输的风险评价过程 |
3.5.3 风险评价结果的应用 |
3.6 管道风险评价方法——Kent指数评分法 |
3.6.1 Kent指数评分法简介 |
3.6.2 燃气管道运输风险因素内容的确定 |
3.6.3 燃气管道泄漏因素分析 |
3.6.4 Kent指数评分法在城市燃气管道运输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
第四章 大连市燃气管道运输风险评估分析 |
4.1 大连市燃气输配管网系统简介 |
4.2 大连市燃气管道运输的风险分析 |
4.2.1 燃气管道分段 |
4.2.2 燃气管道运输第三方损害故障树分析 |
4.2.3 燃气管道运输腐蚀故障树分析 |
4.2.4 燃气管道运输误操作故障树分析 |
4.2.5 燃气管道运输设计及施工缺陷故障树分析 |
4.3 大连市燃气管道运输的风险评价体系构建 |
4.3.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2 大连市“中压1”号管段燃气管道运输的风险评价 |
4.3.3 评价体系中泄漏系数的确定 |
4.3.4 综合评价 |
4.4 大连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价 |
4.4.1 市街中压管网评价 |
4.4.2 市街低压管网评价 |
第五章 大连市燃气管道运输的风险控制策略 |
5.1 大连市燃气管道运输的单因素风险控制的若干策略 |
5.1.1 第三方损害风险的风险控制 |
5.1.2 针对腐蚀因素的风险控制 |
5.1.3 针对误操作的风险控制 |
5.1.4 针对设计与施工缺陷的风险控制 |
5.2 大连市燃气管道运输的整体评价风险控制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风险指标评价标准 |
致谢 |
(9)QH公司天然气储备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 |
1.1.1 国内天然气产业发展历程 |
1.1.2 国内外天然气储备现状及趋势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天然气储备管理的基本理论 |
2.1.1 库存管理概论 |
2.1.2 国内外关于天然气储备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 |
2.1.3 天然气储备的功能 |
2.1.4 天然气储备的形式 |
2.2 供给侧对储备管理决策的影响 |
2.3 需求侧对天然气储备管理系统的影响 |
2.3.1 用户类型分析 |
2.3.2 供气中断对不同类型用户的影响分析 |
2.4 城市天然气公司储备模式 |
2.4.1 城市天然气储备分类 |
2.4.2 城市天然气公司主要储备模式分析 |
第三章 QH公司天然气储备管理现状分析 |
3.1 QH公司基本情况 |
3.2 QH公司天然气储备管理现状 |
3.2.1 QH公司天然气储备管理方式 |
3.2.2 QH公司天然气储备系统的管理架构 |
3.2.3 QH公司天然气储备系统管理流程 |
3.3 QH公司天然气储备系统存在的问题 |
3.3.1 QH公司天然气储备系统的不足之处 |
3.3.2 QH公司天然气储备系统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四章 QH公司天然气储备管理改进方案 |
4.1 QH公司天然气储备管理改进方案的设计原则 |
4.2 QH公司天然气储备体系设计 |
4.2.1 QH公司天然气储备方式的改进 |
4.2.2 QH公司新储备系统管理架构 |
4.2.3 QH公司新天然气储备系统管理流程 |
第五章 QH公司天然气储备管理改进方案的实施 |
5.1 天然气储备管理改进方案的确定 |
5.2 天然气储备管理改进方案的对策 |
5.2.1 优化储备管理组织结构 |
5.2.2 储备管理改进方案的实施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QH公司天然气储备管理改进方案的评价 |
6.2 QH公司天然气储备管理发展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基于自增压广义预测算法的LNG气化站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LNG气化站控制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LNG气化站及工艺概述 |
2.1 LNG气化站介绍 |
2.1.1 LNG简介 |
2.1.2 天然气的储量、开发及LNG产业 |
2.2 LNG气化站的供气过程介绍 |
2.2.1 LNG储配站的工艺流程 |
2.2.2 LNG相关供气技术 |
2.3 LNG站的天然气供应安全保障体系 |
2.3.1 合理的总平面布置和围堰区的建立 |
2.3.2 气化站的消防系统 |
2.4 LNG的调峰与压力控制 |
2.4.1 LNG气化站的调峰方式和调峰工艺 |
2.4.2 LNG储罐自增压过程分析 |
2.4.3 当前国内对LNG出口压力的调节与控制形式 |
2.4.4 本文提出的自增压调峰方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NG气化站控制策略研究 |
3.1 引言 |
3.2 预测控制简介 |
3.2.1 预测控制的产生及发展 |
3.2.2 预测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
3.3 广义预测基本控制算法 |
3.4 隐式广义预测自校正算法的研究 |
3.5 LNG气化储配站广义预测压力控制器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NG气化站控制算法的仿真与比较 |
4.1 仿真软件介绍 |
4.2 参数选择 |
4.3 仿真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LNG气化站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5.1 控制系统基本设计要求与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
5.1.1 控制系统的基本设计要求 |
5.1.2 控制系统中的主要性能指标 |
5.2 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
5.3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
5.3.1 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 |
5.3.2 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 |
5.4 其他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 |
5.4.1 自增压设备要求 |
5.4.2 防雷、防爆和电位平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LNG气化站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6.1 监控软件的选择 |
6.1.1 MCGS组态软件简介 |
6.1.2 显控组态软件简介 |
6.2 监控系统上位机程序设计及其实现 |
6.2.1 出口压力控制程序设计 |
6.2.2 预测控制子程序设计 |
6.2.3 监控系统画面结构框图 |
6.3 监控系统下位机程序设计 |
6.3.1 PLC软件编程环境 |
6.3.2 PLC软件设计 |
6.4 监控软件的描述 |
6.4.1 监控软件的功能 |
6.4.2 监控软件的权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全文工作总结 |
7.1 研究设计成果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天然气储配站若干消防问题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LNG储配站风险评价及优化研究[J]. 赵磊.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21(08)
- [2]城镇燃气管网系统风险评估研究[D]. 卢辰菲.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D城市燃气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陈扬.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4]保定市天然气应急储配设施建设可行性分析[D]. 张金博.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5]泾县城镇燃气气管网中长期规划研究[D]. 宋凯. 西南石油大学, 2019(06)
- [6]基层安全生产主要风险及控制研究 ——以兰江街道为例[D]. 王坚昊. 宁波大学, 2019(06)
- [7]城市燃气管网泄漏致灾演化与风险评价研究[D]. 王春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3)
- [8]大连燃气管道运输风险管理研究[D]. 于兴颖. 大连交通大学, 2017(04)
- [9]QH公司天然气储备管理改进研究[D]. 李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7(05)
- [10]基于自增压广义预测算法的LNG气化站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窦磊. 青岛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