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析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论文文献综述)
张祖衡[1](2021)在《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当代排球运动迅猛发展,国家对排球运动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面对当今阶段排球赛事逐渐增多的情况,培养出一批既充满朝气又富有能力的年轻一代裁判队伍是助推排球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作为体育人才培养的第一基础阵地,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培养学生裁判能力,将排球专项大学生的天赋和特长发挥到极致。排球比赛中的裁判员犹如一位艺术家,一场比赛结束时,技艺高超的裁判员会运用自身智慧使运动员和观众享受比赛,沉浸其中;而技艺拙劣的裁判员会使自己成为场上比赛的主导者,使比赛失去观赏价值,变得索然无味。本文以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以数名黑龙江省内外国际级和国家级排球裁判员以及哈尔滨体育学院部分排球专家、教授为调查对象,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得出以下结论:(1)最终得出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3个分别是业务基础能力、身体及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二级指标32个。整个评价指标体系逻辑缜密、相互关联、逐层递进,能较为系统地反映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的相关要求。(2)本研究所构建的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符合体育学评价规则和统计学要求的,各指标权重分配合理,因此是科学客观的。并和多位该领域专家老师交流后确认,此评价体系操作性较强,也能够如实地反映排球专项大学生的执裁基本素质与能力水平。(3)本研究在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时,采用了AHP层次分析法。3个一级指标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业务基础能力(0.5714)、身体及心理素质(0.2857)、职业道德(0.1429)。(4)本研究所构建的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相关高校单位在培养大学生排球裁判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也能为将来实现裁判员能力评价和能力培养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陈文磊[2](2020)在《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发球灰色局势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排球是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比赛获胜的关键在于进攻得分。发球技术是仅次于扣球的第2得分手段,不但可以直接得分,而且能够破坏对手的一攻。加强发球效果,已经成为高水平运动队的比赛共识和主要策略。研究优秀男女运动员比赛中的发球战术,揭示不同发球技术的运用规律,能够为排球运动员在选择发球方式中提供行为决策,提高发球的战术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以2018年世界排球锦标赛的发球为研究对象,深度挖掘70场比赛中10162次发球背后的规律,借助大数据分析运动员发球的战术选择,旨在为运动训练提过理论参考。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灰色局势决策和逻辑分析法,对2018年世界排球锦标赛运动员的发球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世界排球锦标赛运动员采用大力跳发球、跳起发飘球和原地上手飘球3种方式发球。男子大力跳发球3273次(61%),跳起发飘球2036次(38.32%),上手发飘球4次(0.08%);女子跳起发飘球3900次(80.43%),上手发飘球529次(10.91%),大力跳发球420次(8.66%)。大力跳发球和跳起发飘球分别是男女运动员使用最多的发球方式。2.在每局后5分的关键发球上,男排运动员大力跳发球为主,女排运动员以跳起发飘球主。其中男子大力跳发球771次(62.18%),跳起发飘球468次(37.74%),上手发飘球1次(0.08%);女子跳起发飘球743次(84.82%),上手发飘球71次(7.65%),大力跳发球66次(7.53%)。3.在发球效果上,男子大力跳发球在一传到位、一传半到位、发球直接得分、发球失误方面与跳起发飘球存在着显着差异(P<0.05);女子跳起发飘球在一传到位、一传半到位、发球直接得分、无攻、发球失误方面与上手发飘球、大力跳发球之间差异均非常显着(P<0.05),上手发飘球与大力跳发球之间没有显着差异。4.通过多目标下的灰色局势决策,2018年排球世锦赛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男子运动员选取大力跳发球为最优发球,第四阶段运动员选取跳飘球发球为最优发球,关键比分的发球选择与此一致。女子运动员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以跳起发飘球为最优选择,第三阶段以跳起发飘球和原地上手发球为最优选择,第四阶段以大力跳发球为最优选择。5.多目标下灰色局势决策表明,2018年世界锦标赛关键比分女子跳起发飘球为最优发球。第一阶段跳起发飘球为最优策略,原地上手发飘球为次优策略;第二阶段原地上手发飘球为最优策略,运用大力跳发球为次优策略;第三阶段大力跳发球为最优策略,原地上手发飘球为次优策略;第四阶段原地上手发飘球为最优策略,跳起发飘球为次优策略。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优秀男排运动员在保证发球的攻击性的基础上,应加强发球方式的多样性,进一步加强发球的稳定性,控制发球的落点。在关键比分中大力跳发球的效果不佳,需注重加强队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最大限度的发挥大力跳发球的攻击性,建议日常训练中注意队员的心理素质和模拟比赛情景训练,强化发球效果。2.优秀女排运动员应加强大力跳发球技术的运用,提高跳起发飘球的攻击性。在稳定发挥的基础上,多拼大力跳发球,以加强发球的无攻和直接得分。在发飘球上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发球,加强跳起发飘球和上手发飘球相结合,从而为破攻奠定一定的基础。创新发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发球技术不断的创新,根据个人的自身条件,创造更加有攻击性的发球方法。3.根据多目标下灰色局势决策,建议运动员在不同阶段优先选择最优发球方式,以提高发球战术效果。
王绘[3](2020)在《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项群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和流畅心理状态与竞赛成绩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积极心理学不断发展,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如何保持运动自信心与促进流畅心理状态的出现已成为教练员与运动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理因素作为影响运动员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已经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但是,我国目前的运动心理学研究对流畅心理状态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更为主要的是缺乏结合具体的运动项目和相关心理因素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对青少年体能速度项群运动员的教练制定心理训练计划和心理选材及科学训练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心理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参加2019年重庆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的80名二级及以上(一级12人,二级68人)体能速度项群运动员的运动特质自信心、流畅心理状态和竞赛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比较不同性别、训练年限、组别和家庭背景的青少年体能速度项群运动员在运动特质自信心、流畅心理状态和竞赛成绩的差异,并对青少年体能速度项群运动员特质自信心、流畅心理状态和竞赛成绩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项群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运动特质自信心良好,运动员所感知的运动流畅状态9个维度中,按照均值分由高到低排序,顺序依次为愉快的体验、清晰的目标、注意集中于当前任务、挑战-技能平衡、时间的变换、精确的反馈、高度的控制感、行动意识融合、自我意识的丧失。(2)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性项群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与运动竞赛成绩呈正相关,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越高,运动竞赛成绩倾向越好。流畅心理状态和运动特质自信心呈显着正相关;运动特质自信心与竞赛成绩呈显着正相关。(3)不同训练年限,参赛组别和家庭背景的青少年体能速度项群运动员在运动特质自信心和流畅心理状态各指标均呈显着性差异,主要表现为:训练年限越长的运动员,其流畅心理状态水平越高;不同组别主要表现在注意集中于当前任务变量(青少年组、少年组>少年乙组);自我意识丧失变量(少年组、少年乙组>青少年组);就愉快的体验变量(青少年组>少年组、少年乙组群体);父母一方最高受文化教育程度不同,在“清晰的目标”维度中,呈现出专科及以上显着高于小学(包含以下)、中学(包含中职)显着高于小学(包含以下);“高度的控制感”、“愉快的体验”两维度均呈现出专科及以上显着高于小学(及以下)及中学(包含中职)、中学(包含中职)显着高于小学(包含以下)。在性别变量无显着差异。(4)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项群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在流畅心理状态对运动竞赛成绩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姚鑫潮[4](2019)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足球小场地比赛的机体负荷特征研究 ——基于不同参与人数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足球小场地比赛(Small-Sided Game,简称SSG)是每个参赛队人数、场地规模,比赛时间均少于正常11人制的足球竞赛活动,对于提升技战术能力和模拟实战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从足球运动员、业余爱好者等不同水平人群展开,而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研究却明显不足,由此会降低SSG对我国各级别人群的适用性。为此,本研究以不同足球技能水平的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公共体育足球专选组、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组、运动训练专业足球专项组3个组分别进行了3v3、4v4、6v6的SSG实验,分别测试了参与人的运动中最大心率、平均心率以及运动后的主观感觉运动负荷等级(RPE),组内和组间比较后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在各组别不同参与人数的机体反应比较方面,公体组不同参与人数的运动负荷指标中平均心率间和RPE间呈显着性差异;体教组不同参与人数的运动负荷指标中平均心率间、最高心率间、RPE间均不呈显着性差异;运训组不同参与人数的运动负荷指标中平均心率间、最高心率间、RPE间均呈显着性差异。2.在不同参与人数下各组别的机体反应比较方面,不同足球专项水平3v3形式下运动负荷指标的平均心率间、最高心率间、RPE间均不呈显着性差异;不同足球专项水平4v4形式下运动负荷指标的RPE间呈显着性差异;不同足球专项水平4v4形式下运动负荷指标的平均心率间、最高心率间、RPE间均呈显着性差异。由上述结论,本文得出如下启示:1.足球SSG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和比赛手段,非常适用于我国校园足球当下足球场地缺乏、资源有限等实际情况。实验结果显示,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同指标数据间存在较大差异。2.通过相应人数设置的足球SSG,可以有效发展不同组别的不同专项能力。在公体组中,可以通过4v4和6v6发展专项技术,通过3v3发展耐力素质;在体教组中,可通过3v3、4v4、6v6同时发展技术能力和战术能力;在运训组中,可通过3v3培养实战能力。3.足球SSG运动中心率与RPE之间存在某些相关性,体教组尤为显着,而公体组和运训组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教练员可以根据不同足球专项水平不同参与人数的RPE值及实际,来合理安排练习负荷。
刘大炜[5](2019)在《对2017年世界女排大冠军杯赛中国女排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效果的分析》文中提出近些年,世界女排强国技战术的发展日趋成熟,战术体系也更加完善。在诸多技术环节当中,发球技术的合理使用能够使球队在比赛中更加占据主动,形成对对手的压制,而接发球质量的高低则直接关系到球队是否能够建立起有效的进攻,所以,发球和接发球成为球队在比赛中能否占据主动,赢下比赛的关键所在。进入到21世纪,中国女排的整体实力虽然有所提升,并且在奥运会、世界杯和世锦赛等大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在发球和接发球技术方面,和美国、巴西等世界强国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深入、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中国女排比赛过程中发球和接发球的技术特征,找出中国女排与世界其他女排强国在发球和接发球技术上的差距,对中国女排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2017年女排大冠军杯赛中中国、巴西、俄罗斯、美国女排的比赛,通过查找数据,反复观看比赛实况录像等方法,从发球和接发球的数量,得分和失误,区域和路线等方面分析,综合评价了中国女排发球和接发球在比赛中的运用效果。找出中国女排发球和接发球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中国女排发球和接发球技术的提高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合当下中国女排的实力和地位,得出以下结论:1.发球力度较小、攻击性较弱。中国女排在发球时的力度较于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等队伍更为一般,相对保守,创新不足且稳定性较差。在发球时,中国女排的到位率低,缺乏优势。2.发球技术单一。中国女排在选择大力跳发、跳飘、站立三种发球技术上,是不均衡的,大力跳发以及跳飘的成功率偏低。3.接发球灵活多变、进攻强。中国女排依旧使用传统的技战术,快攻为主、交叉攻为辅,灵活而多变。中国女排的进攻整体水平较高,具备独特且灵活多变的进攻战术。在快球方面,多次单脚背飞、背快以及短平快掩护体现出中国女排的进攻优势。
张丞润[6](2019)在《新时代中国女排精神价值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女排精神”不仅仅是我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更成为我们整个民族不断进取和奋斗的不竭动力源泉,在21世纪的今天,“女排精神”仍能体现出属于一个新时代的价值,我们需要“女排精神”对我国在新的历史格局下的精神引领。另外,就在2018年全国两会的现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队员张常宁在谈到“女排精神”时也讲到:“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女排精神’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运动员方面,在社会的各领域对人们都是一种激励”,正如张常宁所说的我们应该把“女排精神”运用到各个领域,不仅局限在运动员当中,“女排精神”在指导人们生活和实践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新时代女排精神的价值为研究对象,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案例分析、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分析,重点突出在新时代历史背景下“女排精神”对我国的人民群众的影响,关于“女排精神”的价值对我国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这些问题都是值得学术界探讨的,通过对比不同的时代背景剖析“女排精神”,进一步对如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女排精神”进行探讨和分析,特别是在不同的领域中如何体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青少年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女排精神”中不轻言放弃的品质来提升自身的修养,辩证的看待荣辱得失,同时,互联网发达的当今社会,各种电子产品层出不穷,青少年缺乏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女排精神”中的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以及如理进取的态度可以增强青少年的精神动力以及对青少年产生良好的引导作用,并树立正确体育观,青少年也可以通过“女排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女排精神”的指引学会更好的生活,他们可以从内心去改变,通过“女排精神”增加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并从“女排精神”中学习发展终身体育的理念,保持身心的健康。3.运动员可以通过“女排精神”的实例激励自己更好的备战和参与比赛,集体主义精神也是“女排精神”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帮助运动员提升团队配合理念,再者,为运动员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正确看待体育比赛的得失,帮助运动员形成良好的比赛意识,杜绝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4.残疾人也可以通过学习“女排精神”中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人生态度,从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发扬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优秀品质,通过这种精神鼓励残疾人参加残奥会,让残疾人重建信心。5.从整个宏观角度来说,“女排精神”更是中华体育精神的凝练,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我国起到的影响是不同的,另外,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体育强国提供精神动力,更有利于指导我国的体育事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6.新时代如何传承与发展“女排精神”,学校可以通过学习“女排精神”来进行继承和发扬,正确引导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学习,通过新媒体形式传播“女排精神”的正能量,可以潜移默化的修正人们不端的行为,最后通过构建“女排精神”的法律体系、荣誉体系、管理体系来进行传承与发扬。
戚卫杰,李静[7](2019)在《影响排球发球的心理学分析》文中认为本文通过查阅前人文献资料及知网相关研究探究影响排球发球队员的心理学原因,运动员可以根据运动情景中任务的不同变化迅速调整视觉,集中注意力,随着运动员对发球落点进行预判。在比赛中根据比赛的情况,灵活改变发球的方法。教练员应培养运动员的注意力,提高运动员的自控能力,使运动员的注意力进入高度集中状态,有助于在发球时排除干扰,使注意力集中到球上面,从而来适应比赛。日常训练中要加大发球的强度,密度,难度。尤其要加大运动量。在身体处于疲惫状态或比分接近甚至落后时,自己本方的气势下落,技战术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场外的队员的干扰。培养队伍的意志品质,自信心训练得到充分实际运用和进一步提高,以便适应比赛需求。在比赛时运动员可采用心理暗示法,提高发球时的稳定性,提高发球的质量和准确性,也可加强利用场的有利气氛,避免受到不利气氛的影响。排球的技术,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从根本上提高发球的稳定性,提高运动员的发球水平,是运动员走向更高的台阶,比赛前心理调节,比赛中心理调节控制,赛后的总结思考等。
昌羽绂[8](2017)在《影响排球发球成功率的心理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排球比赛当中,不需要队友配合,并且也不会被对方干扰,直接由发球人员独立完成的就是发球这项技术,标志着比赛的开始,同时也代表着进攻的开始。攻击的准确性,可以直接从发球获得得分,使得对手的进攻战术被破坏,并且让队友防守方面的压力得以减轻,增加对手防守方面的难度,可以让队伍的进攻气势更强,最终为胜利奠定基础。发球成功率的多少,和发球队员的心理、身体以及技术水平等息息相关,所占比重最高的当属心理方面的因素。对比赛当中,影响运动员发球的心理因素的剖析,不论是对比赛,还是对教学,或者是平常的训练来说,都是极为重要,并且极为必要的。
詹海根[9](2017)在《排球发球失误的心理原因分析——以2015-2016中国女子排球职业联赛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排球比赛中,唯一一项不受对方干扰的得分技术就是发球。能否有效合理地利用好发球这一重要环节将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而发球的技术发挥如何主要取决于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从心理因素入手,分析排球比赛中发球失误的几个非常典型的情况,阐述提高发球心理素质的方法,使排球教师、排球教练员在抓好发球技术和身体训练的同时,应重视从心理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发球的得分率。
王延美[10](2016)在《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的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排球运动员获取比赛胜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流畅状态是一种全身心忘我的投入到一项任务中去,而且能完全或超常的施展出自己最佳运动水平的意识形态。流畅状态是对于排球运动员心理水平的一种评价方式,在比赛中快速进入流畅状态,稳定发挥技术,抓住先机而提高全队士气,最大限度的激发运动员之间的凝聚力和比赛信心。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对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的因素进行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和采用方差齐性的最小显着性差异法(LSD)的多重比较,探究影响不同运动等级、性别、训练年限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各因素的特征及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的90个因素中,有5个主要共同因素,分别为“赛前科学合理的训练”、“队友间相互的信任”“赛前对对手做了详尽的了解”、“比赛中与队友的交流”、“比赛中积极乐观的心态”。2、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的主要因素由13个因子组成,即比赛情境、非场上参赛人员、队友及对手、自信心和积极的态度、比赛中自身状态、赛前心理准备、适宜的身体准备、比赛动机、目标清晰明确、注意力、比赛装备、赛后总结、营养补给。3、排球运动员的运动等级不同,其比赛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运动等级越高,其比赛流畅状态所受各因素影响程度越小,越容易体验流畅状态。从整体来看,二级运动员所受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显着大于一级运动员对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一级运动员显着大于健将级运动员。4、性别不同,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显着差异:相同影响因素下,男排运动员的流畅状态所受影响程度较女排小。5、不同训练年限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不同,训练年限越长,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所受影响程度越小。以训练年限3年为界,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较训练年限短的存在显着差异的因素少,随着训练年限的增长存在显着差异的因素会减少。
二、试析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论文提纲范文)
(1)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的依据 |
1.2.1 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的重要性 |
1.2.2 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亟待完善 |
1.2.3 中国排球协会高度重视年轻裁判员的培养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排球裁判员 |
2.1.2 排球裁判能力 |
2.1.3 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排球裁判员裁判能力构成方面的研究 |
2.3.2 非排球裁判员裁判能力构成方面的研究 |
2.3.3 体育院校排球裁判员培养方面的相关研究 |
2.3.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问卷调查法 |
3.2.2 文献资料法 |
3.2.3 德尔菲法 |
3.2.4 专家访谈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层次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流程与原则 |
4.1.1 构建的流程 |
4.1.2 构建的原则 |
4.2 初期评价指标框架的拟定 |
4.3 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及分析 |
4.3.1 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
4.3.2 第一轮评价指标专家征询结果分析 |
4.3.3 第二轮评价指标专家征询结果分析 |
4.3.4 第三轮评价指标专家征询结果分析 |
4.4 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
4.4.1 确定权重的方法 |
4.4.2 计算各项指标权重 |
4.4.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4.5 专家认定 |
4.6 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方案优化构想 |
4.6.1 优化评价内容,实现全面发展 |
4.6.2 优化评价方法,注重有机结合 |
4.6.3 优化评价主体,聚焦多元评价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2)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发球灰色局势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1 发球 |
1.4.2 发球类型 |
1.4.3 发球效果 |
1.4.4 灰色系统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观察法 |
2.2.3 灰色系统局势决策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3 研究的基本流程 |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
3.1 优秀排球运动员的不同发球方式现状分析 |
3.1.1 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的不同发球方式现状分析 |
3.1.2 优秀男排运动员在关键发球方式现状分析 |
3.1.3 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的不同发球方式现状分析 |
3.1.4 优秀女排运动员在关键分发球现状分析 |
3.2 优秀排球运动员不同发球方式效果现状分析 |
3.2.1 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不同发球方式效果现状分析 |
3.2.2 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关键发球效果现状分析 |
3.2.3 优秀女子排运动员的不同发球效果现状分析 |
3.2.4 优秀女排运动员的关键发球效果现状分析 |
3.3 灰色局势决策理论 |
3.3.1 决策元、决策向量与决策矩阵 |
3.3.2 效果测度 |
3.3.3 多目标当中的决策矩阵 |
3.3.4 选择效果最佳局势 |
3.3.5 灰色局势决策的基本步骤 |
3.4 优秀排球运动员发球的决策应用 |
3.4.1 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在优秀男排运动员发球决策应用 |
3.4.2 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在优秀男排运动员关键发球的决策应用 |
3.4.3 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在优秀女排运动员发球的决策应用 |
3.4.4 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在优秀女排运动员关键发球的决策应用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3)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项群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和流畅心理状态与竞赛成绩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理论意义 |
1.2.3 实践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关于运动员运动自信心的研究现状 |
2.1.1 概念界定 |
2.1.2 运动自信理论基础及测量 |
2.1.3 运动自信心来源的研究 |
2.1.4 运动自信心影响因素研究 |
2.1.5 运动自信心与竞赛成绩的相关研究 |
2.1.6 运动自信心培养的相关研究 |
2.2 关于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相关研究 |
2.2.1 流畅心理的提出 |
2.2.2 不同类型运动项目流畅心理状态的构成与特征研究 |
2.2.3 对流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及相关变量关系的研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调研对象 |
3.1.2 研究变量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心理测试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3 研究工具及其信效度检验 |
3.3.1 青少年体能主导速度性项群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量表 |
3.3.2 青少年体能主导速度性项群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量表 |
3.3.3 运动竞赛成绩 |
3.4 施测程序 |
3.5 基本思路 |
3.6 研究假设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人口统计变量、运动特质自信心与流畅心理状态的描述统计 |
4.1.1 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人口统计学特征统计 |
4.1.2 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性项群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的总体水平 |
4.1.3 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性项群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总体水平 |
4.2 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性项群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比较与分析 |
4.2.1 不同性别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的差异比较 |
4.2.2 不同训练年限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的差异比较 |
4.2.3 不同组别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的差异比较 |
4.2.4 不同家庭背景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的差异比较 |
4.2.5 重庆市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特征分析 |
4.3 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项群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比较与分析 |
4.3.1 不同性别速度性项群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差异比较 |
4.3.2 不同训练年限青少年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差异比较 |
4.3.3 不同组别青少年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差异比较 |
4.3.4 不同家庭背景青少年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差异比较 |
4.3.5 重庆市青少年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特征分析 |
4.4 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性项群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和流畅心理状态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检验与分析 |
4.4.1 青少年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与运动竞赛成绩的相关性检验 |
4.4.2 青少年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与运动特质自信心相关性检验 |
4.4.3 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与竞赛成绩的相关性检验 |
4.4.4 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和流畅心理状态与竞赛成绩的相关矩阵 |
4.4.5 青少年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和运动特质自信心与竞赛成绩的相关分析 |
4.5 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性项群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和流畅心理状态与竞赛成绩的回归检验与分析 |
4.5.1 青少年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对运动员竞赛成绩的影响 |
4.5.2 青少年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对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的影响 |
4.5.3 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对运动竞赛成绩的影响 |
4.5.4 青少年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和运动特质自信心与竞赛成绩的回归分析 |
4.6 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性项群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的中介效应分析 |
4.7 小结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足球小场地比赛的机体负荷特征研究 ——基于不同参与人数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小场地足球的相关概念及特点研究 |
1.3.2 国内、外关于SSG训练的负荷监控与评定指标 |
1.3.3 国内外有关参与人数的不同对小场地足球比赛的影响研究 |
1.3.4 文献综述小结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数理统计法 |
2.2.3 实验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各组别不同参与人数下的机体反应比较 |
3.1.1 公共体育足球专选组 |
3.1.2 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组 |
3.1.3 运动训练专业足球专项组 |
3.2 不同参与人数下各组别的机体反应比较 |
3.2.1 人数较少(3V3) |
3.2.2 人数中等(4V4) |
3.2.3 人数较多(6V6)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4.1 影响本实验机体反应运动中心率的因素 |
4.1.1 影响本实验机体反应的可能性因素 |
4.1.2 影响本实验机体反应的因素类型划分 |
4.2 本实验不同组别参与人群的差异分析 |
4.2.1 体能差异 |
4.2.2 技术与战术能力差异 |
4.3 能力因素与参与人数对机体反应的影响 |
4.3.1 能力因素对机体反应的影响 |
4.3.2 参与人数对的机体反应的影响 |
4.4 足球SSG运动中心率与RPE的关系 |
第五章 结论与设置策略 |
5.1 结论 |
5.2 我国高校大学足球SSG设置的策略 |
附录1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对2017年世界女排大冠军杯赛中国女排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效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观察法 |
2.2.3 数理分析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中国女排与对手发球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
4.1.1 中国女排与对手发球整体情况分析 |
4.1.2 中国女排与对手发球效果总体对比分析 |
4.1.3 中国女排与对手发球攻击性效果总体对比分析 |
4.1.4 中国女排与美国女排发球方法及其效果与发球攻击性效果的对比分析 |
4.1.5 中国女排与韩国女排发球方法及其效果与发球攻击性效果的对比分析 |
4.2 中国女排与对手接发球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
4.2.1 一传技术的效果分析 |
4.2.2 主攻手队员接发球技术运用效果的对比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发球力度较小、攻击性较弱 |
5.1.2 发球技术不平衡、技术单一 |
5.1.3 接发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
5.1.4 关键位置球员一传到位率较低 |
5.2 建议 |
5.2.1 模拟比赛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发球训练 |
5.2.2 加大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锻炼,形成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的统一整体 |
5.2.3 提高发球的攻击性,加强对发球找点的控制 |
5.2.4 针对不同队员身体条件训练不同发球技术 |
5.2.5 加强运动员接发球跑动和防守意识的训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新时代中国女排精神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新时代 |
2.1.2 中国“女排精神” |
2.1.3 价值 |
2.2 关于“女排精神”的研究 |
2.2.1 “女排精神”传承和发扬的研究 |
2.2.2 “女排精神”时代价值研究 |
2.2.3 “女排精神”与新媒体传播的有关研究 |
2.2.4 “女排精神”相关专着情况 |
2.2.5 国外关于“女排精神”文献成果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案例分析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女排精神”的起源、发展和成熟以及主要内容 |
4.1.1 “女排精神”的起源 |
4.1.2 “女排精神”的发展 |
4.1.3 “女排精神”的成熟 |
4.1.4 “女排精神”的具体内容 |
4.2 “女排精神”对新时代青少年的影响 |
4.2.1 有利于我国新时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
4.2.2 网络传播为青少年体育运动提供动力源泉 |
4.2.3 为青少年培养爱国和艰苦奋斗品质提供精神支持 |
4.3 “女排精神”对新时代老年人的影响 |
4.3.1 有利于孤寡老人更好的融入社会 |
4.3.2 帮助老年人重塑信心和抵御病魔的决心 |
4.3.3 有利于我国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
4.4 “女排精神”对新时代运动员的影响 |
4.4.1 为新时代备战重大赛事的运动员培养积极赛前心态 |
4.4.2 为竞技比赛中的运动员团队配合提供精神动力 |
4.4.3 为新时代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
4.4.4 为新时代的运动员树立起信心 |
4.5 “女排精神”对新时代残疾人的影响 |
4.5.1 为残疾人增加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
4.5.2 是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残疾人奥运会的精神向导 |
4.6 “女排精神”对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积极影响 |
4.6.1 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发扬 |
4.6.2 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
4.6.3 “女排精神”是建设体育强国的精神动力 |
4.6.4 “女排精神”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
4.7 新时代如何传承与发展“女排精神” |
4.7.1 学校对“女排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
4.7.2 新媒体对“女排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
4.7.3 构建“女排精神”荣誉激励制度法律体系来传承与发扬 |
4.7.4 构建“女排精神”荣誉激励制度荣誉体系来传承与发扬 |
4.7.5 构建“女排精神”荣誉激励制度管理体系来传承与发扬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注释部分 |
6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8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9 致谢 |
(7)影响排球发球的心理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
2、比赛中发球的心理类型分类 |
2.1、情绪稳定型 |
2.2、情绪焦虑型 |
3、心理因素对排球发球的影响 |
3.1、运动心理学因素 |
3.2、运动员在比赛时影响心理变化的原因 |
4、发球的心理训练对策 |
5、结论 |
(8)影响排球发球成功率的心理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分类 |
1.1 情绪稳定型运动员 |
1.2 情绪焦虑型运动员 |
2 影响排球发球成功率的因素分析 |
2.1 影响排球发球成功率的内部因素分析 |
2.1.1 比赛经验 |
2.1.2 准备不足 |
2.1.3 身体疲劳 |
2.1.4 意志品质 |
2.2 影响排球发球成功率的外部因素分析 |
2.2.1 比分对运动员的心理影响 |
2.2.2 场地环境对运动员的心理影响 |
2.2.3 人为因素对运动员的心理影响 |
3 提高发球成功率的有效对策 |
3.1 加强理论提高技术 |
3.2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
3.3 加强意志品质和自我调控 |
3.4 自我暗示和念动训练 |
3.5 模拟训练 |
(9)排球发球失误的心理原因分析——以2015-2016中国女子排球职业联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比赛中发球的心理类型 |
2.2 造成发球失误的原因分析 |
2.2.1 内因 |
2.2.2 外因 |
2.2.3 排球发球失误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如图 |
2.3 心理训练的目的 |
2.4 心理训练的方法 |
2.4.1 念动训练法 |
2.4.2 模拟训练法 |
2.4.3 生理负荷训练法 |
2.4.4 心理负荷训练法 |
2.4.5 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 |
2.5 结果 |
3 建议 |
(10)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的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心理状态 |
2.1.2 流畅状态 |
2.1.3 最佳竞技状态 |
2.2 排球运动项目及比赛的特点 |
2.3 排球运动员的专项心理特征 |
2.4 国外有关流畅状态的研究现状 |
2.4.1 流畅状态特征 |
2.4.2 流畅状态模型 |
2.4.3 流畅状态影响因素 |
2.5 国内关于流畅状态的研究现状 |
2.5.1 流畅状态的特征研究 |
2.5.2 流畅状态的影响因素研究 |
2.5.3 流畅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 |
2.5.4 排球运动员流畅状态的相关研究 |
2.6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法 |
3.2.3 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的主要因素调查研究 |
4.2 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的因子分析 |
4.2.1 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流畅状态的主要因子的确定 |
4.2.2 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的主要因子的命名 |
4.3 不同运动等级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 |
4.3.1 男排不同等级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 |
4.3.2 女排不同等级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 |
4.3.3 小结 |
4.4 不同性别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 |
4.4.1 健将级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男、女排差异性研究 |
4.4.2 一级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男、女排差异性研究 |
4.4.3 二级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男、女排差异性研究 |
4.4.4 小结 |
4.5 不同训练年限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 |
4.5.1 男排不同训练年限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 |
4.5.2 女排不同训练年限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 |
4.5.3 小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试析排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论文参考文献)
- [1]排球专项大学生执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张祖衡.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2]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发球灰色局势决策研究[D]. 陈文磊.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3]重庆市青少年体能速度项群运动员运动特质自信心和流畅心理状态与竞赛成绩的关系研究[D]. 王绘. 西南大学, 2020(02)
- [4]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足球小场地比赛的机体负荷特征研究 ——基于不同参与人数的比较[D]. 姚鑫潮.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5]对2017年世界女排大冠军杯赛中国女排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效果的分析[D]. 刘大炜. 山东体育学院, 2019(03)
- [6]新时代中国女排精神价值的研究[D]. 张丞润. 苏州大学, 2019(04)
- [7]影响排球发球的心理学分析[J]. 戚卫杰,李静.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04)
- [8]影响排球发球成功率的心理因素分析[J]. 昌羽绂. 武术研究, 2017(08)
- [9]排球发球失误的心理原因分析——以2015-2016中国女子排球职业联赛为例[J]. 詹海根. 湖北体育科技, 2017(02)
- [10]影响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比赛流畅状态的因素研究[D]. 王延美.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