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阶重采样滤波器的多项式近似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黄戈[1](2021)在《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相位补偿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相较于传统密码体系,量子密钥分发的安全性由不可克隆定理和不确定性原理保证,能够使双方共享一组具有理论无条件安全性的密钥。从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角度来看,量子密钥分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量子密钥分发主要分为离散变量类协议和连续变量类协议两大类。其中,基于高斯调制相干态的连续变量类协议具备成本低,兼容性好,稳定性强等诸多优势,吸引了大量学者进行研究。在实际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相位噪声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将导致系统的传输距离缩短、安全密钥率降低,因此相位补偿对提升系统性能至关重要。与基于电势差、协方差算法不同的是,卡尔曼滤波能够有效降低外界噪声的影响,进一步提高相位补偿精度。本文针对相位漂移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实时相位补偿方案,具体的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完成基于高斯调制相干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数学建模,设计基于FPGA的卡尔曼滤波计算架构,主要分为状态预测、增益计算以及预测校正等模块,并在Kintex-7系列开发板上进行实现。2.测试相位噪声,分析系统的相位噪声特性,同时验证信号帧结构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相位噪声均值和方差分别为1.59和10378.53,相位漂移速率约为364.15°/s(6.36rad/s)。3.测试相位补偿算法精度,在不改变参考帧信噪比方案中,当信道衰减为13dB时,残余相位噪声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0.86和138.03;在对参考帧进行放大后,同等条件下残余相位噪声的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0.37和49.68,当信道衰减为20dB时,残余相位噪声的均值和方差分别为-0.81和275.71。
李昂迪[2](2021)在《基于ZoomFFT的水声OFDM通信系统设计理论研究》文中认为“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发展海洋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水声通信是研制海洋装备的关键技术之一。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在水声通信(Underwater Acoustic Communication,UWA)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快速傅里叶变换由于其低复杂度和易于实现而被用作OFDM技术的主要手段。然而,水下声信号的有效信息通常集中在狭窄的频带中。因此,将FFT算法用作水下声OFDM信号解调算法将导致实际有效信息所在的频带的频谱分辨率过低的问题,这将导致实际解调将受到由栅栏效应引起的频谱泄漏和频谱失真的影响,这导致水下OFDM通信系统的声学遭受许多限制,例如窄带干扰。结果,限制了水下声OFDM系统的性能改进。本文针对水声通信物理层调制解调算法的栅栏效应的问题研究了选带傅里叶变换(Zoom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ZoomFFT)算法在水声OFDM系统中的应用。本文首先详细研究了ZoomFFT算法的原理及实现。本文详细的比对了ZoomFFT算法的性能和FFT算法的性能的相同点和差别。接下来本文又详细的探究了ZoomFFT算法和FFT算法对通信信号的影响。在完成对ZoomFFT算法原理的研究后。本文开始研究在OFDM通信体制下如何使用ZoomFFT反变换调制发送信号,如何使用ZoomFFT是算法处理接收信号。并详细分析了加入ZoomFFT算法后对整个通信系统产生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前面对ZoomFFT的研究设计了基于ZoomFFT的水声OFDM通信系统。最后本文采用厦门五缘湾实测信道数据和吉林松花湖实测信道数据作为参数值代入水声信道模型中建立仿真信道模型,通过仿真实验的手段测试通信系统的性能。得到了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接着在真实信道环境下对本文提出的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本文提出的基于ZoomFFT的水声OFDM通信系统,通过使用ZoomFFT算法替代FFT算法实现OFDM通信体制。通过引入ZoomFFT消除水声通信中由频谱失真和栅栏效应引起的窄带干扰等问题。进一步的提高了水声OFDM通信系统的性能。随着人类对海洋的进一步的探索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对高性能的OFDM通信技术的需求。基于ZoomFFT的水声OFDM通信系统将为满足人们对更高性能的通信系统的追求提供一种思路。
王宇[3](2021)在《助推—滑翔飞行器高精度轨迹跟踪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助推-滑翔飞行器研究逐渐成熟,世界航天强国开展了大量相关试验,部分国家的助推-滑翔飞行器已进入战斗值班状态。不同于运动形式固定的弹道式目标,助推-滑翔飞行器具有飞行阶段多、机动能力强、机动形式多变的特点,其强突防能力为现有导弹防御系统造成极大挑战,发展助推-滑翔飞行器拦截相关技术刻不容缓,对保护我国国家安全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助推-滑翔飞行器轨迹跟踪技术为整个拦截过程提供目标信息支持,如何提高助推-滑翔飞行器跟踪精度是拦截技术发展的首要难题,关系任务成败。本论文针对助推-滑翔飞行器助推、滑翔两个主要飞行阶段,开展弹道特性分析、运动模型建立以及高精度轨迹跟踪方法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弹道特性分析,完成了助推-滑翔飞行器高精度运动模型构建。首先,从助推-滑翔飞行器的助推段受力分析出发,总结了其弹道特性。进而对飞行器助推段运动微分方程进行合理假设和简化,建立了兼具符合运动特性与形式简单优点的助推段运动模型。然后,针对滑翔段机动能力强、机动形式多变的问题,分析滑翔段常见机动形式的特点并建立完备模型集。其中,建立了“当前”统计模型描述平衡滑翔和横向机动形式,利用带有指数衰减项的正弦波自相关自适应均值随机过程描述跳跃滑翔目标机动加速度,提出了更符合跳跃滑翔特点的非零均值衰减震荡正弦波模型,为后续轨迹跟踪方法研究奠定了基础。2)为提高助推-滑翔飞行器助推段轨迹跟踪精度,对助推段跟踪传感器——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其量测噪声为量化噪声,建立了量化噪声模型,分析了量化噪声特性。传统滤波方法基于高斯噪声假设,在量化噪声条件下面临跟踪精度差的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卡尔曼滤波框架,推导了量化量测下状态量期望和协方差计算方法,提出了量化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然后基于贝叶斯估计框架及粒子滤波思想,并结合量化量测概率密度函数,提出了近似最优的量化遗传重采样粒子滤波方法,方法中引入自然界遗传进化的思想进行重采样,以避免粒子退化问题并保证粒子多样性。针对量化噪声导致的多维高斯积分困难问题,将Genz转换和伪蒙特卡洛积分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多维高斯数值积分方法。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在跟踪精度方面的优越性。3)在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组网跟踪助推-滑翔飞行器场景下,分别针对角度量测和像素坐标量测提出了基于混合一致性的分布式滤波方法。其中,基于混合一致性方法设计了分布式滤波框架,以去中心化的方式收集量测信息并估计目标状态,以量测一致性和信息一致性方法相结合的混合一致性方式实现系统高精度快速一致。为解决角度量测方程的强非线性问题,从量测方程转换的角度出发,将非线性量测方程转化为与飞行器状态线性相关的伪量测方程,并对转换误差进行补偿,与混合一致性分布式信息滤波框架相融合,提出了角度量测混合一致性分布式伪量测信息滤波方法。在像素坐标量测下,基于Sheppard校正方法处理了量化噪声,采用五阶球面-径向容积规则处理了系统非线性,与混合一致性分布式信息滤波框架相融合,提出了像素坐标量测混合一致性分布式容积信息滤波方法。设计了传感器组网助推段轨迹跟踪数学仿真,对算法的一致性速度、准确性进行了验证。4)由于助推-滑翔飞行器滑翔段机动能力强、机动形式多变,且主动雷达易遭受虚假数据注入攻击,导致传统轨迹跟踪算法精度差。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变结构多模型滤波方法。首先,建立了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模型和攻击条件下的主动雷达量测模型,设计了攻击参数伪量测方程使攻击参数可估计,提出了“攻击检测-攻击参数估计-攻击参数补偿”的虚假数据注入攻击处理思路,以处理虚假数据注入攻击长期存在的场景。然后,基于模型集激活与模型集终止操作合并的思路,根据边缘模型概率设计模型集自适应策略,通过修正新息完成了攻击参数补偿,提出了新的变结构多模型方法,以减小传统变结构多模型方法的模型竞争,补偿攻击参数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了所提算法在轨迹跟踪精度方面的优越性,并分析了攻击强度对所提算法的影响。
徐扶贤[4](2021)在《基于GA-TED的低抖动定时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大容量多媒体业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无线数字通信技术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更大的通信容量、更高的带宽利用率、更可靠的传输稳定性以及更快的通信速率。具有高带宽利用率和强抗噪声干扰性能的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技术经常被应用在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中,作为整个通信系统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部分,数字接收机的设计是影响整个通信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而定时同步模块又是数字接收机进行符号判决前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定时同步技术主要用于纠正由于发送-接收机之间时钟不同源而产生的定时偏差,以保证能在最佳采样时刻进行信号采样,降低通信传输的误码率。论文将围绕高阶QAM调制方式下数字通信接收机中的定时同步技术开展研究。首先,论文梳理了定时同步技术的基本理论。通过对传统Gardner定时同步算法实现原理的研究和分析,阐明了导致定时同步环路产生定时抖动的主要原因——带外高斯噪声与高阶QAM信号非零中间采样值所导致的环路自噪声。因此,论文从64QAM信号的码元跳变特点入手,对传统Gardner定时误差估计公式进行修正以达到降低环路自噪声的目的;并且根据定时误差信号的频谱特点,通过增设优化预滤波器的方式来达到降低带外高斯噪声的目的。在论文研究的输入限制性条件下,完成基于优化定时误差检测器+优化预滤波器的低抖动定时同步方案的设计。然后,论文根据改进的低抖动定时同步方案搭建仿真模型,并通过功能仿真和性能对比仿真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中功能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的低抖动定时同步方案能有效地纠正500ppm以上的定时偏差;通过对性能对比仿真结果中的环路收敛曲线、星座图和眼图的分析,验证了改进的低抖动定时同步方案对定时抖动的抑制强度比未经消抖处理的定时同步方案提高了75%。最后,使用Verilog HDL硬件编程语言对论文提出的低抖动定时同步方案进行FPGA工程实现,并在基于AD9371和XC7A200T-FBG676-2的板级通信平台上进行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在200Mbps的数据速率下,论文所提出的基于优化定时误差检测器+优化预滤波器的低抖动定时同步方案能有效地纠正500ppm以上的定时偏差,满足了论文的设计要求。
刘文康[5](2020)在《中高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高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在时间分辨率,覆盖能力上要明显优于目前的低地球轨道SAR,作为下一代星载SAR的重要候选体制之一,近几年成为国内外SAR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论文挖掘并总结了中高轨SAR在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上的难点和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了中高轨SAR成像参数设计,工作模式设计,大场景成像算法,舰船成像特性等几个重要方面,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复杂成像几何分辨率计算与成像参数优化方法。分辨率作为SAR系统的关键指标之一,通常由带宽、合成孔径角以及成像几何决定。由于中高轨SAR卫星速度、波束指向,地表曲面的变化导致成像几何较为复杂,传统分辨率评估以及成像参数设计方法不再适用。本文从中高轨SAR斜距平面的距离、方位分辨率出发,根据斜距平面与地距平面的几何映射关系,得到了地表分辨率的解析表示方法,并且根据地表分辨率椭圆长轴约束和面积最大化准则,提出了信号带宽与合成孔径时间的优化设计方法。另外还将该方法扩展应用到双基模式中,并分析了参数设计和双基构型对于双基SAR成像分辨率优化的重要性。该方法为中高轨SAR复杂成像几何分辨率分析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分析工具,并解决了成像参数设计的难题。2.提出了一种两维波束扫描(2-Dimensional Beam Steering,2DBS)方法。中高轨道显着的弯曲特性导致波束足迹速度具有明显的时变特性,导致波束驻留时间和方位分辨率难以保持恒定;另外大斜视模式下严重的距离徙动、中心斜距变化会给数据存储带来较大负担,导致成像幅宽受限。针对这两点,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波束扫描方法,通过方位波束扫描速率设计,能够控制波束驻留时间以达到所需的分辨率,在斜视模式下通过俯仰波束扫描速率设计,结合变脉冲间隔技术,可以有效减小数据量或者扩展成像幅宽。本方法为中高轨SAR通用成像模式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3.提出了一种基于方位时频联合重采样(Joint Time-Doppler Resamplings,JTDR)的成像方法。针对中高轨SAR时变卫星速度和弯曲轨迹导致的信号严重的方位空变问题,首先通过方位时域重采样方法去除参考距离上的目标多普勒调频率的方位空变特性;利用改进的距离CS算法可以实现场景中目标点统一的距离徙动校正;针对多普勒参数存在的剩余空变影响方位精确聚焦的问题,在多普勒域进行第二步方位重采样,将剩余多普勒空变调制统一校正,进而实现大场景的统一聚焦成像。该研究为中高轨SAR正侧视模式提供了一种精确且简洁的成像算法。4.提出了大斜视模式下采用变脉冲间隔时间技术(Variable-Interpulse-Time Technique,VIPT)进行回波录取,并提出了改进的时频联合重采样算法。本文针对中高轨SAR大斜视模式成像面临的主要难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超长合成孔径时间、严重距离徙动、分辨率不均衡等;提出采用VIPT对回波进行录取,解决大斜视情况下严重距离走动的问题;将时频联合重采样算法扩展到大斜视模式成像中,首先利用方位时域重采样来处理信号包络的方位空变,接着提出了扩展的距离徙动(Range Migration Algorithm,RMA)算法来处理距离空变的距离徙动,最后采用多普勒重采样的方法来处理剩余的高阶多普勒参数,由于方位时间重采样可以直接处理非均匀采样的回波数据,因此该算法处理大斜视非均匀采样数据的运算效率较常规算法具有显着优势。5.提出了基于最优坐标系变换(Optimal Coordinate System Transformation,OCST)的高效率成像方法。常规的中高轨SAR数据处理算法通常分别处理信号的距离、方位空变,处理流程较为复杂,本文针对二维空变校正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法,首先从大场景内散射点的多普勒调频率分布出发,通过最优坐标系变换将信号的二维空变集中到一个维度上,新的方位维对应于多普勒调频率等值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数据满足方位平移不变性,随后即可应用常规距离空变校正算法进行成像处理。为了实现大场景边角区域的精确聚焦,在方位脉压前引入了改进的多普勒重采样处理,解决高阶多普勒参数的空变,并消除最优坐标系变换操作引起的方位聚焦位置偏移。本研究为中高轨SAR信号两维空变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率处理方法。6.分析了长相干处理时间内舰船聚焦的特性和难点。广域海洋目标监视是中高轨SAR的重要潜在应用之一,然而,由于中高轨SAR卫星速度较慢,获得与距离分辨率相当的方位分辨率要求的合成孔径时间大大增长,当相干处理时间增加时,摇摆舰船的复杂运动将显着增加舰船方位聚焦的难度。本文首先分析了舰船和雷达平台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时变特性,接着基于投影切片定理,分析了点响应函数不规则旁瓣的成因以及波数域支撑区的特性,最后分析了等效斜距平面发生变化时,成像平面以外的目标无法聚焦,并在成像平面上生成复杂的投影轨迹的原因。本文的分析能够为长合成孔径时间舰船成像算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张文海[6](2020)在《多转子燃气轮机谐频振动同步跟踪方法研究》文中提出燃气轮机是管道、船舶、航空等行业重要的旋转机械设备,为满足不同需求,其运行工况较多,工况变化频繁迅速,为保证燃机在各工况下安全、可靠运行,有必要对非稳定工况进行振动状态监测。传统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已较为成熟,但不适用于变工况运行下的燃气轮机状态监测。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多转子燃气轮机谐频振动同步跟踪方法,主要分为谐频分量的幅值趋势跟踪及波形提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无键相或键相与振动不同步场合的转速提取问题,导致谐频振动分析时目标阶次偏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同步提取变换(SET)的转速提取方法。首先,对振动加速度信号积分得到转子工频成分明显的振动速度信号;然后,参考同步性较差的转速数据在振动速度信号中使用同步提取变换方法提取瞬时频率(IF),即可得到同步精确的转速数据。通过对仿真信号及实际燃机运行数据的处理,对比了几种常用时频分析方法,采用Renyi熵参数衡量时频分析效果,验证了提出方法在燃机同步转速提取场合的有效性;(2)针对变负荷过程中谐频分量跟踪问题,提出了基于计算阶次跟踪(COT)的两种阶次瀑布图切片的幅值趋势跟踪方法。通过仿真数据及工程数据分析,对二者从幅值准确性、计算效率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等时间间隔的阶次瀑布图切片算法,在幅值精度及运算时间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取燃机谐频分量的幅值趋势;(3)为解决卡尔曼滤波阶次跟踪方法(VKFOT)参数设置困难、计算时间较长以及阶次偏移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改进VKFOT方法的谐频分量提取方法。通过仿真信号及工程数据分析,证实改进方案有以下三个优点,易于设置滤波参数,可以解决振动转速不同步带来的阶次偏移问题,有效提升计算效率,因而能够快速准确提取燃气轮机谐频振动分量波形。最后,基于MATLAB的APP Designer平台编写了适用于燃机等旋转机械的燃气轮机谐频振动同步提取软件,涵盖目标阶次幅值跟踪与谐频分量提取两大主要功能。软件为谐频振动同步跟踪方法在燃机等旋转机械的振动监测与故障诊断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李非[7](2020)在《通信数字接收机中载波和定时同步方法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在诸多应用中,由于多普勒频偏的影响,数字通信系统接收到的中频信号中往往存在频偏的干扰,使得接收端出现解调错误的问题。此外,由于数字通信系统的发送端和接收端采样时钟晶振之间存在时钟偏差,使得接收端出现采样率偏差的问题。这就对数字通信系统的接收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技术就是同步技术。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同步技术,主要对其中的载波同步和定时同步技术做了改进,获得了新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对传统的载波同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包括平方环、Costas环等,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字Costas环,包括对鉴相器和环路滤波器的改进,提升了Costas环的跟踪性能和载波捕获的速度。MATLAB和FPGA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改进数字Costas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2)对传统的Gardner定时同步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重点对Gardner环中的Farrow滤波器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Farrow滤波器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插值滤波器的定时同步方法,通过MATLAB对其进行了仿真性能分析,并使用FPGA实现了基于Farrow结构的高阶内插器定时同步系统。MATLAB和FPGA仿真的结果表明基于Farrow结构的高阶内插器定时同步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定时同步功能。(3)使用Xilinx的xc6slx45t型号的FPGA芯片对上述方法进行了硬件实现,通过Xilinx的Chipscope分别测试了BPSK、QPSK和8PSK三种调制方式以及8MHz、4MHz和2MHz三种符号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载波同步和定时同步性能。本文在数字通信的载波同步和定时同步方法上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到了研究的预期。
董文慧[8](2020)在《有限维非线性滤波的分类及实时无记忆滤波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实世界中的信息由于受到噪声的干扰而无法准确测量,如何对连续的或离散的输入过程中的干扰噪声进行滤除以提取有用信息,或者如何在带有噪声的信号中获得关于有用信息的“最好”估计,此即为滤波。滤波理论作为估计理论中研究最为活跃的分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定位导航、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根据系统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特征,可将其分为线性滤波和非线性滤波。对于一般的非线性滤波问题,如果给出了关于系统状态的后验条件概率所满足的演化方程的描述,则可以求得最优非线性滤波器,而这个可以通过对非归一化的状态条件密度ρ(t,x)所满足的Duncan-Mortensen-Zakai(DMZ)方程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DMZ方程是一个随机偏微分方程,一般情况下难以求解。自上世纪70年代,有限维滤波成为非线性滤波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因为有限维滤波只需要通过计算有限个充分统计量就可给出ρ(t,x)的解析计算式,具有显着优势。受到利用Wei-Norman方法求解时变线性微分算子方程的启发,Brockett,Clark,Mitter等人提出首先通过对滤波系统所对应的DMZ方程中的微分算子生成的有限维李代数进行分类,然后来构造滤波系统的有限维滤波器。Yau及其合作者在21世纪初完成了对最大秩下有限维估计代数的完全分类,但目前对非最大秩下的有限维估计代数的分类研究还很少。本文主要研究一类状态空间维数是4,线性秩为1的非最大秩下有限维估计代数的结构,同时在满足一些条件下构造出了一类新的多项式滤波系统,其相应的Wong-Ω矩阵元素可以是二次甚至是更高次的多项式,此外,利用Wei-Norman方法构造出这类新的系统的有限维滤波器。另一种研究思路是基于偏微分方程的求解来设计实时高效的非线性滤波器。DMZ方程是一个二阶随机偏微分方程,一般很难得到其闭形式解,因此可以通过数值求解DMZ方程的方法来设计次优非线性滤波器。本文基于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Yau-Yau滤波方法来设计非线性滤波器,其中线下部分是求解前向Kolmogorov方程,它是一个与观测无关的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本论文主要通过引入扩展的Legendre多项式,利用Galerkin谱方法数值求解前向Kolmogorov方程,同时给出Legendre-Galerkin谱方法的收敛性分析证明。此外,本文提出的算法分别在时变和时不变的二维非线性滤波算例上进行数值测试,并且与现在常用的滤波算法如扩展卡尔曼滤波和粒子滤波,进行了滤波性能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我们提出的滤波算法的实时高效性以及准确性。
张强辉[9](2019)在《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成像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的接收站承载于高速机动飞行平台,发射站承载于其它独立平台,能够克服传统单基SAR无法对前视区域进行成像的局限性,实现高速机动平台前视二维成像,在精确制导和着陆导航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成像方法是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生成高分辨图像的关键要素,本文对与之相关的高精度回波建模、空间分辨力建模及高效高精度成像算法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仿真验证,主要创新如下:1、提出了双基前视SAR二阶机动非“停走停”回波模型,通过引入脉冲传播期内平台运动二阶项,显着提升了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回波建模精度,为空间分辨力建模和高效高精度成像算法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2、提出了二阶多普勒分辨力模型,通过模糊函数二阶多普勒相位表征平台加速度对多普勒地距分辨力的影响,解决了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空间分辨力的准确度量问题。3、提出了支撑域规整化仿射变换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通过支撑域规整化仿射变换,提升了波数谱利用效率;通过空变重聚焦滤波,解决了波前弯曲导致的大场景边缘目标散焦问题,实现了运动照射源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大场景高效高精度成像。4、提出了时延-视角坐标空间成像算法,利用照射源固定的特点将回波数据映射至时延-视角坐标空间,并构建相应的距离模型,消除了回波时延相位的时频耦合,提升了固定照射源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的成像处理效率。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已通过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这些模型和算法可以有效解决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成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高效高精度的成像处理。
梅海文[10](2019)在《双/多基地SAR成像与定位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双基前视SAR系统通过将收发分置,保持接收机前视接收,发射机侧视照射,完成了对正前方目标区域的二维高分成像,打破了单基SAR的固有缺陷,扩展了SAR系统在俯冲末制导阶段的应用。同时,双基SAR系统不仅拥有“静默”突防、配置灵活等特点,还可以通过改变双基角,获取目标不同角度的散射特性,增强了后续图像处理和目标提取的能力。可见,双基前视SAR成像技术已成为雷达成像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然而与传统SAR信号相比,双基前视SAR的信号拥有了新的特性,如:方位平移不变性的丢失,双平台距离信息的耦合以及方位向定义的模糊等。这些特点均导致传统的成像算法失效。本文以机动平台的运动特性研究为基础,对双基前视SAR的成像体制应用及成像算法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斜距模型作为SAR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础,其表达式的精度和物理参量的显性表示将与后续的算法设计息息相关。本文首先以双基移不变模式和双基移变模式为标准,对双基移不变模式下的无近似斜距模型和单基等效斜距模型进行总结,明确该构型下的方位向定义和等效条件。利用单站固定移变模式,对方位平移不变性的失效问题进行说明。针对移变模式下传统物理参量的距离和方位向定义失效问题,利用双基任意构型下的传统无近似斜距模型进行解释说明,并明确“点到点”的无近似斜距模型及其对应的高阶多项式斜距模型的意义。针对多基任意曲线轨迹下的斜距模型,以双基单元为例,提出四阶近似展开式模型,并利用级数反演获取高精度二维频谱。该部分是后续频域成像方法、波束域成像方法的分析和设计基础。2、与现有机载或弹载双基轨迹设计方法不同,单一某个方向的分辨近似约束已无法满足机-弹双基前视协同模式下的高实时性、低机动性要求和动态特性差异大等要求。故,本文首次提出二维分辨率和分辨单元面积双重约束下的飞机轨迹设计方法。首先,根据不同弹目距下的机-弹平台多普勒贡献情况和飞机飞行参数对系统分辨能力的影响规律,以飞机匀速平飞作为假设条件,得到飞机与目标最大转角。然后,利用影响因子较大的轨道夹角和飞机初始斜视角作为优化输入量,对飞机轨迹进行优化,以确保弹体在整条轨迹下满足成像要求。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对所提算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3、针对机动平台平飞段的双基前视SAR成像中交叉轨迹构型带来的距离线性徙动空变严重、方位调频项的二维空变以及图像形变等问题,本文基于高阶多项式近似斜距模型,首次提出一种基于方位向聚焦频点进行方位非线性变标的频域成像算法,以及反向投影几何形变校正方法。首先,利用Keystone变换消除目标点的大部分距离徙动;然后,与现有方法不同,本文通过成像构型获取方位调频项随方位聚焦频点空变的近似解析式,该方法不仅精度高且适用性强。最后,通过变标完成方位向的均衡化操作,并提出与成像算法对应的反向投影几何形变校正方法,为后续的图像匹配、识别奠定基础。数学仿真和实测数据对所提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4、针对曲线轨迹双基前视SAR构型,波数域类成像方法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为弥补这一空缺,提出一种基于方位向重采样的改进Stolt插值波数域成像算法。该方法不仅实现了徙动量的距离空变,而且基于方位向聚焦频点建立了相位的方位空变特性模型。首先,提出利用时域线性走动完成频谱的“正则化”操作。同时,利用高阶多项式拟合完成二维频谱的距离线性化操作。为结合运动补偿和避免时域聚焦带来的方位补零操作,选择在波数域进行聚焦,并利用方位重采样解决方位调频项的空变问题。所提算法为后续探索双基SAR波数域算法奠定了理论基础。5、针对双基前视SAR体制在末制导阶段应用中的图像定位问题,首次提出一种基于R-D原理的双基前视SAR几何绝对定位方法。首先,在相邻合成孔径中心时刻,利用收发平台与目标的几何关系进行数学建模;再结合无畸变地距SAR图像中的目标与场景中心点的关系,解算目标相对接收平台的位置信息;同时,针对双基SAR系统独有的“空时频”同步误差模型对所提算法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并通过仿真计算反演出定位误差对同步误差的指标约束量。仿真结果验证了定位方法的有效性及误差模型的正确性。
二、高阶重采样滤波器的多项式近似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阶重采样滤波器的多项式近似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相位补偿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论文主要完成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基础知识 |
2.1 量子光学基础 |
2.1.1 光场正则分量 |
2.1.2 相干态 |
2.2 基于高斯调制相干态的量子密钥分发 |
2.2.1 高斯调制相干态协议 |
2.2.2 实验系统结构 |
2.3 零差探测基本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相位补偿算法仿真与实现 |
3.1 相位补偿算法 |
3.1.1 系统模型设计 |
3.1.2 卡尔曼滤波 |
3.1.3 扩展卡尔曼滤波 |
3.1.4 粒子滤波 |
3.2 补偿性能仿真分析 |
3.3 基于FPGA的卡尔曼滤波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实时相位补偿性能测试 |
4.1 基于高斯调制相干态协议的改进系统搭建 |
4.2 相位漂移测试分析 |
4.3 相位补偿性能测试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基于ZoomFFT的水声OFDM通信系统设计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水声信道和OFDM系统原理探究 |
§2.1 水声信道的特征与挑战 |
§2.2 水声信道模型 |
§2.2.1 线性时不变水声信道模型 |
§2.2.2 准静止衰落水声信道模型 |
§2.2.3 非线性时变水声信道模型 |
§2.3 相干水声通信系统原理 |
§2.4 OFDM系统介绍 |
§2.4.1 OFDM原理 |
第三章 ZoomFFT算法原理探究和试验 |
§3.1 频谱细化的概念和思路 |
§3.2 经典ZoomFFT算法原理 |
§3.3 ZoomFFT算法性能分析 |
§3.3.1 分辨率 |
§3.3.2 ZoomFFT算法复杂度分析 |
§3.4 ZoomFFT与 FFT算法的比对及ZoomFFT对水声信号的影响 |
§3.4.1 ZoomFFT直接作用于发射信号 |
§3.4.2 ZoomFFT 算法与FFT 算法对发射信号的影响对比分析 |
第四章 基于ZoomFFT的水声OFDM通信原理分析 |
§4.1 基于ZoomFFT的水声OFDM信号调制原理探究 |
§4.2 基于ZoomFFT的水声OFDM信号解调原理探究 |
§4.3 模型性能分析 |
§4.3.1 传输速率和带宽 |
§4.3.2 总的数据速率 |
§4.3.3 SINR分析 |
§4.3.4 误码率 |
第五章 基于ZoomFFT的水声OFDM通信系统设计 |
§5.1 基于ZoomFFT的水声OFDM通信系统综述 |
§5.2 发射机设计 |
§5.2.1 发射信号帧结构 |
§5.2.2 前导码选择 |
§5.2.3 导频的选择和插入 |
§5.3 接收机设计 |
§5.3.1 信号同步 |
§5.3.2 信道估计 |
§5.3.3 均衡器设计 |
第六章 基于ZoomFFT的水声OFDM通信系统系统性能 |
§6.1MATLAB仿真实验方法及系统参数设置 |
§6.1.1 厦门五缘湾信道 |
§6.1.2 吉林松花湖实测水声信道 |
§6.1.3 厦门大学水声时变信道 |
§6.2 水池实验 |
§6.2.1 实验目的 |
§6.2.2 发射机与接收机参数设置 |
§6.2.3 实验步骤 |
§6.2.4 实验结果 |
§6.3 关于实验结果讨论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文章总结 |
§7.2 文章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3)助推—滑翔飞行器高精度轨迹跟踪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助推-滑翔飞行器发展现状 |
1.2.1 总体发展情况 |
1.2.2 弹道特性研究 |
1.3 轨迹跟踪方法研究现状 |
1.3.1 目标运动模型研究现状 |
1.3.2 非线性滤波方法研究现状 |
1.3.3 量化噪声研究现状 |
1.3.4 传感器组网滤波结构研究现状 |
1.3.5 多模型滤波结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组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助推-滑翔飞行器弹道特性分析及运动模型建立 |
2.1 引言 |
2.2 助推段弹道特性分析及运动模型建立 |
2.2.1 助推段弹道特性分析 |
2.2.2 助推段模型建立 |
2.3 滑翔段弹道特性分析及运动模型建立 |
2.3.1 滑翔段弹道特性分析 |
2.3.2 滑翔段模型建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量化噪声条件下的助推段高精度滤波方法 |
3.1 引言 |
3.2 天基红外预警卫星量化量测建模 |
3.2.1 天基红外预警卫星量化噪声特性分析 |
3.2.2 天基红外预警卫星量化测量模型 |
3.3 量化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 |
3.3.1 量化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推导 |
3.3.2 基于Genz转换和伪蒙特卡洛的高维高斯函数积分方法 |
3.3.3 量化扩展卡尔曼滤波器设计 |
3.4 量化遗传重采样粒子滤波方法 |
3.4.1 贝叶斯估计理论 |
3.4.2 基于遗传重采样粒子滤波的近似最优滤波方法 |
3.4.3 量化遗传重采样粒子滤波器设计 |
3.5 助推段轨迹跟踪数学仿真与分析 |
3.5.1 仿真场景设置 |
3.5.2 仿真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传感器组网助推段高精度分布式滤波方法 |
4.1 引言 |
4.2 基于混合一致性的分布式信息滤波框架 |
4.2.1 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 |
4.2.2 分布式滤波结构 |
4.2.3 混合一致性方法 |
4.3 角度量测混合一致性分布式伪量测信息滤波方法 |
4.3.1 分布式传感器伪量测方程 |
4.3.2 伪量测引起的估计偏差补偿方法 |
4.3.3 基于DHCPMIF-BC方法的滤波器设计 |
4.4 像素坐标量测混合一致性分布式容积信息滤波方法 |
4.4.1 基于五阶球面-径向容积规则的非线性处理方法 |
4.4.2 信息矩阵贡献和信息状态贡献计算方法 |
4.4.3 量化噪声处理 |
4.4.4 基于DHCCIF-SP方法的滤波器设计 |
4.5 传感器组网助推段轨迹跟踪数学仿真与分析 |
4.5.1 仿真场景设置 |
4.5.2 仿真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考虑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变结构多模型滑翔段高精度滤波方法 |
5.1 引言 |
5.2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条件下的主动雷达量测模型建立 |
5.2.1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模型 |
5.2.2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条件下的主动雷达量测模型 |
5.3 考虑虚假数据注入攻击的变结构多模型滤波方法 |
5.3.1 虚假数据注入攻击检测 |
5.3.2 攻击参数估计 |
5.3.3 攻击参数补偿变结构多模型滤波 |
5.4 滑翔段轨迹跟踪数学仿真 |
5.4.1 仿真场景设置 |
5.4.2 仿真参数设置 |
5.4.3 仿真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基于GA-TED的低抖动定时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
1.2.1 定时同步技术的国外动态 |
1.2.2 定时同步技术的国内动态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定时同步基本理论及基础 |
2.1 全数字接收机的基带模型分析 |
2.2 定时偏差类型 |
2.3 定时同步架构 |
2.4 定时误差估计算法 |
2.4.1 M&M误差估计算法 |
2.4.2 早迟门误差估计算法 |
2.4.3 O&M误差估计算法 |
2.4.4 Gardner误差估计算法 |
2.4.5 算法对比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Gardner算法的低抖动定时同步方案研究与设计 |
3.1 Gardner定时同步环路总体架构 |
3.2 插值滤波器设计 |
3.2.1 插值原理 |
3.2.2 插值滤波器的实现 |
3.3 定时误差检测器设计 |
3.3.1 GA-TED的缺陷分析 |
3.3.2 GA-TED的鉴相特性分析 |
3.4 环路滤波器设计 |
3.5 数控振荡器设计 |
3.6 定时抖动的产生原因及抑制方案 |
3.7 定时误差检测器的优化设计 |
3.7.1 定时误差估计公式的修正 |
3.7.2 修正定时误差检测器(m GA3-TED)的载波独立性证明 |
3.8 预滤波器的优化设计 |
3.8.1 预滤波器的原理分析 |
3.8.2 SPSO的优化原理 |
3.8.3 SPSO优化预滤波器 |
3.9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Gardner算法的低抖动定时同步方案仿真验证 |
4.1 定时同步方案的仿真参数确定 |
4.2 定时同步方案的功能验证仿真 |
4.2.1 验证方案的定时相偏纠正能力 |
4.2.2 验证方案的定时频偏修正能力 |
4.2.3 验证方案的载波偏差独立性 |
4.3 定时同步方案的性能对比仿真 |
4.3.1 无定时偏差时的仿真结果分析 |
4.3.2 有定时偏差时的仿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Gardner算法的低抖动定时同步方案硬件实现与验证 |
5.1 数字通信系统整体框架 |
5.2 系统硬件芯片选型 |
5.2.1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选型 |
5.2.2 射频芯片选型 |
5.3 定时同步算法的FPGA实现与仿真 |
5.3.1 插值滤波模块IPF的 FPGA实现 |
5.3.2 预滤波模块PF的 FPGA实现 |
5.3.3 定时误差检测模块TED的 FPGA实现 |
5.3.4 环路滤波模块LP的 FPGA实现 |
5.3.5 数控振荡模块NCO的 FPGA实现 |
5.3.6 重采样模块Resample的 FPGA实现 |
5.3.7 定时同步各模块联合与仿真 |
5.4 板级测试及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中高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安排 |
第二章 中高轨SAR分辨率分析与参数设计 |
2.1 分辨率分析 |
2.1.1 正侧视分辨率 |
2.1.2 基于分辨率椭圆投影的单基分辨率计算方法 |
2.1.3 基于分辨率椭圆投影的双基分辨率计算方法 |
2.2 带宽与合成孔径时间设计 |
2.2.1 单基SAR |
2.2.2 双基SAR |
2.3 仿真结果 |
2.3.1 单基SAR分辨率分析与参数设计仿真 |
2.3.2 双基SAR分辨率分析与参数设计仿真 |
2.4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中高轨SAR两维波束扫描方法 |
3.1 中高轨SAR成像特性 |
3.1.1 条带模式的方位分辨率变化特性 |
3.1.2 斜视模式下的严重距离扩展 |
3.2 两维波束扫描模式 |
3.2.2 波束方位向扫描速度 |
3.2.3 波束距离向扫描速度 |
3.2.4 波束足迹速度 |
3.3 讨论 |
3.3.1 测绘带宽度 |
3.3.2 非均匀采样的成像处理 |
3.3.3 斜视模式下的超宽测绘带成像 |
3.4 仿真分析 |
3.4.2 正侧视模式仿真 |
3.4.3 斜视模式仿真结果 |
3.4.4 全轨道和不同分辨率下的分析结果 |
3.5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基于时频联合重采样的中高轨SAR成像方法 |
4.1 斜距建模与空变特性分析 |
4.1.1 斜距建模 |
4.1.2 空变特性分析 |
4.1.3 距离空变 |
4.1.4 距离方位耦合空变 |
4.2 基于时频重采样的中高轨SAR成像算法 |
4.2.1 时域重采样原理 |
4.2.2 基于改进CS算法的徙动校正 |
4.2.3 频域重采样原理 |
4.3 几何校正 |
4.4 复杂度分析 |
4.5 适用性分析 |
4.6 仿真分析 |
4.7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基于变脉冲间隔时间与改进时频联合重采样的中高轨SAR大斜视成像 |
5.1 中轨大斜视成像问题分析 |
5.1.1 成像几何 |
5.1.2 非理想分辨率特性与超长合成孔径时间 |
5.1.3 严重的距离走动 |
5.1.4 斜视模式变脉间时间设计 |
5.1.5 复杂信号空变特性建模 |
5.2 大斜视成像算法 |
5.2.1 算法流程 |
5.2.2 改进的时域重采样 |
5.2.3 RMA算法 |
5.2.4 改进的频域重采样 |
5.3 几何校正 |
5.4 复杂度分析 |
5.5 仿真分析 |
5.6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基于最优成像坐标系原理的中高轨SAR成像方法 |
6.1 多普勒调频率空变特性分析 |
6.2 最优成像坐标系原理 |
6.2.1 最优正交成像坐标系 |
6.2.2 最优非正交成像坐标系 |
6.3 成像算法 |
6.4 算法讨论 |
6.4.1 等效斜视角与补零数量 |
6.4.2 方位带宽的变化 |
6.4.3 几何校正 |
6.4.4 计算复杂度分析 |
6.5 仿真分析 |
6.6 本章小节 |
6.7 附录 |
第七章 中高轨SAR长相干处理时间舰船目标成像特性分析 |
7.1 摇摆目标与雷达的相对运动 |
7.2 波数域支撑区及点响应函数分析 |
7.2.1 三维波数域支撑区和点响应函数 |
7.2.2 三维波数域支撑区特性分析 |
7.3 三维目标在两维成像平面上的投影特性分析 |
7.3.1 三维目标在成像平面上的投影位置 |
7.3.2 成像平面上的投影分辨率 |
7.4 图像质量提升技术 |
7.4.1 成像时间段与成像平面选择 |
7.4.2 波束谱修剪 |
7.5 本章小节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多转子燃气轮机谐频振动同步跟踪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基于振动信号的燃气轮机状态监测 |
1.3.2 非稳定工况阶次分析方法 |
1.4 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于SET的振动同步转速提取方法 |
2.1 引言 |
2.2 同步提取变换原理 |
2.3 仿真信号验证及时频分析方法对比 |
2.3.1 Renyi熵 |
2.3.2 仿真信号分析 |
2.4 实际案例数据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阶次瀑布图切片的谐频幅值跟踪方法 |
3.1 引言 |
3.2 计算阶次跟踪 |
3.2.1 等角度重采样算法原理 |
3.2.2 滤波定阶方法 |
3.3 阶次瀑布图切片 |
3.3.1 阶次瀑布图算法 |
3.3.2 瀑布图切片 |
3.4 仿真信号验证及性能分析 |
3.4.1 仿真信号建立 |
3.4.2 滤波定阶方法验证 |
3.4.3 阶次瀑布图切片算法性能分析 |
3.5 实际案例数据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改进Vold-Kalman滤波的谐频分量提取方法 |
4.1 引言 |
4.2 Vold-Kalman滤波阶次跟踪方法原理 |
4.2.1 VKFOT方程建立 |
4.2.2 求解方法 |
4.3 基于阶次谱的滤波参数优选方法 |
4.3.1 经验设置方法 |
4.3.2 阶次谱带宽优选 |
4.3.3 基于阶次谱参数优选下的角域VKFOT方法 |
4.4 实际案例分析 |
4.4.1 基于阶次谱的滤波参数优选方法 |
4.4.2 SET与VKFOT结合的谐频波形提取方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应用 |
5.1 引言 |
5.2 软件设计 |
5.2.1 软件架构与界面设计 |
5.2.2 数据导入及基本设置模块 |
5.2.3 瀑布图分析及幅值趋势切片模块 |
5.2.4 基于改进VKFOT的谐频振动波形提取模块 |
5.3 实际案例分析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7)通信数字接收机中载波和定时同步方法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符号率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载波同步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3 定时同步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2章 数字通信同步技术基础 |
2.1 数字通信接收机架构和同步技术 |
2.2 符号率检测技术 |
2.3 载波同步技术 |
2.3.1 基于乘法鉴相器的经典Costas环 |
2.3.2 基于符号乘法鉴相器的Costas环 |
2.4 定时同步技术 |
2.4.1 早迟门定时同步技术 |
2.4.2 Gardner定时同步技术 |
第3章 一种改进的数字Costas环及其FPGA实现 |
3.1 引言 |
3.2 改进数字Costas环的载波同步方法 |
3.2.1 基于反正切的改进鉴相器 |
3.2.2 变参环路滤波器 |
3.3 MATLAB仿真性能分析 |
3.4 改进数字Costas环的FPGA实现 |
3.4.1 匹配滤波器的FPGA设计 |
3.4.2 NCO的 FPGA设计 |
3.4.3 环路滤波器的FPGA设计 |
3.4.4 鉴相器的FPGA设计 |
3.4.5 改进数字Costas环的FPGA性能分析 |
3.5 改进数字Costas环的硬件仿真性能 |
3.6 本章总结 |
第4章 基于Farrow结构的高阶内插器定时同步方法及其FPGA实现 |
4.1 引言 |
4.2 基于Farrow结构的高阶内插器定时同步方法 |
4.2.1 高阶定时误差检测模块 |
4.2.2 基于NCO调整的内插控制器 |
4.3 基于Farrow结构的高阶内插器定时同步方法的MATLAB性能仿真 |
4.4 基于Farrow结构的高阶内插器定时同步方法的FPGA实现 |
4.4.1 内插器的FPGA设计 |
4.4.2 NCO控制器的FPGA设计 |
4.4.3 高阶定时误差计算模块与环路滤波器模块的FPGA设计 |
4.4.4 接口与资源消耗 |
4.5 基于Farrow结构的高阶内插器定时同步系统的硬件仿真性能 |
4.6 本章总结 |
第5章 系统的整体性能仿真与硬件测试 |
5.1 测试系统的仿真性能 |
5.2 测试系统的硬件实现 |
5.3 硬件测试性能 |
5.5 本章总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成果目录 |
致谢 |
(8)有限维非线性滤波的分类及实时无记忆滤波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非线性滤波理论的历史研究和发展现状 |
1.1.1 滤波理论的研究背景 |
1.2 滤波理论的研究现状 |
1.2.1 贝叶斯估计理论 |
1.3 最优滤波理论和次优滤波算法 |
1.3.1 最优滤波理论 |
1.3.2 次优滤波算法 |
1.3.3 实时无记忆非线性滤波器 |
1.4 有限维非线性滤波器和估计代数方法 |
1.4.1 有限维滤波器的结构 |
1.4.2 估计代数方法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结果和展望 |
1.6 论文总体安排 |
第2章 有限维估计代数的结构和分类 |
2.1 预备知识 |
2.2 最大秩下有限维估计代数的分类 |
2.3 非最大秩下有限维估计代数的分类 |
第3章 非最大秩下的有限维非线性滤波器 |
3.1 问题描述 |
3.2 一类新的有限维滤波器的估计代数结构 |
3.3 多项式滤波系统 |
3.4 Wei-Norman方法构造有限维非线性滤波器 |
3.4.1 有限维非线性滤波器的一般构造 |
3.4.2 针对一类新的多项式系统的有限维滤波器的构造 |
第4章 实时无记忆性滤波方法 |
4.1 问题描述 |
4.1.1 已有结果 |
4.1.2 非线性滤波问题的线上-线下算法 |
4.2 Legendre-Galerkin谱方法在非线性滤波问题中的应用 |
4.2.1 Legendre-Galerkin谱方法 |
4.2.2 Legendre-Galerkin谱方法的收敛性分析 |
4.3 基于Legendre-Galerkin谱方法的非线性滤波算法 |
4.3.1 算法设计 |
4.3.2 数值仿真实验 |
第5章 总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成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双基前视SAR理论方法研究 |
1.2.2 双基前视SAR试验验证 |
1.2.3 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特色创新 |
1.3.1 主要工作 |
1.3.2 特色创新 |
第二章 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回波建模与特性分析 |
2.1 平台高速机动条件下的回波建模 |
2.1.1 成像几何与脉冲传播时延 |
2.1.2 传统回波模型的局限性分析 |
2.1.3 基于二阶机动非“停走停”假设的回波模型 |
2.1.4 数值仿真与精度分析 |
2.2 回波特性分析 |
2.2.1 时延徙动特性 |
2.2.2 多普勒特性 |
2.2.3 数值仿真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空间分辨力建模与特性分析 |
3.1 传统地距分辨力模型的局限性分析 |
3.1.1 时延地距分辨力 |
3.1.2 多普勒地距分辨力 |
3.1.3 任意方向地距分辨力 |
3.1.4 局限性分析 |
3.2 基于二阶相位模糊函数的地距分辨力模型 |
3.2.1 二阶相位模糊函数 |
3.2.2 时延地距分辨力 |
3.2.3 二阶多普勒地距分辨力 |
3.2.4 任意方向地距分辨力 |
3.3 数值仿真与特性分析 |
3.3.1 仿真设置 |
3.3.2 特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运动照射源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成像算法 |
4.1 传统双基前视SAR成像算法的局限性分析 |
4.1.1 传统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 |
4.1.2 局限性分析 |
4.2 支撑域规整化仿射变换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 |
4.2.1 支撑域规整化仿射变换 |
4.2.2 算法流程 |
4.2.3 适应性分析 |
4.3 数值仿真与性能分析 |
4.3.1 数值仿真 |
4.3.2 算法运算量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固定照射源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成像算法 |
5.1 时延-视角坐标空间成像算法 |
5.1.1 时延-视角坐标空间 |
5.1.2 算法流程 |
5.1.3 适应性分析 |
5.2 数值仿真与性能分析 |
5.2.1 数值仿真 |
5.2.2 算法运算量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10)双/多基地SAR成像与定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双基SAR技术发展概述 |
1.2.1 双基SAR系统发展现状 |
1.2.2 双基SAR成像相关算法发展现状 |
1.3 双基SAR成像系统关键问题 |
1.3.1 轨迹设计问题 |
1.3.2 双基前视SAR成像问题 |
1.3.3 几何校正问题 |
1.3.4 双基定位问题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安排 |
第二章 双/多基SAR斜距模型与分析 |
2.1 引言 |
2.2 双基SAR斜距模型 |
2.2.1 平行等速构型下的斜距模型 |
2.2.2 单站固定构型下的斜距模型 |
2.2.3 双基任意构型下的斜距模型 |
2.2.4 多基任意曲线构型下的斜距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弹前视构型轨迹设计方法 |
3.1 引言 |
3.2 异构双基前视SAR分辨特性分析 |
3.2.1 距离分辨率 |
3.2.2 方位分辨率 |
3.2.3 分辨率单元面积 |
3.3 基于梯度理论的轨迹设计方法 |
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成像方法 |
4.1 引言 |
4.2 双基前视SAR频域相位滤波成像方法 |
4.2.1 距离向处理 |
4.2.2 方位调制相位空变分析 |
4.2.3 基于频域相位滤波的方位向处理 |
4.3 反向投影几何校正方法 |
4.3.1 投影几何模型 |
4.3.2 投影映射关系 |
4.3.3 反向投影几何校正处理步骤 |
4.4 应用和讨论 |
4.4.1 方位补零分析 |
4.4.2 距离向升采样分析 |
4.4.3 运算量分析 |
4.5 仿真和实测数据分析 |
4.5.1 数学仿真验证 |
4.5.2 实测数据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曲线轨迹双基前视SAR波数域成像方法 |
5.1 引言 |
5.2 曲线轨迹双基前视SAR目标信号特性分析 |
5.2.1 信号的多普勒调频特性分析 |
5.2.2 双基前视SAR频谱耦合特性分析 |
5.3 曲线轨迹双基前视SAR波数域成像方法 |
5.3.1 二维频谱的“正则化”处理 |
5.3.2 方位重采样的二维Stolt插值成像方法 |
5.4 应用与讨论 |
5.4.1 残余相位误差分析 |
5.4.2 图像域目标点聚焦位置 |
5.4.3 运算量分析 |
5.5 仿真与实测数据分析 |
5.5.1 数学仿真分析 |
5.5.2 实测数据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弹载双基前视SAR定位方法 |
6.1 引言 |
6.2 双基前视SAR成像建模及定位方法 |
6.2.1 双基前视SAR空间几何构型及信号建模 |
6.2.2 双基前视SAR绝对定位方法 |
6.3 空/时/频同步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 |
6.3.1 空间同步误差 |
6.3.2 时间同步误差 |
6.3.3 频率同步误差 |
6.4 实验仿真 |
6.4.1 空间同步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
6.4.2 目标点距离向偏移引起的测距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
6.4.3 目标点聚焦位置的偏移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
6.4.4 目标聚焦效果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高阶重采样滤波器的多项式近似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相位补偿算法研究[D]. 黄戈.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基于ZoomFFT的水声OFDM通信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 李昂迪.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02)
- [3]助推—滑翔飞行器高精度轨迹跟踪方法研究[D]. 王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4]基于GA-TED的低抖动定时同步技术研究与实现[D]. 徐扶贤.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中高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关键技术研究[D]. 刘文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6]多转子燃气轮机谐频振动同步跟踪方法研究[D]. 张文海. 北京化工大学, 2020
- [7]通信数字接收机中载波和定时同步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 李非.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2)
- [8]有限维非线性滤波的分类及实时无记忆滤波方法的研究[D]. 董文慧. 清华大学, 2020(01)
- [9]高速机动平台双基前视SAR成像方法研究[D]. 张强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10]双/多基地SAR成像与定位方法研究[D]. 梅海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