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改性水泥砂浆修复水工混凝土腐蚀面

SA改性水泥砂浆修复水工混凝土腐蚀面

一、用SA改性水泥砂浆修补水工混凝土腐蚀表面(论文文献综述)

潘硕[1](2020)在《乳化沥青粉对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更严苛的使用环境和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如水工、海工以及道桥修补工程。而水泥基材料是一种亲水、非均质和多孔的脆性材料。如何提高韧性和耐久性,改善抗侵蚀能力和抗开裂能力,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乳化沥青粉(Emulsified asphalt powder,EAP)是一种以改性乳化沥青为原料,经喷雾干燥制备得到的可再分散沥青粉体材料。作为水泥基材料的改性剂,在防水和修补工程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有关EAP对水泥基材料进行改性的研究和应用较少,且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文研究了EAP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相关作用机理,以期为该类材料更深层次的研究及应用奠定技术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EAP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泥砂浆的刚性、提高了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韧性,有利于提高材料自身的抗开裂能力。当EAP掺量为15wt%时,改性水泥砂浆的弹性模量和压折比分别降低了24.6%和35.2%,同时混凝土的抗冲击韧性显着改善。当EAP掺量在4-6wt%范围时,抗拉强度较普通水泥砂浆提高了约40%。但同时也应指出EAP对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及7-28d强度发展具有一定不利影响。EAP显着改善了水泥砂浆的表面性能。当EAP掺量为15wt%时,改性水泥砂浆的表面吸水率降低为普通砂浆的一半,而内接触角则达到84.8°。此外,表面阻隔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改善水泥砂浆的抗碳化能力。另一方面,EAP还有效削弱了水分在水泥砂浆内部的传输性。在15wt%掺量范围内,EAP降低了水泥砂浆的干燥质量损失和毛细吸水率,同时这也有助于改善水泥砂浆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当EAP掺量小于6wt%时,硬化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不发生明显变化,水化进程受到轻微的延缓作用。但当掺量增加至15wt%时,沥青膜与水化产物交织共生并在一定程度上包裹了部分水化产物,从而降低了C-S-H凝胶的生成量并阻碍了水泥的水化反应进程。孔结构试验结果表明,随EAP掺量提高水泥砂浆的临界孔径逐渐降低。表征不同毛细吸水阶段的传输性指标与临界孔径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临界孔径的降低削弱了水分在水泥砂浆中的传输性,从而有利于改善水泥砂浆的耐久性。制备得到的新拌乳化沥青粉改性水泥砂浆的凝结时间、稠度、稠度损失率和保水率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EAP对新拌水泥砂浆初始稠度和稠度损失率的改善效果均优于相同掺量的苯丙乳液和VAE乳液。同时,5wt%的EAP可略微提高新拌水泥砂浆的保水率。

刘飞[2](2020)在《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界面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季冻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服役期间除遭受车辆荷载,还受环境作用影响,出现多种破坏,诸如角隅裂缝、浸水破坏、冻融破坏和盐冻融破坏等。为尽可能降低路面维修对交通的延误,需要开发快速修补材料。磷酸镁水泥(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作为一种快速修补材料而备受关注。本研究针对季冻区水泥路面板角断裂病害,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采用玄武岩纤维增韧-丁苯聚合物改性磷酸镁水泥砂浆(basalt fiber reinforced and polymer modified magnesium phosphate cement mortar,BFPMPC mortar)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快速修补。考虑到路面结构受力要求,开展了磷酸镁水泥砂浆早龄期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试验;考虑到修补材料承受车辆水平荷载,开展了修补材料和混凝土材料组合构件的剪切试验,评价二者粘结性能。最后,通过强度试验、快速冻融试验和盐冻融试验考察了修补材料的耐水性、抗冻性和抗盐冻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修补材料不仅早期强度高,并且与旧水泥路面的粘结性能较好,表现出较好的耐水性、抗冻性能和抗盐冻性能。界面过渡区(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ITZ)作为结构中力学性能最为薄弱的区域,通常是容易发生病害之处。开展实验设计和方法的探究,通过合理的宏观力学组合试件测试剪切强度,微观层面的纳米压痕和扫描电镜等实验测试修补界面材料属性、观测界面形貌和微裂缝等,分析界面过渡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ITZ内部磷酸镁水泥浆体与水泥浆体粘合充分,在距离硅酸盐水泥浆体10μm附近有裂缝,6h和3d的早龄期缺陷宽度均维持在35μm左右。基于多尺度仿真手段,引入界面运动学原理,建立界面损伤模型,应用DIGIMAT和ABAQUS建立有限元力学分析模型,验证了界面损伤理论和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本文的研究表明,磷酸镁水泥砂浆能够用在季冻区水泥路面快速修补,并且聚合物改性磷酸镁水泥砂浆的修补性能更理想。

王逢睿[3](2020)在《基于胶结结构劣化的石窟岩石加固关键材料体系研发》文中提出本文围绕石窟保护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建立精细的多学科综合调查与研究体系。针对具有长期复杂演化过程的岩石文物综合体,采用精细地质技术进行石窟岩石材料在环境影响下的劣化进程及劣化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目的是揭示在环境变化过程和历史进程中文物岩石材料性能劣化的内在规律,从而指导对保护加固技术的研发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石窟文物保护加固的关键材料体系。在探明岩石材料性能下降的内在规律基础上,以“无机矿物聚合反应”为研究切入点,以增强材料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的耐久性能为目标,验证“通过无机矿物聚合反应提高保护材料耐久性”这一技术推断,发现了偏高岭土作为活性硅铝质材料进行材料胶结结构设计及岩石文物修复的重要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度探索,研究了活性偏高岭土对于提高其它保护材料耐久性的可行性,将其拓展到目前石窟文物保护及岩体结构改良常用的材料体系中,研究其提高既有材料体系耐久性的效果及微观作用机制。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进行适宜的加固配比体系在现场的应用研究。形成一类石窟文物保护加固的关键技术措施。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地质调查及无损检测结果表明刘家峡水库的修建、黄羊河水库的修建、窟顶渗水等,都对石窟的安全赋存造成明显影响。天梯山石窟由于受黄羊河水库影响,水分在渗透压作用下主要通过裂隙和岩体孔隙结构补给于石窟岩体;马蹄寺石窟岩体主要受到雪山融水的补给作用,且越靠近山体顶部的洞窟,岩体含水率越高;炳灵寺石窟在刘家峡水库影响下季节性变化明显,岩体在枯水期仍以受到山体内渗水补给为主;北石窟主要受裂隙水和层间渗水补给作用。对导致石窟岩石材料劣化的环境因素监测结果也进一步表明岩体由于连续的水分补给作用常年处于干湿循环交替状态,岩石材料尤其是浅表层劣化严重。因此研究水与岩石的反复循环作用有助于揭示材料劣化机理。(2)通过针对不同特性的砂岩材料设计饱和-干燥循环试验、室内酸碱侵蚀循环试验、电化学加速侵蚀试验等。揭示了岩石材料劣化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样品中主要的胶结物质Fe和Ca元素含量显着降低,通过微观结构试验可观测到颗粒间的胶结物质断裂,胶结结构劣化。宏观表现为抗剪强度参数粘聚力c显着降低而内摩擦角Φ变化不大。模拟酸碱溶液侵蚀作用和电化学加速侵蚀作用均表明,增加有利于岩样内离子迁移的措施均能加速岩石材料性能劣化,不同的破坏形式也与岩石材料的微结构有关。而当胶结物质不同、胶结结构形式不同时,同为红色砂岩的炳灵寺石窟岩样和马蹄寺石窟岩样又表现出不同的性能下降规律。分析认为由于组分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结构关系及界面类型等会影响到晶间键的弱化进程。证明岩石材料内部微观组织及其力学界面强度降低对耐久性的影响很重要。因此,对于岩石材料的加固,增强胶结物的联结并导致形成新的矿物相、使内部微观结构重新排列是重要的加固材料研发思路。(3)合理利用无机矿物聚合的反应机理,以偏高岭土和石灰石粉为重要原材料,研究生成的反应物对于岩石材料进行修复加固的可行性。通过对经典聚合理论参数进行本土化改进与修正,通过“水化+聚合”反应调控技术实现材料的匹配性设计。试验结果证明加固材料体系在物理力学性能、工作性能、耐久性能等方面均可以与岩石材料的性能相兼容。反应前的偏高岭土原材料中铝相以六配位为主,五配位和四配位同时存在,反应后部分铝相转化为四配位,Si-O-Si链中的部分SiO4基团被A1O4基团取代,偏高岭土参与反应形成网络聚合结构。由此发现偏高岭土作为活性硅铝质材料进行岩石文物修复的重要价值。经过偏高岭土的“结构增强及结构修饰作用”,所制备的材料体系孔隙结构更均匀,具有更低的吸收率,因而具有比原岩更好的环境稳定性。在反应过程中,可通过调节“聚合+水化”的反应程度合理调控反应物聚合程度,形成与石质文物材料更加匹配的结石体结构,满足对于岩石质文物进行安全和有效加固的作用。(4)由于发现活性偏高岭土进行岩石文物材料胶结结构及耐久性设计的重要价值,将活性偏高岭土应用于提高目前石窟保护所应用的水硬石灰胶凝材料体系的物理力学性能及物质微细观结构性能,试验结果证明具有明显的效果:水硬石灰砂浆中引入偏高岭土,能够降低材料的收缩率,提升体积稳定性,当偏高岭土含量为5%、10%、15%、20%和25%时,复合材料的28d收缩率分别为1.2%、1.0%、0.9%、0.8%和0.6%,相对于水硬石灰砂浆,分别下降20.0%、33.3%、40.0%、46.7和60%;水硬石灰砂浆中引入偏高岭土,能够有效提升材料机械性能,当偏高岭土含量为5%、10%、15%、20%和25%时,56d抗压强度分别提升46.5%、88.4%、153.5%、213.9%和244.2%,56d抗折强度分别提升72.0%、92.0%、116.0%、140.0%和152.0%;从侧面反映出体系微结构性能得到改善和加强。偏高岭土的引入,正好可以弥补原有体系在结构上的不足,作为一种结构修饰材料可以在不明显改变原有体系固有特性的情况下显着改善其稳定性和耐久性。因而可以在岩石质文物修复加固中发挥更好的作用。(5)通过采用活性偏高岭土,对目前石窟危岩体抢险加固水泥材料体系进行合理改性,能够设计制备出具有稳定的强度发展规律、良好工作性、高耐久性的结构加固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将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以7.5:2.5进行复掺,并掺加10%的偏高岭土,能够制备出粘接强度较高的加固材料。加入偏高岭土后,能够改善硫铝酸盐水泥水化产物相的界面堆聚形态,使其与既有硬化砂浆结合较好,满足修复补强的要求。该材料体系用于结构修复补强还具有以下优势:高流动性、强度稳定发展,后期强度不倒缩。偏高岭土的掺入提高了硫铝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砂浆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及抗冻性能,增强了修复补强材料的耐久性。因此,在对有文物体赋存的岩体中进行大体量抢险加固的工程作业时,可选用经偏高岭土改性的水泥材料体系

朱道雄[4](2020)在《水电站建筑物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以宝珠寺电站、紫兰坝电站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水工建筑物所处环境的复杂性、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不当以及长期对水工建筑物维护维修工作忽视,各类水工建筑物往往存在着许多缺陷,电站长时间运行缺陷病害引起的问题逐年增多,加强水工建筑物的养护和维修管理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以宝珠寺电站、紫兰坝电站2座混凝土重力坝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岩基上混凝土重力坝常见病害原因及寻求相应处理措施。首先介绍了混凝土重力坝常见的碳化、空蚀冲蚀、裂缝、渗漏、基础缺陷等病害及成因;然后分别采用单一基本指标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定混凝土老化程度,并提出了一般水工建筑物修补原则;随后针对碳化、空蚀冲蚀、裂缝、渗漏、基础缺陷等病害详细列出了常见的处理方法。通过分析水工建筑物运行环境的复杂性,结合尾水锥管里衬混凝土修补周期短、结构缝渗水频繁复漏、混凝土碳化防护材料选择、尾水建筑物防洪标准频繁损毁等,重点探讨了常规材料、工艺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最后结合工程施工实例通过层次分析法评定建筑物老化程度,并研究了各类建筑物病害维修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技术控制要求。通过本课题研究,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管理人员需要掌握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时科学的处理好常见病害,提高水工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研究为电站水工建筑物病害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吴若冰[5](2020)在《改性聚氨酯水泥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硅酸盐水泥是土木工程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然而其抗拉强度低、易开裂、脆性大等缺点限制了水泥基材料的发展。添加聚合物可以改善水泥的工作性能,增强水泥的韧性。但聚合物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溶剂,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既可以改善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又对环境污染较小的聚合物。本文通过改变聚氨酯原材料的配比制备出了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WPU)和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PU),并将这两种材料应用到水泥中改善其性能。首先,采用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WPU)作为改性剂来改性水泥。通过测试吸水率,粘度等技术指标,评估了WPU的性能。其次,通过研究不同掺量(3%,5%,7%和9%)下WPU对水泥流动度、凝结时间、抗折、抗压及粘结强度等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WPU对水泥水化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WPU水泥水化产物微观形貌的变化;通过控制固化剂与PU预聚体反应的温度,以水泥,砂为无机填料制备了一种聚氨酯弹性体,通过四点弯曲荷载-位移曲线表征其韧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WPU延长了水泥浆的初凝,终凝时间,降低了水泥浆的流动度。在同一龄期下,随着WPU掺量的增加,砂浆抗折强度,抗压强度逐渐降低;WPU掺量为3%时28 d粘结强度最大。(2)WPU的掺入抑制了水泥的水化,但没有改变水化产物的种类。相同龄期下,改性后的水泥浆的水化产物较少,但内部结构更为致密。(3)在R值(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聚丙二醇PPG的摩尔比)为2.88时,水泥既不会由于聚氨酯粘度过低沉淀,也不会由于聚氨酯的粘度过高分散不均匀,固化剂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MOCA)在40℃时与预聚体、水泥混合,制备出一种韧性较为优良的复合材料。(4)荷载-位移曲线结果显示,同一掺量下,龄期增长,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荷载-位移曲线的面积随之增大,表明在同一掺量下的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改性水泥复合材料的韧性逐渐增加。同一龄期下,掺量增加,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改性水泥材料的韧性先增加后降低。

李发平[6](2019)在《有机硅改性水泥砂浆性能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内掺三种不同种类(KH550,KH560和KH570)和三种不同掺量(1%,3%和5%)的有机硅制备改性水泥浆和水泥砂浆,综合分析改性水泥浆的工作性能,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试验来表征水化产物的生成种类和数量,采用扫描电镜(SEM)和N2吸附实验来表征改性水泥砂浆的孔隙结构,揭示有机硅改性作用机理。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空白样和不同种类,不同掺量有机硅改性水泥浆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流动度,失水量和保水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同一种有机硅改性水泥浆,随着掺量的增大,水泥浆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在逐渐减小,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呈上升的趋势,对于同一掺量的改性水泥浆,其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大小为:内掺KH550有机硅(SPCP1)<内掺KH560有机硅(SPCP2)<内掺KH570有机硅(SPCP3);有机硅能明显增大水泥浆的失水量和流动度,因有机硅的缓凝作用和自身憎水的作用,导致了保水率降低,增加了工作性能。(2)对空白样和不同种类,不同掺量有机硅改性水泥砂浆在3d,7d,14d和28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以及毛细孔吸水率,新拌砂浆体积密度,稠度,孔隙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改性水泥砂浆力学强度随着有机硅的掺入而呈减小的趋势,且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大而增大。毛细孔吸水率试验表明有机硅的掺入有效增强了水泥砂浆的疏水性。新拌砂浆的体积密度随着有机硅的掺入呈减小的趋势,有机硅的掺入增大了水泥砂浆的稠度且水泥砂浆的孔隙率随着有机硅的掺入而增大。同一掺量的有机硅改性水泥砂浆,其孔隙率由小到大为:内掺KH550有机硅(SPM1)<内掺KH560有机硅(SPM2)<内掺KH570有机硅(SPM3)。(3)采用水化程度实验和XRD,FT-IR,SEM,N2吸附等微观测试手段,分析有机硅对改性水泥砂浆不同龄期微观结构特征的影响。由水化程度试验可知,有机硅的掺入抑制了水泥的水化。对改性水泥浆进行不同龄期的XRD和FT-IR分析,有机硅的掺入并没有改变水化产物的种类,在各养护龄期内也没有新的物质生成,但有机硅能延缓水化产物出现的时间,具有明显的缓凝作用。通过不同龄期的SEM分析可知:相同的龄期内,空白样水泥砂浆内部已经产生了大量的水化硅酸钙凝胶,少量的氢氧化钙和呈现细长针状的钙矾石,但改性水泥砂浆的水化产物相对较少且孔隙结构较大,内部结构较为疏松。采用N2吸附试验可知,有机硅的掺入增大了水泥砂浆的累计孔容和最大吸附量,且随着有机硅掺量的增加,其增大效果逐渐增强。

郭凯[7](2019)在《基于水泥路面薄层修补的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组成设计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泥路面薄层病害是指混凝土表面砂浆功能层出现的一种早期常见破坏,其不仅影响道路美观,长期发展下去还会引起路面的深层结构破坏。目前针对水泥路面薄层修补材料的开发多集中在柔韧性、抗冲击性、耐久性和粘结性提高的方向,本文在对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材料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以乳化沥青、环氧乳液和水泥三者结合辅以纤维对整个体系增韧的复合改性修复材料,通过砂浆配制的形式研发出一种强度高、柔韧性好和耐久性优异的水泥路面薄层修补材料—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研究中,首先根据原材料间的相容性和适应性测试进行乳化沥青和环氧-固化体系材料的优选;然后,在ISO法砂浆配比的基础上,根据乳化沥青、环氧和纤维的目标改性效果优选出原材料掺量范围;最后,在原材料优选掺量范围内,以砂浆的28d力学与弯拉粘结强度和压折比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综合利用极差和矩阵评分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复合改性修复材料的设计比例:乳化沥青、环氧和纤维掺量分别为水泥质量的2%、6%和0.1%。在复合改性修复材料的设计配比基础上,选择砂浆的工作性能和力学强度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水灰比、灰砂比、减水剂和消泡剂的掺量进行单因素测试分析,确定了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的组成设计配比:乳化沥青、环氧、纤维和减水剂掺量分别为水泥质量的2%、6%、0.1%和1.2%,水灰比0.45,灰砂比1:2.5,消泡剂掺量为砂浆质量的0.1%;以乳化沥青和环氧在砂浆拌合过程中的掺入顺序为分类标准,设计出两种拌合流程,通过力学强度测试分析,优选出“乳化沥青后于环氧掺入”的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的拌合流程。以普通、乳化沥青和环氧乳化沥青水泥砂浆为参比,对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的力学强度、柔韧、抗收缩、抗渗、抗盐侵蚀和层间粘结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的力学强度满足水泥路面薄层修补要求,其各项性能均优于其它三种砂浆;乳化沥青的掺入改善了砂浆的韧性,降低了砂浆的压折比,提高了砂浆的层间粘结性能;环氧的掺入进一步提高砂浆的层间粘结性能,同时弥补了乳化沥青掺入对砂浆力学强度的降低;纤维的掺入明显提高了砂浆的抗冲击能力,同时对砂浆的耐久性和层间粘结性能进一步加强。在黑龙江省哈同高速集贤收费站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中,复合改性修复砂浆对水泥路面薄层病害修补的效果良好,验证了其路用性能及使用效果。

刘芝敏[8](2019)在《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砂浆在海洋工程防腐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长期受海水的侵蚀与腐蚀作用,会产生严重的结构破坏,但目前常用的防腐与修复措施并未达到长效节约的预期效果。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砂浆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通常具有优异的防水和耐久性能。经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本研究中优选了环氧树脂、环氧树脂乳液、聚丙烯酸酯乳液作为水泥混凝土/砂浆改性用聚合物并对其主要性能进行研究。其中,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0,环氧树脂、环氧树脂乳液掺量均为020%,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设计强度为M30,环氧树脂乳液、聚丙烯酸酯乳液掺量分别为020%与035%,并对比分析了聚合掺量对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强度及耐久性的变化规律;采用微观表征手段分析了聚合物对水泥混凝土的改性机理。研究中还针对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机构部位及破坏程度提出防腐与修复技术方案及施工工艺。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环氧树脂对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工作性影响较小,并使其力学强度呈现增长后下降的变化规律,耐久性改善程度随环氧树脂掺量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当环氧树脂掺量大于等于5%时,其力学指标与耐久性指标均符合海洋工程混凝土防腐与修复指标要求。2)环氧树脂乳液、聚丙烯酸酯乳液均使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抗压强度有一定程度降低,但可显着改善其体积稳定性、耐久性能,试验研究证明环氧树脂乳液、聚丙烯酸酯乳液最佳掺量范围分别为15%20%与20%25%,但在该掺量范围内环氧树脂乳液改性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低于混凝土修复砂浆强度指标要求,且经济性差。3)根据不同海洋环境分区及其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特点,提出防腐与修复多层体系应用技术。如在浪溅区、水位变动区,钢筋混凝土结构腐蚀程度最严重的区域,采用环氧树脂改性水泥混凝土浇筑+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水泥砂浆保护层+硅烷浸渍剂喷涂等多层防腐措施,从而达到长效耐久的使用目标。结果表明,环氧树脂改性水泥混凝土和聚丙烯酸酯乳液改性水泥砂浆被用作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腐与修复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干缩性能和耐久性等,均符合指标要求,并与旧混凝土牢固粘合,修复效果好,社会经济效益显着。

关国英,罗红霞,赵文杰[9](2019)在《环氧树脂乳液改性水泥基修补材料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水工混凝土,在腐蚀性介质的作用下其使用寿命缩短。加入环氧乳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并且环氧乳液能够显着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性能。介绍了环氧乳液及其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后者分环氧乳液改性水泥砂浆和环氧胶泥两种情况讨论;综述了环氧乳液改性水泥基材料的改性机理,从环氧乳液在水泥砂浆中作用的基本原理、环氧乳液对水泥作用、水泥对环氧乳液的作用以及环氧乳液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微观结构等四个方面讨论。最后,对环氧乳液改性水泥基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姚达[10](2019)在《冲刷与氯离子侵蚀共同作用下水泥基材料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耐久性是土木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决定混凝土建筑结构物的正常服役寿命长短的重要考量因素,尤其是处于恶劣服役环境中的水工构筑物,其面临着冲刷以及离子侵蚀等多种环境因素的破坏和影响,如在近海服役的桥梁墩台、港口码头以及处于所含泥沙较多的江河、湖泊等混凝土结构物。课题以我国近海区域环境为研究背景,重点研究了水工混凝土表面在氯离子侵蚀、泥沙冲刷等作用下的破坏特征,本论文将主要围绕着以下方面进行阐述。1)研究了不同水灰比水工混凝土的抗冲刷性能,综合运用质量损失、骨料面积比、表面平整度等多维度的表征方法,对水工混凝土受冲刷磨损过程及表面形貌演化进行可视化、数值化的综合性地表征;同时,得到了水工混凝土在服役过程中的冲刷破坏速率的变化特性及混凝土表面特征的演化规律,并按照混凝土表面冲刷破坏特征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了冲刷时期的划分。2)采用球磨法改善了纤维及纳米材料在胶凝材料中的分散效果。通过抗压强度、磨损物粒径分析等试验对掺加纤维和纳米材料的不同水灰比混凝土的抗冲刷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冲刷液悬移质对混凝土冲刷破坏的机理,得到了玄武岩纤维及纳米材料对混凝土抗冲刷性能的提升特性与规律,确定了纳米材料在混凝土中的最佳掺量。3)研究了氯离子在不同水灰比混凝土中的扩散规律,并将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混凝土孔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了氯离子侵蚀对混凝土抗冲刷性能的影响特性和机理,利用COMSOL对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并且对氯离子的试验扩散结果进行了模拟验证。预测了不同水灰比混凝土在我国近海海域正常服役的年限。

二、用SA改性水泥砂浆修补水工混凝土腐蚀表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SA改性水泥砂浆修补水工混凝土腐蚀表面(论文提纲范文)

(1)乳化沥青粉对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建筑防水材料及技术的发展历程
        1.2.2 乳化沥青及乳化沥青粉的研究现状
        1.2.3 水泥基材料传输性研究进展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课题研究内容
        1.4.2 课题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及配合比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基准水泥
        2.2.2 P.0.42.5 水泥
        2.2.3 标准砂
        2.2.4 花岗岩机制砂
        2.2.5 乳化沥青粉
        2.2.6 化学试剂
    2.3 配合比及制备过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乳化沥青粉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测试方法
        3.2.1 水泥胶砂强度测试
        3.2.2 轴心抗拉强度测试
        3.2.3 静态抗压弹性模量测试
        3.2.4 抗冲击性
    3.3 乳化沥青粉对水泥胶砂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影响
        3.3.1 抗压强度
        3.3.2 抗折强度
        3.3.3 静态抗压弹性模量
    3.4 乳化沥青粉对水泥基材料韧性的影响
        3.4.1 压折比
        3.4.2 轴心抗拉强度
        3.4.3 抗冲击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乳化沥青粉对水泥基材料耐久性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测试方法
        4.2.1 静态水接触角测试
        4.2.2 吸水率测试
        4.2.3 干燥失水测试
        4.2.4 毛细吸水率测试
        4.2.5 碳化试验
        4.2.6 氯离子渗透试验
    4.3 乳化沥青粉对水泥砂浆表面性能的影响
        4.3.1 静态水接触角
        4.3.2 吸水率
    4.4 乳化沥青粉对水泥砂浆传输性能的影响
        4.4.1 干燥失水试验
        4.4.2 毛细吸水试验
    4.5 乳化沥青粉对水泥砂浆抗侵蚀性能的影响
        4.5.1 抗碳化侵蚀
        4.5.2 抗氯离子渗透侵蚀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乳化沥青粉对水泥基材料水化进程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测试方法及配合比
        5.2.1 水化热测试
        5.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5.2.3 氮吸附(NAM)分析
        5.2.4 压汞(MIP)分析
    5.3 乳化沥青粉对水泥浆体水化热的影响研究
    5.4 乳化沥青粉对水泥浆体微观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析
    5.5 乳化沥青粉对水泥浆体孔结构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分析
        5.5.1 氮吸附试验
        5.5.2 压汞试验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乳化沥青粉改性水泥砂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试配过程及配合比的确定
    6.3 测试方法
        6.3.1 新拌砂浆和易性测试
        6.3.2 力学性能测试
        6.3.3 耐久性测试
    6.4 EAPMCM拌合物的和易性测试
        6.4.1 稠度及2h稠度损失
        6.4.2 凝结时间
        6.4.3 保水率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已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2)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界面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磷酸镁水泥水化机理及水化产物
        1.3.2 磷酸镁水泥原材料的影响因素
        1.3.3 磷酸镁水泥改性研究
        1.3.4 磷酸镁水泥性能综述
        1.3.5 综合评述
    1.4 论文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图
2 原材料及测试方法
    2.1 磷酸镁水泥砂浆
        2.1.1 磷酸镁水泥原材料
        2.1.2 原材料经济成本评估
    2.2 水泥混凝土
    2.3 试验方法
        2.3.1 工作性能测试
        2.3.2 成型养护
        2.3.3 强度测试
        2.3.4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2.3.5 冻融循环和盐冻融循环
        2.3.6 微观测试
3 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的力学与耐久性分析
    3.1 磷酸镁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3.1.1 磷酸镁水泥的凝结时间
        3.1.2 磷酸镁水泥砂浆的流动度
        3.1.3 磷酸镁水泥砂浆的配合比
    3.2 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抗离子渗透性
        3.2.1 磷酸镁水泥砂浆的强度
        3.2.2 水泥混凝土强度
        3.2.3 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
    3.3 本章小结
4 磷酸镁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组合件性能研究
    4.1 磷酸镁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的剪切强度
        4.1.1 空气养护和浸水养护下组合试件的剪切强度
        4.1.2 冻融循环和盐冻融循环下组合试件的剪切强度
        4.1.3 磷酸镁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剪切强度数据分析
    4.2 磷酸镁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界面渗透性能的研究
    4.3 快速修复材料的应用性能探究
    4.4 本章小结
5 磷酸镁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微观机理分析
    5.1 磷酸镁水泥及聚合物改性磷酸镁水泥化学成分分析
    5.2 磷酸镁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微观形貌
    5.3 磷酸镁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界面过渡区的性能探究
        5.3.1 纳米压痕实验原理
        5.3.2 纳米压痕试件的制作
        5.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磷酸镁水泥-水泥混凝土组合试件抗剪切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6.1 界面损伤模型的建立
    6.2 Mori-Tanaka均匀化方法与应用
        6.2.1 均匀化方法
        6.2.2 基于多尺度的ITZ均匀化
        6.2.3 ITZ均匀化结果
    6.3 ITZ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6.3.1 几何尺寸和材料参数
        6.3.2 网格划分
        6.3.3 边界条件
        6.3.4 计算结果分析与验证
    6.4 磷酸镁水泥砂浆修补水泥混凝土尺寸的敏感性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氯离子渗透试验结果
附录B Hertz接触理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基于胶结结构劣化的石窟岩石加固关键材料体系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1 选题依据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文物岩石材料性能劣化的研究现状
        1.3.2 石窟保护加固技术及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关键技术问题及创新点
        1.5.1 关键技术问题
        1.5.2 创新点
第二章 典型砂岩石窟现状及水分赋存状况评估
    2.1 石窟赋存现状及环境地质条件概述
        2.1.1 石窟赋存现状概述
        2.1.2 石窟赋存环境地质条件概述
    2.2 石窟岩体水分赋存状况评估
        2.2.1 试验设备与原理
        2.2.2 炳灵寺石窟测定结果
        2.2.3 马蹄寺石窟测定结果
        2.2.4 天梯山石窟测定结果
        2.2.5 北石窟测定结果
    2.3 石窟赋存的环境影响因素监测研究
        2.3.1 监测设备与监测原理
        2.3.2 天梯山石窟环境监测
        2.3.3 北石窟环境监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砂岩石窟岩石材料劣化对比研究
    3.1 岩石材料的物理力学及微细观性能
        3.1.1 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3.1.2 物质组成
        3.1.3 岩石材料微细观结构性能
    3.2 岩石材料性能劣化的干湿循环对比试验
        3.2.1 试验方案设定
        3.2.2 饱和-干燥循环试验结果分析
        3.2.3 天梯山石窟岩石材料崩解试验结果
    3.3 岩石材料性能劣化的酸、碱循环对比试验
        3.3.1 试验方案设定
        3.3.2 试验结果分析
    3.4 电化学加速侵蚀试验
        3.4.1 试验设备
        3.4.2 试验程序及测试指标
        3.4.3 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应用于石窟加固的偏高岭土矿物聚合物的研发
    4.1 无机矿物聚合反应物的结构及性能特点
    4.2 矿物聚合物基体配合比设计思路
    4.3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4.3.1 试验用原材料
        4.3.2 试验方法
    4.4 矿物聚合物基体配制
        4.4.1 偏高岭土激发机制研究
        4.4.2 矿渣的激发机制研究
        4.4.3 偏高岭土复合体系矿物聚合物的配制
    4.5 掺加石粉矿物聚合物修补材料的配制
        4.5.1 石粉性能评价与表征
        4.5.2 掺加石粉修补材料的性能
        4.5.3 矿物聚合物修补材料的微观作用机制
    4.6 材料体系应用的适宜性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偏高岭土对水硬石灰胶凝材料体系的改性研究
    5.1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5.1.1 试验原材料
        5.1.2 试验方法及设备
    5.2 试验配合比及样品制备
    5.3 性能测试与分析
        5.3.1 收缩率
        5.3.2 超声波波速
        5.3.3 孔隙率及渗透系数
        5.3.4 抗压强度
        5.3.5 抗折强度
    5.4 微观作用机制
        5.4.1 固化反应产物物相分析
        5.4.2 固化反应产物FT-IR分析
        5.4.3 固化反应机理分析
    5.5 材料体系应用的适宜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偏高岭土对石窟危岩体抢险加固材料的改性研究
    6.1 岩体快速抢险加固材料的性能要求与发展
        6.1.1 岩体快速抢险加固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
        6.1.2 岩体快速抢险加固材料的性能要求
    6.2 石窟危岩体快速抢险加固材料体系的配合比设计
        6.2.1 配合比设计思路
        6.2.2 配合比设计
    6.3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6.3.1 试验用原材料
        6.3.2 试验方法
    6.4 抢险加固材料的基本性能及耐久性能比较研究
        6.4.1 工作性能
        6.4.2 力学性能
        6.4.3 耐久性能
    6.5 抢险加固材料体系微观性能研究
        6.5.1 水化产物物相分析
        6.5.2 水化产物热失重分析
    6.6 材料体系应用的适宜性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水电站建筑物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以宝珠寺电站、紫兰坝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1 绪论
    1.1 水电站水工建筑物情况
    1.2 宝珠寺、紫兰坝电站工程概况
    1.3 常见病害及成因探究
    1.4 水工建筑物病害处理的必要性和要求
2 水工建筑物病害老化程度的基本指标
    2.1 老化级别评定
    2.2 基本指标完好率与指标老化程度
    2.3 修补原则
    2.4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3 水工建筑物常见病害处理方法
    3.1 针对混凝土碳化的处理方法
    3.2 针对混凝土冲蚀空蚀的处理方法
    3.3 混凝土裂缝修补的处理方法
    3.4 混凝土渗漏的处理方法
    3.5 泄洪水流水毁冲刷破坏的处理方法
    3.6 针对屋顶防水失效处理方法
    3.7 针对水工建筑物基础缺陷处理方法
4 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4.1 泄洪溢流面空蚀修复质量难于保障
    4.2 电站尾水锥管混凝土里衬修复正常运行周期性较短
    4.3 结构缝渗水治理
    4.4 屋面卷材更换
    4.5 电站尾水下游护岸修复
    4.6 尾水区水下建筑物基础淘刷修复
    4.7 混凝土碳化防护
5 工程应用实例
    5.1 聚合物无机砂浆进行混凝土表面修补
    5.2 清水混凝土保护涂料对裸露混凝土结构防护
    5.3 紫兰坝水电站下游坝面施工缝渗漏处理
    5.4 宝珠寺尾水锥管粘钢型结构胶灌浆加固
    5.5 GIS楼基础压力灌浆和树根桩加固
    5.6 宝站大坝下游左岸护岸桩号下0+530.0m-0+730.0m水毁修复
    5.7 紫兰坝电站下游消能区水毁部位汛期处理
6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硕期间部分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5)改性聚氨酯水泥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现状
    1.2 聚氨酯的概述
        1.2.1 聚氨酯的研究现状及分类
        1.2.2 水性聚氨酯的合成方法
        1.2.3 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方法
    1.3 聚氨酯在水泥中的应用
        1.3.1 聚氨酯泡沫在水泥中的应用
        1.3.2 聚氨酯胶在水泥中的应用
        1.3.3 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水泥裂缝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路线
第2章 原材料及测试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及仪器
    2.2 无溶剂自乳化水泥改性砂浆的性能测试
        2.2.1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粘度,固含量的测试
        2.2.2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耐水性能测试
        2.2.3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稳定性的测试
        2.2.4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pH值的测试
        2.2.5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
        2.2.6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凝结时间
        2.2.7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砂浆力学性能试验
    2.3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砂浆的微观结构分析
        2.3.1 FT-IR分析
        2.3.2 XRD分析
        2.3.3 SEM分析
    2.4 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性能测定
        2.4.1 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R值的确定
        2.4.2 无溶剂聚氨酯中预聚体与固化剂的混合温度的确定
        2.4.3 无溶剂聚氨酯拉伸强度测试
        2.4.4 无溶剂聚氨酯表干时间的确定
        2.4.5 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改性水泥的韧性研究
第3章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及其改性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砂浆
        3.1.1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3.1.2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砂浆的制备
        3.1.3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砂浆的养护方式
    3.2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的性能测定
        3.2.1 DMPA含量对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粘度、稳定性的影响
        3.2.2 R值对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稳定性以及粘度的影响
        3.2.3 R值对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吸水率的影响
    3.3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3.1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砂浆力学强度
        3.3.2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砂浆28d粘结强度
        3.3.3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流动性和凝结时间
        3.3.4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XRD分析
        3.3.5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FT-IR分析
        3.3.6 无溶剂自乳化水性聚氨酯改性水泥SEM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的合成
        4.1.1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4.1.2 无溶剂聚氨酯预聚体中R值的确定
        4.1.3 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合成时间及温度
        4.1.4 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
        4.1.5 无溶剂聚氨酯弹性体表干时间的确定
        4.1.6 无溶剂聚氨酯预聚体与固化剂混合温度的确定
    4.2 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2.1 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制备
        4.2.2 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粘结强度研究
        4.2.3 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配合比设计
        4.2.4 无溶剂聚氨酯水泥弹性体的韧性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有机硅改性水泥砂浆性能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试验原材料和方案设计
    2.1 试验原材料
    2.2 有机硅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和水泥净浆的制备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件制作工艺与流程
    2.3 本章小结
3 有机硅改性水泥浆体的工作性
    3.1 引言
    3.2 试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3.2.1 试验仪器
        3.2.2 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3.2.3 凝结时间试验
        3.2.4 流动度试验
        3.2.5 失水量与保水率试验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结果与分析
        3.3.2 凝结时间试验结果与分析
        3.3.3 流动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3.3.4 失水量和保水率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有机硅改性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4.1 引言
    4.2 试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4.2.1 试验仪器
        4.2.2 抗折强度试验
        4.2.3 抗压强度试验
        4.2.4 毛细孔吸水率试验
        4.2.5 稠度试验
        4.2.6 新拌水泥砂浆体积密度试验
        4.2.7 孔隙率试验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抗折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4.3.2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4.3.3 毛细孔吸水率试验结果与分析
        4.3.4 稠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4.3.5 新拌水泥砂浆体积密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4.3.6 孔隙率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节
5 有机硅改性水泥砂浆机理分析
    5.1 引言
    5.2 试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5.2.1 试验仪器
        5.2.2 水化程度试验
        5.2.3 XRD试验
        5.2.4 FT-IR试验
        5.2.5 SEM试验
        5.2.6 N_2吸附试验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水化程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5.3.2 XRD试验结果与分析
        5.3.3 FT-IR试验结果与分析
        5.3.4 SEM试验结果与分析
        5.3.5 N_2吸附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参与的项目

(7)基于水泥路面薄层修补的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组成设计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简介及技术指标
        2.1.1 水泥
        2.1.2 乳化沥青
        2.1.3 环氧乳液与固化剂
        2.1.4 纤维
        2.1.5 细集料
        2.1.6 水
        2.1.7 外掺剂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砂浆制备方法
        2.3.2 砂浆养生方法
        2.3.3 原材料优选测试方法
        2.3.4 砂浆性能测试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改性修复材料设计研究
    3.1 设计方法
        3.1.1 设计要求
        3.1.2 设计步骤
    3.2 复合改性修复材料优选设计研究
        3.2.1 乳化沥青的优选
        3.2.2 环氧乳液与固化剂的优选
        3.2.3 纤维的优选
    3.3 复合改性修复材料配比设计研究
        3.3.1 正交试验
        3.3.2 正交试验数据分析
        3.3.3 最佳设计配比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改性修复砂浆设计研究
    4.1 复合改性修复砂浆配比设计研究
        4.1.1 水灰比设计
        4.1.2 灰砂比设计
        4.1.3 减水剂掺量设计
        4.1.4 消泡剂掺量设计
    4.2 复合改性修复砂浆拌合流程优化设计研究
        4.2.1 复合改性修复砂浆拌合流程设计
        4.2.2 复合改性修复砂浆拌合流程优选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改性修复砂浆性能研究
    5.1 力学性能
        5.1.1 力学强度
        5.1.2 柔韧性能
    5.2 耐久性能
        5.2.1 抗收缩性能
        5.2.2 抗渗性能
        5.2.3 抗盐侵蚀性能
    5.3 层间粘结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复合改性修复砂浆工程应用实例
    6.1 工程概况
    6.2 修补技术要求
    6.3 施工流程
    6.4 修补效果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砂浆在海洋工程防腐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海洋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防腐与修复研究现状
        1.2.1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聚合物在海洋工程防腐技术应用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海洋工程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砂浆的组成材料
    2.1 防腐材料的选择与要求
    2.2 原材料的检测与评价
        2.2.1 集料
        2.2.2 水泥
        2.2.3 外加剂
    2.3 本章小结
3 环氧树脂改性水泥防腐混凝土性能研究
    3.1 海洋工程结构防腐水泥混凝土的性能指标
    3.2 环氧树脂改性水泥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2.1 环氧树脂改性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2 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3.2.3 抗折强度试验研究
    3.3 环氧树脂改性水泥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3.3.1 抗冻性试验研究
        3.3.2 抗渗性试验研究
        3.3.3 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
    3.4 新旧混凝土粘结劈裂强度试验研究
    3.5 环氧树脂掺量对水泥混凝土的成膜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聚合物改性水泥修复砂浆性能研究
    4.1 海洋工程结构修复水泥砂浆性能指标
    4.2 聚合物改性水泥修复砂浆力学强度试验研究
        4.2.1 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配合比设计
        4.2.2 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4.2.3 抗折强度试验研究
        4.2.4 抗拉强度试验研究
    4.3 体积稳定性试验研究
    4.4 砂浆与老混凝土粘结抗拉强度试验研究
    4.5 耐久性试验研究
        4.5.1 抗冻性试验研究
        4.5.2 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研究
    4.6 聚合物对水泥砂浆密实性的影响分析
    4.7 聚合物对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水泥水化的影晌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砂浆在海洋防腐工程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5.1 海洋工程腐蚀环境与钢筋混凝土结构部位划分
    5.2 海洋工程腐蚀环境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多层防腐体系应用
        5.2.1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砂浆在大气区与水下区的应用
        5.2.2 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砂浆在浪溅区与水位变动区的应用
    5.3 经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环氧树脂乳液改性水泥基修补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环氧树脂乳液研究现状
    2.1 机械法
    2.2 化学改性法
    2.3 相反转法
3 环氧树脂乳液改性水泥基修补材料研究现状
    3.1 环氧树脂乳液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进展
    3.2 环氧胶泥修补材料研究进展
4 环氧乳液改性水泥基材料的改性机理
    4.1 环氧乳液在水泥砂浆中作用的基本原理
    4.2 环氧乳液对水泥作用
    4.3 水泥对环氧乳液的作用
    4.4 微观结构变化
5 结语与展望

(10)冲刷与氯离子侵蚀共同作用下水泥基材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悬移质与推移质
        1.2.2 水工混凝土冲刷磨蚀机理
        1.2.3 混凝土冲刷量的计算
        1.2.4 混凝土抗冲刷材料研究现状
        1.2.5 氯离子扩散
        1.2.6 氯离子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水工混凝土冲刷等试验方法
    2.1 引言
    2.2 氯离子扩散试验方法
        2.2.1 自然浸泡法
        2.2.2 ASTM C1202法
        2.2.3 电导率法
        2.2.4 RCM法
    2.3 抗冲刷试验方法
        2.3.1 圆环法
        2.3.2 水下钢球法
        2.3.3 风沙枪法
    2.4 本文试验方法
        2.4.1 氯离子扩散试验
        2.4.2 混凝土冲刷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普通水工混凝土的抗冲刷性能
    3.1 引言
    3.2 普通混凝土抗冲刷性能
        3.2.1 试验方法与步骤
        3.2.2 混凝土冲刷破坏过程及特征
        3.2.3 冲刷破坏原理及阶段划分
        3.2.4 冲刷试验结果
        3.2.5 混凝土表面特征与冲刷速率的关系
        3.2.6 混凝土强度测试
        3.2.7 冲刷磨损物粒径分析
        3.2.8 混凝土表面破坏形态
    3.3 氯离子侵蚀对混凝土抗冲刷性能的影响
        3.3.1 试验概况
        3.3.2 测量氯离子含量的方法
        3.3.3 氯离子扩散结果
        3.3.4 水胶比及强度与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关系
        3.3.5 孔结构分析
        3.3.6 混凝土冲刷试验结果及周期特征
        3.3.7 氯离子对混凝土表面破坏形态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氯离子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试验模拟概况
        4.1.1 混凝土二维细观数值模型
        4.1.2 混凝土各组成部分参数的确定
        4.1.3 氯离子传输方程
    4.2 基于COMSOL的氯离子扩散模拟
        4.2.1 COMSOL简介
        4.2.2 数值模拟的过程
    4.3 有限元模拟结果
        4.3.1 试验结果的数值模拟验证
        4.3.2 时间对氯离子浓度的影响
        4.3.3 界面过渡区对氯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的影响
        4.3.4 近海混凝土结构物服役年限的模拟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纤维及纳米混凝土的抗冲刷性能
    5.1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
        5.1.1 试验概况
        5.1.2 玄武岩纤维的分散方法
        5.1.3 玄武岩纤维混凝土冲刷试验结果
        5.1.4 纤维混凝土冲刷速率变化特征
        5.1.5 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表面破坏特征的影响
    5.2 纳米颗粒对混凝土抗冲刷性能的影响
        5.2.1 试验概况
        5.2.2 纳米材料的分散方法
        5.2.3 纳米混凝土冲刷试验结果
        5.2.4 纳米纤维混凝土冲刷速率变化特点
        5.2.5 混凝土强度测试结果
        5.2.6 纳米混凝土冲刷表面破坏特征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用SA改性水泥砂浆修补水工混凝土腐蚀表面(论文参考文献)

  • [1]乳化沥青粉对水泥基材料性能影响研究[D]. 潘硕.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2]磷酸镁水泥砂浆与水泥混凝土界面行为研究[D]. 刘飞.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3]基于胶结结构劣化的石窟岩石加固关键材料体系研发[D]. 王逢睿. 兰州大学, 2020(01)
  • [4]水电站建筑物病害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以宝珠寺电站、紫兰坝电站为例[D]. 朱道雄. 三峡大学, 2020(06)
  • [5]改性聚氨酯水泥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吴若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6]有机硅改性水泥砂浆性能及机理研究[D]. 李发平. 武汉轻工大学, 2019(01)
  • [7]基于水泥路面薄层修补的复合改性修复砂浆组成设计及性能研究[D]. 郭凯.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8]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砂浆在海洋工程防腐与修复中的应用研究[D]. 刘芝敏. 山东交通学院, 2019(03)
  • [9]环氧树脂乳液改性水泥基修补材料研究进展[J]. 关国英,罗红霞,赵文杰. 硅酸盐通报, 2019(02)
  • [10]冲刷与氯离子侵蚀共同作用下水泥基材料性能研究[D]. 姚达.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SA改性水泥砂浆修复水工混凝土腐蚀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