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口服蜂蜜

青光眼口服蜂蜜

一、口服蜂蜜治疗青光眼(论文文献综述)

郑星,梁馨文,吴黎明,薛晓锋,汪正威,王凯,彭文君[1](2022)在《无刺蜂蜂蜜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无刺蜂是蜜蜂科(Apidae)麦蜂族(Meliponini)下一类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授粉昆虫。同蜜蜂属各蜂种类似,无刺蜂可从开花植物蜜腺中采集花蜜,经酿造后储存于巢房中的甜物质即为无刺蜂蜂蜜。同普通蜂蜜相比,无刺蜂蜂蜜香气浓郁,呈现水分含量高、酸度高、糖分低、结晶慢等特点,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良好的药用价值,因而也成为近年来国际蜂产品研究的热点。我国无刺蜂分布区域较为局限,仅分布于云南、海南、广西、西藏、台湾省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因此我国目前对无刺蜂蜂蜜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结合近年来本团队研究及以国内外无刺蜂蜂蜜研究情况为基础,围绕其理化指标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无刺蜂蜂蜜质量标准、营养品质及功能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郑星,梁馨文,吴黎明,薛晓锋,汪正威,王凯,彭文君[2](2021)在《无刺蜂蜂蜜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无刺蜂(Stingless bees)是蜜蜂科无刺蜂属的一类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授粉昆虫。同蜜蜂属各蜂种类似,无刺蜂可通过从开花植物蜜腺中采集花蜜,经酿造后储存于巢房中,此类甜物质即为无刺蜂蜂蜜。同普通蜂蜜相比,无刺蜂蜂蜜香气浓郁,呈现水分含量高、酸度高、糖分低、结晶慢等特点,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良好的药用价值,也成为近年来国际蜂产品研究的热点。我国无刺蜂分布区域较为局限,仅分布于云南、海南、台湾等热带地区,因此我国目前对无刺蜂蜂蜜的研究相对较少。本团队前期以海南黄纹无刺蜂蜂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这也为我国无刺蜂蜂蜜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无刺蜂蜂蜜研究情况为基础,围绕其理化指标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无刺蜂蜂蜜质量标准、营养品质及功能评价研究提供参考。

刘静远,江冰[3](2021)在《青光眼的中医分型与治疗》文中提出中医对青光眼的认识早于西方两千余年。大家都熟知的成书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青盲眼疾的记载,但是含义比较广泛,包含了一些其他眼病。到了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目青盲候》中指出"青盲者,谓眼本无异,瞳子黑白分明,直不见物耳。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若脏虚有风邪痰饮乘之,有热则赤痛,无热但内生障,是脏腑血气不荣于睛,故外状不异,只不见物而已。是之谓青盲。"

黄利华[4](2021)在《不可忽视的儿童青光眼》文中认为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造成视神经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全球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其发病隐蔽,早期难以发现,故被称作"盗走光明的小偷"。临床上根据青光眼的病因、房角、眼压描述等情况,将青光眼分为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三大类。不同年龄的人都有可能患青光眼,儿童也不能掉以轻心。

孙铭[5](2019)在《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印两国幅员辽阔、药材资源丰富,都有独特的传统医药体系,如中医学、阿育吠陀等,且都是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医学系统。中印传统医学交流始于秦汉,以唐为盛,宋后式微,且与佛教的盛衰直接相关。我国藏蒙医学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吸收了阿育吠陀的部分理论、诊疗和治法,但亦具有自身民族和地域特色。本论文以阿育吠陀、藏医、蒙医、佛医、傣医、维医六种医学的药物制剂为研究对象,开展主治、药材、配伍、剂型等方面的对比研究,以期增进中印两国医学互学互鉴,进一步理清我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渊源,有助于肯定藏医学发源和发展于青藏高原的基本事实。目的:揭示中印六种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在主治、药材、配伍、剂型等方面的异同,解析阿育吠陀和我国传统医学相互交流的痕迹,从而为当今中印人文交流提供支撑,还可为我国研发新的药物制剂提供参考。方法:1.从中印两国的法定药典、部颁标准以及方剂教材中提取和挖掘印度阿育吠陀与我国五种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信息,建立制剂信息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制剂基本信息,研究六种医学体系药物制剂的主治、药材、剂型、制剂药味数、药材类型、药用部位、制剂命名等特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关联规则研究制剂的配伍规律。分类统计标准:主治按照《GB/T 14396-2016疾病分类与代码》中的疾病病名进行分类统计;印度阿育吠陀药物制剂的剂型按照《印度阿育吠陀药典》中的剂型进行分类统计,我国传统医学药物制剂的剂型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制剂通则进行分类统计。药用部位按照《中药鉴定学》中的药用部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计。2.采用SPSS 21.0软件的非参数检验法、直观分析法和Cytoscape3.7.1软件的雷达图,研究各个传统医学药物制剂之间在主治、药材、剂型、制剂药味数、药材类型、药用部位、制剂命名、配伍等方面的差异性和相似点。结果:1.中印六种传统医学药物制剂的特点:纳入阿育吠陀药物制剂645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荜茇、姜、诃子、胡椒和余甘子,涉及22种剂型如矿物丸剂、油剂、煮散等;藏医药物制剂458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诃子、红花、木香、豆蔻和余甘子,涉及9种剂型如散剂、丸剂等;蒙医药物制剂164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诃子、红花、栀子、石膏和肉豆蔻,涉及6种剂型如散剂、丸剂等;佛医方剂616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等,常用药材有甘草、当归、姜、地黄和川芎,涉及19种剂型如汤剂等;傣医方剂227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红花丹、姜黄、胡椒、百样解和水菖蒲,涉及14种剂型如汤剂等;维医药物制剂94个,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常用药材有西红花、玫瑰花、肉桂、胡椒和诃子,涉及16种剂型如片剂等。2.阿育吠陀和藏医的药物制剂相似点和差异性:虽然都多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但是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并不相似,前者更常治疗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381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共有39种,虽然都使用胡椒、荜茇和诃子,但是前者使用胡椒和荜茇较多,诃子在后者的地位更高;共同的配伍体现在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和荜茇几个药材之间。3.阿育吠陀和蒙医的药物制剂相似点和差异性:虽然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比较相似,如都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但是前者更常治疗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蒙医特色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268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共有25种,虽然都使用胡椒、荜茇、姜黄、当归、檀香、丁香、沉香等,但是前者使用胡椒、荜茇、姜黄较多,后者使用当归、檀香、丁香、沉香较多;共同的配伍只有荜茇和诃子。4.阿育吠陀药物制剂和佛医方剂的相似点和差异性: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并不相似,前者更常治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636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有30种,虽然都使用胡椒、姜黄、诃子、硫磺、当归等,但是前者使用胡椒、姜黄、诃子、硫磺较多,后者使用当归较多;没有共同的配伍。5.阿育吠陀药物制剂和傣医方剂的相似点和差异性:虽然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比较相似,如都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但是前者更常治疗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432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有40种,虽然都使用胡椒、荜茇、余甘子、芝麻、当归、姜黄等,但是前者使用胡椒、荜茇、余甘子、芝麻较多,后者使用当归和姜黄较多;共同的配伍只有胡椒和姜。6.阿育吠陀药物制剂和维医药物制剂的相似点和差异性:虽然总体而言主治的病种比较相似,如都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但是前者更常治疗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异常所见,后者更常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前者使用的643种药材与后者使用的262种药材的使用频次总体而言并不相似,两者共同使用的药材有31种,虽然都使用胡椒、姜黄、荜茇、硫磺、当归、檀香、丁香等,但是前者使用胡椒、姜黄、荜茇、硫磺较多,后者使用当归、檀香、丁香较多;共同的配伍有八对,如荜茇和姜、荜茇和胡椒、胡椒和姜等,但都是前者使用多,后者使用少。结论:中印六种传统医学药物制剂的主治、药材、配伍有相似性,体现了两国传统医学直接或间接的历史交流;但药物制剂总体而言并不相似,在主治的病种结构、药材品种和配伍规律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推测我国五种传统医学可能受本土的气候、地理环境、物产资源以及中医学、阿拉伯医学的影响所致。另外,从制剂的角度印证了藏医学不完全来源于阿育吠陀的科学论断。

王艳琳[6](2018)在《青光眼中医辨证施护方案的建立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构建和运用青光眼中医辨证施护方案,提升青光眼患者对治疗护理满意度和中医护理质量。方法:将我科青光眼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住院治疗期间,对照组按眼科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应用青光眼中医辨证施护方案,实施对症护理,连续10天后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青光眼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度及治疗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青光眼中医辨证施护方案的构建和运用,提高临床医护工作者对中医护理的重视,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治疗护理的满意率。

柯毅,张园,庞燕华,谭思敏,方林彬[7](2016)在《持续性眼压增高患者的心理干预及综合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对持续性眼压增高患者的心理干预和综合治疗。方法:将本院门诊接诊的120例持续性眼压增高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60例。A组应用常规降眼压药+心理干预治疗,B组仅应用常规降眼压药治疗。两组患者接诊时与治疗72 h后的眼压分别进行测量记录,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学调查评定患者的情绪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2 h后眼压值、SAS和SDS评分值均较接诊时下降(P<0.05),A组下降尤其显着,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减轻心理负担,降低眼压,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为其他治疗打好基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岳新荣,王静[8](2014)在《青光眼饮食保健》文中指出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特征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失明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属双眼性病变,可双眼同时发病,或一眼起病,继发双眼失明。发现此病一定要及时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做好饮食预防,任何疾病治疗是重要的,保健也是重要的。保健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人类一个不容忽视的

解玉明,戴云树[9](2013)在《青光眼患者的饮食疗法》文中认为患上青光眼后,除了前往医院施以药物或手术治疗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简便易行和效果颇佳的饮食疗法进行治疗。在诸多食品中,蜂蜜对青光眼患者的食疗效果最为显着。临床经验证实,急性青光眼患者口服蜂蜜

王宁利[10](2010)在《青光眼患者饮食起居要诀》文中研究指明蜂蜜治疗青光眼效果好急性青光眼患者服蜂蜜100毫升,症状可以缓解。甘油也具有同样的疗效,一次口服100毫升,能使眼压迅速下降。蜂蜜与甘油

二、口服蜂蜜治疗青光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服蜂蜜治疗青光眼(论文提纲范文)

(1)无刺蜂蜂蜜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无刺蜂蜂蜜理化指标
    1.1 无刺蜂蜂蜜常规理化指标
    1.2 有机酸
    1.3 多酚类化合物
    1.4 矿物质
    1.5 挥发性成分
2 无刺蜂蜂蜜药理活性
    2.1 抗氧化活性
    2.2 抗菌活性
    2.3 抗炎作用
    2.4 促进伤口愈合
    2.5 治疗眼部疾病
    2.6 其他生物活性
3 小结与展望

(4)不可忽视的儿童青光眼(论文提纲范文)

警惕“盗光贼”伤害儿童
自查及专科检查,揪出潜在“视力杀手”
早日治疗,早日治疗挽救孩子的视力
精心护理,还孩子一个清晰的视界

(5)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梵汉对照表
前言
第一章 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特点
    1、阿育吠陀药物制剂的特点
        1.1 资料与方法
        1.1.1 资料来源
        1.1.2 数据挖掘
        1.1.3 分类标准
        1.1.4 文献计量学
        1.1.5 揭示配伍规律
        1.2 品种特点
        1.2.1 制剂信息来源
        1.2.2 制剂命名特点
        1.2.3 制剂药味数
        1.2.4 剂型特点
        1.3 主治特点
        1.3.1 主治统计特点
        1.3.2 配伍规律
        1.4 药物特点
        1.4.1 药物类别及数量
        1.4.2 制剂常用药
        1.4.3 药用部位
        1.4.4 辅料
        1.4.5 送服物质
        1.4.6 含汞制剂的使用情况
        1.5 小结
    2、藏医药物制剂的特点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资料来源
        2.1.2 数据挖掘
        2.1.3 分类标准
        2.1.4 文献计量学
        2.1.5 揭示配伍规律
        2.2 品种特点
        2.2.1 制剂信息来源
        2.2.2 制剂命名特点
        2.2.3 制剂药味数
        2.2.4 剂型特点
        2.3 主治特点
        2.3.1 主治统计特点
        2.3.2 配伍规律
        2.4 药物特点
        2.4.1 药物类别及数量
        2.4.2 制剂常用药
        2.4.3 药用部位
        2.5 小结
    3、蒙医药物制剂的特点
        3.1 资料与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数据挖掘
        3.1.3 分类标准
        3.1.4 文献计量学
        3.1.5 揭示配伍规律
        3.2 品种特点
        3.2.1 制剂信息来源
        3.2.2 制剂命名特点
        3.2.3 制剂药味数
        3.2.4 剂型特点
        3.3 主治特点
        3.3.1 主治统计特点
        3.3.2 配伍规律
        3.4 药物特点
        3.4.1 药物类别与数量
        3.4.2 制剂常用药
        3.4.3 药用部位
        3.5 小结
    4、佛医方剂的特点
        4.1 资料与方法
        4.1.1 资料来源
        4.1.2 数据挖掘
        4.1.3 分类标准
        4.1.4 文献计量学
        4.1.5 揭示配伍规律
        4.2 品种特点
        4.2.1 方剂信息来源
        4.2.2 方剂命名特点
        4.2.3 方剂药味数
        4.2.4 剂型特点
        4.3 主治特点
        4.3.1 方剂主治的分类特点
        4.3.2 配伍规律
        4.4 药物特点
        4.4.1 药物类别及数量
        4.4.2 方剂常用药
        4.4.3 药用部位
        4.4.4 送服物质
        4.5 小结
    5、傣医方剂的特点
        5.1 资料与方法
        5.1.1 资料来源
        5.1.2 数据挖掘
        5.1.3 分类标准
        5.1.4 文献计量学
        5.1.5 揭示配伍规律
        5.2 品种特点
        5.2.1 方剂信息来源
        5.2.2 方剂命名特点
        5.2.3 方剂药味数
        5.2.4 剂型特点
        5.3 主治特点
        5.3.1 方剂主治的分类特点
        5.3.2 配伍规律
        5.4 药物特点
        5.4.1 药物类别及数量
        5.4.2 方剂常用药
        5.4.3 药用部位
        5.4.4 送服物质
        5.5 小结
    6、维医药物制剂的特点
        6.1 资料与方法
        6.1.1 资料来源
        6.1.2 数据挖掘
        6.1.3 分类标准
        6.1.4 文献计量学
        2.1.5 揭示配伍规律
        6.2 品种特点
        6.2.1 制剂规模
        6.2.2 制剂命名特点
        6.2.3 制剂药味数
        6.2.4 剂型特点
        6.3 主治特点
        6.3.1 主治分类特点
        6.3.2 配伍规律
        6.4 药物特点
        6.4.1 药材类别及数量
        6.4.2 制剂常用药
        6.4.3 药用部位
        6.5 小结
第二章 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比较
    1、比较方法
        1.1 直观比较
        1.2 非参数检验比较
    2、结果
        2.1 主治的异同
        2.1.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1.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1.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1.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1.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1.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1.7 小结
        2.2 药材的异同
        2.2.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2.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2.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2.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2.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2.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2.7 共用药材比较
        2.2.8 小结
        2.3 剂型的异同
        2.3.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3.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3.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3.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3.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3.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3.7 小结
        2.4 制剂药味数的异同
        2.4.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4.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4.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4.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4.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4.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4.7 小结
        2.5 药材类型的异同
        2.5.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5.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5.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5.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5.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5.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5.7 小结
        2.6 药用部位的异同
        2.6.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6.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6.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6.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6.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6.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6.7 小结
        2.7 制剂命名的异同
        2.7.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药物藏医制剂比较
        2.7.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7.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7.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7.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7.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7.7 小结
        2.8 配伍的相同点
        2.8.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比较
        2.8.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8.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比较
        2.8.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比较
        2.8.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比较
        2.8.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比较
        2.8.7 小结
    3、小结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1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藏医药物制剂的异同比较
        1.2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的异同比较
        1.3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佛医方剂的异同比较
        1.4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傣医方剂的异同比较
        1.5 阿育吠陀药物制剂与维医药物制剂的异同比较
        1.6 藏医药物制剂与蒙医药物制剂的异同比较
    2、讨论
        2.1 印度阿育吠陀对我国藏蒙医学的影响
        2.2 印度阿育吠陀对我国佛医、傣医学的影响
        2.3 印度阿育吠陀对我国维医学的影响
    3、创新点
    4、问题和展望
        4.1 阿育吠陀和我国传统医学交流情况研究有待深入
        4.2 应注重中印传统医学交流中的人文社会学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6)青光眼中医辨证施护方案的建立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成立中医辨证施护小组:
        1.2.2 青光眼中医辨证施护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1.2.3 青光眼中医辨证施护方案
        1.2.3. 1 风火攻目
        1.2.3. 2 气火上逆型
        1.2.3. 3 痰火郁结型
        1.2.4 评价方法
        1.2.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持续性眼压增高患者的心理干预及综合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心理方向的干预
        1.2.2 日常饮食方向的干预[9]
        1.2.3 生活习惯方向的干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眼压增高与生理变化的相关性
    3.2 眼压增高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
    3.3 眼压增高与青光眼的相关性
    3.4 眼压增高之心理干预与综合治疗

(8)青光眼饮食保健(论文提纲范文)

1饮食要求
2生活要求

四、口服蜂蜜治疗青光眼(论文参考文献)

  • [1]无刺蜂蜂蜜研究进展[J]. 郑星,梁馨文,吴黎明,薛晓锋,汪正威,王凯,彭文君.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 [2]无刺蜂蜂蜜研究进展[A]. 郑星,梁馨文,吴黎明,薛晓锋,汪正威,王凯,彭文君. 2021年中国(广西梧州)蜂业博览会暨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论文集(下册), 2021
  • [3]青光眼的中医分型与治疗[J]. 刘静远,江冰.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1(02)
  • [4]不可忽视的儿童青光眼[J]. 黄利华.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1(02)
  • [5]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的药物制剂对比研究[D]. 孙铭.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青光眼中医辨证施护方案的建立与实施[J]. 王艳琳. 内蒙古中医药, 2018(06)
  • [7]持续性眼压增高患者的心理干预及综合治疗[J]. 柯毅,张园,庞燕华,谭思敏,方林彬. 中国医学创新, 2016(33)
  • [8]青光眼饮食保健[J]. 岳新荣,王静. 药物与人, 2014(07)
  • [9]青光眼患者的饮食疗法[J]. 解玉明,戴云树. 蜜蜂杂志, 2013(04)
  • [10]青光眼患者饮食起居要诀[J]. 王宁利. 医药与保健, 2010(04)

标签:;  ;  ;  ;  ;  

青光眼口服蜂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