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化学性质的应用实例

物质化学性质的应用实例

一、关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应用例说(论文文献综述)

陈楠曦[1](2021)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化学导学案设计研究》文中指出

李等等[2](2021)在《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文中提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以某些特定的方式、方法去理解、反思学科的概念和原理,在各种实际问题情境中探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合理的“先行组织者”可以帮助学生将化学学习融于真实问题情境当中,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化学学习兴趣,体会学习的乐趣;可以从学生的己有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明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感到元素化合物内容体系散乱、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也觉得这部分知识繁多杂乱、难以掌握。而先行组织者策略有利于学生搭建起知识之桥,便于学生理解、提取和迁移知识。本研究将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于“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首先,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总结出先行组织者的分类、心理作用机制、设计原则及该策略的教学过程等。其次,利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对“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最后,将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实践中,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检验其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层面的影响,并得出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优点和存在问题。通过研究,得到了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1)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实验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整体高于对照班,具体表现在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化学的态度、对化学的认识方面。(2)有效的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知识记忆、理解、简单应用学习水平层面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实验班对知识记忆、理解、应用层面的掌握优于对照班。通过访谈和实际教学可以发现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有效激活学生已有认知结构;(3)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徐诗涵[3](2021)在《基于学科能力视角的高二学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测查研究》文中认为高阶思维被认为是个体在解决问题或复杂任务过程中,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学习者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高阶思维的培养应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学科能力能够反映学科特殊性并包含个体思维品质,因此,基于学科能力视角对高二学生的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现状进行探查,进而为化学教学实践提供建议。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对“思维”“高阶思维”和“化学高阶思维”进行概念界定,结合化学学科能力表现模型和高二学生化学认识方式,建立化学高阶思维指标体系,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依次递进的水平层次,并依据该指标体系编制测评工具,基于Rasch模型检验并优化测评工具,随后对243名高二学生进行测查。依据各级能力水平平均难度,将被试学生划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水平:“低于水平1”水平、“水平1:学习理解”水平、“水平2:应用实践”水平和“水平3:迁移创新”水平,其中后三个水平表明学生达到高阶思维水平,并结合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定量探查高二学生化学高阶思维发展情况。又对学生的具体作答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水平学生的化学高阶思维能力表现类型,总结化学高阶思维的发展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高二学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水平总体较低,处于“水平1:学习理解”水平。(2)不同性别的被试学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水平差异不显着,不同学校的被试学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具有差异性。(3)从学科认识方式角度构建化学高阶思维发展特征分析框架,高二学生在不同认识角度和认识方式类型上的得分情况具有差异性。(4)不同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学生学科认识方式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性,且高阶思维能力水平越高,其具备的学科认识方式也越丰富。(5)化学高阶思维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连续发展性,并受到学科知识发展的限制。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化学教学提出相应的建议,包括正确树立高阶思维培养观念、关注学生化学学科认识方式差异和实行分层式教学等。

王克林[4](2021)在《初中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例说》文中指出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通过典型例题分析了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比较的思想、控制变量法、分类思想、守恒思想、平均值法、差量法等思想方法,以帮助学生提升化学学科素养.

向鹭[5](2021)在《基于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2020年修订版)明确提出了五大核心素养,注重“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背景,研究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及其在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首先,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了解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及其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现状。然后,根据分析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与中学化学的联系,特别是“选择性必修模块1主题3”的内容,掌握其内容、学业质量水平在马扎诺二维框架的位置,从而更好地将内容呈现出来,便于相关教学设计。在教学前,设置学情调查表。让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填写,用来监督学生的预习、目标设置和自我成果检验。在此基础上,以重庆某中学高二理化地组合两个平行班为例,设置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实验班以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所设计的教案进行实验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收集相关数据,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得到教学反馈。结果表明:1)通过马扎诺对教学内容和学业要求进行解读和细化,让知识呈现的更加清晰,教师更好地选择教学策略,落实核心素养;2)马扎诺二维框架中的自我系统与元认知系统的划分,能够让教师总是处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3)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和习题回答存在差异,实验班学生的总体更好一点。总的看来,基于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起到一定的效果。

韦跃洪[6](2020)在《任务分析法在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的一生当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时,2017版新课程标准和2019年考试大纲也指出我们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每一位人民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然而在中学化学的学习中,总会出现这么一种令人尴尬的现象:一道题目反复地讲,当再次遇到类似题目甚至是同一道题时,还是会经常出错。如何能避免或者减少上述情况的出现,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通过对任务分析、问题解决以及任务分析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本研究的提出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教师访谈等研究方法来寻找研究的着力点和方向。在此基础上,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图式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柱,构建了任务分析流程模型、解题模型以及基于任务分析的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模型,提出任务分析在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用的教学原则:目的性、迁移性、计划性和互动性。构建了任务分析在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用的教学策略:(1)教学准备策略:设计样例,促进迁移;完善知识体系,为成功解题奠定基础;(2)教学实施策略:精选素材,创设情景,强化知识迁移;显化解题程序,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培养归纳总结能力;(3)教学评价策略: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后的评价是动态的评价,使学生通过自我的对话,形成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为检验所提出的教学原则、建构的三个模型以及教学策略是否可行和有效,以贵港市某中学1901班和1902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践。研究过程中通过设计测试卷、调查问卷以及学生访谈、教师访谈等多种方式收集实验数据,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知道:(1)离子共存测试题和电解质问题解决测试题得分的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精确显着性(双尾)P值均为0.000,且实验班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班,说明实验班和对照班解决同类化学问题能上存在显着性差异。(2)从信息策略、逆推分解策略、模型策略和反思策略四个维度设计问卷,问卷调查中实验班后测选择A和B的比例总体上要比前测的要稍微多一点,可以说明经过三个月的教学研究后,实验班同学的解题能力有一定的提升。(3)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十月考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十二月考成绩进行差异性检验,十月考成绩、期中考成绩P均大于0.05,十二月考成绩P<0.05,且实验班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班,说明经过三个月的教学实践,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逐渐拉开了差距。(4)设计访谈提纲,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通过对访谈前后结果对比分析,可以知道,将任务分析引入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挖掘出成功解题所需的知识,分析得到问题的本质特征。尽管笔者的研究初见成效,但是由于笔者研究能力有限,加之研究周期较短,没有进行个案研究,且开发的案例种类和数目较少,因而笔者所得到的结论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此外,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学原则,建构的模型以及教学策略,亦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再加以完善。

叶彬恩[7](2020)在《PISA科学试题的实质以及PISA类探究试题的命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代社会中,仅依靠学校教育教授给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来面对踏入社会后的挑战是不够的,如何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自然而然地就需要一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评估。PISA测试恰好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与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文研究方向提供一定参考;问题解决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把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及使用的策略细化,给本研究编制评价问题解决能力的科学试题及如何制定命题框架提供了启发。本研究关注学生解决科学探究问题的步骤及使用的策略与方法,从而制定命题框架,试图编制能够有效评价问题解决能力的科学试题。主要工作有:1、基于问题解决心理学对学生解决科学探究问题的过程及各个步骤使用的策略方法进行分析,建立评价问题解决能力的试题框架,并将其与2015PISA科学试题框架进行对比。2、运用新建立的试题框架对PISA科学试题进行分析,试图分析PISA科学试题的出题特点,为本研究开发探究性试题命题模式提供了思路。3、基于制定的命题框架进行试题编制,验证编写的试题与PISA科学试题的一致性,同时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现状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本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分析,得出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必须经过的具体步骤及各步骤中可能运用到的策略,由此梳理得出问题解决能力的评测框架。2、通过对比发现PISA科学试题框架停留在问题解决的外显行为层面(描述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本研究制定的命题框架则揭示了通过实验途径解决科学探究问题的内在机制(经历哪些环节,各子环节中需要应用哪些策略方法)。3、通过发现PISA科学试题实质是运用实验途径解决科学问题的案例。因此试题在解决过程中各环节都前后相依结构良好,以此为基础总结了新的命题模式。

张欣[8](2020)在《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初中化学实验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化学实验能力主要从内隐的心智操作和外显的动作技能两个层面来探讨,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具有层次性,而SOLO分类理论能够评价个体在回答具体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所以运用SOLO分类理论可以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为最终的化学实验复习课教学设计奠定基础。第一、二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综述了国内外SOLO分类理论研究以及初中化学实验能力、化学复习课等相关研究并进行评述,第三章提出了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化学实验复习课教学设计策略,第四章将策略运用于具体案例中进行教学设计并实践,第五、六章对实践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总结反思。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根据数据分析,学生总分的均分有所提高,SOLO层次有所提升,说明本文中运用了SOLO分类理论的复习课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SOLO层次,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第二,找到了合适的策略结合SOLO分类理论与化学实验复习课并在实践中能优化调整顺利实施。依据SOLO分类理论设计了能够评判学生SOLO层次的试题。依据SOLO分类理论确定实验能力要素表,将SOLO分类理论与学生在解答实验探究题时表现出的实验能力相结合设计出评分标准。最终形成答题情况-SOLO层次-实验能力的对应关系,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能判断学生的SOLO层次,根据这个SOLO层次又能通过实验能力与SOLO层次对应表判断学生的实验能力。第三,SOLO分类理论在化学实验复习课中具有适用性,SOLO分类理论作为评价理论,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实现质性评价。提升了学生实验能力,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初中化学实验复习教学研究做出了一点补充,为其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一线教学有实际意义。

陈晓甜[9](2019)在《基于NOBOOK的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自从“互联网+”的理念和行动计划提出后,教育者结合教育自身的发展特点,发现了一些新的教育形式—“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同时催生了许多新的教育产品,虚拟实验室就是新生的教育产品之一。虚拟实验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微观的现象宏观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但人们对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的方式、方法,以及它具体的教学效果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以NOBOOK虚拟实验室为基础,结合虚拟实验的特点,对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必修二)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设计了《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二氧化硫的性质》两个教学案例,选取了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其在不同授课方式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1.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讨论了高中虚拟化学实验应用的可行性,调查数据表明:有74.46%学生喜欢化学实验课,但是学生平时的化学实验课的开出率较少,而且有56.48%学生认为自己的化学教师是通过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给他们讲授实验课的,这种实验授课方式占比最多,但通过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来上化学实验课,学生的参与感不强,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在学校的网络状况和硬件条件方面,大约87.5%的城市学校和县城学校都具备了引入虚拟实验软件的网络状况和硬件条件;在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方面,97.22%的教师和学生会使用计算机,具有使用虚拟实验软件进行虚拟实验操作的计算机基础;在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引入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的态度方面,80.15%的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引入NOBOOK虚拟实验室持赞同的态度。2.结合虚拟实验的优势以及化学学科的特点,对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必修二)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五类适合用虚拟实验代替真实实验的实验类型,讨论了虚拟实验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在教学案例设计时,既要考虑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情景的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应遵循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反馈性原则。3.结合高一化学(必修一)中的内容,设计了《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二氧化硫的性质》两个教学案例,在案例设计时,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经验基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4.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对比实验,并从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课堂和课后表现情况、期末测试成绩情况、学生态度量表得分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两种授课方式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调查数据表明:从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的课堂和课后表现情况、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态度量表得分情况综合来看,实验班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更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较好;从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期末测试中实验题得分来看,两班学生实验题成绩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实验班学生期末测试中实验题成绩的平均分比对照班学生期末测试中实验题成绩的平均分高6.167、标准差小4.485,说明实验班学生的实验成绩比对照班学生的实验成绩更稳定、更集中;从期末试卷中实验题的考察内容来看,实验班学生在实验现象原因分析、实验现象猜想验证、实验设计验证等相关问题上未作答的部分比对照班学生少,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比对照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聂紫娟[10](2019)在《一所薄弱学校的化学教学逻辑与参与度的质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有效教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其间,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很多学者认为“教学逻辑”和“学生参与度”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个重要特征要素。“教学逻辑”是学科逻辑、教师教的逻辑和学生学的逻辑的三维结构。“学生参与度”是课堂效率的外部表征,它是评价教师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活动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欲的一把量尺。学生参与度是教学逻辑的外部特征,通过学生参与度来监控教学逻辑是否合理。因此,对研究薄弱学校中化学课堂教学逻辑与参与度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具有重要意义。优化教学逻辑,提高学生参与度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看,此次改革能否成功,与是否优化教学逻辑,提高参与度息息相关。薄弱学校在这次改革中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能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能否探索出适合薄弱学校的化学教学逻辑。本研究首先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界定了薄弱学校、教学逻辑、参与度及质化研究的概念,并确定了研究的问题为:薄弱学校中学化学课堂教学采用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运用质化研究的方法,选取长春市一所薄弱学校高一理科班为研究对象(该学校只有一个理科班)。通过观察课堂,录制教学视频,与学生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将访谈语音和录像转化为本。用类属分析的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和分析。用CPUP解构模型分析教学过程,进一步对化学课堂教学逻辑和学生参与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薄弱学校的学生化学基础较薄弱,教师用常规学校的教学方式给薄弱学校的学生进行授课时,在有些方面学生不太适应。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教的逻辑按照从具体事物到理论知识、从生活事例到基本概念、从实验到原理的顺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获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最后提出教育建议并反思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关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应用例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应用例说(论文提纲范文)

(2)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 学业质量标准的要求
        1.1.3 元素化合物教学现状的要求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研究
        1.2.2 国内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研究
        1.2.3 对“元素化合物”的研究
        1.2.4 基于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研究
        1.2.5 将先行组织者策略应用于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应用价值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问题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先行组织者
        2.1.2 先行组织者策略
    2.2 理论基础
        2.2.1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2.2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章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3.1 先行组织者的类型
        3.1.1 根据先行组织者所起的作用进行分类
        3.1.2 根据先行组织者与学习内容的关系进行分类
    3.2 先行组织者的心理作用机制
    3.3 先行组织者策略教学设计原则
    3.4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教学过程
    3.5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教学设计思路
    3.6 应用先行组织者策略的“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3.6.1 “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标分析
        3.6.2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
第四章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1 研究目标与研究假设
        4.1.1 研究目标
        4.1.2 研究假设
    4.2 研究对象与研究变量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变量
    4.3 研究工具
        4.3.1 《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与态度调查问卷》
        4.3.2 《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评卷》
        4.3.3 访谈提纲
    4.4 研究过程
    4.5 教学实践过程
    4.6 研究结果和分析
        4.6.1 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比较和分析
        4.6.2 学生对知识记忆、理解、应用学习水平层面的比较和分析
        4.6.3 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钠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附录2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附录3 《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与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4 《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评卷(终卷)》
附录5 《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评卷》教师评价及修改意见
附录6 《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评卷》专家评审表
附录7 《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评卷》评分标准
附录8 《金属及其化合物测评卷》答案详解
附录9 访谈提纲
致谢

(3)基于学科能力视角的高二学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测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阶思维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1.1.2 高阶思维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
        1.1.3 高阶思维是学习者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1.2 研究综述
        1.2.1 高阶思维研究
        1.2.2 化学学科能力研究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理论研究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
        2.1.1 思维
        2.1.2 高阶思维
        2.1.3 化学高阶思维
    2.2 理论基础
        2.2.1 能力的类化经验说
        2.2.2 布卢姆的认知分类理论
        2.2.3 项目反应理论
第3章 化学高阶思维的测评
    3.1 高阶思维的测评框架
        3.1.1 化学学科能力表现模型
        3.1.2 高二学生的化学认识方式
        3.1.3 指标体系的建立
    3.2 测评项目分析
        3.2.1 学习理解水平
        3.2.2 应用实践水平
        3.2.3 迁移创新水平
第4章 实证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4.1 测验工具的质量检验及优化
        4.1.1 测试样本的选取
        4.1.2 第一轮试测数据的分析
        4.1.3 测试卷的修订
    4.2 正式测试的实施
        4.2.1 正式测试样本的选取
        4.2.2 正式测试数据的分析
        4.2.3 高二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情况分析
    4.3 研究小结
第5章 高阶思维的水平特征分析
    5.1 分析维度的构建
    5.2 高二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各认识维度发展情况分析
        5.2.1 各维度总体发展情况
        5.2.2 不同水平学生的认识维度差异比较
    5.3 不同水平学生的高阶思维表现特征
        5.3.1 “低于水平1”水平的学生思维表现类型
        5.3.2 水平1:学习理解水平的学生高阶思维表现类型
        5.3.3 水平2:应用实践水平的学生高阶思维表现类型
        5.3.4 水平3:迁移创新水平的学生高阶思维表现类型
        5.3.5 化学高阶思维发展特征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二化学高阶思维测试(第一轮)
附录B 高二化学高阶思维测试(第二轮)
致谢

(4)初中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例说(论文提纲范文)

一、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思想
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三、比较的思想
四、控制变量法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和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中的应用
五、分类思想
六、守恒思想
七、平均值法
八、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5)基于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过程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过程
        三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的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述
        一 人的行为模式理论
        二 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二维框架
    第三节 核心素养
第三章 基于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对选择性必修模块1 主题3 的解读
    第一节 对高中化学的知识解读实例
    第二节 对“选择性必修模块1 主题3”的内容解读
    第三节 对“选择性必修模块1 主题3”的教材分析
    第四节 对“选择性必修模块1 主题3”学业质量分析
第四章 选择性必修模块1 主题3 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
    第一节 课时教学设计-以《第二节盐的水解》为例
        一 学情调查
        二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第二节 教学活动
第五章 教学评价
    第一节 学情表评价
        一 课前学情表分析
        二 课后学情表分析
    第二节 课后习题(部分)评价
    第三节 纸笔测试结果及终结性评价
        一 周考成绩
        二 月考成绩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6)任务分析法在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R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2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2 研究现状
        1.2.1 任务分析研究现状
        1.2.2 问题解决研究现状
        1.2.3 任务分析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主要内容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任务分析
        2.1.2 问题
        2.1.3 问题解决
    2.2 理论基础
        2.2.1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2.2.2 图式理论
        2.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3 理论建构
    3.1 模型建构
        3.1.1 任务分析流程
        3.1.2 解题模型
        3.1.3 基于任务分析的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模型
    3.2 任务分析在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用的教学原则
        3.2.1 目的性原则
        3.2.2 迁移性原则
        3.2.3 计划性原则
        3.2.4 互动性原则
    3.3 任务分析在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用的教学策略
        3.3.1 教学准备策略
        3.3.2 教学实施策略
        3.3.3 教学评价策略
4.实践研究
    4.1 实践目的
    4.2 研究方案
        4.2.1 实验对象
        4.2.2 变量控制
        4.2.3 数据的收集方法
        4.2.4 问卷的设计
        4.2.5 研究过程
    4.3 教学案例
        4.3.1 教学案例1——“电解质”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4.3.2 教学案例2——“离子共存”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5 实践教学结果和讨论
    5.1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践前后学习成绩对比分析
        5.1.1 开学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5.1.2 十月月考成绩对比分析
        5.1.3 期中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5.1.4 十二月考成绩对比分析
        5.1.5 实验班开学考和十二月考成绩的配对样本检验
    5.2 实验班和对照班“电解质”测试题数据分析
    5.3 实验班和对照班“离子共存”测试题数据分析
    5.4 实验班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5.4.1 对逆推分解策略的对比分析
        5.4.2 对模型策略的对比分析
        5.4.3 对信息化策略的对比分析
        5.4.4 对反思策略的对比分析
    5.5 访谈结果分析
        5.5.1 实践教学前后教师访谈访谈结果分析
        5.5.2 实践教学前后学生访谈访谈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附录11
    附录1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7)PISA科学试题的实质以及PISA类探究试题的命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2.文献综述
    2.1 对PISA测试的研究
    2.2 对科学素养的研究
    2.3 对编制科学试题的研究
    2.4 PISA科学试题
        2.4.1 PISA科学试题的内容
        2.4.2 PISA科学试题的框架
        2.4.3 PISA科学试题的难度分类
        2.4.4 PISA如何评估问题解决能力
3.理论基础
    3.1 有关问题的理论
        3.1.1 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3.1.2 问题解决理论
        3.1.3 问题解决的过程
        3.1.4 问题解决的实质
    3.2 实验途径解决科学探究问题
        3.2.1 提出问题环节
        3.2.2 猜想与假设环节
        3.2.3 规划方案环节
        3.2.4 设计实验环节
        3.2.5 整理数据环节
        3.2.6 获得结论环节
        3.2.7 验证环节
        3.2.8 完整的解决问题案例
    3.3 给出试题框架
4.PISA科学试题分析
    4.1 蜂群崩溃失调问题
    4.2 可持续性渔业
    4.3 棘鱼的习性
    4.4 在炎热天气下跑步
    4.5 PISA科学试题的本质
5.探究性试题的编写
    5.1 探究性习题编写原则
    5.2 基于案例的试题编写
    5.3 试题评分标准
        5.3.1 体脂率与人体电阻值的关系
        5.3.2 声波驱蚊的效果
        5.3.3 洗衣液的成分
        5.3.4 打印后纸张质量的变化
6.实践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案
    6.3 试题质量分析
    6.4 试题有效性验证
    6.5 典型作答分析
    6.6 探究性试题成绩与理科成绩的相关性
    6.7 回访问卷分析
7.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试题
致谢

(8)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初中化学实验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提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二、化学实验能力的重要性
        三、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理论需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SOLO分类理论研究
        一、SOLO分类理论概述
        二、SOLO分类理论与布卢姆分类学的比较
        三、国外研究现状
        四、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 初中化学实验能力和实验探究题研究
    第三节 初中化学复习课研究
    第四节 研究现状评述
第三章 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初中化学实验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一节 课程标准与SOLO分类理论
    第二节 依据SOLO分类理论的学情分析
        一、宏观层面分析-问卷调查
        二、微观层面分析-依据SOLO分类理论的测试题设计
    第三节 依据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目标设计
        一、物质的制备目标设计
        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目标设计
        三、物质的检验和分离目标设计
    第四节 依据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顺序安排
    第五节 依据SOLO分类理论的教学方法选择
        一、前结构到单点结构
        二、单点结构到多点结构
        三、多点结构到关联结构
        四、关联结构到抽象扩展结构
第四章 初中化学实验复习课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节 物质的制备实验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二节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实验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三节 物质的检验和分离实验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
    第一节 数据分析
        一、基于SOLO分类理论评价的科学性
        二、前测结果分析
        三、后测结果分析
    第二节 教师访谈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总结
    第二节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前测试题及评分标准
    附录三 后测试题及评分标准
    附录四 学生前后测答题情况照片示例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基于NOBOOK的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一)教育信息化的影响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化学学科的特点
    二 相关概念界定
        (一)虚拟现实技术
        (二)虚拟实验室
        (三)科学思维能力
    三 研究进展
        (一)国外研究进展
        (二)国内研究进展
    四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五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中虚拟化学实验应用的可行性调查分析
    一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
    二 学校的硬件水平和网络状况调查
    三 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调查
    四 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引入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教学的态度
    五 总结
第三章 NOBOOK虚拟实验室
    一 NOBOOK化学实验室的界面介绍
    二 NOBOOK化学实验室的使用方法介绍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三)气体药品的取用
        (四)实验装置的连接和数据的实时追踪操作
    三 NOBOOK虚拟实验室的教学应用介绍
第四章 教学案例设计
    一 虚拟实验的特点
    二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必修二)中的实验内容
    三 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
        (二)综合性原则
        (三)反馈性原则
    四 应用虚拟实验教学的方法策略
    五 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案例设计
        (一)《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第五章 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设计的实践
    一 实践方案的设计
    二 教学效果分析
        (一)学生的课堂和课后表现分析
        (二)学生的期末测试成绩分析
        (三)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态度量表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虚拟化学实验应用的可行性调查问卷
附录B 高中虚拟化学实验应用的可行性调查问卷
附录C 钠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记录表
附录D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记录表
附录E 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F 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附录G NOBOOK虚拟实验室的教学效果调查(访谈教师)
致谢

(10)一所薄弱学校的化学教学逻辑与参与度的质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课程标准的要求
        2.学校生源现状与化学课堂效率的要求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
二、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研究
    (一)“逻辑”的界定与相关研究
    (二)教学逻辑的界定与相关研究
        1.课程与教学论领域方面对教学逻辑的解释
        2.学科领域对教学逻辑的解释
    (三)化学教学逻辑的界定
    (四)学生参与度的界定与相关研究
        1.对参与度的解释
        2.参与度的相关研究
    (五)教学逻辑与参与度的关系
    (六)薄弱学校
    (七)质化研究方法
三、研究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过程的设计
    (二)研究过程的实施
        1.研究方法的选择
        2.研究对象的选定
        3.资料的收集
四、资料分析与讨论
    (一)薄弱学校学生化学课堂学习情况
        1.学生访谈
        2.分析结果
    (二)教学过程与学生参与度分析
        1.案例的选择
        2.方法的选择
        3.对视频1的分析
        4.对视频2的分析
        5.讨论
五、结论
    (一)结论
    (二)教育建议
        1.薄弱学校中教师教的逻辑
        2.薄弱学校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逻辑
        3.薄弱学校中学生参与度
    (三)反思
        1.对研究的反思
        2.对效度与推广度的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致谢

四、关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应用例说(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化学导学案设计研究[D]. 陈楠曦. 西南大学, 2021
  • [2]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D]. 李等等.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3]基于学科能力视角的高二学生化学高阶思维能力测查研究[D]. 徐诗涵.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初中化学学科思想方法例说[J]. 王克林.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21(04)
  • [5]基于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 向鹭.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1)
  • [6]任务分析法在中学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韦跃洪.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7]PISA科学试题的实质以及PISA类探究试题的命制研究[D]. 叶彬恩.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8]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初中化学实验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D]. 张欣.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9]基于NOBOOK的高中化学虚拟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D]. 陈晓甜. 河南大学, 2019(01)
  • [10]一所薄弱学校的化学教学逻辑与参与度的质化研究[D]. 聂紫娟. 长春师范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物质化学性质的应用实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