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铁路价格听证会交锋激烈(论文文献综述)
王玎玎[1](2016)在《价格听证中信息公开对公众有效参与的影响分析 ——以“陕西省居民阶梯气价听证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目前最有效的解决公共用品定价机制的手段,价格听证制度在促进行政决策民主化、公共物品资源有效配置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事关民众的生活公共用品定价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实践。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相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没能准确把握制度的真正内涵,使得社会公众对价格听证制度的自身特点理解有偏差,甚至误解了制度的最初含义。究其原因,价格听证的相关信息发布流程不够规范,所发布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都存在一定不足等因素首当其冲。从另一方面看,说明现行价格听证制度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和有待完善的空间。本文基于实证主义研究和问卷调查等,研究了信息公开与公众有效参与价格听证之间的关系,和加强信息公开相关机制制度建设对促进公众有效参与的重要作用等。一是分析当前价格听证会中信息公开存在的相关问题,认为政府简政放权不到位、信息公开存在观念问题,信息公开中“重形式、轻实质”、信息公开制度化建设滞后等,是造成目前价格听证中信息不公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应从明确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职责,保证信息内容有效、真实和完整,保证信息公开程序公正合理等三个方面提升价格听证中信息公开成效的观点。二是从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价格听证会主办方)、公共用品供给方(涨价或调价申请方)和消费者三方,分析了公众参与价格听证的信息来源、信息的有效利用、公众参与中信息利用有限理性等问题,并从能够充分自由表达观点、听证代表的代表性和能力性等方面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三是通过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分别研究了公众参与价格听证制度的途径与效果,从制度建设的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等角度,指出完善信息公开相关机制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了“基于信息公开的有效参与概念模型”,运用“政治沟通”概念对模型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贺瑛[2](2015)在《我国价格听证会程序公正探析》文中指出1996年行政行为听证制度确立,1998年价格听证会正式引入政府调定价领域,掐指一算,听证会制度已在我国应用、发展近20年。从听证会制度引入我国开始,尤其是价格听证会,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各省市的听证会也层出不穷。但随之而来的如“越听越涨”“暗箱操作”等问题,使听证会逐渐遇冷。群众开始冷眼旁观,不再积极参与,开始反复质疑,不再听之任之。听证会作为引入我国近20年的一种民主参政议政形式,至今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不得不引人思索。笔者首先论述了听证会的起源,回顾了听证会制度在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法律法规的演进,并明晰了听证会制度的内涵和价值、作用。再以我国价格听证会为例,按步骤梳理了价格听证会从准备阶段、正式召开及结束后的后续程序,对听证程序中的自由裁量权做了说明。其次,以西安市召开的听证会为范本,结合我国当前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听证准备程序、启动程序、召开过程和召开后的其他工作中存在不公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听证会透明度低、监督机制不完善、听证会参加人甄选过程不公正等。针对这些问题,从政府和公民的认知层面、保证公民机会公平层面、保障听证会召开过程的公平性和提高听证会效力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彭仕驰[3](2013)在《价格听证制度的民主机制及其实现 ——以铁路票价听证会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随着民主参与观念的深入人心和民主改革的推进,价格听证制度应运而生。一方面,我国价格听证制度正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另外一方面,由于年限太短、社会能力缺失导致价格听证制度中民主成分还表现的不够明显。本文期望从民主的视角入手,以铁路票价听证会为例,来完善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本文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概述了选题的意义、听证的起源,在此基础上对听证、价格听证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其次,重点对价格听证制度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最后在这部分的结尾对这些文献材料对本文写作的启示做了一些总结。第二部分主要对价格听证会的背景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这一部分是全文的基础,通过对价格听证会背景的介绍,为后文价格听证会的民主分析做准备。在第二部分中还对我国价格听证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以厘清价格听证会的发展脉络。第三部分以铁路价格听证会为例来分析价格听证制度中问题,在分析的过程中特别突出了民主这个因素,并深入分析了原本的价格听证会中民主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并使用一些经济学的理论对其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提出建议打下了基础。第四部分在前述论文的基础上,通过体系目标的设定、体系流程的设计与这些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了民主的成分,期望构建起一个完善的价格听证体系。
罗尚华[4](2011)在《完善我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方式,政府价格管制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和有益补充。由于实行政府定价的产品和服务大多具有垄断性和公益性,因此,政府定价切关民生。在政府定价过程中引入听证程序,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确立了一种全新的主要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垄断行业经营者和消费者三方共同参与论证、相互影响制约、谋求和谐共赢的利益博弈格局和价格形成机制,更重要的是它为社会公众搭建了一个政治参与的平台,这对当前我国公共决策体制变革、民主法治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建构意义重大而深远。政府定价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由初步摸索到逐步规范再到不断拓展的过程。然而,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我们同样难以回避政府定价听证制度所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学术界对定价听证会前景看好、推崇备至;另一方面,实践中的政府定价听证制度却频遭责难、屡屡蒙垢。本文主要以近来在各大中城市举办的水价听证会为例,深入剖析了政府定价听证制度在目标定位、范围界定、程序规则以及效力研判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制度要得以完善首先必须走出认识误区、明确目标定位和厘清功能担待,应该认识到公共利益是一个复合范畴,包括作为消费者的广大民众利益和作为经营方的企业合理利益都应得到有效保障;应该辩证看待涨价,在承认“逢听必涨”的一面是企业不当谋利或者政企“合谋”的同时,也不能排除另一面是客观经济规律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然;就目前而言,定价听证会还不应该完全成为价格决策会,政府在作出价格决策时仍需对民主与科学、公平与效率、自由和秩序等一系列目标作合理权重和全盘考量。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有效完善应该在正确定位的基础上,再分别从听证范围的界定、听证主体的遴选、听证笔录效力的判定等方面对听证程序进行进一步优化以期在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经营方和消费者三者之间形成等边三角形的角色制衡。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最终完善还有赖于制度环境的优化:应该坚持市场导向,推进行政体制变革。在理顺政企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垄断行业的民营化改革进程,通过深化价格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放松政府价格管制;应该坚持权利导向,着力构筑公民社会。在理顺政社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提高社会公众的主体意识、加大对社会团体的培育力度和加强电子政府建设,为公民社会的建设提供思想支撑、组织载体和实践平台;应该坚持公正导向,不断强化法制保障。通过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和诉诸司法,为政府定价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塑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金晓炜[5](2011)在《价格听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价格听证制度集中体现了行政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同时也为价格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提供了制度保障。1998年《价格法》的实施确定了价格听证制度,2002年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到2008年的《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不断建立于完善了价格听证的机制,推进了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价格制定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虽然十多年来全国各地也先后举行了上千场价格听证会,价格听证制度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历史,但这一制度尚不完善,无论在听证的启动机制、听证代表的遴选、听证结果的执行力,还是权利救济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价格听证制度的公开性和公正性。这从当前社会公众对价格听证会是“涨价会”、“听证会”的评价,就可以看到不完善的价格听证制度已经影响到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社会公信力。本文从介绍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历程入手,运用系统分析、案例说明等方法从程序、主体和价值目标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以建立普遍使用、公平完善的价格听证制度为目的,提出了完善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措施。
丁婕[6](2011)在《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完善研究》文中认为当今社会,面对日益明显的利益多元化格局,政府必须转变传统的治理模式,让公民参与到政府治理过程中来,而不是把他们排除在政府决策过程之外,仅让他们简单地服从政府的决策。政府制定价格听证是一种决策型的听证,它是公民参与政府治理过程的新型模式,即由政府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唱独角戏”的决策模式转向政府、专家和大众在决策过程中的“合唱”模式。在这一转变中,政府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对各种形式的听证会表现出持续的、高涨的“热情”;而另一方面,公众对听证会制度却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信任,公共信任危机正逼近听证会制度。本文的写作正是立足于此,在对听证制度一般原理的认知和对中国价格听证发展历程及其现状的实际考察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运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建构和完善我国价格听证的制度设计,对价格听证的主体制度、程序设计和救济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从听证制度的法理渊源写起,对听证(尤其是行政听证)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剖析,同时对听证的特性进行定位——不仅是行政程序,更是行政相对人的一项程序性权利,基于此引出了行政听证的五大功能——公平、公正、公开、监督和效率。在厘清行政听证理论的基础上,引出了价格听证的含义、特征,并阐述了我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现实意义。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价格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形成经历了酝酿、原则确立和具体操作规则的产生三个阶段,并对我国价格听证立法理念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评析。第三部分以我国已经举行的诸多价格听证会为观察,集中探讨了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即价格听证会沦为“涨价说明会”,听证程序的公开性偏低,听证参加人选任存在问题,听证案卷的效力不明确使得听证会同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没有任何区别,政府定价行为被产业俘获等,并阐述了这些问题在法律层面的成因,进而提出了加强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基础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四、五部分为全文的重点内容。第四部分对以“正当法律程序”理念为指导,发展较为成熟的美国听证制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五部分对价格听证的主体、一般程序运作、救济制度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赵明波[7](2010)在《为人民搭建公开公平的利益博弈平台——从人大、民意的角度透视和思考我国实施听证会制度》文中指出听证会制度,这一起源于英美,由西方民主政治衍生出来的"舶来品",在我国从1993年的听证雏形,到1996年听证制度的确立,再到1998年被引入行政决策领域,2003年进入我国立法领域,听证会已经走过了十几个春秋。
刘小军[8](2010)在《价格听证会的博弈》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价格听证制度应运而生。近年来,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价格听证会制度也倍受争议:一方面,理论界对价格听证会制度推崇备至;另一方面,价格听证会的实践结果却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抨击。争议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在价格听证过程中总是处于劣势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价格上调。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从博弈的视角对如何更好地建立公平有序的价格听证会博弈制度提出一些建议。本文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概述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听证的起源,在此基础上对听证、价格听证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其次,重点对价格听证制度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最后在这部分的结尾做了个简单的文献评述。第二部分主要对价格听证会中的局中人进行了一般研究,这一部分是全文的基础,通过对价格听证会局中人的介绍,为后文价格听证会的博弈过程分析做准备。第三部分主要是对价格听证会局中人形成的博弈关系做了全面分析,通过分析政府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博弈,政府与消费者代表之间的博弈来阐述局中人之间是如何博弈的。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影响价格听证会博弈的因素入手,主要分析现有价格听证制度中的听证程序,信息不对称对博弈的影响。第五部分在前述论文的基础上,基于公平博弈的角度,针对价格听证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规范、公正的价格听证会博弈机制的建议。
张杨[9](2009)在《我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的缺陷及完善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价格决策听证制度是公共决策民主化新机制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它在我国的兴起是基于公民参与行政决策程度的提高和我国民主法制历程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的。这一制度的广泛应用和实行就是为了要扩大公民参与与政府决策的范围和程度,为了加强政府价格决策行为的公开性与科学性。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规定:政府在制定重要的和涉及国计民生的商品价格时要召开价格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意见,以此提高政府定价的质量。价格听证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现代行政民主化与公开化的要求,标志着我国行政行为正在向公开、公平、公正、民主的方向发展。实践中,价格听证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制度弊端。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内容、发展历史,分析了我国实施价格听证制度的重要意义等;并结合价格听证实践的情况,比较深入地探讨了我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最后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国价格听证的具体实践情况,以建立普遍适用的价格听证制度为目的,对完善我国价格听证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明磊[10](2008)在《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功能分析与目标模式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无论是在结构的设计还是目标模式的选择上都处在一种摇摆和不确定的状态之中。要发挥其应有功效,必须厘清价格听证会的功能与性质,并在权利和效率并重的目标模式下进行改造。
二、铁路价格听证会交锋激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路价格听证会交锋激烈(论文提纲范文)
(1)价格听证中信息公开对公众有效参与的影响分析 ——以“陕西省居民阶梯气价听证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1.6 论文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价格听证制度与参与角色的界定 |
2.1 价格听证制度 |
2.1.1 价格听证制度的概念 |
2.1.2 价格听证制度的作用 |
2.2 信息公开下公众参与的涵义 |
2.3 价格听证参与角色的界定 |
2.3.1 价格听证中的公众角色 |
2.3.2 价格听证中的企业角色 |
2.3.3 价格听证中的政府角色 |
2.4 信息公开条例 |
2.4.1 信息公开的含义 |
2.4.2 信息公开的特点 |
第三章 信息公开对有效参与的影响分析 |
3.1 对公众认知与意愿的影响 |
3.1.1 信息开放性的影响 |
3.1.2 信息完整性的影响 |
3.1.3 信息可获取性的影响 |
3.2 对公众能力的影响 |
3.2.1 对诉求能力的影响 |
3.2.2 对判断能力的影响 |
3.2.3 对表达能力的影响 |
第四章 实证分析:陕西省居民阶梯气价听证会——基于问卷调查 |
4.1 陕西省现行价格听证制度介绍 |
4.2 陕西省居民阶梯气价听证会问卷调查背景说明 |
4.2.1 陕西省居民阶梯气价听证会的代表状况 |
4.2.2 陕西省居民阶梯气价听证会的举行情况 |
4.2.3 对陕西省居民阶梯气价听证的综合评价 |
4.3 调查问卷设计依据及调查方法 |
4.3.1 指标设计依据 |
4.3.2 调查的样本、时间、数量 |
4.3.3 调查对象及方法 |
4.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4.4.1 基本数据分析 |
4.4.2 分类数据分析 |
4.5 问卷调查结论 |
4.5.1 信息公开不充分对有效参与有影响 |
4.5.2 信息价值不高对有效参与有影响 |
4.5.3 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不完善对有效参与有影响 |
4.6 类似事件分析 |
4.6.1 毫州市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听证会 |
4.6.2 北京市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听证会 |
4.6.3 兴平市城区居民用水阶梯价格改革听证会 |
第五章 制度建设建议 |
5.1 进一步完善代表遴选的信息公开制度 |
5.2 建立完善价格听证的信息发布制度 |
5.3 建立基于信息公开的信息沟通制度 |
5.4 完善代表参与能力的培养培训制度 |
5.5 建立完善对听证决策的有效监督制度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2)我国价格听证会程序公正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相关理论简述 |
第二章 听证会制度概述 |
2.1 听证会制度的渊源 |
2.2 听证会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
2.3 听证会制度在发达国家的情况 |
2.4 听证会制度的内涵、作用预期与价值导向 |
第三章 价格听证会程序分析 |
3.1 听证会前的准备程序 |
3.2 听证过程中的程序 |
3.3 听证会后续程序 |
3.4 听证程序中的自由裁量权 |
第四章 实证视角下价格听证会存在的程序不公问题 |
4.1 启动机制存在的问题 |
4.2 听证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
4.3 听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4 听证会召开后存在的问题 |
4.5 整个听证程序缺乏有效的监督惩处机制 |
第五章 我国价格听证会程序改进对策 |
5.1 建立正认知 |
5.2 保证公民在听证中的机会公平 |
5.3 保障听证会召开过程的公平性 |
5.4 提升听证会的效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价格听证制度的民主机制及其实现 ——以铁路票价听证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问题界定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国内外文献对本文的启示 |
第二章 价格听证会的背景及其展开 |
第一节 价格听证会的背景 |
一、 政治背景 |
二、 经济背景 |
三、 社会背景 |
第二节 价格听证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一、 初步探索阶段 |
二、 立法规范阶段 |
三、 实际应用阶段 |
第三章 价格听证会中的民主成分体现——以铁路票价听证会为例 |
第一节 案例回溯 |
一、 制度依据 |
二、 听证会代表的构成 |
三、 代表发言情况 |
四、 听证会效果分析 |
第二节 此次价格听证会中的民主成分体现 |
一、 法律法规完善为民主实现提供了制度化保障 |
二、 代表选取方式确保了民主的实现 |
三、 听证会的效果良好印证了听证会的民主 |
第三节 此次价格听证会中的民主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
一、 对抗性不强,民主无法得到保证 |
二、 实质上并未影响铁路部门其利益,民主并未从根本上实现 |
三、 缺少合议机制,民主得到表达却无法得到实现 |
第四章 价格听证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参与者博弈失衡及原因分析 |
一、 博弈观念障碍 |
二、 博弈力度不足 |
三、 单次博弈难以形成合议 |
第二节 程序设定不合理及原因分析 |
一、 使用频率过低 |
二、 程序设定漏洞 |
三、 程序设定无法保证民主实现 |
第五章 构建完善的价格听证体系 |
第一节 体系目标 |
一、 参与者民主性与高质量共存 |
二、 经费使用效果性与节约性共存 |
三、 博弈设计质辩性与建议性共存 |
四、 流程设计高效性与必要性共存 |
第二节 体系设计与说明 |
一、 流程图及流程说明 |
二、 体系设计重点 |
第三节 体系设计中民主实现 |
一、 参与人的选择设计 |
二、 博弈模式的转变 |
三、 消费者参与制度 |
四、 证据排除体系的设计与辩论模式的转变 |
五、 合议制与反馈机制的设计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4)完善我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我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理论意蕴与构成要素 |
2.1 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相关理论阐释 |
2.1.1 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概念界定 |
2.1.2 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内涵解读 |
2.1.3 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 |
2.2 我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构成要素 |
2.2.1 主体界定 |
2.2.2 适用范围 |
2.2.3 程序规则 |
2.3 我国实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现实意义 |
2.3.1 实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经济学意义 |
2.3.2 实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政治学意义 |
2.3.3 实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社会学意义 |
第3章 我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发展现状分析 |
3.1 我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发展现状的总体评价 |
3.1.1 制度建设层面:逐步完善中的程序架构 |
3.1.2 实践操作层面:不断摸索中的经验积累 |
3.2 我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听证目录范围界定不明与听证提起主体政府化之间的悖论 |
3.2.2 听证参加人代表性不足与听证主持人身份多重之间的尴尬 |
3.2.3 听证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剧与成本监审程序缺失之间的矛盾 |
3.2.4 听证透明度不高与听证过程中主体平等性缺位的双重困境 |
3.2.5 听证笔录法律效力不明与法律救济路径缺失的程序性缺憾 |
3.3 我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实施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
3.3.1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
3.3.2 行政体制改革步伐相对迟缓 |
3.3.3 传统行政文化的持续性影响 |
3.3.4 相关法律制度体系支撑乏力 |
第4章 完善我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的有效之策 |
4.1 正确定位:政府定价听证制度得以完善的基本前提 |
4.1.1 政府定价听证的重新审视 |
4.1.2 政府定价听证的目标定位 |
4.2 程序规范:政府定价听证制度得以完善的根本保证 |
4.2.1 适时调整听证范围,切实规范听证启动程序 |
4.2.2 健全听证主体选用机制,提高民主参与水平 |
4.2.3 消弭信息不对称现象,实现听证主体平等化 |
4.2.4 强化媒体舆论监督,确保听证过程公开透明 |
4.2.5 借鉴案卷排他原则,赋予听证笔录法律效力 |
4.3 环境优化:政府定价听证制度得以完善的有效推力 |
4.3.1 坚持市场导向,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
4.3.2 坚持权利导向,着力构筑公民社会 |
4.3.3 坚持公正导向,不断强化法制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5)价格听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我国价格听证制度概述 |
一、价格听证的含义 |
二、我国价格听证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三、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发展进程 |
第三章 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问题 |
一、价格听证会启动机制不完善 |
二、价格听证相关信息不公开 |
三、价格听证代表选任制度存在问题 |
四、听证结果对价格决策缺乏明确约束 |
五、价格听证制度的监督机制不完善 |
六、价格听证制度缺乏相关的利益救济途径 |
第四章 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完善思考 |
一、完善行政相对人提起价格听证的机制 |
二、加强听证会公开性建设 |
三、完善听证代表选任制度 |
四、赋予听证会实际的法律效力 |
五、完善价格听证监督机制 |
六、健全违反听证程序的救济制度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6)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完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听证制度的基本理论 |
1.1.1 听证制度的法理渊源及内涵释义 |
1.1.2 听证的特性 |
1.1.3 听证的功能 |
1.2 价格听证的含义、特征及意义 |
1.2.1 价格听证的含义 |
1.2.2 价格听证的特征 |
1.2.3 建立价格听证制度的意义 |
第二章 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2.1 我国引入价格听证制度的回顾 |
2.1.1 酝酿阶段(1990 年——1997 年底) |
2.1.2 原则的确立阶段(从1997 年底——2001 年6 月) |
2.1.3 具体操作规则的产生阶段(2001 年7 月以后) |
2.2 对我国价格听证立法发展的评析 |
第三章 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
3.1 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3.1.1 价格听证会沦为“涨价说明会”的“听证秀” |
3.1.2 听证程序的公开性偏低 |
3.1.3 听证会参加人存在问题 |
3.1.4 听证会和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没有任何区别 |
3.1.5 政府定价行为被产业俘获 |
3.2 上述问题在法律层面的原因 |
3.2.1 价格听证制度的立法等级不高 |
3.2.2 价格听证会的性质定位背离公众期望 |
第四章 国外听证制度对我国价格决策领域的借鉴 |
第五章 完善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思考 |
5.1 完善价格听证主体制度 |
5.1.1 完善听证主持人制度 |
5.1.2 完善听证人制度 |
5.1.3 完善价格听证会参加人制度 |
5.2 完善价格听证程序 |
5.2.1 在价格听证制度中引入预备听证制度 |
5.2.2 确立“案卷排他性原则”,完善说明理由制度 |
5.3 完善价格听证救济制度 |
5.3.1 行政救济 |
5.3.2 行政问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价格听证会的博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二节 价格听证制度的研究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价格听证会中的局中人 |
第一节 消费者代表 |
第二节 经营者代表 |
第三节 政府部门组成人员 |
第四节 专家、学者代表 |
第三章 价格听证会中局中人形成的博弈关系 |
第一节 政府与经营者之间的博弈 |
第二节 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
第三节 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 |
第四章 影响价格听证会博弈的因素分析 |
第一节 听证程序对博弈的影响 |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对博弈的影响 |
第三节 政府价格决策部门的主观意图对博弈的影响 |
第五章 建立公平有序的价格听证会博弈制度 |
第一节 规范政府在价格听证会中的角色 |
第二节 构建公平的博弈规则 |
第三节 进一步完善价格听证程序 |
第四节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第五节 完善价格听证的监督和惩处机制 |
第六节 完善消费者组织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我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的缺陷及完善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我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的内涵及其完善意义 |
(一) 我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的内涵 |
(二) 完善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的意义 |
二、我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一) 我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的缺陷 |
(二) 我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缺陷的原因分析 |
三、我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的完善路径 |
(一) 建立一部规范的听证法 |
(二) 完善价格决策听证代表制度 |
(三) 赋予听证会实际的执行力 |
(四) 逐步完善与听证制度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 |
(五) 完善监督机制,发挥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 |
(六) 健全违反听证程序的救济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功能分析与目标模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源起与现实 |
二、价格听证制度的功能分析与性质之争 |
1.价格听证会之权限及公共决策权主体 |
2.价格听证会的性质归属 |
三、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目标模式选择 |
四、铁路价格听证会交锋激烈(论文参考文献)
- [1]价格听证中信息公开对公众有效参与的影响分析 ——以“陕西省居民阶梯气价听证会”为例[D]. 王玎玎. 西北大学, 2016(05)
- [2]我国价格听证会程序公正探析[D]. 贺瑛. 西北大学, 2015(10)
- [3]价格听证制度的民主机制及其实现 ——以铁路票价听证会为例[D]. 彭仕驰. 华东政法大学, 2013(02)
- [4]完善我国政府定价听证制度研究[D]. 罗尚华. 湘潭大学, 2011(04)
- [5]价格听证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 金晓炜. 苏州大学, 2011(05)
- [6]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完善研究[D]. 丁婕. 西北民族大学, 2011(06)
- [7]为人民搭建公开公平的利益博弈平台——从人大、民意的角度透视和思考我国实施听证会制度[J]. 赵明波. 法治与社会, 2010(08)
- [8]价格听证会的博弈[D]. 刘小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0(10)
- [9]我国价格决策听证制度的缺陷及完善路径研究[D]. 张杨. 东北师范大学, 2009(11)
- [10]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功能分析与目标模式选择[J]. 明磊.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