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PC的新面貌

商务PC的新面貌

一、商用PC的旧貌新颜(论文文献综述)

马裕[1](2021)在《跨地纪实 ——贾樟柯电影的原乡与世界》文中研究指明贾樟柯,一个出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山西普通家庭的“汾阳小子”,从原乡出发,跨越中国大江南北,迈入世界舞台,最终回归三晋大地,在跨地空间迁徙路线中以纪实影像将全球化背景下一直被忽略的原乡在地经验如实表达,将改革快进中千疮百孔的多地疮痍真实呈现。而这背后,是贾樟柯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的影射,是其独特纪实风格在电影史中的价值体现,更是其串联原乡与世界的文化初心。本文正是基于贾樟柯的影像跨地呈现,以电影纪实美学为基本理论依据,以“跨地性”理论为方法指导,对贾樟柯从原乡到世界的影像纪实风格进行多元探讨,深入剖析贾樟柯跨地纪实的价值意蕴。第一章从原乡出发进行在地静观,对影像中改革巨变下的山西原乡的空间景观和日常生活进行精细研究,借空间中的人与物进入对贾樟柯纪实风格的多元探讨中。贾樟柯的在地静观主要集中于“故乡三部曲”的创作中,他以粗粝的影像还原原乡混乱嘈杂的街道、简陋叠加的老房、灰暗破败的生存空间,呈现原乡青年慌乱迷茫的生命状态,对话原乡的迟钝落后气质,揭示原乡沦为他者此在的赤裸真相,开启跨地纪实的第一旅程。第二章由原乡向外延伸,关注贾樟柯的世界多地呈现,以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为参照细读贾樟柯的多地影像文本,深入探寻其进入“世界”后的影像纪实特点。贾樟柯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在亲历时代巨变和跨地“移民”的经历中目睹了北京的阶层问题、三峡的移民问题、东莞的金钱问题、澳洲的情感问题等一些全球共性问题,于是,他以影像为刀,以多重地域为俎,审视中国大江南北,直面时代快进中的满目疮痍。第三章落脚于贾樟柯从原乡到世界的跨地纪实背后的现实主义精神旨归,融合贾樟柯人生经历带来的人文滋养,挖掘其冷峻纪实背后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对其纪实风格进行思想定位。“汾阳小子”贾樟柯在“游走世界”中受到了各方面的人文意识淘洗,他将其融入到影像纪实创作中,将自己对生命的感受与尊重寄于跨地作品中,关注边缘、歌颂善良、聚焦情义、反抗物化,饱含温情、极具人文力量。第四章将视野从本土拉向全球,关照本土、对话世界,以全球化的眼光综合定位贾樟柯跨地纪实所体现出的沟通之桥的作用,探究其在电影史中的地位、其为联结原乡与世界所做的贡献,丰富贾樟柯及其电影的价值意蕴。完成“原乡-世界-原乡”空间闭环的贾樟柯,以独特的跨地影像纪实,对巴赞纪实美学作出了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应与深入承继;以对中国电影纪实性风格的承接,为中国电影在商业大片时代的内容抉择与主题界定提供了很好的文本范式与价值参考;以多重影像活动对话世界,对连接原乡与世界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已成为促进中国电影走向国际的重要推手、串联原乡与世界的“中国名片”。

李瑞瑞[2](2020)在《广东省滨海地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以深圳大鹏半岛沙鱼涌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立足于深圳这一超大城市,其独特的城市背景、滨海的自然地理条件、区别于内陆的文化传统,使得这一区域的传统村落形成其典型的特色。由于这些传统村落往往位于城市和乡村的中间过渡区域,随着深圳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向外辐射扩张,这些传统村落不得不接受快速城市化的冲击和影响,经历着原有生活、生产方式与现代文明的激烈碰撞,与城市的关系并非主动融入而是被动裹挟,故其保护和更新面临着特殊的考验。此外,从政策制度的层面看,自03年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制度实施以来,我国针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制度和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不同地域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状况的不同,当前保护制度针对特定区域的传统村落依然存在适应性、协调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地方适应性法规的制定也存在较为滞后的问题;从学术研究的层面分析,当前学术界的主要关注点还是集中在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典型传统村落,而对于乡土文化价值较典型传统村落低的非典型传统村落的研究比较匮乏;从保护方式上看,国家针对传统村落保护的制度实施以来,传统村落的保护更多的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行为[1]。基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本论文确立了广东省滨海地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这一研究方向,并且选取了深圳大鹏半岛沙鱼涌作为本文具体的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本着将村落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的原则,试图用科学的、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视角考虑村落的保护与更新,以更加尊重原住民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使得村落的物质文化遗存真正得以传承、乡土文化价值真正得以延续。为了使论文整体的研究更加系统理性,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四种研究方法,逐层递进式地对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研究基础:在明确了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难点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了相关的国际性指导文件以及国外先进经验,并且对国内外有关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具体案例进行了研究,思考并且借鉴了这些指导性文件、先进经验以及具体案例中,对于本研究有启示作用的思路和方法。区域研究:在深圳大鹏半岛这一特定的区域背景下,从历史概况解读和现状评析两方面的内容入手,对该区域传统村落的历史从自然地理、村落形成、价值认知三个层面进行了具体的认知,对区域内村落的保存现状以及相关制度现状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为具体的研究对象的切入和系统研究打下基础。对象研究:对具体的研究对象沙鱼涌的历史价值进行了再认知,对其保护与更新的现状进行了评析,从自身价值和城市区域发展规划的角度明确了沙鱼涌在保护更新工作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策略提出:基于以上研究的成果,结合价值认知可见、可忆、可营的三个层面,笔者从物质要素、精神要素、产业要素三个方向针对性地提出了沙鱼涌保护与更新策略,并且针对沙鱼涌村落保护更新的难点问题,选取了国内外以及深圳本地的优秀案例作为借鉴,为解决问题提供一定的思路。

雷蕾[3](2020)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华社在新闻客户端的新闻直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传统媒体不断升级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直播应运而生,这种新的传播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模式。“直播+”的新形式凭借其碎片化、便捷化、及时性等优点,迅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于2016年在新闻客户端开启了新闻直播功能,这是主流媒体在新闻客户端直播领域的初步探索。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我国主流媒体如何利用新闻客户端进行新闻直播?其发展现状如何?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融合?当前面临哪些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选取新华社客户端的新闻直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并试图为其他主流媒体在客户端新闻直播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学界对“媒介融合”“新闻客户端的新闻直播”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前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角度。运用内容分析法,以2019年8月1日——2020年1月31日的共466条新闻直播作为研究样本,对新华社客户端新闻直播的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当前新华社客户端新闻直播的融合策略。运用个案分析法,笔者以新华社客户端为研究对象,并以受众身份进入新华社客户端直播大厅对其进行分析探究。根据对上述内容的研究笔者发现,从宏观层面来说,新华社首先做了组织架构重建和采编流程再造,这是在媒介融合进程中所做的顶层设计;从微观层面来说,新华社在客户端新闻直播中进行了技术、内容、人员等方面的融合。具体而言,内容融合体现为加入了图文、短视频直播,并且增加了软新闻直播的数量和慢直播;技术融合体现为,利用AI、5G、4K、VR、AR等先进技术贯穿于新闻生产的全过程;人员融合体现为新华社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的资源整合和协同联动。根据上述内容的分析,笔者发现当前新华社客户端新闻直播存在的两点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随着技术手段的革新上述两点不足的解决指日可待。最后,根据对新华社新闻直播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值得其他主流媒体在客户端新闻直播领域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以期为其他媒体提供可行性建议。

梁志英[4](2020)在《城市老旧住区景观环境低成本改造设计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问题愈加突出,随着近几年的住房需求下降,居住需求度供大于求的状态以及住房大量建设向更新改造阶段过度的背景下。现阶段的城市老旧住区改造成为惠民利民的重要工程。经研究发现,国内对于老旧住区的改造多数停留在建筑单方面的处理,很少涉及考虑居民的居住外环境。目前随着住区的结构转变,早期的住区逐渐显现出基础服务功能落后,住区管理与维护不足等诸多问题,已经满足不了居民的生活需求,急需更新改造。城市老旧住区的改造开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它包括了大量的城市规划、社会、历史文化层面的问题等。本文研究主要针对住区规划和景观空间低成本改造的理论方法,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总结,以老旧住区现状问题为依据,将城市老旧住区根据研究内容从社会环境问题和物理环境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笔者整个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老旧住区呈现人群结构复合化,居民多以老人儿童及外来租房者居多,因其老旧住区综合管理问题导致居住环境滞后,公共空间功能单一,车与人矛盾突出以及停车占用人行道和公共空间等。综合以上问题因素笔者提出了低成本改造策略:社会环境问题的低成本改造设计策略;物理环境问题的低成本改造设计策略;低成本改造设计策略。重在重新划分儿童与老人活动空间,增设基础功能设施,针对住区内违章违建进行清理,同时提出低成本改造的具体策略方法以来改善景观环境及更大程度做到成本控制等。最后以大连金家街老旧住区局部地块改造为例,运用低成本改造策略,结合场地现状情况,对其外环境进行模拟改造设计,目的是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能促进邻里交往的理想居住空间。

冯晓鹏[5](2019)在《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跨境电子商务(简称“跨境电商”)是不同于传统商业贸易,也不同于国内电子商务的新业态、新模式,跨境电商业务具有前沿性、新颖性、科技性的特征,加强对跨境电子商务法律与政策问题的理论研究,深化对跨境电商领域的规律性、本质性、系统性认识,不断总结实务中出现的新业态、新动向,无论对于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具有前沿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跨境电商的基本概念、特征、分类进行了界定,并对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发展概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按照跨境电商运营与合规两条主线分别对跨境电商所涉物流、税收、资金与信息安全保护、知识产权合规、走私风险应对相关法律和政策问题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然后分析了《电子商务法》实施后的跨境电商经营者监管法律制度。最后,综合全文的理论梳理和实务分析,结合笔者参与跨境电商立法及司法实务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未来政策走向和实务发展趋势的基本结论,并对跨境电商政策和立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判。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有不同版本的定义,但各种概念的核心涵摄并无争议,可以概括为分属不同国家的交易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电子化通信手段促成交易(交易询价、谈判磋商、缔结合同、履行合同等),并以跨境物流或异地仓储的方式送达商品、提供服务、实现交易的跨境商务活动。广义上的跨境电商可以泛指在跨境交易的任一环节运用到电子商务技术的商业模式。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分类,根据可以分为平台企业、平台内企业和自建平台经营的企业,根据商品流向分为跨境进口和跨境出口,根据交易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贸易与跨境电商零售。跨境电子商务具有电子化、个性化、碎片化、高频次和低货值的特征。近年来,跨境电商在电子商务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乘着一系列国家重要政策支持和一系列重要事件推动的东风,呈现在迅猛蓬勃的发展态势,并且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种新兴贸易业态驱动了科技创新、创造了就业机会、引领了消费潮流,将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世界跨境电商大会、《世界海关组织跨境电商标准框架》审议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的通关一体化建设等政策红利取得进一步长足发展。我国海关法将通关监管对象分为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货物和进出境物品,而与跨境电商密切相关的是进出境货物与进出境物品。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为:从用途来看,进出境货物具有贸易性质,货物进出境是为了销售;从数量来看,进出境货物数量较大;进出境物品以合理自用数量为限,超出数量限制则会被海关认定为进出境货物;从外汇来看,进出境货物是购进或售出的商品,因此有对应的外汇收入或外汇支出;而进出境物品不属于贸易货物,因此没有对应的外汇收入或外汇支出;从税收来看,进出境货物征税内容包括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而进出境物品仅在进境环节征收进口税;从许可来看,国家对部分限制进出境货物进行许可证管理;除了出境携带的文物外,一般进出境的物品不涉及行政许可问题。对于跨境电商涉及的物流通关主要法律问题包括:进出口货物和进出境物品的区分界定;直购进口和网购保税进口的基本通关监管模式;1039市场采购模式;跨境电商的常用进出口模式以及对跨境电商通关政策的探讨解读。税收征管法律关系是货物和物品在进出关境时所涉及的重要法律关系,对于跨境电商而言也不例外。与一般的进出口货物和物品相比较,跨境电商商品的进出口税收征管以一般的进出口环节税款征收的法律和政策规定为基础依据,但同时因为涉及到电子商务的相关规定以及国家对跨境电商的特殊管理规定而又有重要区别。与国内电商不同,出口跨境电商需面对各地域法律、经济制度等规则差异以及电商平台、消费者、银行以及境内外支付机构等多个主体间的关系,常面临汇率波动、外汇管制、资金安全等难题。收款结算是否安全合规、流程是否简单顺畅直接关系到出口跨境电商的核心利益。出口跨境电商的收退款方式、不同报关模式的影响、收结汇及人民币支付、第三方支付机构及平台的合规风险等不同纬度的问题,均会跨境出口资金流的合规运作。电子商务法通过具体条文规定与《网络安全法》紧密衔接,不仅强调了全体电子商务经营者在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应注意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更特别针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提出了“保障网络安全”的义务与责任。网络安全的防护,一方面是对技术的高要求,如建立信息防火墙等;另一方面是对法律合规风险认识要求的提高,这需要电子商务经营者对相关法规有充分的理解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于跨境电商经营者而言,不仅要了解境内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规定,也同时要注意境外国家或地区对于信息安全保护的特殊要求。对于跨境电商领域知识产权合规问题而言,为了克服电商领域假冒、侵权的顽疾,新颁布的《电子商务法》已经明确规定了电商经营者,尤其是平台经营者的义务与责任。中国海关近年来也连续开展了“清风”、“龙腾”等知识产权专项执法活动。此外,知识产权问题也是西方国家和企业“拿捏”中国外贸企业的手段之一。因此,如何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同时也避免被他人侵犯知识产权,成为了跨境电商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走私犯罪作为典型的法定犯并不像杀人放火的自然犯一样容易引起公众的关注,但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忽视由跨境电商和代购引发的新兴走私方式。“奢侈品平台走私案”、“跨境电商伪报贸易方式案”、“‘代购’被判10年案”等案例的出现说明走私风险离跨境电商并不遥远,跨境电商同样可能逃避海关监管,危害国家的税收监管和外贸秩序。跨境电子商务是新型的经济形式和新兴业态,从实质上来讲,跨境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分支,自然应当适用电子商务相关的监管规则;同时因为又涉及到商品的进出口环节,因此也应当遵守国家关于进出口管制方面相关监管要求。跨境电商除了应当遵守电子商务的普遍规定之外,还应当符合进出口相关法律规定,包括海关、税收、进出境检验检疫、支付结算等管理制度。

史煜[6](2019)在《影像记忆中的20世纪西安明城区建筑特征演变研究》文中认为自鸦片战争遭遇西方武力冲击,中国渐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延续千年的传统建筑体系从沿海至内陆城市渐次发生近现代化演变。西安作为中国内陆传统城市典型代表与华夏文化生发繁荣之地,经历了20世纪来持续变革求新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在取得城市现代化建设巨大成就同时,也面临因明城区大片历史街区建筑消失与城市记忆难以承续的现状。在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从经济指标“量”的扩张转向历史文化与环境生态“质”的彰显之际,学界对西安都城时代的关注逐步转向对城市近现代发展变迁的研究。鉴于建筑是城市最基本的物质组成,本文选择以20世纪来西安明城区不同时段所生发新建筑作为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具体产物,以西安从传统向近现代城市的发展历史为线索,利用影像文本“客观纪实性”功能再现建筑形态特征,呈现与解析明城区建筑演进历程,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以及再塑古城历史文化风貌的探索实践提供借鉴。首先,立足影像与建筑文化研究方向,将建筑影像与历史文本相结合作为还原城市记忆的基本载体,在以人为主体、建筑为客体所形成的城市记忆框架中,以西安明城区建筑发展历史为线索,搜集整合20世纪来(1900-2010)不同历史时期典型的建筑影像文本,将其置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时空背景中进行分期、分类及演变研究。其次,以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与历史地理学等学科在西安城市建筑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参照,将清末(1900-1911)、民国(1912-1949)与共和国(1949-2010)三个典型时期建筑影像文本进行分类对比,以“图文”互证方式还原西安明城区建筑发展演变历程,借助图像学与现象学等研究方法进行解读,揭示演变特征、规律及综合动因。再次,利用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五要素”(道路、边缘、区域、节点、地标)作为体验与认知城市的一种方法,对应分析20世纪不同时段西安城市代表性建筑,尝试还原与建构近现代西安城市记忆。近现代西安传统建筑是顺应时代发展与社会现实需求,从“模仿搬用”到“选择吸收”西方先进建筑形式与技术的演进历程,展现了不同历史阶段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主体审美与价值观的转变,也是传统建筑体系融合西方文化不断做出权衡与选择的实践过程。以城市记忆的“整体性、时代性、延续性与建构性”为原则,对20世纪以来西安明城区建筑状况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1)“体用”原则上中西“折衷”建筑特征的延续性在西安城市近现代化转型历程中,城市发展渐从传统社会的闭守走向近现代的开放,在继承传统建筑文化“体”对西方建筑形式、材料、结构等因素“用”的基础上,传统建筑主体地位逐步被削弱而日趋式微。是在政治与军事因素主导下,从清末“洋风”模仿建筑到民国以不同程度的中西“折衷”特征为主、兼有少量几何形式特征工业化建筑,经历共和国初期“苏化”因素影响,又从单一国家性建筑逐步走向现代化探索与多元化发展历程,建筑是“自上而下”非自然发展路径,以“局部-整体-简化-创新”不同程度中西“折衷”建筑特征的渐变为其发展规律。(2)传统建筑文化承续及创新的矛盾性与表面性作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西北区域重镇与传统内陆城市,近代“洋风”模仿、中西“折衷”建筑到建国10周年经典的“传统”复兴建筑,在改革开放后1990-2010年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以房地产商业开发与以旧城拆迁改造为手段的城市化建设,带来明城区商业化、功能化的大尺度的现代建筑在明城墙内外无序耸立,因其与西安历史文化缺乏关联而影响古城整体建筑风貌。近年来,西安明城区依旧以在建筑上附加传统元素与佩戴仿古头饰屋顶作为体现古都风貌的手法,令人深感传统建筑传承与创新层面缺乏文化关联呈现出的矛盾心态与形式的表面性。(3)城市建筑演变缺乏历史文化承续性与整体观伴随20世纪以来西安城市建筑特征近现代化演变历程,西安明城区多数历史街区风貌逐步被科技文明所打造的功能化、商业化与符号化的新建筑所替代与消解,建筑景观的汰换更新导致历史特色被抹除失去城市记忆载体,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在加速城市记忆的缺失,不利于获得古城西安作为精神家园应有的历史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基于城市记忆与建筑影像的互动同构关系再现西安明城区建筑特征演变历程,省察急躁功利的赶超式与风貌式城市建设行为,汲取东西方城市近现代化发展正反经验,以期在健全城市建设评估与民众参与的监督管控机制,重拾城市文化自信、再塑城市历史风貌,将西安建成生态宜居的家园,肩负起“国家文化形象”的城市职能与使命。

周丹[7](2018)在《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若干问题——舟山蹲点调研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舟山15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昔日的海岛小城镇正在变成现代化的海上花园城市。在调研中也感到,舟山在"多规合一"规划、自由贸易港创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旅游业、加强人才工作等方面还有一些困惑的难点问题亟待破解,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综合施策前一阶段,委里安排我去舟山两次调研,前后6天。我2001年10月至2003年3月曾在舟山下派锻炼,任市政府副秘书长。随后的15年里虽多次去舟山,但都是来去匆匆。这两次去舟山时间相

孟升,纪鹏飞[8](2016)在《GB1589实施后首个行业展会 广州商用车展凸显新规之变》文中认为2016年为期三天的广州商用车展览会落下帷幕。广州商用车展与武汉举办的中国国际商用车展逢单双年交叉举办,是我国商用车领域影响最为深远的两个展会。本届广州商用车展,尽管仅占据2个展馆,但是展会在展出面积,参展企业数量以及参观人数方面均超过往届。作为GB1589实施后的首个行业展会,广州商用车展展出的产品种类丰富,凸显当下新规之变。

纪鹏飞[9](2016)在《北京车展:各大卡车巨头集体争艳》文中认为作为一年一度的的汽车盛会,隔年轮流举办的上海车展和北京车展总是颇具"看点",各个品牌争奇斗艳,大量新车层出不穷。在商用车领域,有道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商用车展品仍然是主要分布在室外展场,展商数量不仅有所下降,而且展品也没有往年多。尽管如此,本届展会各大卡车巨头依旧带来不少新品,其中不乏亮点。

尚海龙[10](2015)在《冷柜行业:规模稳增,转型初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5年,与冰箱市场再遇"寒冬"不同,冷柜市场的平稳增长给从业企业带来些许慰藉。近年来,冷柜市场规模一直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因此,白色家电厂商也都对冷柜更加关注且增加资源投入。曾被冠以产品低端、行业门槛低的冷柜,如今旧貌换新颜。不仅外观、功能不断改进完善,产品结构、渠道布局、技术趋势也都出现革新升级之势。在家电市场需求低迷的情况下,冷柜甚至成为一些冰箱企业扭亏为盈的赢利点。

二、商用PC的旧貌新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用PC的旧貌新颜(论文提纲范文)

(1)跨地纪实 ——贾樟柯电影的原乡与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在地静观:改革巨变下的原乡实录
    第一节 灰暗破败的生存空间
        一、混乱嘈杂的街道
        二、简陋叠加的老房
    第二节 慌乱迷惘的生命消耗
        一、 “手艺人”的困兽之斗
        二、 “文艺工作者”的妄图
        三、 “混混”的“末世狂欢”
    第三节 原乡的真相:沦为他者的此在
        一、家园认同的逝去
        二、权力话语的消解
第二章 多地面向:时代快进中的世界疮痍
    第一节 北京:全球化之初的“世界”分割
        一、微缩公园的“三重世界”
        二、仿真建筑下的阶层错觉
    第二节 奉节:大坝工程下的“身体废墟”
        一、 “身体”:自然废墟中的谋生工具
        二、生命坍塌:成为“废墟”的身体
    第三节 东莞:商品社会下的“金钱权力”
        一、娱乐城:情色空间的金钱役使
        二、自我毁灭:金钱权力的真空
    第四节 澳洲:未来时空里的“情感断裂”
        一、大洋彼岸的情感境况
        二、情感断裂:“无根”的焦灼
第三章 跨地旨归:冷峻纪实背后的人文关怀
    第一节 县城青年“游走世界”的人文滋养
        一、 “汾阳小子”的县城平民经历
        二、 “改革开放”青年的省城初探
        三、 “游走世界”的国际视野浸润
    第二节 以纪实创作凸显跨地人文精神
        一、关注边缘:宏大历史强化底层人物
        二、歌颂善良:宽悯苦难呼唤“善”念
        三、聚焦情义:激荡世界坚守江湖情义
        四、反抗物化:民族性格抵御物欲浊流
第四章 沟通之桥:跨地纪实的价值定位
    第一节 承继巴赞:西方纪实美学的时空回响
    第二节 关照本土:承接中国电影的纪实性风格
    第三节 对话世界:架起原乡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贾樟柯作品一览表
附录二:贾樟柯荣誉记录
后记

(2)广东省滨海地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以深圳大鹏半岛沙鱼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时代发展背景
        1.1.2 政策制度背景
        1.1.3 深圳城市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
        1.2.2 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归纳分析法
        1.4.3 实地调研法
        1.4.4 案例分析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的研究基础
    2.1 非典型传统村落相关研究综述
        2.1.1 非典型传统村落和典型传统村落的异同
        2.1.2 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的难点
    2.2 村落保护更新的理论解析
        2.2.1 国际性指导文件
        2.2.2 国外先进经验
    2.3 国外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案例
        2.3.1 日本:越后妻有地区艺术乡建的启示
        2.3.2 法国:乡村复兴中文化战略的启示
        2.3.3 英国:村庄规划经验的启示
    2.4 国内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案例
        2.4.1 台湾:艺术介入社区营造的乡村复兴模式
        2.4.2 广东开平:仓东计划的实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鹏半岛传统村落历史概况与现状评析
    3.1 历史概况解读
        3.1.1 自然地理
        3.1.2 村落形成
        3.1.3 价值认知
    3.2 保护与更新现状
        3.2.1 村落保存现状
        3.2.2 政策制度现状
        3.2.3 问题与反思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沙鱼涌历史价值认知与现状评析
    4.1 历史价值认知
        4.1.1 历史区位
        4.1.2 村落形成
        4.1.3 价值认知
    4.2 现状评析
        4.2.1 现状区位
        4.2.2 已实施更新规划
        4.2.3 问题与反思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沙鱼涌保护与更新策略
    5.1 保护与更新的要素
    5.2 保护与更新的策略
        5.2.1 物质要素策略
        5.2.2 精神要素策略
        5.2.3 产业要素策略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致谢

(3)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华社在新闻客户端的新闻直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媒介融合概述及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的概况
    2.1 媒介融合理论概述
    2.2 新闻客户端的概况
    2.3 新闻客户端新闻直播概述
    2.4 媒介融合与客户端新闻直播的关系
第3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华社组织架构重建和采编流程再造
    3.1 组织架构重建
        3.1.1 建设“中央厨房”龙头工程
        3.1.2 打造“编辑部+”新型结构
    3.2 采编流程再造
        3.2.1 信息采编碎片化
        3.2.2 人员协作扁平化
第4章 新华社客户端新闻直播的融合策略
    4.1 技术融合
        4.1.1 信息采集阶段
        4.1.2 信息编发阶段
    4.2 内容融合
        4.2.1 形式的丰富
        4.2.2 种类的扩充
    4.3 人员融合
        4.3.1 内部人员融合
        4.3.2 外部人员融合
第5章 新华社客户端新闻直播的问题思考
    5.1 技术问题限制传播效果
    5.2 互动反馈效果不佳
第6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华社客户端的新闻直播实践对主流媒体的启发
    6.1 厘清三对关系
        6.1.1 “统”和“分”
        6.1.2 “一”和“多”
        6.1.3 “专”和“全”
    6.2 坚持三个方向
        6.2.1 坚持内容为王
        6.2.2 深化媒体合作
        6.2.3 加强技术驱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新华社客户端2019年8月1日——2020年1月31日“现场云”热门频道内容整理
致谢
个人简历

(4)城市老旧住区景观环境低成本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发展背景
        1.1.2 国家政策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城市老旧住区
        1.3.2 住区景观环境
        1.3.3 老旧住区改造
        1.3.4 低成本景观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4.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老旧住区改造案例分析与调研分析
    2.1 国外老旧住区改造成功案例分析
        2.1.1 英国格林威治千禧村Maurer公寓
        2.1.2 德国Wismar Ost住区环境景观改善设计
        2.1.3 日本多摩平团地再生设计
    2.2 国内老旧住区改造成功案例分析
        2.2.1 广州市西关大屋社区改造
        2.2.2 沈阳市牡丹社区环境更新
        2.2.3 上海苏家屯路旧住区改造
    2.3 实地调研分析——以大连市为例
        2.3.1 社会环境问题
        2.3.2 物理环境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老旧住区低成本改造设计策略
    3.1 社会环境问题的改造设计策略
        3.1.1 社会结构构成
        3.1.2 住区管理模式
    3.2 物理环境问题的改造设计策略
        3.2.1 改善老旧住区户外环境空间
        3.2.2 满足不同人群户外行为需求
        3.2.3 积极塑造社区邻里交往空间
    3.3 低成本改造设计策略
        3.3.1 设计规划成本——低废弃
        3.3.2 建造成本——低建造
        3.3.3 管理维护成本——低维护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项目实践--以大连金家街老旧住区局部地块改造为例
    4.1 项目概况
        4.1.1 项目区位
        4.1.2 外环境分析
        4.1.3 内环境分析
        4.1.4 场地现状分析
    4.2 老旧住区低成本改造总体设计方案
        4.2.1 设计改造定位
        4.2.2 设计理念
        4.2.3 总体平面图
        4.2.4 鸟瞰图
        4.2.5 功能分区设计
        4.2.6 道路划分设计
        4.2.7 节点规划设计
        4.2.8 绿地改造设计
    4.3 老旧住区低成本改造局部设计方案
        4.3.1 公共空间改造
        4.3.2 公共服务设施
        4.3.3 住区管理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图表来源
附录C 作品集

(5)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现状综述及反思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四、论文的基本框架
    五、研究方法
        (一)规范分析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比较分析法
    六、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
        (二)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跨境电子商务的内涵揭示与实践进路
    第一节 跨境电子商务语义分析
    第二节 跨境电子商务类型涵摄
        一、三类企业形态
        二、双向货物流向
        三、两种交易性质
    第三节 跨境电子商务的基本特征与演进趋势
    第四节 中国跨境电商近年来的实践机遇
        一、“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的发展环境
        二、首届世界海关跨境电商大会释放的发展红利
        三、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带来的发展机遇
第二章 跨境电商物流通关法律与政策体系解构
    第一节 进出口货物与进出境物品通关法律制度诠释
        一、“货物”与“物品”的海关法释义
        二、“货物”与“物品”的通关流程比对
        三、“关检一体化”的规范解析
        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新业态解读
    第二节 跨境电商商品物流通关政策体系述评
        一、跨境电商商品含义简述
        二、跨境电商进口海关监管政策述评
        三、跨境电商出口海关监管政策述评
        四、市场采购模式的优势与风险述评
    第三节 跨境电商进出口物流方式基本样态检视
        一、跨境电商进出口物流选择比较研究
        二、邮政小包通关政策实践原理提炼
        三、三类快件通关监管政策扒梳
        四、困境与出路:美国退出“万国邮联”的影响与对策
    第四节 跨境电商特殊商品与特殊区域的通关政策解析
        一、特殊进出口商品监管政策的价值定位
        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通关便利化改革
第三章 跨境电商进出口税收征管法律与政策谱系
    第一节 跨境电商商品关税征收法律制度规范分析
        一、进出口货物关税法律制度概述
        二、影响货物关税影响的三重因素
        三、海关预裁定制度—从《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文本展开
    第二节 跨境电商商品进口消费税征收法律与政策探析
        一、进口消费税计征解析
        二、进口消费税税率核算
    第三节 跨境电商商品进出口增值税征收法律与政策简析
    第四节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演进与评析
        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监管的政策演进
        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综合税率的形成与展现
        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计税方法
        四、“汇总征税”的制度建构与实践优势
        五、“代收代缴义务人”的身份与责任
    第五节 跨境电商出口退税政策定位与机制设置
第四章 跨境出口资金流运作政策规制与风险防范剖析
    第一节 跨境电商出口收退款方式政策规制分析
        一、出口跨境电商收款主要方式评介
        二、不同出口报关模式下跨境收款的政策推演
        三、出口跨境电商退款资金风险及防范路径
    第二节 现行政策框架下跨境收款风险研析与规避路径探寻
        一、出口跨境电商收款结汇风险分析
        二、跨境收款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政策梳理与研判
        三、跨境电商平台收款的资金沉淀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五章 跨境电商信息安全保护法律比较研究与规范指引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法》与《刑法》的规制比较
        一、《网络安全法》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分析
        二、个人信息保护的刑法面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第二节 域外制度镜鉴——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
        一、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文本分析
        二、《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法律渊源定位
        三、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与GDPR的异同比较
        四、跨境电商领域信息安全典型案例评析
    第三节 跨境电商合法收集用户信息规范指引
        一、征得用户明示同意
        二、保障用户信息权利
        三、建构应急机制
        四、加强数据安全能力建设
    第四节 海关行政监管过程中获取个人信息合法性的法理基础
第六章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研究
    第一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法律制度概论
        一、国内外法律与政策概述
        二、跨境电商海关执法案例与执法特征
        三、跨境电商商品侵权特征归纳
    第二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认定的理论蕴含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法律适用认定阐析
        二、海关执法对象认定的法律逻辑推演
        三、行邮渠道海关监管实践的理论提炼
    第三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侵权风险规避进路
        一、跨境电商避免侵权策略——基于《电子商务法》的要求
        二、跨境电商避免被侵权策略——基于《商标法》的要求
    第四节 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特殊法律问题研究——定牌加工(OEM)与平行进口的理论纷争
        一、对定牌加工(OEM)司法实践的法理回应
        二、平行进口问题的法律证成
第七章 跨境电商走私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第一节 跨境电商走私的司法实践背景
        一、跨境电商走私类型与特征
        二、跨境电商企业与平台走私动机审视
    第二节 刑法走私构成理论之于跨境电商领域的适用
        一、跨境电商走私犯罪构成要件的规范评析与理论重构
        二、“化整为零”与“低报价格”的走私手段
        三、偷逃应缴税额计核的理论争议与解构
        四、跨境电商走私刑事责任考
    第三节 跨境电商走私风险检视——从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为切入
        一、电商平台“化整为零”包税进口走私案
        二、电商企业伪报贸易方式走私案
        三、超出“自用、合理数量”的代购走私案
    第四节 实践视域下的跨境电商走私风险防范指引
        一、电商经营者风险规避方案
        二、电商平台经营者风险规避方案
        三、代购转型建议
第八章 跨境电商“母体性”普适规则与跨境零售的特殊规制
    第一节 跨境电商监管法律制度体系
        一、跨境电商国内监管法律制度框架体系
        二、跨境电商监管法律制度的域外借鉴
    第二节 跨境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一般监管规定梳理
        一、市场主体登记要求
        二、对外贸易和海关登记要求
        三、依法取得行政许可
        四、商品和服务质量安全保障要求
        五、亮照经营及终止公示义务
        六、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七、遵守进出口监管规定
        八、其他义务
    第三节 《电子商务法》中平台经营者的普适义务与责任
        一、信息记录与留存义务
        二、平台竞争的禁止性规定
        三、平台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
        四、平台审核和安保义务
        五、平台先行赔付义务
        六、其他义务
    第四节 跨境零售进出口经营者的特殊监管要求
        一、跨境零售进口平台监管制度
        二、跨境零售进口平台内经营者监管制度
        三、跨境零售进出口服务商监管制度
        四、跨境零售进出口商品报关规定
        五、跨境零售进出口作业场所监管要求
结论
    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研判
    二、跨境电商零售出口政策研判
    三、跨境电商法律与政策完善方向研判
    四、走向全球:跨境电商国际标准中的中国经验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6)影像记忆中的20世纪西安明城区建筑特征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西安城市建筑近现代演发
        1.1.2 近代西安影像文本的生发
    1.2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论文研究现状
        1.3.1 近现代西安城市建筑研究
        1.3.2 近现代西安城市及建筑影像
        1.3.3 城市记忆的研究与实践
    1.4 研究对象界定
        1.4.1 研究时间界定:1900-2010年
        1.4.2 研究空间界定:以西安明城区为空间界限
        1.4.3 研究对象界定:20 世纪以来西安明城区所生发新建筑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框架
2 “建筑影像-城市意象-城市记忆”的逻辑关联
    2.1 建筑影像:城市记忆的载体
        2.1.1 影像的内涵及其特征
        2.1.2 影像文本的阐释
        2.1.3 影像文本的选择
        2.1.4 影像文本的价值
    2.2 城市意象:显现的城市记忆
        2.2.1 意象的概念及特征
        2.2.2 城市意象要素的应用
        2.2.3 城市意象理论的探索
        2.2.4 城市意象理论的借鉴
    2.3 城市记忆:内化的城市意象
        2.3.1 记忆的概念及其特征
        2.3.2 城市记忆三要素及其建构
        2.3.3 城市记忆的所指及特征
        2.3.4 城市记忆的保存与延续
    2.4 “建筑影像-城市意象-城市记忆”的互动生成结构
    2.5 小结
3 清末西安“洋风”模仿建筑的生发(1900-1911)
    3.1 西北重镇的历史机遇
        3.1.1 “两宫西狩”与清末新政发布之地
        3.1.2 清末西安影像文本的生发
        3.1.3 欧美及日本人眼中的西安
    3.2 “洋风”模仿建筑的生发
        3.2.1 教会建筑“洋风”的先导
        3.2.2 洋务军事工业的创立
        3.2.3 城墙城门建筑与行宫内的“洋风”
    3.3 内陆传统城市地域风貌
        3.3.1 坚固的城防体系
        3.3.2 严整的空间布局
        3.3.3 延续的建筑风貌
    3.4 公共建筑近代化萌芽
        3.4.1 近代城市功能的增加
        3.4.2 近代文教建筑的创设
        3.4.3 近代寺观建筑的衰落
    3.5 小结
4 民国西安“中西折衷”建筑的创发(1912-1949)
    4.1 国内外战争期间:短暂而有限的城市发展
        4.1.1 持续的战火饥荒与“陪都”西京建设
        4.1.2 城市生活与建筑影像的丰富
        4.1.3 “洋风”模仿到“中西折衷”建筑
    4.2 北洋政府时期:持续的灾乱致使城市发展滞缓(1912-1926)
        4.2.1 战争对城市的影响
        4.2.2 公共建筑的初创
        4.2.3 医疗建筑的建立
        4.2.4 文教建筑的近代化发展
    4.3 南京政府时期:“陪都”西京建设促进经济繁荣(1927-1945)
        4.3.1 开发西北与“西京”建设
        4.3.2 市政交通建筑的发展
        4.3.3 军工商业建筑的初创
        4.3.4 文教建筑持续发展
    4.4 国内外战争频发:动荡变局导致城市发展衰败(1945-1949)
        4.4.1 抗战时期城市遭受重创
        4.4.2 战后城市发展快速萧条
        4.4.3 建筑行业发展走向衰落
    4.5 小结
5 共和国西安建筑现代化的探索实践(1949-2010)
    5.1 共和国时期的城市建设环境
        5.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城市风貌
        5.1.2 城市建筑的阶段性发展
        5.1.3 影像文本从政治化到多元
    5.2 工业化建设时期:“生产型”城市建筑的发展(1949-1978)
        5.2.1 经济恢复期与“一五”期间的建筑成就(1949-1957)
        5.2.2 大调整时期城市建设萎缩(1958-1966)
        5.2.3 文革与“三线”建设时期城市建设停滞(1966-1978)
    5.3 市场经济转型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城市建筑增长(1978-1999)
        5.3.1 改革开放时期建筑渐趋起步(1978-1989)
        5.3.2 “旧城拆迁改造”时期建筑的突变(1990-1999)
        5.3.3 城市化加速时期明城区建筑的杂糅(2000-2010)
    5.4 小结
6 西安城市建筑近现代化演进分析(1900-2010)
    6.1 农业经济背景下建筑近代化的布局与特征
        6.1.1 “洋风”模仿搬用时期的建筑(1900-1911)
        6.1.2 “传统”革新求变时期的建筑(1912-1931)
        6.1.3 “现代”初创繁荣时期的建筑(1932-1945)
        6.1.4 战争导致发展停滞时期的建筑(1945-1949)
    6.2 建筑近代化的演进规律与动因
        6.2.1 新建筑布局与发展规律
        6.2.2 新建筑演进的综合动因
    6.3 计划经济背景下建筑现代化的布局与特征(1949-1978)
        6.3.1 “苏化”时期“社会主义民族形式”的建筑(1949-1957)
        6.3.2 大调整时期“新的民族形式”的建筑(1958-1966)
        6.3.3 文革与“三线”建设时期的建筑(1966-1978)
    6.4 市场化与“旧城改造”背景下建筑的布局与特征(1978-2010)
        6.4.1 改革开放初期全面复苏的建筑(1978-1989)
        6.4.2 经济转型时期去旧布新的建筑(1990-1999)
        6.4.3 城建加速时期国际化多元化建筑(2000-2010)
    6.5 建筑现代化的演进规律与动因
        6.5.1 新建筑布局与发展规律
        6.5.2 新建筑演进的综合社会动因
        6.5.3 新建筑演进的影响因素
    6.6 小结
7 20 世纪西安城市建筑演进的文化反思
    7.1 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探索历程
        7.1.1 政治军事因素的主导
        7.1.2 地域交通因素的制约
        7.1.3 经济技术因素的影响
        7.1.4 文化观念因素的转变
        7.1.5 城市建设管控与监督机制的不力
    7.2 近现代城市建筑文化的省视
        7.2.1 城市规划建设与建筑景观的异化
        7.2.2 国际化大都市与再塑国家文化形象
        7.2.3 对21 世纪城市发展的展望
    7.3 小结
8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若干问题——舟山蹲点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如何编制真正的“多规合一”规划
积极探索建立舟山自由贸易港
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切实做好发展旅游业这篇大文章
把人才作为新区发展的第一资源

(8)GB1589实施后首个行业展会 广州商用车展凸显新规之变(论文提纲范文)

国V车型扎堆
物流车成“热宠”
新规车型涌现

四、商用PC的旧貌新颜(论文参考文献)

  • [1]跨地纪实 ——贾樟柯电影的原乡与世界[D]. 马裕.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广东省滨海地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以深圳大鹏半岛沙鱼涌为例[D]. 李瑞瑞. 深圳大学, 2020(10)
  • [3]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华社在新闻客户端的新闻直播研究[D]. 雷蕾. 新疆大学, 2020(07)
  • [4]城市老旧住区景观环境低成本改造设计研究[D]. 梁志英. 大连工业大学, 2020(08)
  • [5]跨境电子商务的法律与政策研究[D]. 冯晓鹏. 吉林大学, 2019(02)
  • [6]影像记忆中的20世纪西安明城区建筑特征演变研究[D]. 史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7]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若干问题——舟山蹲点调研报告[J]. 周丹. 浙江经济, 2018(21)
  • [8]GB1589实施后首个行业展会 广州商用车展凸显新规之变[J]. 孟升,纪鹏飞. 专用汽车, 2016(12)
  • [9]北京车展:各大卡车巨头集体争艳[J]. 纪鹏飞. 专用汽车, 2016(06)
  • [10]冷柜行业:规模稳增,转型初现[J]. 尚海龙. 电器, 2015(11)

标签:;  ;  ;  ;  ;  

商务PC的新面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