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PRS网络的安全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张泰民[1](2020)在《面向智能电网无线终端的安全通信和抗干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智能电网是深度融合了先进传感技术、通信技术与物理过程的复杂信息物理系统,在传统电力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流与电力流的一体化双向流动。智能终端作为智能电网信息网络的基本支撑,是信息网络与电力网络数据交互的接口。随着智能电网业务场景的不断增加,各类具备无线通信能力的智能无线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持终端、智能充电桩、微网控制单元、智能电表等被不断引入。然而,智能无线终端在给智能电网带来感知和控制能力的同时,也容易成为攻击者破坏智能电网的入口,如攻击者可以通过数据篡改和干扰攻击等造成状态估计的错误或控制决策的失误,对电网整体性能造成难以估测的影响。大量引入智能无线终端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是当前智能电网安全问题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重点。为保障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研究智能电网无线终端设备的安全通信和抗干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保护智能电网无线终端实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目标,从终端通信安全和网络传输安全两个层次对智能电网无线终端的安全防护策略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和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终端通信安全的角度出发,针对智能无线终端的数据容易遭受篡改和重放攻击等问题,研究了适用于智能电网无线终端的终端认证和安全通信机制。本文以智能电网高级量测体系(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为实例,将散列消息认证码与基于身份的密码学机制相结合,在考虑通信高效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保护终端数据完整性、机密性和真实性的通信机制。通过将每个终端的身份信息映射为公钥,实现了终端身份和公钥之间的绑定,并设计了基于身份的密钥更新机制,提高了密钥管理效率。本文在树莓派开发板上对所提机制进行了实现,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机制对终端数据完整性、机密性和真实性的保护效果。本文所提方法在保障高效通信的情况下,有效加固了智能电网无线终端的通信数据安全。2.从终端通信安全的角度出发,针对智能无线终端的无线接口容易遭受伪基站攻击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射频指纹的无线接口安全防护机制。本文以GPRS无线终端为对象,提出了基于空间射频指纹的攻击检测机制与基于硬件射频指纹的伪基站识别机制。攻击检测机制基于信号强度的分布特性快速检测出可疑基站,伪基站识别机制基于反映硬件容差特性的信号特征对检测出的可疑基站进行精确识别。所提机制通过识别伪基站和禁止终端与其通信,实现从无线接口层面对终端通信的安全防护。3.从网络传输安全的角度出发,针对智能无线终端的路由协议对干扰攻击抵抗能力差的问题,在现有路由协议基础上提出了抗干扰改进策略。本文以智能电网中的RPL(IPv6 Routing Protocol for Low-Power and Lossy Networks)路由协议为对象,分析了干扰攻击场景下RPL路由协议数据传输性能退化的问题。为提升RPL路由协议对干扰攻击的抵抗能力,本文在该协议的最优父节点选择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备用节点选择机制。在该机制中,采用一种可用性向量度量指标来优化备用节点选择过程,降低了最优父节点与备用节点在干扰攻击下同时失效的概率。所提机制能有效提升RPL协议在干扰攻击下的传输性能,因此从路由协议层面提升了干扰攻击下的网络传输能力。4.从网络传输安全的角度出发,针对智能无线终端网络中破坏网络传输性能的移动干扰源,研究了基于移动跟踪器的终端网络干扰源定位技术。本文以智能电网AMI为应用场景,提出在AMI网络中部署具有自主移动能力的跟踪器,跟踪器通过从智能电表终端处获得的干扰信号强度观测信息对干扰源进行定位。为了在智能电网复杂的无线通信环境下保证定位精度,所提干扰源定位技术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减小观测噪声的影响,并基于交互多模型框架对干扰源的运动进行建模,基于该模型对干扰源的估计位置进行修正,进一步提升定位精度。该干扰源定位技术实现了在智能电网复杂无线通信环境下,利用有限数量终端节点的干扰信号强度观测信息对移动干扰源进行定位,能有效提升无线终端网络对干扰攻击的抵抗能力。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孙红[2](2019)在《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和GPRS的抽油机状态监测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油田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油田生产管理的主流趋势,实现抽油机无人值守的工作方式是油田数字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GPRS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在抽油机各个关键节点布置传感器模块实现各项数据参数的采集,并通过ZigBee自组网传输至油田本地监控端,通过GPRS远程通信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最终实现对抽油机工作状态参数的采集。本文首先介绍了油田数字化管理现状及抽抽油机无人值守研究现状,针对目前监控系统的不足和智能油田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提出以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GPRS通信技术应用于抽油机无人值守监测系统,从而实现参数采集、实时监控以及远程传输等功能。通过对油田实际生产环境以及WSN技术的分析,选取ZigBee技术进行组网,GPRS通信技术连接远程监控中心,并设计本地监控端界面。其次,对系统的硬件部分进行设计,选取CC2530作为ZigBee开发模块,完成数据采集和传输,选取GTM900C芯片并嵌入SIM卡作为系统GPRS远程通信模块。在此硬件平台上进行了配套软件的开发,根据Z-Stack协议栈的运行机制对各节点完成了系统组网,实现了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最后,基于Visual C#开发语言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进行了本地监控终端程序的设计,实现了对抽油机工作状态参数的显示、存储和查询,以及向远程监控中心的数据传输,并在实验室环境下针对系统软硬件进行功能测试,验证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和GPRS的抽油机状态监测系统的可行性。
孟详峰[3](2019)在《基于GPRS技术的远程抄表系统研究》文中指出提出了基于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的简称,即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技术的远程抄表系统研究。随着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人工抄表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它的弊端也在不断的暴露出来。为此,提出了基于GPRS技术的远程抄表系统,采用GPRS技术进行远程抄表,实时读取用电量信息,免去人工抄表的繁琐,无需专门的布线,计量值准确,抄表成本降低,抄表范围广,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采用单片机对系统的硬件进行了设计,数据采集系统选用ADE7755电量采集模块采集电量数据,设计了信号处理电路处理电量数据,设计了无线通信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远程管理机进行显示。开发了系统软件,包括下位机实时采集系统和上位机远程数据处理系统,采用GPRS进行过程数据传输,设计了云主机进行信息管理系统。对云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网关技术对电力调度数据网路由器和电力系统的局域网之间的通信安全进行保护,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椭圆曲线非对称算法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开发了上位机软件,建立远程管理系统,保证数据可以定时发送并且在远程管理机端可以随时调取数据。为了验证系统的有效性,对抄表系统进行了测试,包括软件程序调试、远程通信调试、DTU配置、创建远程管理机连接、定时发送电量数据以及发指令调取电量数据等运行调试。在辽宁省电力有限分公司锦州供电分公司义县供电分公司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可靠。该论文有图61幅,表6个,参考文献69篇。
李思如[4](2018)在《基于AES加解密算法的充电桩控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全球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电动汽车作为一种零污染和零排放的新型交通工具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纷纷致力于电动汽车及其配套充电设施的研发和建设之中。建设具有安全、高性能的充电桩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基础,同时避免重要数据发生泄漏是确保充电桩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AES加解密算法的充电桩控制与管理系统,该系统由硬件控制和软件管理两个部分组成,主要解决数据上传至充电管理中心的过程中信息泄露的问题。首先,本文以微控制器STM32F103RBT6为控制核心,采用模块化的思想对系统硬件部分进行设计。其中,电能计量模块负责采集充电桩电压、电流、功率等充电运行参数,RFID射频识别模块负责完成用户交易结算的任务,GPRS通信模块既可按照数据传输格式将储存在系统终端中的数据传输到充电管理中心,也可以将充电管理中心发出的命令传输给MCU,控制导引模块负责确认充电装置的连接是否正确,满足一定的充电条件才能够对电动汽车执行充电命令。其次,为了加强充电桩通信数据的安全保护,本文将安全性高、资源消耗少、运算速度快的AES加解密算法应用到充电桩系统中。对AES的字节替换、行移位变换、列混淆变换、轮密钥加和密钥扩展等算法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了 AES算法的加密解密功能。考虑到充电桩系统较为复杂,本文在uC/OS-Ⅲ操作平台上对系统终端的软件部分进行设计,并且对系统任务进行管理。最后,本文使用高级开发工具Delphi 7.0以及数据库SQL Server 2005对充电桩管理平台进行了设计,主要负责完成查询充电桩和用户数据以及监控管理的工作。管理人员不但可以查询充电桩的状态信息,也可以查看用户的消费金额等信息。为增强充电桩管理系统的安全性,管理人员需经身份验证才能进入充电桩管理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菜单选择对充电桩用户进行管理,包括增加、删除以及修改等操作。通过对充电桩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测试,验证了本文设计的充电桩性能完全满足设计需求。
景大智[5](2018)在《基于Zigbee-GPRS的箱式变电站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国家电网在城市电网和农网改造项目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十九大的召开对我国电网的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设安全、优质、经济、绿色、高效智能电网的同时,要加快农网改造的进程。2018年,国家电网计划在五年内完成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工程,箱式变电站作为电网改造中应用的一个关键设备成为各公司、企业的研究热点,纷纷开发出智能箱变,种类繁多;部分产品虽然能够实现某些功能,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GPRS技术的箱式变电站远程监控系统,是箱式变电站智能化的组成部分。在对国内外箱变发展现状以及箱变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 ZigBee技术和GPRS技术应用在本系统中的优势;从采集参数的讨论中明确监测系统所要完成的工作,进而设计系统的整体结构。综合考虑系统工作环境、功能实现以及对低功耗等要求,选用CC2530F256作为组建ZigBee网络的主控芯片,同时配合各类传感器和检测电路实现数据采集;网关模块的主控芯片选用STM32F103,完成ZigBee网络与GPRS网络之间的协议转换及数据传输。系统使用Labview软件作为上位机开发平台,编写监测界面,具有数据实时显示的功能,通过开关状态的改变及采集到数据的分析可以做到故障的及时预警。本论文所设计的箱变监测系统,在实验室测试条件下,实现了电流、电压、功率等电能参数、开关状态和温、湿度等环境状态的无线采集,预期目标基本完成。监测系统可以替代日常的人工巡检,做到无人值守,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人力和成本。
陈锐[6](2017)在《基于ZigBee和GPRS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内外光伏发电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光伏电站投入运营。但是,很多光伏电站被分布安装在边远的郊区、山村以及人员稀少的荒滩沙漠中,这样给光伏电站的运维和管理带了诸多不便,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种实时的、智能的在线监测系统对光伏电站进行远程监控,这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维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ZigBee和GPRS技术特点和优势的分析,提出一种分布式光伏电站无线数据采集方案,利用ZigBee和GPRS无线通信网络实现远程监测中心对光伏电站设备实时数据采集和状态监控。光伏电站的逆变器的运行数据和状态通过ZigBee终端节点发送到ZigBee无线网络,ZigBee协调器收到网络上的数据后再通过GPRS上传到远程监控中心的数据服务器,远程监控中心对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后展示在用户的客户端、Web浏览器和手机APP上。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对ZigBee和GPRS设备硬件选型与电路原理图设计,包括STM32F107芯片外围电路、信号调理及ADC电路、ZigBee功能板电路、GPRS功能版电路、SPI Flash存储、RS232/RS485通信、调试接口以及电源等,2、对ZigBee和GPRS设备软件进行设计,完成数据采集与处理、ZigBee网络通信、GPRS通信,SPI Flash数据存储、串口通信等主要组成模块的软件开发。3、对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测试,包括ZigBee采集网络和GPRS传输测试,通过大量的测试和不断的优化,测试结果表明本设计已经达到预期效果。
齐健[7](2016)在《面向新能源客车的远程监控车载终端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安全、环保、节能”理念的不断深入,新能源客车安全性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聚焦问题。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并诊断车辆故障已经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而且,车载远程监控终端是实现车辆远程监控功能的关键部件。所以,车载远程监控终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所设计的车载终端CPU采用Philips公司的LPC2478,GPRS通信采用Siemens公司MC55通信模块,通过CAN总线和GPRS网络实现新能源客车重要参数和数据的采集与传输。本论文主要工作内容有:首先,从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着手,概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概括主要研究内容;其次,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介绍了车载终端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CAN总线技术和GPRS网络通信技术两个实时远程监控的关键技术;再次,完成了车载终端的软硬件设计,包括:电路原理图设计、PCB设计、硬件调试和程序的编写调试;最后,进行全文的总结与展望。针对新能源客车安全监控的实际需求,设计了车载远程监控终端,实现了对客车状态信息的实时监测,有效提高了客车的安全性能。本车载终端利用CAN通信采集车辆信息,通过GPRS传送到管理终端服务器进行存储和管理,监控中心实时查询客车的电池消耗状况和各个部件参数及GPS定位数据,实现新能源客车重要参数和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测和控制。本课题来源于聊城大学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2013年度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子课题“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商用车技术开发项目”,从提高新能源客车的智能化和安全性出发,设计适用于新能源客车实时远程数据监控终端,有望促进远程监控系统在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能监控领域的应用与普及。
赵晓龙[8](2015)在《基于WIFI技术的挂接地线信息收集装置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的飞速提升,WIFI无线网络通讯技术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对于目前互联网在全球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都要依赖着互联网,并且这种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基于WIFI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挂接地线状态信息收集装置是以GSM/GPRS通讯网络为依托,接收下位机信息检报装置采集到的挂接地线作业点的挂接状态信息、地理坐标GPS数据和作业现场的图片信息,通过微处理器TMS320F2812的控制,将上述一系列数据通过WIFI无线网络上传到计算机端。本课题基于运行实际考虑,开发了一套基于WIFI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挂接地线作业状态信息接收装置,可以代替传统的用RS232串口或者USB技术传输数据,解决了该装置目前存在的布线灵活性差、数据传输速率低、数据不能共享等问题。该装置接收下位机信息检报装置发送的地线作业状态数据、地理坐标GPS数据和作业现场的图片信息,同时与计算机端的通讯端口保持实时通讯,将运行数据上传到计算机端,便于管理部门集中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以此实现挂接地线作业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本课题研制的装置是以TMS320F2812作为核心处理器,结合电源模块、液晶显示模块、MAX3232串口模块、GSM/GP RS通信模块、WIFI通讯模块等共同组成了装置的硬件基础。并通过算法研究实现了接地线作业状态信息、地理坐标GPS数据和作业现场的图片信息的正确有效接收,并通过WIFI无线网络技术将上述数据上传到计算机端,实现了应用WIFI无线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数据的便捷、高效传输和共享。
杨懿[9](2013)在《基于GPRS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性能分析和工程应用》文中认为本文所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某市天然气远程监控系统科研项目。该项目目的在于完成该市天然气门站和子站的远程监控。结合该工程研究了GPRS网络在实时性方面的性能,并分别对其相关性能进行实验室仿真测试,为系统的实际应用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GPRS网络的传输机制,介绍了GPRS的网络结构和传输原理。依据天然气监控系统的具体需求进行总体方案设计,随后对GPRS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做了实验测试。最后以GPRS网络结构为基础,建立GPRS网络数据传输的延时分析模型,分别对GPRS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通讯信令进行研究,计算出GPRS网络各阶段的延时,并进行实验测试得出实验数据。上述分析测试为本项目和类似工业生产过程提供工程调试经验和理论依据。
王丹[10](2009)在《基于业务的GPRS网络多因素分析与相关优化探讨》文中研究表明GPRS即通用无线分组业务的英文简称,是在现有的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GPRS通过在GSM数字移动通信网络中引入分组交换功能实体,以支持采用分组方式进行的数据传输。GPRS系统可以看作是对原有的GSM电路交换系统进行的业务扩充,以满足用户利用移动终端接入Internet或其它分组数据网络的需求,特别适用于间断的、突发性的和频繁的、少量的数据传输、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随着GPRS用户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行业应用的不断扩大,导致GPRS网络越来越不适应用户的要求。为使用户获得高速和优质的GPRS网络,优化将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把行业应用地区的GPRS网络优化方案作为研究目的,分析并论证GPRS网络优化的方案。本文通过介绍GPRS的概念、系统的特点和当前GPRS网络存在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影响GPRS网络优化的各种因素;并从无线环境、无线容量、干扰、Gb接口等方面对无线网络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无线资源配置、无线参数和无线干扰是影响GPRS网络的最主要因素;并结合GPRS网络现状的分析,通过不断的实验和分析,得出无线网络的最优配置方案。根据本文得出的最优无线配置方案,我们对东营行业应用集中地区的网络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对网络优化前和优化后的性能指标进行了对比,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验证了此方案的合理性。本文通过实验和实践的方法,得出了GPRS无线网络的最优配置方案,对于实施GPRS网络优化的技术人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二、GPRS网络的安全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PRS网络的安全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智能电网无线终端的安全通信和抗干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智能电网无线终端应用现状 |
1.2.2 智能电网终端安全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思路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身份的终端认证和安全通信机制 |
2.1 引言 |
2.2 密码学基础知识 |
2.2.1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
2.2.2 椭圆曲线密码 |
2.2.3 基于身份的密码学机制 |
2.3 方案设计 |
2.3.1 总体框架 |
2.3.2 离线注册 |
2.3.3 在线通信 |
2.3.4 密钥更新 |
2.4 实验验证与安全性分析 |
2.4.1 性能分析 |
2.4.2 安全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射频指纹的终端无线接口安全防护机制 |
3.1 引言 |
3.2 针对无线接口的伪基站攻击原理 |
3.2.1 攻击场景分析 |
3.2.2 攻击原理分析 |
3.2.3 攻击建模 |
3.3 基于射频指纹的伪基站识别技术 |
3.3.1 总体框架 |
3.3.2 基于空间射频指纹的攻击检测机制 |
3.3.3 基于硬件射频指纹的伪基站识别机制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1 攻击检测机制分析与评估 |
3.4.2 伪基站识别机制评估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可用性向量的终端路由抗干扰改进 |
4.1 引言 |
4.2 系统模型与问题描述 |
4.2.1 RPL网络拓扑构成机制 |
4.2.2 干扰攻击模型 |
4.2.3 故障相关性分析 |
4.3 基于可用性向量的RPL协议抗干扰改进 |
4.3.1 总体框架 |
4.3.2 可用性向量生成机制 |
4.3.3 可用性向量传递机制 |
4.3.4 备用父节点选择机制 |
4.4 实验验证与性能分析 |
4.4.1 仿真设计 |
4.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移动跟踪器的终端网络干扰源定位技术 |
5.1 引言 |
5.2 系统模型与问题描述 |
5.2.1 系统模型 |
5.2.2 基于干扰信号强度的定位原理 |
5.2.3 移动干扰源定位原理 |
5.3 干扰源定位算法设计 |
5.3.1 总体工作流程 |
5.3.2 远程追踪阶段的定位算法 |
5.3.3 近程捕获过程 |
5.4 实验与仿真验证 |
5.4.1 实验验证 |
5.4.2 仿真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2)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和GPRS的抽油机状态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介绍及总体方案设计 |
2.1 无线传感网络概述 |
2.1.1 无线传感网络概念及技术特点 |
2.1.2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介绍 |
2.2 ZigBee技术介绍 |
2.2.1 ZigBee技术概述及特点 |
2.2.2 ZigBee的网络拓扑模型 |
2.2.3 ZigBee协议栈介绍 |
2.3 GPRS相关内容介绍 |
2.3.1 GPRS技术简介 |
2.3.2 GPRS网络结构和接口 |
2.3.3 GPRS协议栈 |
2.3.4 GPRS工作原理 |
2.3.5 GPRS网络终端协议 |
2.4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4.1 系统需求及任务 |
2.4.2 系统架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硬件设计总体方案 |
3.2 终端节点模块硬件设计 |
3.2.1 ZigBee节点核心模块设计 |
3.2.2 ZigBee节点底板硬件设计 |
3.2.3 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
3.3 路由节点硬件设计 |
3.4 协调器网关节点硬件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4.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4.2 无线传感网络软件设计 |
4.3 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
4.4 路由节点软件设计 |
4.5 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 |
4.6 网关节点软件设计 |
4.7 GPRS通信软件设计 |
4.7.1 GPRS通信协议选择 |
4.7.2 GPRS模块参数设置 |
4.7.3 GPRS软件程序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位机监控端软件设计 |
5.1 Socket通信设计 |
5.1.1 Socket通信技术介绍 |
5.1.2 Visual C#下Socket编程 |
5.1.3 Win Sock通信的实现 |
5.2 数据库设计 |
5.2.1 数据库表设计 |
5.2.2 数据库的连接设计 |
5.2.3 Visual C#下对SQL Server的操作 |
5.3 监控终端界面设计 |
5.4 远程监控中心数据库服务器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监测系统实验测试 |
6.1 系统实验平台搭建 |
6.2 监控界面测试结果 |
6.2.1 GPRS通信测试 |
6.2.2 本地监控端界面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基于GPRS技术的远程抄表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远程抄表系统通信技术现状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远程抄表GPRS通信技术 |
2.1 GPRS网络结构 |
2.2 GPRS网络接口 |
2.3 GPRS无线信道 |
2.4 GPRS关键指标 |
2.5 数据的编码格式 |
2.6 本章小结 |
3 云存储器系统 |
3.1 云存储数据中心架构 |
3.2 混合云结构设计 |
3.3 数据收发模块 |
3.4 数据存储模块 |
3.5 云数据的可靠性 |
3.6 电力专用纵向加密认证网关 |
3.7 数据加密算法 |
3.8 本章小结 |
4 远程抄表硬件系统研究 |
4.1 远程抄表硬件系统结构 |
4.2 电源模块 |
4.3 电量采集模块 |
4.4 通讯模块 |
4.5 本章小结 |
5 远程抄表系统软件设计 |
5.1 主函数流程图 |
5.2 系统部分基础功能设置说明 |
5.3 定时发送心跳包或温度数据 |
5.4 定时发送电能数据 |
5.5 随时调取电能数据 |
5.6 断线重连 |
5.7 上位机管理系统 |
5.8 本章小结 |
6 抗干扰设计与系统测试 |
6.1 抗干扰设计 |
6.2 系统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基于AES加解密算法的充电桩控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电动汽车充电方式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2 系统整体方案及充电桩系统终端硬件的设计 |
2.1 系统方案的整体设计 |
2.2 电能计量模块的硬件设计 |
2.3 RFID射频识别模块的硬件设计 |
2.4 GPRS通信模块的硬件设计 |
2.5 控制导引模块的硬件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充电桩AES加密解密算法 |
3.1 密码学基础 |
3.2 分组密码 |
3.3 DES和AES加密标准 |
3.4 AES加解密算法的实现 |
3.5 充电桩AES加解密算法功能验证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uC/OS-Ⅲ操作平台的充电桩系统终端的软件设计 |
4.1 uC/OS-Ⅲ操作系统程序设计 |
4.2 电能计量模块的软件设计 |
4.3 RFID射频识别模块的软件设计 |
4.4 GPRS通信模块的软件设计 |
4.5 控制导引模块的软件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5 充电管理平台的设计 |
5.1 充电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
5.2 充电管理平台软件架构的选择 |
5.3 充电管理平台开发工具的选择 |
5.4 充电管理平台的功能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5)基于Zigbee-GPRS的箱式变电站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 |
2 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2.1 箱式变电站的结构 |
2.2 监测系统采集参数 |
2.3 监测系统通讯方式选择 |
2.4 监测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监测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硬件总体设计 |
3.2 主控芯片选型 |
3.3 参数采集模块设计 |
3.4 Zigbee终端节点模块接门设计 |
3.5 Zigbee-GPRS网关模块接门设计 |
3.6 实时时钟电路设计 |
3.7 电源模块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4 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Zigbee无线局域网设计 |
4.2 数据采集终端软件设计 |
4.3 网关软件设计 |
4.4 上位机界面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调试与分析 |
5.1 GPRS通信测试 |
5.2 上位机监测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6)基于ZigBee和GPRS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光伏发电系统现状 |
1.2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现状 |
1.3 无线通讯技术的研究状况 |
1.3.1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
1.3.2 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光伏电站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介绍 |
2.1 系统的总体架构 |
2.2 ZigBee通信技术介绍 |
2.2.1 ZigBee技术特点 |
2.2.2 ZigBee设备类型及网络拓扑结构 |
2.2.3 ZigBee协议栈 |
2.3 GPRS通信技术介绍 |
2.3.1 GPRS网络技术特性 |
2.3.2 GPRS网络体系结构 |
2.3.3 监控中心与GPRS网络连接方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3.1 系统硬件部分整体设计 |
3.1.1 ZigBee设备硬件设计框图 |
3.1.2 GPRS数据传输设备硬件设计框图 |
3.2 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
3.2.1 STM32F107VC芯片外围电路 |
3.2.2 电源电路 |
3.2.3 SPIFlash存储电路 |
3.2.4 JTAG接口电路 |
3.2.5 RS485通讯电路 |
3.2.6 RJ45以太网通讯电路 |
3.2.7 SIM卡接口 |
3.2.8 ZigBee功能板接口 |
3.2.9 GPRS功能板接口 |
3.3 ZigBee功能板设计 |
3.4 GPRS功能板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
4.1 系统软件组成 |
4.2 通用底板软件设计 |
4.2.1 STM32F107VC开发环境 |
4.2.2 uC/OSII系统移植 |
4.3 STM32F107VC外设初始化 |
4.3.1 系统时钟初始化 |
4.3.2 UART初始化与接收处理 |
4.4 ZigBee设备程序设计 |
4.4.1 协调器的软件设计 |
4.4.2 路由器的软件设计 |
4.4.3 终端软件设计 |
4.5 GPRS数据传输设备程序设计 |
4.5.1 MG323模组硬件开关机及复位 |
4.5.2 GPRS数据传输应用程序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验证测试 |
5.1 ZigBee设备数据采集测试 |
5.1.1 测试方法 |
5.1.2 测试条件 |
5.1.3 测试结果及分析 |
5.2 GPRS数据传输测试 |
5.2.1 测试方法 |
5.2.2 网络连接建立 |
5.2.3 GPRS数据传输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实物图片 |
致谢 |
(7)面向新能源客车的远程监控车载终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整体设计方案 |
2.1 总体概述 |
2.2 终端整体设计思路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实时远程监控的关键技术分析 |
3.1 CAN总线技术 |
3.2 GPRS无线通信技术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车载终端的硬件电路设计 |
4.1 LPC2478最小系统电路 |
4.2 时钟电路设计 |
4.3 GPS模块电路设计 |
4.4 GPRS应用电路设计 |
4.5 CAN电路设计 |
4.6 数据存储电路设计 |
4.7 供电电路设计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车载终端的软件设计 |
5.1 总体软件设计 |
5.2 CAN通信软件设计 |
5.3 GPRS网络驱动程序设计 |
5.4 SD卡数据存储设计 |
5.5 GPS数据接受程序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远程监控车载终端系统调试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基于WIFI技术的挂接地线信息收集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无线通信方式及其发展 |
1.3 检修作业挂接地线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
1.4 课题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目的 |
1.4.2 课题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2 挂接地线信息收集装置硬件研究 |
2.1 装置整体框架及工作原理 |
2.2 处理器功能及设计 |
2.2.1 处理器芯片选择 |
2.2.2 处理器芯片特性 |
2.2.3 TMS320F2812最小系统 |
2.3 GPRS通讯模块原理及外围电路设计 |
2.3.1 GPRS通讯模块原理及设计 |
2.3.2 通讯模块电源电路 |
2.3.3 通讯模块状态指示电路及对应接口 |
2.3.4 SIM卡电路 |
2.4 WIFI通讯模块 |
2.4.1 WIFI网络模块选型 |
2.4.2 WIFI模块基本参数 |
2.4.3 WIFI模块管脚定义 |
2.4.4 WIFI模块天线 |
2.4.5 WIFI模块外围电路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接地线收集装置相关通讯协议 |
3.1 无线网络概述 |
3.1.1 IEEE 802标准 |
3.1.2 无线传输技术 |
3.1.3 无线信号强度与传输距离 |
3.2 WIFI基本原理 |
3.2.1 IEEE802.11b标准协议 |
3.2.2 TCP/IP网络体系 |
3.2.3 无线网络套接字介绍 |
3.2.4 WIFI网络结构及其拓扑 |
3.2.5 WIFI技术的特点 |
3.3 GPRS通讯原理 |
3.3.1 GPRS的系统网络结构 |
3.3.2 GPRS协议模型 |
3.3.3 GPRS数据传输原理 |
3.4.XMODEM通讯协议原理及算法 |
3.4.1XMODEM协议原理 |
3.4.2 XMODEM协议算法 |
3.5.本章小结 |
4 接地线信息收集装置软件开发 |
4.1 开发工具简介 |
4.2 程序整体框架 |
4.3 主程序设计 |
4.4 数据接收程序设计 |
4.4.1 短信和GPS数据接收程序设计 |
4.4.2 彩信数据接收原理 |
4.4.3 彩信模块在线配置 |
4.4.4 彩信数据接收程序设计 |
4.5 WIFI数据传输原理 |
4.5.1 WIFI网络搜索协议 |
4.5.2 WIFI模块在线配置 |
4.5.3 WIFI网络数据传输 |
4.6 本章小结 |
5 接地线信息收集装置实验及结果分析 |
5.1 实验内容及结果 |
5.2 实验结果分析及解决办法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论文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GPRS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性能分析和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来源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GPRS 传输机制 |
2.1 GPRS 网络概述 |
2.2 GPRS 网络的特点 |
2.3 GPRS 网络结构、移动管理和会话管理 |
2.3.1 GPRS 网络结构 |
2.3.2 GPRS 的移动管理 |
2.3.3 GPRS 管理会话 |
2.4 传输协议与信道结构 |
2.4.1 传输协议 |
2.4.2 信道结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典型案例总体设计 |
3.1 系统概述 |
3.2 系统方案设计 |
3.2.1 系统总体方案 |
3.2.2 数据传输部分 |
3.2.3 场站和远程点部分 |
3.2.4 调度中心部分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PRS 安全性与可靠性分析 |
4.1 GPRS 网络的安全性分析 |
4.1.1 GPRS 的安全机制 |
4.1.2 GPRS 安全缺陷分析 |
4.1.3 提高 GPRS 应用系统安全性措施 |
4.2 GPRS 网络的可靠性分析 |
4.2.1 关于 GPRS 网络可靠性 |
4.2.2 GPRS 网络的可靠性研究 |
4.2.3 系统可靠性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PRS 实时性分析 |
5.1 实时性的定义 |
5.2 GPRS 网络实时性分析 |
5.2.1 GPRS 网络时延分析模型概述 |
5.2.2 与 BSS 相关传输的时延分析 |
5.2.3 GPRS 骨干网的时延分析 |
5.3 典型信令时延分析 |
5.3.1 附着过程处理时间的分析计算 |
5.3.2 PDP Context 激活过程的分析 |
5.4 Internet 接入分析 |
5.5 系统实时性测试 |
5.5.1 测试硬件平台介绍 |
5.5.2 测试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基于业务的GPRS网络多因素分析与相关优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本文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GPRS基本原理 |
2.1 GPRS概念 |
2.2 GPRS的主要特点 |
2.3 GPRS系统简介 |
2.3.1 GPRS网络结构 |
2.3.2 GPRS网络接口 |
2.4 GPRS网络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PRS网络多因素分析 |
3.1 GPRS优化概述 |
3.2 当前GPRS网络存在的问题 |
3.2.1 GPRS网络与GSM网络优化的关系 |
3.2.2 系统瓶颈 |
3.3 GPRS网络优化的具体内容 |
3.3.1 GPRS核心网络优化 |
3.3.2 GPRS无线网络优化 |
3.4 小结 |
第四章 GPRS网络优化方案 |
4.1 GPRS网络优化原则 |
4.2 GPRS无线网络优化目标 |
4.3 GPRS核心网络优化方案 |
4.4 GPRS无线网络优化方案 |
4.4.1 PDCH指派成功率 |
4.4.2 PDCH清空次数 |
4.5 无线网络配置方案 |
4.5.1 PDCH配置现状 |
4.5.2 PDCH信道配置原则 |
4.5.3 PDCH信道配置方案 |
4.6 无线参数调整 |
4.6.1 T3192参数设置 |
4.6.2 GPRS小区重选(CRH)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PRS网络优化方案的应用 |
5.1 背景介绍 |
5.1.1 东营网络现状 |
5.1.2 GPRS优化范围 |
5.2 东营移动网络分析 |
5.3 东营移动网络优化 |
5.3.1 PDCH指派成功率 |
5.3.2 TCH指派和PDCH指派流程进行分析 |
5.3.3 影响该指标的主要因素 |
5.3.4 FIXPDCH(固定PDCH)分析 |
5.3.5 FPDCH(固定PDCH)设置 |
5.3.6 提高PDCH指派成功率的方法 |
5.4 实施结果统计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期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GPRS网络的安全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智能电网无线终端的安全通信和抗干扰关键技术研究[D]. 张泰民. 浙江大学, 2020(11)
- [2]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和GPRS的抽油机状态监测系统研究[D]. 孙红. 东南大学, 2019(06)
- [3]基于GPRS技术的远程抄表系统研究[D]. 孟详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9(07)
- [4]基于AES加解密算法的充电桩控制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李思如.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5]基于Zigbee-GPRS的箱式变电站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D]. 景大智.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6]基于ZigBee和GPRS的分布式光伏电站无线数据采集系统设计[D]. 陈锐. 西南交通大学, 2017(10)
- [7]面向新能源客车的远程监控车载终端设计与实现[D]. 齐健. 聊城大学, 2016(03)
- [8]基于WIFI技术的挂接地线信息收集装置的研制[D]. 赵晓龙. 西安理工大学, 2015
- [9]基于GPRS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性能分析和工程应用[D]. 杨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 [10]基于业务的GPRS网络多因素分析与相关优化探讨[D]. 王丹. 山东大学,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