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stein畸形右心室三尖瓣成形术及治疗(附46例报告)

Ebstein畸形右心室三尖瓣成形术及治疗(附46例报告)

一、Ebstein畸形三尖瓣成形及房化右室的处理(附4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李杰,魏廷举,刘东海,马宁,罗鸿,张伟华,乔晨晖,张新[1](2016)在《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15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行三尖瓣置换术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563(39.84±16.27)岁。病因主要有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畸形)1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退行性三尖瓣病变2例。结果:1例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4例术后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中2例出现于术后第5天,2例出现于术后第9天,均置入永久起搏器;27例患者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15年,27例患者心脏超声示人工瓣膜功能良好,4例置入永久起搏器患者的起搏器功能良好。结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三尖瓣置换术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大多发生于术后早期,关键在于预防,术中要准确辨认三尖瓣与房室结、传导束的解剖关系,尽量避免损伤。

禹德富,张春,李畅波,黄国武,杨钧铭[2](2014)在《Ebstein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总结13例Ebstein心脏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我院2002年7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13例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其中予行三尖瓣置换术1例、房化心室折叠+三尖瓣成形术12例。结果无早期死亡病例。术后复查心脏彩超示三尖瓣关闭良好5例、轻微轻度反流8例。随访3个月5年,心功能恢复到正常7例,心功能ⅠⅡ级6例,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 Ebstein心脏畸形患者诊断明确后,根据不同病情在适当的时机选用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潘全华[3](2013)在《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近十几年的国内外的文献报道总结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先天性心脏病、三尖瓣下移畸形、Ebstein’sanomaly、surgicaltreatme、Tricuspidvalveplastyt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英文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在蚌埠医学院校图书馆查找心脏外科学、胸心外科手术技术精要及图解心脏外科手术学等相关书籍查找相关的文章,总结各种手术方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结果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Carpentier术式及其改良术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手术方式;但对于具体的患者因根据个体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手术早期及远期生存率较高。结论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治疗手术方法因根据瓣叶发育的情况、房化右室的大小及右心室发育情况选择。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倾向于垂直房化三尖瓣成形术,对于右室较小、三尖瓣下移畸形严重的病人因选择姑息性手术治疗。

林毅,马黎明,李鲁,程前进,李祥,褚衍林,王志鸿[4](2012)在《Ebstein畸形外科治疗3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Ebstein畸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30例手术治疗Ebstein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0例;年龄3~48岁,平均(17±11)岁;术前心功能Ⅰ级10例,Ⅱ级14例,Ⅲ~Ⅳ级6例。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重度反流16例,中度反流9例,轻度反流5例。全组2例行三尖瓣置换术,其余均行三尖瓣成形术;3例采用Danielson法,25例采用Carpentier法,其中6例行一个半心室矫治术。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无早期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复查仍有轻度三尖瓣反流16例。随访1个月~14年,除2例三尖瓣反流加重并心功能进行性下降行三尖瓣置换术外,其余三尖瓣反流减轻。结论采用Carpentier法施行三尖瓣成形可明显减轻三尖瓣反流,保护右心功能。对三尖瓣和右心室发育不良者施行一个半心室矫治术有利于右心功能改善。

张宇峰,王志农[5](2011)在《三尖瓣置换术治疗Ebstein畸形的围术期处理》文中研究指明Ebstein畸形又称三尖瓣下移畸形,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5%1.0%。对Ebstein畸形的外科治疗中较多使用的是三尖瓣成形术;但部分患者由于三尖瓣发育较差无法成形,或由于成形效果不甚理想导致远期三尖瓣反流较重而需二次手术,这时三尖瓣置换术(TVR)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结合该文作者所在第二军医大学心脏中心的经验及既往文献报道,文章对三尖瓣置换术治疗Ebstein畸形的围术期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如能准确把握手术适应征,并予以合理细致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处理以及严密的术后监护,三尖瓣置换术在Ebstein畸形的治疗中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张志新[6](2009)在《全胸腔镜手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和术后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全胸腔镜手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全胸腔镜手术(totally thoracoscopic surgery,TTS)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手术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7年12月~2009年4月13例患者(男7例,女6例)术前诊断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在全胸腔镜下完成畸形矫治。平均年龄14.5±8.2y(6~34y);平均体重34.5±12.6kg(17.5~52kg)。将全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的患者(TTS组)与同期接受正中开胸手术(MS)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无并发症。TTS组与MS组比较,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增加(P<0.05),ICU时间则明显减少(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相对简单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是安全、可行的。第二部分:介入与全胸腔镜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目的:探讨Hybrid技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手术疗效。方法: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患者1例,应用介入与全胸腔镜杂交(Hvbrid)技术分期手术治疗。结果:心脏畸形矫治成功。术后6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封堵器位置正常,大血管水平未见分流,房间隔连续完整,房水平未见分流。结论:结合内镜优势的“杂交”手术是微创心脏外科学的发展方向之一。第三部分: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心脏病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手术(totally thoracoscopic surgery,TTS)与正中开胸(median sternotomy,MS)心脏手术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5月30例行TTS下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矫治术30例与同期行MS手术的患者33例。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患者术后1周内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TTS与MS两组间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及饮食睡眠方面差异显着(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术后心理状况有相关性。结论:接受TTS手术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况明显好于MS组患者。

韦小勇,严中亚,郑理,卢中,吴一军,雷虹,孙云,朱正艳[7](2008)在《Ebstein畸形的外科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15例先天性三尖瓣下移(Ebstein)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15例Ebstein畸形患者采用三尖瓣成形和房化右心室折叠术,其中8例隔瓣后瓣发育不全或缺如的患者采用自体心包矫正。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1例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经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洋地黄)和利尿剂控制心力衰竭,术后第3d好转;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心功能有明显改善。随访13例,2例失访,随访时间1~42个月,其中11例患者心功能恢复至级,2例心功能恢复至级;紫绀和心脏杂音消失;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12例三尖瓣水平反流消失,1例仍有轻度至中度反流。结论对右心室病理改变的正确认识,完善的三尖瓣功能修复和房化右心室折叠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自体心包三尖瓣隔瓣后瓣再造,保持了右心室几何形态和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李东韬[8](2007)在《胸腔镜手术在小儿心脏外科应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动物实验:观察及比较房间隔缺损全胸腔镜下手术修补与常规开胸手术方法对实验犬术后的肝、肾功能和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I(ICAM-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继而推断两种术式对实验犬房间隔缺损模型修补术的影响;(2)临床研究: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全胸腔镜下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方法对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ICAM-I)、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的影响。方法:(1)动物实验:全组实验犬40只,体质量14~25(19±4)kg,随机分成两组。右侧胸壁打孔(1~2cm),体外循环,胸腔镜下制造房间隔缺损模型并行修补术(全胸腔镜手术组)20例;常规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常规手术组)20例。全组实验犬于术前和术后24h采集动脉血。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和血浆中TNF-α、ICAM-I等指标含量。(2)临床研究:全组40例,年龄4~13(7.3±2.6)岁,随机分成两组。右侧胸壁打孔(1~2cm),体外循环,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胸腔镜手术组)20例;常规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常规手术组)20例。全组患儿分别于术前,主动开放即刻,开放后2 h,6 h,12 h,24 h,2 d,3 d,4 d,5 d,6 d,7 d各取静脉血10 ml。测量术前及术后静脉血清TNF-α,IL-6,ICAM-I,cTn-I等炎症指标含量。结果:(1)动物实验:全组术后24 h内无死亡。在术后24 h,胸腔镜手术组肝脏功能指标中的总胆红素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肾功能指标两组间无显着差异;炎性因子指标则显着低于常规手术组(P<0.01);(2)临床研究:全组无死亡。在术后12 h内,胸腔镜手术组各项指标峰值要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术后12 h以后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各项指标从峰值下降幅度较大,并且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时间要更早;而常规手术组则持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更长。结论:(1)全胸腔镜手术实验犬在术后恢复过程中与常规手术组比较,肝脏功能略差,肾功能损害无明显差异,而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则较轻。(2)全胸腔下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是安全可行的,胸腔镜手术患者在术后较早时间内全身炎症反应要重于常规手术患者;随后,胸腔镜手术患者此类指标恢复较常规手术患者更快、更早。

陈景伟,陈海生,钟焕清,钟志敏,程国栋,谢翠贤,胡楝,赖锋华[9](2006)在《外科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13例》文中指出目的:总结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手术矫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13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施行了手术矫治,其中三尖瓣成形术10例,三尖瓣置换术3例,同期行双向腔肺分流术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6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早期并频发室性早搏1例。术后B超示10例成形术患者中3例有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术后随访心功能均达Ⅰ~Ⅱ级。结论:应根据病变情况适期选用最佳方法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同期治疗合并症。

周庆玲[10](2005)在《依达拉奉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目前,随着心脏手术、器官移植、心肺脑复苏措施的深入开展,体外循环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增多,为越来越多的心脏病及终末期肺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以及肺移植等心胸外科手术后,早期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依然是患者术后发生肺功能不全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极大的限制了肺移植、体外循环等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氧自由基形成。氧自由基是一种高反应性的分子,能引起肺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强,损伤内皮细胞膜,增加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引起肺水肿及肺气体交换功能受损。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自由基清除剂,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对多种脏器及组织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兔在体肺热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依达拉奉对兔实验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兔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研究。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1)对照组(C组,n=8),开胸后不阻断肺门,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5ml/kg。(2)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左肺接受60分钟的缺血,然后接受60分钟再灌注,于缺血前5分钟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5ml/kg。(3)依达拉奉干预组(E组,n=8)于缺血前5分钟静脉缓慢推注依达拉奉10mg/kg(5ml/kg),左肺接受60分钟的缺血,然后接受60分钟再灌注。120分钟实验结束时各组动物留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肿通透性指数;留取肺组织标本,测定肺组织湿、干重量,计算干/湿重比(D/W)及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1.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正常对照组为5.31±0.6nmol/ml,依达拉奉组为6.02±0.77nmol/ml,肺缺血再灌注组为8.17±1.17nmol/ml。肺缺血再灌注组血浆丙二醛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及依达拉奉组显着增加(P<0.01),依达拉奉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血浆SOD活性:正常对照组为416.27±15.8 U/ml,依达拉奉组为402.51±11.93 U/ml,肺缺血再灌注组为308.87±22.01 U/ml。肺缺血

二、Ebstein畸形三尖瓣成形及房化右室的处理(附4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bstein畸形三尖瓣成形及房化右室的处理(附4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2)Ebstein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手术方法
2 结果
3讨论

(3)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概述
外科治疗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B 个人简历
    附录C 相关图片
附图

(4)Ebstein畸形外科治疗3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法
结果
讨论

(5)三尖瓣置换术治疗Ebstein畸形的围术期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Ebstein病理解剖
2 手术适应证
3 术前准备
4 术中处理
    4.1 麻醉诱导与维持
    4.2 手术操作
    4.3 瓣膜选择
5 术后处理
6 术后随访与追踪治疗

(6)全胸腔镜手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和术后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正文
    实验一 全胸腔镜手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前言
        1.对象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实验二 介入与全胸腔镜外科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复杂先心病
        前言
        1 对象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心脏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前言
        1 对象
        2 方法
        3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Ebstein畸形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8)胸腔镜手术在小儿心脏外科应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和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6 讨论
第二部分 临床实验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5 结果
    6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硕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依达拉奉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1: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依达拉奉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论文2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依达拉奉对离体兔肺脏保存效果的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Ebstein畸形三尖瓣成形及房化右室的处理(附4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尖瓣置换术的临床分析[J]. 李杰,魏廷举,刘东海,马宁,罗鸿,张伟华,乔晨晖,张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1)
  • [2]Ebstein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J]. 禹德富,张春,李畅波,黄国武,杨钧铭. 海南医学, 2014(10)
  • [3]先天性三尖瓣下移畸形的外科手术治疗的进展[D]. 潘全华. 蚌埠医学院, 2013(S1)
  • [4]Ebstein畸形外科治疗30例临床分析[J]. 林毅,马黎明,李鲁,程前进,李祥,褚衍林,王志鸿. 北京医学, 2012(08)
  • [5]三尖瓣置换术治疗Ebstein畸形的围术期处理[J]. 张宇峰,王志农.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02)
  • [6]全胸腔镜手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和术后患者心理状况的研究[D]. 张志新.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
  • [7]Ebstein畸形的外科治疗[J]. 韦小勇,严中亚,郑理,卢中,吴一军,雷虹,孙云,朱正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8(03)
  • [8]胸腔镜手术在小儿心脏外科应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对比研究[D]. 李东韬. 第四军医大学, 2007(03)
  • [9]外科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13例[J]. 陈景伟,陈海生,钟焕清,钟志敏,程国栋,谢翠贤,胡楝,赖锋华. 实用医学杂志, 2006(18)
  • [10]依达拉奉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 周庆玲. 山东大学, 2005(01)

标签:;  ;  ;  ;  ;  

Ebstein畸形右心室三尖瓣成形术及治疗(附46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