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跑健身的生理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屈西西[1](2018)在《公园健身跑者的逆商状况及发展特征研究 ——以北京奥森公园跑者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逆商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它反映了个体遇到逆境时是被打倒还是能够重新开始。为了提高人们当代社会亟需的逆商,改善人们对于逆境的承受能力和恢复能力,丰富体育与逆商的理论与实践。本研究通过对参与公园健身跑的人群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公园健身跑者的逆商现状,分析不同群体的逆商状况,探索怎样通过公园健身跑来提高人们的逆商。同时,通过对公园健身跑者进行五个月的持续调查,分析跑者持续参与健身跑的过程中其逆商的变化情况,综合访谈法、个案分析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本文所调查的公园健身跑者逆商总均分为132.61,总体处于中上水平。其中逆商的四个维度里控制力得分最高,其次是归因、影响范围维度,持续时间维度的得分最低。(2)不同性别、年龄、跑龄、每周活动次数、参与方式的健身跑者,其逆商总分存在显着性差异。而不同学历、不同参赛经历以及不同每次活动时间的健身跑者,其逆商总分没有显着性差异。(3)参加公园健身跑可以有效的改善参与者逆商的问题归因能力、忍耐能力、持续时间,但是对其逆商控制力的提高并不明显。(4)跑者从事健身跑的态度和参与跑步的坚持程度会影响跑者逆商提高的效果,合理的设置跑步目标和安排运动负荷对于促进跑者逆商提高的效果更好。
殷海涛,袁娟[2](2017)在《运城市中老年人走跑健身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文章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运城市中老年人走跑健身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运城市中老年人走跑健身的目的主要是锻炼身体、控制疾病、减肥;退休的中老年人参与的比重最大;运城市中老年人走跑健身的模式主要是自由型,其次是小规模组织型;春秋季比寒暑季参与的人明显多,晨练比其他时间的人要多;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走跑运动的专业知识;循序渐进的锻炼,不能一味的追求步数和距离;走跑健身应结合其他运动项目,更丰富中老年人的生活,提高锻炼效果。
李山,龚建芳,陈信芝[3](2017)在《西安市中老年健身跑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西安市城区中老年健身跑状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现场访谈,对西安市城区550名中老年健身跑爱好者健身基本状况、锻炼方法、伤病情况、锻炼心理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健身跑受到城市中老年普遍喜爱。被调查中年龄、性别和职业特征明显。锻炼过程中计划性不够、规律性不强、时间、频率不稳定、恢复以及伤病预防常识欠缺等问题较为普遍。中老年人只有坚持长期、有规律的健身跑活动,并掌握健身跑基本常识,加强医务监督,调节心理状态,才能达到提高身心健康水平,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功效。
何晖[4](2016)在《广场舞兴起对村落体育活动开展的启示 ——以山西省运城市郭村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农村劳动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伴随着工业机械化的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农业生产大多由机械替代人工劳作。村民劳动强度变小,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增多,打牌、赌博等不良娱乐方式的滋长,需要推出健康的闲暇娱乐活动以抵制不良生活之风,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就是很好的选择。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对山西省运城市郭村的体育开展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探寻广场舞盛行的原因及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开展郭村体育活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论如下:1.本研究认为:“广场舞”是一种在在广场、街道等宽阔场地进行的一种在音乐伴奏下,融合多种舞姿,集娱乐与健身为一体的群体性健身活动。“村落体育”是以广大村落居民为参与主体,在农村环境里进行的非生产性的体育活动的总称。2.郭村村民在长期的生产耕作中形成了具有区别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闲暇时间一年中分农忙与农闲非常明显的两个时间段;村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村民中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人数比例呈增多趋势。3.对郭村体育状况调查显示村民选择参与项目比较单一,活动方式简单,体育认知片面,需要通过项目引导村民参与并逐步形成体育健身意识。4.村民练习广场舞原因在于:广场舞活动节奏欢快,简单易学;有专人组织,且不需要金钱消费,参与人数多气氛好,迎合村民扎堆娱乐的活动特点;而问题在于广场舞的开展缺少持续稳定的组织者,村委会领导对活动的组开展缺乏有效的管理,村民自发的活动团体因场地设备原因不能形成规模。5.广场舞的兴起对郭村体育活动开展的启示:首先,对于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开展的启示在于,传统民俗体育活动需要村委会的牵头,年年组织,形成传统;通过政府补贴、企业赞助等多种渠道筹集组织活动所需的经费;传统节日活动的项目需要适当更新,以吸引各个年龄段村民的参与,民俗活动内容需要传承与创新。其次,对于日常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启示在于,选择适宜的新兴项目,以满足不同群体需求;健身宣传方式以引导村民参与实际活动项目为主,兼顾理论宣传;通过建立与高等院校建立实习生交流制度,在村民之间培养体育健身指导员。
孙超[5](2014)在《16周健身跑运动对50-59岁女性身体成分和血脂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论文旨在探讨16周健身跑干预对50-59岁此年龄阶段女性的身体成分和血脂影响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分析健身跑运动对中年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为提高我国中年女性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社会招募选取自愿参与健身跑锻炼的西安市50-59岁退休女性,从报名的50名50-59岁女性中,经过排查后随机挑选符合条件的32名女性作为实验组受试对象进行16周健身跑运动干预。运动强度:根据GXT测试,判定纳入受试者试者的通气无氧阈(AT)。确定75%,85%,95%和100%AT对应的心率(HR)。各阶段以相应运动强度运动训练。测试指标:身体形态测试:身高(cm)、体重(kg)、胸围(cm)、腰围(cm)、臀围(cm)、皮褶厚度(cm)[腹部、髂部、大腿、小腿]、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身体成分测试:脂肪重、体脂百分比、BMI;血脂测定:分别于健身跑干预前后测空腹血TG(mmol/L总甘油三酯)、TC(mmol/L总胆固醇)、LDL-C(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DL-C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和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选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性显着,P<0.01为差异性非常显着。结果:身体形态指标:身高指标、胸围指标、臀围指标在16周健身跑运动中呈逐渐下降趋势,干预前与锻炼16周后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体重指标、髂部皮褶指标、小腿皮褶指标、腹部皮褶指标在16周健身跑运动中呈逐渐下降趋势,干预前与锻炼16周后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腰围指标、腰臀比(WHR)、大腿皮褶指标在16周健身跑运动中呈逐渐下降趋势,干预前与锻炼16周后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身体成分指标:体脂重指标、体脂百分比和BMI指标在16周健身跑运动中呈逐渐下降趋势,干预前与锻炼16周后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血脂指标:TG指标和LDL-C指标在16周健身跑运动中呈略有下降趋势,干预前与锻炼16周后相比无显着性差异;TC指标在16周健身跑运动中呈略有上升趋势,干预前与锻炼16周后相比无显着性差异;HDL-C指标在16周健身跑运动中呈逐渐上升趋势,干预前与锻炼16周后相比有显着性差异。结论:(1)16周健身跑运动可明显改善50-59岁中年女性身体形态的指标、有效减小腰围、大腿围等身体围度,降低了腰臀比、体脂、体脂率和BMI指数,使此年龄阶段的女性体重明显减轻,尤其是对腰部脂肪在体内的堆积起到了积极地消除作用。(2)16周有规律的有氧健身跑运动,可降低血清TG及LDL-C水平,HDL-C显着升高,表明健身跑运动可改善中年女性心血管系统状况,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年人的血脂代谢水平。
张靖波[6](2014)在《体育锻炼与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何通过体育锻炼,调节人际关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并合理的进行身心健康教育,在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及各项心理学研究领域倍受关注。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预测了云南高校的464名大学生的不良情绪状况、压力承受状况及人际关系状况,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了云南省高校大学体育锻炼与人际关系、压力之间的关系,并透过体育锻炼、人际关系、压力了解了他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存在性别差异。说明在高校中,男女大学生面对人际关系问题时,女大学生的处理方式较为薄弱,想法单一,不能很好解决问题,并长时间被人际关系所困扰。2.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在年级因素上不存在差异,而在压力承受状况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其中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压力承受高于大学一年级,整体表现为高年级的压力承受状况明显高于低年级。说明高校大学生随着年级增长,受生活、学习、情感、工作的多方面的影响,压力逐渐增大,促使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下降。3.不同的体育锻炼强度、时间、频率及运动量下,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交往状况及压力承受状况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由此可以了解,高校大学在不同的生活状态下,选择体育运动的类型、时间等都会变化,并且通过运动后,对排除自身不良情绪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4.体育锻炼与人际关系、压力、心理健康之间有着显着相关。体育锻炼对于不良情绪、压力具有的良好的调节作用,并缓解了人际关系的紧张,为各种身心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途径。5、体育锻炼与人际关系、压力、心理健康通过回归分析了解,体育锻炼、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及其显着的正相关,说明高校大学生不良情绪较多、压力较大时,往往会增加运动量,缓解身心问题,提高心理承受度。据此,本研究认为,高校大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时,往往会选择不同的体育锻炼,缓解自身问题,调整自己生活中的心态,较好地与外界环境相适应。通过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压力多方面的结合,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弥补了已有研究的单一、不足,有助于预防大学生由于不良情绪、人际关系和压力等问题带来的其它负性情绪引发的身心问题,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终身预防依据。
章丽英[7](2013)在《走跑运动对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抗炎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多种抗动脉粥样硬化(AS)活性,研究表明,HDL生化性质、代谢和生物学活性均具有异质性,在一些代谢性疾病状态下,HDL却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多数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能明显降低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率。长期以来,基于HDL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侧重于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上。最近几年,治疗方法的注意力已扩大到不同的治疗方法是如何影响HDL功能的,这在改善心血管危险方面有可能比影响HDL水平更加重要。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患者经过10周的走跑运动后,其HDL抗炎功能的变化。方法1.代谢综合征病人的筛选及运动干预: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制定的代谢综合征统一标准选择代谢综合征患者39人,按自愿原则分为运动组(27人)和对照组(12人)。运动组采用走跑交替运动锻炼10周,而对照组不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2.血脂检测:在运动前以及运动后10周末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糖。3.外周动脉硬化检测:在运动开始前及运动10周末通过欧姆龙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脉搏波传导速度。4.血液抗氧化性检测:通过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对氧磷酶-1(PON-1)活性,从而检测血液的抗氧化功能。5.体外细胞实验检测HDL3的抗炎作用:超速离心分离HDL3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8h,然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损伤6h,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单核细胞黏附情况,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结果1.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特征:实验前两组MS患者年龄、体重、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运动10周后,运动组较对照组比较各指标也无明显改变;运动组运动10周后体重减轻,HDL-C增高,并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2.血液抗氧化性:运动10周后,运动组MDA含量(4.06±1.06)nmol/l较运动前MDA含量(7.84±2.14)nmol/l明显下降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组SOD含量有所增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组运动后HDL3PON1活性(9.9±3.8)KU/L较运动前PON-1活性(2.4±0.57)KU/L明显提高,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运动后,HDL抗氧化功能可能改善。3. HDL3抗炎功能:实验组运动10周后MTT指标升高,运动后较运动前升高了22.5%;运动后单核细胞的粘附降低,较运动前降低了33.8%,MCP-1和VCAM-1的表达均减少,分别较运动前降低了37%和15.4%,而eNOS的表达增高,较运动前升高了64%,说明HDL能提高细胞的活力、降低单核细胞的粘附、减少MCP-1和VCAM-1的表达,增加eNOS的表达和NO的含量,降低TNF-α的损伤作用,提高HDL抗炎功能。结论1.走跑运动可以改善代谢综合症患者HDL抗氧化功能;2.走跑运动可以改善代谢综合症患者HDL抗炎功能。
谷宁[8](2011)在《不同坡度和速度节奏下健身反向走和跑对足底压力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反向走是与正向走方向相反,以一脚的前脚掌先着地再过渡到脚后跟的两腿交替的周期性运动,两臂自然前后摆动,配合以均匀的呼吸。相比于正向走,反向走有其自身优点,因此对反向走的研究具有健身指导意义。由于正向走和反向走在着地方式和运动方式上的不同,两种运动方式脚对地面的作用力是不一样的,那么地面反作用力对足底的作用力也会存在差异,正向走和反向走时足底压力的差异,是否是导致正反向走具有不同的健身效果的原因;由反向走转变到反向跑时,反向跑出现的足底压力特征是否会给我们的田径运动训练带来理论指导;当外部负荷即速度和坡度的改变又会对反向走和跑的足底压力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运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5名学生为受试者,分别以速度1.2m/s,1.8m/s,分别在0°和3°的坡上进行正向走和反向走;以速度2.5m/s,3m/s在0°和3°坡上进行正向跑和反向跑的运动,同时每名被试采集足底压力的数据,分析了不同坡度和速度节奏下健身反向走对足底压力的影响;不同坡度和速度节奏下健身反向跑对足底压力的影响。同时定点拍摄二维图像,采集了正向走、反向走、正向跑、反向跑的运动学数据,用以对比分析相同速度运动时正向走和反向走步态的差异,相同速度正向跑和反向跑时步态的差异。通过分析得到如下结果:反向走时速度节奏和坡度增加时,左右脚前脚掌、足跟冲量减小。冲量的减小使得足部所受的负荷减小,且左右脚足底压力最大值减小。这样通过足传递到全身的作用力也减少,对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的冲击和震荡减小。外部负荷速度节奏和坡度的增加,使得下肢肌肉和关节活动幅度有所增加。同时前脚掌中部和足弓的压力值增大,对发展足底肌肉如: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力量以及对维持足弓稳定性具有一定作用。同时足跟冲量的减小,减少了反复的对足跟的冲击力造成的损伤。因此,在反向走健身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速度节奏和坡度来加强锻炼效果。健身反向跑可推广到健身运动中,由于反向跑时地面对足底的冲量较正向跑时小,且足底最大压力值比正向跑时要小,对膝关节和髋关节的冲击力小,且反向跑时胭绳肌是向后运动的主要肌群,膝关节伸肌肌力得到提高,同时反向跑可以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因此,健身反向跑可以推广到健身运动中。通过分析表明,足底压力的差异可能正是导致正反向跑具有不同锻炼价值以及康复效果的原因。
谢小莉[9](2011)在《太极拳与健步走运动对男性老年人稳定性影响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使得老年人的健康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人老腿先老”,行走时是否能较好地维持身体的稳定就成为了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首要问题。太极拳和健步走这两种运动由于具有平稳、舒缓、运动强度适中、不易受伤、危险性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尤其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很多学者从中医学、生理学等角度对太极拳运动和健步走运动进行研究,发现这两种运动能够达到健身祛病、防病抗衰的健身效果,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健身效果,却少有研究。基于此,本文的研究目的之一是对两种运动进行比较,看哪一种运动在哪些方面对老年人产生更加有益的影响,从而指导老年人进行更加科学的健身,增强老年人自身的稳定性,延缓下肢机能的衰老速度,进而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以及减少因为摔倒而引起的医疗开支。其次试图通过本研究增加人们对太极拳与健步走这两种运动健身效果的了解,为进一步开展太极拳运动和健步走运动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图像解析法对平时分别以太极拳和健步走为锻炼方式,在年龄、身高和体重等方面没有差异,而且日常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类似的两组老年人进行了平衡能力测试和步态分析,其中包括静态平衡的站立时间、身体重心在各个方向的移动距离、移动速度以及常态行走时的步频、步长、各关节角度等相关指标。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受试者的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分析太极拳运动与健步走运动对老年人常态行走时所产生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两组老年人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的6种站立姿势时,保持站立的时间长短具有显着差异,太极拳组站立时间明显长于健步走组。在睁眼双脚站立、闭眼单脚站立以及闭眼双脚站立时,太极拳组老年人的重心移动明显小于健步走组,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要明显优于健步走组老年人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这是由于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要求降低重心,单腿较长时间地承载身体的体重,集中意念,眼随手动。在常速行走过程中,左脚着地以及右脚离地瞬间,太极拳组老年人大腿抬高的程度要明显高于健步走组老年人,太极拳组老年人膝关节折叠角度明显小于健步走组老年人,这是由于太极拳练习时很多动作都要求单脚支撑体重,另一腿抬起,向前迈步或跟步,大腿抬起的高度明显比健步走高,抬起至落地的时间比健步走长,因而使得髋关节得到更大强度的锻炼。太极拳练习时,左右腿经常处于轮流屈膝单腿负重的过程,因而使膝关节得到更好的锻炼,保持较好的屈伸。
张雪琴[10](2011)在《西安市青少年健身效果评价方法初探》文中指出本研究主要根据青少年儿童人群的任务与要求,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生长发育的规律,结合运动健身的原则,通过几种不同健身效果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探讨一种较为科学地评价健身效果的方法。建立健身运动效果的个体评价体系,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实验前后锻炼效果进行个体对比,为建立青少年儿童人群运动健身锻炼效果评价体系服务。研究目的:通过几种不同健身效果评价方法比较研究,试图探讨一种较为科学地评价健身效果的方法。建立健身运动效果的个体评价体系,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实验前后锻炼效果进行个体对比,为建立青少年儿童人群运动健身锻炼效果评价体系服务。研究方法:1.先确定实验对象。2.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国内外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价有所了解。3.对青少年进行为期十周的身体锻炼,以耐力、力量、灵敏协调、柔韧四个模块为方向。4.对实验前后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和机能的测试数据进行两种方法的评价。研究结论与建议:为期十周的四种不同的耐力、力量、灵敏协调、柔韧健身方案模块试验结果显示:耐力素质中30秒30次蹲起、400m、台阶试验、1000m(男)、800m(女)这五个项目的指标得到显着的变化,均是反映有氧耐力素质的针对性指标。力量素质中立定跳远、投实心球、投沙包、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有效的反映了上肢、腰腹、下肢的爆发力。灵敏协调素质中六边形跳、左后横跨提高幅度很明显。柔韧素质中坐位体前屈、转肩、踝关节背屈、劈纵叉结果呈显着性增长。这说明各个指标的增长与训练的针对性有很大关系,有极个别的数值为负值,如在耐力素质训练中投沙包小学二年级呈现负值的增长,高中女生增长值也为负值,是因为耐力训练针对的是心血管有氧训练,其机能增长的缓慢消退的也慢,力量素质青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肌肉力量增长迅速,爆发力增长的快但消退的也快。所以在评价健身效果的同时必须要考虑到评价个体的生理因素和测试项目与锻炼的针对性。建议:经过十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专项模块的训练,发现针对性的指标都得到了提高,但由于实验样本量过小,所以不能有效的制定出新的评价标准,建议在以后的健身效果评价中增加样本量的数目。经过十周针对性锻炼,对应性的指标得到了显着变化,对测试结果用两种方法进行评价,一种是目前惯用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健身效果的方法另一种是累进计分法评价健身效果,对两种不同的健身评价方法进行探讨。通过对测试发现锻炼的目的性和测试的指标具有很大的针对性,有的指标需要长期的锻炼才能得到提高,但消退的也慢,有的指标是根据青少年儿童个体差异而变化的。通过对评价指标实验后提高百分比的计算可以筛选出健身效果敏感指标,可以作为此次健身效果的评价指标。
二、走跑健身的生理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走跑健身的生理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公园健身跑者的逆商状况及发展特征研究 ——以北京奥森公园跑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逆商 |
2.1.2 健身跑与健身跑者 |
2.1.3 跑团 |
2.2 关于逆商的研究 |
2.2.1 逆商的结构 |
2.2.2 逆商的测量 |
2.2.3 逆商的影响因素 |
2.2.4 逆商的干预手段 |
2.3 关于体育与逆商的研究 |
2.4 关于健身跑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调查法 |
3.2.3 测验法 |
3.2.4 个案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公园健身跑者逆商现状的调查分析 |
4.1.1 公园健身跑者逆商的总体水平 |
4.1.2 公园健身跑者逆商的四个维度水平 |
4.2 不同群体的逆商状况分析 |
4.2.1 不同性别健身跑者的逆商状况 |
4.2.2 不同年龄健身跑者的逆商状况 |
4.2.3 不同学历健身跑者的逆商状况 |
4.2.4 不同活动频率健身跑者的逆商状况 |
4.2.5 不同活动时间健身跑者的逆商状况 |
4.2.6 不同跑龄健身跑者的逆商状况 |
4.2.7 不同参赛经历健身跑者的逆商状况 |
4.2.8 不同锻炼方式健身跑者的逆商状况 |
4.3 公园健身跑者逆商变化特征 |
4.3.1 公园健身跑者逆商总体水平变化特征 |
4.3.2 公园健身跑者逆商的四个维度变化特征 |
4.4 个案分析结果 |
4.4.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
4.4.2 调查对象参与健身跑前逆商状况 |
4.4.3 调查对象参与公园健身跑后逆商变化 |
4.5 公园健身跑对跑者逆商的影响 |
4.5.1 公园健身跑可以提高跑者对逆境的控制力 |
4.5.2 公园健身跑可以提高跑者责任感 |
4.5.3 公园健身跑可以提高跑者的逆境持续性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运城市中老年人走跑健身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访谈法 |
1.2.2 问卷调查法 |
1.2.3 数理统计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运城市中老年人走跑健身运动的现状 |
2.1.1 以走跑为主要运动形式的运城市中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调查 |
2.2 运城市中老年人走跑健身运动的模式 |
2.2.1 自由型 |
2.2.2 小型组织型 |
2.2.3 以赛促练型 |
2.3 运城市中老年人走跑健身运动的季节、时间调查 |
2.3.1 走跑健身的季节 |
2.3.2 走跑健身的时间 |
2.4 运城市中老年人走跑健身运动存在的问题 |
2.4.1 缺乏走跑运动的专业知识 |
2.4.2 循序渐进, 不能一味的追求步数和距离 |
2.4.3 走跑健身应结合其他运动项目 |
3 结论与建议 |
3.1 结论 |
3.2 建议 |
(3)西安市中老年健身跑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调研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西安市城区中老年健身跑锻炼基本情况 |
3.1.1 健身跑锻炼的性别比例与年龄结构 |
3.1.2 西安市碑林区中老年健身跑锻炼时间与次数调查 |
3.2 中老年健身跑热身与整理活动调查 |
3.2.1 健身跑热身活动调查 |
3.2.2 健身跑之后是否做整理活动的调查 |
3.3 中老年健身跑人群对科学的健身跑方法掌握情况 |
3.3.1 健身跑锻炼时场地的选择和鞋的装备情况 |
3.3.2 中老年人对科学健身跑的认知情况 |
4. 结论 |
(4)广场舞兴起对村落体育活动开展的启示 ——以山西省运城市郭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村落体育研究 |
2.2 农村体育研究 |
2.3 国内外群众体育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实地调查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3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流程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相关概念 |
4.1.1 村落体育 |
4.1.2 广场舞 |
4.2 郭村基本情况调查 |
4.2.1 村落居民受教育程度 |
4.2.2 村落居民家庭收入及消费情况 |
4.2.3 村落居民身体情况 |
4.2.4 村落居民余暇时间分布情况 |
4.3 郭村村民的体育现状 |
4.3.1 村民参与的体育项目情况 |
4.3.2 村民的体育认知情况 |
4.3.3 村民的体育消费情况 |
4.3.4 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 |
4.3.5 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 |
4.3.6 阻碍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 |
4.4 郭村广场舞开展状况 |
4.4.1 村落居民参与广场舞的性别年龄特点 |
4.4.2 村落居民参与广场舞的时间与次数调查 |
4.4.3 广场舞的组织形式、经费调查分析 |
4.4.4 广场舞兴起的原因分析 |
4.4.5 广场舞开展的限制因素分析 |
4.5 广场舞的兴起对村落体育活动开展的启示 |
4.5.1 对传统节日体育活动开展的启示 |
4.5.2 广场舞对村民日常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启示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16周健身跑运动对50-59岁女性身体成分和血脂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健身跑运动概述 |
1.1.1 国内跑步健身研究现状 |
1.1.2 国外开展健身跑的研究现状 |
1.1.3 健身跑的含义及特点 |
1.2 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点 |
1.3 关于中年女性体育锻炼的研究 |
1.4 运动对中老年人身体成分的影响 |
1.5 运动对中老年人血脂的影响 |
1.5.1 运动对中老年人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甘油三酯(TG)的影响 |
1.5.2 运动对中老年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实验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实验组16周健身跑运动后身体形态指标的变化结果 |
3.2 实验组16周健身跑运动后身体成分指标的变化结果 |
3.3 实验组16周健身跑运动后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4.1 16周健身对跑运动50-59岁女性身体形态指标变化的影响 |
4.1.1 健身跑运动对50-59岁女性体重指标的影响 |
4.1.2 健身跑运动对50-59岁女性围度指标的影响 |
4.1.3 健身跑运动对50-59岁女性皮褶厚度指标的影响 |
4.2 16周健身跑运动对50-59岁女性身份成分指标变化的影响 |
4.3 16周健身跑运动对50-59岁女性血脂指标变化的影响 |
4.3.1 运动对TG和TC的影响 |
4.3.2 运动对HDL-C和LDL-C的影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6)体育锻炼与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依据 |
1.2.1 研究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
1.2.2 体育锻炼对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1.6 文献综述 |
1.6.1 概念及测量工具 |
1.6.1.1 体育锻炼的概念、意义 |
1.6.1.2 压力的概念 |
1.6.1.3 人际关系的概念 |
1.6.1.4 心理健康的概念 |
1.6.1.5 不良情绪的概念 |
1.6.1.6 体育锻炼、压力、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测量 |
1.6.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2.1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 |
1.6.2.2 体育锻炼与压力的研究 |
1.6.2.3 体育锻炼与人际关系的研究 |
第2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 一 3) |
2.2.2 《心理健康问卷》(MHI 一 5) |
2.2.3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
2.2.4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 |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与分析 |
3.1.1 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强度现状统计分析 |
3.1.2 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现状统计分析 |
3.1.3 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现状统计分析 |
3.1.4 高校在校大学生体育锻炼量现状统计分析 |
3.2 高校大学生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现状与分析 |
3.2.1 不同性别高校大学生承受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差异 |
3.2.2 不同年级高校大学生承受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差异 |
3.3 体育锻炼与高校大学生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关系调查与分析 |
3.3.1 不同锻炼强度的大学生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差异性分析 |
3.3.2 不同锻炼时间的大学生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差异性分析 |
3.3.3 不同锻炼频率的大学生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差异性分析 |
3.3.4 不同体育锻炼量与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差异性分析 |
3.4 体育锻炼与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
3.5 体育锻炼与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研究主要结论 |
4.2 建议 |
4.2.1 科学锻炼,开展健康指导课程 |
4.2.2 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
4.2.3 运用体育交友,增强身体素质 |
4.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走跑运动对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抗炎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实验结论 |
附图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不同坡度和速度节奏下健身反向走和跑对足底压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反向运动的研究 |
2.2 步行时足底压力分布的研究 |
2.3 跑步时足底压力 |
2.4 足底压力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
2.5 关于斜坡跑训练的研究 |
2.6 跑步中胭绳肌损伤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反向走速度节奏的变化对足底压力的影响 |
4.1.1 反向走时速度的变化对足底压力冲量的影响 |
4.1.2 不同速度反向走时足底各分区的压力变化 |
4.2 反向走时坡度的变化对足底压力的影响 |
4.2.1 反向走时坡度的变化对反向走足底冲量的影响 |
4.2.2 不同坡度反向走时足底各分区的压力变化 |
4.3 反向跑时足底压力的研究 |
4.3.1 正向跑和反向跑时足底压力的差异 |
4.3.2 反向跑时速度节奏的变化对足底压力的影响 |
4.3.3 反向跑时坡度的变化对足底压力的影响 |
5 结论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不同速度反向走时足底压力时间曲线 |
附录B 不同坡度反向走时足底压力时间曲线 |
附录C 正向跑和反向跑足底压力时间曲线 |
附录D 不同速度反向跑时足底压力时间曲线 |
附录E 不同坡度反向跑时足底压力时间曲线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太极拳与健步走运动对男性老年人稳定性影响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3.1 关于平衡及步态的研究 |
1.3.2 有关太极拳运动与平衡能力及步态的研究 |
1.3.3 健步走运动的研究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5 论文的创新点 |
1.6 预期结果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测试法 |
2.2.4 摄像法 |
2.2.5 图像解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2.3 测试设备及过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两组受试者基本情况分析 |
3.1.1 年龄、身高、体重情况 |
3.1.2 两组受试者生活方式及身体健康状况 |
3.1.3 两组受试者从事锻炼的情况 |
3.2 稳定性与平衡能力及步态的关系 |
3.3 平衡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3.3.1 人体的平衡能力及其生理学基础 |
3.3.2 两组老年人睁眼单脚站立平衡能力的比较分析 |
3.3.3 两组老年人睁眼双脚站立平衡的比较分析 |
3.3.4 两组老年人闭眼单脚站立平衡能力的比较分析 |
3.3.5 两组老年人闭眼双脚平衡能力的比较分析 |
3.3.6 两组老年人平衡能力差异的原因分析 |
3.4 步态测试结果与分析 |
3.4.1 步态及老年人步态的基本特征 |
3.4.2 两组老年人行走时步态的时间、空间参数分析 |
3.4.3 两组老年人行走时各关节角度参数的对比分析 |
3.4.4 两组老年人行走时重心在各方向的速度分析 |
3.4.5 两组老年人步态指标差异的原因分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
附录 |
(10)西安市青少年健身效果评价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青少年体质评价现状 |
2.1.1 中国青少年体质评价现状 |
2.1.2 国外青少年体质评价现状 |
2.2 青少年健身效果评价方法 |
2.2.1 综合评价标准权重的确定 |
2.2.2 制定健身效果评分标准的方法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实验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青少年健身效果评价指标筛选 |
4.1.1 青少年健身效果评价指标筛选的基本原则 |
4.1.2 青少年健身效果评价指标灵敏度与有效性 |
4.2 健身效果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
4.2.1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评分结果 |
4.2.2 累进计分评分结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附件 |
参考文献 |
四、走跑健身的生理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园健身跑者的逆商状况及发展特征研究 ——以北京奥森公园跑者为例[D]. 屈西西.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2)
- [2]运城市中老年人走跑健身模式研究[J]. 殷海涛,袁娟.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5)
- [3]西安市中老年健身跑现状调查[J]. 李山,龚建芳,陈信芝.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7(07)
- [4]广场舞兴起对村落体育活动开展的启示 ——以山西省运城市郭村为例[D]. 何晖.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2)
- [5]16周健身跑运动对50-59岁女性身体成分和血脂影响的研究[D]. 孙超. 西安体育学院, 2014(03)
- [6]体育锻炼与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 张靖波.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3)
- [7]走跑运动对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抗炎功能的影响[D]. 章丽英. 泰山医学院, 2013(04)
- [8]不同坡度和速度节奏下健身反向走和跑对足底压力的影响研究[D]. 谷宁. 北京体育大学, 2011(10)
- [9]太极拳与健步走运动对男性老年人稳定性影响的比较研究[D]. 谢小莉. 沈阳体育学院, 2011(08)
- [10]西安市青少年健身效果评价方法初探[D]. 张雪琴. 西安体育学院,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