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麦秸氨化后喂畜效果好(论文文献综述)
闵诗尧[1](2019)在《D200型小麦秸秆纤维原料制取机供给与挤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作物总产量呈上升趋势。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每年有数亿吨秸秆被直接露天焚烧或丢弃,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D200秸秆纤维清洁制取机是一种无污染、高得率、低能耗的秸秆纤维制取设备。本文以小麦秸秆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三维建模、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研究等方法,研究设计了其原料供给系统和挤出关键部件,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以揉搓后的小麦秸秆为研究对象,以秸秆长度、压实程度和含水率为因素,采用3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中心组合方法,测量麦秸摩擦特性,为装置设计提供关键技术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正压力和含水率对于不锈钢板的滑动摩擦因数有极显着影响(P<0.01),秸秆长度对于不锈钢板的滑动摩擦因数有显着影响(P<0.05),不锈钢板的滑动摩擦因数范围为0.5650.767;秸秆长度和含水率对于橡胶板的摩擦因数有极显着影响(P<0.01),正压力对于橡胶板的摩擦因数影响不显着(P>0.05),橡胶板的滑动摩擦因数范围为0.6610.791。(2)提出了原料供给系统总体方案,并对系统中螺旋喂入装置和制取机调压装置进行设计。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螺旋喂入装置机架进行静力学分析,对于喂入螺旋进行六阶模态分析;利用三维建模方法对可变间隙模头进行设计。(3)基于小麦秸秆摩擦特性研究建立小麦秸秆传输力学模型,并设计试制了与该制取机匹配的斜置式变径小麦秸秆原料螺旋喂入装置。以螺旋升角、螺旋轴转速和秸秆原料含水率为试验因素,以喂入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L16(45)正交试验方法,对螺旋喂入装置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螺旋升角、螺旋轴转速、秸秆原料含水率对喂入效率影响极显着(P<0.01);各因素对麦秸原料喂入效率的影响顺序为含水率、螺旋升角和螺旋轴转速。当优化参数组合为:螺旋升角40°、螺旋轴转速200 r/min、含水率65%时,斜置式变径小麦秸秆原料螺旋喂入装置最大输送效率达1040.8 kg h-1,变异系数为0.09,满足设计要求。(4)以揉搓浸泡后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方法,试验因素为模头间隙,工作温度和制取机转速,评价指标选择初始叩解度(Y1)和纤维得率(Y2)。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初始叩解度(Y1)指标,模头间隙和制取机转速的影响极显着(P<0.01),工作温度对Y1的影响显着(P<0.05);对于纤维得率(Y2)指标,模头间隙和制取机转速的影响极显着(P<0.01),工作温度对Y2的影响显着(P<0.05)。以初始叩解度数值最大为目标,优化参数组合为模头间隙5 mm、工作温度90°C、制取机转速105 r/min。以纤维得率最大为目标,优化参数组合为模头间隙5 mm、工作温度90°C、制取机转速120 r/min。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指标进行比较,最终选定的工作参数组合是模头间隙为5 mm、工作温度为90°C、制取机转速为110 r/min,该条件下初始叩解度为21.9°SR,纤维得率82.7%。
李进杰[2](2009)在《平菇菌转化秸秆蛋白饲料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秸秆饲料资源非常丰富,分布广泛,各种可供饲用的秸秆及秧、蔓总产量近6亿吨左右,而用于畜牧生产的不足三分之一,大部分浪费掉,特别是部分地区就地燃烧,造成极严重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动物与人类争夺粮食问题日趋严重,开发新的饲料资源成为目前发展的重中之重。平菇菌转化秸秆蛋白饲料技术研究课题是利用平菇菌在植物秸秆上的生长并分泌纤维素酶,将秸秆中的纤维素转化为畜禽可利用的养分;平菇菌也可将尿素、硫酸铵等氮肥转化为菌体蛋白,增加秸秆中的蛋白含量,扩大饲料资源,为我国畜牧业朝着健康、环保、安全方向发展,减缓动物与人争粮的压力做出一定贡献。在平菇菌转化秸秆蛋白饲料技术的研究中,对利用秸秆作为栽培平菇原料的配方,菌丝的生长不同时间菌糠的成分含量,在猪、牛、羊、兔等动物饲养中的最佳添加量等诸方面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秸秆饲料化技术研究。对秸秆物理性处理、化学性处理、生物处理的对比研究表明,从饲喂效果和经济效益方面生物处理均优于物理或化学处理。2、秸秆栽培平菇发酵饲料的研究。结合秸秆栽培食用菌的方法,选择平菇作为菌种的优点,制定了菌种制备、栽培料的发酵,发菌管理,出菇管理四方面规程。3、通过秸秆栽培平菇发酵饲料在猪、奶牛、肉牛、羊及肉兔生产中的应用试验,总结出该技术在生产中应用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对该技术的推广将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露西亚[3](2008)在《不同处理的秸秆饲料体外消化率的比较》文中指出目的:(一)研究采用尿素氨化、常规青贮、外加植物乳酸菌等三种常规方法对稻草、玉米秸、甘蔗尾进行处理,比较其体外消化率,分别确定这三种秸秆饲料最适宜的常规处理方式。(二)研究采用添加植物乳酸菌、益生素、EM液等微生物制剂对稻草、玉米秸、甘蔗尾进行处理,比较其体外消化率,分别确定这三种秸秆饲料最适宜的微生物处理方式。方法:试验一:对稻草、玉米秸、甘蔗尾分别设:尿素氨化、常规青贮、添加植物乳酸菌青贮三组处理,对照组为相应的未经处理的秸秆饲料。试验二:对稻草、玉米秸、甘蔗尾分别设:在添加5%玉米粉、5%麦麸、1%豆粕、0.5%尿素的基础上,进行添加植物乳酸菌青贮、添加益生素微贮、添加EM液微贮试验,对照组为添加5%玉米粉、5%麦麸、1%K粕、0.5%尿素和相应的秸秆饲料,不添加菌种直接青贮。结果:试验一结果表明,三种秸秆饲料的体外消化率均是尿素氨化处理最高。尿素氨化的稻草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体外消化率分别为58.10%、47.50%、46.21%、49.06%、49.84%、32.81%,与对照组相比较,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33.41%、25.36%、17.79%、47.55%、40.75%、49.48%。尿素氨化的玉米秸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体外消化率分别为61.02%、51.89%、55.65%、57.17%、41.59%、37.95%,与对照组相比较,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35.51%、32.91%、42.04%、24.31%、64.45%、78.00%。尿素氨化的甘蔗尾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体外消化率分别为55.71%、48.23%、46.82%、42.03%、48.62%、32.75%,与对照组相比较,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40.11%、31.02%、40.73%、64.82%、23.84%、82.15%。试验二结果表明,三种秸秆最适宜的微生物处理方式,都是在添加5%玉米粉、5%麦麸、1%豆粕、0.5%尿素的基础上采用植物乳酸菌青贮,其体外消化率最高。植物乳酸菌青贮的稻草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体外消化率最高,分别为55.99%、47.40%、46.03%、47.41%、49.74%、31.22%,与对照组相比较,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2.84%、24.05%、17.09%、29.08%、38.55%、25.89%。植物乳酸菌青贮的玉米秸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体外消化率最高,分别为59.18%、49.71%、53.33%、55.55%、41.56%、33.60%,与对照组相比较,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2.04%、13.13%、14.00%、20.66%、11.12%、22.81%。植物乳酸菌青贮的甘蔗尾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体外消化率最高,分别为53.93%、47.51%、45.37%、39.93%、49.78%、30.59%,与对照组相比较,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消化率分别提高了20.27%、15.99%、22.29%、19.05%、10.47%、33.69%。结论:在本课题设计条件下,稻草、玉米秸、甘蔗尾的最佳处理方式都是氨化青贮。
孟令建[4](2006)在《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项目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每年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产生。由于没有合理利用,不仅浪费了可利用的宝贵资源,而且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本文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利用管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推动我国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利用的加快发展。文章根据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不能直接预测的特点,建立了采用间接预测方式的模型,利用农作物产生量与秸秆产生量、畜禽拥有量与畜禽粪便产生量的关系,通过可以统计到的数据来预测秸秆与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并利用天津市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例的分析和预测。通过对秸秆与畜禽粪便用途的分类、比较,分析出各类用途的经济性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资源化利用流程。重点分析了秸秆饲料生产和畜禽粪便肥料生产技术,说明其技术的具体特点、工艺流程,分析了应用此类技术的经济合理性,并制定出发展这些技术的相应政策措施。根据沼气的应用价值和不同地区的特点,分析了各地利用沼气的方式、方法和生产流程。利用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多个经济指标对沼气利用技术进行了效益评价及不确定性分析,为沼气生产项目决策提供了依据。
郝继伟[5](2005)在《临沂市作物秸秆在农业生产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的一种重要有机能源,近几年来随着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在我国许多地区逐渐受到重视。而临沂市由于对作物秸秆的不合理利用使农业生产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较突出的一方面表现为种植业在发展中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生产力下降和农产品商品价值的降低,另一方面表现为养殖业中牛羊等草食性家畜与猪等杂食性家畜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合理。据调查当地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较低且科技含量低,其原因主要有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生产水平低、农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和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等。 为了提高临沂市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和科技含量,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调查分析了当前农业生产中适合在当地发展的几种主要的作物秸秆利用方式,即秸秆肥料化技术、秸秆饲料化技术、秸秆发酵沼气技术等,总结了其技术要点并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和生产条件把作物秸秆的多种利用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出了作物秸秆在不同环境下的综合利用模式,以发挥作物秸秆的最大有机潜能。最后为使这种模式能够尽快在当地推广,并最终对当地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提出了与当地农业生产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应用对策。
杨游[6](2004)在《稻草秸秆氨化的机理研究及参数优化》文中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尿素添加水平、水分含量、时间对氨化秸秆营养价值的影响,以确定氨化稻草秸秆尿素、水分、时间处理参数的优化组合。同时,根据不同处理条件下秸秆纤维组分和显微结构的变化,对氨化机理进行探讨。 试验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以未处理秸秆为对照,研究尿素(占秸秆干物质含量的2.0%、3.0%、4.5%、6.0%、7.0%)、水分(10g、16g、25g、34g、40g)、时间(12d、18d、27d、36d、42d)三因素五水平20种不同配比组合的NDF、ADF、CEL、ADL纤维成分、CP含量,TSM-2型扫描电镜下显微结构以及山羊瘤胃内DM、NDF、ADF的48h消失率变化,从而确定各因素对NDF、ADF、CEL、ADL纤维成分、CP含量、显微结构、DDM48、DNDF48、DADF48的影响。根据二次通用旋转回归模式,建立尿素、水分、时间对NDF、ADF、CEL、ADL、DDM48、DNDF48、DADF48的回归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分析及参数优化。 试验结果表明:(1)稻草秸秆经尿素氨化处理后,NDF、ADF、CEL、ADL纤维成分含量降低,CP含量提高,瘤胃内DDM48、DNDF48、DADF48提高。说明尿素氨化能改善秸秆的营养价值。(2)秸秆NDF、ADF、CEL、ADL纤维成分含量随尿素添加水平的增加而降低(P<0.05),CP含量随尿素的增加而增加(P<0.01)。随处理时间的延长,氨化后CP含量呈递增,NDF、ADF、CEL及ADL的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水分的降低对NDF、ADF含量降低的效果不显着(P>0.05),而对CEL、ADL含量在一些组间差异显着(P<0.05),在一些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氨化后CP的含量随水分的增加而减小(P<0.01)。(3)尿素对稻草秸秆在山羊瘤胃内48h消化率的影响起主导作用(0.05<P<0.10),尿素添加水平在6.0%时,DDM48、DNDF48、DADF48达到最大,低尿素水平组2.0%DDM48、DADF48最低。水分及时间对氨化秸杆的48h消化率的影响较小(P>0.05)。(4)尿素氨化对稻草秸秆的结构产生影响。稻草秸杆经氨化处理后稻草表面呈光滑的纤维状且孔隙率增多,以致稻草吸附纤维素酶的表面积增大,从而有助于纤维素的利用及酶解的进行。此外,秸秆表面的孔隙随尿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而时间、水分对秸秆显微结构的影响较小。(5)根据试验结果及回归方程分析,综合各试验指标的各优化参数组合,认为尿素氨化稻草秸秆在本试验条件下的参数优化组合为:尿素7.0%,水分10%,时间12d。
马明筠[7](2004)在《宜昌市发展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探讨》文中指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高,但作为一种非竞争性资源,用作牲畜饲料的不足10%。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原理是利用高活性微生物菌剂,主要有霉菌、酵母及细菌的一些类群,其一是利用霉菌分泌多种酶类,同时将饲料中纤维物质、淀粉及果胶等转化为各种糖类;二是利用酵母和乳酸类细菌将饲料的某些成分进一步合成营养价值较高或适口性较好的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未知生长因子等。使秸秆变成质地松软、湿润蓬松、酸香适口的粗饲料,部分消除了青贮和氨化的不足,是解决人畜争粮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原料的组成与混合是影响发酵过程的主要制约因素,秸秆发酵饲料中的菌种至因发酵饲料的营养要求、发酵工艺和原料的不同而有差异;微生物菌种的选育、组合是秸秆微生物发酵处理的一大难点,也是秸秆生物转化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对发酵秸秆饲料的品质评价应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微生物发酵秸杆应用效果的阐述,进一步了解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显着的优点。同时,也必须看到,目前对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研究还不太深入,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但是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宜昌市粮食年总产量1,730,000t左右,其中能够用做饲料用粮的至少在150,000t以上,年产1,040,000t农作物秸秆,而目前用于饲料的农作物秸秆还不足秸秆总产量的10%,主要是以干草的形式直接饲喂牛羊等反刍动物,有极少量被青贮和氨化,大部分秸秆被用于燃料、直接还田、沤肥、修缮房屋等。随着均瑶、娃哈哈、维维豆奶等一批知名牛奶加工龙头企业落户宜昌,我市牛、羊等草食动物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但舍饲配套技术落后,越冬饲料未普及。因此,开发秸秆饲料资源势在必行。 本文介绍了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并根据宜昌市草食畜禽养殖情况及发展规划,对该项技术在我市推广的意义和应该采取的对策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侯海涛[8](2003)在《麦秸氨化后喂畜效果好》文中研究说明 小麦丰收后,有大量的麦秸,氨化后用来喂牛羊等牲畜,效果很好。每kg麦秸经氨化后,可增加粗蛋白质含量30g,牛羊采食速度可提高11%,采食量和消化率也都有很大的提高。用氨化的麦秸饲喂肉牛试验组日增重可达111g,对照组仅19.8g;喂奶牛,
侯海涛[9](2002)在《麦秸氨化后喂畜效果好》文中研究说明 小麦丰收后,大量的麦秸做何用?实践证明,氨化后用来喂牛羊等牲畜,效果很好。据试验:每公斤麦秸经氨化后,可增加粗蛋白质含量30克,牛羊采食速度可提高11%。采食量和消化率也都有很大的提高。用氨化的麦秸饲喂肉牛试验组日增重可达111克,对照组仅19.8克;喂奶牛,日产奶16.2公斤,对照组日产13.9公斤;喂羊5个月,试验组比对照
侯海涛[10](2002)在《麦秸氨化喂畜效果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小麦丰收后,大量的麦秸做何用?实践证明,氨化后用来喂牛羊等牧畜,效果很好。据试验:每1kg麦秸经氮化后,可增加粗蛋白质含量30g,牛羊采食速度可提高11%,采食量和消化率也都有很大的提高。用氨化的麦秸饲喂肉牛,试验组日增重可达111g,刈照组仅19.8g;喂奶牛,日产奶16.kg,对照组日产13.9kg;喂羊5
二、麦秸氨化后喂畜效果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麦秸氨化后喂畜效果好(论文提纲范文)
(1)D200型小麦秸秆纤维原料制取机供给与挤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
1.2.2 秸秆纤维制取研究现状 |
1.2.3 纤维制取机研究现状 |
1.2.4 原料供给系统与挤出技术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2 麦秆原料摩擦特性研究 |
2.1 试验的目的与意义 |
2.2 粒度的测定 |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2.2 试验结果 |
2.3 不同含水率麦秸原料滑动摩擦因数的测定 |
2.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4 不同含水率小麦秸秆内摩擦相关参数的测定 |
2.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5 小结 |
3 秸秆原料供给系统设计 |
3.1 总体方案设计 |
3.1.1 原料供给系统组成与工作过程 |
3.1.2 技术要求与总体方案 |
3.2 强制喂入装置 |
3.2.1 方案设计 |
3.2.2 强制喂入螺旋机构 |
3.2.3 零部件设计 |
3.2.4 力学分析 |
3.2.5 机架及螺旋装置有限元分析 |
3.3 纤维原料制取机可变间隙模头的设计 |
3.4 小结 |
4 喂入装置参数优化试验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样准备 |
4.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4 试验方法 |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6 小结 |
5 秸秆纤原料维制取机模头参数优化试验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样制备 |
5.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5.4 试验方法 |
5.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5.1 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
5.5.2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
5.5.3 单因素影响分析 |
5.5.4 参数优化分析 |
5.6 小结 |
6 结论、创新点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平菇菌转化秸秆蛋白饲料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秸秆饲料化技术研究进展 |
1.1.1 秸秆的利用价值 |
1.1.2 秸秆饲料的加工方法 |
1.1.3 微生物蛋白饲料研究现状 |
1.1.4 微生物蛋白饲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2 平菇种类及栽培技术 |
1.2.1 平菇的特点和常见平菇种类 |
1.2.2 平菇的连续生产工艺 |
1.2.3 平菇的营养特性 |
1.2.4 平菇生长需要的条件 |
1.2.5 平菇的栽培方法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2.1 秸秆栽培平菇发酵蛋白饲料技术 |
2.1.1 菌种制备 |
2.1.2 栽培料发酵 |
2.1.3 压块播种 |
2.1.4 发菌管理 |
2.1.5 出菇管理 |
2.1.6 秸秆转化蛋白饲料的收集和加工 |
2.1.7 平菇菌蛋白饲料的质量管理 |
2.1.8 平菇菌转化秸秆蛋白饲料的贮存 |
2.2 秸秆栽培平菇发酵蛋白饲料在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
2.2.1 秸秆栽培平菇发酵蛋白饲料成分分析 |
2.2.2 在奶牛饲养中的应用试验 |
2.2.3 在肉羊育肥中的应用 |
2.2.4 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
2.2.5 在肉兔生产上的应用 |
2.2.6 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 |
2.3 分析与讨论 |
2.3.1 用平菇菌转化生产秸秆蛋白饲料的可行性 |
2.3.2 菌糠饲料利用存在的问题 |
2.3.3 发展食用菌转化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对策和方法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不同处理的秸秆饲料体外消化率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部分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利用现状 |
1.1 中国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现状 |
1.2 国外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现状 |
2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特点 |
2.1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结构特点 |
2.2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营养特点 |
3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处理方法 |
3.1 物理或机械加工处理法 |
3.2 化学处理法 |
3.2.1 碱化处理法 |
3.2.2 氨化处理法 |
3.2.3 氧化处理法 |
3.2.4 酸处理法 |
3.3 生物学处理法 |
3.3.1 生物学处理法的种类 |
3.3.1.1 青贮法 |
3.3.1.2 微贮法 |
3.3.2 微生物种类 |
4 秸秆处理效果的评定 |
5 农作物秸秆饲料的开发前景 |
试验研究部分 |
第一章 氨化、青贮的秸秆饲料体外消化率的比较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材料 |
1.1.2 设备 |
1.1.3 试剂 |
1.1.4 试验设计 |
1.1.5 测定项目 |
1.1.6 数据统计处理 |
1.2 结果与分析 |
1.2.1 消化前各秸秆饲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
1.2.2 消化后各秸秆饲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
1.2.3 不同处理秸秆饲料的体外消化率分析 |
1.3 讨论与小结 |
1.3.1 讨论 |
1.3.2 小结 |
第二章 不同微生物处理的秸秆饲料体外消化率的比较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设备 |
2.1.3 试剂 |
2.1.4 试验设计 |
2.1.5 测定项目 |
2.1.6 数据统计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消化前各秸秆饲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
2.2.2 消化后各秸秆饲料的化学成分分析 |
2.2.3 不同处理秸秆饲料的体外消化率分析 |
2.3 讨论与小结 |
2.3.1 讨论 |
2.3.2 小结 |
第三章 结论及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的论文 |
(4)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预测及利用 |
2.1 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预测 |
2.2 农作物秸秆的用途 |
2.3 秸秆用途优化分析 |
2.4 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利用 |
2.5 秸秆利用建议 |
第三章 畜禽粪便产生量预测及利用 |
3.1 畜禽粪便产生量预测 |
3.2 畜禽粪便的用途 |
3.3 用途优化分析 |
3.4 我国畜禽粪便的利用 |
3.5 畜禽粪便利用中的问题及对策 |
第四章 秸秆饲料生产的技术经济分析 |
4.1 秸秆饲料生产技术 |
4.2 秸秆饲料利用的经济评价 |
4.3 发展秸秆饲料的政策措施 |
第五章 畜禽粪便肥料生产的技术经济分析 |
5.1 畜禽粪便肥料的特点及现状 |
5.2 工艺流程及特点 |
5.3 经济效益分析 |
5.4 肥料化技术的经济意义 |
第六章 沼气生产的技术经济评价 |
6.1 沼气的价值 |
6.2 沼气的生产 |
6.3 沼气的利用 |
6.4 沼气成本及效益分析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5)临沂市作物秸秆在农业生产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秸秆利用现状 |
1.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1.6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临沂市农业发展现状及作物秸秆利用中的问题与分析 |
2.1 自然资源条件 |
2.2 农业发展现状 |
2.3 作物秸秆利用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秸秆主要利用方式 |
3.1 作物秸秆肥料化技术 |
3.2 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 |
3.3 作物秸秆燃料化技术 |
3.4 作物秸秆原料化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适合临沂市农业生产的秸秆利用模式及利用对策 |
4.1 适合临沂市农业生产的秸秆利用模式 |
4.2 临沂农业生产中作物秸秆利用对策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稻草秸秆氨化的机理研究及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开发秸秆饲料的重要性 |
1.2 秸秆的构成、营养作用以及影响营养价值的因素 |
1.3 秸秆的处理方法及其效果 |
1.4 影响氨化质量的因素 |
1.5 秸秆利用面临的问题及本研究目的 |
第2章 绪论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设计 |
3.2 试验用原料 |
3.3 氨化处理方法及样品的制备 |
3.4 试验分析项目与方法 |
3.4.1 感官分析 |
3.4.2 化学成分分析 |
3.4.3 电镜扫描 |
3.4.4 瘤胃D_(DM48)、D_(NDF48)、D_(ADF48) |
3.5 数据处理 |
第4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1 不同处理对感官指标的影响 |
4.2 氨化处理对秸秆细胞壁成分的影响 |
4.3 不同因素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
4.4 不同处理的电镜扫描结果 |
4.5 不同处理对D_(DM48)、D_(NDF48)、D_(ADF48)的影响 |
4.6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
4.6.1 处理参数与氨化后NDF之间的回归方程 |
4.6.2 处理参数与氨化后ADF之间的回归方程 |
4.6.3 处理参数与氨化后CEL之间的回归方程 |
4.6.4 处理参数与氨化后ADL之间的回归方程 |
4.6.5 处理参数与氨化后CP之间的回归方程 |
4.6.6 处理参数与瘤胃48h消化率的回归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氨化处理的感官鉴定 |
5.2 氨化处理对细胞壁成分的改变 |
5.3 不同处理显微组织结构的变化 |
5.4 稻草秸秆氨化处理机理的探讨 |
5.5 不同处理因素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
5.6 不同处理因素对D_(DM48)、D_(NDF48)、D_(ADF48)消化率的影响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文章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7)宜昌市发展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概述 |
1.2 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研究意义 |
1.3 问题的提出 |
2 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研究现状 |
2.1 微生物发酵秸秆的原理 |
2.2 微生物发酵秸秆的制作工艺 |
2.3 原料的组成与混合 |
2.4 微生物发酵秸秆的菌种及其特性 |
2.5 菌种的组合 |
2.6 发酵秸秆饲用价值的评价 |
2.7 微生物发酵秸秆的应用效果 |
2.8 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研究展望 |
3 宜昌市发展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所具备的条件及发展对策 |
3.1 宜昌市发展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现实意义 |
3.2 发展现状 |
3.3 具备的条件 |
3.4 发展对策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麦秸氨化后喂畜效果好(论文参考文献)
- [1]D200型小麦秸秆纤维原料制取机供给与挤出关键技术研究[D]. 闵诗尧.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9)
- [2]平菇菌转化秸秆蛋白饲料研究与应用[D]. 李进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3]不同处理的秸秆饲料体外消化率的比较[D]. 露西亚. 广西大学, 2008(01)
- [4]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项目管理研究[D]. 孟令建. 天津大学, 2006(05)
- [5]临沂市作物秸秆在农业生产利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郝继伟.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4)
- [6]稻草秸秆氨化的机理研究及参数优化[D]. 杨游. 西南农业大学, 2004(03)
- [7]宜昌市发展微生物发酵秸秆饲料的探讨[D]. 马明筠. 华中农业大学, 2004(03)
- [8]麦秸氨化后喂畜效果好[J]. 侯海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3(01)
- [9]麦秸氨化后喂畜效果好[J]. 侯海涛. 河南科技, 2002(22)
- [10]麦秸氨化喂畜效果好[J]. 侯海涛.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