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党建推动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杜一鸣[1](2021)在《党建在创新驱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面对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发展趋势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国有企业作为重要创新主体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组织建设是一贯的政治原则,也是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支撑。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具体任务对企业党组织建设提出新要求,如何通过党组织建设促进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对丰富党建理论、发展国有企业党组织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回答“何以能够”的问题,通过梳理党组织建设促进企业创新的内在逻辑,从党组织建设与企业创新的辨证关系出发,论证党组织建设具体作用于企业创新必要且可行;其次梳理党组织建设“如何开展”,建构党组织职能的理论框架,为研究创新任务下的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奠定理论基础;最后分析党组织对国有企业创新发展的“具体实践与有效作用”,依托现实案例、归纳具体路径,在具体实践基础上归纳党组织在创新驱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党组织建设提升国有企业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识与能力,以学习促进企业内部对于创新资源的吸收力并依托党组织这一有效平台加强与外部网络的沟通交流,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优势。
马慧,张宁[2](2021)在《高校党团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问题与思路》文中提出党团协同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党团协同育人建设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协调性不足,工作形式化、任务化现象较为突出;党团组织建设政策和要求不健全,缺乏创新发展的理念和规划;党团工作载体单一,组织之间定向联动机制不够健全等。对此,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遵循"以党建创新带领团建""以团建创新加强党建""党团协同共建"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坚持党支部牵头,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强化党团组织协同,发挥榜样作用;创新教育形式,凝聚党团组织力量,从而进一步提升和改进高校党团组织工作,实现高校党团协同育人模式共建共赢。
李勇[3](2021)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团建的发展研究 ——以江西某高校为例》文中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打破了传统高校共青团工作模式,多元化网络环境更是挤压了共青团的生存空间。高校传统的共青团工作方式和工作思想捉襟见肘、难以为继,高校共青团网络管理的需求日益强烈,智慧团建应运而生。高校智慧团建是服务于高校团组织、全体团员和团干部的网络化管理平台,自下而上的工作模式健全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提升了服务引领青年的能力。但高校智慧团建平台应用时间短、用户人群多,在推进落实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高校智慧团建发展的研究又相对较少。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提质增效,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服务青年,研究高校智慧团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本文在此背景下,以江西省某一高校为具体实例,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治理理论,运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团建工作的推进路径。本文在结构上分为六大部分: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相关文献,梳理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界定移动互联网和高校智慧团建的名词概念,描述移动互联网和高校智慧团建的发展历程,并梳理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分析该校智慧团建发展现状、相较传统高校共青团工作优势、发展举措和发展成效;研究移动互联网时代,该校智慧团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的成因;给出高校智慧团建的普适性的发展建议;最后,基于研究内容和成果,给出研究结论与展望。本文基于公共管理理论,结合该校高校智慧团建的实际发展情况,发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智慧团建平台的高校共青团工作相较于传统高校共青团工作优势明显。为落实智慧团建平台的应用,该校实施了诸多举措,也迎来了智慧团建的发展成效。但在智慧团建的推进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平台功能不健全、平台体验感不佳、团组织对接桥梁不完善和团员参与积极性不高。经过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智慧团建平台建设不完善、智慧团建平台落地基础不扎实、团组织的凝聚力不足和团员自我组织观念淡薄。为有效推动高校智慧团建发展,应注重平台的完善、强化团组织队伍建设、加大平台宣传力度、落实平台建设工作,并强化高校团员的组织观念意识。
张塞[4](2021)在《江苏省新沂市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力量,对于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共青团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遇到的困难也不断增加,面临的各种挑战也随之增加,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主要表现为共青团组织对团员及广大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下降,造成其难以有效发挥共青团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及服务青年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数量较为庞大的基层人口和青年群体,但受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城乡人口流动以及城市化发展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服务工作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开展各项工作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基层共青团组织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推动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是共青团组织需要认真考量并重点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对江苏省新沂市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进行研究,通过使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历史分析法以及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在对共青团组织及共青团组织建设内容、新公共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人本主义管理理论等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特殊性情况。本研究关于现阶段江苏省新沂市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做了如下总结:首先是团组织组织能力不够,覆盖面不广;然后是运行机制需要做进一步提升,引领力和规范性不足、服务青年能力不强,职责体系不明确、培训力度不够,最后是制度落实无法得到反馈等。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从共青团组织建设与时代背景相脱节,共青团组织建设体制不完善、基层团组织成员层面、运行机制层面等几个方面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展开分析,并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改善对策及建议,笔者认为可以从继续扩大组织建设覆盖面,夯实团建基础,进一步增强服务工作能力,明确责任体系、夯实制度基础、完善培训工作体系这几个方面改善目前江苏省新沂市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现状。
曹猛[5](2021)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党建工作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加强全媒体时代高校党的建设、提升党建质量,是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主客体、方式方法等因素都在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学生的行为特点和交流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挑战。近年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相继召开,《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修订,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方向和具体要求,高校育人实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增强。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大任的时代新人任重道远。因此,探讨新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应有之义。当下,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移动互联、智能传播、网络视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并与传统媒体交叉融合发展,共同构成了当前的媒介形态,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已经成为互联网应用和全媒体传播向纵深发展的重要领域,高校师生是全媒体技术运用和推动的主流群体。全媒体不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也是一种认识观念和技术方式,更是影响人、改变人和发展人的时代背景,全媒体对高校党建工作的理念、方式、内容、机制等产生深远影响,给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全媒体时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利用全媒体技术力量有效提升高校党建质量,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坚持理论研究、实证调研、实践探索相结合,根据“理论阐释——现实审视——基本遵循——路径探析”的脉络,对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从全媒体与高校党建质量提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理论资源入手,进而阐述高校党建实践的基本经验与特点,分析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发展机遇,从而概括总结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基本遵循,最后从优化机制、整合资源、创新方法、完善评价等方面,对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路径策略进行探析。对高校党建工作现状的调研是开展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研究的基础环节。论文基于对公办本科、民办本科、高职高专等8所不同类别高校1850份有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以及40份访谈记录的综合整理表明,当下高校党建质量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体制机制缺畅通、要素资源难协同、技术方法欠创新、评价方式不科学等;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相关的可借鉴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系统,全媒体技术持续融入高校党建的力量不强,有效的高校党建质量提升合力氛围尚未形成等等。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是一个包含着众多因素的系统性工程,针对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坚持以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为坐标轴,以当下高校党建工作现状和具体实践为观测点,以全面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量和科学化水平为突破口,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政党建设和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高校党建的思想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开展跨学科研究,不断拓展研究思路、丰富资源平台、校准技术路线、探析解决路径。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基本内容是:借力全程媒体实现党建信息整合共享、借力全息媒体实现党建情势实时监测、借力全员媒体实现党建组织精准覆盖、借力全效媒体实现党建措施智慧生成。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机制的优化构建:一是健全全媒体党建工作责任机制,规避机制合力发挥的风险;二是构建全媒体党建工作协同机制,强化机制合力效果;三是完善全媒体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奠定机制合力基石。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资源优化整合路径:一是科学定位高校党建资源的优化整合目标;二是系统扩充高校党建资源的优化整合内容;三是充分激发高校党建资源的优化整合效能。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方法的创新路向:一是明确立足点,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二是强化着力点,挖掘全媒体助力高校党建工作方法创新的关键要素;三是找准落脚点,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元发展需要。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评价的改进策略:一是以育人为导向科学设置党建质量评价体系;二是以一线为重点增加基层质量评价意见权重;三是以奖惩为动力推动党建质量评价精准实施。
畅晓洁[6](2021)在《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高校基层党建带动团建工作作为国内高校党组织各项工作的主要构成内容,是促进共青团建设发展的核心任务。伴随改革开放及新时代来临,高等教育飞速发展,高校生源体现出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传统工作模式已无法顺应党建带团建工作发展需求。从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建设面临的困境分析入手,提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策略。
于潜驰,杨肖,尹士林[7](2020)在《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团组织活力提升路径探析》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以来,团中央在高校共青团实施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着力破解高校共青团活力不足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全团抓学校""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下,高校共青团活力提升是大势所趋,更是共青团改革的现实要求。提升高校共青团活力已经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共识,并产生了一批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破解高校共青团活力提升的困境,需要不断加强团组织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培育和增强团员意识,打造政治和业务能力过硬的团干部队伍。
崔彤[8](2020)在《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对策研究 ——以河南永煤集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大作用。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加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必须积极应对新时代的一系列新挑战,不断改进和优化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更好满足企业自身发展和职工发展的多重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效:始终坚持占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构;具备了相对成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积累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当然,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业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包括国有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带来的挑战、国有企业自身改革发展中内部出现的新问题的挑战、新兴媒体广泛普及带来的挑战等。对标新时代的目标要求,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仍然不足,导致实际工作中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待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与时俱进的程度不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仍然比较传统与老套;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缺乏应有的力度。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的急剧变革导致职工思想观念的快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够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脱离职工的思想和工作生活实际;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导致吸引力不强和实际效果不佳;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水准不能满足新时代需要。针对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原因,必须把握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遇,进一步创新和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包括: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准则;坚定落实党的领导,以党建创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落实“专兼结合、一岗双责”的任职方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新机制;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完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基础;精准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效果。
崔杰[9](2020)在《徐州市铜山区基层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建设进入加速期,而社会治理没有实现应有的发展,基层社会治理更是短板和弱项。在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对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要求就更加迫切。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应该充分明确改善和发展群众生活这一民生属性,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群团组织在我国的治理体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群团组织应该更好的参与社会治理,发挥作用、展现作为,更好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本文着力分析探索基层群团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更好的发挥作用,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通过对铜山区基层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状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提出可以有效推进铜山区基层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目前铜山区基层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存在的困境有基层群团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不强、开展活动过度依赖上级组织、公共职能发挥不充分、组织覆盖不足、组织间无法建立有效协同联系等。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为基层群团组织干部队伍建设机制不完善、难以吸引有效资金资源、基层群团组织自身改革不到位、提供有效服务不足等。为推进基层群团组织更好的参与社会治理、提升自身治理能力,本文提出了包括改善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强化资金和资源的整合、深化自身职能转变、创新工作方法等对策。
龙柳均[10](2020)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是新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发展。随着高校后勤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生社区成为集学生学习、生活和学校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特殊区域。新时代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是遵循党的建设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丰富高校党建工作内涵、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内涵梳理的基础上,以浙江大学、西安邮电大学、韶关学院、西安外事学院等四所高校为代表进行案例分析得出,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基本明确以社区为载体拓宽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探索形成了“成立社区党工委”“建设党员工作站”“建立楼栋党支部”三类运行模式,内容上以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为基础进行建设,并依托固定服务站、特色品牌活动、网络阵地等拓展工作载体,提供基础配备,相关做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整体统筹规划、组织管理体系、党建内涵建设、平台规划利用和人员配备保障等不足,因此改进及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要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管理机制,配套基本运行制度,以分类积分管理制、责任清单制加强考评;突出内容建设,拓宽育人载体,进行个性化育人阵地、项目化活动开展、党建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社区辅导员队伍、后勤服务队伍的三方联动建设,优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以党建推动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党建推动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党建在创新驱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
1.2.2 企业党组织的研究现状 |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党组织建设与创新驱动国有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2.1 国有企业党建的理论基础 |
2.1.1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
2.1.2 社会网络理论 |
2.2 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理论基础 |
2.2.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 |
2.2.2 国有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定位 |
3 党组织建设在创新驱动国有企业发展中作用的内在逻辑 |
3.1 创新驱动国有企业发展中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
3.1.1 党组织建设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题中应有之义 |
3.1.2 国有企业创新任务下的党组织建设是完善党建理论的需要 |
3.1.3 国有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任务对党组织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
3.2 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与企业创新的辩证关系 |
3.2.1 党组织与企业创新的对立统一性 |
3.2.2 党组织建设与企业创新的共同点 |
3.3 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促进企业创新的可行性 |
3.3.1 党组织建设为国有企业创新建立政治保障 |
3.3.2 党组织建设为国有企业创新凝聚思想共识 |
3.3.3 党组织建设为国有企业创新打好组织基础 |
4 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职能研究 |
4.1 国有企业党组织职能的编码 |
4.2 国有企业党组织职能的内涵 |
4.2.1 政治引领职能 |
4.2.2 监督保障职能 |
4.2.3 业务促进职能 |
4.2.4 宣传教育职能 |
4.2.5 组织协调职能 |
5 党组织建设在创新驱动国有企业发展中作用的案例分析与路径归纳 |
5.1 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具体实践 |
5.1.1 党组织职能在国有企业中的典型表现 |
5.1.2 党组织职能在国有企业中的成效发挥 |
5.2 党组织建设在创新驱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
5.2.1 党委前置决策引导创新发展战略落实 |
5.2.2 监督评价体系倒逼党建助力企业创新 |
5.2.3 解决问题为切口实现党建业务同开展 |
5.2.4 依托思政工作提升职工创新认同意识 |
5.2.5 党建带动群团组织营造企业创新氛围 |
5.3 党组织建设创新驱动国有企业发展的具体路径 |
5.3.1 挖掘企业创新动力 |
5.3.2 提升企业吸收能力 |
5.3.3 改善企业外部网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高校党团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问题与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高校党团协同育人模式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党团工作协调性不足,工作形式化、任务化现象较为突出 |
(二)党团组织建设政策和要求不健全,缺乏创新发展的理念和规划 |
(三)党团工作载体单一,组织之间定向联动机制不够健全 |
二、高校党团协同育人模式建设的思考 |
(一)高校党团协同育人模式建设的理论依据 |
(二)高校党团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
1.坚持以党建创新带领团建。 |
2.坚持以团建创新加强党建。 |
3.坚持党团协同共建。 |
(三)高校党团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工作思路 |
1.坚持党支部牵头,发挥党团组织优势。 |
2.强化党团组织协同,发挥榜样作用。 |
3.创新教育形式,凝聚党团组织力量。 |
(3)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团建的发展研究 ——以江西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简要评价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研究 |
2.1 名词概念界定 |
2.1.1 移动互联网 |
2.1.2 高校智慧团建 |
2.2 发展历程回顾 |
2.2.1 移动互联网 |
2.2.2 高校智慧团建 |
2.3 理论基础 |
2.3.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3.2 治理理论 |
第三章 江西某高校智慧团建发展现状、优势与成效 |
3.1 江西某高校智慧团建的发展现状 |
3.1.1 江西某高校团组织的发展现状 |
3.1.2 江西某高校智慧团建发展现状 |
3.2 江西某高校智慧团建的工作优势 |
3.2.1 提高团员信息准确性 |
3.2.2 增强团建工作交互性 |
3.2.3 构建团建工作新渠道 |
3.3 江西某高校智慧团建的建设举措和发展成效 |
3.3.1 智慧团建的建设举措 |
3.3.2 智慧团建的发展成效 |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江西某高校智慧团建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
4.1 江西某高校智慧团建工作中存在问题 |
4.1.1 平台功能不健全 |
4.1.2 平台体验感不佳 |
4.1.3 对接桥梁不完善 |
4.1.4 团员积极性较低 |
4.2 江西某高校智慧团建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平台系统建设不完善 |
4.2.2 平台落地基础不扎实 |
4.2.3 团组织的凝聚力不强 |
4.2.4 团员的组织观念淡薄 |
第五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团建的发展建议 |
5.1 完善平台建设 |
5.2 强化队伍建设 |
5.3 加大宣传力度 |
5.4 落实建设工作 |
5.5 增强组织观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附件1 深度访谈问题 |
附件2 高校智慧团建发展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江苏省新沂市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述评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分析 |
2.1 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 |
2.1.1 县级共青团组织的概念 |
2.1.2 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内容 |
2.1.3 共青团的四项基本职能 |
2.1.4 基层共青团的组织力 |
2.2 共青团组织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2 组织管理理论 |
2.2.3 人本主义管理理论 |
2.3 推进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紧迫性 |
2.3.1 新时代背景下对共青团组织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
2.3.2 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严要求 |
2.3.3 提高社会开放水平的高要求 |
第三章 新沂市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现状 |
3.1 共青团组织建设基本情况 |
3.1.1 共青团组织建设概况 |
3.1.2 新沂市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
3.2 新沂市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现状 |
3.2.1 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3.2.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四章 江苏省新沂市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新沂市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
4.1.1 组织覆盖面单一 |
4.1.2 制度落实不到位 |
4.1.3 服务青年能力较弱 |
4.1.4 培训体系不完善 |
4.2 新沂市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团组织建设脱离时代背景 |
4.2.2 团组织建设制度不完善 |
4.2.3 基层团组织团员身份定位不明确 |
4.2.4 运行机制缺乏灵活性 |
第五章 加强新沂市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对策 |
5.1 继续扩大组织建设覆盖面,夯实团建基础 |
5.1.1 夯实学校层面团建基础,发挥团员先锋模范作用 |
5.1.2 扩大基层共青团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覆盖面 |
5.1.3 夯实乡镇层面团组织建设基础,提高影响力 |
5.2 增强服务工作能力,明确职责体系 |
5.2.1 主动寻求党政机构的支持,增强共青团组织的服务能力 |
5.2.2 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共青团组织的服务方式 |
5.3 完善培训工作体系 |
5.3.1 加强对基层共青团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 |
5.3.2 健全团组织的教育培训体系 |
5.4 夯实制度基础 |
5.4.1 完善团组织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
5.4.2 完善共青团组织工作考核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新沂市团组织改革问卷调查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评述 |
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重难点与主要创新点 |
(一) 研究重点 |
(二) 研究难点 |
(三)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基本理论探讨 |
一、相关概念阐释 |
(一) 党建、高校党建的概念梳理 |
(二) 质量、党建质量、高校党建质量的概念及衡量标准 |
(三) 全媒体、全媒体时代的概念与特点 |
二、全媒体与高校党建的内在逻辑关系 |
(一) 全媒体特征与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念具有高度契合性 |
(二) 全媒体技术与优化高校党建育人过程具有深度嵌入性 |
(三) 全媒体机制与增强高校党建体系合力具有广度协同性 |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理论基础 |
(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政党建设及教育的基本理论 |
(二) 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高校党建的思想 |
四、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理论资源 |
(一) 教育学、传播学等相关理论 |
(二) 互联网发展及媒体融合的理论 |
第二章 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现实审视 |
一、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经验总结 |
(一) 高校党建工作的基本特点 |
(二) 高校党建实践的基本经验与启示 |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面临的现实挑战 |
(一) 传统党建机制不适应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新要求 |
(二) 高校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滞后于全媒体时代的新发展 |
(三) 发挥全媒体优势进行高校党建资源优化整合不够系统 |
(四) 运用全媒体技术推动高校党建创新发展的能力本领不足 |
(五) 传统的评价方式与现实的高校党建工作匹配度不高 |
三、全媒体给高校党建质量提升带来新机遇 |
(一) 时空重塑的数字场景为高校党建质量提升创设新场域 |
(二) 共享动态的信息资讯为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扩充新内涵 |
(三) 交互智能的网络技术为高校党建质量提升增添新平台 |
(四) 多维融合的媒介体系为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拓宽新路径 |
第三章 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目标、原则及内容 |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基本目标 |
(一)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
(二) 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
(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基本原则 |
(一) 坚持先进性原则:始终树立走在前列意识 |
(二) 坚持人民性原则:始终牢记服务师生的宗旨 |
(三) 坚持革命性原则:始终坚持党建创新的高质量方向 |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基本内容 |
(一) 借力全程媒体实现党建信息整合共享 |
(二) 借力全息媒体实现党建情势实时监测 |
(三) 借力全员媒体实现党建组织精准覆盖 |
(四) 借力全效媒体实现党建措施智慧生成 |
第四章 优化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机制 |
一、优化机制是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前提 |
(一) 高校党建机制的内涵与功能 |
(二) 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机制优化构建的原则和要求 |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机制合力的生成理路 |
(一) 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机制合力的理论支撑 |
(二) 全媒体为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机制合力的生成提供可能 |
(三) 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机制合力的生成理路特征 |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机制的构建进路 |
(一) 健全全媒体党建工作责任机制,规避影响机制合力发挥的风险 |
(二) 构建全媒体党建工作协同机制,强化机制合力效果 |
(三) 完善全媒体党建工作保障机制,奠定机制合力基石 |
第五章 整合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资源 |
一、整合资源是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核心 |
(一) 资源优化整合的必要性 |
(二) 资源优化整合的可行性 |
(三)资源优化整合的理论支撑 |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资源优化整合的现状分析 |
(一) 资源优化整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二) 资源优化整合的原则 |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资源的优化整合路径 |
(一) 科学定位高校党建资源的优化整合目标 |
(二) 系统扩充高校党建资源的优化整合内容 |
(三) 充分激发高校党建资源的优化整合效能 |
第六章 创新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方法 |
一、创新方法是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的抓手 |
(一) 方法创新发展的合理性 |
(二) 方法创新发展的可行性 |
(三) 方法创新发展的基本遵循 |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方法创新的现实要求 |
(一) 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方法的新变化 |
(二) 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方法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方法的创新路向 |
(一) 明确立足点,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 |
(二) 强化着力点,挖掘全媒体助力高校党建工作方法创新的关键要素 |
(三) 找准落脚点,满足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元发展需要 |
第七章 完善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评价体系 |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评价的模块结构与运行路径 |
(一) 系统构建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评价体系的模块结构 |
(二) 积极探寻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评价体系的运行路径 |
二、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评价的发展趋势与遵循原则 |
(一) 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评价体系的发展趋势 |
(二) 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评价需要遵循的原则 |
三、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评价的改进策略 |
(一) 以育人为导向科学设置党建质量评价体系 |
(二) 以一线为重点增加基层质量评价意见权重 |
(三) 以奖惩为动力推动党建质量评价精准实施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建设面临的困境 |
1.1 长效机制建设缺乏创新意识 |
1.2 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尚未完善 |
1.3 党建带团建欠缺良性互动机制 |
2 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有效措施 |
2.1 创建完善的党团组织学习长效机制 |
2.2 搭建完善的党团组织沟通交流平台 |
2.3 建设完善化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 |
3 结束语 |
(7)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团组织活力提升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青团改革与高校团组织活力提升 |
二、当前高校共青团活力提升理论研究概况 |
三、高校团组织活力提升的应然与必然 |
1. 高校团组织活力提升是新时期共青团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
2. 高校团组织活力提升是发挥共青团功能定位的必然要求 |
3. 高校团组织活力提升是回应青年关切和青年需求的内在逻辑 |
四、提升高校团组织活力的若干建议 |
(8)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对策研究 ——以河南永煤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
2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及新挑战 |
2.1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与特点 |
2.2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
2.3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
2.4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
3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就和问题——以河南永煤集团为例 |
3.1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情况调研 |
3.2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成就 |
3.3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 |
4 优化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
4.1 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准则 |
4.2 坚定落实党的领导以党建创新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
4.3 落实“专兼结合、一岗双责”的任职方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新机制 |
4.4 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完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体系 |
4.5 善于综合运用多种载体手段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
4.6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基础 |
4.7 精准满足职工发展的需要增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查问卷(企业职工卷) |
附录2 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访谈提纲(企业职工)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徐州市铜山区基层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3 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发展综述 |
3.1 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历程演变 |
3.2 新时期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 |
4 铜山区基层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 |
4.1 铜山区基层群团组织概况 |
4.2 铜山区基层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实做法 |
4.3 铜山区基层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调查 |
5 铜山区基层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原因 |
5.1 铜山区基层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困境 |
5.2 原因分析 |
6 铜山区基层群团组织有效参与社会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
6.1 改善干部队伍建设机制 |
6.2 强化资金和资源整合 |
6.3 深化自身职能转变 |
6.4 创新工作方法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内涵 |
2.1.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界定 |
2.1.2 学生社区的界定 |
2.1.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内涵 |
2.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理论依据 |
2.2.1 习近平关于高校党建思想的重要论述 |
2.2.2 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要求 |
2.2.3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
2.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实践价值 |
2.3.1 它是丰富高校党建工作内涵的重要途径 |
2.3.2 它是推进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现实要求 |
2.3.3 它是强化党员教育培养与发展的实践手段 |
2.3.4 它是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切实需求 |
第三章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现状分析 |
3.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
3.1.1 明确以社区为载体拓宽学生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 |
3.1.2 探索形成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三类运行机制模式 |
3.1.3 完善以学生日常党建工作为基础的工作内容建设 |
3.1.4 依托阵地建设和品牌活动持续拓展党建工作载体 |
3.1.5 提供基础配备进行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条件保障 |
3.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1 整体统筹规划不足,影响组织合力发挥 |
3.2.2 组织管理的不完善,导致实际运行零散 |
3.2.3 主题教育强度不足,影响党建内涵突出 |
3.2.4 平台规划利用不强,影响活动发展传播 |
3.2.5 人员配备保障不足,影响全员育人效果 |
第四章 改进和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的路径 |
4.1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顶层设计 |
4.1.1 提高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重要性的认识 |
4.1.2 明确以党建工作为龙头进行统一规划 |
4.1.3 理顺社区内党建工作和院系党建的关系 |
4.2 健全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管理机制 |
4.2.1 科学定位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运行机制 |
4.2.2 规范学生党员社区工作的培养监督机制 |
4.2.3 建立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考核评估体系 |
4.3 丰富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内容建设 |
4.3.1 以党建理论为辐射强化主流思想引领 |
4.3.2 与社区文化资源相结合丰富党建内涵 |
4.4 拓宽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育人载体 |
4.4.1 以大数据为依托设计个性化育人阵地 |
4.4.2 以项目化运作方式设计开展特色活动 |
4.4.3 以党建内容为核心开发网络信息化平台 |
4.5 优化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队伍建设 |
4.5.1 发挥大学生党员队伍主体性作用 |
4.5.2 加大社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
4.5.3 发挥后勤服务队伍育人辅助体功能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
四、以党建推动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党建在创新驱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 杜一鸣. 浙江大学, 2021(01)
- [2]高校党团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问题与思路[J]. 马慧,张宁.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2)
- [3]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团建的发展研究 ——以江西某高校为例[D]. 李勇.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4]江苏省新沂市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研究[D]. 张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5]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研究[D]. 曹猛.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6]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 畅晓洁.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4)
- [7]共青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团组织活力提升路径探析[J]. 于潜驰,杨肖,尹士林. 改革与开放, 2020(16)
- [8]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化对策研究 ——以河南永煤集团为例[D]. 崔彤.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4)
- [9]徐州市铜山区基层群团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D]. 崔杰. 中国矿业大学, 2020(12)
- [10]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社区研究[D]. 龙柳均.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