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埋钢质管道防腐绝缘接头(论文文献综述)
彭基华,刘忠,柳江[1](2021)在《页岩气集输管道阴极保护的现状与探讨》文中指出为了确保页岩气集输管道的外腐蚀得到有效控制,使管道达到安全运行的状态,需要对管道进行有效的阴极保护。以页岩气集输管道阴极保护的未保护和欠保护现状、阴极保护的阳极地床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阴极保护电绝缘失效、阳极地床的设置方式不合理和其他相关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管道整体的电绝缘性能如何提高,并对局部区域呈放射状的集输管网,采取逐条保护;针对高山地貌的阳极地床采取浅埋水平敷设方式布置,并尽力改善敷设环境。通过这些措施,形成页岩气集输管道独特的保护系统,以确保管道平稳输气。研究结果表明:(1)加强防腐管道的施工管理及质量验收,确保外防腐层的完整性是管道阴极保护的前提;(2)每条集输管道的阴极保护,能实现阴极保护电流的独立可调控,且各条管道的阴极保护不受相互影响;(3)阳极地床的设置,需考虑阳极地床的干扰影响,其位置应尽量远离进出站管道的地势低洼潮湿处,并确保阳极地床与被保护的管道之间,不应有其他金属和相关地下构筑物。结论认为:集输管道阴极保护在设计时应充分论证,加强施工质量验收,最终管道的阴极保护系统才能正常和有效运行。
刘子洋,孙长富,郭彦明,王翔东,于海昆,刘兆鹏,刘晓龙[2](2021)在《涞源县城镇燃气中压管网阴极保护调查研究及整改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城镇燃气管网的平稳安全运行是关乎民生与生产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涞源县城镇燃气中压管网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城镇燃气管道阴极保护的特殊性,总结出管道中压管网阴保不达标的常见问题,并对该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对现场发现地问题进行现场整改,解决了中压管网阴保不达标问题,确保了燃气管网的平稳运行。
翟雄飞[3](2020)在《庭院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情况调查及控制措施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当前燃气工程中埋地钢质管道现状和腐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管道腐蚀是威胁燃气管道安全的主要原因,并可能导致燃气泄漏引发燃气事故。庭院埋地钢管相对市政街区埋地钢管其腐蚀控制措施较薄弱,为解决和防范管道腐蚀问题,应对新建和在役庭院埋地钢质管道增加阴极保护系统,确保管道安全运行。
冯夏辉[4](2020)在《直流接地极周围埋地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措施研究》文中认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能与化石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油气管道工程的建设也发展迅猛。由于电能和油气负荷中心主要集中在土地资源紧张的经济发达地区,所以直流接地极与埋地金属管道邻近的情况时有发生。直流接地极入地电流会对管道产生电化学腐蚀,同时,管道还要受到土壤腐蚀的影响。因此,在考虑管道电化学腐蚀和土壤腐蚀的情况下,须对管道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制定详细的防护方案,旨在将管道电化学腐蚀速率降低到允许的限值范围内,这对保障直流接地极周围埋地金属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法拉第电腐蚀定律,管道的电化学腐蚀量与泄漏电流密度成正比。因为CDEGS软件的MALZ模块能搭建任意土壤结构下的金属导体模型,并计算各段导体表面泄漏电流密度,所以,本文首先建立了直流接地极周围埋地金属管道的等效电路模型、模拟实验平台和CDEGS仿真模型,通过对比管道泄漏电流密度的理论值、实验值和仿真值,验证了CDEGS仿真模型对泄漏电流密度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其次,为减小电化学腐蚀对管道的影响,在所建立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分段绝缘防护、敷设缓解线防护、集中接地排流和强制阴极排流等4种常用的防护措施,对其降低管道泄漏电流密度的效果。再次,结合管道防腐层破损率、管道检测周期、防腐层破损点检测技术和接地极运行工况,提出了管道防腐层破损点处的电化学腐蚀速率计算方法,并研究了土壤电阻率对不同防护措施效果的影响。最后,根据管道行业的剩余壁厚评价标准,在叠加管道土壤腐蚀的影响下,提出了管道的电化学腐蚀速率限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环境下管道防护措施的选取和防护方案的制定。同时,总结了在任意土壤环境下,直流接地极周围埋地金属管道防护措施的选取与防护方案的制定流程。本文研究成果为工程设计前期,直流接地极周围金属管道腐蚀速率的计算,以及管道防护措施的选择与防护方案的制定,可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思路。
王伟[5](2020)在《浓海水管道腐蚀检测及电化学防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管道作为比较安全、经济的输送方法,输送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管道内外壁防腐层破损、老化现象较为普遍,缩短了管道使用寿命,增加了管道运营成本,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以唐山某纯碱公司输送海水淡化后副产品浓海水的埋地管道为基点,对管道进行了内外壁防腐效果的检测,并对管道内壁电化学防腐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企业管道内壁的防腐。首先,以输送浓海水的20000米DN800碳钢管道为研究对象,设计了穿越段防腐层的腐蚀性能检测方法,并将该检测方法应用于管道内壁涂层的防腐效果检测,分析表明,检测管道穿越处内外壁防腐层的电阻率分别为45282Ω·m2和1462Ω·m2,说明管道内外壁防腐层不能有效隔离管道附近的腐蚀性介质,防腐层存在薄弱点和损坏点,在防腐层薄弱损坏处易发生电化学腐蚀,造成管道腐蚀穿孔泄漏。然后,以电化学原理为依据,对管道内外壁进行电化学防腐保护研究。选择厂内具有代表性的管段作为试验对象,设计了一套电化学防腐阴极保护装置,经过宏观观测、腐蚀挂片失重测试、超声波测厚及超声导波检测方式,对试验管段和空白管段的防腐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未加防腐装置的空白管段相对安装防腐装置的管道管壁减薄0.60mm,实验段挂片平均腐蚀失重1.98%,明显低于空白段6.15%;宏观观察发现,安装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装置段管道内壁形成一层质地均匀的保护膜,未做处理的管段管道内壁严重腐蚀,多重测试证明阴极保护技术能够有效减缓介质碳钢管道内壁腐蚀速度。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1100m循环冷却系统浓海水管道内壁的电化学保护。经现场测试极化电位介于-0.85V~-0.93V之间,极化电位全部满足阴极极化电位要求,说明防腐效果显着,可进行大范围推广。图22幅;表11个;参48篇。
黄文明[6](2019)在《阴极保护及其远程监测系统在城镇燃气管道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城镇燃气管道采用钢管埋地敷设时,由于土壤环境的影响,钢管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从而引发漏气而导致供气中断,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本文介绍了管道的阴极保护防腐蚀方法、阴保数据远程监测系统,以及列举了阴极保护的设计案列。
于泽邦[7](2019)在《UHVDC和地磁暴对埋地管道电磁干扰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接地极入地电流和地磁暴对埋地管道的干扰效应是电网和油气管网发展需要研究的问题,该问题涉及电工学、工程学、空间物理和地球物理等学科,单靠理论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科学实验证明。本文通过管道杂散电流(包括地磁感应电流GIC)和管地电位(PSP)的监测实验和建模计算,分析了 UHVDC和地磁暴干扰埋地管道的特征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管道杂散电流防治方案。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根据埋地管网的结构和特点,设计杂散电流和PSP监测实验方案,首次获得了接地极地电流和地磁暴侵害中低纬管道的杂散电流(地磁感应电流GIC)和PSP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在6250A接地极入地电流时,距接地极150km管道的杂散电流为3.3A,PSP偏移量会超过100mV,距接地极60km管道的杂散电流为7A,PSP偏移量为900mV;中小地磁暴的GIC为3.98A,PSP偏移量相对较小,大地磁暴的GIC为7.5A,PSP偏移量为430mV。这些实验数据,为认识接地极地电流和地磁暴干扰管道的特征和规律提供了依据。(2)结合三维大地电阻率模型和经典传输线理论对管道杂散电流和PSP算法进行改进,利用监测数据说明了算法的准确性;获得了管道离UHVDC接地极距离对埋地管道影响的特征和规律,确定了 UHVDC干扰管道下杂散电流和PSP的影响因素,包括阴极保护电流大小、绝缘接头间距以及管道的走向和结构参数的关系,认识了距离接地极50-60公里的管道需要采取防腐措施。(3)采用三维大地电阻率模型和分布源式传输线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管道的GIC和PSP的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仿真计算结果和监测实验测量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地磁暴侵害埋地管道干扰效应模型、算法的正确性,获得了中小和大地磁暴侵害埋地管道的GIC和PSP效应的特征和规律,确定了不同强度地磁暴侵害埋地管道可能造成管道腐蚀的影响因素,认识了地磁暴电磁干扰对中低纬埋地管道的腐蚀影响较大。本文的监测实验和理论计算取得的研究成果,改变了以往地磁暴对高纬地区管道影响大和大地磁暴存在影响的错误认识,探明的埋地管道的杂散电流(GIC)和PSP效应的特征和规律,对管道的腐蚀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臧付冲[8](2019)在《武清气源管道工程技术方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天然气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燃气经营企业在获得较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中,气源问题是燃气经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燃气企业长期的、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气源保障。本文以滨海投资武清分公司的天然气气源管道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该公司气源管道的实施条件。然后运用水力计算模型,研究确定气源管线管道工艺参数,根据武清区的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情况、水文地质条件等,对气源管线走向进行了方案比选。同时研究了管道的管材选用方案、管道防腐方案、抗震方案以及穿跨越工程等情况,核定了气源管线建设的主要工程量,并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的审批要求,制定了管道建设手续办理方案。最后本文也从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气源管道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证,指出了影响安全、环境的各项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和控制措施。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气源管道技术方案。通过研究表明,本方案在技术上可行,且能满足当地政府和社会对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对实施气源接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燃气经营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和计算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方案论证,研究过程深入地结合了当地的发展和各项基本条件,同时,本方案研究的思路、模式、内容和结论对于燃气行业同类或类似项目的开发和实施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郑焱文[9](2019)在《埋地燃气管道受杂散电流干扰腐蚀及防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天然气的需要量将会大大增加。为了满足人民便捷出行的需要,许多城市正在大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轨道交通的牵引电流从行走轨泄漏到土壤中,进入燃气管道,将会加速燃气管道的腐蚀,腐蚀速率将增大到自然腐蚀下的几十倍。而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差异较大,且在燃气管道密集埋设区域,往往也分布着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防护问题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若盲目采用防护措施,则可能付出较大代价却不能获得预期成果。本文对利用等效电路图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泄漏及扩散的规律。利用图论的知识,将杂散电流扩散的路径简化成点和有向线段,形成图,并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图中各部分的电流值,并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泄漏及扩散过程的影响。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以及边界元法,对某城市核心区域的燃气管网受干扰及保护现状进行仿真模拟,将模拟所得数据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仿真模拟的可行性。针对部分受干扰较强的管段的防护措施进行优化,并考量不同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针对于整个片区管网,将几种防护措施以不同方式结合,提出较为有效的防护方案。并对今后的城市核心区域杂散电流的防护提出建议。根据动态分析法计算不同方案的经济性,寻找到最有效的防护方案。得到的结论如下:(1)轨地过渡电阻对埋地管道杂散电流的影响最大,管道防腐层电阻率影响较大,隧道与燃气管道的距离影响较小,周围环境土壤电阻率影响最小。(2)强制接地排流站对某城市核心区域燃气管网的排流防护作用明显。与排流站距离较近的管道,由于管地电位负向偏移较大,容易产生氢脆、防腐层剥离等现象。部分受干扰较强或距离排流站较远的管段,需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3)强制接地排流影响范围较大,极性接地排流的影响范围较小,排流效果较差。在两种防护措施同时具备施工条件时,应优先考虑强制接地排流。对于受到干扰较强的局部管段,牺牲镁阳极的极性接地排流措施对干扰的排流防护作用,比深井阳极的强制接地排流好。仅仅对防腐层进行修复,不能有效抑制杂散电流干扰,若在施加排流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并对部分受干扰较强的管段防腐层进行修复,能使燃气管道受到的杂散电流干扰得到较大改善。对埋设方式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能节省材料费及施工费用,并对杂散电流的干扰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4)在城市核心区,周边地铁线路密集分布的情况下,采用极性接地排流与强制接地排流的防护措施对片区埋地钢质燃气管道中存在的杂散电流干扰进行排流防护时,费用较低。且对其周边的构筑物干扰较小,建议采用。
岑康,王磊,孙华锋,韩滔,王飞[10](2019)在《在役燃气管网追加强制电流阴极保护关键技术》文中提出在役燃气管网追加阴极保护过程中,存在着管网电连续性间断、防腐层质量参差不齐、管网末端绝缘改造工作量大等问题,给设计与调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通过开展馈电试验和深井阳极地床勘察,探讨了阴极保护对象选择、保护分区、保护电流强度确定、深井阳极地床选址与深度优选方法,针对楼栋调压箱的绝缘改造,提出了3种改造方案,测试了相应的绝缘电阻,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应根据联合馈电试验获得的管网阴极保护电位分布状况,合理确定深井阳极地床的数量、位置及其保护边界;②应根据阳极井纵向土壤电阻率分布、地下水位等参数,合理确定阳极井深度,减小阳极地床接地电阻与电源输出功率;③楼栋调压箱宜采用绝缘紧固件来替换普通法兰螺栓,其绝缘电阻值可达0.4 MΩ,将极大地减少绝缘改造工作量;④应根据电连续性检测与阴极保护系统调试结果,制订阀门和防腐层破损点绝缘改造计划。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对在役燃气管网追加强制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设计与调试具有指导作用。
二、直埋钢质管道防腐绝缘接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直埋钢质管道防腐绝缘接头(论文提纲范文)
(1)页岩气集输管道阴极保护的现状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集输管道外防腐层现状 |
1.1 埋地管道防腐层地面检测情况 |
1.2 防腐层大量破损的原因分析 |
2 阴极保护存在问题及分析 |
2.1 阴极保护的总体现状 |
2.2 管道外防腐层完整性太差对阴极保护的影响 |
2.2.1 外防腐层完整性存在的问题 |
2.2.2 外防腐层完整性的影响分析 |
2.3 绝缘接头漏电影响 |
2.3.1 绝缘接头漏电率测量 |
2.3.2 绝缘接头漏电分析及腐蚀的产生 |
2.3.3 绝缘接头漏电对阴极保护的影响 |
2.4 集输管道电流分配不均问题 |
2.5 阳极地床的接地电阻过大 |
2.5.1 阳极地床现场情况 |
2.5.2 阳极地床接地电阻太大 |
2.6 阳极地床干扰问题 |
3 阴极保护系统问题的解决方案 |
3.1 提高线路管道防腐质量 |
3.2 绝缘接头漏电处理 |
3.3 减少管道的阴极保护跨接,保证管道的阴极保护的独立 |
3.4 阳极地床的设置 |
3.4.1 阳极地床的选取 |
3.4.2 阳极地床的方式选取 |
3.4.3 浅埋阳极地床的具体实施要求 |
4 结论与建议 |
(2)涞源县城镇燃气中压管网阴极保护调查研究及整改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检测内容及结果分析 |
2 治理措施分析及实施 |
第一步:管道防腐层系统性检测及绝缘有效性评估。 |
第二步:绝缘装置整改。 |
第三步:阴极保护追加 |
3 整改效果评价 |
4 结语 |
(3)庭院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情况调查及控制措施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庭院埋地钢质管道特点及腐蚀情况调查 |
3. 新建庭院阴极保护工程概况 |
4. 现场情况调研分析 |
(1)土壤介质因素 |
(2)环境因素 |
(3)管线防腐涂层情况 |
5. 阴保系统设计 |
(1)设计依据 |
(2)设计参数 |
(3)保护参数 |
(4)设计方案 |
6. 经济性及可行性分析 |
7. 结论 |
(4)直流接地极周围埋地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地电位分布理论与计算 |
1.2.2 金属管道直流干扰评价标准与腐蚀计算 |
1.2.3 直流接地极周围金属管道防护措施研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直流接地极周围埋地金属管道腐蚀研究 |
2.1 管道电化学腐蚀的机理与计算 |
2.1.1 直流接地极概况 |
2.1.2 管道电化学腐蚀的机理 |
2.1.3 管道电化学腐蚀的计算 |
2.2 管道电化学腐蚀程度的检测与测量技术 |
2.2.1 土壤电位梯度检测 |
2.2.2 管地电位检测 |
2.2.3 泄漏电流密度测量 |
2.2.4 管中电流测量 |
2.3 管道土壤腐蚀的影响因素与测量 |
2.3.1 管道土壤腐蚀的影响因素 |
2.3.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量与评价 |
2.3.3 管道土壤腐蚀的测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直流接地极周围埋地金属管道研究模型的建立 |
3.1 理论模型 |
3.1.1 管道等效电路模型 |
3.1.2 管道参数计算 |
3.1.3 管道段中点防腐层表面电位升的计算 |
3.1.4 管道泄漏电流密度的计算 |
3.2 实验平台的建立 |
3.3 仿真模型的搭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常用的管道防护措施效果研究 |
4.1 参数设置 |
4.2 分段绝缘防护效果研究 |
4.2.1 绝缘接头安装位置对防护效果的影响 |
4.2.2 绝缘接头安装数量对防护效果的影响 |
4.3 敷设缓解线防护效果研究 |
4.3.1 缓解线与管道距离的影响 |
4.3.2 缓解线与管道连接方式的影响 |
4.3.3 缓解线半径的影响 |
4.4 集中接地排流防护效果研究 |
4.4.1 排流导体接地电阻的影响 |
4.4.2 排流导体间隔距离的影响 |
4.5 强制阴极排流防护效果研究 |
4.5.1 排流装置电流值大小的影响 |
4.5.2 阳极地床参数的影响 |
4.5.3 排流点数量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不同类型土壤环境下管道防护措施的选取与防护方案的制定 |
5.1 管道防腐层破损点电化学腐蚀速率的计算 |
5.1.1 管道防腐层等效面电阻率的计算 |
5.1.2 计算结果精度的验证 |
5.2 土壤电阻率对防护措施效果的影响 |
5.3 管道防护措施的选取与防护方案的制定 |
5.3.1 管道电化学腐蚀速率限值 |
5.3.2 防护措施的选取与防护方案的制定 |
5.4 总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浓海水管道腐蚀检测及电化学防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浓海水管道埋设现状 |
1.2.2 埋地管道非穿越段的防腐层检测研究 |
1.2.3 埋地管道穿越段的防腐层检测研究 |
1.2.4 管道电化学防腐技术研究 |
1.3 埋地管道非穿越段检测 |
1.3.1 概述 |
1.3.2 检测方法 |
1.4 穿越段电位电流法 |
1.4.1 概述 |
1.4.2 电位电流法检测 |
1.5 管道内壁电位电流法 |
1.5.1 概述 |
1.5.2 内壁电位电流检测 |
1.6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管道防腐检测技术应用 |
2.1 穿越段外防腐层状况检测评估 |
2.1.1 防腐状况检测方法 |
2.1.2 防腐检测试验 |
2.1.3 结果与讨论 |
2.2 管道内壁涂层状况检测 |
2.2.1 防腐状况测试方法 |
2.2.2 防腐检测试验 |
2.3 非穿越段管道外腐蚀状况检测 |
2.3.1 非穿越段管道外防腐层状况检测评估 |
2.3.2 非穿越段管道杂散电流状况检测评估 |
2.3.3 非穿越段管道阴极保护状况检测评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管道内壁电化学防腐研究 |
3.1 厂内循环冷却水管道内壁电化学保护试验效果评估 |
3.1.1 测试试验设施 |
3.1.2 试验分析方法 |
3.1.3 试验分析 |
3.1.4 管道内壁防腐效果评估结果 |
3.2 电化学防护效果研究 |
3.2.1 腐蚀环境 |
3.2.2 防护机理 |
3.2.3 电化学防腐原理 |
3.2.4 阴极保护电位准则-850mV |
3.2.5 防护膜层的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管道电化学防腐应用 |
4.1 概述 |
4.2 内壁保护长度计算 |
4.3 内壁保护系统参数确定 |
4.4 检测方法 |
4.5 结果与讨论 |
4.6 经济效益 |
4.6.1 实施电化学防腐前一年经济损失 |
4.6.2 实施电化学防腐后一年经济损失 |
4.6.3 经济效益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7)UHVDC和地磁暴对埋地管道电磁干扰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UHVDC对埋地管道的电磁干扰问题 |
1.1.2 地磁暴对埋地管道的电磁干扰问题 |
1.1.3 埋地管道电磁干扰实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UHVDC干扰埋地管道实验的研究现状 |
1.2.2 地磁暴干扰埋地管道实验的研究现状 |
1.2.3 管道杂散电流和PSP理论计算概述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UHVDC和地磁暴干扰埋地管道机理 |
2.1 埋地油气管网的基本结构 |
2.1.1 管道的构造与特点 |
2.1.2 埋地油气管网的组成 |
2.2 UHVDC产生管道电磁干扰效应的机理 |
2.3 地磁暴干扰管道的机理 |
2.4 两种电磁干扰的特征对比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两种电磁干扰实验方案及监测数据 |
3.1 杂散电流和PSP监测实验方案 |
3.1.1 管道监测点的选择 |
3.1.2 昌邑站的管道监测方案 |
3.1.3 西里固站的管道监测方案 |
3.1.4 实验装置 |
3.2 UHVDC接地极干扰数据 |
3.2.1 扎青工程小负荷调试监测数据 |
3.2.2 扎青工程满负荷调试监测数据 |
3.2.3 上山工程满负荷调试监测数据 |
3.3 地磁暴对管道干扰数据 |
3.3.1 2017年9月9日磁暴事件 |
3.3.2 2017年9月29日磁暴事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UHVDC干扰埋地管道的特征及规律 |
4.1 UHVDC干扰埋地管道的特征分析 |
4.2 UHVDC干扰杂散电流和PSP的计算方法 |
4.2.1 UHVDC干扰下管道沿线地电位计算 |
4.2.2 UHVDC干扰下的管道等值电路模型 |
4.2.3 UHVDC干扰下杂散电流和PSP的算法 |
4.2.4 朱双村接地极干扰东黄管道的计算结果与验证 |
4.3 UHVDC干扰埋地管道的规律分析 |
4.3.1 绝缘接头和阴极保护对管道影响的规律 |
4.3.2 管道走向对杂散电流和PSP分布的影响 |
4.3.3 管道的结构参数对杂散电流和PSP的影响 |
4.4 UHVDC对埋地管道的腐蚀影响 |
4.4.1 UHVDC导致的管道吸氧腐蚀的影响 |
4.4.2 UHVDC导致的管道吸氢腐蚀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地磁暴干扰埋地管道的特征及规律 |
5.1 地磁暴干扰埋地管道的特征分析 |
5.2 地磁暴干扰下管道GIC和PSP的计算方法 |
5.2.1 地磁暴干扰下管道的等值电路模型 |
5.2.2 地磁暴干扰下的GIC和PSP的算法 |
5.2.3 地磁暴干扰下东黄管道的计算与验证 |
5.3 地磁暴干扰埋地管道的规律分析 |
5.3.1 绝缘接头和阴极保护对管道影响的规律 |
5.3.2 管道走向对GIC和PSP分布的影响 |
5.3.3 管道的结构参数对GIC和PSP的影响 |
5.4 地磁暴效应对埋地管道的腐蚀影响 |
5.4.1 GIC导致的管道吸氧腐蚀的影响 |
5.4.2 GIC导致的管道吸氢腐蚀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埋地管道两种电磁干扰的防治方法 |
6.1 埋地管道杂散电流干扰的防治方法 |
6.1.1 绝缘涂层升级 |
6.1.2 排流防治 |
6.1.3 增加绝缘接头 |
6.1.4 阴极保护 |
6.1.5 其他防治方法 |
6.2 UHVDC干扰下的管道防治方法 |
6.3 地磁暴干扰下的管道防治方法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武清气源管道工程技术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内容 |
2 气源接驳管道条件 |
2.1 公司概况 |
2.2 供气现状 |
2.3 未来供气量预测 |
2.4 气源情况 |
2.5 自然及社会条件 |
3 气源管道技术方案 |
3.1 接驳方案概述 |
3.2 管道设计方案 |
3.3 管道施工方案 |
3.4 管道建设手续办理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4 安全措施方案 |
4.1 安全风险辨识 |
4.2 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
4.3 本章小结 |
5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
5.1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5.2 环境保护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6 主要成果及结论 |
6.1 主要成果 |
6.2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埋地燃气管道受杂散电流干扰腐蚀及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概述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杂散电流腐蚀原理 |
1.1.3 杂散电流防护研究现今存在问题 |
1.1.4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理论计算及软件模拟研究现状 |
1.2.2 实验模拟研究现状 |
1.2.3 工程实际防护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1.3.1 本文主要工作 |
1.3.2 本文研究的目标 |
1.3.3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1.3.4 本文的创新点 |
2 基于图论的杂散电流等效电路图的计算 |
2.1 图论计算方法简介 |
2.2 理论模型 |
2.3 等效电路图中各参数取值 |
2.4 不同工况下计算结果 |
2.4.1 不同地铁运行工况及隧道与管道距离下的管道杂散电流 |
2.4.2 不同土壤电阻率下管道杂散电流值 |
2.4.3 管道防腐层对埋地管道杂散电流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3 燃气管网杂散电流腐蚀仿真 |
3.1 杂散电流仿真模拟软件介绍 |
3.2 COMSOL软件腐蚀模块及仿真方法介绍 |
3.2.1 腐蚀模块 |
3.2.2 控制方程 |
3.2.3 边界条件 |
3.2.4 模型求解方法 |
3.3 片区燃气管网现状及模型的建立 |
3.3.1 片区燃气管网现状 |
3.3.2 模型的建立 |
3.3.3 边界条件 |
3.4 仿真模拟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杂散电流的防护措施优化 |
4.1 杂散电流的防护方法介绍 |
4.2 防护措施仿真模型的建立 |
4.3 模拟结果分析 |
4.3.1 管道侧排流防护措施初步探讨 |
4.3.2 管道侧的牺牲镁阳极极性接地排流 |
4.3.3 整流所附近的牺牲镁阳极极性接地排流 |
4.3.4 仅有深井阳极的强制接地排流 |
4.3.5 其他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 |
4.4 本章小结 |
5 防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
5.1 技术经济性分析基本原则 |
5.2 技术经济性分析方法 |
5.2.1 静态分析法 |
5.2.2 动态分析法 |
5.3 不同防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B.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10)在役燃气管网追加强制电流阴极保护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追加阴极保护设计流程 |
2 阴极保护设计关键问题 |
2.1 阴极保护对象及其电连续性 |
2.2 阴极保护分区及保护电流强度 |
2.2.1 阴极保护分区 |
2.2.2 阴极保护电流强度 |
2.3 深井阳极地床及深度确定 |
2.4 管网电绝缘性改造方案优化 |
2.4.1 楼栋调压箱改造 |
2.4.2 阀门改造 |
2.4.3 管道外防腐层修复 |
3 结论 |
四、直埋钢质管道防腐绝缘接头(论文参考文献)
- [1]页岩气集输管道阴极保护的现状与探讨[J]. 彭基华,刘忠,柳江.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06)
- [2]涞源县城镇燃气中压管网阴极保护调查研究及整改评价[J]. 刘子洋,孙长富,郭彦明,王翔东,于海昆,刘兆鹏,刘晓龙. 全面腐蚀控制, 2021(06)
- [3]庭院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情况调查及控制措施探讨[A]. 翟雄飞. 2020年燃气安全交流研讨会论文集、调研报告, 2020
- [4]直流接地极周围埋地金属管道腐蚀与防护措施研究[D]. 冯夏辉.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6)
- [5]浓海水管道腐蚀检测及电化学防腐技术研究[D]. 王伟.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阴极保护及其远程监测系统在城镇燃气管道中的应用[A]. 黄文明. 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十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 2019
- [7]UHVDC和地磁暴对埋地管道电磁干扰的实验研究[D]. 于泽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
- [8]武清气源管道工程技术方案研究[D]. 臧付冲.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9]埋地燃气管道受杂散电流干扰腐蚀及防护研究[D]. 郑焱文. 重庆大学, 2019(09)
- [10]在役燃气管网追加强制电流阴极保护关键技术[J]. 岑康,王磊,孙华锋,韩滔,王飞. 天然气工业,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