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及其调控

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及其调控

一、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及其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郭亚军[1](2021)在《藏绵羊卵巢的组织形态特征及相关因子在不同时期的表达与分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处在繁殖季节的母羊,在生殖激素及特定细胞因子的调节下,卵巢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同时卵泡及黄体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也呈现特定的动态变化。关于藏绵羊卵泡发育等卵巢生理的研究,特别是一些细胞因子如VEGF、TGF-β1和HIF-1α等在卵巢中发挥的生物学作用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研究藏绵羊卵泡与黄体的组织学、细胞学特征,以及相关因子参与卵泡、黄体发育的生物学作用,对深入认识藏绵羊的卵巢生理、通过繁殖调控手段提高藏绵羊繁殖力,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及透射电镜方法,对藏绵羊卵泡和黄体的组织学结构以及卵泡的超微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技术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 RNA及蛋白在卵泡期、黄体期和妊娠期的卵巢、不同大小卵泡中的表达,同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研究其在不同生理期的卵巢和不同大小卵泡中的定位与分布,研究结果如下:1.大多数卵泡以颗粒细胞萎缩和纤维化的形式而闭锁;黄体中膜黄体细胞和颗粒黄体细胞结构特征明显且分界清晰,其内部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随着卵泡的发育,卵泡细胞由椭圆形变为多边形,数量增多且被膜细胞包围,胞质中的细胞器数量和种类增多且联系也趋于紧密。2.妊娠期的卵巢重量显着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5),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的卵巢长度和厚度之间差异显着(P<0.05);卵泡期主要以卵泡的生长发育变化为主,而黄体期和妊娠期主要以黄体的动态变化为主。3.VEGF和HIF-1αm RNA和蛋白在卵泡期、黄体期、妊娠期的卵巢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趋势一致,VEGF和HIF-1αm RNA和蛋白在妊娠期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P<0.05),VEGF和HIF-1α蛋白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4.TGF-β1m RNA和蛋白在卵泡期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黄体期和妊娠期(P<0.05),TGF-β1蛋白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卵泡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5.VEGF、TGF-β1和HIF-1αm RNA和蛋白在大卵泡、中卵泡、小卵泡中均有表达,且表达趋势一致,VEGF、TGF-β1和HIF-1αm RNA和蛋白在中卵泡的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大卵泡和小卵泡(P<0.05),VEGF、TGF-β1和HIF-1α蛋白的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卵泡内膜细胞和颗粒细胞。研究结果表明,藏绵羊卵巢的组织形态特征能够保障其机能的正常发挥;VEGF和HIF-1α通过调控颗粒黄体细胞和腺黄体细胞的增殖,可能在妊娠黄体功能的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GF-β1可能参与了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的增殖,并调控卵泡的生长发育。VEGF、TGF-β1和HIF-1α主要参与了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特别是对选择期卵泡(中卵泡)的生长发育发挥了调控作用。

张筱艳[2](2020)在《绵羊BMPR1B基因SNP和血液BMPR1B蛋白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繁殖性能是养羊业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展绵羊繁殖性能的遗传机制和机理研究,对发展现代绵羊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研究检测分析了不同产羔性状绵羊母羊BMPR1B基因SNP与产羔性状的相关性,探索性研究了绵羊血液中是否存在BMPR1B基因m RNA和蛋白,绵羊血液BMPR1B蛋白与发情季节和性成熟的相关性,以及绵羊发情周期血液BMPR1B蛋白变化规律与生殖激素PROG、LH和FSH的互作模式。为研究BMPR1B基因调控绵羊繁殖性能的机制和机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绵羊BMPR1B基因SNP与产羔性状相关性及该基因在血液中的表达研究(1)采用PCR结合DNA测序对已知产羔性状的季节性发情的蒙古羊产单羔母羊、蒙古羊产双羔母羊和常年发情的多胎小尾寒羊、多胎湖羊BMPR1B基因Fec B位点SNP和产羔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绵羊品种的母羊BMPR1B基因Fec B位点均存在A→G突变,产单羔蒙古羊、产双羔蒙古羊、小尾寒羊和湖羊母羊群体中++型、B+型和BB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000、0.1939、0.0061,0.7682、0.2185、0.0132,0.0625、0.5438、0.3938,0、0.1311、0.8689。在各品种内不同基因型间产羔数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BMPR1B基因Fec B位点G等位基因是多胎小尾寒羊和湖羊的主效基因分子标记,但该位点不是影响蒙古羊产双羔的分子遗传标记位点。(2)通过提取产单羔蒙古羊等绵羊母羊血液中RNA、用RT-PCR结合c DNA测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证明在绵羊血液中有BMPR1B基因m RNA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外周血液血清,结果表明血液中存在BMPR1B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动物BMPR1B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及依据。2.繁殖周期不同时间和不同年龄母羊血液BMPR1B蛋白及其与繁殖性能相关性(1)用ELISA方法对季节性发情的蒙古羊产单羔母羊和产双羔母羊、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和湖羊在绵羊的乏情季节(春季,4月份)和发情季节(秋季,11月份)成年母羊血清BMPR1B蛋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繁殖力的绵羊母羊的血液BMPR1B蛋白含量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均在绵羊的乏情季节极显着高于发情季节(P<0.01)。表明绵羊血液BMPR1B蛋白水平变化和绵羊发情季节有关。因此,推测绵羊血液的BMPR1B蛋白含量可能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绵羊发情季节,产多羔湖羊、产多羔小尾寒羊与产单羔蒙古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而产双羔蒙古羊血液BMPR1B蛋白水平显着高于产多羔湖羊、产多羔小尾寒羊和产单羔蒙古羊(P<0.05)。表明小尾寒羊和湖羊的多胎性是由于BMPR1B基因Fec B突变导致,而母羊血液BMPR1B蛋白含量对蒙古羊母羊产双羔有显着影响。在绵羊的乏情季节,产多羔湖羊显着高于产多羔小尾寒羊、产双羔蒙古羊、产单羔蒙古羊(P<0.05),而产多羔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的蒙古羊产双羔母羊、产单羔母羊三者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说明血液中BMPR1B蛋白对蒙古羊卵泡活动静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水平血液BMPR1B蛋白可能起到抑制卵泡发育的作用,使卵巢卵泡活动处于静止状态,出现乏情,而小尾寒羊和湖羊在绵羊的乏情季节可能由于BMPR1B基因的Fec B突变,导致卵巢卵泡仍然能生长发育排卵,表现出发情。(2)对春季4月份不同年龄(3月龄、6月龄、12月龄)母羔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蒙古羊、小尾寒羊和湖羊血液BMPR1B蛋白含量从3月龄到12月龄随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3个品种母羔羊具有基本相似的变化规律;并且不同繁殖力母羔羊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显着升高的时间与其性成熟基本一致,说明不同年龄母羔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的变化与性成熟有关。表明羔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可能对其性成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3.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与生殖激素互作模式用ELISA方法测定分析已知产羔性状的蒙古羊产单羔母羊和产双羔母羊在整个发情周期中血液血清中BMPR1B蛋白和LH、FSH、PROG生殖激素研究结果表明:(1)产单羔蒙古羊母羊在整个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的变化规律:从发情开始第0 d到第2 d产单羔母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快速增加,出现一个高峰,然后快速下降到第4 d,这可能与排卵有关,然后从第4 d~16 d(再次发情前)持续上升,出现第二个峰,达到最高峰值,说明在发情周期中随着卵泡的发育血液BMPR1B蛋白逐渐增加。从16 d到再次发情开始时母羊血液中BMPR1B蛋白急剧下降。表明母羊发情开始0 d血液中BMPR1B蛋白处在最低水平,在发情周期中可能低水平的血液BMPR1B蛋白能促进母羊的发情开始,较高水平的血液BMPR1B蛋白能促进卵泡的生长。从整个发情周期中母羊血液中BMPR1B蛋白的变化规律来看,血液中BMPR1B蛋白可能对母羊的发情、卵泡的发育生长及排卵具有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2)产双羔蒙古羊母羊在整个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与产单羔蒙古羊母羊基本相似。但在发情周期0 d~16 d中产双羔蒙古羊母羊血液BMPR1B蛋白含量均极显着高于产单羔蒙古羊母羊(P<0.01),表明在蒙古羊发情周期中血液BMPR1B蛋白含量与排卵数增加和产双羔有关。(3)产单羔蒙古羊母羊和产双羔蒙古羊母羊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与PROG、LH和FSH的互作模式:在整个发情周期中血液BMPR1B蛋白和PROG的变化规律与趋势基本相似,LH和FSH变化趋势相似。从总体来看,通过本论文研究首次发现了绵羊血液中存在BMPR1B基因m RNA和BMPR1B蛋白,并且绵羊母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的变化与产羔性状、发情季节、性成熟、发情周期中卵泡的发育和母羊的发情有关。为进一步研究动物BMPR1B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的途径及科学依据。

王茜[3](2020)在《原始卵泡内细胞互作的基因博弈网络模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始卵泡对生殖库储备至关重要,影响着女性生育能力和生育年限。作为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组成的功能复合体,原始卵泡的发育离不开细胞间协调互作。单细胞测序技术是当前研究原始卵泡发育的重要手段,已积累了大量基因表达数据。虽然这些数据为探讨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的互作机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源,但目前尚缺乏针对其发育特点进行互作分析的统计模型,这制约了原始卵泡发育机制的研究。本文在单细胞水平上构建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互作的基因博弈网络模型。把原始卵泡看成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共同生活的生态系统,系统内细胞间互作遵循进化博弈规律,它们的基因表达同时受自身和对方博弈策略的影响。但进化博弈论的应用依赖用高密度时序基因表达数据构建的动态模型,因而无法直接用于原始卵泡单细胞静态数据研究。本文突破了这一局限,通过引入异速生长律将静态数据“类动态”化,构建类动态常微分方程(quasi-dynamic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qd ODE),定量刻画细胞互作模式和互作变化。利用qd ODE模型分析人类原始卵泡单细胞RNA-seq数据,解析基因对细胞互作的调控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鉴别出单个基因驱动下的细胞互作模式。发现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有五种互作模式:互促型、单促型、互抗型、单抗型和利它/损害型,大部分(70%)为促进型,互抗型最少(4%),符合真核生物基因调控正向促进为主的规律。(2)构建了调控细胞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发现网络中单促型和单抗型互作为主,与宏观生态系统中物种互作模式一致。但两类细胞的网络结构差别很大,提示内部的基因调控机制不同。原始卵泡发育中,卵母细胞占据主导地位,颗粒细胞处于协从地位。枢纽基因在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网络中的角色可以互补转换,是两类细胞互作的桥梁。(3)探寻到卵母细胞早-晚期信号交流中关键基因的互作模式。通过NODAL信号通路,卵母细胞早期有丝分裂阶段传递信号到晚期减数分裂阶段,促使后者行使生殖细胞功能。获得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互作调控的变化,为解析有丝分裂阶段过渡到减数分裂阶段提供线索。(4)构建出卵母细胞间互作网络。发现细胞间互作当阶段相同时趋于竞争,阶段不同时趋于合作,互作模式因发育阶段而异,异质性和互作性是细胞发育和优胜劣汰的需要。本文首次根据原始卵泡的发育特点构建细胞互作的基因博弈网络模型,探讨细胞互作模式及其调控机制,为生殖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

管斯琪[4](2020)在《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及其调控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人类生育力逐年降低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医学和社会学问题,男性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占了 40%-50%,其中少弱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对于特发性精液异常,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手术治疗的应用范围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医药具有较好的疗效。菟枸助育汤是在五子衍宗丸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临床用于治疗少弱精子症逾20年,但目前尚无相关的研究。故本研究设计临床试验,观察评价菟枸助育汤对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设计动物实验探究菟枸助育汤的核心药对“菟丝子-枸杞子”对生精功能障碍模型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并对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临床研究:收集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76例,采用无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菟枸助育汤对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受试者精液质量(包括精液液化状态、精液量、精子活动率、精子浓度和总数等指标)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干预作用。入组时,采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信息、病史、合并用药、体格检查等相关资料。研究第1天起每日给予入组的受试者菟枸助育汤中药免煎颗粒治疗,疗程共90天,分别于第0、30、60、90天各进行一次访视,记录受试者的精液常规结果和中医证候评分,同时进行安全性观察,记录各类不良事件,填写病例报告表,每次访视时严格进行脱落、剔除的评估,最后统计所有数据。实验研究:1.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GTW组)、左卡尼汀组(GTW+LEV组)、菟丝子-枸杞子药对组(GTW+SCFL组)和药对+抑制剂组(LY+SCFL组)。2.除NC组以外,其余各组用雷公藤多苷(40mg/kg)灌胃4周,建立生精功能障碍模型。3.第5周起GTW+LEV组(予10ml/kg左卡尼汀灌胃)、GTW+SCFL组(予菟丝子-枸杞子中药液灌胃)和LY+SCFL组(予菟丝子-枸杞子中药液灌胃)每日分别予以相应药物干预,LY+SCFL组于第1周起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PI3K抑制剂。4.实验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精子质量、附睾/睾丸脏器系数,检测性激素、抑制素B、附睾肉毒碱的水平,光镜下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睾丸的组织病理形态和细胞的超微结构,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大鼠睾丸组织SCF、c-kit、PI3K、p-Akt、Bad、Bcl-2 和 Bax 蛋白及 mRNA 的表达。结果临床研究:本研究共完成临床病例76例,纳入研究的男性不育少精子症和弱精子症患者经过菟枸助育汤治疗后,总体的精液质量中液化状态、PR精子百分比、PR+NP精子百分比、精子浓度和精子总数等疗效性指标显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评分随着治疗进行有了明显的下降(P<0.05或P<0.01);疗效判定为“痊愈”的11例,“显效”29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74%。整个观察期间脱落病例4例,无剔除病例,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报告。实验研究:经菟丝子-枸杞子干预后的GTW+SCFL组与GTW组相比,大鼠的一般状态、附睾脏器系数、精子质量、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和附睾肉毒碱均有显着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及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GTW+SCFL组与GTW组比较,生精小管结构、排列较正常,生精细胞明显增多,形态改善,内含的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GTW组比较,GTW+SCFL组大鼠睾丸SCF、c-kit、PI3K、p-Akt和Bcl-2蛋白含量升高,Bax、Bad蛋白表达下降(P<0.05或P<0.01);LY+SCFL组与GTW+SCFL组相比,SCF、c-kit和PI3K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Akt和Bcl-2表达减少,Bad和Bax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结论1.菟枸助育汤在改善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参数和肾虚证候中医评分方面疗效显着,能提高患者的生精功能。2.菟枸助育汤中的核心药对“菟丝子-枸杞子”可以改善生精功能障碍模型大鼠一般状态、附睾脏器系数、精子质量、FSH、LH、PRL和附睾肉毒碱,并对雷公藤多苷致睾丸组织和生精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3.“菟丝子-枸杞子”药对可以有效调控模型大鼠睾丸组织SCF、c-kit、PI3K、p-Akt、BAD、Bcl-2、Bax 蛋白及其 mRNA 的表达,通过调控 SCF/c-kit-PI3K-Bcl-2 信号通路促进生精细胞增殖和抑制生精细胞凋亡的作用。综上,菟枸助育汤可有效提高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患者的生精功能,临床疗效显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SCF/c-kit--PI3K--Bcl-2通路调控生精细胞增殖和凋亡来实现的。

肖龙菲[5](2019)在《褪黑素在绵羊卵巢中的生成及其调控机制》文中提出褪黑素是一种主要由松果体合成的激素。作为一种强效的抗氧化物,褪黑素能清除体内自由基从而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同时,褪黑素除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影响哺乳动物生殖生理外,还直接参与对卵巢功能的调节。目前已在哺乳动物的生殖系统中检测到褪黑素两种膜受体MT1和MT2的表达,并且发现卵巢自身能够合成褪黑素,这表明褪黑素参与对卵巢功能的调节。然而卵巢中褪黑素的合成及膜受体表达是否受其他因素调节还尚不清楚。本研究以绵羊卵巢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q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分析褪黑素合成酶(AANAT和HIOMT)及其膜受体(MT1和MT2)在绵羊不同发情时期的周期黄体以及不同大小卵泡内卵丘复合体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其次,通过体外培养绵羊黄体细胞及卵丘复合体,分析孕酮(P4)、雌二醇(E2)及其受体拮抗剂对黄体细胞及卵丘复合体中褪黑素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通过Lable-free非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褪黑素对绵羊体外培养颗粒细胞中蛋白质组水平的影响,进一步阐明褪黑素调控绵羊卵巢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本实验通过q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法和ELISA技术,分析了绵羊不同发情时期的周期黄体中MT1、MT2、AANAT和HIOMT的定量和定位表达,以及黄体中褪黑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MT1、MT2、AANAT和HIOMT在中期黄体(排卵后6-12天)中表达最高,而在早期(排卵后1-5天)和晚期黄体(排卵后13-18天)中表达较低。同时,中期黄体中褪黑素水平显着高于早期和晚期黄体。上述结果不仅表明绵羊黄体能够合成褪黑素,而且表明黄体也是褪黑素的作用靶点之一,提示褪黑素在黄体的发育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2.体外培养处于发情周期中期的绵羊黄体细胞,并用不同浓度的P4及孕酮受体(PGR)拮抗剂RU486处理黄体细胞。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10-9和10-8M P4能够促进黄体细胞中MT1和MT2的表达。但与10-8M P4处理组相比,10-7M P4则抑制黄体细胞中MT1和MT2的表达。同时RU486也显着抑制黄体细胞中MT1和MT2的表达,并且较高水平的P4(10-7M)显着抑制了黄体细胞中PGR的表达。表明P4通过其核受体途径促进了黄体细胞中MT1和MT2的表达。但较高水平的P4通过抑制PGR的表达,从而阻断了P4对MT1和MT2表达的促进作用。3.本实验通过q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和ELISA技术,分析了绵羊不同大小卵泡内的卵丘复合体中MT1、MT2、AANAT和HIOMT的表达以及不同大小卵泡液中褪黑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MT1、MT2、AANAT和HIOMT在小卵泡内卵丘复合体中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大卵泡内的卵丘复合体。然而,大卵泡液中褪黑素水平显着高于小卵泡液。这些结果不仅表明褪黑素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参与卵泡和卵母细胞的发育调控,而且提示绵羊卵丘复合体自身能够合成并分泌褪黑素,并且大卵泡内卵丘复合体自身分泌的褪黑素可能不是卵泡液中褪黑素的主要来源。4.体外培养绵羊卵丘复合体并用E2及雌激素受体(ER)抑制剂ICI182780进行处理。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E2下调卵丘复合体中MT1、MT2、AANAT和HIOMT的表达以及褪黑素的分泌。而ICI182780则缓解了E2对卵丘复合体中褪黑素相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并一定程度的恢复了卵丘复合体中褪黑素水平。上述结果表明,E2通过雌激素受体途径参与调节卵丘复合体中褪黑素的合成及其膜受体的表达。5.通过Lable-free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鉴定10-9M褪黑素处理后,绵羊卵巢颗粒细胞中的差异蛋白。经过生物学分析共发现64个差异蛋白,其中褪黑素处理后的颗粒细胞中18个蛋白表达上调,6个表达下调。另外,共有34个蛋白在褪黑素处理组中不表达,而在对照组中表达;而6个蛋白则在褪黑素处理组中表达而在对照组中不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验证5个差异蛋白SOD1、EGFR、CAV1、FADD及COLIA1的表达。结果显示所选蛋白的表达变化趋势与Lable-free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表明Lable-free所得的结果可靠。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褪黑素主要通过抗氧化、抗凋亡与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参与了对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功能的调节。综上所述,绵羊不同时期周期黄体以及不同大小卵泡内卵丘复合体中均有褪黑素相关蛋白的表达和褪黑素的合成,并且褪黑素相关蛋白的表达和褪黑素的合成受E2及P4的调控;此外,褪黑素可通过抗氧化、抗凋亡与炎症反应等多种途径参与对绵羊卵巢颗粒细胞功能的调节。该结果初步为进一步研究绵羊生殖机理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谷博[6](2019)在《绵羊的卵巢不同发育时期miRNA-mRNA表达谱整合分析研究》文中提出母羊与繁殖机能相关的系列性状均是经济性状,与其它经济性状相同之处即均受多种基因控制;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遗传改良或培育新的高繁殖率品种是非常缓慢且繁琐复杂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绵羊的繁殖性状均为低遗力性状,由于绵羊卵巢生物学及调控机制是绝大多数繁殖性状形成与表现的基础,因此阐明母羊的卵巢发育和排卵生物学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可为提高母羊的繁殖力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小尾寒羊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高繁殖力而着称的多胎型绵羊品种之一,在我国肉羊业的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因而揭示其卵巢发育的生物学机制,将为充分利用其品种特性、进一步控制其繁殖潜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2月龄、6月龄和12月龄三个年龄段的母羊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转录组mRNA及miRNA在不同性成熟阶段卵巢组织发育的调控作用。在对2月龄(性成熟前)、6月龄(性成熟后)和12月龄(初配年龄)三个年龄段的卵巢组织中的mRNA、miRNA的表达谱进行分析,获得差异表达的mRNA和miRNA的基础上,再对三个年龄组间的差异mRNA和miRNA分别进行逻辑性趋势分析,对得到的每种趋势模型下的基因分别进行功能分析(GO-Analysis)和信号通路分析(Pathway-Analysis),挑选出显着性和关注的趋势模型。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蛋白互作的分析,筛选出调控卵巢发育的关键基因;对得到的每种趋势模型下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对这些靶基因进行功能分析(GO-Analysis)和信号通路分析(Pathway-Analysis),构建差异表达miRNA与预测到的靶基因之间的的调控网络(miRNA-target mRNA),筛选出调控卵巢发育的关键miRNA及其靶基因。本研究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构建小尾寒羊2月龄、6月龄和12月龄卵巢组织mRNA文库,分析mRNA表达谱筛选出2月龄vs 6月龄卵巢差异表达mRNA 98个,6月龄vs 12月龄卵巢差异表达mRNA 1478个以及2月龄vs 12月龄卵巢差异表达mRNA 974个。在GO富集分析中,2月龄vs 6月龄卵巢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到157个GO条目;6月龄vs 12月龄卵巢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到237个GO条目;2月龄vs 12月龄卵巢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到225个GO条目。在KEGG富集分析中,2月龄vs 6月龄,6月龄vs 12月龄和2月龄vs 12月龄卵巢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显着富集到7、27和18条信号通路。蛋白互作分析中,2月龄vs 6月龄,6月龄vs 12月龄和2月龄vs 12月龄卵巢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成功构建了1个,19个和25个蛋白互作网络。成功从2月龄vs 6月龄,6月龄vs 12月龄和2月龄vs 12月龄卵巢差异表达基因蛋白互作网络中分别筛选出1个,8个和7个关键基因。随机选取的9个差异表达mRNA,采用qRT-PCR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证实了RNA-seq测序结果的准确性。2.成功构建小尾寒羊2月龄、6月龄和12月龄卵巢组织miRNA文库。共鉴定出149个已知miRNA,并预测出20个novel miRNA。在2月龄vs6月龄,6月龄vs12月龄以及2月龄vs12月龄卵巢组织中分别筛选出11个,13个和19个差异表达miRNA。2月龄vs6月龄,6月龄vs12月龄以及2月龄vs12月龄卵巢组织中差异表达已知miRNA分别预测到54,37和198个候选靶基因。2月龄vs 6月龄卵巢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以及核苷酸剪切修复信号通路和Hippo信号通路等;6月龄vs 12月龄卵巢组织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tRNA氨酰化、脂质定位过程以及TGF-β信号通路和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信号通路等;2月龄vs 12月龄卵巢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主要参与多细胞生物过程、碱基生物合成以及卵母细胞成熟以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信号通路等。成功构建3个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从中筛选出oar-miR-432及其候选靶基因RPS6KA1和oar-miR-143及其候选靶基因CDK2作为后续验证研究的对象。随机选取的9个差异表达miRNA,采用qRT-PCR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证实了RNA-seq测序结果的准确性。3.oar-miR-432可以与RPS6KA1基因的3’-UTR特异性靶向结合,抑制RPS6KA1的表达,说明RPS6KA1是oar-miR-432的靶基因。oar-miR-143可以与CDK2基因的3’-UTR特异性靶向结合,抑制CDK2的表达,说明CDK2是oar-miR-143的靶基因。

殷超[7](2019)在《热应激对猪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互作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文中研究表明卵母细胞在雌性哺乳动物的繁殖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卵子受精、胚胎发育、妊娠建立与维持甚至仔畜出生后的生长与健康。细胞的核质成熟对于卵母细胞的质量发育至关重要,该过程依赖于卵母细胞与其外周的卵丘细胞(Cumulus cells)形成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es,COCs)后,在跨透明带突起(Transzonal projections,TZPs)和间隙连接(Gap junctions,GJs)等转运通道的基础上,通过细胞间的物质信息互作完成。热应激是动物养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类环境应激源,可引起卵母细胞从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 Ⅰ)、末期(Telophase Ⅰ)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 Ⅱ)过程的发育异常,导致猪、牛、鼠等动物繁殖能力严重下降。然而,迄今针对热应激诱导卵母细胞质量损伤的机制分析仍然建立在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单方面的功能研究上,而较少有人关注热应激对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之间交流互作的影响,相关生理机制亦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采用卵巢热应激和COCs热应激两个试验模型,首先验证了热应激对卵母细胞质量产生的影响;其次,在同一模型下比较分析了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的特异性热应激反应,并通过细胞分离培养和热应激的方式反向求证该特异性反应与细胞间交流互作的相关性;再次,从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检测了热应激对卵丘-卵母细胞间TZPs通讯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筛选合适的生理调节剂,用来缓解热应激对卵母细胞质量造成的损伤。1不同热应激模型对猪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从南京栖霞区屠宰场采集135~170日龄,体重70~12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杜洛克×长白×大白)青年母猪的卵巢,于3h内运回实验室。卵巢热应激试验:卵巢洗净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应激组,分别置于38.5℃和41.5℃水浴锅内进行卵巢热应激,随后收集卵巢内直径为3~6 mm卵泡中的卵泡液,于体视显微镜下拣出COCs,继续在38.5℃条件下进行体外成熟培养(In vitro maturation,IVM);培养结束后,用1 mg/mL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Hya)消化COCs获得卵母细胞,进行后续试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 h、2 h和4 h卵巢热应激均显着降低了(P<0.05)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卵巢热应激1h并继续培养24 h后,卵丘细胞扩展率和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簇状分布比例均显着下降(P<0.05);同时,卵巢热应激还使IVM 44 h后85%以上卵母细胞的发育停滞于GV至MI期,而对照组85%以上的卵母细胞则进入TⅠ至MⅡ时期发育阶段。COCs热应激试验:卵巢清洗后直接转入无菌室中38.5℃C的水浴锅内,抽取卵泡液并分离COCs继续进行体外成熟培养,并于IVM 0~24 h给予41.5℃热应激处理;处理后一部分COCs用Hya消化得到卵母细胞,用于荧光染色和显微成像,另一部分继续在38.5℃条件下培养至44 h,经孤雌激活后用来进一步检测卵母细胞的发育潜力。试验结果显示:COCs热应激24 h显着降低了卵母细胞的质量,表现为卵丘细胞扩展率、卵母细胞存活率、第一极体排出率和线粒体近核分布比例的显着下降(P<0.05);同时,COCs热应激还显着抑制了孤雌激活后卵母细胞的早期胚胎发育能力,2-细胞分裂率、4-细胞分裂率和囊胚率均显着下降(P<0.05)。以上结果表明,不论是卵巢热应激还是COCs热应激模型,均能够显着阻滞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发育,从而导致卵母细胞质量及其早期胚胎发育能力的下降。2猪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的不同热应激反应采用卵巢热应激和COCs热应激模型,于体外培养24 h后分离得到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用于分析两者的特异性热应激反应。卵巢热应激试验显示: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中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编码基因和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ATP的含量均显着下降,线粒体活性氧(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ROS)含量显着升高(P<0.05);COCs 热应激试验显示: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对热应激的反应不相同。与对照组比较,卵母细胞中HSPs相关基因和mtDNA编码基因的mRNA表达丰度以及ATP的含量均显着降低,而在卵丘细胞中显着升高;卵母细胞中mROS生成显着增加,同时伴随两类细胞中caspase 3活性的显着升高(P<0.05)。为了进一步验证热应激对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交流互作的影响,采集卵巢并拣取COCs后,直接分离得到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分别在体外进行24 h成熟培养和热应激。结果显示:单独培养和热应激的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中HSPs基因表达水平、ATP含量和caspase 3活性的变化均与COCs热应激试验结果相一致;然而,不同的是,分离培养和热应激模型下仅卵丘细胞中mROS的生成量显着增加(P<0.01),而卵母细胞中mROS的含量不变。以上结果提示: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对于热应激的不同反应很可能与细胞间交流互作受到干扰有关。3热应激对猪卵丘-卵母细胞间TZPs通讯结构的影响同样,采用卵巢热应激和COCs热应激模型,于体外进行24 h成熟培养和热应激后,分别收集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检测单体act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以及TZPs通讯结构的变化。卵巢热应激试验显示:伴随卵母细胞的发育,对照组和热应激组TZPs结构的数量及其组成蛋白微丝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F-actin)的荧光强度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显着降低IVM 24 hTZPs结构的数量和F-actin的荧光强度(P<0.05);在单体actin表达方面,对照组卵母细胞β-actin和γ-actin的基因表达水平随着卵母细胞的发育先升高后下降,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显着下调IVM 24 h和IVM 44 h β-actin和γ-actin的蛋白表达量(P<0.05);与之相反,对照组卵丘细胞中β-actin和γ-act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随IVM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显着下调β-actin和γ-actin在IVM 24 h和44 h的基因表达水平以及IVM 24 h的蛋白表达量(P<0.05);免疫荧光共定位结果显示,F-actin与β-actin、γ-actin的共定位比例分别约为25%和75%,说明F-actin结构主要由单体的γ-actin蛋白组成;TZPs与GJs结构的荧光共定位结果显示,热应激条件下卵母细胞中GJs标志蛋白Connexin45的荧光强度显着增加,而F-actin以及TZPs与GJs共定位区域的荧光强度均显着下降(P<0.05);COCs热应激试验表明:伴随卵母细胞的发育,对照组TZPs结构的数量和F-actin的荧光强度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亦显着降低IVM 24 h TZPs结构的数量和F-actin的荧光强度(P<0.05);卵母细胞中β-actin和γ-act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均随IVM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卵丘细胞中则随卵母细胞的发育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热应激显着下调IVM 24 h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中β-actin和γ-actin的蛋白表达量(P<0.05)。以上结果说明,TZPs结构主要由γ-actin蛋白构成,热应激可通过降低卵丘细胞中γ-actin的蛋白表达水平影响F-actin和TZPs结构的形成与稳定。4热应激降低卵母细胞质量的缓解措施针对上述结果中ATP、mROS及单体actin表达的变化,本试验中,在COCs体外成熟的前24 h给予41.5℃热应激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ATP、甜菜碱(N,N,N-trimethylglycine,Betaine)的联合处理,通过检测卵母细胞存活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筛选有效的生理调节剂用于缓解热应激,并初步探明其缓解机制。结果表明:热应激显着降低了 IVM 44 h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P<0.05),添加NAC和甜菜碱对热应激条件下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没有明显缓解作用;然而,添加200 nM ATP能够显着改善热应激引起的卵母细胞存活率下降和TZPs结构损伤(P<0.05),对第一极体排出率亦表现出缓解趋势(P=0.075)。与此同时,热应激组卵丘细胞中HSP2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β-actin和γ-act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调(P<0.05),添加ATP对HSP27 mRNA和β-actin、γ-actin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没有明显影响,但显着缓解了热应激导致的HSP27蛋白高丰度表达现象(P<0.05)。综上所述,热应激主要通过诱导卵丘细胞中γ-actin蛋白表达下调和HSP27蛋白表达上调,从而影响F-actin的形成和稳定;添加适宜浓度的ATP可通过抑制卵丘细胞中HSP27蛋白的高丰度表达缓解热应激对F-actin及TZPs结构造成的损伤,进而改善热应激诱导的卵母细胞质量下降。

张伟[8](2011)在《NO/cGMP信号通路在新生和未成熟雌性大鼠卵泡形成和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雌性大鼠原始卵泡的形成发生在出生后,从刚出生时卵巢中卵母细胞巢开始发育,相当一部分卵泡在不同发育阶段相继退化闭锁,而另一部分到初情期前形成部分有腔卵泡。其中有两个方面的重要现象目前引发了人们极大地研究兴趣:1.卵母细胞巢如何裂解形成原始卵泡,并且在初情期前形成有腔卵泡。2.初情期前卵泡退化闭锁的影响因子是什么、其调控机制又是怎样?NO/cGMP信号通路在雌性动物生殖生理过程中起着非常广泛的调节作用,诸如介导卵泡闭锁,类固醇,前列腺素的合成,排卵,卵母细胞的生长和成熟卵巢功能等。目前,还没有研究报道NO/cGMP信号通路在新生雌性大鼠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用组织形态学(HE)、免疫组织化学(IHC)、RT-PCR、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全面研究NO/cGMP信号通路在新生雌性大鼠从出生到初情期前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和调控机制。其主要发现和结论如下:1.探讨三种不同的一氧化氮合酶(NOS)亚型在细胞内的表达以及相关的一氧化氮(NO)/环磷酸鸟苷(cGMP)的信号通路在新生和初情期前的雌性大鼠卵巢中的变化。发现,在出生后1天,5,7,10和19天,所有三个亚型的NOS,主要定位于各阶段卵泡的卵母细胞中,并在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内的增长逐步增加。卵巢总NOS活性和NO水平与其他在产后7日和10日相比,呈显着性增加。与内皮型NOS(eNOS)的,诱导型NOS (iNOS)相比,神经型NOS(nNOS)的活性则保持较低水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内源性NOS/cGMP信号系统参与新生雌性大鼠卵泡发育。2.采用RT-PCR法检测和半定量分析11种cGMP相关磷酸二酯酶在新生雌性大鼠卵巢发育过程中(出生后1,5,7,10,19天)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只有PDE1A, PDE3A, PDE3B, PDE5A, PDE9A有表达,其它酶类均无表达。进一步的半定量分析,PDE5A, PDE3A是主要表达的酶类。两者在出生后第一天表达较低(p<0.05),但是其余时间点表达稳定,cGMP相关磷酸二酯酶的表达在5天后趋于稳定。这就说明PDE5A, PDE3A参与了新生雌性大鼠卵巢发育并对cGMP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3.建立体内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模型,然后组织学观察统计分析不同处理组卵泡发育的动力学变化。我们发现,处理5,10,19天后,L-NAME+SMT处理组,其卵巢中卵泡发育缓慢,在19天时,有腔卵泡数目显着减少(p<0.05),而L-Arg组则呈现提早发育,其有腔卵泡数目显着增加(p<0.01)。进一步检测各处理组总NOS、三种NOS亚型的活性和NO含量,发现,L-NAME+SMT处理组上述指标显着下降(p<0.05),而L-Arg组则显着上升(p<0.01)。但是NOS抑制剂单处理组则与对照差异不显着。研究结果表明NOS参与了新生雌性大鼠的卵巢卵泡发育,并且促进卵泡的提早发育。4.采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探讨NOS促进卵泡的提早发育的可能机制。免疫组化显示,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主要蛋白PTEN、AKT和FoxO3a在新生雌性大鼠卵泡发育过程中,主要定位于卵母细胞,在出生后19天时,在颗粒细胞也有部分表达,而且其免疫染色增强。进一步的免疫印迹分析,发现:NOS抑制剂L-NAME+SMT处理5,10,19天组,与对照相比,P13K/AKT/FoxO3a信号通路,PTEN表达上升,p-AKT、p-Fox03a表达显着下降。而NOS的底物(L-Arg)处理5,10,19天组,其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激活,即:PTEN表达显着下降,p-AKT、p-FoxO3a表达显着上升。此外,同一处理时间,单注射NOS抑制剂L-NAME或sMT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则没有显着变化。上述发现说明NOS参与了新生雌性大鼠的卵巢卵泡发育,并且可以通过P13K/AKT/Foxo3a信号通路促进卵泡的提早发育。5.采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探讨NOS是否通过细胞自噬和凋亡参与新生雌性大鼠卵巢发育。结果发现,凋亡标记蛋白(Caspase-3)和自噬标记蛋白(LC3)在新生大鼠卵巢普遍分布,从出生5天后,主要分布在颗粒细胞,卵母细胞,膜细胞等,进一步的WB检测,NOs抑制剂L-NAME+SMT处理5,10,19天组,与对照相比,LC3-Ⅱ表达下降,Cleaved-caspase-3表达显着上升。而NOS的底物(L-Arg)处理5,10,19天组,其LC3-Ⅱ表达上升,Cleaved-caspase-3表达显着下降。此外,同一处理时间,单注射NOS抑制剂L-NAME或SMT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则没有显着变化。上述结果证实NOS通过细胞自噬和凋亡参与新生雌性大鼠卵巢发育。

吴延光,于元松,谭景和[9](2002)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模式及其调控机理》文中研究表明了解卵泡发育动态及其调控机理对于提高动物繁殖率和控制人类生育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超声波扫描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家畜卵泡发育模式及其调控机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简要综述了当前在家畜卵泡发育基本模式、参与卵泡发育调节的各种因子及卵泡发育的种属特异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季晋艳,张鸿鸣,邓 峥[10](2001)在《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讨论了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包括吸收、选择、优势化、退化或者排卵;并对在卵泡发生期间的凋控和激素的作用机理也进行了综述。

二、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及其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及其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1)藏绵羊卵巢的组织形态特征及相关因子在不同时期的表达与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中英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哺乳动物卵巢功能的研究进展
        1.1 卵泡发育与排卵
        1.2 激素分泌
        1.3 黄体的形成机制
    2 哺乳动物发情周期的调节
        2.1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激素调节
        2.2 发情周期和妊娠期的内分泌调节
    3 影响绵羊繁殖性能的因素
    4 卵巢生理相关因子对繁殖过程的影响
        4.1 VEGF
        4.2 TGF-β_1
        4.3 HIF-1α
    5 研究目的及意义
    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藏绵羊卵巢组织学及卵泡超微形态的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卵巢物理参数的测量和组织切片制作
        1.3.2 透射电镜制片步骤
        1.3.3 数据采集与分析
        2 结果
        2.1 卵巢的物理特征和组织形态
        2.2 黄体的组织学特征
        2.3 卵泡的组织学特征
        2.4 不同类型卵泡闭锁的状况
        2.5 卵泡的超微形态
        3 讨论
        3.1 藏绵羊卵巢组织学特征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3.2 卵泡的超微形态特征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4 小结
    试验二 VEGF、TGF-β_1和HIF-1α在藏绵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试剂
        1.2 试验样品
        1.3 试验方法
        1.3.1 HE染色
        1.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3.3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量
        1.3.4 总RNA提取与c DNA合成
        1.3.5 基因相对表达量检测
        1.3.6 结果统计
        2 结果
        2.1 不同时期卵巢组织的物理参数和组织学特征
        2.2 VEGF、TGF-β_1和HIF-1α在卵巢不同时期中的表达
        2.3 VEGF、TGF-β_1和HIF-1α在卵巢组织中的定位
        2.4 VEGF、TGF-β_1和HIF-1α蛋白在卵巢中的表达
        3 讨论
        3.1 VEGF在卵巢中的表达特征及功能
        3.2 HIF-1α在卵巢中的表达模式及功能
        3.3 TGF-β_1在卵巢中的表达模式及功能
        4 小结
    试验三 VEGF、TGF-β_1和HIF-1α在藏绵羊卵泡中的表达与分布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样本采集
        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3 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卵泡中的总蛋白
        1.4 RNA提取和逆转录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VEGF、TGF-β_1和HIF-1αm RNA在卵泡中的表达模式
        2.2 VEGF、TGF-β_1和HIF-1α蛋白在卵泡中的表达特征
        2.3 VEGF、TGF-β_1和HIF-1α蛋白在卵泡中的免疫定位
        3 讨论
        3.1 低氧环境对卵泡发育的影响
        3.2 VEGF、TGF-β_1和HIF-1α基因在卵泡中的生物学作用
        3.3 VEGF、TGF-β_1和HIF-1α蛋白在卵泡中表达的生理意义
        4 小结
第三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研究成果等
导师简介

(2)绵羊BMPR1B基因SNP和血液BMPR1B蛋白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主要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家畜繁殖力及其影响因素
        1.1 遗传因素
        1.2 环境因素
        1.2.1 光照
        1.2.2 温度
        1.3 营养因素
        1.4 生理及管理因素
    2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及调控
        2.1 卵泡发育
        2.2 卵泡发育的调控
        2.2.1 卵泡发育的激素调控
        2.2.2 卵泡发育的相关因子调控
    3 绵羊BMPR1B基因研究进展
        3.1 BMPR1B基因及其蛋白的结构
        3.2 BMPR1B基因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4 调控绵羊繁殖性能相关激素的研究进展
        4.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Gn RH)
        4.2 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
        4.3 促黄体素(luteinizing hormone,LH)
        4.4 孕激素(progesterone,PROG)
        4.5 雌激素(estrogen,E)
    5 本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简介
        5.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及方法
        5.1.2 ELISA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5.2 免疫印迹技术
        5.2.1 免疫印迹的原理及方法
    6 本研究绵羊品种简介
        6.1 蒙古羊(Mongolian sheep)
        6.2 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
        6.3 湖羊(Hu sheep)
    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8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绵羊BMPR1B基因SNP与产羔性状的相关性及该基因在血液中的表达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血样采集
        1.3 BMPR1B基因多态位点检测
        1.3.1 血液基因组DNA提取及检测
        1.3.2 引物合成
        1.3.3 PCR扩增反应体系和条件
        1.3.4 PCR产物检测及测序
        1.4 BMPR1B基因m RNA在绵羊血液的表达
        1.4.1 血液RNA提取及c DNA合成
        1.4.2 引物设计
        1.4.3 反转录-PCR(RT-PCR)
        1.5 BMPR1B蛋白在绵羊血清中的表达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绵羊BMPR1B基因FecB位点的多态性与产羔性状相关性分析
        2.1.1 基因组DNA提取结果
        2.1.2 BMPR1B基因FecB位点扩增结果
        2.1.3 PCR产物测序结果
        2.1.4 BMPR1B基因FecB位点遗传多态性
        2.1.5 BMPR1B基因FecB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
        2.1.6 BMPR1B基因FecB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的关系
        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 BMPR1B基因FecB位点多态性对m RNA二级结构的影响
        2.2.2 BMPR1B基因FecB位点多态性对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2.2.3 BMPR1B基因FecB位点多态性对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影响
        2.3 绵羊血液BMPR1B基因m RNA的表达
        2.3.1 总RNA提取结果
        2.3.2 目的产物RT-PCR扩增的结果
        2.3.3 RT-PCR产物测序结果
        2.4 绵羊血液中BMPR1B蛋白的表达
    3 讨论
        3.1 BMPR1B基因多态性对绵羊繁殖性能的影响
        3.2 绵羊BMPR1B基因的表达
    4 小结
第三章 繁殖周期不同时间和不同年龄母羊血液BMPR1B蛋白变化规律及其与繁殖性能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血样采集
        1.3 血液BMPR1B蛋白含量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标准曲线
        2.2 不同产羔类型绵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
        2.3 发情季节和乏情季节绵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
        2.4 不同年龄绵羊血液中BMPR1B蛋白含量
    3 讨论
        3.1 绵羊不同繁殖力对血液BMPR1B蛋白影响
        3.2 绵羊季节性发情对BMPR1B蛋白的影响
        3.3 绵羊不同年龄BMPR1B蛋白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BMPR1B蛋白与生殖激素互作模式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动物
        1.2 血样采集
        1.3 血液BMPR1B蛋白和生殖激素含量的检测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单羔蒙古羊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天数比较
        2.2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BMPR1B蛋白含量变化规律
        2.3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PROG含量变化规律
        2.4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LH含量变化规律
        2.5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FSH含量变化规律
        2.6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血液中BMPR1B蛋白、PROG、LH和FSH的互作模式
    3 讨论
        3.1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BMPR1B蛋白变化规律
        3.2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PROG变化规律
        3.3 产单羔和产双羔蒙古羊发情周期FSH和LH变化规律
        3.4 BMPR1B蛋白和生殖激素的互作对卵泡发育的调控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1 本研究的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试验仪器及设备
    附录2 绵羊血液RNA提取方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原始卵泡内细胞互作的基因博弈网络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原始卵泡发育的研究现状和数据处理方法
    1.1 原始卵泡的发育
        1.1.1 原始卵泡的形成
        1.1.2 影响原始卵泡发育的主要因素
    1.2 单细胞RNA-seq技术
        1.2.1 单细胞RNA-seq的发展
        1.2.2 单细胞RNA-seq在胚胎发育学的应用
        1.2.3 单细胞RNA-seq的数据分析
    1.3 基因调控网络模型的现状
        1.3.1 构建基因调控网络模型的意义
        1.3.2 常见基因调控网络模型的特点
        1.3.3 基因调控网络的特点
        1.3.4 进化博弈论在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应用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构建原始卵泡内细胞互作的基因博弈网络模型
    2.1 模型概述
        2.1.1 卵泡发育中的博弈
        2.1.2 巢指数
        2.1.3 整合异速生长理论
        2.1.4 整合进化博弈理论
        2.1.5 评估细胞互作模式
    2.2 利用静态数据构建动态基因调控网络
        2.2.1 基因调控网络的总体框架
        2.2.2 降维处理
    2.3 基因调控下的细胞互作网络构建
    2.4 模型计算方法
        2.4.1 细胞互作网络的构建方法
        2.4.2 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方法
    2.5 讨论
    2.6 小结
3 用新模型解析细胞互作及其调控机制
    3.1 数据材料和分析方法
        3.1.1 数据下载和整理
        3.1.2 分析方法
    3.2 细胞互作的计算机模拟
        3.2.1 模拟策略
        3.2.2 模拟结果
    3.3 细胞互作模式的鉴别和分析
        3.3.1 细胞互作曲线的拟合
        3.3.2 细胞互作模式的聚类
        3.3.3 细胞互作模式的分析
    3.4 基因功能模块化和分析
        3.4.1 基因功能模块的划分
        3.4.2 基因功能模块的比较
        3.4.3 基因功能模块的互作
        3.4.4 细胞基于EI的差异
    3.5 模块水平的基因调控网络
        3.5.1 不同类型细胞的网络差异
        3.5.2 不同胎龄细胞的网络差异
    3.6 信号通路介导下的细胞互作
        3.6.1 BMP信号通路介导下的细胞互作
        3.6.2 NOTCH信号通路介导下的细胞互作
        3.6.3 NODAL信号通路介导下的细胞互作
    3.7 卵母细胞间的互作网络
        3.7.1 卵母细胞间互作网络的比较
        3.7.2 卵母细胞间互作网络的特征
    3.8 讨论
    3.9 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4.2.1 开发生育期卵泡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模型
        4.2.2 构建原始卵泡发育的表观遗传网络模型
参考文献
附录A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及其调控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诊治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的研究进展
        1 少弱精子症诱因
        2 中医病名
        3 中医病因病机
        4 中医药治疗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生精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及通路的研究进展
        1 精子发生的三个阶段
        2 生精细胞的增殖
        3 生精细胞的凋亡
        4 生精细胞增殖、凋亡相关蛋白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菟枸助育汤治疗男性不育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菟丝子-枸杞子对生精功能障碍SD大鼠生精功能的影响
        前言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基于SCF/c-kit--PI3K--Bcl-2通路探讨菟丝子-枸杞子调控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机制
        前言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个人简介

(5)褪黑素在绵羊卵巢中的生成及其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卵巢中卵泡及黄体的发育模式
        1 卵泡的发育
        2 卵泡募集、优势化及选择
        3 卵泡的闭锁和退化
        4 黄体的发育及功能
        5 黄体的退化与溶解
    第二章 褪黑素及其相关研究
        1 褪黑素的生物合成
        2 褪黑素的代谢途径
        3 褪黑素的生物学作用
        4 褪黑素受体及信号转导途径
        5 褪黑素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第三章 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研究进展
        1 雌激素
        2 孕酮
    第四章 蛋白质组学在卵巢功能中的研究应用
        1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2 蛋白质组学技术
        3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哺乳动物卵巢功能中的研究应用
        4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第一章 褪黑素合成酶及其膜受体在不同时期周期黄体中的表达模式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P_4及其受体抑制剂RU486 对黄体细胞中MT1和MT2 表达的影响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褪黑素合成酶及其膜受体在不同大小卵泡中卵丘复合体的表达模式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E_2对绵羊卵丘复合体褪黑素的合成及其膜受体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颗粒细胞Lable-free蛋白质组学分析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6)绵羊的卵巢不同发育时期miRNA-mRNA表达谱整合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反刍动物卵巢组织生物学特点及发育过程
        1.1 反刍卵巢组织结构
        1.2 卵巢的功能
        1.3 卵巢发育的调控
    第二章 卵巢发育相关基因转录组学研究进展
        2.1 卵泡发育及排卵相关基因转录组研究进展
        2.2 黄体的形成与退化相关基因转录组
    第三章 卵巢发育相关miRNA研究进展
        3.1 卵泡发育相关miRNA研究进展
        3.2 黄体的形成与退化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小尾寒羊卵巢组织m RNA表达谱分析及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小尾寒羊卵巢组织m RNA-miRNA表达谱联合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oar-miR-432和oar-miR-143 的靶基因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热应激对猪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互作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引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猪卵母细胞的成熟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1 卵母细胞成熟的生物学过程
        2 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因素
        3 卵母细胞成熟的分子调控
        4 热应激对猪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及其机制
    第二章 卵母细胞与卵丘细胞的互作研究进展
        1 卵丘细胞在卵母细胞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2 卵母细胞对卵丘细胞的调节
        3 卵丘-卵母细胞互作的结构基础
        4 热应激对猪卵丘-卵母细胞互作的影响及其机制
    第三章 TZPs和F-actin结构的形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1 TZPS结构的形成和调节
        2 F-actin结构的形成和调节
        3 热应激对F-actin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四章 不同热应激模型对猪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热应激对猪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互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热应激对猪卵丘-卵母细胞间通讯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七章 热应激降低猪卵母细胞质量的缓解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总体讨论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NO/cGMP信号通路在新生和未成熟雌性大鼠卵泡形成和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Abbreviation)
文献综述
    第一章 NO/cGMP信号通路及其调控
        1 NOS基因、蛋白结构、催化机理与功能
        1.1 NOS的基因结构
        1.2 NOS的蛋白结构
        1.3 NOS的催化机理
        1.4 NOS的抑制剂
        2 NO结构
        3 鸟苷酸环化酶(GC)蛋白的类型、结构
        4 环鸟苷酸(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
        5 cGMP相关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s,PDE)结构与抑制剂
        5.1 cGMP相关磷酸二酯酶结构
        5.2 cGMP相关PDE的抑制剂
        6 NO/cGMP信号转导通路
        7 卵巢中NO的生成及NOS的表达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生雌性大鼠卵泡形成与发育特点及其调控机制
        1 新生雌性大鼠卵泡的结构与发育过程
        1.1 卵泡的结构
        1.2 新生雌性大鼠卵泡的发育
        2 哺乳动物原始卵泡的形成、激活与调控
        2.1 哺乳动物原始卵泡的形成
        2.2 原始卵泡的激活
        2.3 原始卵泡激活的调控复杂性
        3 PI3K信号通路
        4 NO/cGMP信号通路
        5 NO/cGMP信号通路与PI3K信号通路的可能关系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细胞自噬与凋亡在新生大鼠卵泡形成和发育中的作用
        1 细胞凋亡与细胞自噬
        1.1 细胞凋亡
        1.2 细胞自噬
        1.3 自噬与凋亡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细胞自噬与凋亡在新生大鼠卵泡发育的中的作用
        3 NO/cGMP信号通路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试验研究
    第一章 细胞特异性表达NOS同工酶以及NO/cGMP信号通路在新生雌性大鼠卵巢中的定位与变化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仪器
        1.3 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新生大鼠卵巢发育组织学观察
        2.2 NOS和sGC蛋白的免疫组化分析
        2.3 NOS活性检测
        2.4 卵巢中NO含量的检测
        2.5 cGMP含量与cGMP相关PDE活性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cGMP相关磷酸二酯酶(PDE)在新生雌性大鼠卵巢中的表达及其变化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剂
        1.3 仪器
        1.4 RT-PCR检测cGMP相关PDEs在新生雌性大鼠卵巢中的表达
        2 结果
        2.1 总RNA的提取
        2.2 RT-PCR结果及半定量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体内研究NOS对新生大鼠卵泡发育的影响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
        1.2 体内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和激活模型的建立
        1.3 组织蛋白的提取和蛋白浓度检测
        1.4 体内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和激活模型评价
        1.5 组织学和形态学评价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组织学与形态学观察
        2.2 新生雌性大鼠体内抑制或激活NOS及其同工酶模型中NOS活性、NO含量检测
        2.3 不同处理组卵泡发育的动力学变化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NOS参与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调节新生大鼠卵泡发育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1.2 体内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和激活模型
        1.3 组织蛋白的提取和蛋白浓度检测
        1.4 免疫组化
        1.5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
        1.6 数据统计析
        2 结果
        2.1 PI3K/PETN/AKT/FoxO3a信号通路蛋白在新生大鼠卵巢中的定位
        2.2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NOS通过细胞自噬和凋亡参与新生雌性大鼠卵泡发育
        摘要
        Abstract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1.2 体内的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和激活模型
        1.3 组织蛋白的提取和蛋白浓度检测
        1.4 免疫组化
        1.5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Caspase-3、LC3B蛋白在新生大鼠卵巢中的定位
        2.2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哺乳动物卵泡发育模式及其调控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的基本模式
    1.1 原始卵泡库的建立
    1.2 卵泡的募集
    1.3 卵泡的选择和优势化
    1.4 卵泡的成熟和排卵
2 卵泡发育的调控机理
    2.1 启动募集的调控
    2.2 周期募集的调控
    2.3 卵泡选择的调控
    2.4 卵泡优势化的调控
        2.4.1 直接途径
        2.4.2 间接途径
    2.5 优势卵泡成熟排卵或闭锁的调控
    2.6 卵巢激素及其它生长因子对卵泡发育的调节
        2.6.1 雌激素
        2.6.2 雄激素
        2.6.3 抑制素
        2.6.4 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
3 卵泡发育的种属特异性
    3.1 单胎动物
    3.2 多胎动物

(10)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dynamic pattern)
    1.1 原始卵泡库的建立
    1.2 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
        1.2.1 卵泡生长发育的卵泡波特征
2 卵泡发生期间的调控
    2.1 促性腺激素作用机理
        2.1.1 受体
        2.1.2 反应系统
        2.1.3 类固醇发生
3 卵泡的调控
    3.1 原始卵泡吸收前的调控
    3.2 卵泡吸收的调控
    3.3 卵泡选择的调控
    3.4 卵泡优势化、退化和排卵的调控
        3.4.1 卵泡优势化的两种假说及调控
        (1)直接途径:
        (2)间接途径:
        3.4.2 优势卵泡退化和排卵的调控
4 结语

四、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及其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 [1]藏绵羊卵巢的组织形态特征及相关因子在不同时期的表达与分布[D]. 郭亚军. 甘肃农业大学, 2021(09)
  • [2]绵羊BMPR1B基因SNP和血液BMPR1B蛋白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研究[D]. 张筱艳. 甘肃农业大学, 2020
  • [3]原始卵泡内细胞互作的基因博弈网络模型[D]. 王茜.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4]补肾生精法治疗少弱精子症及其调控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研究[D]. 管斯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褪黑素在绵羊卵巢中的生成及其调控机制[D]. 肖龙菲.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6]绵羊的卵巢不同发育时期miRNA-mRNA表达谱整合分析研究[D]. 谷博. 吉林农业大学, 2019
  • [7]热应激对猪卵母细胞和卵丘细胞互作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殷超.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8]NO/cGMP信号通路在新生和未成熟雌性大鼠卵泡形成和发育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研究[D]. 张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1(12)
  • [9]哺乳动物卵泡发育模式及其调控机理[J]. 吴延光,于元松,谭景和. 动物学杂志, 2002(06)
  • [10]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J]. 季晋艳,张鸿鸣,邓 峥.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02)

标签:;  ;  ;  ;  ;  

卵泡生长发育的动态模式及其调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