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制爆破拆除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论文文献综述)
叶家明[1](2021)在《超高钢混烟囱倒塌精度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文中提出超高钢筋混凝土烟囱,体积、重量大,爆破拆除的失稳倒塌机理复杂,主要依赖经验公式进行方案设计,烟囱倒塌精度难以保证,拆除爆破的精确性和安全性还有待提高。随着数值模拟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把其应用于拆除爆破行业中。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某超高钢筋混凝土烟囱爆破拆除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烟囱爆破切口关键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并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ANSYS/LS-DYNA软件对钢混烟囱进行了失稳分析和倒塌过程的模拟,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采用材料力学理论和工程爆破理论,分别运用应力破坏准则和弯矩破坏准则,分析、计算了钢混烟囱爆破切口角度和切口高度两个关键参数。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采用ANSYS/LS-DYNA建立了超高烟囱爆破拆除失稳模型,模拟了8种不同爆破切口角度的倒塌效果,对烟囱的下坐速度,前程距离,偏差角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烟囱的爆破切口角度为215°时,其倒塌效果最好,与基于应力破坏理论的计算结果较为吻合。采用ANSYS/LS-DYNA软件,模拟了 180m烟囱爆破切口延期时间误差对其倒塌精度的影响,当爆破切口两侧对应部位延期时间误差为50ms时,筒体的偏转角度扩大3.76倍。对减振土堤以及减振沟的减振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 180m烟囱爆破拆除模型,结果表明,减振土堤以及减振沟对降低烟囱触地振动效果显着,地面质点振动速度峰值降幅最高可达76.1%。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对某120m钢筋混凝土烟囱的爆破方案进行了精细化设计,通过精确计算切口参数,采取堆垒减振土堤、开挖减振沟等安全防护措施,顺利实现了预期爆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理论计算结合数值模拟,对切口参数、倒塌过程、塌落振动效应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对超高钢筋混凝土烟囱的精确控制拆除具有重要意义。图[59]表[14]参[81]
任思建[2](2020)在《复杂环境下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拆除爆破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建筑需要重建,而这些建筑物在进行拆除时,为了减少劳动力、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实现最佳拆除效果等,利用爆破方法则是最好的选择。由于目前一些拟拆除建筑周围环境比较复杂且自身稳定性特别高,其拆除过程难度较大,并且,在设计拆除爆破方案时,往往要求建筑物定向倒塌且不影响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因此设计一个合理的拆除爆破方案至关重要。为了达到此目的,本文以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拆除爆破方式、平衡与倒塌失稳过程。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开展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通过横向对比四种不同的拆除爆破方式,深度分析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条件与爆破切口设计等,从而得到建筑物最佳的拆除爆破方式。(2)理论分析了建筑物的平衡与倒塌失稳过程,通过研究建筑物的重心位置与平衡失稳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爆破方案提供设计依据,由于拟研究建筑物具有特别高的稳定性,拆除爆破前预处理工作较多,因此须对拟拆除建筑物弱化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即降低建筑物拆除爆破前的稳定性)。(3)经过对建筑物周围环境与结构特点的分析最终选用定向倾倒拆除爆破方式,并建立框架-剪力墙结构拆除爆破数值模型。在建立建筑物数值模型过程中,选用SOLID164单元、MATBRITTLEDAMAGE材料模型,将ANSYS/LS-DYNA软件计算出来的d3plot文件导入到LS-PrePost后处理软件,观察建筑物拆除爆破倒塌过程、分析倒塌过程中的应力损伤情况和单元体的位移变化情况等。(4)通过对比数值模拟与实际工程拆除爆破过程得到:数值模拟对框架-剪力墙建筑物拆除爆破过程还原度较高,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模拟和分析建筑物的拆除爆破失稳与倒塌过程是可行的,证明本文建立的数值模型对于稳定性特别高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物的拆除爆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谢先启[3](2019)在《拆除爆破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拆除爆破技术是拆除大型建(构)筑物和大型设备的主要手段,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拆除爆破过程中结构的破坏和失稳机制等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研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种拆除爆破新技术。总结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拆除爆破技术的发展概况,并结合未来市场需求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探讨了拆除爆破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刘璇[4](2019)在《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振动效应初探》文中指出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大幅度提升,大量老旧建筑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同时,当年的城市规划设计逐渐在目前的生活中暴露出不足,大规模工程拆除的需求日益急迫。爆破拆除因其高效、经济、安全性愈发得到业界的认可而成为首选拆除方法。但爆破拆除同样伴随着诸多有害的附加效应,如爆破振动,塌落振动等。本论文通过分析爆破拆除工程实测数据,进行了以下研究并得到了相关结论:(1)介绍了工程爆破拆除过程产生的振动效应的危害。以某群楼爆破拆除工程为例,分析其数据特征,与《爆破安全规程》与《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对比,证明了合理的设计下群楼爆破拆除的安全性与高效性;(2)类比近断层地震研究思路量化塌落振动的方向性效应特征。通过分析倒塌过程中塌落体与地面的碰撞过程,建立了合理的物理、力学、数学模型,将之与地震动常用的断层开裂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二者的相似性;参考国内学者对近断层地震动方向性效应研究思路,得到了塌落振动的方向性效应规律及其量化特征;(3)通过深度学习利用地面振动数据对场地类别进行判断。在PEER数据库中随机选取合理容量的样本,参照场地分类的相关研究成果,训练机器学习分类模型利用台站地震动记录对所在场地类别进行判别,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4)对工程爆破实测数据进行研究,得到NERPH分类标准下C类场地的塌落振动的能量分布特征;通过HHT变换对爆破拆除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分解、重构,利用Hilbert能量边际谱,得到塌落振动的能量密度频谱;为方便工程应用,对频域进行合理划分,并给出塌落振动各频段的能量占比;(5)针对现行《爆破安全规程》中针对塌落振动的安全判据以及其他相关安全判据进行分析,根据其不足并参照塌落振动的能量分布特征,提出了新的安全判据(TEDI)并对其合理性、完备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利用工程爆破实测数据给出了针对C类场地的塌落振动的PGV、频谱、持时与TEDI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于明亮[5](2017)在《框架结构建筑物爆破拆除在不同起爆分区条件下动荷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爆破拆除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城市和矿山建(构)筑物拆除工程中,需拆建筑(构)物从多层到高层,由单一结构到复合型结构,同时需要面对的周边环境也更加复杂苛刻,如由于临近的建(构)筑物允许倒塌的范围小、各种密集的地下管线以及发达的交通线路等。这些苛刻的周边环境条件对控制爆破拆除提出了更高更加精细的要求。本文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框架结构楼房的分类和爆破拆除的倒塌模式和使用较为广泛的临界爆高计算方法,并带入湘乡市原汽车站主楼实测数据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劣;研究了框架结构建(构)筑物倒塌的力学机理和倒塌过程的动力学原理。通过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角度分析研究了框架结构楼房在起爆过程中预留支撑部位和还未起爆部位立柱和梁结构的受力情况,推导出了起爆过程中立柱所受上部结构冲击荷载的动载系数PS,建立了在不同起爆分区条件下预留支撑部位立柱所受最大动荷载的计算公式;结合湘乡市原汽车站主楼爆破拆除工程实例,利用ANSYS/LS-DYNA软件使用SOLID164实体单元建模,设计了6个起爆方案,通过对起爆过程中立柱所受轴力和梁结构所受剪力、弯矩的研究,验证了冲击荷载动载系数PS的大小,并对在不同分区起爆条件下预留支撑部位立柱所受最大动荷载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通过对比工程实践中所拍得的主楼倒塌过程与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的倒塌过程进行对比,二者倒塌情况基本一致,说明数值模拟建模所得数据是可信的,并得到了三角形爆破切口和矩形爆破切口相比更有利于建(构)筑物倾倒的结论。
谢春明[6](2016)在《基于爆炸载荷的框架结构建筑物拆除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爆破拆除技术在城市改扩建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现代社会建筑物结构形状日趋复杂,拆除爆破理论还停留在半经验半理论阶段,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数值模拟技术具有科学性、方便性和经济性等优点,已经成为研究拆除爆破理论的有效辅助方法。爆炸载荷作为拆除爆破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在数值模拟中未得到体现,框架结构作为广泛使用的建筑结构形式,研究爆炸载荷对框架结构建筑物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等效爆炸载荷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爆炸载荷作用下框架结构建筑物拆除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和成果包括:(1)基于建筑物爆破拆除力学模型研究,提出了爆炸载荷作用模型,对爆炸载荷的两种加载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炸药在立柱中的爆炸过程,计算了炮孔壁上峰值压力,并进行了验证。探讨了等效爆炸载荷作用机理,提出了拆除爆破数值模拟中等效爆炸载荷方法的加载方式。(2)开展了爆炸载荷作用下三层等比例小框架爆破拆除模型试验,采用高速拍照设备、锰铜压阻仪和测振仪等设备对框架结构倒塌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爆炸载荷对结构的倒塌过程和最后倒塌姿态有着较大的影响,爆炸载荷引起的爆破振动幅值较大,在建筑物爆破拆除数值模拟研究中需要加载爆炸载荷。(3)针对小框架爆破拆除模型实验,建立了真实爆炸载荷加载和等效爆炸载荷施加两种方法结构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爆炸载荷加载下框架模型的破坏倒塌过程,两种方法中结构的倒塌过程变化较为一致,且最终倒塌姿态也相似。模拟中支撑立柱应变最大值发生时间和幅值相差很小,爆破振动和结构触地振动产生的时间和峰值也较为一致,研究结果验证了等效爆炸载荷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4)通过加载等效爆炸载荷,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厂房结构双向折叠“原地坍塌”爆破拆除过程。数值模拟方法重现了双向折叠“原地坍塌”爆破拆除技术的具体实现过程,研究结果肯定了爆炸载荷对结构爆破拆除过程的影响,同时进一步验证了等效爆炸载荷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开展爆炸载荷作用下框架-核心筒结构爆破拆除数值模拟研究,发现爆炸载荷因素对框架-核心筒结构倒塌过程中的运动姿态影响较小。(5)研究了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的爆破拆除倒塌过程,分析得知结构中存在屈曲约束支撑,使得结构抗侧移刚度较大,结构在倒塌过程中解体效果差,屈曲约束支撑对框架结构的爆破倒塌过程产生了严重不利的影响。尝试对倒V型屈曲约束支撑结构中与顶部横梁连接部位和倒V型结构中间连接部位进行预拆除处理,发现能够明显改善结构倒塌破碎效果。通过对比分析爆炸载荷作用下结构破坏倒塌过程,得出结构中施加爆炸载荷,后排支撑立柱和板破坏的较多,结构触地后破碎效果更好。
王依姣[7](2013)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爆破工程学习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控制爆破拆除技术在我国城市高耸建筑物拆除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爆破拆除工程是一项高度危险性的工作,对于爆破工作人员来说在进行爆破参数选择和方案设计时不能容有任何差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对爆破拆除方案的爆破拆除效果的模拟与评价以及对爆破技术工程人员爆破技术的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爆破拆除的破坏性与危险性,难以为爆破工程的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实地训练环境,本文研究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爆破工程学习系统的构建方法与技术,实现对爆破拆除建筑物对象及其环境的快速构建、爆破拆除方案交互式设计和房屋倒塌过程的三维模拟,有效支持对建筑物的爆破拆除方案的设计与效果的模拟,同时,该系统可以作为学习者对爆破拆除工程技术学习的全新学习平台。为了快速、便捷的构建房屋建筑三维模型,本文基于构件化与参数化技术,利用OpenFlightAPI研究设计了构建房屋建筑的三维建模软件MultiGen Creator的构件插件,实现了构件的三维几何建模以及物理属性的设置,形成了基本的构件库供用户在进行房屋建筑三维建模时使用。经过分析比较,本文选用了得到广泛应用和易于计算的拆除爆破控制理论模型来建立爆破拆除动力学控制模型,为爆破方案的设计与爆破拆除效果模拟奠定理论模型基础。基于Vega研究了交互式与可视化设计爆破拆除方案的技术以及爆破拆除过程三维可视化的技术,利用Vega和VC++6.0设计出了相应的实验系统,实现了对交互式与可视化爆破设计方案设计的有效支持与爆破拆除效果的模拟。
刘龙泉[8](201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拆除的分离式模拟研究》文中提出爆破拆除是二战后兴起的一种应用于拆除行业的特殊方法,现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筑物的拆除工程中,而随着建筑物拆除难度越来越大以及人们对工程的安全管理越来越重视,以往以经验为主的爆破拆除设计方法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要求,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基于这一现状,结合爆破拆除的倒塌模式,针对建筑物拆除倒塌过程进行力学分析,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采用分离式方法对建筑物倒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本研究首先对框架结构的倒塌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改变框架结构材料强度,分析材料强度对倒塌结果的影响;其次针对高层框剪结构整体性强,高宽比小,爆破难度大的特点,对转铰点前移法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转铰点前移法对倒塌后坐的影响。通过多次模拟表明数值模拟的结果是可信的,利用ANSYS/LS-DYNA模拟建筑物倒塌是可行的,而且利用ANSYS/LS-DYNA软件模拟建筑物倒塌过程,使得爆破倒塌过程可预见,结果可预测,能对苛刻条件下的爆破拆除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叶振辉[9](2011)在《高耸(高层)建筑物定向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研究》文中认为烟囱爆破拆除无论是拆除高度还是拆除难度都在日益增大。本文运用动力学原理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烟囱在爆破后余留支撑部的应力模型,分析了切口中性轴的变化规律和决定因素,提出用冲压系数kv来考虑突加载的影响。进而采用共用节点分离式模型,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钢筋混凝土烟囱倒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混凝土和钢筋单元应力-时程曲线的分析,指出共用节点分离式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同时,本文运用力学原理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爆破拆除的倒塌机理,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采用分离式模型对建筑物倒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数值模拟仿真,对比结构处理前后两种情形下各自的倒塌特点,指出预处理是确保整体结构顺利失稳倒塌和充分解体的重要技术措施。最后,通过对混凝土和钢筋单元应力-时程曲线的分析,指出共用节点分离式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研究成果可为日后类似结构的建模和分析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叶洲元,周志华[10](2010)在《建筑物拆除方案选择与实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各种拆除方法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主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周边环境要素来选择拆除施工方案,并针对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对其施工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期指导实践。
二、控制爆破拆除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控制爆破拆除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论文提纲范文)
(1)超高钢混烟囱倒塌精度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爆破拆除及数值模拟研究 |
1.2.2 国外爆破拆除及数值模拟研究 |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2 高耸构筑物关键参数计算及建模方法 |
2.1 高耸构筑物爆破切口大小的计算 |
2.1.1 通过破坏准则计算 |
2.1.2 通过弯矩破坏计算 |
2.2 高耸构筑物爆破切口高度的计算 |
2.2.1 通过结构物重心偏移条件计算 |
2.2.2 通过刚度条件计算 |
2.3 钢混烟囱拆除爆破在ANSYS/LS-DYNA中的实现 |
2.3.1 ANSYS/LS-DYNA模型建立以及求解步骤 |
2.3.2 钢混烟囱模型的选择 |
2.3.3 接触定义 |
2.3.4 模型材料的选择与定义 |
2.3.5 定义爆破切口 |
2.3.6 建模过程中的基本假定 |
2.4 本章小结 |
3 爆破切口角度对钢混烟囱倒塌精度影响数值模拟 |
3.1 工程实例概况 |
3.1.1 周边环境 |
3.1.2 烟囱的基本情况 |
3.1.3 工程的难点 |
3.1.4 爆破切口方案设计 |
3.1.5 烟囱爆破效果 |
3.2 不同爆破切口角度数值模拟 |
3.2.1 烟囱参数计算 |
3.2.2 模拟方案的设计 |
3.2.3 模型的建立 |
3.2.4 烟囱倒塌过程 |
3.2.5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延期时间误差对倒塌精度影响 |
4.1 工程背景 |
4.2 模拟试验方案 |
4.3 模型的建立 |
4.4 烟囱模拟的缺口破坏过程 |
4.5 模拟结果分析 |
4.5.1 钢混烟囱预留支撑部分中性轴右侧单元应力分析 |
4.5.2 钢混烟囱顶部单元Z方向位移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高耸钢混烟囱触地振动数值模拟 |
5.1 触地振动的研究现状 |
5.2 触地振动模拟方案设计 |
5.3 触地振动方案模型的建立 |
5.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工程实例应用 |
6.1 工程概况 |
6.1.1 周围环境 |
6.1.2 建筑物结构 |
6.2 爆破方案 |
6.2.1 工程特点 |
6.2.2 爆破总体方案 |
6.3 爆破参数选择 |
6.3.1 爆破切口的选择 |
6.3.2 爆破参数 |
6.3.3 装药结构 |
6.3.4 起爆网络 |
6.4 爆破安全校核及防护措施 |
6.4.1 爆破振动验算 |
6.4.2 塌落振动校核及防护 |
6.4.3 爆破飞石校核及防护 |
6.4.4 爆破噪声和扬尘控制 |
6.5 烟囱爆破后效果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2)复杂环境下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拆除爆破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数值模拟方法的选择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不同环境下的建筑物拆除爆破方式 |
2.1 定向倾倒方式 |
2.2 折叠爆破拆除方式 |
2.3 横向逐段解体拆除方式 |
2.4 原地塌落拆除方式 |
2.5 本章小结 |
3 建筑物的平衡与失稳 |
3.1 建筑物的平衡与失稳概述 |
3.2 建筑物稳定平衡与拆除失稳分析 |
3.3 建筑物重心位置的确定 |
3.4 建筑物拆除爆破弱化处理 |
3.5 本章小结 |
4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1 建模前的准备工作 |
4.2 建模过程方案规划 |
4.3 模型的前处理 |
4.4 加载与求解 |
4.5 结果后处理与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建筑物拆除爆破数值模拟工程实例 |
5.1 工程实例概况 |
5.2 爆破设计方案 |
5.3 建筑物倒塌过程数值模拟 |
5.4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对比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拆除爆破技术的发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拆除爆破基础理论的发展 |
1.1 钢筋混凝土爆破破坏分析理论 |
1.2 结构局部失稳分析 |
1.3 结构整体失稳分析 |
2 拆除爆破新技术的发展 |
2.1 拆除爆破数值模拟技术 |
2.2 建 (构) 筑物折叠爆破技术 |
2.3 高层楼房空中解体爆破技术 |
2.4 大型桥梁爆破技术 |
2.5 有害效应控制技术 |
3 拆除爆破技术的发展方向 |
3.1 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数值仿真 |
3.2 新型的破坏方式与倒塌模式 |
3.3 安全的爆破器材 |
3.4 智能的施工装备 |
3.5 先进的管理体系 |
(4)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振动效应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爆破拆除国外研究现状 |
1.3 爆破拆除国内研究现状 |
1.4 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方向及内容 |
第二章 建筑物爆破拆除实例分析 |
2.1 引言 |
2.2 建筑物爆破拆除技术原理 |
2.3 建筑物爆破拆除倒塌方式 |
2.4 某学校爆破拆除振动数据分析 |
2.4.1 工程概况及振动监测方案 |
2.4.2 振动测量结果及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塌落振动方向性效应研究 |
3.1 近断层地震方向性效应及衰减研究 |
3.1.1 近断层方向性效应的定义 |
3.1.2 产生方向性效应的原因 |
3.2 爆破塌落振动模型 |
3.3 实测数据分析 |
3.3.1 塌落振动空间分布场的整体特征 |
3.3.2 塌落振动的单点局部特征 |
3.4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塌落振动数据的场地分类方法 |
4.1 深度学习理论 |
4.1.1 深度学习理论的发展 |
4.1.2 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架构 |
4.2 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动台站场地类型区分 |
4.2.1 对训练数据的预处理与池化层 |
4.2.2 针对神经网络的微调整(fine-tune) |
4.3 验证 |
4.4 改进提升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HHT变换的塌落振动信号能量分析 |
5.1 对非平稳信号的时频分析方法 |
5.1.1 小波分析理论 |
5.1.2 小波包分析 |
5.1.3 HHT法 |
5.1.4 小波变换、小波包分析与HHT方法对比 |
5.2 塌落振动信号在不同频段的能量分布 |
5.2.1 对塌落振动能量频谱分布的HHT法应用 |
5.2.2 能量密度 |
5.3 基于时-能密度法的振动安全判据 |
5.3.1 单一振速安全判据 |
5.3.2 速度-频率联合安全判据 |
5.3.3 破坏指数型安全判据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5)框架结构建筑物爆破拆除在不同起爆分区条件下动荷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框架结构建筑物爆破拆除力学机理及失稳判据 |
2.1 框架结构建筑物结构特点及力学计算 |
2.1.1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布置 |
2.1.2 框架结构材料强度参数和梁柱截面参数 |
2.1.3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受力变形特点 |
2.1.4 爆破拆除时对框架结构合理的简化 |
2.2 框架结构建(构)筑物爆破拆除的倒塌模式 |
2.2.1 原地坍塌 |
2.2.2 定向倾倒 |
2.2.3 单向折叠坍塌 |
2.2.4 双向交替折叠坍塌 |
2.2.5 内向折叠坍塌 |
2.2.6 水平向逐段解体 |
2.3 最小爆破切口高度计算 |
2.3.1 经验计算公式 |
2.3.2 上端自由下端固定压杆 |
2.3.3 上下均端固定压杆 |
2.3.4 具有侧向约束的小型钢架 |
2.3.5 阶梯压杆模型 |
2.3.6 工程计算实例 |
2.4 框架结构建筑物倒塌的力学机理 |
2.4.1 爆破缺口形成后的初始阶段 |
2.4.2 切口闭合后后续阶段 |
2.5 框架结构建(构)筑物爆破拆除失稳断裂条件分析 |
2.5.1 单自由度结构体系的运动稳定性 |
2.5.2 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运动稳定性 |
2.5.3 多自由度结构体系的静力稳定性 |
2.5.4 结构承载力极限与稳定性关系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起爆过程中梁柱应力分布衍变分析 |
3.1 整体定向爆破拆除 |
3.2 框架结构楼房爆破后构件承载力静力学计算 |
3.2.1 框架结构楼房各部位承载力计算 |
3.2.2 第一排柱爆破后各结构受力分析 |
3.2.3 第二排柱爆破后各结构受力分析 |
3.3 框架结构楼房爆破后瞬间承载力动力学计算 |
3.3.1 棱柱形混凝土单轴压缩破坏过程 |
3.3.2 冲击荷载 |
3.3.3 预留支撑部位应力模型 |
3.3.4 预留支撑部位受力具体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区条件对建筑物倒塌形态影响的数值模拟 |
4.1 数值模拟的目的 |
4.2 ANSYS/LSDYNA的分析过程 |
4.2.1 前处理 |
4.2.2 求解 |
4.2.3 定义材料模型 |
4.3 模拟方案 |
4.3.1 建模依据 |
4.3.2 模拟方案 |
4.3.3 过程模拟和结果比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实例 |
5.1 工程概况与环境条件 |
5.2 拆除爆破总体方案 |
5.2.1 一次性整体向南边定向倒塌方案 |
5.2.2 主、副楼预切割分体定向倾倒方案 |
5.3 现场倒塌效果与数值模拟对比 |
5.4 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6)基于爆炸载荷的框架结构建筑物拆除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建筑物爆破拆除理论研究现状 |
1.2.2 建筑物爆破拆除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2.3 爆炸载荷下钢筋混凝土结构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建筑物爆破拆除力学模型 |
2.1 结构失稳破坏理论模型 |
2.1.1 爆破切口高度理论模型 |
2.1.2 支撑立柱失稳理论模型 |
2.2 爆炸载荷作用模型 |
2.2.1 炮孔加载 |
2.2.2 等效加载 |
2.3 结构前冲、后坐理论模型 |
2.3.1 结构前冲理论模型 |
2.3.2 结构后坐理论模型 |
2.4 爆破地震模型 |
2.5 结构触地振动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值模拟中爆炸载荷加载的实现 |
3.1 显式动力有限元程序LS-DYNA |
3.2 建筑物爆破拆除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1 钢筋混凝土模型的选择 |
3.2.2 爆破拆除数值模拟几点假设 |
3.2.3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本构模型 |
3.2.4 钢筋和混凝土单元类型选取 |
3.2.5 钢筋和混凝土失效准则 |
3.2.6 接触方式的选择 |
3.3 爆炸载荷加载在模拟中的实现 |
3.3.1 炸药模型加载 |
3.3.2 等效爆炸载荷加载 |
3.4 结构建模计算基本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爆炸载荷作用下三层小框架结构倒塌过程研究 |
4.1 共节点分离式钢筋混凝土模型原理及建模方法 |
4.1.1 共节点分离式钢筋混凝土模型作用原理 |
4.1.2 共节点分离式钢筋混凝土模型建模方法 |
4.2 三层等比例小框架结构爆破拆除倒塌实验研究 |
4.2.1 实验设计 |
4.2.2 爆炸载荷加载的实现 |
4.2.3 实验测试设备 |
4.2.4 实验结果 |
4.3 爆炸载荷作用下框架模型爆破倒塌的数值模拟 |
4.3.1 计算模型 |
4.3.2 材料模型 |
4.3.3 失效控制 |
4.3.4 接触方式 |
4.3.5 约束条件 |
4.4 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分析 |
4.4.1 结构倒塌过程比较分析 |
4.4.2 结构破坏状态比较分析 |
4.4.3 爆破振动和结构触地振动比较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爆炸载荷作用下大型框架厂房和框架-核心筒结构拆除数值模拟 |
5.1 爆炸载荷作用下大型框架厂房结构拆除数值模拟 |
5.1.1 工程概况 |
5.1.2 爆破拆除方案的确定 |
5.1.3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1.4 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分析 |
5.2 爆炸载荷作用下十五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拆除数值模拟 |
5.2.1 工程概况 |
5.2.2 爆破拆除方案的确定 |
5.2.3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5.2.4 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爆炸载荷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拆除数值模拟 |
6.1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设计原理 |
6.2 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结构的爆破拆除数值模拟 |
6.2.1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6.2.2 爆破延时时间 |
6.2.3 混凝土、钢筋和钢板材料模型 |
6.2.4 失效控制 |
6.2.5 接触方式 |
6.3 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分析 |
6.3.1 结构中有、无屈曲约束支撑对比分析 |
6.3.2 屈曲约束支撑预拆除方案对比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爆破工程学习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爆破工程技术教育与实训 |
1.2.1 虚拟现实概述 |
1.2.2 控制爆破拆除技术概述 |
1.2.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爆破工程学习系统教育理论基础 |
1.3 国内外爆破工程模拟与学习系统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爆破工程学习系统概述 |
2.1 方形框架结构建筑物三维模型的构建 |
2.2 爆破拆除动力学模型计算 |
2.3 交互式与可视化爆破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构件的方形框架结构建筑物三维模型的构建 |
3.1 房屋建筑的构件化与参数化技术 |
3.1.1 Multigen Creator 与 OpenFlight API 简介 |
3.1.2 房屋建筑的构件化与参数化方法 |
3.2 插件的设计与开发流程 |
3.3 方形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构件设计 |
3.3.1 墙体构件的设计 |
3.3.2 柱子构件的设计 |
3.3.3 房梁构件的设计 |
3.3.4 楼梯构件的设计 |
3.3.5 屋顶构件的设计 |
3.3.6 楼面构件的设计 |
3.4 方形框架结构建筑物三维图形模型的快速构建使用与测试 |
3.4.1 方形框架结构建筑物平面设计图 |
3.4.2 搭建效果图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爆破动力学控制模型 |
4.1 框架结构楼房拆除爆破设计原理 |
4.2 控制爆破拆除方案 |
4.3 爆破技术参数设计 |
4.3.1 爆破切口的形式 |
4.3.2 爆破切口的高度 h |
4.3.3 爆破药孔参数 |
4.3.4 单孔装药量 G |
4.3.5 爆破安全 |
4.3.6 爆破安全防护 |
4.4 楼房定向倒塌动力学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三维虚拟环境下交互式爆破方案的操作与实施 |
5.1 Vega 简介 |
5.2 爆破参数可视化 |
5.2.1 爆破炮孔钻眼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 |
5.2.2 爆破炮孔间距、排距和排列方式 |
5.3 爆破过程可视化 |
5.3.1 爆破倒塌动力学模型求解 |
5.3.2 楼房坍塌三维模拟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拆除的分离式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爆破失败实例及原因分析 |
1.3.1 爆破失败实例 |
1.3.2 爆破失败原因分析 |
1.4 爆破拆除理论研究 |
1.4.1 爆破拆除原理 |
1.4.2 拆除方式的选择 |
1.4.3 建筑物的弱化处理 |
1.4.4 爆破拆除的危害 |
1.4.5 爆破拆除的复杂性 |
第二章 模拟方法和软件的选择 |
2.1 数值分析方法及相关软件的比较 |
2.1.1 离散元法 |
2.1.2 不连续变形分析法 |
2.1.3 有限元法 |
2.1.4 有限元法软件的选择 |
2.2 模拟方法的选择 |
2.2.1 组合式模型 |
2.2.2 整体式模型 |
2.2.3 分离式模型 |
2.3 模拟参数的选取 |
2.3.1 单元的选取 |
2.3.2 接触类型的选取 |
2.3.3 材料模型的选取 |
第三章 结构的力学分析 |
3.1 钢筋混凝土受压承载力计算 |
3.1.1 轴心受压时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计算 |
3.1.2 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
3.2 结构重心计算 |
3.3 爆破高度的计算 |
第四章 框架结构爆破拆除分离式模拟研究 |
4.1 框架结构爆破研究现状 |
4.2 爆破拆除的影响因素 |
4.3 建模参数的选择 |
4.4 实例模拟 |
4.4.1 工程实例 |
4.4.2 爆破方案 |
4.4.3 钢筋混凝土柱的模型效果图及其命令 |
4.4.4 查看结果并与实际工程相比较 |
4.5 结论 |
第五章 转铰点前移法的模拟分析 |
5.1 力学分析 |
5.1.1 避免竖向裂缝出现 |
5.1.2 转铰点前移对切口高度的影响 |
5.1.3 塑性铰形成 |
5.1.4 支撑柱受力情况 |
5.2 工程实例 |
5.2.1 施工方案 |
5.2.2 工程爆破效果 |
5.2.3 建模方案 |
5.2.4 模拟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高耸(高层)建筑物定向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引言 |
1.1.2 爆破拆除 |
1.1.3 存在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有限元分析原理和ANSYS/LS-DYNA概述 |
2.1 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 |
2.1.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2.1.2 有限元分析的一般步骤 |
2.2 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程序介绍 |
2.2.1 LS-DYNA的发展历程 |
2.2.2 LS-DYNA的功能特点 |
2.3 ANSYS/LS-DYNA算法的基本原理 |
2.3.1 物体运动和变形的物质描述 |
2.3.2 控制方程 |
2.3.2.1 更新拉格朗日格式 |
2.3.2.2 完全拉格朗日格式 |
2.3.3 方程的求解 |
2.3.3.1 显式求解 |
2.3.3.2 隐式求解 |
2.3.4 人工体积粘性和沙漏模态 |
2.3.4.1 人工体积粘性 |
2.3.4.2 沙漏模态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钢筋和混凝土的有限元模型 |
3.1 概述 |
3.2 模型分类 |
3.2.1 分离式模型 |
3.2.2 组合式模型 |
3.2.3 整体式模型 |
3.3 ANSYSY/LS-DYNA中模拟要素的选取 |
3.3.1 单元类型及其选取 |
3.3.2 材料模型及其选用 |
3.3.3 接触类型及其确定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建(构)筑物的拆除爆破 |
4.1 高耸构筑物的特点与爆破拆除方法概述 |
4.2 高耸构筑物的定向倒塌爆破拆除方法 |
4.3 高层建筑物爆破拆除方式的选择 |
4.4 建筑物定向倾倒方式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高耸筒体构筑物定向拆除爆破倒塌过程研究 |
5.1 烟囱拆除爆破的基本原理 |
5.2 钢筋混凝土烟囱拆除爆破的力学模型 |
5.2.1 烟囱切口余留支撑部应力模型 |
5.2.1.1 冲击荷载 |
5.2.1.2 切口支撑部应力模型 |
5.2.2 钢筋混凝土烟囱倾倒的力学模型 |
5.3 模拟实例 |
5.3.1 模型概况 |
5.3.2 建模方法和实现形式 |
5.3.3 有限元模型 |
5.3.4 模型位移和振动速度分析 |
5.3.5 模型切口应力分析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高层结构建筑物定向拆除爆破倒塌过程研究 |
6.1 框架-剪力墙结构倒塌的力学机理 |
6.1.1 爆破切口形成的初始阶段 |
6.1.2 切口闭合后的后续阶段 |
6.2 模拟实例 |
6.2.1 模拟概况 |
6.2.2 有限元模型 |
6.2.3 建模方案 |
6.3 模拟结果 |
6.3.1 结构预处理前后两种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
6.3.2 模型切口应力和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
6.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7.2 不足和展望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控制爆破拆除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物(论文参考文献)
- [1]超高钢混烟囱倒塌精度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D]. 叶家明.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2]复杂环境下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拆除爆破数值模拟研究[D]. 任思建.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3]拆除爆破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谢先启. 爆破, 2019(02)
- [4]建筑物爆破拆除塌落振动效应初探[D]. 刘璇.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9(01)
- [5]框架结构建筑物爆破拆除在不同起爆分区条件下动荷载研究[D]. 于明亮. 湖南科技大学, 2017(07)
- [6]基于爆炸载荷的框架结构建筑物拆除数值模拟研究[D]. 谢春明.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7]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爆破工程学习系统研究[D]. 王依姣.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4)
- [8]钢筋混凝土结构爆破拆除的分离式模拟研究[D]. 刘龙泉. 兰州大学, 2012(09)
- [9]高耸(高层)建筑物定向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研究[D]. 叶振辉. 兰州大学, 2011(10)
- [10]建筑物拆除方案选择与实例分析[J]. 叶洲元,周志华. 山西建筑, 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