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上海世博会标志

2010上海世博会标志

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徽标(论文文献综述)

毛海波[1](2012)在《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文中认为国际展览业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显着的作用。然而,与此同时,国际展会期间的知识产权纠纷亦层出不穷。从实践分析,虽然国际展会涉及的主要知识产权也是诸如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等权利,但国际展会的知识产权纠纷与一般知识产权纠纷存在很大的差异,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及方式亦具有其特殊性。只有明确该种差异性及特殊性,我们才能掌握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为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然而,目前很少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这与国际展览业的蓬勃发展显然不相适应。笔者认为,就国际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而言,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一、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措施。执法措施的特殊性来源于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特殊性。一般而言,国际展会的召开时间很短,往往只有几天。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法院或者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很难及时、准确对发生于展会上的知识产权纠纷完成证据采信及侵权行为认定。因此,时限性对执法部门的挑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鉴于国际展会的聚合性与公开性,展会侵权产生的损害会远远大于一般情况下的侵权行为,而展会一旦结束,侵权产品及侵权人则又难以被查找,权利人无论向侵权行为所在地(国)法院还是向侵权人所在地(国)法院提起诉讼,成本都会很高。因此,只有快速、便捷、有效的执法措施才能遏制侵权,减少损害的发生。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对此予以了详细的分析。此处笔者需强调的是,有些执法措施为国际展会所特有,而有些执法措施则并非如此,执法部门在处理一般的知识产权纠纷时亦会用到该类措施,比如临时禁令制度、证据保全制度等,对此进行梳理以契合国际展会的上述特征极为必要。二、国际展会组织者的义务与责任。制止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侵权仅凭借公权力部门执法显然不够,有时效果也并不理想。鉴于组织者的特殊地位,组织者有义务建立相应的制度遏制展会侵权,防止损害后果的扩大,因此对此进行阐述是本文不可或缺的部分。笔者首先介绍了一些着名国际展会组织者制定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由此归纳出组织者可通过登记、备案制度,快速、有效的处理制度,制裁制度等实现对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此情形下,本文根据法律的基本规则以及组织者的实际情况,深入探究了在参展商从事侵权行为时,组织者是否需承担法律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责任的问题,提出组织者对参展商于展会的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注意义务,在违反该义务时根据具体情形需承担相应的间接侵权法律责任:替代责任、帮助侵权责任。这亦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三、对参展商在国际展会上的展出、演示等行为进行法律定性。本文的另一创新点在于深入探讨了参展商在未经专利权人同意前提下展出专利产品、演示专利方法等行为的法律性质,对当前普遍认为的参展商展出、演示等行为必然构成专利侵权的观点提出质疑。从实践分析,参展商上述行为的主要讨论点在于其是否构成侵权“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行为。笔者认为,首先,专利法上的“使用”一词具有特殊的含义,即行为人必须利用具有权利要求所述技术特征的专利产品,使其技术功能得到了应用。1因此,无论是参展商的展出行为还是演示行为,必须符合上述特点,才能认定其构成“使用”侵权;其次,我国当前的学者观点以及司法实践基本上将参展商未经许可于展会上展示他人享有专利权的产品认定为许诺销售侵权。笔者认为,该种观点有失偏颇,许诺销售侵权制度的本意是遏制他人即将对侵权产品或者方法予以在知识产权保护国进行销售的行为,然而参展商的某些行为如仅对研发成果予以展示、并不准备在国际展会所在国予以销售等显然不应归属于该范畴,将参展商未经许可的所有展出或者演示行为皆认定为许诺销售行为是不正确的;最后,笔者提出,不能因参展商未经知识产权人允许与他人签订相应销售专利产品的订单或者合同就认定其构成销售侵权,“销售”应具有实际履行的含义。因此,只有双方当事人实际履行上述合同才能将参展商的行为界定为销售侵权行为。四、国际展会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展会标志的知识产权研究目前在理论上基本处于空白,而其系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其进行侵犯的情形亦时有发生,构建对其进行保护的法律规则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展会标志的法律属性,借鉴国外立法,提出国际展会标志应被认定为商业标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具体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五、建构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模式。从类型化区分,国际展会分为境外的展会与境内召开的国际展会,因此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探讨也应当分为两个方面。我国企业出境参展非常频繁,也多次陷入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显然势在必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无疑将我国举办国际展会推向一个全新的层次,在清醒认识到我国就国际展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措施的优点及缺点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也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此处笔者需提及的是,正如有些执法措施并非专门针对国际展会设计一样,本文论述的一些制度国内展会也存在,且有时这些制度同时适用于国内展会与国际展会,但本文论述的立足点在于国际展会。正是由于我国的企业参加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国际展会产生了大量知识产权纠纷,被该国的执法部门采取各种措施而又缺乏应对的方法;正是由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由此引发了如何妥善处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探讨,才促使了本文的形成。诚然,德国等国家的临时禁令等执法措施显然并非专门针对中国企业所设置,但对中国企业而言,其系在国际展会上遭受了上述措施;就外国人在我国参加国际展会产生纠纷而言,我国的执法措施亦然。因此本文才在展会上套用了“国际”二字。

叶赟葆[2](2011)在《世博会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以隐性市场行为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世博会赞助合作和标志特许经营计划为世博会的举办提供资金支持,未取得标志许可使用权的企业未经许可使用世博会标志,可能被认定为侵犯了世博会标志知识产权的隐性市场行为。上海世博会依据《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条例》、《世界博览会标志保护办法》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对世博会标志进行保护,对隐性市场行为进行规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隐性市场行为"商业目的"的判断可借鉴美国的经验,以"营利目的"、"在特定商品或服务上"、"广告宣传"进行判断,还要考虑对赞助合作关系混淆的可能性;对近似标志的使用要区分情形适用不同的法律依据进行规制;对隐性市场行为的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利益失衡。

刘红[3](2011)在《非商业性大型活动反隐性市场的策略与方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反隐性市场的实践与反思》文中研究说明隐性市场是伴随着大型体育赛事的扩张而发展起来的,其大多针对商业性较强的竞技体育活动而产生的市场营销活动而言。但随着非商业性大型活动也逐步采用商业开发和品牌赞助策略,隐性市场行为也逐渐将触角伸入到这些活动中。2010年上海举办了非商业性质的世界博览会并获得巨大的成功,其对隐性市场的监管和控制思路值得我们借鉴。由于其非商业性质,上海世博会的筹备和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一起宣传本届世博会,提升社会公众对世博会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参观世博会的兴趣和热情。本届世博会虽然引入了大规模的商业开发计划和品牌赞助体系,解决了一部分的资金来源,但同时隐性市场也相应诞生。世博会组织者需要在保护世博会赞助商的权益、维护世博会的品牌价值与借助社会力量宣传世博会、扩大世博会的影响力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使得既能够保证世博会的理念和内涵能传递到公众,又要限制和防范隐性市场的产生和蔓延,维护世博会的整体形象。虽然在商业化环境中隐性市场暂时无法完全杜绝,但在不能够完全有效地控制隐形市场而导致诸多问题出现的情况下,对隐性市场行为进行疏堵结合、借助法律和行政措施进行监管和治理,效果反而会更实际,并有着客观实施的条件。

李倩仪[4](2011)在《大型节事活动举办城市的城市品牌传播策略研究 ——以上海世博会为研究样本》文中认为大型节事活动具有时间跨度长、传播面广、受众国际化、影响广泛而深远等特征,随着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国内城市主办的大型活动也在不断增多,利用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大型节事活动传播举办城市的形象与品牌,在近几年里成为热潮。本文立足于这一研究背景,以上海世博会为研究案例,从横向(传播要素)和纵向(时间轴)这两个维度切入,分析上海是如何利用世博会传播上海城市品牌的。本文不但关注上海世博的传播策略,更以城市品牌要素体系为理论支撑,研究上海世博在传播策略当中如何体现城市品牌的每个要素,以及通过什么方式体现。同时,本研究不仅关注上海世博的国内传播效果,还着重分析其国际传播效果,通过对国外媒体、受众的分析,考察上海世博向国际社会传播上海城市品牌的策略与效果。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取内容分析法、样本研究法、定量分析法等方法,并通过量化对比与分析,提出关于大型节事活动举办城市的城市品牌传播策略的反思,以期对今后类似活动的举办城市提供理论和思路上的启发。

潘慧慧[5](2011)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的演绎及审美表达》文中研究指明世界博览会是一项拥有150多年深远历史的世界性展览盛会。2001年12月3日上海以54票对34票击败韩国丽水,成功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成功是多因素的综合。其中最关键的是上海确立了一个精彩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世博会近150年的历史中以“城市”这个概念为主题尚属首次。世博会的主题是评价一届世博会成功与否的重要参考标准,同时也是贯穿世博会筹备、展出、后续工作的依据和主线。该如何向全世界表达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世博会主题,对于办好上海世博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届世博会的主题是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和艺术个性的集中体现。随着世博会的发展,现代世博会的主题选择所延伸出的视觉形象呈现已渐变成一种独具特色的美学现象。本文通过对本届上海世博会主题中蕴含的美学元素进行分析,总结世博精神的美学价值,对上海世博会城市主题的演绎和审美表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是本文一以贯之的写作思路。本文以美学视角作为切入点,试图对本届上海世博会主题蕴含的美学内涵进行例证分析,进一步探讨符号与建筑、美学与自然、哲学与人的关系。通过对上海世博会主题集中体现出的审美文化进行形象的分析与表达,使人们了解中国、了解上海、了解世博会、了解城市主题,更加重视审美在世博会主题演绎中的重要性。在21世纪继北京奥运会之后的第二大盛会——上海世博会其主题演绎和审美表达的成功展现,使我们认识到:融入艺术审美的方式在世博会中表达中国文化、国家形象、民族精神具有多么深远的影响力。整篇论文共分为五大章节:导言简要说明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及审美表达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和创新内容。第一章介绍世博会主题的产生、发展及世博会主题体系的形成历史,对历届世博会主题进行简要分类汇总回顾,阐释本届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体系的相关背景。第二章对上海世博会主题的诞生过程及城市主题的美学理念演绎进行分析,归纳出上海世博会主题体现出的审美意义和哲学意味。第三章作为整篇论文的重点章节进一步分析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演绎和审美表达,强调世博会会徽、吉祥物、展馆等载体对主题表达的解读。第四章介绍本届上海网上世博会的创举,通过对网上世博会视觉形象传播的研究更进一步拓展此次世博会的主题演绎和审美表达内容。全文结合哲学、符号学、建筑学、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理论,重点从美学角度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和审美表达的形式及内涵进行阐释。本文是对世博会主题进行有限的美学视角分析,期望能对丰富当代美学、建筑学、传播学理论和扩展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

何珍[6](2011)在《城市营销研究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举办以来,历经150余年的传承与发展,世博会已经被人们誉为世界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它不仅是展示现代文明新理念、新观点和新技术的场所,而且是主办国城市提高其国际地位和声望的一种营销工具和手段。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不仅将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中国,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上海乃至中国的国际地位。作为北京奥运之后中国的又一项大事,世博会的成功经验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政府作为世博会的组织者和营销者,其战略规划和推广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海世博会能否成功举办。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很少有专门系统探讨政府如何利用重大活动开展城市营销的文章。因此,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对我国政府更好的开展城市营销有所帮助。全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部分,详细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由论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构成,是城市营销的理论基础部分,提出了城市营销者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公共管理理论对城市营销者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由论文的第四章和第五章组成,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上海世博会进行了个案研究,系统阐述了政府实施城市营销的战略规划和推广策略。希望通过本章的分析,能为各个城市政府更好的开展城市营销有所帮助。

孟红[7](2010)在《世博会举办权花落上海的前前后后》文中认为世博会是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百年盛会。自1999年上海决定代表中国申请承办2010年世博会以来,中国人民的热情和决心、中国市场的魅力和前景,打动和吸引了全世界。2002年12月3日,中国成功取得举办权,这是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本文钩沉了一个世纪前中国就希望举办世博会的历史,以及新中国能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成功"申博"的原因。读者不妨随本文再一次感受"申博"路上艰辛且精彩的过程

胡志刚[8](2010)在《把世博会带回家了》文中提出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了,世界的目光关注着上海。已有159年历史的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世博会,走向了中国时代!终于把世博会带回家了!我站在上海世博园区的制高点——69米高的中国馆内,面向南面,是世博会的正大门,巨大的人流,怀着对未来世界的憧憬,正涌向园内,"不出国门,看遍世界"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周汉民[9](2010)在《上海世博会与城市法治化》文中指出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但同时它也带来了社会矛盾突出、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法治来解决。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工作始终以法治为先导,秉承"依法办博"的理念制定各种制度、政策,以世博会为契机、推动上海乃至全国的城市法治建设。

孟红[10](2010)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权申办始末》文中认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备受瞩目,申办世博会,是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快速提升的历史必然,也是飞速进步的当代中国敞开胸怀、积极致力于世界各国交流合作和国际展览事业发展的一项多赢选择。自1999年上海决定代表中国申请

二、2010年上海世博会徽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10年上海世博会徽标(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问题的产生与选题的意义
    二、 资料来源与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
    四、 结构安排
第一章 国际展会知识产权基本理论
    第一节 展会的基本概述
        一、 展会的定义
        二、 展会的基本分类
        三、 国际展会的界定
    第二节 知识产权的基本概述
        一、 知识产权的概念
        二、 知识产权的范围
    第三节 国际展会与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一、 国际展会促使国际知识产权公约的产生
        二、 对世界博览会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法律规范
        三、 各国国内法对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四节 国际展会知识产权属性
        一、 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类型
        二、 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际展会知识产权执法措施
    第一节 民事执法措施
        一、 知识产权人的私力救济
        二、 知识产权人的公力救济
    第二节 行政执法措施
        一、 对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予以行政保护的方式
        二、 海关于国际展会执法的国际法渊源
        三、 有关国家海关于国际展会的行政执法
        四、 国际展会海关执法的特殊规则:香港的“快速行动计划”
    第三节 刑事执法措施
        一、 国际展会刑事执法措施介绍
        二、 国际展会刑事执法措施特点
        三、 刑事执法的新动向:《反假冒贸易协定》对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第四节 国际展会知识产权执法替代措施
        一、 意大利国际展会特定执法方案:“知识和工业产权服务规定”
        二、 瑞士巴塞尔国际钟表和珠宝展的特殊执法措施:专家组裁决
        三、 对替代性执法措施的评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展会主体的行为定性与责任探讨
    第一节 国际展会组织者的积极作为
        一、 国际展览业协会“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建议”
        二、 着名国际展会组织者制定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三、 组织者保护展会知识产权措施的作用
        四、 组织者保护国际展会知识产权措施的完善
    第二节 展会组织者就参展商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
        一、 国际展会组织者的注意义务
        二、 组织者违反注意义务产生的间接侵权责任
        三、 组织者因对参展商的“指使”产生的间接侵权责任:替代责任
        四、 组织者因对参展商的“协助”产生的间接侵权责任:帮助责任
    第三节 参展商于国际展会上的专利侵权行为探究
        一、 侵害专利专有权的规则
        二、 参展商于国际展会上的行为模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展会特殊知识产权:展会标志
    第一节 展会标志的法律属性
        一、 展会标志的定义
        二、 展会标志的特征
        三、 展会标志的定性:商业标识(Commercial signs)
    第二节 国际展会标志保护的典型立法
        一、 德国
        二、 日本
        三、 美国
    第三节 我国国际展会标志保护现状
        一、 我国国际展会标志的受侵害情形
        二、 我国对展会标志的保护依据
    第四节 完善我国展会标志保护的建议
        一、 展会标志权的取得
        二、 对展会标志权的异议制度
        三、 侵权的具体形态
        四、 展会标志的保护期限
        五、 展会标志权的使用许可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就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作为
    第一节 我国对境外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应对
        一、 参展企业预防与妥善处理国际展会知识产权纠纷的对策
        二、 组展单位的举措
        三、 我国政府的措施
    第二节 我国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一、 我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措施
        二、 我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措施
    第三节 我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
        一、 以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形式制定《展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
        二、 完善《办法》的规则,统一纳入《展会知识产权保护规定》
        三、 完善展会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具体措施
        四、 衔接展会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3)非商业性大型活动反隐性市场的策略与方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反隐性市场的实践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 、 隐性市场的概念与界定
    (一) 隐性市场的概念
    (二) 隐性市场的起源
    (三) 隐性市场的发展及其特点
        1. 以营利性为主要目的
        2. 蓄意和有计划性
        3. 间接制造影响
        4. 具有隐藏性和时效性, 这是隐性市场行为最典型的特点
        5. 损害的主体较广
    (四) 上海世博会隐性市场的界定
二 、 上海世博会反隐性市场行为的实践与反思
    (一) 上海世博会自身的特点增加了反隐性市场的难度
        1. 非商业性
        2. 参展方多元化
        3. 活动周期长
        4. 世博会自身需要推广
        5. 世博会现场面积大
    (二) 上海世博会市场开发与体系化品牌赞助活动的引入, 客观上要求世博会组织者提升反隐性市场的监管力度和监管标准
        1. 世博会市场开发计划给予更多企业参与世博会的机遇
        2. 品牌赞助体系的建立, 既保护了官方赞助企业的权益, 但也与前期市场开发计划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
    (三) 上海世博会对隐性市场的界定更加严格
    (四) 上海世博会反隐性市场的体系化监管实践
        1. 法律法规的设立
        2. 工作机制及团队的设立
        3. 上海世博会反隐性市场的防范措施
        (1) 内部防范措施
        (2) 外部防范措施
        4. 上海世博会隐性市场行为事件的处理措施
        (1) 处理隐性市场的法律依据
        (2) 处理隐性市场的原则和方法
三 、 大型活动反隐性市场的策略与思考
    (一) 反隐性市场措施与公共利益考虑需达成平衡
    (二) 通过有效的立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三) 通过有效的前期防范阻止隐性市场行为的产生
        1. 在大型活动组织者内部需对隐性市场的防范建立统一的认识
        2. 在反隐性市场团队建设上要保证整体性
    (四) 借助行政手段限制现有法律和法规保护之外的隐性市场行为
    (五) 通过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制约隐性市场行为
    (六) 通过商业运作阻止隐性市场的渗透
    (七) 通过法律和行政执法打击、威慑隐性市场行为
四 、 结 论

(4)大型节事活动举办城市的城市品牌传播策略研究 ——以上海世博会为研究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以城市品牌为视角关注大型节事传播的研究文献
        1.2.2 关于上海世博会的相关研究文献
    1.3 本文研究的问题和基本思路
    1.4 本文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1.4.1 本文的学术价值
        1.4.2 本文的应用价值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大型节事活动
        2.1.1 节事活动的概念由来及分类
        2.1.2 大型节事活动的内涵界定
        2.1.3 在城市品牌传播视野下的大型节事活动的特征
    2.2 城市品牌
        2.2.1 城市品牌的概念
        2.2.2 城市品牌系统的要素
    2.3 大型节事活动与城市品牌的关系
        2.3.1 城市品牌对大型节事活动的影响
        2.3.2 大型节事活动对城市品牌的作用
3. 世博会及上海城市品牌的要素特征分析
    3.1 世博会的节事特征
        3.1.1 世博会的节事特征
        3.1.2 城市品牌传播视野下的世博会节事特征
    3.2 上海城市品牌的要素特征
        3.2.1 上海城市品牌的基本要素特征
        3.2.2 上海城市品牌的定位与规划现状
4. 上海世博对上海城市品牌传播的策略分析
    4.1 上海世博对上海城市品牌传播的五个阶段
        4.1.1 五阶段的划分
        4.1.2 上海世博对上海城市品牌传播的五要素
    4.2 申办阶段:上海世博对上海城市品牌传播的策略分析
        4.2.1 传播渠道的利用——双管齐下
        4.2.2 传播策略总结与效果分析
    4.3 前期筹备阶段:上海世博对上海城市品牌传播的策略分析
        4.3.1 传播内容——上海城市品牌的象征符号
        4.3.2 传播渠道——走向多样化
        4.3.3 传播策略总结与效果分析
    4.4 集中式宣传阶段:上海世博对上海城市品牌传播的策略分析
        4.4.1 传播渠道——多渠道、全方位整合
        4.4.2 传播策略总结与效果分析
    4.5 举办阶段:上海世博对上海城市品牌传播的策略分析
        4.5.1 传播渠道——密集式爆发
        4.5.2 传播策略总结与效果分析
    4.6 后世博阶段:上海世博对上海城市品牌传播的策略分析
        4.6.1 传播渠道——总量收缩
        4.6.2 传播策略总结分析
5. 总结与反思
    5.1 上海世博对上海城市品牌传播策略的总结
        5.1.1 传播者
        5.1.2 受众
        5.1.3 传播渠道
        5.1.4 传播内容
        5.1.5 传播效果
    5.2 对上海城市品牌传播策略的反思
        5.2.1 缺乏对城市品牌核心价值的识别与提炼
        5.2.2 五阶段的传播缺乏延续性
        5.2.3 城市品牌传播主体需要更多元化
    5.3 未来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5)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的演绎及审美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创新内容和目标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世博会主题演绎体系的形成
    一、世博会主题演绎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一) 早期世博会分类体系及世博主题的产生
        (二) 主题体系和分类体系并存
        (三) 世博会主题体系的确立与发展
    二、世博会主题回顾
        (一) 第一阶段:1851 年至1933 年——炫耀科技繁荣
        (二) 第二阶段:1935 年至1970 年——关注人文与和平
        (三) 第三阶段:1970 年至20 世纪后期——人与自然
        (四) 第四阶段:21 世纪——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第二章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诞生始末
    一、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确立
        (一) 总结主题遴选原则,优选6 个主题
        (二) 确定主题关键词,形成3 个主题
        (三) 精雕细琢,主题浮出水面
        (四) 思想插上翅膀,中文主题落定
    二、上海世博会“城市”主题的理念演绎
        (一) 副主题的深化
        (二) 主题的拓展
        1. “城市”主题的美学理念演绎
        2. 城市美学概念阐释
        3. 城市美学的发展
        (三) 上海世博会:走向平衡的城市美学
第三章 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及审美表达
    一、视觉符号呈现——会徽与吉祥物
        (一) 会徽的审美设计
        1. 符号性
        2. 民族性
        (二) 吉祥物的审美表现
    二、展示载体应用——场馆
        (一) 主题解读
        1. 城市与自然
        2.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3. 城市内在和谐
        4. 城市发展与未来
        5. 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二) 艺术审美
        1. 体现技术美学的建筑
        2. 体现新地方主义美学的建筑
        3. 体现生态美学的建筑
    三、核心元素表达——中国馆
    四、审美共识体现——城市最佳实践区
第四章 永不落幕的网上世博会主题形象传播
    一、网上世博会的视觉形象
        (一) 视觉形象概念
        (二) 视觉形象内容
    二、网上世博会的视觉形象构建
        (一) 世博会官方网站,让传播更集中
        (二) 世博会合作门户网站,让传播更有效
        (三) 世博会合作其他网站,让传播更广泛
    三、网上世博会的视觉形象传播
        (一) 网上世博会视觉形象的传播
        1. 传播主体
        2. 传播内容
        3. 传播媒介
        (二) 网上世博会的传播效用
        1. 告知效用
        2. 传播效用
        3. 形象建立效用
        4. 产业打造效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城市营销研究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选题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城市营销理论的研究现状
        1.2.1 城市营销的发展阶段
        1.2.2 国外城市营销研究现状
        1.2.3 国内城市营销理论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观点结论及创新之处
        1.4.1 主要观点结论
        1.4.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城市营销的基本理论
    2.1 城市营销的内涵
    2.2 城市营销的主客体
        2.2.1 城市营销的主体
        2.2.2 城市营销的客体
    2.3 城市营销的特征
    2.4 城市营销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政府实施城市营销的理论指导
    3.1 公共产品理论
    3.2 公共选择理论
    3.3 政府再造理论
    3.4 政府治理理论
第四章 政府实施城市营销的战略规划和推广策略
    4.1 政府实施城市营销的战略规划
        4.1.1 战略目标的确定
        4.1.2 组织构建
        4.1.3 品牌战略
        4.1.4 协同策略
    4.2 政府实施城市营销的推广策略
        4.2.1 广告策略与方法
        4.2.2 新闻发布会
        4.2.3 节事活动
        4.2.4 公关策略
        4.2.5 城市旅游推广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上海世博会城市营销战略规划的构建
        5.1.1 世博会的战略目标及任务
        5.1.2 世博会的组织构建
        5.1.3 世博会品牌战略
        5.1.4 世博会的协同策略
    5.2 上海世博会城市营销推广策略
        5.2.1 世博会广告策略
        5.2.2 世博会的媒体推介
        5.2.3 世博会节事活动
        5.2.4 世博会公关策略
        5.2.5 世博会旅游推广
    5.3 总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9)上海世博会与城市法治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市法治化是当代人类法治文明的重要形式
    (一) 城市化是人类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二) 城市化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三) 城市化对法治化提出迫切诉求
二、上海世博会的筹办工作始终以法治为先导
    (一) 编制国际法律文件, 完善规则框架
        1.编制《注册报告》, 正式完成世博会的申办程序
        2.编制《一般规章》和《特殊规章》, 构筑组织者与参展者的行为准则
    (二) 制定特殊政策, 便利参展办展
        1.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2. 参展者主体登记政策
        3.税收优惠政策
        4.货物通关政策
        5.检验检疫政策
        6.宣传品进境和分销政策
    (三) 依法维护权益, 营造良好环境
三、上海世博会推动城市法治化
    (一) 举办世博会推动城市立法
    (二) 举办世博会完善城市治理
    (三) 举办世博会提升市民法律素质

(10)上海世博会举办权申办始末(论文提纲范文)

酝酿已久的“世博情缘”
众志成城全力申办
惊心动魄的“决战”时刻
佳音尽传举国欢庆

四、2010年上海世博会徽标(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 毛海波. 华东政法大学, 2012(11)
  • [2]世博会标志的知识产权保护——以隐性市场行为为视角[J]. 叶赟葆. 知识产权法研究, 2011(02)
  • [3]非商业性大型活动反隐性市场的策略与方法——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反隐性市场的实践与反思[J]. 刘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4]大型节事活动举办城市的城市品牌传播策略研究 ——以上海世博会为研究样本[D]. 李倩仪. 浙江大学, 2011(12)
  • [5]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的演绎及审美表达[D]. 潘慧慧. 中南民族大学, 2011(07)
  • [6]城市营销研究 ——以上海世博会为例[D]. 何珍. 华东政法大学, 2011(11)
  • [7]世博会举办权花落上海的前前后后[J]. 孟红. 文史春秋, 2010(05)
  • [8]把世博会带回家了[J]. 胡志刚. 东方剑, 2010(05)
  • [9]上海世博会与城市法治化[J]. 周汉民. 法学杂志, 2010(04)
  • [10]上海世博会举办权申办始末[J]. 孟红. 党史纵横, 2010(04)

标签:;  ;  ;  ;  ;  

2010上海世博会标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