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美国财务造假事件看我国会计行业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谭孟林[1](2021)在《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研究》文中提出
王梦鸽[2](2021)在《中概股企业跨境证券监管研究 ——以瑞幸咖啡事件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古越[3](2021)在《新零售企业财务舞弊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财务舞弊对资本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具有重大威胁,不仅严重损害了公司与机构监管者、市场投资人之间的信任,也削弱了资本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核心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的财务造假案例层出不穷,对投资者和企业的利益造成巨大伤害。财务舞弊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我国实现跨境上市的企业因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革新而逐渐增加,财务舞弊案件也有增多的迹象。而且呈现出舞弊金额越来越大、手段越来越隐蔽、高管层参与舞弊的比例增加等新的特点。鉴于此,通过案例研究,对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和原因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意见和防范措施是重要且有意义的研究。随着零售行业的发展,“新零售”概念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传统零售业进行转型升级,通过线上销售、线下服务的模式提高卖家的服务质量,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但因为新零售模式具有其特殊性,复杂繁琐的产业链导致其具有舞弊风险高,舞弊不易被发现等特点。瑞幸咖啡2020年2月被浑水公司爆出财务舞弊,4月2日公司官方发布公告承认财务舞弊造假,宣告停牌两个月后从美国纳斯达克退市。22亿的财务造假爆出后导致的股价暴跌对社会以及广大债权人和投资者均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中概股公司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是财务舞弊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的典型案件。鉴于此,通过瑞幸咖啡财务舞弊案例研究,对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和原因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和防范措施是重要且有意义的研究。本文在对财务舞弊以及新零售相关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新零售企业的模式及发展趋势及财务状况特征。以GONE理论为框架,分析新零售企业舞弊的成本收益及影响因素的框架,进一步对瑞幸咖啡财务舞弊动因、舞弊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企业、市场和监管三个层面提出了互联网企业财务舞弊治理的对策建议。
刘红雅[4](2021)在《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对中概股跨境监管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概念股(简称“中概股”)是指经营主体在中国境内但上市地点不在中国境内的中国股票的统称。本文“中概股”特指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自2010年中概股问题频发大多源于财务造假,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于中概股的投资信心。瑞幸咖啡财务造假问题暴露最大也最典型的例子,同时也揭示了中概股跨境监管中存在的主要,并对中概股跨境监管产生了显着显着影响。本文深入探讨我国在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方式、动因和后果及其对跨境监管的影响,对完善中概股跨境监管、促进中概股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财务造假与跨境监管的有关文献,并阐述了相关的理论依据。从总体上分析了中概股状况和跨境监管现状。深入分析了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方式、动因及后果,重点分析了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对跨境监管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中概股跨境监管的对策建议。研究显示: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对国内监管的影响表现在瑞幸咖啡成为新《证券法》下“长臂管辖原则”的首个适用者;加快促进注册制的实施,健全证券市场运行机制;国内资本市场监管趋严。对国外监管的影响是强化了投资者的监管意识;国外资本市场趋势,不利于中概股企业上市,也不利于中美间跨境合作。对国内外合作监管的影响体现在中外加强了沟通与交流,初步达成了合作监管的初步意向,合作监管对上市企业内部治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中概股财务造假的成因是多元的,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具有代表性和特殊性,财务造假事件频发对中概股跨境监管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中概股跨境监管的现状,并针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所揭示的中概股跨境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善跨境监管与合作,促进中概股企业更好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第二,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第三,加强我国行业自律协会在证券监管中的力度;第四,加强中国境内对中概股企业的监管;第五,加强跨境监管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有效的跨境监管协作机制。
李楠[5](2021)在《中概股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文中提出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一直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2020年,我国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瑞幸咖啡因存在涉案金额高达21.2亿元的财务造假行为而被强制退市。本文关注中概股公司的财务造假现象,选取瑞幸咖啡事件为研究案例从手段、动因和影响等方面深入分析其财务造假行为。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对证券监管部门而言,有利于其转变对中概股公司的监管方式并提高监管效率;对审计人员而言,有助于提升其执业素养和独立性水平;对公司自身而言,能够督促其恪守职业道德并严守道德底线。首先,针对中概股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主要从行业分布、股票市场分布、财务造假年度分布、财务造假金额分布和财务造假类型与手段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其次,针对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从手段、动因和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在财务造假手段方面,瑞幸咖啡主要采取了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广告费用和伪造关联方交易的手段进行造假。在财务造假动因方面,基于GONE理论分别从原始性动因(贪婪因子)、压力性动因(需要因子)、内源性动因(机会因子)和外源性动因(暴露因子)四个角度进行研究。其中贪婪因子主要体现为大股东诚信品质缺失和管理层职业道德低下;需要因子体现在商业模式欠佳、规避退市风险和满足融资需求三方面;机会因子主要表现为股权集中度高和内部控制薄弱;暴露因子则体现在VIE架构存在监管漏洞和中概股公司跨境监管难。在财务造假影响方面,主要从市场反应、公司治理的和公司经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市场反应的影响方面,财务造假使瑞幸咖啡的超额收益率在70%的交易日中呈现负值且累计超额收益率的降幅较大,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方面,财务造假引发了瑞幸咖啡的控制权之争,对公司的声誉和稳定性造成了不良后果;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方面,财务造假倒逼瑞幸咖啡转变原有的经营方式,采取战略调整、缩减门店规模的经营策略。最后,案例的启示在于从监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治理中概股公司财务造假的对策。就监管部门而言,应完善中概股公司境内监管体系并加强对中概股公司的境内日常监管;就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应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并不断提高审计执业质量;就公司自身而言,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加强公司职业道德建设、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并完善公司内部控制。
王一超[6](2021)在《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资本市场日趋自由化,为了满足本国企业对跨国资本的需求,许多国家纷纷打开国门。中国企业也顺势而为,不仅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以及进行跨国并购等各种资本运作,部分企业还选择到境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中概股上市公司在增强境外市场活力及公司自身融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跨境会计监管的复杂程度,研究中概股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保障国际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和促进中概股上市公司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20年4月“爆雷”的瑞幸咖啡事件暴露出跨境会计监管面临的新难题,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再次凸显。本文以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为例,主要运用归纳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对中概股上市的动因和面临的主要监管环境进行分析;继之,考虑到中概股上市公司中在美上市的数量众多,出现问题较为频繁,且在政治、经济体制上与中国差异大,因此从理论上分析在美上市中概股公司跨境会计监管的难题,以及由于这些难题未能妥善解决带来的后果;再结合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剖析该案例所暴露的跨境会计监管问题,并对中美会计监管机构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最后,基于瑞幸咖啡案例,提出进一步完善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的具体对策措施和建议。研究发现,虽然表面上看瑞幸咖啡事件只是一场源于公司内部治理缺陷的资本运作,然而,中概股公司造假问题层出不穷,表明这不仅仅是中概股上市公司创始人或高管团队自身商业伦理与道德存在问题,也与公司所在国与上市地证券监管机构对跨境上市公司会计问题协调与合作不够有关。因此,对中概股上市公司一方面必须加强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另一方面也应大力加强双方监管部门的协调。同时,从瑞幸咖啡事件可以看出,域外管辖范围和审计底稿查阅问题是跨境会计监管冲突的直接表现形式,然而其核心问题仍是主权原则问题。针对上述结论,本文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监管、资本市场监督、中概股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等层面提出跨境会计监管的改进建议:(1)完善国内会计监管法律,提高政府监管机构的会计监管效率;(2)协调境内外监管部门,建立国际会计监管合作机制;(3)加强会计中介机构行业自律,发挥其辅助作用,及时发现中概股上市公司隐蔽性、复杂性的风险点;(4)适度引进做空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监督作用;(5)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加强公司内部监督,建立风险预防和应对机制。近两年随着美国对中国企业的持续打击,赴美上市公司面临新的监管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问题,尤其是针对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合作问题展开研究,得出的结论更能够适应当前的国际环境。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中美会计监管冲突解决及中美会计监管合作提供可能的思路,同时也为日后中国企业赴境外上市提供一定的参考。
任其丽[7](2021)在《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防范措施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文中提出
李倩[8](2020)在《多维视角下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资本市场的从无到有、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资本市场不停快速的发展,在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问题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的同时,同时也推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资本市场的稳步发展,上市公司提供的各种信息已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财务信息的方面,依靠财务报表来分析业务运营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自资本市场建立以来,财务造假一直没有消除。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许多上市公司将通过金融造假获得相应的违法利益,这最终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加强对公司财务造假的分析研究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财务造假及相关理论,认为财务造假不仅使企业以及相关中介机构会受到处罚,还影响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误导投资者的决策。其研究表明康得新主要采用了以下财务造假手段:虚增货币资金、虚构收入和未披露重大信息等。康得新虚增货币资金,其与大股东康德集团和北京银行违规签订了协议,使得康得新账户下的资金都归集到了大股东康德集团的账户。康得新还对境外用成本较低的膜冒充成本较高的膜出口,对境内联合子公司虚构往来,以此来虚构收入。康得新在近年来隐瞒重大信息,包括未及时披露及未在年度报告中披露为控股股东提供关联担保、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未在年度报告中披露和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未在年度报告中如实披露。接着分析康得新财务造假动因,从企业内部视角发现康得新财务造假主要成因为企业过度扩张、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企业股权高度集中和高层管理人员诚信道德缺失。康得新在上市后为了保持竞争力,在全国多地和世界多国建立子公司、营销中心和研发中心,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融资,而为了保持持续融资的能力,康得新管理层便采取了财务造假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蒙蔽投资者。同时康得新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和股权的高度集中给予了管理层财务造假的便利,最终促使了康德财务造假的发生。从中介机构视角发现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康得新提供了连续6年的审计业务,审计独立性不足,同时审计人员未能尽职,执行审计程序不到位,最终事务所未能发现康得新财务造假,使得虚假财务信息对外披露。从外部监管视角发现国家有关部门监督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而且行政监督大多是事后的事,同时处罚力度不足,康得新虚增利润119.21亿元,但对于造假主要人员处罚金额最高才90万元,如此低的违法成本,容易让不少造假者产生侥幸心理。因此,为了防范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企业可以控制企业合理发展,避免过度扩张、强化内部治理、从严加强内部控制和建立财务“区链块”方法,中介机构可以培养和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提高审计质量,监管部门可以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处罚力度和在退市机制中引入保险机制等方法来防止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任环宇[9](2020)在《康美药业财务舞弊问题研究 ——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财务舞弊成为了海内外学者和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从国际到国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象愈发严重。这不仅会使得相关企业中小股东的权益受损,而且会使广大市场资金供给者对证券市场失去信心,干扰整个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营。康美药业财务舞弊事件是我国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财务造假案。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康美药业虚增货币资金累计金额达到886亿元,这不仅在国内A股市场,即使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相当罕见。当前我国财务舞弊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迫使学者研究财务舞弊的深层原因,寻找根治财务舞弊的方略。因此,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康美药业财务舞弊的深层原因,尝试从根源上提出财务舞弊的治理建议。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结合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财务舞弊的的手段、动因及其治理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财务舞弊的基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财务舞弊动因的基本理论。由于目前学术界对于财务舞弊手段的类别划分不甚明晰,常有类别之间相互交叉的情况出现,本文根据财务舞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对其手段提出了创新性的分类原则。之后本文简述了康美药业舞弊案的始末,并以前提的分类方式为基础对其舞弊手段进行了分析。基于财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本文对康美药业财务舞弊的动因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得到康美药业财务舞弊的五大动因:高管道德品质扭曲、存在财务舞弊的动机、存在公司治理漏洞造成的舞弊机会、财务舞弊被发现的概率很低和发现之后惩罚的力度轻,符合风险因子理论的基本原理。最后,针对上述动因,本文对我国企业财务舞弊的防治提出以下五大政策建议:减缓道德扭曲,强化道德教育;减轻舞弊动机;减少舞弊机会,加强公司治理;强化社会监督,完善披露制度;增强法律监管,加大惩罚力度。
宋景尧[10](2019)在《媒体报道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分析媒体影响资本市场典型事实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媒体及媒体语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本文重点梳理了银广厦、2008年中国毒奶粉、美国安然以及“剑桥分析”等事件中媒体影响资本市场的典型事实,并尝试分析其中的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在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MP)的基础上,将资本资产收益率的主观分布和客观分布分离,构建了分析媒体影响资本资产定价的理论模型。本文将抽象出四种类型的媒体,即真相揭露型媒体、市场参与型媒体、非理性媒体、舆论引导型媒体。真相揭露型媒体的目标在于发现资本资产收益率的客观分布,并通过披露媒体信息,改变居民的主观期望,从而最小化资本资产收益率的主观分布函数和客观分布函数的距离。市场参与型媒体的目标并非追求真相,而是自身的利润最大化。该媒体通过对信息的垄断,参与资本市场的交易过程,获取超额利润。非理性媒体是市场信息的放大器。谣言和真实的信息始于小范围的信息披露,非理性的媒体在不确认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放大信息。舆论引导型媒体通过控制初始信息,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即代表性消费者的客观期望效用最大。本文先从理论角度探讨上述类型媒体的存在对资本资产市场定价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在真相揭露型媒体和舆论引导型媒体的情形下,基于资本资产收益率主观分布的市场定价收敛到基于资本资产收益率客观分布的市场定价。在市场参与型媒体的情形下,媒体套利行为会压低资本资产的价格。在存在非理性媒体的情形下,媒体会加剧资本市场的波动。本文进而探讨上述四种情形下的福利性质。模型的分析结果认为,四种媒体处于不同的目的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定价。在真相揭露型媒体和舆论引导型媒体的情形下,市场实现了福利最大化。在市场参与型媒体和非理性媒体的情形下,市场的力量不足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为了从实证的角度探讨媒体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尤其是验证舆论引导型媒体是否影响到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本文采集了《人民日报》的文本大数据,并采用问归模型验证《人民日报》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将非结构化信息进行结构化转化,是大数据分析的重要特征。借助文本分析量化《人民日报》信息,来考察舆论引导型媒体关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本文通过界定和测算《人民日报》的行业关注度来测度的其政策导向,进而研究《人民日报》关注对股票市场交易活跃度及股票收益的影响。利用23个行业的66支股票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作为舆论引导型媒体,《人民日报》关注度对股票行业收益及对应公司个股收益都有显着影响,新闻报道发布之初,对股票收益产生负作用,关注度越高的股票其收益率和超额收益反而下降,这一现象在几日后发生逆转,即股票收益在下一个阶段会随着关注度的提升而上升,这一现象在《人民日报》关注度对行业股票收益与对应的个股股票收益的影响一致。同时,《人民日报》关注度增加,股票成交量与股票换手率会上升,即《人民日报》关注度越高的股票会越活跃,且《人民日报》对个股收益率的影响会随着成交量和换手率的提升而上升。本文认为:舆论引导型媒体关注度是影响股票市场定价的因素,其关注水平的高低会对股票市场价格产生一定影响。舆论引导型媒体关注度高的行业,其股票交易会相对活跃,融资能力上升。一段时间内舆论引导型媒体对某些行业的持续关注的效果要优于非持续性关注,带来行业股票交易的持续活跃,有利于行业融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研究话题和范围的创新,其次在于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本文在媒体分类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媒体及其报道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从而拓展了语言经济学的研究边界,从语言和信息经济学的视角去看待媒体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同时本文的实证部分探讨了《人民日报》这一舆论引导型媒体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人民日报》在中国有着特殊的身份,被誉为党的喉舌。这种特殊的身份赋予了《人民日报》特殊的功能和意义。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的文献主要选取财经媒体作为解释变量,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探讨舆论引导型媒体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本文在研究对象上的一个创新。在研究方法方面,本文在理论和实证方法上做出了创新。本文拓展了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尤其是将资本资产收益率主观分布与客观分布分离,进而探讨不同类型的媒体信息和语言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本文创新性地将媒体分为真相揭露型媒体、市场参与型媒体、非理性媒体、舆论引导型媒体,并对其的行为加以理论刻画。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创新性地采用了大数据文本分析的方式量化媒体信息,为刻画媒体行为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本文的组织方式如下。第1章为导论,第2章综述相关文献。第3章对近年来发生在国内外着名的媒体影响资本市场的案例和事实进行分析。第4章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媒体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的理论机制。第5章采用《人民日报》文本大数据实证分析舆论引导型媒体关注度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第6章给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从美国财务造假事件看我国会计行业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美国财务造假事件看我国会计行业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3)新零售企业财务舞弊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创新 |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
一、财务舞弊相关文献综述 |
二、新零售相关文献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财务舞弊相关概念 |
二、新零售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三、GONE理论 |
第三章 新零售企业财务舞弊理论分析 |
第一节 新零售企业的模式及财务状况 |
一、新零售企业模式 |
二、新零售模式企业的财务舞弊现状 |
(一)新零售企业呈现出轻资产趋势 |
(二)新零售企业的收入渠道多元化 |
(三)新零售大数据对会计信息系统要求更高 |
(四)舞弊的风险提高 |
第二节 新零售企业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
第四章 瑞幸咖啡公司介绍 |
第一节 瑞幸咖啡公司简介 |
第二节 瑞幸咖啡新零售模式 |
一、新的销售模式 |
二、新的门店模式 |
三、新的流量模式 |
四、新的运营模式 |
第三节 瑞幸咖啡财务融资历程 |
第五章 瑞幸咖啡财务舞弊分析 |
第一节 舞弊动因分析 |
一、基于贪婪因子理论的舞弊动因分析 |
二、基于机会因子理论的舞弊动因分析 |
三、基于需求因子理论的舞弊动因分析 |
四、基于暴露因子理论的舞弊动因分析 |
第二节 舞弊方式分析 |
一、虚增销售收入 |
二、虚增成本 |
三、篡改资金流水 |
第三节 舞弊后果分析 |
一、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
二、公司价值大幅度贬损 |
三、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不良影响 |
四、对中概股的负面影响 |
第六章 防范新零售企业财务舞弊的对策 |
第一节 企业层面的对策 |
一、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杜绝高管贪婪之心 |
二、根据业务模式特点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
三、对管理层制定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二节 市场层面的对策 |
一、倡导企业诚信经营理念 |
二、加强审计在财务舞弊防范的作用 |
三、提升第三方监督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
第三节 监管层面的对策 |
一、强化中概股企业的境内监督 |
二、加强新兴业务模式的监管 |
三、加大财务舞弊联合处罚力度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对中概股跨境监管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对中概股财务造假动因及后果的研究 |
1.2.2 对中美跨境监管与合作的研究 |
1.2.3 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点 |
2.财务造假与跨境监管的相关理论 |
2.1 财务造假成因的相关理论 |
2.1.1 大股东的非理性行为 |
2.1.2 财务舞弊三角理论 |
2.2 财务造假影响跨境监管的理论机制 |
2.2.1 监管套利 |
2.2.2 风险溢出理论 |
3 中概股财务造假与跨境监管的现状分析 |
3.1 中概股财务造假现状分析 |
3.1.1 中概股市场现状分析 |
3.1.2 中概股财务造假方式、原因及后果分析 |
3.2 跨境监管现状分析 |
3.2.1 中美两国跨境监管现状分析 |
3.2.2 中美两国在跨境监管上存在的困难 |
4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分析 |
4.1 瑞幸咖啡基本情况 |
4.1.1 瑞幸咖啡主要时间线 |
4.1.2 瑞幸咖啡股权结构 |
4.1.3 瑞幸咖啡上市架构 |
4.2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分析 |
4.2.1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方式分析 |
4.2.2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动因分析 |
4.2.3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后果分析 |
4.3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溢出效应分析 |
4.3.1 指标选取 |
4.3.2 窗口事件选取 |
4.3.3 结果展示 |
5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对跨境监管的影响 |
5.1 对国内监管的影响 |
5.1.1 新《证券法》下首个适用者 |
5.1.2 健全证券市场运行机制 |
5.1.3 国内资本市场监管趋严 |
5.2 对国外监管的影响 |
5.2.1 强化了投资者的监督意识 |
5.2.2 国外资本市场监管趋严 |
5.3 对国内外合作监管的影响 |
5.3.1 中外加强沟通与交流 |
5.3.2 初步达成合作监管的基本意向 |
5.3.3 合作监管对上市企业内部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6 结论与建议 |
6.1 基本结论 |
6.1.1 中概股财务造假的成因是多元的 |
6.1.2 瑞幸咖啡的财务造假具有代表性,也具有特殊性 |
6.1.3 中概股财务造假事件频发对跨境监管与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
6.2 对策建议 |
6.2.1 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 |
6.2.2 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
6.2.3 加强我国行业自律协会在证券监管中的力度 |
6.2.4 加强中国境内对中概股企业的监管 |
6.2.5 加强跨境监管的合作与交流,建立有效的跨境监管协作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中概股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财务造假的动因研究 |
1.2.2 财务造假的识别研究 |
1.2.3 财务造假的治理研究 |
1.2.4 中概股公司财务造假研究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财务造假 |
2.1.2 中概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财务造假动因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概股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分析 |
3.1 中概股公司发展概况 |
3.1.1 中概股海外上市热潮阶段 |
3.1.2 中概股财务造假危机阶段 |
3.2 中概股公司财务造假基本特征分析 |
3.2.1 行业分布特征 |
3.2.2 股票市场分布 |
3.2.3 财务造假发生年度 |
3.2.4 财务造假金额分布 |
3.2.5 财务造假类型与手段分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
4.1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例介绍 |
4.1.1 案例选择原因 |
4.1.2 案例公司简介 |
4.1.3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经过 |
4.2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手段分析 |
4.2.1 虚增销售收入 |
4.2.2 虚增广告费用 |
4.2.3 伪造关联方交易 |
4.3 基于GONE理论的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动因分析 |
4.3.1 财务造假的原始性动因——贪婪因子 |
4.3.2 财务造假的压力性动因——需要因子 |
4.3.3 财务造假的内源性动因——机会因子 |
4.3.4 财务造假的外源性动因——暴露因子 |
4.4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影响分析 |
4.4.1 基于市场反应的影响 |
4.4.2 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
4.4.3 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概股公司财务造假的治理对策 |
5.1 监管部门 |
5.1.1 完善中概股公司境内监管体系 |
5.1.2 加强中概股公司跨境监管合作 |
5.2 会计师事务所 |
5.2.1 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
5.2.2 不断提高审计执业质量 |
5.3 公司自身 |
5.3.1 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 |
5.3.2 合理选择公司商业模式 |
5.3.3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
5.3.4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有关企业境外上市的研究 |
1.3.2 有关跨境会计监管必要性的研究 |
1.3.3 跨境会计监管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 |
1.3.4 有关跨境会计监管合作的研究 |
1.3.5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背景分析 |
2.1 证券市场境外上市现状 |
2.1.1 境外上市的兴起与发展 |
2.1.2 中概股公司上市现状 |
2.2 中概股公司上市动因分析 |
2.2.1 满足融资需求 |
2.2.2 提高品牌知名度 |
2.2.3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
2.3 中概股上市公司面临的主要监管环境 |
2.3.1 主要境外市场的法律体系 |
2.3.2 主要境外市场的监管模式 |
2.3.3 主要境外市场的准则制度 |
2.4 本章小结 |
3 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面临的难题及后果 |
3.1 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难题 |
3.1.1 主权原则冲突 |
3.1.2 监管标准界定模糊 |
3.1.3 监管方式落后 |
3.1.4 监管执行不到位 |
3.2 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难题的后果分析 |
3.2.1 上市公司违规操作 |
3.2.2 跨境会计监管对抗 |
3.3 本章小结 |
4 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案例分析: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 |
4.1 案例公司背景及事件梳理 |
4.1.1 瑞幸咖啡公司背景 |
4.1.2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 |
4.2 瑞幸咖啡事件暴露的跨境会计监管问题 |
4.2.1 瑞幸咖啡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
4.2.2 境外上市的监管屏障与文化认知差异 |
4.2.3 会计师事务所对中概股公司审计风险防范不足 |
4.3 中美两国监管机构对瑞幸咖啡采取的会计监管措施 |
4.3.1 美国监管机构采取的主要措施 |
4.3.2 中国相关监管机构采取的主要措施 |
4.4 中美两国会计监管机构面临的问题 |
4.4.1 监管机构双边执法权未等效 |
4.4.2 审计工作底稿跨境调取困难 |
4.4.3 美国对域外高管惩戒实施无果 |
4.4.4 中国域外管辖权施行受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瑞幸咖啡事件的跨境会计监管改进建议 |
5.1 完善国内政府监管的立法与执法 |
5.1.1 完善国内会计监管法律 |
5.1.2 提高监管机构的会计监管效率 |
5.2 建立国际会计监管合作机制 |
5.2.1 加强各国会计监管机构的协调与合作 |
5.2.2 促进监管标准趋同和等效 |
5.2.3 建立跨境会计监管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
5.3 加强会计中介机构行业自律 |
5.3.1 改进会计中介机构自身管理 |
5.3.2 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监管 |
5.4 适度发挥做空机制的纠偏作用 |
5.5 完善中概股上市公司内部治理 |
5.5.1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
5.5.2 强化企业内部监督 |
5.5.3 建立风险预防和应对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8)多维视角下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1.2.1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研究 |
1.2.2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研究 |
1.2.3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审计办法及防范措施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财务造假及相关理论概述 |
2.1 财务造假的界定 |
2.2 理论基础 |
2.2.1 舞弊三角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2.3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 |
2.3.1 虚增收入 |
2.3.2 虚减成本及费用 |
2.3.3 虚增资产 |
2.3.4 虚减负债 |
2.3.5 利用关联方交易 |
2.4 财务造假的危害 |
2.4.1 削弱了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 |
2.4.2 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受损 |
2.4.3 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
第三章 康得新财务造假情况简介 |
3.1 康得新简介 |
3.2 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件经过 |
3.3 康得新财务造假的手段 |
3.3.1 虚增了货币资金 |
3.3.2 企业存货存在异常 |
3.3.3 虚构收入 |
3.3.4 未在年度报告中披露重大信息 |
第四章 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
4.1 康得新财务造假成因多维视角分析 |
4.1.1 企业视角下的内部问题 |
4.1.2 中介机构视角下的审计责任问题 |
4.1.3 外部监管视角下的审查机制问题 |
4.2 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的影响 |
4.2.1 对康得新公司价值的影响 |
4.2.2 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
4.2.3 对投资者的影响 |
第五章 多维视角下财务造假防范对策 |
5.1 企业视角下强化部门职能,完善内部体系 |
5.2 中介机构视角下注重人员培养和提高审计质量 |
5.3 监管视角下相关法律法规和机制的完善 |
5.4 投资者视角下理性选择投资企业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康美药业财务舞弊问题研究 ——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财务舞弊的识别 |
1.2.2 财务舞弊的手段 |
1.2.3 财务舞弊的动因 |
1.2.4 财务舞弊的治理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1.5 贡献与不足 |
第2章 财务舞弊基本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 |
2.1 财务舞弊的概念界定 |
2.1.1 财务舞弊的定义 |
2.1.2 财务舞弊的特征 |
2.1.3 财务舞弊的危害 |
2.1.4 财务舞弊的常见手段 |
2.2 财务舞弊的动因——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
2.2.1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的起源 |
2.2.2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的原理 |
第3章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事件过程 |
3.1 康美药业公司概况 |
3.2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事件经过 |
3.3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的手段 |
3.3.1 高估资产、高估净利润 |
3.3.2 高估一项资产的同时低估另一项资产,不影响净利润 |
第4章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的动因分析 |
4.1 个别风险因子分析 |
4.1.1 高管道德品质扭曲 |
4.1.2 高管美化业绩的动机 |
4.2 一般风险因子分析 |
4.2.1 舞弊机会:公司治理漏洞 |
4.2.2 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低 |
4.2.3 舞弊受惩罚的程度轻 |
4.3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动因小结 |
第5章 财务舞弊的治理建议 |
5.1 减缓道德扭曲,强化道德教育 |
5.1.1 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
5.1.2 加强对企业高管人员道德品质的考察和披露 |
5.2 减轻舞弊动机 |
5.3 减少舞弊机会,加强公司治理 |
5.3.1 优化股权结构 |
5.3.2 规范董事会运作,提高董事会独立性 |
5.3.3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 |
5.4 强化社会监督,完善披露制度 |
5.4.1 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有效 |
5.4.2 推进财务造假全方位问责机制 |
5.4.3 推行举报奖励制度 |
5.5 增强法律监管,加大惩罚力度 |
5.5.1 加重刑事责任 |
5.5.2 加大罚款力度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媒体报道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及内容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及难点 |
一、创新点 |
二、难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国内外媒体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
一、国外传媒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
二、国内传媒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 |
第三节 媒体效应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一、媒体报道对资产定价的影响 |
二、异质性媒体对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存在差异化 |
三、媒体效应的公司治理理论 |
第四节 语言经济学综述 |
一、国内外语言经济学的起源 |
二、语言经济学研究的框架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媒体报道对资本市场影响的经典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引言 |
第一节 银广夏事件 |
第二节 2008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 |
第三节 美国安然事件 |
第四节 “剑桥分析”事件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媒体报道影响资本资产市场定价的理论模型 |
第一节 基准模型 |
第二节 真相揭露型媒体 |
第四节 非理性媒体 |
第五节 舆论引导型媒体 |
第六节 福利分析 |
第七节 语言在媒体传播中的作用 |
第八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媒体报道影响资本资产市场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数据来源 |
二、变量选择及指标分析 |
三、模型建立 |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 |
一、平稳性检验 |
二、《人民日报》关注与行业收益相关性分析 |
三、《人民日报》关注度与个股收益 |
四、《人民日报》关注度对股票活跃程度的影响 |
五、交叉作用分析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列表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从美国财务造假事件看我国会计行业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研究[D]. 谭孟林. 四川大学, 2021
- [2]中概股企业跨境证券监管研究 ——以瑞幸咖啡事件为例[D]. 王梦鸽. 江西财经大学, 2021
- [3]新零售企业财务舞弊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D]. 古越.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4]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对中概股跨境监管的影响研究[D]. 刘红雅.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9)
- [5]中概股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D]. 李楠.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 [6]中概股上市公司跨境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D]. 王一超.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7]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防范措施研究 ——以瑞幸咖啡为例[D]. 任其丽. 安徽大学, 2021
- [8]多维视角下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研究[D]. 李倩.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9]康美药业财务舞弊问题研究 ——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D]. 任环宇. 天津财经大学, 2020(07)
- [10]媒体报道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D]. 宋景尧. 山东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