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

一、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刘翠玲[1](2021)在《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文中指出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要求提升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创新优秀运动员培养和优秀运动队组建模式,充分调动高校参与竞技体育积极性。高水平运动队作为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最后集结地,加强对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建设是必要的。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基于调查现状、发现困境、优化路径的逻辑学思路,对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数量及分布、竞赛成绩、制度建设、日常训练、福利待遇、后勤保障、教练员配备等现状的调查分析,剖析其面临的困境,并通过借鉴国内知名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在招生、学习、训练、比赛、文化等建设管理优势,从而对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进行合理性优化,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江西省目前有6支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整体运动成绩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校能够按专业分班,耽误的文化课部分也能及时安排补课;训练次数一般为4天,每天能达1-2个小时;大部分学校没有安排经费补助;场地器材、领导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教练员学历较高但培训相对较少。(2)江西省田径高水平运动队面临的困境有:招收的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有待提高;制度管理不严格,运动员较散漫;部分教练员缺少带队经验,缺乏较专业的培训;运动员训练及参赛次数较少,缺少训练补助,身体素质有待加强;缺少训练场地,专业训练设施准备不充分;学校提供就业机会较少。(3)国内部分知名高校在田径高水平建设中招生范围更广,招收条件较好;在学习上,文化学习与竞赛成绩相挂钩,设立考核机制,深入促进体教融合;训练次数与时间较为充足,每人能按不同的运动等级得到训练补贴;设置入学奖励以及参赛奖励,提供保研政策;教练员在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中享受折算论文、课题的待遇,也能根据所指导运动员参赛名次获得相应奖金;每所学校都有自身独特的办队理念,为培养优秀竞技后备人才做努力。(4)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江西省的田径高水平运动队需加强领导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吸引优秀的教练员与运动员;完善管理制度,采纳管理建议,做好招生政策;采用学分制管理,加大保研比例,提升教练员知识储备;做好详细训练计划,发挥优势项目,挖掘潜优势项目,增加餐补,做好再生恢复训练,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增加参赛次数,加大奖励力度;引领运动员通过喊口号、设计队旗、起队名、张贴海报、收集代表物等方式来激励自身,增强团队凝聚力。

赵建峰[2](2020)在《基于地理学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国际一流大学的创建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的系统分析,可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借鉴。本论文以体育地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地统计学及GIS空间分析,从时空尺度上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可视化研究。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2017年我国共有275所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分布在7个地理区域(华东、华北、东北、华中、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除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80个城市。(2)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且在不同的地理空间尺度上表现为不同的分布特征。在区域尺度和省级尺度上为离散型分布且较为均衡,而在市级尺度和高校尺度上为聚集型分布且较为集中。进一步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性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等分析方法,得出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也与空间尺度有关。随着尺度从区域、省级到市级逐渐递减,高水平运动队分布的地理集中程度逐渐增强、均衡程度则逐渐降低,尤其在市级尺度上呈现出的不均衡特征更加明显。(3)2017年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共设有26个高水平运动项目,不同项目的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招收田径、足篮排、游泳、乒羽网和健美操项目的高校大于20所,而新型、民族类项目开设的高校则不足5所,包括棋牌、手球、垒球、攀岩、柔道、赛艇、橄榄球、摔跤和沙滩排球共9项,占到总项目数的35%。在区域尺度和省级尺度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的分布极不均衡,呈现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格局;在市级尺度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高校资源丰富的个别城市,绝大多数的城市开展的运动项目类型则较少,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极不均衡的格局。(4)从1986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部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至今已有30年,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大致经历了起步、调整、快速和稳定发展四个重要阶段。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其空间分布在不同阶段均表现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聚集型分布的特征,且聚集程度随不同发展阶段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区域尺度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西北和东北地区产生了较明显的发展方向性,而在全国尺度上仅在1995年调整阶段的分布方向性较为明显。(5)运用不平衡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得到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在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均为不均衡分布,且不均衡性在不同时空尺度的特征不尽相同。在时间尺度上随着不同发展阶段依次向后推移,不均衡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在空间尺度上不均衡性的响应程度也不相同。在区域和省级尺度上不均衡程度变化较小,发展相对较为平衡,在市级尺度上不均衡程度变化最为明显,发展不均衡程度较高。(6)通过绘制四个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核密度分布图,得到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形成了京津冀、上海-南京、武汉和西安地区为核心的四个高密度区域,而西部地区整体的分布密度都非常低,低密度分布区为我国西部和西南地区,以及中、高密度区的外围区域。(7)选取近几年国家重点发展项目、校园普及性较强和增强体质效果较好的足球项目为例,分析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分布特征。2018年我国共有154所普通院校招收高水平足球队,分布在7个地理区域、除青海和西藏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58个城市。高水平足球队总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衡和局部集聚特征,空间上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征明显,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和西安四个高密度分布区,西部和西南地区整体分布密度较低。同时,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表现为不同的分布类型,在区域和省级尺度为离散型分布,而在市级和高校尺度上为聚集型分布。(8)从2005年至2018年间,我国招收高水平足球队的院校数量稳步增长,高丰富度分布区由北京、上海、江苏等高校资源丰富的城市逐渐扩大到陕西、山东、湖北及东部沿海一带的区域。在空间分布上为聚集性特征,且聚集程度呈“波动增长”的态势。通过对15年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依赖程度逐渐增强且表现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四个时期的Global Moran’s I指数均为正数,Moran’s I散点图呈“高-高”和“低-低”的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地区稳定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等高校资源丰富的城市,“低-低”集聚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地区。本论文从地理空间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过程,期望可以促进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的持续、均衡、和谐的发展,从而为科学制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长期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借鉴。

杜喆昕[3](2020)在《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后世界杯时代”的来临,使得中国篮球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高校篮球运动则是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自1986年至今我国试办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已经走过了34个年头,姚明当选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后提出:“希望将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打造成职业篮球人才后备基地,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为了提高高校篮球运动整体的竞技水平,大学生篮球联赛的组织形式也随之做着更新和调整,但要想加快高校篮球运动改革的步伐,重中之重在于球队建设。江苏省作为篮球项目传统试办省,在“江苏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体育强省”的口号,使得我省高校篮球运动的实践和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都受到较大的关注,而如何促进我省各高校球队建设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周期长且繁杂的过程,必须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协同政府、社会和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本文将江苏省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南京大学在内的8所高校篮球队建设现状加以调查,得到以下结论:1.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办队目标定位准确,阶段规划目标明确,但缺乏球队的总体规划,普遍采取协同管理球队的方式,便于球队的协调发展,总体效果不错。2.江苏省高校高水平球队的整体竞技能力发展不高,运动员生源分布不均匀,缺乏阶梯生源,球员配备的合理性低,教练员专业素质较高,培训机会不足,缺乏综合执教能力评定标准,专职化程度低,是影响球队建设的重要内因。3.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参赛机会较少,高校篮球联赛的赛程存在缺陷,不利于良性竞争,需要更新竞赛制度,营造竞赛氛围,促进相互提高,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此为影响球队建设的重要外因。4.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学训矛盾依然存在,球员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高,阻碍球队的稳定发展。大学生球员的综合素质发展程度不高,一定程度影响球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5.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后勤保障主要表现在经费来源单一,各学校制定的竞赛奖励政策脱离球队建设的需要,直接影响球队建设可持续发展。6.江苏各高校在完善人才输送制度,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方面,存在输送渠道不畅通,制度执行力不强,就业指导走过场的现象,是影响江苏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窦海波,孙辉[4](2019)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问题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运用数据分析法、访谈法等,研究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主要结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布局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发展效能和试办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存在急功近利的发展思想和狭隘主义的发展目标,对学校体育的引领和示范效应不突出。建议:在新时代体育思想指导下,明确建队目标,发挥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加强体教结合,建立阶梯联赛,提高培养质量;淡化学校排名,重设评估指标,注重过程培养;合理分配资源,优化项目结构,促进均衡发展。

郝兴华[5](2019)在《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变迁与反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87年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发布《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希望依靠大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人才。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是为改变“举国体制”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所进行的创新尝试,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水平人才进行的大胆探索。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访谈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进行系统梳理分析,研究发现:在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30余年中,历经试行探索阶段、调整发展阶段、变革发展阶段、深化完善阶段四个阶段,30多年来高水平运动队取得了不错的功绩: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内外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比赛成绩、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学校影响力、促进大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但目前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在目标定位、录取条件、等级要求、人数要求、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制约因素,阻碍着高水平运动员进一步发展。为解决当前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中存在不足,建议:一、明确全面发展的办队初心,提高高校办队目标;二、加快探索区域联考制度,为考生提供公平考试机会;三、文体并重,提高考生文化成绩录取标准;四、完善招生考核标准,弹性分配招生名额;五、建立并完善小中大教体结合运动员人才培养模式;六、完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监督机制,以此来更好促进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

葛辉[6](2019)在《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实践发展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研究,无论是在我国体育事业力求长足发展的大背景下,还是在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迫切要求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借助科学发展观、系统论、路径依赖理论等研究理论,以及学校体育学、体育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中有关运动队建设与发展的视角和观点,以丰富的客观现实素材,从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球员招募、文化教育、专项训练、职业规划等几个方面,对现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建设与发展问题进行客观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为今后相关部门制定出更加完善的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方案提供一个理论上的参考和借鉴,更加丰富我国现行的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体系和办法,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篮球优秀竞技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校篮球运动的综合发展做出理论和现实意义上的贡献。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实地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以588普通高校现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308名普通高校退役高水平篮球运动员、54名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教练员和37名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负责人作为问卷调查对象,以20名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教练员、4名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的相关工作人员、5名现役和5名退役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10名美国大学篮球队相关人员或研究人员作为访谈对象,对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目标定位国家层级目标定位方面:由于办学质量和建队时间的原因,只有少数学校将国家层级的目标写入到了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目标体系之中;省市区域层级目标定位方面:多数球队将建设目标放在了学校层级之上,对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层次—省市地区层级目标却几乎没有纳入到球队建设目标体系之中;在学校层级目标定位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极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球队在学校层面的目标更加倾向于为学校带来利益,而非服务于学生;在运动员层级目标定位方面:单纯设置“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的目标影响了运动员的综合发展。(2)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招生制度招生形式方面: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运动员招生构成上主要分为高水平运动员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招生人数方面:每支球队每年能够补充的球员人数十分有限;招生生源方面:基本以综合竞技能力相对较差的普通高中球员为主;招生依据方面:以运动员等级证书为前提,重专项技术轻文化知识;招生时间方面:运动训练学生相对固定,但是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招生时间不固定,对学生学习、生活时间安排影响较大。(3)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文化教育专业选择情况: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之间的选择人数基本持平;课程学习形式方面:以赛前集训停课、平时正常上课的形式为主,但一些一流办学水平高校没有采取任何停课训练形式;课外学习时间方面:由于训练量影响了学生课余学习精力及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在课余文化学习时间较少;学习管理形式方面:以集体教学为主,缺乏针对于篮球队运动员的分班教学;学习成绩情况:整体学习成绩较差,一般运动员存在挂科行为。(4)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专项训练训练频次和时间方面:训练频次和时间比较多,过于消耗运动员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到了文化课程的学习以及其他学校活动的参加;训练方法方面:目前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在训练方法选择依据上是较为多元化,但是运动员的满意度较低;训练动力方面:满足感较为理想,但是缺乏对运动员长远发展的考虑使得部分运动员的需求满足感较低;训练激励机制方面:全部球队都采用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的策略,但是部分球队以学分作为奖励机制并不合理;教练员方面:目前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但是学历水平、职称水平和运动经历不理想,同时缺乏高层次的国内外培训和学习。(5)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场馆设施场馆类型与数量配置方面:场馆配置基本能够满足训练和参赛要求,但是在数量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功能性场馆配置方面:整体情况不理想,尤其在康复理疗室、洗浴间、数据分析室的配备上存在较大问题;训练设施配置方面:在康复理疗设施、训练监控设施和科研分析设施上的配置不够理想;场地管理主体方面:后勤部门是场馆设施的主要管理主体,这对于球队在场馆设施使用的便捷度上会产生一定问题。(6)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综合保障政策保障方面:国家级政策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学校政策保障不完善,财务、就业、考试方面政策保障力度较差;资金保障方面:每年的经费拨付在50万元左右,但是经费报销程序上较为繁琐;科研保障方面:生理生化监控设备、训练恢复设备配置不足,科研人员和科研技术培训较差;安全保障方面:几乎所有的高校高水平篮球队都从主观上缺乏对安全保障的重视;医疗保障方面:运动损伤恢复设备以及运动疲劳恢复设备不足,医护人员配合较差。(7)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退役选秀与就业规划退役选秀方面:选秀对象存在偏差、目标与形式存在脱节、新秀薪资制度有待完善、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同选秀制度存在脱节、职业俱乐部青年队制度阻碍了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选秀;就业规划方面:就业率较高但专业对口程度较差、就业定位缺乏为祖国和社会服务的大局观念、就业途径呈现多元化特点、就业以学校所在省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为主、就业单位则由于运动员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掌握较差而选择私企和自主创业的人数较多、就业满意度较差。(8)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竞赛机制CUBA参赛目的方面:部分学校单纯将成绩作为了参赛目标,球队培养与建设目的出现了异化;赛事成绩要求方面:多数球队所在学校都明确设置了成绩要求;奖励机制方面:奖学金优先和物质奖励方面采用的球队数量也比较多;赛事满意度方面: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对于CUBA赛事的整体满意度较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建设与发展策略:(1)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目标定位的建设与发展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时应体现出水平差异;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时应避免功利主义倾向;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时以运动员的综合发展为本位;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达成的根本途径。(2)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招生制度的建设与发展细化招生名额限制,强化招生与球队建设的供需结合;优化等级划分的考核方式,逐渐向竞技能力数据化考核的方向倾斜;优化文化课程考试,实现专项技术与文化知识考核双管齐下。(3)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以高校篮球运动员的角色特点安排文化学习;以运动员发展为本位安排文化课程学习;充分发挥教练员、任课教师、辅导员在运动员文化学习中的协调作用;文化学习内容要适当向运动员毕业升学或就业需要倾斜。(4)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的建设与发展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理念与方法的动态化更新;以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安排训练计划;优化教练员队伍配置,形成教练梯队之间的持久衔接;突出训练重点,协同校内外各方共同提升球队训练质量。(5)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场馆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依托学校情况和高水平篮球队训练需求进行场馆设施的优化;构建场馆设施的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场馆设施利用效率;优化场馆训练环境,加强场馆环保型改造;加强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场馆设施的人性化改造。(6)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综合保障的建设与发展构建“训、科、医、管”一体化的综合保障体系;围绕运动员发展构建综合保障体系,保障效应要落实到每个运动员;以训练保障为主线,协调各方构建综合保障体系。(7)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退役选秀和就业规划的建设与发展将运动员就业能力提升纳入到球队建设发展体系中;同时提升运动员的选秀优势、求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综合运用多种渠道为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就业发展创造条件。(8)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竞赛机制的建设与发展以运动员培养为目标,坚持以运动员作为球队发展的根本动力;优化CUBA赛事机制,以培养和选拔人才作为赛事主要目标;协调各方提升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参赛保障体系。

欧健昌[7](2019)在《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围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大学体育改革的工作重心之一,也是高校众多学者长期以来一直研究的课题。伴随推动学生健康的阳光体育运动实行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体育事业当中的大学体育,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首当其冲。为实现大学体育目标,依托竞技项目开展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成为重要的环节,其作用在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历几次重要变化中,存在价值取向不明确、项目布局不均匀、设置项目差异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整体效益。2018年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布局迎来新的变化,为增强学生体质,大力普及高水平运动队竞技项目,发挥高水平运动队在课余体育锻炼中引领和示范作用,确定了279所承办竞技项目的高校。本研究以高水平运动队为研究对象,探讨国家设置和安排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以及大学体育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2018年具有承办资格的高校、项目数量、招生人数等内容统计分析,勾勒出2018年普通高校竞技项目布局的整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到办高水平运动队目标、项目结构以及体育人才后备力量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全国共有30个地区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全国覆盖程度高,呈现一般性普及。华东地区布局运动队伍总数最高,华南地区布局运动队伍总数最低,各地区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数量有差异。(2)具有承办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高校办学层次高,覆盖全国重点院校。(3)布局项目基本上覆盖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设置项目,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设置项目缺少高尔夫、滑轮溜冰、举重、水球、桌球项目,与大体协设置项目缺少体育舞蹈、自行车、空手道、登山、荷球、毽球项目,重要赛事项目覆盖率高。(4)田径、乒乓球、游泳、射击、跆拳道、武术是我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优势项目。(5)布局项目结构稳定,布局重点发展足球、田径、排球、篮球项目。

丁梦丹[8](2019)在《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学校体育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和为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学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国初期,为了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采用了三级训练体制培养优秀运动员,这种模式从金牌效应上来说非常成功。中国运动员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竞技能力的提升,而忽略自身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导致运动员在退役后的出路受到了限制,例如邹春兰搓澡为生、李超辉靠卖金牌治病。为了适应经济转型,改善三级训练网培养模式下的弊端,我国于1949年到1956年开始体教结合的第一阶段,开始为省市运动队配备专职文化教师。1987年颁布了《关于部分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高水平运动队在高校试办正式开始。迄今为止,已由当初的51所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试点高校发展到了279所,高校开展的运动项目也是增加到了28项。美国跻身在体育强国之列,在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上的结合是非常成功。国家队的竞技实力几乎可以用大学体育的竞技实力来代表。美国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已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大学体育的管理是由全美大学体育协会(Nation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即NCAA来建立并完成的。NACC规定运动员的文化成绩必须达到规定的分数线才能成为大学生运动员,并明确规定不允许将运动员当做获胜工具,每学年学生的成绩必须达到该校学生的平均成绩,否则便取消下一个赛季资格。借鉴国内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成功经验,为推进云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需要对云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给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的研究方法,以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五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调查对象,对云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历史延革、内部运行机制、资源以及运动员文化学习以及训练、竞赛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云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非常重视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起步较早;2.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较有特色,例如游泳、网球、武术;3.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数量较少,项目设置较为单一;4.个别运动项目未完成招生计划,且生源地不广;5.云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储备不足;6.运动员入学后的运动训练水平提升幅度不大;7.经费保障缺口较大,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8.高水平运动员部分学科学习难度较大。为促进云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高校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利用高原优势,开展高原项目,打造一校一精品或一校多精品;2、增加运动员人数,改变运动员选拔的方式,引进运动经历丰富的教练员;3、加大奖励制度,加强自身建设,吸引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4训练因材施教,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5、转变高水平运动队的文化教学方式和形式;6、与企业或俱乐部合作,打造多元化的经费来源。

王秀强[9](2018)在《中国百年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现代大学体育文化传承自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中国近现代大学体育受到西方大学体育发展模式和体育理念的深刻影响,“依附性发展”成为中国近代大学体育的显着特点;但同时也受到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体育文化又具有“内生性”特征。大学体育文化内在制约着大学体育的发展。中国近现代大学体育起源于“强国强种”、“富国强兵”的实用主义目的,在西方科学主义和工具理性指引下,大学体育主动斩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致力于为社会服务的功利性目标。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大学体育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追根溯源,主要是关系到大学体育战略目标的大学体育理念的缺乏和大学体育文化自觉的缺失。因此,唤醒大学体育的文化自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学体育文化,成为大学体育发展的基础工程。本研究选取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3所国内具有百年以上历史大学的体育发展史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扎根理论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进行大学体育文化的要素分析,确立代表性体育人物及思想、体育规章制度、体育活动和竞赛、体育教学、体育文化的物质载体等五要素作为研究的横轴;其次对中国大学体育的百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历史分期研究,将中国大学体育的发展历程分为清末、民国、新中国初期、“文革”、复苏、新发展时期等六个历史阶段,确立研究的纵轴。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历史研究等方法,以大学体育文化五要素为具体研究对象,探究各文化要素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背景、特征与发展规律;梳理出比较清晰的中国百年大学体育文化发展概貌;并从百年大学体育发展进程中总结出历史经验和规律。在百年大学体育文化传承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百年大学体育发展现状,运用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首先进行了大学体育文化系统构建;之后进行了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研究,包括系统要素、内容体系和战略对策三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教育家和体育家的体育思想传承是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主线。大师的体育思想一直伴随着强国强种的民族思想,而且一直伴随中西方体育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与融合。纵观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始终围绕着“健身强国,以实现民族复兴,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这一主题。2.中国大学体育制度深受社会政治背景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大学体育制度设计;回顾中国百年大学体育制度发展历程,呈现出清朝末期的借鉴摸索、民国时期的深入发展、建国初期的苏联模式、“文革”时期的破坏停滞、新时期的学习欧美等阶段性特征;中国大学体育制度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制度建设路径,即政府层面主导,大学负责具体实施。3.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内涵上经历了“体操—体育—体育与健康”的发展历程;形式上表现了“课外—课内—课内外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价值功能上体现了“生物学—心理学—人文社会学”的认识提升;发展上呈现了“拿来主义—本土化探索—国际化”的三阶段发展模式;并且表现出钟摆式演变特征。4.大学体育精神文化是大学体育文化的核心;体育场馆设施等物质文化是大学体育文化的基础;体育制度文化是大学体育文化的保障;体育行为文化是大学体育文化的动力之源。大学体育精神、制度、行为、物质层面所包含的体育文化要素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背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大学体育文化系统。5.中国百年大学体育发展历经清末的发端、民国的发展、新中国的新生、“文革”时期的挫折、改革开放的重生、新时期的发展与繁荣六个发展时期。百年大学体育思想也经历了由机体活动能力发展观到身体、心理发展观,到身体、心理、思想品德发展观,最后转变到身体、心理、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观,充分体现了人类对体育文化发展的认知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到如今,体育人文价值观念逐渐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核心理念。6.引入战略管理理论;在构建大学体育文化系统的基础上,从战略的系统要素、内容体系和战略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的规划研究。提出中国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战略对策:从大学体育文化各层面切入,明晰目标定位,健全决策机制,最大化发挥体育学科育人优势,跨学科合作、培养少而精的体育专业人才、凝练科研方向。7.总结百年大学体育思想发展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供从国家到大学各层面的体育文化发展以借鉴。人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代表性体育人物的思想是大学体育文化系统构建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大学也因此成为整个中国体育教育的思想高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围绕“民族复兴”的主题,大学体育人应有引领中国体育思想的主动性意识,传承发展,注重战略,以助力于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

王家力,杜辉[10](2018)在《湖北省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文中认为本文以湖北省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回顾湖北省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30年发展历程基础上,从办队宗旨、运动项目设置、教练员能力、生源质量、场馆设施、训练经费、学训矛盾、运动队参赛机会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存在的瓶颈和困境,并结合当前的实际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推进湖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建议。

二、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释义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起源与发展
        2.2.2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研究热点、前沿分析
        2.2.3 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2.3 国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考察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专家访谈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
        4.1.1 数量及分布
        4.1.2 竞赛成绩情况
        4.1.3 制度建设情况
        4.1.4 日常训练情况
        4.1.5 福利待遇情况
        4.1.6 后勤保障情况
        4.1.7 教练员配备情况
    4.2 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面临的困境
        4.2.1 招生政策方面
        4.2.2 制度建设方面
        4.2.3 教练员方面
        4.2.4 运动员训练方面
        4.2.5 后勤保障
        4.2.6 就业方面
    4.3 国内部分知名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的借鉴
        4.3.1 田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
        4.3.2 田径高水平运动员学习管理
        4.3.3 田径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管理
        4.3.4 田径高水平运动员比赛管理
        4.3.5 田径高水平运动队文化建设
    4.4 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优化路径
        4.4.1 校领导重视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保障
        4.4.2 制度建设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骨骼
        4.4.3 学习管理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生命
        4.4.4 训练管理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魂灵
        4.4.5 比赛管理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鹄的
        4.4.6 文化建设是江西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营养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基于地理学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1.2.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
        1.2.3 体育地理学学科范畴及研究概况
        1.2.4 体育地理学的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研究法
        2.3.2 专家访谈法
        2.3.3 数理统计法
        2.3.4 GIS及其空间分析方法
        2.3.5 地统计学分析方法
    2.4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阶段划分
第三章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和均衡性特征
    3.1 数据与方法
        3.1.1 数据的收集
        3.1.2 绘制地理分布图
        3.1.3 分析方法
    3.2 研究结果
        3.2.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分布的现状
        3.2.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分布类型
        3.2.3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分析
        3.2.4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核密度分析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的分布特征
    4.1 数据与方法
        4.1.1 数据收集与统计
        4.1.2 绘制运动项目的地理分布图
    4.2 研究结果
        4.2.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的数量统计
        4.2.2 区域尺度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
        4.2.3 省级尺度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
        4.2.4 市级尺度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
        4.2.5 重点发展的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情况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30年来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
    5.1 数据与方法
        5.1.1 研究思路
        5.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5.1.3 数据分析方法
    5.2 研究结果
        5.2.1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时空分布特征
        5.2.2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类型
        5.2.3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时空分布的均衡性
        5.2.4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核密度分布的变化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6.1 数据与方法
        6.1.1 数据和分布图绘制
        6.1.2 分析方法
    6.2 研究结果
        6.2.1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分布特征
        6.2.2 不同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时空分布动态过程
        6.2.3 不同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自相关性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理论依据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文献综述
    3.1 相关概念界定
    3.2 国内相关研究
    3.3 国外相关研究
4 研究对象和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情况分析
    5.2 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5.3 影响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
6 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6.1 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解决思路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4)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布局不均衡
    1.2 发展效能和试办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1.3 存在急功近利的发展思想和狭隘主义的发展目标
    1.4 对学校体育的引领及示范作用不突出
2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对策分析
    2.1 在新时代体育思想指导下,明确建队目标,发挥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
    2.2 加强体教结合,建立阶梯联赛,提高培养质量
    2.3 淡化学校排名,重设评估指标,注重过程培养
    2.4 合理分配资源,优化项目结构,促进均衡发展

(5)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变迁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招生制度研究是推动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1.1.2 招生制度研究是促进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1.1.3 招生制度研究是完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后备人才培养根本保障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研究
        1.3.2 美国高校运动员研究
        1.3.3 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对比研究
        1.3.4 综述总评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历史回顾: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发展历程
    2.1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试行探索阶段
        2.1.1 试行探索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制定背景
        2.1.2 试行探索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基本要求
        2.1.3 试行探索阶段招生制度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影响
    2.2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调整发展阶段
        2.2.1 调整发展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制定背景
        2.2.2 调整发展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基本要求
        2.2.3 调整发展阶段招生制度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影响
    2.3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变革发展阶段
        2.3.1 变革发展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制定背景
        2.3.2 变革发展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基本要求
        2.3.3 变革发展阶段招生制度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影响
    2.4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深化完善阶段
        2.4.1 深化完善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制定背景
        2.4.2 深化完善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基本要求
        2.4.3 深化完善阶段招生制度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影响
    2.5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各阶段发展历程对比分析
        2.5.1 不同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要求对比分析
        2.5.2 不同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项目数量对比分析
        2.5.3 不同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学校数目对比分析
        2.5.4 不同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队运动成绩对比分析
        2.5.5 不同阶段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内容、影响对比总结
3 理性反思: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优势与不足梳理评析
    3.1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积极作用
        3.1.1 教体结合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正在形成
        3.1.2 高水平运动队成绩明显提升,在重大比赛中取得较好体育成绩
        3.1.3 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成为提升学校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3.1.4 高水平运动队的完善与发展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3.1.5 促进大学体育活动的开展,推动中小学校运动队发展
    3.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3.2.1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中目标定位方面存在不足
        3.2.2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中录取条件方面存在不足
        3.2.3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中等级要求方面存在不足
        3.2.4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中招生人数要求存在不足
        3.2.5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对后备人才培养产生的不利影响
4 前景展望:完善招生制度促进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
    4.1 明确全面发展的办队初心,提高高水平运动队办队目标
    4.2 文体并重,提高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文化成绩录取标准
    4.3 加快探索区域联考制度,为考生提供公平考试机会
    4.4 完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核标准,弹性分配招生名额
    4.5 建立小中大教体结合运动员人才培养模式
    4.6 完善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监督机制
5 结论
6 附录
7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6)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实践发展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我国竞技篮球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1.1.2 我国竞技篮球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1.1.3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1.1.4 研究深入性与指导理论的欠缺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的局限
        1.2.4 研究趋势分析
    1.3 相关概念的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界定
        1.3.1 高校高水平篮球队
        1.3.2 科学发展观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小结
2 研究对象、思路、方法、假设与创新之处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思路
        2.2.1 以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培养全过程为参考的全面分析
        2.2.2“科学发展观”思路下的分析
        2.2.3 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2.2.4 以定量研究为主结合定性研究
    2.3 研究步骤与分析路径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资料法
        2.4.2 个案研究法
        2.4.3 访谈法
        2.4.4 问卷调查法
        2.4.5 实地观察法
        2.4.6 逻辑分析法
    2.5 研究假设与创新之处
        2.5.1 研究假设
        2.5.2 创新之处
    2.6 研究内容
    2.7 小结
3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目标定位
    3.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建设目标定位情况
        3.1.1 国家层级目标设定
        3.1.2 省市区域层级目标设定
        3.1.3 学校层级目标设定
        3.1.4 运动员层级目标设定
    3.2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目标定位的优化
        3.2.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时应体现出水平差异
        3.2.2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时应避免功利主义倾向
        3.2.3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时以运动员的综合发展为本位
        3.2.4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在目标定位达成的根本途径
    3.3 小结
4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招生制度建设
    4.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招生制度及其存在问题
        4.1.1 招生模式及其存在问题
        4.1.2 招生人数及其存在问题
        4.1.3 招生生源
        4.1.4 招生依据
        4.1.5 招生时间安排
    4.2 域外经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高水平篮球队球员招募
        4.2.1 资料来源
        4.2.2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招生制度
    4.3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招生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4.3.1 细化招生名额限制,强化招生与球队建设的供需结合
        4.3.2 优化等级划分的考核方式,逐渐向竞技能力数据化考核的方向倾斜
        4.3.3 优化文化课程考试,实现专项技术与文化知识考核双管齐下
    4.4 小结
5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5.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5.1.1 在校专业选择情况
        5.1.2 课程学习形式
        5.1.3 课外学习时间
        5.1.4 学习管理形式
        5.1.5 学习成绩情况
    5.2 域外经验:美国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5.2.1 学生文化课程管理制度
        5.2.2 运动员选拔制度
        5.2.3 学籍管理制度
        5.2.4 学习要求
    5.3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优化
        5.3.1 以高校篮球运动员的角色特点安排文化学习
        5.3.2 以运动员发展为本位安排文化课程学习
        5.3.3 充分发挥教练员、任课教师、辅导员在运动员文化学习中的协调作用
        5.3.4 文化学习内容要适当向运动员毕业升学或就业需要倾斜
    5.4 小结
6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优化
    6.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训练现状
        6.1.1 训练频次与训练时间
        6.1.2 训练方法
        6.1.3 运动员训练动力
        6.1.4 训练激励机制
    6.2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教练员现状
        6.2.1 教练员年龄情况
        6.2.2 聘用形式情况
        6.2.3 执教年限情况
        6.2.4 学历及职称情况
        6.2.5 学习及进修情况
        6.2.6 运动经历情况
    6.3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的建设与发展
        6.3.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理念与方法的动态化更新
        6.3.2 以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安排训练计划
        6.3.3 优化教练员队伍配置,形成教练梯队之间的持久衔接
        6.3.4 突出训练重点,协同校内外各方共同提升球队训练质量
    6.4 小结
7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场馆设施建设
    7.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场馆设施使用现状
        7.1.1 篮球场馆类型与数量配置情况
        7.1.2 篮球训练功能性场馆配置情况
        7.1.3 篮球训练设施配置情况
        7.1.4 场馆管理主体
    7.2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场馆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7.2.1 依托学校情况和高水平篮球队训练需求进行场馆设施的优化
        7.2.2 构建场馆设施的资源共享机制,提高场馆设施利用效率
        7.2.3 优化场馆训练环境,加强场馆环保型改造
        7.2.4 加强高校高水平篮球队训练场馆设施的人性化改造
    7.3 小结
8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保障体系建设
    8.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综合保障情况
        8.1.1 政策保障情况
        8.1.2 资金保障情况
        8.1.3 科研保障情况
        8.1.4 安全保障情况
        8.1.5 医疗保障情况
    8.2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综合保障的建设与发展
        8.2.1 构建“训、科、医、管”一体化的综合保障体系
        8.2.2 围绕运动员发展构建综合保障体系,保障效应要落实到每个运动员
        8.2.3 以训练保障为主线,协调各方构建综合保障体系
    8.3 小结
9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退役选秀与就业规划
    9.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选秀机制研究—基于美国大学生篮球运动员选秀基础上的分析
        9.1.1 美国高校篮球运动员选秀机制
        9.1.2 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选秀机制
        9.1.3 我国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选秀机制存在的问题
    9.2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就业规划情况
        9.2.1 就业率和专业对口情况
        9.2.2 就业目标定位情况
        9.2.3 就业途径情况
        9.2.4 就业地区与就业单位情况
        9.2.5 就业及工作满意度情况
        9.2.6 工作不足分析
    9.3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退役选秀和就业规划的建设与发展
        9.3.1 将运动员就业能力提升纳入到球队建设发展体系中
        9.3.2 同时提升运动员的选秀优势、求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9.3.3 综合运用多种渠道为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就业发展创造条件
    9.4 小结
10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竞赛机制建设—以CUBA赛事为例
    10.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CUBA竞赛情况及其存在问题
        10.1.1 CUBA赛事参赛目的
        10.1.2 CUBA赛事成绩要求
        10.1.3 CUBA赛事奖励机制
        10.1.4 CUBA赛事满意度
    10.2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竞赛机制的优化
        10.2.1 以运动员培养为目标,坚持以运动员作为球队发展的根本动力
        10.2.2 优化CUBA赛事机制,以培养和选拔人才作为赛事主要目标
        10.2.3 协调各方提升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的参赛保障体系
    10.3 小结
11 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的个案研究-以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为例
    11.1 个案选择
    11.2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队伍建设发展成果
    11.3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队伍建设情况
        11.3.1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目标定位与达成情况
        11.3.2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招生机制
        11.3.3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
        11.3.4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运动员的专项训练
        11.3.5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的场馆设施
        11.3.6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的综合保障
        11.3.7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选秀及就业情况
        11.3.8 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竞赛机制
12 结论与建议
    12.1 结论
    12.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普通高校
        2.1.2 高水平运动队
        2.1.3 高校竞技项目布局
    2.2 国内关于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的研究
        2.2.1 有关高水平运动队方面的研究
        2.2.2 有关以行政区域布局方面的研究
        2.2.3 有关以竞技项目布局方面的研究
        2.2.4 有关项目布局顶层设计方面的研究
        2.2.5 有关项目布局解决对策方面的研究
    2.3 国外关于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的研究
    2.4 研究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数理统计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比较分析法
        3.2.6 案例分析法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地区布局
        4.1.1 各地区办队高校数量分布
        4.1.2 高水平运动队地区分布比例
        4.1.3 承办高水平运动队办学层次
    4.2 布局高校及项目数量分布
        4.2.1 布局项目数量变化
        4.2.2 布局高校数量变化
        4.2.3 布局项目结构
        4.2.4 布局项目覆盖程度
        4.2.5 世大运会奖牌分析
        4.2.6 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审批管理
    4.3 承办项目高校招生现状
        4.3.1 有项目建设未招生高校分布状况
        4.3.2 各地区招生分布
        4.3.3 运动员等级证书分布
        4.3.4 计划招生人数分析
        4.3.5 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目标
    4.4 个案分析
        4.4.1 布局项目现状
        4.4.2 布局项目竞技成绩分析
        4.4.3 布局项目招生分析
        4.4.4 缺少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
    4.5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思考
        4.5.1 重视项目发展质量
        4.5.2 以人为本促进布局效益
        4.5.3 重视体育人力资源因素
        4.5.4 以联赛为突破口促进布局效益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6.1 研究不足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为高校打造运动项目品牌,对建设“一校一精品”或“一校多精品”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1.2 经济转型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多元化发展
        1.1.3 社会的发展促使竞技人才要全面发展,高校的优势资源已成为对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和智力的强大支持
    1.2 研究意义
        1.2.1 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为运动员提供文化、技能、就业的支持
        1.2.2 运动员依托教育体系得以全面发展,以提升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
        1.2.3 丰富校园生活,烘托校园气氛,促进学校体育的全面发展
        1.2.4 实现运动员身份的学生化,促进教练员身份教师化
        1.2.5 支持国家竞技体育改革,促进重大竞技体育赛事的多元化发展
    1.3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1 普通高等院校
        1.3.1.2 高水平运动队
        1.3.2 国外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的文献综述
        1.3.3 国内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文献综述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历史延革
        3.1.1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改革依据
        3.1.2 云南省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类别
        3.1.3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分布
    3.2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内部运行机制
        3.2.1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责任机制
        3.2.2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机制
        3.2.3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执行机制
    3.3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资源研究
        3.3.1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人力资源研究
        3.3.2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物力资源配置
        3.3.3 云南省高水平运动队的财力资源配置
    3.4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文化学习与训练的现状
        3.4.1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文化学习基本情况
        3.4.2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技术训练基本情况
        3.4.3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体育竞技基本情况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高校非常重视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起步较早
        4.1.2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设置较有特色,例如游泳、网球、武术
        4.1.3 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数量较少,项目设置较为单一
        4.1.4 个别运动项目未完成招生计划,且生源地不广
        4.1.5 云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储备不足
        4.1.6 运动员入学后的运动训练水平提升幅度不大
        4.1.7 经费保障缺口较大,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
        4.1.8 高水平运动员部分学科学习难度较大
    4.2 建议
        4.2.1 利用高原优势,开展高原项目,打造一校一精品或一校多精品
        4.2.2 增加教练员人数,改变教练员选拔的方式,引进运动经历丰富的教练员.
        4.2.3 加大奖励制度,加强自身建设,吸引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
        4.2.4 训练因材施教,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
        4.2.5 转变高水平运动队的文化教学方式和形式
        4.2.6 与企业或俱乐部合作,打造多元化的经费来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9)中国百年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理论基础
        1.3.1 大学体育文化概述
        1.3.2 战略与战略管理
        1.3.3 研究相关理论视角
    1.4 研究对象、分期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分期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思路与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说明
        1.6.1 时间范围
        1.6.2 空间范围
        1.6.3 研究指标
第2章 百年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背景
    2.1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2.1.1 “武”的演变历程
        2.1.2 儒、道、释的体育精神
    2.2 西方体育文化的传入
        2.2.1 教会学校与洋务学堂的示范与推动
        2.2.2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
    2.3 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百年历程
        2.3.1 清朝末期:中国大学体育文化的发端
        2.3.2 民国时期:中西体育的冲突与融合
        2.3.3 新中国初期:毛主席题词和全面学习苏联经验
        2.3.4 “文革”时期: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挫折与教训
        2.3.5 复苏时期:扬州会议重新确立了学校体育的地位
        2.3.6 新发展时期:大学体育文化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3章 中国百年大学体育精神文化的传承
    3.1 体育人物及思想的整体研究思路
    3.2 中国大学体育思想的萌芽
        3.2.1 维新派体育思想
        3.2.2 “新政”时期体育思想
        3.2.3 军国民体育思想
    3.3 中国大学体育思想的发展
        3.3.1 中国大学体育思想发展的背景
        3.3.2 大学校长体育思想
        3.3.3 体育家群体体育思想
    3.4 中国大学体育思想的转向
        3.4.1 对资产阶级体育观的批判
        3.4.2 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4.3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3.5 中国大学体育思想的复苏
        3.5.1 体质教育思想的局限
        3.5.2 学校体育思想的争鸣
    3.6 中国大学体育思想的繁荣
        3.6.1 “健康第一”思想
        3.6.2 “终身体育”思想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百年大学体育制度文化的传承
    4.1 大学体育制度的发端
        4.1.1 大学体育制度发端的背景
        4.1.2 政府层面的大学体育制度
        4.1.3 大学内部的体育制度
        4.1.4 区域体育组织的初现
    4.2 大学体育制度的定型
        4.2.1 政府层面的大学体育制度
        4.2.2 大学内部的体育制度
        4.2.3 学校体育制度的今昔对比
        4.2.4 校际体育组织
    4.3 大学体育制度的转型
        4.3.1 政府层面的大学体育制度
        4.3.2 大学内部体育制度建设
    4.4 大学体育制度的复兴
        4.4.1 政府关于大学体育制度建设
        4.4.2 大学内部体育制度建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百年大学体育行为文化的传承
    5.1 大学体育教学的传承
        5.1.1 大学体育课程的开端
        5.1.2 专业体育教育的开端
        5.1.3 苏联体育教育理论的影响
        5.1.4 体育教学改革成为潮流
        5.1.5 新世纪大学体育课程改革
        5.1.6 小结
    5.2 大学体育活动和竞赛的传承
        5.2.1 课外活动和竞赛的开端
        5.2.2 课外活动和竞赛的发展
        5.2.3 新中国初期的课外活动和竞赛
        5.2.4 大学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合法化
        5.2.5 新发展时期大学体育要素的互动
        5.2.6 小结
第6章 中国百年大学体育物质文化的传承
    6.1 体育场地设施的初步建设
    6.2 室内体育场馆建设的勃兴
    6.3 体育场馆设施的蓬勃发展
        6.3.1 体育场馆建设特点
        6.3.2 存在的问题
        6.3.3 体育场馆设施的前景
    6.4 体育场馆建设的文化性特征
        6.4.1 大型室内综合场馆成为主流
        6.4.2 新世纪体育场馆特征与趋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战略研究
    7.1 大学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的系统要素
        7.1.1 大学体育文化系统的构建
        7.1.2 大学体育文化系统主体要素
        7.1.3 大学体育文化系统客体要素
        7.1.4 大学体育文化系统中介要素
    7.2 大学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的内容体系
        7.2.1 指导思想
        7.2.2 发展现状
        7.2.3 战略目标
        7.2.4 战略重点
        7.2.5 战略路径
    7.3 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战略对策研究
        7.3.1 健全大学体育战略决策机制
        7.3.2 百年大学体育精神文化建设
        7.3.3 百年大学体育制度文化建设
        7.3.4 百年大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7.3.5 百年大学体育学科能力建设
        7.3.6 体育文化研究与实践的互动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10)湖北省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湖北省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
    1.1 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数量趋于稳定
    1.2 运动项目设置不断增加
    1.3 生源结构逐步由退役或现役专业队运动员向具有较高运动水平的高中毕业生转变
    1.4 各高校为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4.1 教练员专职化水平不断提高
        1.4.2 体育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1.4.3 高水平运动队经费来源呈现多元化趋势
    1.5 建立和健全了高水平运动队的规章制度
    1.6 初步缓解了学训矛盾, 提高了学生运动员的培养质量
2 湖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遇到的瓶颈和困境
    2.1 部分高校办队目标不明确
    2.2 运动项目的设置相对狭窄
    2.3 教练员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2.4 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2.5 训练设施不配套, 训练条件差
    2.6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发展经费短缺
    2.7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学训矛盾”依然突出
    2.8 部分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参赛机会少
3 推进湖北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3.1 进一步明确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宗旨, 提高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水平
    3.2 各高校立足本校实际, 优化项目布局
    3.3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提高教练员的执教水平
    3.4 提高生源质量, 加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3.5 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设施, 提高保障能力
    3.6 加大经费投入, 确保高水平运动队的正常运转
    3.7 妥善处理学训矛盾, 提高学生运动员的学业水平
    3.8 推进竞赛制度改革, 建立省内校际联赛制度

四、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优化路径研究[D]. 刘翠玲.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地理学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D]. 赵建峰. 山西大学, 2020(12)
  • [3]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D]. 杜喆昕. 南京体育学院, 2020(11)
  • [4]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问题及对策[J]. 窦海波,孙辉. 体育文化导刊, 2019(11)
  • [5]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制度变迁与反思[D]. 郝兴华. 厦门大学, 2019(08)
  • [6]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实践发展研究 ——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D]. 葛辉. 山西大学, 2019(01)
  • [7]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研究[D]. 欧健昌.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8]云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研究[D]. 丁梦丹.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9]中国百年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战略研究[D]. 王秀强.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10]湖北省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王家力,杜辉.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3)

标签:;  ;  ;  ;  ;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现状与发展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