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期货交易所去年营业额翻倍

上海期货交易所去年营业额翻倍

一、上期所去年成交翻番(论文文献综述)

董依菲[1](2022)在《风险管理意识强 有色行业景气度显着提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编者按去年,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波动给实体产业尤其是下游企业经营增加了较大压力,令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和相关市场主体纷纷加入到参与利用期货市场的大军中。面对产业激增的避险需求,期货行业主动担当,发挥专业优势解决产业“急愁难盼”,并持续推?

李玲[2](2021)在《油气行业衍生品重要性凸显》文中研究表明核心阅读我国原油期货充分发挥了其价格发现和风险管控功能,重要性日益凸显,境内外成交方不断增加。目前的市场规模已超过迪拜商品交易所的阿曼原油期货,成为继布伦特和WTI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原油交易期货品种。同时,我国原油期货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生产、贸易、加工企业

张利静[3](2017)在《有色金属产业:规范化套保让企业更“多金”》文中认为2015年有色金属行业繁华褪尽,有色品种价格几乎全线跌入历史谷底。2016年开始,供给侧改革及环保政策的催化令有色基本面发生转机,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市场上,有色价格迄今较历史前低涨幅约50%。回归至风口的有色金属产业,目前的光景几何?又会何去何从?6月底,中国证券报记者赴甘肃"多金"的兰州、白银、金昌等地调研发现,目前企业普遍预期"26+2"环保政

宋啸,胡佳[4](2013)在《全国唯一平台 服务全球客户——访中国电缆材料交易所总经理刘龙》文中认为中国电缆材料交易所以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锡培"一个门户网站两个交易平台""整合相关资源服务全球客户"等思想为指导方针,结合了线上和线下、虚拟与现实,达成了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相结合的双赢,充分解决了现货商品交易的住处源、客户源、在线结算、物流配送等众多难题。

涂亦楠[5](2012)在《碳金融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本国低碳经济,保障本国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最重要的议题之一。金融是优化资源配置、调剂资金余缺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必然会在国际低碳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碳金融交易制度是一种高效的市场化减排手段,它通过撬动政府部门资金投入,鼓励私有部门投资减排、低碳发展行业。碳金融交易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主要的、主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美国等发达国家将其作为振兴国家经济,提高全球竞争力的主要政策手段。一方面,碳金融是实现国际经济低碳转型的契机,另一方面,碳金融开拓的碳金融交易市场和新能源技术市场将深刻影响未来的世界金融体系。国际碳金融交易体系源于国际气候变化法制两个重要的国际条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两个条约为缔约国设定了强制性的量化减排指标,并开展了三个灵活碳金融交易机制,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帮助缔约国以灵活、高效、低成本的方式完成减排目标,由此催生了全球碳金融交易市场。各国纷纷建立了自身的碳金融交易政策支持体系,碳金融交易市场体系和碳金融交易组织体系。特别是欧盟排放权交易计划,其作为全球交易量、交易额最大的跨国强制性量化碳金融交易体系对其它国家交易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目前在国际碳金融交易体制之中是最大的碳信用供给国,但与国际贸易中我国的角色相似,我国处于碳交易链的最低端。同时,我国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减排压力日益增大。目前,我国的碳金融交易市场尚未形成规模,这既不利于我国国内低成本的开展减排活动,也不利于我国融入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寻求更大话语权维护我国的利益。因此,本文主要从国际经济法的角度,以法学、经济学理论为主要分析工具,以国际气候变化法制立法谈判为背景,以其他国家的碳金融交易法为参照对象,结合我国现有的碳金融交易法律政策规定,以金融法律体系建构为切入点,探索建立我国的碳金融交易法律制度的可行模式。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碳金融交易理论基础研究”。本章是论文全篇内容的理论准备和铺垫,主要对本文研究对象碳金融和碳金融交易制度进行了研究范围的界定,对交易制度的现状、交易的意义和交易制度的理论支持体系和交易制度的主要法律规范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本章为后来章节剖析碳金融交易制度打下了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本章首先界定了碳金融和碳金融交易这两个论文的核心研究对象。碳金融是利用市场手段解决环境问题,是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低碳产业的尝试和思路。碳金融致力于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环境可持续性、减缓气候变化三个目标。碳金融交易是一种政策创造出来的金融交易形式。之所以可以进行碳交易,原理在于在二氧化碳排放约束的时代,碳排放是一种稀缺资源,政府或公共部门赋予其财产权性质,再让排放企业间互相交易,形成碳价格,能实现有效率地全球减排。碳金融交易相比较其它的环境管制手段,耗费了更小的社会经济成本,实现了更有效的调控效果。发达国家已经大规模推行了这一市场化减排方法,并形成了新兴的碳金融交易市场制度,并形成了专业的市场参与者团队。同时为了保障市场理性、有序的交易秩序;为了有效的解决市场纠纷;为了限制市场风险;为了促进市场创新与发展,发达国家还建立了完整的碳金融交易政策支持体系、市场管制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法律规范。第二章“国际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本章重点分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构建出来的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公约谈判的焦点问题和各国的主要矛盾,分析了达成国际碳减排集体行动,建构法制框架必须要克服的问题。首先,国际碳金融交易市场是通过制定国际强制性量化承诺目标,运用市场化手段达成目标而进行的交易。现行法制建构的主要困难在于各国对总量限制目标和其它资金、技术援助义务没有量化的、一致的看法。强制性排放限制对国家经济发展施加了较大的成本,且会造成国际分配的不均衡问题。因此,国际社会现在还不能形成南北国家都能接受的分配方案,且不能保证参与国不任意违反承诺,退出条约机制。其次,在条约的执行机制和监测问题上,现行谈判的困难在于“国际条约是否有权限对主权国家内部的排放进行三可原则的审核”,以及如果有效地规范各国在碳金融市场的行为。第三章“欧盟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全球交易量、交易额最大、最成熟的碳金融交易体系。欧盟交易体系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的成功典范,是全球碳金融交易市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本章重点分析了欧盟碳金融交易计划的立法历程、立法内容和市场运行中暴露的立法优点和劣势。并提出欧盟市场的建构过程、渐进发展历程和开放性连接性的立法理念等值得各国碳金融交易市场进行参考。同时欧盟交易中暴露的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利益多元化问题、价格指导性不足和市场运作机制待完善等问题也值得各国吸取教训予以回避。第四章“国家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各国对未来发展权的争夺。在谈判中,没有一个国家或者联盟能在政治与经济因素上完全一致,国家利益、政党利益、行业利益、经济驱使使得气候变化谈判异常艰难。涉及到具体的减排指标、技术转让项目和资金支持时,利益集团往往陷入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之中。虽然谈判举步维艰,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放慢本国的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节奏,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战略与安全战略的重要部分。各国也纷纷建立了自身的碳金融交易体系和碳金融法律体系。本章从确立国家减排目标、建立配额分配制度、建立市场交易管理制度和市场连接制度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家碳金融交易法律制度的典型法律构架,以及我国可以借鉴之处。第五章“自愿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本章从碳金融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角度介绍了碳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愿碳金融交易市场。自愿碳金融交易市场的诞生是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逐步形成的;在市场的发展过程之中,参与者逐步专业化、营利化,围绕交易形成了专业的市场和独特的规则。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全球目前最大的自愿碳金融交易所,交易所在美国国家强制碳金融减排制度缺位的情况下,实现了巨额的交易量和交易额,为美国减排做出了贡献。自愿市场为相关组织、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参与低碳发展的机会;使其提前适应国家级、地区级强制减排市场;自愿市场的运行为强制碳金融交易市场提供了创新的交易标准和交易方法。第六章“碳金融交易制度与中国”。本章对我国目前的国家谈判立场和国家气候变化法律以及现行碳交易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政策分析、现状分析和问题分析。从维护现实的经济利益、应对国际气候谈判的压力、促进国际经济转型,应对未来国家低碳竞争四个方面看,我国建立碳金融交易市场十分必要。利用现行的国家经济资源平衡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我国必须采取碳金融交易制度这种有效率的减排方式。同时,我国面临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从国家整体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都面临国际巨大的减排压力,因此通过建设国内碳交易市场实现“国内减排,国际互认”的目标对我国来说非常必要。低碳经济是全球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是我国未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而建立碳交易市场则是我国促进低碳经济的首选之策。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所的核心优势在于我国既具有现实的,又具有潜在的巨大的碳排放权供应,既具有国内的,又具有国际的巨大的碳排放权需求,从而,存在着巨大的交易机会和交易需要,两者的结合将为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提供条件和可能性。而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所面临的劣势,主要在于我国碳交易市场面临着认识不足、制度障碍、市场基础不足和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劣势必然制约碳交易市场的建设进程和步伐。我们必须通过建立和运行本国碳金融交易市场来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法律路径,包括:确立碳限制的国家目标;明确碳资产的性质;建立自身的碳金融交易制度;整合现行的碳排放交易所成立统一国家级交易所和注册中心;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建立我国的碳基金和碳储备制度等。

高全友[6](2011)在《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下我国石油安全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石油作为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血液”,当今世界各国几乎都把石油安全放于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位置。如何及时发现石油安全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避,从而保证石油消费安全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石油安全面临两个现状,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长期稳速增长,占世界经济GDP比重的不断提高,我国石油消费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石油储存量和生产量较低,导致石油消费进口比例也逐年扩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自2008年以来已超过50%以上。对于我国石油资源不太丰富但消费量又巨大的情况来说,能否获得持续稳定的石油供应异常重要,从我国频繁出现的“油荒”现象可知,我国石油消费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近几年,能源行业向金融行业的融合、金融行业向能源行业的渗透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能源金融活动和能源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能源与金融之间的互相影响和联动也越来越明显。石油作为全球能源消费主要构成,由于其金融属性的不断增强,其越来越受到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国家油价的波动也越来越大。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石油价格危机,石油价格暴升至147美元,半年后又暴跌至40美元,引起了全球经济的衰退和减速,可见石油安全问题的爆发有了隐蔽性的特点。综上分析可知,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由于随着经济发展石油消费量的快速增长,目前阶段主要是石油消费的安全,而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受金融市场市场影响,石油消费安全问题也带有了金融的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石油消费安全与评价指标体系问题展开了研究。本文按照“安全性质界定—影响因素分析—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分析框架,将文章分为五章。第1章对国内外石油安全理论、能源金融一体化理论、石油安全评价理论进行了综述。第2章通过对实体经济的全球石油供求和石油价格波动情况出发,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包括类比法、描述统计、统计计量等方法论证了我国现阶段石油消费安全的性质。其中石油供求安全不再是主要矛盾而是次要矛盾;而随着我国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扩大,国际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并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深远的影响,石油价格波动安全已经成为了我国石油消费安全的主要矛盾。这就是我国现阶段石油安全的性质。第3章对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全球和我国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整理。随后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论证分析了能源金融主要表现形式国际石油期货、石油美元、对冲基金等对能源特别是石油价格波动确实存在明显和长期的影响。第4章通过本文前面两章的分析,我国石油消费安全的主要矛盾是石油价格波动安全,次要矛盾是石油供求安全;并且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对石油价格波动安全有着显着和长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括以“石油消费安全为目标层——石油供求安全和石油价格波动安全为准则层——多个石油与金融类核心指标为指标层”为框架的多层次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第5章为达到主观和客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优势,本章采用专家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我国石油消费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我国2010年石油消费安全的具体状态,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

叶苗,梁伟[7](2010)在《新生期指“催生繁荣” 商品期货交易额近翻番》文中指出股指期货的推出,让中国期货市场进入了繁荣期,昨日出台的半年数据最好地说明了这一切。 截至6月30日,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再创新成交纪录,半年成交额达96.7万亿,较去年同期增长96.2%,接近翻番,全年有望达到200万亿的成交额。其中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成交额增长最快,?

舒桦[8](2010)在《黄金行业分析报告》文中研究指明黄金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在经历了多次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变化之后,黄金的货币属性有所淡化,但它仍是比任何纸币更具有储藏价值的一种储备手段。黄金对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规避金融风险也是任何物品所无法替代的。我国黄金市场正在经历变革,它将实现从商品交易为主向金融交易为主、从现货交易为主向衍生品交易为主的转变。黄金行业作为黄金市场的供应单位,在黄金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黄金工业是从事黄金生产的行业,包括黄金的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目前,我国黄金行业已经形成包括矿山、冶炼、建筑安装、工程设计、科技研究等部门构成的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我国黄金工业发展迅速,从1949年黄金产量的4.073吨,到2008年的282.007吨,中国已是世界第一黄金生产国、世界第二黄金首饰消费国和世界第五黄金投资产品消费国。目前,我国黄金市场也已经基本形成了以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现货交易为基础,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交易和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共同繁荣发展的格局。一、国际情况世界上黄金供应主要有三个来源:矿产金、回收金和央行售金。2008年,尽管金价高涨,但是全球黄金供应量反而减少了。2008年全球黄金总供应量为3471吨。其中,矿产金产量同比减少了2.5%,官方部门销量大约下降了一半,旧金碎料供应由于受到金价强劲的影响,年度同比上涨了27.1%。随着生产商对冲头寸减持的趋缓,黄金供应的压力有所减弱。而全球总需求下降了1.0%,因为投资增长无法抵销制造业和生产商对冲减持的下降。投资在黄金市场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断净投资增长了76%,达到288吨;制造需求下降了7.3%,降至2850吨,主要是因为首饰需求下降了10.2%,降至2159吨,为198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金价下跌受到印度的很大影响,印度需求下降91吨,占全球需求下降的三分之一。二、国内情况我国黄金生产成本与国际水平相比,已无多大的成本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黄金行业经济效益之所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是由于全球金价持续上涨掩盖了成本上升的压力,黄金行业并非暴力行业。我国十个主要资源省份的黄金储量超过1.1万吨,而全国预测黄金资源量大约是1.5万吨,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资源匮乏一直是我国黄金工业发展长期面临的问题。我国加快黄金地质勘查管理体制的全面调整转轨,缓解了地质资源供给的严峻形势。黄金矿山企业是黄金市场供给的主体,新金开采销售占黄金市场总供给量的65%。通过资源整合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前我国黄金行业初步形成了以大型黄金集团为主导、有序竞争、合作发展的新格局。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招金集团有限公司、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5家大型黄金企业发展迅速,它们的黄金产量约占全行业的40%,利润约占全行业的80%,保有储量约占50%左右。按地区来看,山东、河南、福建、辽宁、湖南、陕西以及河北等地是主要的生产地区,这些地区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按所有制结构来看,由于黄金产品的特殊性,该行业公有制经济比重还是很大,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和我国黄金工业发展速度是不同步的。2008年中国内地黄金总需求量达到395.6吨(其中金饰为326.7吨,零售投资为68.9吨),比2007年增加68吨,增幅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紧随其后的是越南和泰国,大约38吨。2008年中国内地金饰需求量列世界第二,仅次于印度的469.7吨。零售投资量列第五,次于印度的190.5吨,越南96.2吨,美国77.8吨和瑞士的69.3吨。以美元价值计,中国内地2008年需求量比2007年高出51%。再次,在资源紧张的同时,我国还有很多工艺设备落后的小金矿存在,破坏环境、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现象在行业内仍很多,这不利于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相关的政策法令以及行业发展政策也在逐渐的健全之中。此外,我国黄金市场的活跃程度相对国外差了很多,受政策的影响比较大。很多政策并没有完全跟上市场的发展,有些还在制约着行业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完善行业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另外,由于黄金工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效率不高,使企业获利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而且,随着黄金资源的逐年开采,高品位易选矿石不断减少,低品位难处理矿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如何开发应用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黄金矿产资源,建立环境友好型的黄金生产企业,实现黄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艰巨课题。目前,我国黄金市场由于处于初期阶段,交易量和交易范围都还很小,在全国整体金融产品里面大概只占0.2%的份额,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金融市场将逐渐形成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四条腿”走路。黄金市场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李彬[9](2009)在《将发展主场上升为国家战略》文中认为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争夺,证监会的思路主要是把上海、大连、郑州三大期货市场壮大,把国内外的投资者、套期保值者更多吸引到中国期货市场上来交易,形成中国价格。 “今年1月至10月,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期货合约逾16.5亿手,成交金额突破99.7万亿元,两个指标?

叶苗[10](2009)在《期市“中考”成绩靓丽:交易额逼近50万亿》文中研究表明49.2万亿——中国期货市场在2009年上半年创造了新的成交额纪录,这一数字,较2008年同期增长40%,超出了2007年全年交易额。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成交额增长最快,较去年同期增长94%。金属、农产品、能源化工主要品种的持仓量和成交量都大幅增加。据统计,豆粕作为明星品种,?

二、上期所去年成交翻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期所去年成交翻番(论文提纲范文)

(1)风险管理意识强 有色行业景气度显着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编者按
应对价格波动,有色企业寻求各种手段避险
解决企业难题,期货经营机构提供多类型服务方案

(3)有色金属产业:规范化套保让企业更“多金”(论文提纲范文)

铝企压力未明显缓解
有色企业“日子”真的好起来了吗?
环保及供给侧改革影响几何
有色企业套保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5)碳金融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列表
引言
1 碳金融交易的基础研究
    1.1 术语界定
        1.1.1 碳金融
        1.1.2 碳金融交易
    1.2 碳金融交易制度
        1.2.1 碳金融交易市场
        1.2.2 碳金融交易制度的价值
        1.2.3 碳金融交易制度的理论基础
    本章小结
2 国际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
    2.1 国际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基础
        2.1.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1.2 《京都议定书》
        2.1.3 灵活三机制
    2.2 从典型冲突看现行制度的弊端
        2.2.1 从欧盟航空碳交易案看制度立法障碍
        2.2.2 从条约退约机制和续约机制看法制缺陷
        2.2.3 从新能源产品贸易争端看制度内容调整
    2.3 国际碳金融交易制度的改革
        2.3.1 条约谈判方式的变革
        2.3.2 减排责任的重新划分
        2.3.3 资金援助的落实强化
        2.3.4 技术援助的执行加强
        2.3.5 条约机制的改革重构
        2.3.6 三可原则的立法推行
    本章小结
3 欧盟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
    3.1 欧盟排放交易计划的概况
        3.1.1 欧盟碳金融交易制度的立法
        3.1.2 欧盟碳金融交易制度的执行
    3.2 欧盟排放交易计划的特点
        3.2.1 渐进性发展式结构
        3.2.2 开放性连接式结构
        3.2.3 对我国的启示
    本章小结
4 国内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
    4.1 国家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
        4.1.1 立法原则和制度框架
        4.1.2 各国典型的立法模式
    4.2 总量控制的法律制度
        4.2.1 国家总量限制的基本制度
        4.2.2 美国的立法实践
    4.3 配额分配与管理的法律制度
        4.3.1 配额分配的基本制度
        4.3.2 日本的立法实践
    4.4 市场交易的法律制度
        4.4.1 排放权的第三方审核与监督机制
        4.4.2 促进社会实体参与的法律制度
        4.4.3 稳定碳价格的法律制度
        4.4.4 市场监管的法律制度
    4.5 市场连接的法律制度
        4.5.1 全球碳金融交易市场概况
        4.5.2 构建全球统一市场的计划
    本章小结
5 自愿碳金融交易的法律制度
    5.1 全球自愿碳金融交易市场
        5.1.1 全球自愿碳金融交易概况
        5.1.2 交易标准和交易合同
    5.2 企业自愿减排实践和交易所
        5.2.1 企业的低碳自愿减排
        5.2.2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本章小结
6 碳金融交易与中国
    6.1 国际谈判策略和国家政策
        6.1.1 我国的国际谈判立场和宏观国家政策
        6.1.2 我国现行气候变化的立法体系
        6.1.3 我国现行气候变化的法执法体系
    6.2 我国建立碳金融交易体系的必要性
        6.2.1 碳金融交易的经济重要性
        6.2.2 碳金融交易的政治重要性
        6.2.3 我国建立碳金融交易制度的基础
    6.3 我国碳金融交易制度的制度框架
        6.3.1 确立碳限制的国家目标
        6.3.2 建立碳金融交易市场规则
        6.3.3 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
        6.3.4 建立碳基金和碳储备制度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成果
后记
附件

(6)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下我国石油安全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石油安全的研究现状
        1.3.2 能源金融一体化的研究现状
        1.3.3 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1.3.4 评述
    1.4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结构
    1.5 本文主要工作贡献以及不足之处
2、我国石油安全性质的界定
    2.1 石油安全的定义
    2.2 我国石油供求安全分析
        2.2.1 我国石油需求安全分析
        2.2.2 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分析
        2.2.3 基于石油供求的供应中断分析
        2.2.4 石油供求安全透析
    2.3 我国石油价格安全分析
        2.3.1 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影响的定性分析
        2.3.2 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定量分析
        2.3.3 石油价格波动安全透析
    2.4 小结
3、能源金融一体化与石油价格安全
    3.1 能源金融一体化的概述
        3.1.1 能源金融一体化发展历史
        3.1.2 能源金融一体化体系
    3.2 能源金融一体化含义的界定
    3.3 能源金融一体化的表现形式
    3.4 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对石油安全的影响分析
        3.4.1 能源金融一体化对石油整体安全影响的定性分析
        3.4.2 能源金融一体化对石油价格安全影响的定量分析
    3.5 小结
4、我国石油安全指标体系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评价体系构建目标
        4.1.2 评价体系设计原则和评价指标选择标准
    4.2 石油供求安全准则层构建
        4.2.1 石油供求安全关键指标分析
        4.2.2 石油供求安全核心指标体系
    4.3 石油价格波动安全准则层构建
        4.3.1 石油价格波动安全关键指标分析
        4.3.2 石油价格波动安全核心指标体系
    4.4 小结
5、我国石油安全现状评价
    5.1 安全评价的基础
        5.1.1 数据的选择
        5.1.2 评价方法的选择
        5.1.3 安全等级的划分
    5.2 我国石油安全的定量评价
        5.2.1 评价模型的设定
        5.2.2 评价指标的度量
        5.2.3 评价指标的赋权
        5.2.4 综合评价分值汇总
        5.2.5 基于我国石油安全情况的方法检验
    5.3 石油安全应对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8)黄金行业分析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黄金行业概述
    第一节 黄金行业定义
    第二节 黄金行业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第三节 黄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
        一、黄金在国家资产储备中占据重要位置
        二、黄金在金融投资领域占据重要位置
        三、黄金消费快速增加
        四、黄金工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率较小
第二章 国际黄金市场的供需分析
    第一节 全球黄金总体供求情况
    第二节 全球黄金供给状况
        一、资源情况
        二、矿产金生产情况
        三、生产成本的变化
        四、生产商对冲情况
        五、官方黄金抛售情况
        六、再生金供应情况
    第三节 全球黄金需求状况
        一、全球需求规模
        二、首饰行业需求
        三、其他加工业及工业需求
        四、投资需求
    第四节 国际黄金价格分析
第三章 国内黄金市场的供需分析
    第一节 国内黄金供给状况
        一、黄金储量和储量基础
        二、生产情况
        三、黄金地质资源勘查情况
        四、供给结构
        五、黄金进出口情况
    第二节 国内黄金需求分析
        一、需求规模
        二、需求结构
    第三节 国内黄金价格分析
第四章 影响黄金行业的技术因素分析
    第一节 国际黄金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第二节 国内技术水平现状
        一、生物氧化技术
        二、焙烧技术
        三、浮选技术
        四、提金技术
        五、黄金精炼技术
    第三节 国内外技术的主要差距
        一、观念与体制
        二、技术装备和生产效率
        三、资源综合利用
        四、环境保护与治理
        五、企业管理
        六、自动化、计算机化和信息高速化的应用
第五章 影响黄金行业的政策因素分析
    第一节 黄金行业法律体系
    第二节 我国黄金行业现行发展政策框架体系
第六章 黄金行业主要企业运营情况
    第一节 总体情况
    第二节 主要企业运营情况
        一、山东招金集团
        二、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三、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四、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五、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
        六、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
        七、辰州矿业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上期所去年成交翻番(论文参考文献)

  • [1]风险管理意识强 有色行业景气度显着提升[N]. 董依菲. 期货日报, 2022
  • [2]油气行业衍生品重要性凸显[N]. 李玲. 中国能源报, 2021
  • [3]有色金属产业:规范化套保让企业更“多金”[J]. 张利静. 资源再生, 2017(07)
  • [4]全国唯一平台 服务全球客户——访中国电缆材料交易所总经理刘龙[J]. 宋啸,胡佳. 中国有色金属, 2013(23)
  • [5]碳金融交易的法律问题研究[D]. 涂亦楠. 武汉大学, 2012(07)
  • [6]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下我国石油安全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高全友. 西南财经大学, 2011(05)
  • [7]新生期指“催生繁荣” 商品期货交易额近翻番[N]. 叶苗,梁伟. 上海证券报, 2010
  • [8]黄金行业分析报告[D]. 舒桦.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3)
  • [9]将发展主场上升为国家战略[N]. 李彬. 人民政协报, 2009
  • [10]期市“中考”成绩靓丽:交易额逼近50万亿[N]. 叶苗. 上海证券报, 2009

标签:;  ;  ;  ;  ;  

上海期货交易所去年营业额翻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