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0例CT及临床分析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0例CT及临床分析

一、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0例CT与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姚庆萍,郭姝丽[1](2020)在《针刺四神聪穴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针刺四神聪穴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以随机采样法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四神聪穴治疗,经过两个疗程治疗后,对比观察组、对照组MMSE评分、 ADL评分、临床疗效。结果使用针刺四神聪穴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观察组,MMSE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口服盐酸多奈哌齐,针刺四神聪穴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轻度认知障碍治疗效果更为显着,该方法值得广大医疗工作者根据病症实际情况选用。

姚嘉[2](2020)在《电针四神聪穴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电针四神聪穴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共剔除或脱落5例,最终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完成试验。2.治疗组采用电针四神聪穴联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的方法治疗,电针选用连续波,频率设定为4Hz,时间为30min,强度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决定,每日针刺治疗1次;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的方法治疗;两组盐酸多奈哌齐的用量均为每次5mg,日1次于睡前口服。本试验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于治疗结束后的第1个月末进行随访。3.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 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价治疗后和随访期的临床疗效;通过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估该方案的安全性。4.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试验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患者一般情况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期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疗效评价相关量表(包括MMSE、Mo CA、ADL)的数据,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疗效比较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安全性分析时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和随访期MMSE评分、Mo CA评分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的MMSE评分、Mo CA评分和ADL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两组MMSE评分、Mo CA评分和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有效率统计: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四神聪穴联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与单纯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智能水平、认知水平与日常生活能力均有确切疗效;2.电针四神聪穴联合口服盐酸多奈哌齐对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治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口服盐酸多奈哌齐,且安全性较好,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郭佩鑫[3](2020)在《头穴电针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临床观察运用科学的研究和统计方法,观察头穴电针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为针灸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提供确实有效的方案方法。方法:1、选取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患者60例,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头穴电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并对患者进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抗凝等个体化基础疾病治疗。2、治疗组选取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风池、足三里、太溪、悬钟。其中在本神、四神聪、百会、神庭上的针灸针连接电针仪,使用G6850电针仪疏密波并持续30min,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风池、足三里、太溪、悬钟进行常规针刺。电针结束后,拔去体针及风池穴的针灸针,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留针6h。对照组选取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风池、足三里、太溪、悬钟,均进行常规针刺。针刺30min后,拔去体针及风池穴的针灸针,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留针6h。两组治疗均是每周6天,共治疗5周。3、两组治疗前后均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智能评估量表(Mo CA)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疗效评估。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MMSE总评分与其治疗前相比均显着增高(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治疗组MMSE评分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Mo CA总评分与其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Mo CA评分对比,治疗组Mo CA评分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Mo CA各项评分比较,治疗后视空间/执行力、命名、注意力、计算力、回忆能力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语言与抽象能力较治疗前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300潜伏期与其治疗前相比均显着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P300波幅与其治疗前相比均显着提高(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300潜伏期更短(P<0.01)。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300波幅更高(P<0.01)。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头穴电针法和常规针刺法在治疗SAE认知障碍后,MMSE评分、Mo CA评分和P300潜伏期及P300波幅方面均比治疗前有改善。2、头穴电针法对SAE认知障碍患者的视空间/执行力、命名、注意力、计算力、回忆能力有改善。3、头穴电针法在SAE认知功能改善上优于常规针刺法。

赵丙坤[4](2019)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的CT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分析CT鉴别和诊断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具体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患者的CT诊断资料,对比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的不同影像学特征。结果使用CT扫描检查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能够清晰反应患者病灶的部位、大小以及分布情况,便于医师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论 CT可以作为临床上该诊断鉴别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工具,但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对影像结果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必要时推荐使用磁共振成像作为进一步确诊的工具。

诸绍锋,程祖胜,黄小全,戚洪阳[5](2014)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CT检查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见两侧脑室前后角、体旁脑白质、半卵圆中心对称出现的带状、小片状或融合呈现大片状低密度影,边缘呈月晕状,部分低密度区可相互融合,无占位表现,病变长轴与侧脑室体部一致,灰白质界限清晰。多为对称分布,病灶模糊不清,脑灰白质交界线尚可分清,本组病例中位于侧脑室体旁52例,占72.22%。侧脑室前角周围36例,占50.00%。侧脑室后角周围29例,占40.28%。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区40例,占55.56%。位于额叶、枕叶及顶叶皮质下34例,占47.22%。伴有基底节区、丘脑区及放射冠区腔隙性脑梗塞或脑软化44例,占61.11%,其中位于基底节区28例,丘脑区7例,放射冠区9例。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有显着特点。

朱坤林[6](2014)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医证型分布及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药防治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提供依据和新思路。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80例,将纳入的80例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并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然后分析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和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结果: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医证型主要以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为主,在所有的证候组合中,30例患者为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12例患者为气血亏虚+瘀血阻络,11例患者为肾精亏虚+腑滞浊留,9例患者为肾精亏虚+肝阳上亢,.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证型在病程分布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证型在与认知障碍的关系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中医证型较为复杂,以两种证型组合和三种证型组合最为常见。最常见的证候组合为肾精亏虚+瘀血阻络+痰浊阻窍。随着病程的延长,肾精亏虚+瘀血阻络+痰浊阻窍组的所占比例逐渐升高。不同的中医证型与认知障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尹哲,尹嘉奇[7](2014)在《皮质下动脉硬化脑病53例临床与CT、MRI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加深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MRI影像学改变的认识.方法:总结我科20082012年间收治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3例.符合Lots Barnett诊断标准,智能测试采用仿长谷川简易智力量表〔HDS〕.结果:本组病例特点,多见60岁以上老年人,大多数缓慢起病,少数急性发作,逐渐加重,呈阶梯式发展.临床表现高血压、脑卒中、慢性进行性痴呆三大特征.CT及MIR检查:脑白质有ⅢⅣ度的白质疏松,脑室周围白质及半卵圆中心,小脑及脑干腔隙性梗死灶.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在CT及MIR影像上表现为ⅢⅣ度的白质疏松,同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密切相关,皮质下合并多发腔隙性梗死灶.对皮质下腔隙梗死灶,MRI比CT定位确切,影像更加清晰.

孙颖哲[8](2013)在《头穴丛刺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功能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头穴丛刺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功能干预的有效性。方法:1、将6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病例均来自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二门诊。2、治疗组采用于氏头穴丛刺治疗,选取额区及顶区,1次/d,留针6h/次,每周针刺6d休息1d,连续治疗6w;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5mg/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5mg,4w后增至10m g,1次/d,晚上睡前口服,连续服用6w。3、治疗前后分别应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以及检查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进行评估。4、所得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疗后MMSE和MoCA评分及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3、治疗后,治疗组对MMSE和MoCA评分及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MMSE和MoCA评分及缩短P300潜伏期和增高P300波幅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头穴丛刺额区和顶区能够明显地提高MMSE和MoCA评分,缩短P300的潜伏期和提高P300的波幅,有助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黄龚春[9](2012)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血管性病变。笔者就近年SAE的病理解剖、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可干预危险因素、生化指标检测意义、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等进展综述如下。

赵德明,陈杰,杨瑜,顾小莺,夏莉,何一平[10](2010)在《皮质下动脉硬化脑病CT诊断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CT诊断征象及临床表现,加深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表现及临床症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颅脑CT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对称性月晕状低密度灶。位于侧脑室体旁150例,半卵圆中心138例,放射冠126例,侧脑室前后角周围186例,呈对称性分布。本组病例中,脑萎缩161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75例,高血压病168例,糖尿病26例,进行性痴呆及精神障碍52例,构音不清或失语33例,肢体无力或偏瘫42例。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脑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脑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乃至脑组织缺氧引起脑白质受损。CT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以做出准确诊断。

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0例CT与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0例CT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四神聪穴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结果
    2.2 日常生活能力检查结果
    2.3 临床疗效
3 讨论

(2)电针四神聪穴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
        1.1 病名及源流
        1.2 病因病机
        1.3 类证鉴别
        1.4 中医学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2.现代医学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
        2.1 命名的由来
        2.2 流行病学特点
        2.3 发病机制
        2.4 病理改变
        2.5 危险因素
        2.6 临床特点
        2.7 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
        2.8 诊断与鉴别诊断
        2.9 现代医学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样本量估算
        1.2 病例来源
        1.3 分组方法
        1.4 一般资料
        1.5 诊断标准
        1.6 纳入标准
        1.7 排除标准
        1.8 剔除和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流程图
        2.2 治疗方法
        2.3 意外情况的处理
        2.4 医学伦理准则
    3.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疗效标准
        3.3 安全性评价
        3.4 统计学方法
        3.5 治疗结果
讨论
    1.立题依据
    2.选穴依据
        2.1 中医理论基础
        2.2 西医机制研究
    3.电针疗法的理论依据
    4.西药的选择依据
    5.评价指标
        5.1 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
        5.2 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
        5.3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
    6.结果分析
    7.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
    附表2: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
    附表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附表4:Hachinski缺血评分量表(HIS)
    附表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附表6: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头穴电针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的研究
        1.1 中医对本病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各医家治疗方法概述
    2.现代医学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
        2.1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命名
        2.2 SA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SAE的临床表现
        2.4 SAE的影像学特征
        2.5 鉴别诊断
        2.6 SAE的现代医学治疗
临床观察
    1.研究内容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6 疗效评定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方法
        2.4 评价指标
        2.5 统计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可比性分析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评分比较
        3.4 治疗组治疗前后MoCA各项评分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P300潜伏期比较
        3.6 两组治疗前后P300波幅比较
        3.7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讨论
    1.立题依据
    2.头穴电针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的临床分析
        2.1 头部穴位治疗脑病的理论依据
        2.2 头穴电针的作用机制
        2.3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的特点
        2.4 针灸的选穴
        2.5 电针波形的选择
        2.6 评价标准的选择
    3.疗效分析
    4.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4)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的CT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影像表现:
    2.2脑白质疏松症的CT影像表现:
3 讨论

(5)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SAE患者的CT表现
    2.2 脑梗塞或脑软化改变
    2.3 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3 讨论

(6)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医证型分布及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西医诊断标准
        (二)中医证候分型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二、病例来源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一般情况:
        (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三)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各主要证型一般资料的比较
        (四)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各主要证型认知障碍的比较
讨论
    一、立论依据
    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一)肾精亏虚是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基本病机
        (二)痰浊、瘀血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证型与一般资料之间的比较
        (一)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证型与性别、年龄之间的关系
        (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证型与病程之间的关系
        (三)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证型与基础疾病之间的关系
        (四)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证型与合并症之间的关系
    四、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各主要证型认知障碍的比较
    五、本研究的创新性、不足之处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7)皮质下动脉硬化脑病53例临床与CT、MRI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智力测验
2 SAE典型的CT与MRI
3 讨论
    3.1 SAE命名[1]
    3.2 SAE临床发病机制与临床特点
        3.2.1 SAE发病机制[5]:
        3.2.2 SAE临床特点:
    3.3 SAE诊断
    3.4 SAE鉴别
    3.5 SAE的防治

(8)头穴丛刺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功能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综述
    一、中医学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一) 中医学对本病病名的认识
        (二) 中医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中医学对本病类证鉴别的认识
        (四) 中医学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
    二、现代医学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一) SAE概念的由来
        (二) SA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 SAE的临床表现
        (四) SAE的影像学表现
        (五) SAE的诊断标准
        (六) SAE的鉴别诊断
        (七) SAE的治疗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剔除标准
        (六) 脱落标准
    二、治疗方法
        (一) 基础治疗
        (二) 分组治疗
    三、治疗效果
        (一) 疗效判定标准
        (二) 认知功能评定
        (三) 统计学处理
        (四) 结果
        1、治疗结果
        2、不良反应及脱落病例
讨论
    一、头针疗法的理论依据
    二、于氏头穴丛刺法治疗本病的依据
    三、对照药物的选择
    四、评定指标的选择
        (一) 量表的选择
        (二) 事件相关电位-P_(300)(ERP-P_(300))
    五、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9)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理解剖
2 发病相关因素
3 SAE可控危险因素
4 生化及基因指标检测与SAE关系进展
    4.1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4.2 选择素
    4.3 Apo E及超氧化酶基因
5 临床诊断及影像学研究进展
    5.1 诊断标准
    5.2 CT及磁共振 (MRI)
    5.3 MRI在显示SAE方面比CT优越
    5.4 SAE的鉴别诊断
6 治疗
1 5 mg, 每天服用一次, 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0%。

四、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0例CT与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四神聪穴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轻度认知障碍的疗效[J]. 姚庆萍,郭姝丽. 中国全科医学, 2020(S2)
  • [2]电针四神聪穴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姚嘉.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头穴电针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障碍的研究[D]. 郭佩鑫.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与脑白质疏松症的CT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析[J]. 赵丙坤. 中国医药指南, 2019(06)
  • [5]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分析[J]. 诸绍锋,程祖胜,黄小全,戚洪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11)
  • [6]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中医证型分布及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 朱坤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7]皮质下动脉硬化脑病53例临床与CT、MRI分析[J]. 尹哲,尹嘉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 [8]头穴丛刺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认知功能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D]. 孙颖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S1)
  • [9]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研究进展[J]. 黄龚春. 中国现代医生, 2012(10)
  • [10]皮质下动脉硬化脑病CT诊断及临床分析[J]. 赵德明,陈杰,杨瑜,顾小莺,夏莉,何一平. 中国实用医刊, 2010(19)

标签:;  ;  ;  ;  ;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0例CT及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