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未来的CEO?

谁是未来的CEO?

一、谁是未来的CEO?(论文文献综述)

杨惠云[1](2022)在《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基于代理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视角》文中研究表明企业税收激进行为源于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带来的代理问题。以高管为代表的代理人无疑会影响企业的纳税筹划活动,甚至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关注了高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对企业税收激进的影响,而对高管的个性和过往经历的研究少有涉及。基于代理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将高管特征划分为人口特征、心理特征、权力特征、环境特质四个维度进行梳理,完善了高管背景特征对上市公司税收激进影响研究的理论依据。对未来此项研究方向提出建议:深化研究管理者个体特征的影响,扩展研究高管团队特征的影响,区别不同情景下的影响差异,采用跨学科的分析方法。

林乐,谢德仁[2](2022)在《A股上市公司经理人现金薪酬与业绩真的挂钩吗?——基于CEO个体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关于A股上市公司经理人现金薪酬与公司对外报告的会计业绩是否挂钩,已有的主流文献给出了"是"的答案。基于2000—2019年A股上市公司CEO个体时间序列数据逐个进行回归,研究发现A股上市公司CEO现金薪酬总体上并没有与其所在公司业绩挂钩,即不存在显着正向的薪酬—业绩敏感度,这与主流文献基于传统面板数据下所得到的显着为正、幅值较小的研究结论截然不同。经测算,3 317位A股公司CEO中只有33位具有显着为正的薪酬—业绩敏感度,但由于这些CEO整体现金薪酬水平偏低,实际上,随着公司业绩的变动,他们的现金薪酬变动并不大,不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因此,A股上市公司的股东和监管机构需要反思和重构包括现金薪酬与股权激励在内的经理人薪酬激励机制,学术界也应重新评估已有相关文献的结论。

潘镇,崔雪,李健[3](2021)在《CEO创始人身份、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企业国际化——基于控制权配置理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寻求增长机会,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实现持续增长。CEO作为对企业战略选择和执行有重大影响的职业经理人,其个人特质及职业特征决定了其对待国际化战略的态度,而创始人作为对企业有着高度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管理者,对企业国际化也有着自己的考量。然而,有关"创始人+CEO"这一在中国企业中大量存在的联合身份特征,究竟能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却较为鲜见。因此基于控制权配置理论,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以"创始人+CEO"的联合身份特征出发构建企业国际化战略决策过程模型,引入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作为中介变量来解释CEO创始人身份对企业国际化的具体影响路径,并剖析CEO掌控力对这一因果关系链的调节作用机理。实证结果显示:(1)CEO创始人身份对企业国际化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2)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度越高,越不利于企业国际化;(3)CEO的创始人身份通过抑制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影响了企业国际化;(4)CEO掌控力强化了CEO创始人身份对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的抑制作用;(5)CEO掌控力强化了CEO创始人身份通过抑制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影响企业国际化的中介机制。研究一方面为控制权配置理论在企业国际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证据,拓展了企业国际化驱动影响因素的研究维度;另一方面丰富了CEO创始人身份的经济后果研究。研究对于微观层面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发生机制、公司控制权的合理配置、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以及宏观层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均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

卢梦琪[4](2021)在《“元宇宙”诱惑 谁是杀手级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今年以来,"元宇宙"概念如花团锦簇般热闹,腾讯、字节跳动、Facebook、微软、谷歌等世界科技大厂纷纷入局。再经过扎克伯格、马化腾等大佬们的推波助澜,"元宇宙"的世界似乎已经打开了大门。8月18日,百度VR"希壤"平台让大家以炫酷沉浸方式参观了百度世界大会。此前,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演讲中有14秒由数字合成的"虚拟人"代为出镜,以假乱真的效果让众人热议。

郭丽虹,汪制邦[5](2021)在《CEO继任来源、多元化职业经历与僵尸企业治理》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其中处置僵尸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僵尸企业治理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就内部而言,CEO作为企业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对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继任来源和职业经历是反映CEO管理能力和经营风格的两个关键指标,能够为主管部门或董事会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使用2004—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CEO简历和个人特征数据研究CEO继任来源和多元化职业经历对僵尸企业处置的具体影响及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来源于非内部晋升且拥有多元化职业经历的CEO使企业成为僵尸企业概率更低,影响路径主要是降低了僵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其中存在两个作用机制:一是提高企业薪酬激励水平;二是增加企业并购重组次数和金额。进一步分析表明,来源于非内部晋升且具有多元化职业经历的CEO对降低僵尸企业比例的正向效应在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更加显着。本研究对于上市僵尸企业如何科学聘任CEO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能够为加快构建高效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提供理论支持。

温莎,张南[6](2021)在《现代与福特,不一样的河流》文中研究指明看这两家都几乎面临崩盘车企近几年发展异同点,寻找合资品牌未来在华答案向东平彻底离开了,从现代投向福特。2021年8月23日,他正式离开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职位,出任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江铃福特乘用车营销公司总经理。此前,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李峰已经在卸任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2个月后于2021年5月加入华人运通。

卞清,陈迪[7](2021)在《“易碎”的智能与“撕裂”的世界——西方主要社交媒体“仇恨言论”的界定、规制与算法困境》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全球性的网络仇恨事件频发,同时科技公司的内容过滤与言论监管策略成为争议焦点。本文通过梳理西方主要社交媒体对于仇恨言论的界定、规制与算法困境,认为当前互联网公司正在代替国家/政府,成为规制仇恨言论的主要行动者,并且可能进一步卷入全球政治的动态变迁中,加剧与国际政治体的摩擦,而算法识别的未来则关涉了关键的全球政治想象。

郑雅君[8](2021)在《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与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核心基础,也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源泉。在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影响下,企业在提升创新能力上有了更大的主动性,在创新投入上不断加强、在创新模式上不断出新。近年来,创新的手段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自建式创新,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并购作为开放式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当前开放共享的发展环境下被更广泛地应用,以并购为手段的开放式创新也由技术并购向更广义创新资源的获取扩展,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企业所选择的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完善合理的创新激励机制对于激发研发人员创新积极性、保障创新机制有效运行、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种创新模式的高效运行首先需要设计与之相适应的创新激励机制,这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现有研究主要立足于自建式创新的背景,广泛探讨了以薪酬激励契约为主要形式的创新激励的决定机制与优化机制。本研究所关注的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即以获取和利用外部创新资源为目标、并以并购为实现手段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其在创新主体、创新风险特征、创新绩效形成机制方面与自建式创新均有明显差异。但尚未有研究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的特殊性,深入考察高管薪酬激励契约的决定机制与设计原则。本研究将通过考察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揭示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高管薪酬契约决定机制,以期对企业创新激励机制的相关研究做出一定补充。本研究在分析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特征的基础上,将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特征嵌入创新薪酬激励机制设计分析框架,提出了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高管薪酬激励理论框架,并以2009~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能够显着影响高管薪酬契约的特征,与自建式创新模式下的创新激励机制相比,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高管薪酬契约设计原则、薪酬制定规律有着明显不同。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外部创新资源内部化的创新范式,较之自建式创新具有创新成果不确定性低、创新产出周期短、创新贡献主体在职务体系中上移的特点,并由此决定了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下激励政策向高管倾斜且注重短期激励效应的基本特征,以及提升高管薪酬水平、增加薪酬业绩敏感性、扩大高管-员工垂直薪酬差距、向高管倾斜股权激励的薪酬激励契约的制定方式。经过内生性检验等稳健性检验,相关发现依然成立。具体研究发现如下:首先,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风险低、周期短的创新模式,使高管的努力更容易通过业绩体现,因此更适合采取业绩薪酬对高管进行激励;同时,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高管才能与努力程度具有更高要求,所以应支付更高水平的薪酬溢价。具体而言,通过分析并检验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高管薪酬水平与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发现,采取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的公司,高管薪酬水平与薪酬业绩敏感性会显着更高,这与已有研究从自建式创新视角发现的低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薪酬激励机制存在明显不同。进一步,采用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能够显着降低公司的创新风险、提升创新产出,突出体现了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与自建式创新之间的特征差异。创新风险的降低与短期创新产出水平的提升在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高管薪酬水平与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表明低风险、短周期的创新特征,使业绩薪酬成为更适用于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的激励方式。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影响高管薪酬契约的效应会受到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提升高管薪酬水平的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而提升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明显;当上市公司处于市场化水平高的区域时,采用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高管薪酬水平与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更显着。其次,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的成功更决定于高管的努力与贡献,因此将致使激励主体在职位体系上移,从而将形成更大的薪酬差距;但是权力等隐性激励能够降低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拉大薪酬差距的作用。通过分析并检验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高管-员工垂直薪酬差距的影响发现,在采取了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的上市公司中,高管与员工间的纵向薪酬差距更大;在总经理不兼任董事长的分权式权力配置模式的低隐性激励模式下,采取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高管与员工间薪酬差距的影响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监督效应对高管权力的抑制降低了对高管的隐性激励,从而为激励高管为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付出更多努力,则需要提高高管与员工之间的垂直薪酬差距水平。最后,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不仅影响货币性薪酬激励,而且也会提升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的倾向性,并且股权激励同样存在向高管倾斜的特征。通过分析并检验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股权激励的影响,采用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的上市公司,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的倾向性会提升,并且在创新风险较低的情况下,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股权激励选择倾向性的影响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采取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的上市公司,在高管与核心技术人员之间股权激励对象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激励公司高管,而且在向高管授予股权激励比重较高的样本中,股权激励有效期会显着缩短。这些证据表明在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股权激励并不以激励高管承担风险为目标,而主要是为发挥短期激励效应,这与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在创新风险、创新周期以及创新主体等方面的特征是相匹配的。将股权激励与货币性薪酬激励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中进一步研究发现,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下,股权激励对薪酬激励具有替代作用,当采取股权激励时,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提升高管薪酬水平和扩大高管-员工薪酬差距的作用会减弱,这表明在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存在着货币化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之间此长彼消的薪酬激励结构特征。本研究揭示了在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基于创新风险缓解效应存在以高薪酬业绩敏感性为特征的薪酬契约优化机制,丰富了创新视角下高管薪酬契约决定机理的研究;基于高管作为创新贡献核心主体的视角,揭示了企业创新与薪酬差距的关系机制,弥补了已有从薪酬差距对低薪酬获得者的立场进行分析所存在的局限性,丰富了创新激励机制下的高管薪酬契约决定机理的研究,并基于高管起决定性作用的特殊性创新背景,揭示了以薪酬为主的显性激励与高管权力获得为主的隐性激励之间替代效应的决定机制,扩展了高管薪酬决定机制的研究。同时,本文所揭示的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高管激励契约的影响机理,对企业根据不同创新投资模式制定差异化的高管激励机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未来可基于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创新资源的整合效应、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股权激励模式机制设计,以及基于国际视野探讨以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为基础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的机制与实施模式。

陈艺萍,张晋选[9](2021)在《CEO社交网络能缓解公司融资约束吗?》文中研究说明融资约束对公司的投资和经营有重大影响,研究如何缓解公司融资约束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以社交网络为理论依据,研究我国A股2008—2017年上市公司CEO社交网络与公司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借鉴图论的方法计量CEO社交网络,以KZ指数衡量公司融资约束,构建CEO社交网络与公司融资约束的OLS模型,分析CEO社交网络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CEO社交网络可以缓解公司融资约束,CEO社交网络对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着;在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少的公司中,CEO社交网络对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为显着。稳健性检验支持上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社交网络和融资约束理论的应用研究,并为公司选聘高管人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席悦[10](2021)在《社区团购迎来洗牌期》文中研究表明进入7月,社区团购烽火突现。先有社区团购巨头同程生活发布公告称,因经营不善,公司决定申请破产,并提出了破产申请。之后,食享会武汉总部人去楼空,其供应商货款尚未结清,且员工工资也被拖欠。7月底,橙心优选也被爆出取消员工的"战时补贴",这意味着全员面临降薪,同时多省区域开始裁员,比例约30%。社区团购赛道内,

二、谁是未来的CEO?(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谁是未来的CEO?(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基于代理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高管特征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代理理论
    (二)高层梯队理论
三、高管特征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研究
    (一)高管人口特征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研究
        1. 高管的性别特征
        2. 高管的知识背景
    (二)高管心理特征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研究
        1. 管理者过度自信
        2. 高管薪酬攀比心理
    (三)高管权力特征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研究
        1. 高管控制权
        2. 高管两职合一
        3. 高管持股
    (四)高管环境特质对企业税收激进行为的影响研究
        1. 高管社会关系特征
        2. 高管个人经历
四、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一)结论
    (二)未来研究展望
        1. 深化管理者个体特征的影响研究
        2. 扩展高管团队特征的影响研究
        3. 区别不同情景下的影响差异
        4. 采用跨学科的分析方法

(2)A股上市公司经理人现金薪酬与业绩真的挂钩吗?——基于CEO个体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基于面板数据回归的经理人薪酬—业绩敏感度研究:初步证据兼作比对基准
    (一)数据选取与模型设定
    (二)描述性统计
    (三)复制主流文献的做法:基于面板数据回归的经理人薪酬—业绩敏感度
        1. 上市公司前三名高管平均薪酬—业绩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分析
        2. 上市公司CEO薪酬—业绩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分析
三、基于CEO个体时间序列回归的经理人薪酬—业绩敏感度研究
    (一)数据选取
    (二)描述性统计
    (三)基本回归结果与分析
四、进一步分析:求PPS显着为正的CEO之可能集合
    (一)任期的影响
    (二)公司规模的影响
    (三)去除极值的影响
    (四)对33位CEO确定存在正显着PPS之经济意义分析
五、稳健性检验
    (一)放宽对经理人薪酬和业绩挂钩的认定:基于水平模型
    (二)其他稳健性检验
        1. 用裸值来衡量
        2. 考虑CEO薪酬数据披露的错期因素
        3. 基于每个公司CEO岗位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
        4. 用前三名董监高平均薪酬衡量其所在公司经理人薪酬
        5. 基于股权的薪酬对本文结果的可能影响
        6. 国有企业高管限薪制度的可能影响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3)CEO创始人身份、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企业国际化——基于控制权配置理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CEO创始人身份与企业国际化
    1.2 CEO创始人身份与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
    1.3 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在CEO创始人身份与企业国际化之间的中介作用
    1.4 CEO掌控力的调节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2.2 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2.3 变量测量
3 实证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3.2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
        3.2.1 回归估计的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和序列相关检验
        3.2.2 内生性问题处理和估计方法的确定
    3.3 模型回归估计结果
        3.3.1 CEO创始人身份、两权分离度和企业国际化的关系检验
        3.3.2 CEO掌控力的调节作用检验
    3.4 稳健性检验
        3.4.1 更换中介变量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测量的稳健性检验
        3.4.2 更换调节变量CEO掌控力测量的稳健性检验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4.2 理论贡献
    4.3 实践启示
    4.4 研究不足与展望

(4)“元宇宙”诱惑 谁是杀手级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谁是“元宇宙”杀手级应用?
谁来搭建“元宇宙”?
“元宇宙”遵循什么规则?
“元宇宙”的生态如何建?

(5)CEO继任来源、多元化职业经历与僵尸企业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1.文献综述
    2.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1)CEO不同继任来源对僵尸企业治理的影响。
        (2)CEO多元化职业经历对僵尸企业治理的影响。
三、 研究设计
    1.关键变量的识别和结果
        (1)僵尸企业的识别和结果。
        (2)CEO继任来源的衡量。
        (3)CEO职业经历多元化的衡量。
        1)主成分分析法。
        2)虚拟变量法。
    2.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3.数据来源
四、 实证分析结果
    1.描述性统计
    2.基准回归分析
    3.影响路径分析
五、 进一步讨论
    1.机制检验:提升薪酬激励水平机制和推动并购重组机制
    2.异质性分析
    3.稳健性检验
        (1)更换僵尸企业和CEO多元化职业经历的识别方法。
        (2)重新界定管理者。
        (3)其他稳健性检验。
    4.内生性检验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7)“易碎”的智能与“撕裂”的世界——西方主要社交媒体“仇恨言论”的界定、规制与算法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一、言说“仇恨/憎恨”:从古老概念到全球性问题
    (一)仇恨/憎恨言论的前生今世
    (二)网络仇恨:日益凸显的全球现实
二、作为行动者的科技公司:全球主要社交媒体的实践策略
    (一) Facebook:界定不断修正与补充
    (二) Twitter
    (三) YouTube、Reddit、TikTok
    (四)走在“十字路口”的科技公司
三、网络仇恨的智能识别:算法的争议与偏见
    (一)尚不完美的人工智能:“必要”“精确”又“易碎”
    (二)看不见的算法“黑箱”:原罪、偏见与反制
四、结论与反思

(8)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与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概念界定
        1.3.2 高管薪酬激励相关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贡献
    1.6 后续章节内容安排
2 文献回顾
    2.1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的动因与后果
        2.1.1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的动因
        2.1.2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的后果
    2.2 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因素
        2.2.1 高管薪酬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2.2.2 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
        2.2.3 薪酬差距及其影响因素
    2.3 企业创新与高管薪酬激励机制
        2.3.1 企业创新与薪酬水平
        2.3.2 企业创新与薪酬业绩敏感性
        2.3.3 企业创新与薪酬差距
        2.3.4 企业创新与股权激励
    2.4 研究述评
3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企业创新理论
        3.1.2 委托代理理论
        3.1.3 高管激励理论
    3.2 理论分析框架
        3.2.1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活动特征分析
        3.2.2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选择
4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薪酬水平及薪酬业绩敏感性影响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与薪酬业绩敏感性
        4.2.2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与薪酬水平
    4.3 实证研究设计
        4.3.1 关键变量定义
        4.3.2 回归模型设计
        4.3.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4 实证检验结果
        4.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4.4.2 相关性分析
        4.4.3 回归检验结果
    4.5 稳健性检验
        4.5.1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4.5.2 基于创新视角的内生性问题的解决
        4.5.3 基于并购视角内生性问题的解决
        4.5.4 采用自变量滞后项的检验
        4.5.5 其他稳健性检验
    4.6 进一步检验
        4.6.1 创新风险的中介作用机制检验
        4.6.2 短期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机制检验
        4.6.3 产权性质的进一步影响检验
        4.6.4 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影响检验
        4.6.5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研发投入
        4.6.6 薪酬委员会的进一步影响检验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高管-员工垂直薪酬差距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1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高管-员工垂直薪酬差距的影响
        5.2.2 权力配置模式的进一步影响
    5.3 实证研究设计
        5.3.1 关键变量定义
        5.3.2 回归模型设计
        5.3.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4 实证检验结果
        5.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5.4.2 相关性分析
        5.4.3 回归检验结果
    5.5 稳健性检验
        5.5.1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5.5.2 基于创新视角的内生性问题的解决
        5.5.3 并购视角下的内生性问题的解决
        5.5.4 增加控制变量
        5.5.5 其他稳健性检验
    5.6 进一步检验
        5.6.1 股权分散程度的进一步影响
        5.6.2 产权性质的进一步影响
        5.6.3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与“薪酬差距-业绩敏感性”
        5.6.4 短期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机制检验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股权激励机制的影响研究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与股权激励选择
        6.2.2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下的高管薪酬激励结构
    6.3 实证研究设计
        6.3.1 关键变量定义
        6.3.2 回归模型设计
    6.4 实证检验结果
        6.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6.4.2 相关性分析
        6.4.3 回归检验结果
        6.4.4 稳健性检验
    6.5 进一步检验
        6.5.1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与股权激励结构设计
        6.5.2 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与股权激励有效期设计
    6.6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CEO社交网络能缓解公司融资约束吗?(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文献述评与研究假说
    (一) CEO社交网络和公司融资约束
    (二) 股权性质、CEO社交网络和融资约束
    (三) 分析师跟踪、CEO社交网络和融资约束
三、 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
    (二) 变量选取与研究模型
        1. 融资约束
        2. CEO社交网络
        3. 控制变量
        4. 研究模型
四、 实证结果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 实证分析
五、 稳健性检验
六、 研究结论

(10)社区团购迎来洗牌期(论文提纲范文)

遭遇头部玩家降维打击
最后一块私域流量阵地
发展潜力巨大
资本补贴并非一劳永逸

四、谁是未来的CEO?(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税收激进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综述——基于代理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视角[J]. 杨惠云. 经营与管理, 2022(02)
  • [2]A股上市公司经理人现金薪酬与业绩真的挂钩吗?——基于CEO个体时间序列数据的研究[J]. 林乐,谢德仁.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3]CEO创始人身份、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企业国际化——基于控制权配置理论的研究[J]. 潘镇,崔雪,李健. 南大商学评论, 2021(03)
  • [4]“元宇宙”诱惑 谁是杀手级应用?[J]. 卢梦琪. 科学大观园, 2021(22)
  • [5]CEO继任来源、多元化职业经历与僵尸企业治理[J]. 郭丽虹,汪制邦. 经济管理, 2021(09)
  • [6]现代与福特,不一样的河流[J]. 温莎,张南.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21(09)
  • [7]“易碎”的智能与“撕裂”的世界——西方主要社交媒体“仇恨言论”的界定、规制与算法困境[J]. 卞清,陈迪. 中国图书评论, 2021(09)
  • [8]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与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研究[D]. 郑雅君.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9]CEO社交网络能缓解公司融资约束吗?[J]. 陈艺萍,张晋选.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21(04)
  • [10]社区团购迎来洗牌期[J]. 席悦.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1(16)

标签:;  ;  ;  ;  ;  

谁是未来的CEO?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