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标注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尺寸标注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一、关于尺寸标注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朱文博,纪海慧,李海渊[1](2021)在《理实结合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与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但目前教学仍侧重于书本理论,与实际生产脱节,这不利于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绘制,教学方法亟待改革。提出制图理论和零部件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建立基于认识实践的机械制图教学环境和基于工程设计为主线的机械制图教学体系。增加机械零部件认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零部件表达方法的学习,以及严格按照制图流程进行绘图。旨在提升学生对零部件的认识、表达方式、绘制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观察力和技能性学习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工程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工程能力的提升。

林奔豪[2](2021)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思政教育要融入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因素,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更要增强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随着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深化与细化,越来越多的中职教师己经着手在专业课堂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然而,当前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论文针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以及案例实证研究。论文首先从选题的背景和价值阐明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较为全面地对国内外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了解已有的研究基础以及寻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方向。然后就课程思政和思政元素的概念进行科学性解读,针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进行阐述,本文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元素进行了梳理,着重围绕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探究精神等三方面要素展开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同时,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育性教学理论,在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时遵循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理念、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一致性理念以及主导性与主体性目标一致性理念,为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理念。在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访谈结果,整理分析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现状以及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思政内容存在局限、课程思政缺乏连续性以及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单一,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教学内容挖掘不够深入造成课程思政内容存在局限、专业教师忽视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使得课程思政缺乏连续性以及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单一,课程思政局限于课堂教学也会造成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和注意力,笔者结合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包括深挖《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认真梳理课程思政元素,着重围绕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探究精神三个方面整理形成三条课程思政知识主线,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然后针对教学过程进行课程思政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精讲多练,讲练评相结合、合作探究教学以及课堂情境创设;此外,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课程思政教育渠道,将专业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相关视频或者案例的分享,组织课外专题活动以及榜样示范等方式进行与专业相关的思政教育。最后,分别就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探究精神三个方面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案例和教学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制图练习前后测、课堂活动表现情况、学生感受的词云图分析以及教师专家点评等形式对案例进行效果分析并总结反思。经过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文中提出的相关建议与对策对《机械制图》课程进行德育教育的设计与实践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本研究中发现的《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与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刘美佳[3](2021)在《基于工作室模式学徒制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建设一直不断进行着改革,但是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素质仍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差距,如学生毕业后社会认可度较低,就业仍存在困难。中等职业学校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选定了方向,本文通过梳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析我国目前现代学徒制下课程体系的模式,总结出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下课程构建的思路。基于工作室模式学徒制课程构建的观念和要点,对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改革。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能忽略“学生”这个主体,没有学生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配合,再好的课程设计也如同纸上谈兵,仍旧难以保证教学的高质量要求。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诸多方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调研问卷的方式,剖析了“教的方式”与“学的态度”存在矛盾的原因,并提出工作室模式学徒制课程体系下《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策略:(1)以师徒关系为依托,利用课程整体的环节步骤设置和单次课程的工作执行章程,使得师徒均有行为约束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学生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符合学生学习认知逻辑的项目式或任务式工作方法,将学生能力训练作为训练本位,设计课程目标。(3)设置单次课程的工作执行章程,应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构建观念,抓住校企共同参与和突出实践特点的课程构建要点,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出发点,以训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目的的课程实操过程。(4)创新课程考核方式,规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擅长的学科考试,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负担,注重课程工作过程中正向激励和考核,关注学生素质的提升,营造学习氛围、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完成在职业岗位方向上的成长。依托课程设计的现实依据分析对《机械制图》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具体设计,其中在进行设计时引入需要理论,从中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的需要这一新视角,给出了提升学生课堂主动性,激活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措施,并在教学实践案例中进行了效果验证。

李乃威[4](2021)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设计 ——基于两个学习项目实践的研究》文中认为在全国其他省区自2004年起先后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后,广西于2012年秋季最后一个开启实验,通过设立《通用技术》新课程创新实验项目和实验学校,特别是在师资和学生学业评价上的创新举措,为高中新课程实施进行了与众不同的探索,使学校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探索更适合学科和学生的教学模式,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柳州九中作为广西首批创新实验学校,在《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校本评价而非统一、高利害考试的大环境下,八年来一直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实施该课程的教学,让进入该校实习的笔者切身感受到了项目式教学的魅力,同时也更加明确了在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对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不断反思和改进优化的实践研究方向。本研究以项目式教学为基础,在经历过教学实践和文献查阅后,对每个具体的项目通过借鉴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来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上加以实践。以柳州市第九中学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六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主体,进行了“多功能收纳装置”与“创意灯饰”两个项目的教学。在实验班的课程教学中使用萨其曼探究教学设计,对照班同学则采取常规教学设计(两个班的授课教师都为笔者同一人),在教学实践中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在每节不同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根据学生上交的设计图、学生制作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和评价;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通用技术课堂及项目的想法,在新学期时对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学生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述。通过学生设计图的对比、学生作品的评价、学生的访谈结果等,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在设计图、作品、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认识和喜爱等方面都高于对照班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本研究的可行性与优越性。本文的重点通过全面分析在进行教学研究时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理论和案例,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研究法,探索该模式在项目式教学中进行运用实践的过程;通过对萨其曼教学模式应用的教学实验,加深对该教学模式的理解。旨在为“新手教师”提供一些教学经验,为我国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一线教师丰富教学资源、由此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进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一份绵薄之力。

余正涛[5](2021)在《基于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学生人脸情绪识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课堂学生数量较多,同时老师需要控制教学进度,所以很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状态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进行反馈,这使得学生在情绪低迷时因为无法及时地调整状态从而降低学习热情,影响教学效率,这无疑事倍功半。而通过课后交谈,问卷调查等传统课堂评价方式,其滞后性太强,不能及时地帮助教师进行调整。因此如何及时有效地将学生课堂上情绪状态反馈给教师成为目前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课堂学生人脸情绪进行识别。首先针对课堂环境人脸情绪数据集匮乏的现状,构建了课堂情绪数据集,包括学生人脸图片的获取与预处理,课堂环境下学生情绪类别的选定和图片打标签。对于标签选择,提出一种标注者标注可信度评估算法用于判断不同标注者标注结果的可信度,提高构建的数据集标签准确性。然后设计了一种注意力特征卷积神经网络(Attention Featur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AFCNN),通过Grad-CAM对预训练网络学习到特征进行可视化和剪裁得到训练图片,再通过注意力机制网络对训练图片分配权值,最后加入设计的损失函数,使其能够关注人脸图片中未被遮挡且能够明显表征目标情绪的特征部位,从而提高遮挡情况下人脸情绪识别准确率。为验证设计的AFCNN模型效果,通过VGG16和Res Net18两种主流分类网络与AFCNN在RAF-DB、遮挡数据集和本文构建的课堂数据集进行训练测试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AFCNN有着更好的识别效果。损失函数的测试结果也表明其能够有效提升AFCNN模型识别精度。

王本寰[6](2020)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当前随着产业转型结构的升级,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的方向快速发展。加工制造产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给中职学校工科类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中职学校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进一步贴近现代企业岗位能力实际需求,培养满足企业岗位用人标准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机械制图》作为加工制造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具有核心地位。《机械制图》通过图样准确表达工程零件、机械设备的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是表达设计意图和制造要求以及交流经验的重要技术手段,被称为工程界的语言。但是,由于传统的机械制图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存在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脱离企业实际需要,忽视学生心智认知与实践经验,过分强调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忽视工程实践的训练操作,教师照本宣读、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空间想象力得不到有效激发、实践能力缺乏有效训练,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满足不了新时代智能制造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对机械设计加工类人才能力的新需求,本文提出将三维CAD技术融入机械制图课程中的新型融合式教学方法。该方法是将原有基于二维设计思想的传统《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CAD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进行有机融合重组及优化创新,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满足新时代智能制造需求的新型高技能型人才。本论文从中职学生的心智规律和经验水平入手,改变先从画法几何到三视图,由二维图形到三维立体图的传统学科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学生经验世界的生活案例,顺应中职学生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心理过程,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三维CAD融入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构建工作过程,帮助学生容易实现“由物得图”、“由图想物”的思维转换,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改变学生不愿思考、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逐步成长为满足企业需求的具备读图、制图能力的新型技能人才。

张伟文,姜明,刘云志[7](2020)在《中高职衔接《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文中认为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在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高职衔接在高职阶段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一方面要巩固学生的制图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展课程教授其他专业知识,包括三维建模、公差测量等技术内容。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重新设计,以便衔接其他高职课程,提高整个课程体系的教学效果。

王冰清[8](2020)在《以图解为方法:插图的信息转译与视觉化表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插图,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再现性和说明性的绘画,它依附于文本而存在。本文针对插图艺术在不同功能作用下的表现方法与发展现状,一方面回归插图原本解释说明的性质,一方面又以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出现,运用于各个领域。分析了插图定义扩展的必然性,论述了插图艺术经过扩展后的功能性转换、手法衍生、内涵变化。分析了“信息时代”的视觉文化背景插图的现状,讨论了插图艺术的功能性转换及运用多样手法表现的客观原因。进而从图解演绎与信息的视觉化呈现入手,分析不同领域对插图艺术的需求,直观再现、分析能力、传播效果、接受度等。突出了“以图解为方法”这一当下信息视觉化的需求和表现特征,分析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插图的图解方法在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及对视觉文化的影响,可以为插图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与参照。

于英健[9](2020)在《中职《机械制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文中研究说明

林文强[10](2020)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校园设计布局自动生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基础教育建筑的空间需求不断加大。小学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类在全国各地普遍建设,设计周期短与方案多方向思考时间长的矛盾是现今小学校园设计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本文通过结合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技术,试图让机器自主学习并掌握国内小学校园设计布局经验。在小学布局设计过程中,机器能以现有的用地边界及道路条件为基础,在极短时间内提供初始的设计方案或者候选方案,从而增加建筑师设计思考的全面性与多样性。本文首先从宏观上研究国内外深度学习技术与建筑创作结合的可能性,在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后,从多个渠道收集国内小学的实际校园设计布局方案,整理并制作了高质量的数据库。然后从传统的设计方法着手,研究常规设计下的校园布局模式,为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自动生成小学校园设计布局做好理论与数据基础。接着进行实验并记录详细过程,随后对生成的最终结果进行多维度的有效性评价与拓展,最终基于既有的实验结果和现有的技术手段,合理展望未来发展和应用的可能性。本文的主体研究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界定研究范围,明确研究方法及框架。第二、三两章详细阐述了前人已有研究及深度学习的相关技术概念,明确实验的设计思路以及实验难点和可实施性,并对传统的小学校园布局模式和规律进行总结,为机器的生成结果有效性做好对比和验证基础。第四章详细阐述了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三次逐次优化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且第三次实验的最终成果也验证了此次实验的成功,达到本研究的预期目标。第五章则是对整个研究实验的回顾和探讨,包括从多方面论证实验最终结果的有效性,以及探讨整个实验优化过程的方法和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此次研究现存的局限性和不足。第六章则是对最终的实验结果尝试进行应用拓展,包括利用Grasshopper从2D平面总图一键生成3D建筑模型,以及搭建了灵活交互的网页交互平台,为他人使用该实验成果提供便利,同时也利用该网页的评价系统,进一步证明了我们此次研究的可行性和可利用性。最终实验结果表明:1.可以利用深度学习技术高效地自动生成小学校园设计布局;2.在多数情况下机器生成的布局图可以与人类创造的布局图相提并论,在一些情况下生成的设计方案甚至优于真实的设计方案,这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建筑设计中的无限潜力和可能性。虽然人工智能不具备自我意识,但它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强大的设计工具,成为人类想象力的一个辅助扩展。尽管本文中使用的Pix2Pix模型以及其他深度学习相关智能工具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使用仍然处于初级尝试阶段,但我们依旧不能忽略其在未来可能带来的巨大应用价值。

二、关于尺寸标注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尺寸标注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理实结合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难点与改革目标
    (一)教学难点
        1.学生对零部件工艺结构理解难度大
        2.学生不会用工程图去表达机械零部件
        3.学生不会在图中标注尺寸及技术要求
        4.学生对制图没有标准化的概念
    (二)教学改革目标
二、理实结合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内容
    (一)构建基于认识实践的机械制图教学环境
    (二)建立基于工程设计为主线的机械制图教学体系
    (三)理实结合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实践
        1.增加机械零部件认识实践教学环节
        2.加强零部件表达方法的实践教学环节
        3.严格按照制图流程进行绘图
三、结束语

(2)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国家政策导向
        2.社会发展的使命要求
        3.教师职业性质的趋向性
        4.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迫切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1.课程思政
        2.专业课程思政元素
    (二)理论基础
        1.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
        2.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
三、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调查研究
    (一)调查设计分析
        1.调查目的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法
        4.调查内容
    (二)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现状调查
        1.中职学生关于《机械制图》课程的看法
        2.思政元素在学生制图学习中的体现情况
    (三)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现状调查
        1.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形式
        2.教师对机械专业课程思政的认识
        3.机械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
    (四)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思政内容存在局限,没有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作用
        2.课程思政缺乏连续性,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保持较差
        3.课程思政方式方法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兴趣和注意力
    (五)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学内容挖掘不够深入,与思政元素未形成联系
        2.忽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与教学相脱离
        3.课程思政限于课堂教学,未充分利用多渠道教育
四、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建议与对策
    (一)深挖课程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思政知识主线
        1.以“制图国家标准”为知识主线,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
        2.以“图样尺寸注法”为知识主线,训练学生的工匠精神
        3.以“图样的表达法”为知识主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过程融入思政,课程思政实施方法合理恰当
        1.各类情境创设,讨论交流共鸣
        2.课堂精讲多练,讲练评相结合
        3.合作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思考
    (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课程思政渠道多样化
        1.相关视频资源分享,交流感受陶冶情感
        2.组织课外专题活动,参与体验提高认知
        3.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毕业生经验分享交流
五、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一)渗透职业精神案例——以《0-1 图样的内容与作用》为例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设计意图
        3.教学实施过程
        4.教学效果分析
        5.教学实施反思
    (二)渗透工匠精神案例——以《1-2 尺寸注法》为例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设计意图
        3.教学过程实施
        4.教学效果分析
        5.教学实施反思
    (三)渗透探究精神案例——以《5-2 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为例
        1.教学内容分析
        2.教学设计意图
        3.教学过程实施
        4.教学效果分析
        5.教学实施反思
六、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学生)
附录二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现状调查(教师)
附录三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情况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四 组合体视图画法学习任务书
附录五 尺寸标注前后测题目及答案
附录六 尺寸标注测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附录七 组合体视图画法测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附录八 部分批改后学生试卷
附录九 教学案例实施教师评课表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3)基于工作室模式学徒制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拟创新点
第2章 工作室模式学徒制课程设计基本理论分析
    2.1 工作室模式学徒制
        2.1.1 工作室模式学徒制的概念界定
        2.1.2 工作室模式学徒制的优势
    2.2 课程基本理论
        2.2.1 课程概念
        2.2.2 工作室模式学徒制课程
第3章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
        3.1.1 学生现状分析
        3.1.2 学生特点分析
        3.1.3 教学现状分析
    3.2 问题分析
    3.3 工作室模式学徒制《机械制图》课程改革策略
        3.3.1 课程改革策略
        3.3.2 课程改革实践场地布置
第4章 工作室模式学徒制《机械制图》课程设计的内容分析
    4.1 课程整体步骤设置
        4.1.1 需要理论的概述
        4.1.2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需要的分析
        4.1.3 课程整体步骤设置内容
    4.2 课程知识目标的编写
        4.2.1 课程知识目标方向的确定
        4.2.2 课程技能学习目标和德育培养目标
    4.3 课程知识点的重构
    4.4 课程工作过程的设计
    4.5 课程的考核方式设计
第5章 工作室模式学徒制《机械制图》课程设计的案例分析
    5.1 教学案例
        5.1.1 工作情景的引入
        5.1.2 技能与德育目标的明确
        5.1.3 教学过程实施
    5.2 教学效果的评价
        5.2.1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5.2.2 效果评价
    5.3 问题反思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在校生调研问卷

(4)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设计 ——基于两个学习项目实践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关于萨其曼探究思想的研究
        (三)国外教育理论与萨其曼探究思想的联系
    四、研究意义
        (一)以创新实践为核心的新教学
        (二)课程教学实现创新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2章 实施准备
    一、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现状
        (一)我国通用技术教学现状
        (二)柳州九中通用技术教学现状
    二、柳州九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方式
    三、柳州九中通用技术课程学情调查和分析
第3章 项目选择
    一、多功能收纳装置(高一)
        (一)项目优势
        (二)项目与教材的联系
    二、创意灯饰(高二)
        (一)项目优势
        (二)项目与教材的联系
第4章 实施过程
    一、教学过程
        (一)高一实验班教学
        (二)高一对照班教学
        (三)高二实验班教学
        (四)高二对照班教学
    二、评价过程
        (一)高一设计图之间的对比
        (二)高一作品的评价
        (三)高二设计图之间的对比
        (四)高二作品的评价
    三、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对比
    四、新学期的访谈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柳州市第九中学通用技术课程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多功能收纳装置课程PPT
    附录三:创意灯饰课程PPT
    附录四:模型制作教案
    附录五:高一学生的访谈问题:
    附录六:对高二学生访谈的问题:
致谢

(5)基于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学生人脸情绪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1.1 传统教学局限性
        1.1.2 学生心理状态评估
        1.1.3 推动智慧教育发展
    1.2 情绪识别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情绪识别的发展
        1.2.2 课堂环境下情绪识别相关研究
        1.2.3 当前情绪识别研究难点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情绪识别相关理论基础
    2.1 情绪识别算法流程
    2.2 人脸检测
        2.2.1 Haar+Ada Boost人脸检测算法
        2.2.2 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
    2.3 情绪特征提取
        2.3.1 静态图像特征提取
        2.3.2 动态图像特征提取
    2.4 情绪特征分类
    2.5 卷积神经网络
        2.5.1 激活函数
        2.5.2 损失函数与优化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课堂情绪数据集构建
    3.1 数据集搭建流程
    3.2 获取人脸图片
    3.3 预处理
        3.3.1 归一化处理
        3.3.2 灰度化和直方图均衡化
    3.4 数据集打标签
        3.4.1 课堂表情类别选择
        3.4.2 标注者标注可信度评估
        3.4.2.1 EM 算法
        3.4.2.2 标注者标注可信度评估算法
        3.4.3 图片标注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情绪识别网络设计
    4.1 情绪网络整体结构
    4.2 特征图片
        4.2.1 CAM和 Grad-CAM
        4.2.2 获取特征部位
    4.3 注意力机制网络
    4.4 损失函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验证与分析
    5.1 预训练模型评估
    5.2 特征图片分析
    5.3 AFCNN模型评估
    5.4 遮挡评估
        5.4.1 遮挡数据集选择
        5.4.2 遮挡数据集实验
    5.5 损失函数测试
    5.6 课堂情绪数据集测试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机械制图
        二、三维CAD
        三、融合式教学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4MAT教学模式
第三章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与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作用
        一、培养机械类人才技能的支撑作用
        二、在课程体系中发挥桥梁的作用
    第二节 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与适用性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三、教学过程欠缺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四、教学方式单一,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五、教学评价忽视学生的差异发展
第四章 《机械制图》融入三维CAD教学的意义与可行性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意义
        一、助推教学模式创新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四、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提高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可行性
        一、三维CAD软件简洁、高效、易学
        二、融入三维CAD技术符合学科知识逻辑性
        三、融入三维CAD技术可实现知识结构转换
第五章 《机械制图》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原则
        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二、机械制图为主,三维CAD为辅
    第二节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融入三维CAD技术的方法
        一、调整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丰富教学手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演示法
        四、转变教学思维——引入三维建模思维
        五、创新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第六章 《机械制图》课程与三维 CAD 技术融合教学的实践
    第一节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教学实践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第二节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实施
        一、教学准备
        二、教学实施
        三、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问卷提纲
附录三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设计
附录四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设计
附录五 “组合体三视图画法”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六 “球阀装配体测绘”教学效果访谈提纲
致谢

(7)中高职衔接《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存在的问题
2 教学内容的设计探讨
    2.1 徒手绘图
    2.2 制图标准-尺寸标注与技术标注
    2.3 机件表达-图样表达能力
    2.4 工程图样生成(基于3D建模软件)
    2.5 其他专业知识
3 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
    3.1 微课教学
    3.2 移动端即时交互
    3.3 建立学习档案
    3.4 项目化教学
    3.5 生活化教学
4 小结

(8)以图解为方法:插图的信息转译与视觉化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起源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插图相关性概念解读
        一、图画
        二、图像
        三、图解
        四、图式
        五、图示
        六、图谱
        七、图形
        八、图案
        九、图法
        十、图像化
        十一、视觉化
第一章 :概念与延伸:功能的系列解读
    第一节 关于插图概念的功能与表达方法
        一、插图的再现性与表现性
        二、插图的说明性
        三、插图的技术性
        四、插图的实用性
        五、插图的图解方法
    第二节 关于插图的分类与图解表达
        一、技术性的图示
        二、说明性的图解
    第三节 本章小节
第二章 :图画与认知:信息的图解演绎
    第一节 视觉符号与启蒙教育
        一、看图识字
        二、看图说话
    第二节 板书图示与概念表达
        一、简笔画与知识表达
        二、视觉图示与原理推演
    第三节 手绘图示与信息交流
        一、现场草图与直观解读
        二、边说边画与信息传递
    第四节 手机信息与视觉的符号化
        一、基本功能与使用方式导视
        二、网络表情系列与情感语言交流
        三、衍生扩展与动态变化解读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与引导:使用说明及过程操作
    第一节 原理结构与装配图示
        一、家用电器的结构与功能表达
        二、手工制品的工艺分析与制作流程
        三、拼装玩具的构件与步骤说明
    第二节 地域信息与图像引导
        一、出行路线规划与插图手法
        二、地形地貌的介绍与图像表示
        三、特殊地图的不同用途与插图形式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学与视觉:复杂原理的图示表达
    第一节 人体解剖与医疗功用
        一、达·芬奇的人体解剖笔记
        二、安德烈·维萨里的解剖学绘画
        三、中医经络穴位的制图艺术
    第二节 博物与手绘:动植物标本图解
        一、《发现之美》与自然史考察的视觉笔记
        二、乔治·居维叶的生物学幻想图示
        三、标本图画与中国工笔绘画及郎世宁绘画的比较
    第三节 建筑·图示:建造的结构与演示
        一、彼得·埃森曼的《图解日志》
        二、梁思成营造学社考察札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运动与图式:动态的三维分解
    第一节 体育运动的步骤图解
        一、广播体操的推广与图示呈现
        二、跳台跳水运动的姿势规范与得分说明
        三、太极拳分解动作的图示演绎
    第二节 舞蹈教学中的图示说明
        一、现代舞的技术训练图示
        二、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解说
        三、体育舞蹈的技术规范
    第三节 肢体语言与插图表现
        一、手旗旗语的信号传达与航运保障
        二、手语的学习与信息传递
        三、魔术表演的动作分解与图示揭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归纳与总结:作为插图表达方法的图解
    第一节 理性的图示
    第二节 感性的图解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校园设计布局自动生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社会背景——国内小学发展现状
        传统背景——重复的、以经验为主导的设计模式
        时代背景——人工智能浪潮下的建筑设计思考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范围定义
        1.3.1 小学校园设计布局——数据基础
        1.3.2 深度学习——技术基础
        1.3.3 自动生成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中小学校园设计研究综述
        1.4.1.1 国外中小学校园设计研究
        1.4.1.2 国内中小学校园设计研究
        1.4.2 人工智能与建筑设计生成研究综述
        1.4.2.1 国外机器学习在建筑设计生成方面的探索
        1.4.2.2 国内机器学习在建筑设计生成方面的探索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建筑布局已有研究及相关技术基础
    2.1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建筑布局已有研究介绍
    2.2 深度学习相关技术概念
        2.2.1 生成对抗网络(GAN)
        2.2.2 Pix2Pix模型
        2.2.2.1 损失函数
        2.2.2.2 生成模型G和判别模型D
        2.2.2.3 卷积神经网络(CNN)
        2.2.2.4 迭代训练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度学习实验设计思路及数据基础研究
    3.1 实验设计思路
    3.2 研究难点与可实施性
        3.2.1 研究难点与解决方案
        3.2.2 实验环境
    3.3 实验数据基础研究——传统小学校园设计布局
        3.3.1 布局设计概念
        3.3.2 功能分区
        3.3.3 总平面布置方式
        3.3.4 校园主要出入口选择
        3.3.5 小学教育区设计
        3.3.5.1 教育区概述及功能组成
        3.3.5.2 教育区相关规范控制
        3.3.5.3 教育区平面布局形式
        3.3.5.4 报告厅、图书馆等功能用房与教学主体建筑关系
        3.3.6 小学体育区设计
        3.3.6.1 体育区概述及功能组成
        3.3.6.2 体育区相关规范控制
        3.3.6.3 室外体育场地与建筑组团的布局关系
        3.3.6.4 体育馆与主体建筑的布局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学校园布局自动生成实验过程详述
    4.1 预期实验结果及挑战
    4.2 第一次实验
        4.2.1 数据准备
        4.2.1.1 数据收集
        4.2.1.2 数据筛选
        4.2.1.3 数据处理
        4.2.2 模型训练
        4.2.2.1 数据集预处理
        4.2.2.2 模型代码运行
        4.2.3 结果评价
        4.2.3.1 实验结果
        4.2.3.2 结果分析
        4.2.3.3 结果总结
        4.2.3.4 实验优化
    4.3 第二次实验
        4.3.1 数据准备
        4.3.1.1 数据收集
        4.3.1.2 数据筛选
        4.3.1.3 数据处理
        4.3.2 模型训练
        4.3.3 结果评价
        4.3.3.1 实验结果
        4.3.3.2 结果分析
        4.3.3.3 结果总结
        4.3.3.4 实验优化
    4.4 第三次实验
        4.4.1 数据准备
        4.4.1.1 数据收集
        4.4.1.2 数据筛选
        4.4.1.3 数据处理
        4.4.2 模型训练
        4.4.3 结果评价
        4.4.3.1 实验结果
        4.4.3.2 实验分析
        4.4.3.3 实验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小学校园布局自动生成实验探讨与反思
    5.1 最终实验结果有效性分析
        5.1.1 实验数据可行前提条件
        5.1.2 规范制约和传统经验对比下的结果有效性验证
        5.1.2.1 传统设计经验对比下的布局模式
        5.1.2.2 容积率与建筑密度
        5.1.2.3 规范制约下的教学楼朝向与体育场长轴方向
        5.1.2.4 规范制约下的教学楼噪声间距
        5.1.2.5 传统设计经验对比下的主入口选择
        5.1.2.6 有效性验证最终结果
        5.1.3 相比于计算机专业视角的差异
        5.1.4 相比于传统方法的优劣势
    5.2 全部实验优化过程探讨
        5.2.1 迭代次数的影响
        5.2.2 学习率的影响
        5.2.3 权重初始值的影响
    5.3 实验局限性与不足
        5.3.1 深度学习模型本身存在局限性
        5.3.2 实验次数不足
        5.3.3 欠缺考虑真实设计条件复杂度
        5.3.4 数据集样本量不足
        5.3.5 暂时无法进行精确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最终实验结果应用拓展研究
    6.1 交互性网页Sch GAN
        6.1.1 交互性网页设计及使用方法
        6.1.2 用户评价系统
        6.1.2.1 用户评价标准
        6.1.2.2 评价结果统计
    6.2 2D平面到3D模型快速生成系统
        6.2.1 总平面信息整理
        6.2.2 模块识别与置入
        6.2.3 最终3D模型生成效果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关于尺寸标注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理实结合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J]. 朱文博,纪海慧,李海渊.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2]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D]. 林奔豪.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工作室模式学徒制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与实践[D]. 刘美佳.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9)
  • [4]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项目式教学设计 ——基于两个学习项目实践的研究[D]. 李乃威.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5]基于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学生人脸情绪识别研究[D]. 余正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研究[D]. 王本寰.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7]中高职衔接《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 张伟文,姜明,刘云志. 内燃机与配件, 2020(14)
  • [8]以图解为方法:插图的信息转译与视觉化表达[D]. 王冰清.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9]中职《机械制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D]. 于英健. 天津大学, 2020
  • [10]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校园设计布局自动生成研究[D]. 林文强.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标签:;  ;  ;  ;  ;  

尺寸标注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