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诱饵仿真系统中网络通信的改进及相关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曲泓玥[1](2020)在《基于被动声纳实景仿真的水声对抗性能优化》文中研究表明声纳和鱼雷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一方面攻击方发射鱼雷为了击中目标而不断升级,另一方面防御方不断研制新的装备防备鱼雷的攻击,而水声对抗就是双方相互对抗相互博弈的过程。鱼雷与防御方之间的博弈包括我方平台(防御方)、鱼雷(攻击方),其场景是针对敌方对我方发动鱼雷攻击后,我方对鱼雷展开对抗时的效能和策略。对抗时由于鱼雷航速高、过程时间短、战场环境复杂的特点,因此实战化的完整对抗开展难度较高。基于此,本文以防御方的角度,基于被动声纳构建出一套水声对抗实景仿真系统,并对于对抗系统上发现的问题从战术策略和抗干扰两方面进行具体的优化,最后把优化后的性能迭代移植到水声三代机并行系统上,推演角度上完成了性能优化。为了实现基于低频拖曳被动声纳的水声对抗仿真系统,本文首先对海洋环境(声场、噪声)、鱼雷辐射噪声、对抗器材声信号(干扰器、声诱饵)以及被动声纳信号处理等模块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仿真。根据预设的战场态势,进行具体的仿真,进而对被动声纳进行处理的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到我方被动声纳因受到投放对抗器材的影响,在时间方位历程图上难以识别出鱼雷方位,且从线谱分析和调制谱分析中也难于探测识别出鱼雷线谱。针对于水声对抗系统,本文进行了抗干扰优化以及战术策略优化。由于投放对抗器材对于我方被动声纳的干扰影响,本论文从阵列信号处理角度通过自适应波束形成、零点约束以及阻塞阵预处理的方法抵抗特定方位的干扰,并针对于不同的干扰采取不同的抗干扰算法。其次,我方作为防御方,为了达到更好的对抗效果,本论文通过对干扰器以及声诱饵两种对抗器材对鱼雷干扰诱骗的效果进行探究,建立评估模型,以仿真结束时我方潜艇与鱼雷的距离为性能函数,运用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对声诱饵投放时间及航向、干扰器投放时机、我方潜艇转弯半径及航向改直时刻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战术策略。通过不同态势场景下,抗干扰优化前后、战术策略优化前后的对比,可知优化后的结果在被动声纳处理效果、对抗成功率方面性能得到提升,验证了优化的有效性。最后本文把基于被动声纳的水声对抗系统在并行化信号处理机上进行具体的实现,并通过抗干扰优化前后以及对战术策略优化前后进行对比,得到的结果与前面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优化的有效性以及对抗系统的工程化的可实现性。
王岩[2](2020)在《面向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的多核DSP并行程序设计》文中指出本文依托水下战场对抗态势,设计一水声对抗仿真系统平台,一方面为我方声纳在复杂水下环境中,对我方声纳设备整体性能在对抗条件下的应用能力提供科学评估;另一方面,为创新性水声对抗器材研制和水声对抗技术研发提供需求分析、方案推演、技术路线科学性评价;此外,为对抗器材在不同作战环境中的科学部署与使用、对抗效能分析和作战指挥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性能评价。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硬件平台采用第三代标准信号处理装备。搭载40片TI公司TMS320C6678高性能DSP芯片,提供标准化高速数据通信接口。同时借助Re Works实时操作系统的底层开放性,针对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的算法结构特征,对DSP内资源调配方式进行定制化设计。之后采用模块化编程模式将系统分为综合阵声纳、拖曳阵声纳、浮标声纳、水下目标模拟等多个计算模块,各模块可单独运行。同时提供外部信号输入接口和战术指挥接口,验证对抗器材影响效果,和战术合理性。在各模块内部综合考虑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算法的计算流程、数据吞吐以及平台适应性,从处理频段、接收阵元、扫描角度等多个并行要素入手,编写高速稳健的并行程序。最后,考虑到动态场景下的算法切换,实现了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的动态重构。水声对抗仿真系统充分发挥硬件平台性能,在编程上实现模块与模块之间、模块内部的算法流程之间以及芯片内部的功能单元之间的同步和异步并行处理。在系统功能上综合考虑目标源特征、信道介质特性及声传播影响等多种因素,从探测态势、目标源级、目标辐射噪声和回波时、频、空特征和目标运动特征等多角度动态模拟对抗器材和被干扰声纳之间的博弈过程。
王圣炜[3](2019)在《水声对抗器材性能仿真研究》文中指出水声对抗器材已成为现代海战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战的大背景下,对于在复杂海洋环境中水声对抗器材性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多种因素影响下,对于多种水声对抗器材的性能若在海试中以实物进行研究,将面临着极高的实验成本投入,长时的实验周期和大量的人力需求等多个问题。更为糟糕的是,海试中的海洋环境是不可人为控制的,潮汐、风速、海洋生物行为等使得对于对抗器材信号数据获取难度加大,水声对抗器材性能研究更加复杂。因此,建立水声对抗器材性能仿真研究系统符合国防科技发展需求,是十分必要的。仿真系统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科研经费,极大的缩短水声对抗器材研制周期,而且可以用于实战情况下进行战场模拟,增大战场透明度,帮助作战人员能更直观的了解及预测战场形势,缩短反应时间,进而做出对我方更为有利的战略决策。本文依托于某信号级模拟器系统仿真项目,对多种型号的水声对抗器材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并基于水声装备第三代标准信号处理机平台构成水声对抗器材性能仿真系统。论文首先基于水声信号处理过程提出了水声对抗器材性能仿真系统的总体架构,介绍了系统所包含的各个主要的仿真模块,并分别从敌方鱼雷观察角度和我方舰艇观察角度设计了不同的仿真流程。系统整体架构完成,进一步给出了主要程序仿真模块工作原理以及其构建流程。目标或器材信号生成模块负责多种信号的生成,包括水声目标(舰船、潜艇、鱼雷等)辐射噪声以及包括主/被动声诱饵、压制式干扰器等多种制式的水声对抗器材的信号生成;干扰背景模拟模块主要负责器材/目标所处的海洋干扰环境的模拟,介绍了影响系统的主要海洋信道因素传播损失计算方法以及海洋环境噪声模拟,使仿真系统更贴合与实际复杂的海洋环境,提高仿真结果可靠性;接收信号模块根据器材/目标与声纳之间的信道结构,生成声纳端对器材/目标的接收信号;信号处理模块从声纳探测的方位历程图角度和对接收信号的时频分析角度分析了多种对抗器材对敌方鱼雷干扰效果和对我方声纳探测的影响。最后,基于三代机平台大量TMS320C6678多核处理器构成的并行计算系统使模块仿真程序并行实现,大大提高了运算速度,从而达到对系统进行实时模拟仿真的要求,配合PC机仿真推演导调中心,提高人机交互性。水声对抗器材性能仿真系统不同于其他通用水声仿真模拟系统,侧重点在于对抗场景下能够分析本方声纳设备受到己方对抗器材影响情况,从而为准确评价水声对抗器材性能、对抗器材工作参数、对抗器材策略提供参考和信号级支持。
丁美文[4](2019)在《对抗态势下的OODA浮标声纳仿真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现在,对于某个特定的学术问题或者工程上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往往会在前期给出多种解决方案,经过大量的实践来寻求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从实际角度来说,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都能在实践中去验证的。需要海战的武器协调的浮标声纳系统,无法去模拟一次次真实作战的场景来检验浮标的性能或者定位算法的性能。所以,仿真是一个不需事实发生就可以检验系统性能的好办法。通过在计算机上将要检测的系统仿真实现出来,可以很好的检验浮标相关技术的性能。仿真也慢慢的成为了技术的研究焦点。本文介绍了 DIFAR浮标、LOFAR浮标的仿真原理。从信号级的角度,针对DIFAR浮标,介绍并完成了单枚DIFAR测向算法和双枚DIFAR的DIFIX定位算法的仿真。针对LOFAR浮标,介绍并完成了 LOFIX定位算法的仿真。以OODA(Observe Orient Decide Action)即“观察-判断-决策-行动”理论作为研究角度对被动浮标声纳的探测距离与声速剖面、浮标的工作深度以及潜艇的目标特性的联系展开研究。本文利用BELLHOP模型分析了 2种典型声速剖面对声传播的影响,分析了潜艇处于不同深度时,被动声纳浮标入水深度对潜艇探测距离的影响。通过对其做仿真研究,可以得到,浮标工作在每一个确定的深度上时,当地方潜艇出现,浮标是否能有效的勘探到目标是有规律的,每一个深度都对应着特定的探测性能和最大探测范围。因此,了解此种特殊规律,对于挖掘浮标的性能和科学的提高使用效率有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将信号级浮标仿真的底层算法实现到运算效能优越的第三代水声装备信号处理设备上。第三代水声装备信号处理设备是由大量的TMS320C6678多核处理器构成的并行计算系统,在整个浮标声纳系统中,主要完成对多浮标、多路水听器数字信号的实时并行运算,并把处理结果送往显控台,极大的提高了声纳系统的运算能力和性能。在水声对抗的环境下,完成浮标声纳对潜艇目标和水声对抗器材的探测响应。并由Qt实现系统的导调和显示界面功能,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准确性和加速性能的测试,为提高浮标声纳系统仿真技术的开发效率打下了基础。
张建春[5](2017)在《作战UUV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鱼雷、自航水雷和诱饵等UUV军用系统属于由连续系统(主要涉及运动体的动力学行为)和离散事件系统(主要涉及作战逻辑)组成的混合系统,目前其建模与仿真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军事概念建模方法往往着重作战指挥控制的描述而忽视实体的动力学行为;(2)混合系统建模中不能采用统一的原子模型定义;(3)组合仿真建模中组合过程与想定模型的脱节。本文着力研究了情景驱动的UUV作战仿真概念建模方法,基于IHDEVS的装备实体仿真建模方法和面向想定的模型组件组合方法,完成了基于鸡群优化粒子滤波的UUV水下导航控制仿真,并构建了UUV作战分布交互仿真系统。主要的研究成果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以往的军事概念建模方法难以满足横跨战术级和技术级的UUV作战仿真概念建模的需求,通过引入软件工程中的情景概念,利用情景描述交战过程对应的任务与行动和实体动作,提出了情景驱动的概念建模方法。给出了相应概念模型的定义、评价标准和层次结构,构建了由实体和任务构成的领域本体,设计了情景驱动的概念建模流程,包括基于目标的情景创作方法、情景向事件链的转换流程、用于概念模型表达的公共语法和语义以及格式化的元模型表格。最后以水面舰反潜过程为例表明所提方法通过交战级和工程级上的模型描述可满足UUV作战仿真在战术级对抗和技术级研制仿真的概念建模需求。(2)为解决混合系统建模中因原子模型定义的不同所导致的建模形式不一致性问题,通过设计混合原子模型,提出了面向装备实体建模的IHDEVS方法。从装备实体功能和模型抽象层次的角度给出了DL-SICAM模型结构,进行了IHDEVS方法的形式化定义,设计了UUV作战仿真模型体系和通用化的实体模型框架。在该框架下以鱼雷模型为例进行行为扩展,建立了自主决策架构和决策-匹配-映射的规则库。在ADEVS环境下进行了模型的组件化实现和基于元组件与本体的模型表示。通过典型实例表明所提方法能维持目标系统的形式一致性,支持模型的并行式开发并改善模型的多层重用性。(3)针对组合仿真因缺乏想定模型与组合方法的关联而导致组合目标细节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面向想定的组件组合方法。给出了想定的规范化表示和基于任务本体的想定解析流程,通过任务-实体分配关系形成组合需求,设计了基于组件本体的组件发现与选择算法和规则驱动的语法、语义及语用层上的组件匹配与组合算法,阐述了基于组合脚本的仿真构建过程。经潜艇攻击水面舰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准确、有效地实现模型组合。(4)在UUV组合导航仿真中因卡尔曼滤波和粒子滤波算法难以满足精度要求,设计了基于鸡群优化粒子滤波的水下组合导航建模方法。建立了由SINS和DVL组成的组合导航数学模型,将鸡群优化算法融入到粒子滤波采样阶段,通过个体运动规律对粒子分布进行迭代寻优,将粒子权值作为适应度更新群体结构。经仿真测试表明基于鸡群优化粒子滤波算法下的导航精度优于粒子滤波等算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由组合导航、动力学、控制系统等组成的导航控制一体化仿真软件,运行结果表明导航性能可满足UUV远程投送的位置精度要求。(5)在解决上述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为展示红蓝双方多平台多武器间的交战过程,采用分布交互仿真技术构建了由红方载体、鱼雷、目标平台、反鱼雷武器等实体组成的UUV作战仿真系统。进行了系统需求分析和阶段化的想定描述,给出了系统体系结构与运行流程,设计了基于HLA/ADEVS的联邦成员运行引擎和节点交互信息,采用了组件组合式仿真系统构建方式,经典型仿真应用表明所开发的系统具备较好的重构性,为装备性能分析与战术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董阳泽,许肖梅,刘平香,姚蓝[6](2010)在《浅海声信道建模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浅海是水声对抗发生的重要区域,因此对其声信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射线声学理论,建立了一个多途浅海声信道仿真模型。在水声对抗仿真系统中,选用基于ADSP21160的Hammerhead PCI予以实现,取得了预期的实时效果;海试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同样适用于实际情况下浅海海域的声传播损失等参数的折算,可作为水声对抗器材性能预报及战术使用的参考。
董阳泽,姚蓝[7](2005)在《声诱饵仿真评估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文中指出水声对抗过程中使用声诱饵对鱼雷进行软杀伤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计算机仿真对声诱饵型号的研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该文立足于服务型号研制,构建了一个基于DIS的声诱饵仿真系统,其中包括鱼雷、海洋声信道和声诱饵等声节点,以及导演台、网络通信和终端演示等必要的支撑。该系统将目标定位于声诱饵诱骗鱼雷的对抗阶段。文章详细描述了系统的实现过程及其评估功能。
董阳泽,刘平香,姚蓝[8](2005)在《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研究的新思路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结合水声对抗系统的建设,我们进行了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的研究。根据先期研制声诱饵仿真系统的经验教训,紧扣仿真的实质,提出了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研究中采用的一些新思路,其中包括仿真合成环境、信号处理异地化以及信道变化律等。文章详细描述了它们的内容和应用思路,并分析了它们的合理性。
王长杰,刘志宏,黄利华,刘翠英[9](2004)在《船舶运动仿真中网络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船舶运动仿真系统是一个半实物仿真系统,网络通信软件作为系统的一部分,为数学模型和各软硬实体搭起桥梁。本章介绍了系统网络结构,针对系统的通信频率、系统的扩展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作了相应的处理;描述了网络通信的设计思想和系统的具体实现的方法。
董阳泽,刘平香,姚蓝[10](2003)在《水声对抗仿真系统中的仿真合成环境》文中研究说明在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的研究和建设过程中 ,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其中“仿真合成环境”的概念是在已有的“合成环境”的基础上 ,结合分布交互仿真的实质提出的。理论分析和应用实践表明 ,在水声对抗仿真系统中运用此概念是合理且可行的
二、声诱饵仿真系统中网络通信的改进及相关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声诱饵仿真系统中网络通信的改进及相关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被动声纳实景仿真的水声对抗性能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实景仿真系统程序框架 |
1.4 本文内容安排概述 |
第2章 作战态势下被动声纳性能仿真 |
2.1 海洋环境 |
2.1.1 海洋声场 |
2.1.2 海洋噪声 |
2.2 鱼雷辐射噪声 |
2.3 对抗器材模块 |
2.3.1 干扰器 |
2.3.2 声诱饵 |
2.4 被动声纳信号处理模块 |
2.4.1 波束形成 |
2.4.2 LOFAR谱分析 |
2.4.3 DEMON谱分析 |
2.5 对抗过程被动声纳响应分析 |
2.5.1 对抗场景设置 |
2.5.2 投放对抗器材被动声纳响应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声对抗性能优化及战术策略效能评估 |
3.1 抗干扰性能优化 |
3.1.1 自适应波束形成 |
3.1.2 零点约束抗干扰 |
3.1.3 阻塞阵抗干扰 |
3.2 战术策略优化 |
3.2.1 使用水声对抗器材抵抗鱼雷 |
3.2.2 对抗器材对鱼雷防御的影响因素 |
3.2.3 水声对抗战术策略优化 |
3.3 优化前后性能对比 |
3.3.1 正横态势 |
3.3.2 迎击态势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声对抗被动声纳基于硬件平台上的实现 |
4.1 硬件平台简介 |
4.2 仿真系统并行开发设计实现 |
4.2.1 系统数据交互设计 |
4.2.2 系统并行化任务分配 |
4.3 仿真系统联机调试结果验证 |
4.3.1 单模块调试验证 |
4.3.2 导调参数发布 |
4.3.3 信号处理验证 |
4.3.4 抗干扰优化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面向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的多核DSP并行程序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
1.2.1 水声对抗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2 多核DSP发展综述 |
1.3 论文工作安排 |
第2章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整体设计 |
2.1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设计需求 |
2.2 战场环境模块设计 |
2.2.1 射线声学原理 |
2.2.2 混响 |
2.2.3 声场模型建立 |
2.3 目标信号模块设计 |
2.4 声纳模块设计 |
2.4.1 阵元级信号生成 |
2.4.2 CBF波束形成 |
2.4.3 MVDR波束形成 |
2.4.4 STMV波束形成 |
2.4.5 LOFAR和 DEMON谱分析 |
2.4.6 DIFAR浮标 |
2.5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计算量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三代机平台下DSP资源调度设计 |
3.1 三代机平台和ReWorks操作系统 |
3.1.1 ReWorks实时操作系统 |
3.1.2 三代机硬件平台 |
3.2 流水线结构CPU的中断响应 |
3.3 DSP对 DDR3 的快速访问方法研究 |
3.3.1 EDMA3大数据交互技术 |
3.3.2 基于缓存的DDR3快速访问研究 |
3.3.3 Cache一致性问题 |
3.4 面向竞态条件下的同步机制 |
3.4.1 基于共享内存的同步方式 |
3.4.2 基于IPC的SGN同步 |
3.5 DSP之间的块数据通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并行算法开发 |
4.1 模块化编程 |
4.2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程序优化 |
4.2.1 三角函数查数法 |
4.2.2 针对复杂加乘运算的汇编语言应用 |
4.3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程序结构设计 |
4.3.1 并行程序设计理念 |
4.3.2 信号生成模块并行程序设计 |
4.3.3 综合阵声纳模块并行程序设计 |
4.3.4 拖曳阵声纳模块并行程序设计 |
4.3.5 浮标声纳模块并行程序设计 |
4.4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联机调试 |
4.4.1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功能测试 |
4.4.2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并行性能测试 |
4.4.3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稳定性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动态重构下水声对抗仿真系统设计 |
5.1 多核DSP的启动和复位 |
5.1.1 多核DSP的自动启动 |
5.1.2 多核DSP的复位技术 |
5.2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的动态重构设计与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水声对抗器材性能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课题研究历史及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1.4 论文工作安排 |
第2章 水声对抗器材性能仿真系统模型 |
2.1 水声信号处理仿真模型 |
2.2 水声对抗器材性能仿真系统模型 |
2.3 系统开发的硬件环境 |
2.4 系统开发的软件环境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水声对抗器材仿真技术研究 |
3.1 声诱饵信号模拟 |
3.1.1 被动式声诱饵信号模拟 |
3.1.2 主动式声诱饵信号模拟 |
3.2 干扰器信号模拟 |
3.2.1 阻塞式干扰器信号模拟 |
3.2.2 瞄准式干扰器信号模拟 |
3.2.3 扫频式干扰器信号模拟 |
3.2.4 爆炸式干扰器信号模拟 |
3.2.5 自适应式干扰器信号模拟 |
3.3 海洋信道影响模拟 |
3.3.1 传播损失 |
3.3.2 混响信号生成 |
3.4 目标信号模拟 |
3.4.1 被动目标信号模拟 |
3.4.2 主动目标回波信号模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水声对抗器材性能分析 |
4.1 常规信号处理算法 |
4.1.1 常规波束形成技术 |
4.1.2 LOFAR谱分析方法 |
4.1.3 DEMON谱分析方法 |
4.2 对抗器材对敌方鱼雷主动探测性能分析 |
4.2.1 主动式声诱饵对抗鱼雷主动探测性能分析 |
4.2.2 阻塞式干扰器对抗鱼雷主动探测性能分析 |
4.2.3 爆炸式干扰器对抗鱼雷主动探测性能分析 |
4.3 对抗器材对敌方鱼雷被动探测性能分析 |
4.4 对抗器材对我方声纳探测性能影响分析 |
4.4.1 被动式声诱饵对我方声纳被动探测性能影响分析 |
4.4.2 阻塞式干扰器对我方声纳被动探测影响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第三代水声装备信号处理机系统集成与联机测试 |
5.1 第三代水声装备信号处理机简介 |
5.2 系统资源配置 |
5.3 系统模块化程序并行实现 |
5.3.1 系统框架设计 |
5.3.2 系统通信设计 |
5.4 导调系统剧情导演及参数发布 |
5.5 系统仿真准确性联机测试 |
5.5.1 敌方鱼雷观察角度验证系统准确性 |
5.5.2 我方声纳观察角度验证系统准确性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对抗态势下的OODA浮标声纳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浮标声纳的研究现状及成果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安排 |
第2章 浮标声纳信号仿真与处理的算法分析 |
2.1 流程分析 |
2.2 接收信号仿真模块 |
2.2.1 舰船辐射噪声仿真 |
2.2.2 声场环境仿真 |
2.2.3 海洋环境噪声仿真 |
2.3 浮标信号处理仿真分析 |
2.3.1 LOFAR仿真分析 |
2.3.2 DEMON仿真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被动浮标声纳定位方法分析 |
3.1 浮标定位方法概述 |
3.2 LOFIX定位方法分析 |
3.2.1 LOFIX定位原理 |
3.2.2 LOFIX算法仿真实现分析 |
3.3 DIFAR浮标定位方法分析 |
3.3.1 DIFAR浮标原理 |
3.3.2 单枚DIFAR浮标定向方法 |
3.3.3 两枚DIFAR浮标定位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被动浮标的使用深度分析 |
4.1 OODA理论简述 |
4.2 两种声速剖面下的声场分析 |
4.2.1 声速正梯度的声场分析 |
4.2.2 声速负梯度的声场分析 |
4.3 被动浮标的探测范围仿真分析 |
4.3.1 声速正梯度下的被动浮标探测距离分析 |
4.3.2 声速负梯度下的被动浮标探测距离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浮标仿真在第三代水声装备信号处理机上的实现 |
5.1 并行技术的现状 |
5.2 浮标系统在三代机上的实现准备 |
5.2.1 设备简介 |
5.2.2 系统的方法实现与分析 |
5.3 水声对抗 |
5.4 浮标系统分模块设计 |
5.4.1 显控模块 |
5.4.2 三代机底层算法模块 |
5.4.3 网络通信模块 |
5.5 系统性能测试 |
5.5.1 浮标系统稳定性测试 |
5.5.2 浮标系统的准确性测试 |
5.5.3 浮标系统的加速效果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作战UUV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UUV的仿真 |
1.2.2 概念建模 |
1.2.3 组合仿真 |
1.2.4 UUV导航 |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2 情景驱动的UUV作战仿真概念建模方法 |
2.1 引言 |
2.2 UUV作战仿真概念模型的内涵 |
2.2.1 领域特点分析 |
2.2.2 概念模型的定义 |
2.2.3 概念模型的评价标准 |
2.2.4 概念模型的层次结构 |
2.3 基于本体的领域知识表示 |
2.3.1 实体本体 |
2.3.2 任务本体 |
2.4 情景驱动的概念建模方法的提出 |
2.4.1 概念建模流程 |
2.4.2 情景创作 |
2.4.3 公共语法和语义 |
2.4.4 情景向事件链的转换过程 |
2.4.5 基于元模型的概念模型表达 |
2.5 UUV作战仿真概念建模实例 |
2.5.1 情景组织的建立 |
2.5.2 概念模型文档的形成 |
2.5.3 结果分析 |
2.6 小结 |
3 基于IHDEVS的装备实体建模方法 |
3.1 引言 |
3.2 IHDEVS方法的提出 |
3.2.1 装备实体的模型结构 |
3.2.2 DEVS的应用分析 |
3.2.3 IHDEVS的形式化定义 |
3.2.4 IHDEVS的理论分析 |
3.3 基于SES的UUV作战仿真模型体系设计 |
3.3.1 SES描述框架 |
3.3.2 UUV作战仿真模型体系 |
3.4 基于IHDEVS的模型设计 |
3.4.1 UUV作战模型交互架构 |
3.4.2 平台模型 |
3.4.3 武器模型 |
3.4.4 战场环境模型 |
3.4.5 交战评估模型 |
3.5 模型的组件化实现与表示 |
3.5.1 模型的组件化开发 |
3.5.2 基于元组件的组件表示 |
3.5.3 语义增强的组件本体 |
3.6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
3.6.1 交战想定 |
3.6.2 仿真实现 |
3.6.3 结果分析 |
3.7 小结 |
4 面向想定的组件组合仿真方法 |
4.1 引言 |
4.2 面向想定的组件组合方法的提出 |
4.3 想定的规范化描述架构及解析方法 |
4.3.1 基于XML的想定描述架构 |
4.3.2 基于任务本体的想定解析 |
4.4 组件连接方式的确立 |
4.5 基于规则的组件发现、匹配与组合过程的建立 |
4.5.1 基于组件本体的模型发现与选择 |
4.5.2 规则驱动的模型匹配和组合 |
4.6 组合仿真系统的构建过程 |
4.7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
4.7.1 交战想定 |
4.7.2 仿真实现 |
4.7.3 结果分析 |
4.8 小结 |
5 基于鸡群优化粒子滤波的UUV组合导航仿真建模方法 |
5.1 引言 |
5.2 UUV组合导航系统的结构设计 |
5.2.1 UUV的工作特点分析 |
5.2.2 系统工作结构 |
5.3 常用数学模型的建立 |
5.3.1 SINS模型 |
5.3.2 DVL模型 |
5.3.3 SINS/DVL组合导航模型 |
5.4 鸡群优化粒子滤波算法的设计 |
5.4.1 粒子滤波算法 |
5.4.2 鸡群优化算法 |
5.4.3 鸡群优化粒子滤波算法 |
5.4.4 在组合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
5.5 远程UUV导航控制仿真软件的实现 |
5.5.1 软件需求分析 |
5.5.2 总体结构 |
5.5.3 工作流程 |
5.5.4 模型的组件化开发 |
5.5.5 软件的实现与分析 |
5.6 小结 |
6 作战UUV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6.1 引言 |
6.2 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6.2.1 系统需求分析 |
6.2.2 系统总体设计 |
6.2.3 组件组合式的仿真系统构建 |
6.3 仿真应用及分析 |
6.3.1 潜-潜对抗下的弹道仿真 |
6.3.2 潜-潜对抗下的统计仿真 |
6.3.3 仿真应用分析 |
6.4 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与创新点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6)浅海声信道建模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浅海声信道理论及模型 |
1.1 浅海声信道的特点及理论模型 |
1.2 射线声学的相关研究 |
1.3 射线声学模型 |
2 基于射线声学的浅海声信道模型 |
2.1 浅海声信道的简化假设 |
2.2 浅海声信道仿真模型的结构和特点 |
2.3 声场参数的计算 |
2.3.1 声线传播轨迹和时间 |
2.3.2 声强和声压 |
2.3.3 声波的传播损失 |
2.3.4 信道冲激响应函数 |
3 浅海声信道模型的应用 |
3.1 在水声对抗仿真系统中的实现 |
3.1.1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简介[10] |
3.1.2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中的声信道仿真平台 |
3.1.3 信道仿真中DSP的应用 |
3.1.4 声信道仿真模块运行实例 |
3.2 在实际中的应用 |
4 结论 |
(7)声诱饵仿真评估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声诱饵仿真评估系统的研究内容 |
2.1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的研究目标 |
2.2 声诱饵仿真系统的研究内容 |
3 声诱饵仿真评估系统的实现 |
3.1 各种声学模型的仿真实现 |
3.1.1 鱼雷自导仿真 |
3.1.2 声诱饵仿真 |
3.1.3 海洋声信道仿真 |
3.2 仿真系统的必要支撑 |
3.2.1 导演台 |
3.2.2 视景系统 |
3.2.3 DSP信号处理 |
3.2.4 网络通信的实现 |
3.3 评估功能的实现 |
3.3.1 仿真数据库的实现 |
3.3.2 评估准则的确定 |
4 声诱饵仿真评估系统的初步应用 |
4.1 仿真评估条件设定 |
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 总结和展望 |
(8)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研究的新思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声诱饵仿真系统的研究及启示[2] |
2.1 声诱饵仿真系统的研究 |
2.2 声诱饵仿真系统研究的启示 |
3 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研究的新思路 |
3.1 系统结构 |
3.2 系统研究中的一些新概念及应用分析 |
3.2.1 系统仿真中的合成环境 |
3.2.2 信号处理异地化 |
3.2.3 海洋声信道的分解及信道变化律 |
4 结束语 |
(9)船舶运动仿真中网络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船舶运动仿真系统中局域网的设计特点 |
1.1 异构的网络结构 |
1.2 通信中对实时数据传送的频率要求 |
1.3 网络的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
2 网络通信软件的实现 |
2.1 通信协议的选择 |
2.2 程序设计 |
2.2 数据结构封装 |
2.2 SGI IRIX6.5和Windows通信差异 |
3 测试结果 |
4 结论 |
四、声诱饵仿真系统中网络通信的改进及相关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被动声纳实景仿真的水声对抗性能优化[D]. 曲泓玥.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2]面向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的多核DSP并行程序设计[D]. 王岩.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3]水声对抗器材性能仿真研究[D]. 王圣炜.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8)
- [4]对抗态势下的OODA浮标声纳仿真技术研究[D]. 丁美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5]作战UUV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D]. 张建春. 西北工业大学, 2017(01)
- [6]浅海声信道建模及其应用研究[J]. 董阳泽,许肖梅,刘平香,姚蓝. 系统仿真学报, 2010(01)
- [7]声诱饵仿真评估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 董阳泽,姚蓝. 计算机仿真, 2005(07)
- [8]水声对抗仿真系统研究的新思路及其应用[J]. 董阳泽,刘平香,姚蓝.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5(07)
- [9]船舶运动仿真中网络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 王长杰,刘志宏,黄利华,刘翠英. 系统仿真学报, 2004(06)
- [10]水声对抗仿真系统中的仿真合成环境[J]. 董阳泽,刘平香,姚蓝. 舰船科学技术, 2003(06)